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大师:一心持名,以为千稳万当之行。待至心归于一,净境自会现前


   日期:2019/8/24 19:0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持名一法,最为末法透机之法。善导虽疏观经,实最重持名一行。不观末法众生,神识飞飏yáng,心粗境细,观难成就。大圣悲怜,特劝专持名号。以称名易故,相续即生之言乎。观虽十六,行者修习,当从易修者行。或作如来白毫观,或作第十三杂想观。至于九品之观,不过令人知行人往生之前因与后果耳。但期了知即已,正不必特为作观也。观之理,不可不知。观之事,且从缓行。若或理路不清,观境不明,以躁心浮气修之,或起魔事。即能观境现前,若心有妄生喜悦之念,亦即因喜成障,或复致退前功。故楞严云,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祈一心持名,以为千稳万当之行。待至心归于一,净境自会现前。

  随自意三昧,为上中下三根同修之行。念佛人虽不专以彼为主,亦不可不知。知此,则念佛之菩提心更为殊胜。以其知行住坐卧食语,无非自利利他之时也。然须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吃素戒杀做起,则方为真念佛人矣。

  参考注释:

  【十六观】观无量寿经正宗分所说十六种之观门:一、日想观,二、水想观,三、地想观,四、宝树观,五、八功德水想观,六、总想观,七、华座想观,八、像想观,九、佛真身想观,十、观世音想观,十一、大势至想观,十二、普想观,十三、杂想观,十四、上辈上生观,十五、中辈中生观,十六、下辈下生观。

  【随自意三昧】为天台宗四种三昧中“非行非坐三昧”之异称。谓随意之生起即修禅定,而不局限于行、住、坐、卧四威仪。大品般若经称之为觉意三昧,南岳慧思则称之为随自意三昧。即于一切时中、一切事上,随意用观,念起即觉,意起即修三昧。

  如诚法师译

  持名念佛这一法,是最彻底切合末法众生根机的法门。善导大师虽然写了《观经四帖疏》,实际最注重持名念佛这一个行门。没有看到《四帖疏》中说:“末法众生,神识飞扬躁动,心识粗重,境界细微,观想难以成就。大圣悲怜,特别劝导我们专持名号。因为称名容易,相续净念即会生起”这个话吗?观门虽然有十六,修行的人来修习,应当从容易的去修。或者作如来白毫相观,或者作第十三杂想观。至于上中下九品的观想,不过令人知道修行人往生的前因与后果罢了。只要了知就可以了,不必要特别来作观。观想的义理,不可以不知道。观想的事修,暂且从缓。如果义理道路不清楚,观想的境界不明晰,心浮气躁的来修观想,或者会生起魔事。即使是能够观想到境界现前,如果内心有妄生的喜悦之念,也会因为欢喜而成为障碍,或者导致退失前功。所以《楞严经》说:“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祈望你一心持名,当作千稳万当的修行。等待心念归一,净境自会现前。

  随自意三昧,是上中下三根同修的行门。念佛人虽然不专门以随自意三昧为主,也不可以不知道。知道了这些道理,那么念佛的菩提心更为殊胜。因为他知道了行、住、坐、卧、吃饭、说话,全都是自利利他之时。然而必须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吃素戒杀做起,那么才是真正的念佛人啊!

  复崇明黄玉如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印光大师       持名念佛)(五明学佛网:印光大师       持名念佛)  

 净界法师:净界法师:印光大师说佛号的功能 

 楼宇烈教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蔡惠明居士: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法缘 

 蔡惠明居士:至诚恭敬 修习净业——纪念印光大师圆寂五十周 

 方伦居士:《净法概述》第四章 持名念佛 

 正如法师:印光大师的佛学思想 

 陈星桥居士:印光大师与佛教自身建设--纪念印光大师圆寂六 

 张秉全居士:持名念佛,有事持理持 

 张秉全居士: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印光大师殊胜开示之六 

 张秉全居士:发大菩提,生真信愿。竭诚尽敬,唯佛是念——印 

 张秉全居士:八句名言,往生津梁——印光大师殊胜开示之三 

 张秉全居士: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