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大乘无量寿经(第86-90集1998-2006年)


   日期:2019/8/29 9: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大乘无量寿经  (第八十六集)  2000/4/29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86

  请掀开经本,《科会》第二十四面第一行,从第四十四愿看起:

  【我作佛时。十方佛刹。诸菩萨众。闻我名已。皆悉逮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诸深总持。住三摩地。至於成佛。】

  从这个以下,这是愿文里面第十一大段,助他成佛。他方世界的菩萨,发愿亲近阿弥陀佛,向阿弥陀佛学习,虽然还没有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已经得阿弥陀佛本愿的加持,这是很不可思议。由此可知,弥陀慈悲,确实是普度一切众生。我们细细来看这一段经文。

  『我作佛时』,这一句是阿弥陀佛自称。他现在在西方极乐世界示现成佛已经有十劫,这个愿当然都兑现。我们在此地注意看愿文,『十方佛刹,诸菩萨众』,这一句要特别留意,跟前面的愿文完全不相同。前面愿文里面,我们多半看到「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总是这样说法。「所有众生」,那就不一定是哪一类的,连我们统统都包括在其中了。可是从这一愿起,愿文里面是讲「十方佛刹,诸菩萨众」,可见得这不是普通人。我们先要来问,「菩萨众」这个定义究竟如何?是什么样的菩萨众?我们受菩萨戒的人算不算菩萨?包不包括在这里面?这是首先要搞清楚、搞明白的。佛在《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这是世尊将菩萨的标准给我们说出来了。我们想一想,我们受了菩萨戒,或者出家,受了三坛大戒,还有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如果还有,那就不是真的菩萨,此地这一愿没我们的分,他所说的不是我们这一类的。

  天台大师说佛有六种,「六即佛」。从理上讲没有问题,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凡是有佛性的,皆当作佛。《华严》、《圆觉》里面说得更好,「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是从理上讲的,理上没有错。但是事上就不一样,事有迷悟,迷的是凡夫,悟了才是佛。於是从事上来讲,就有后面五个等级:第一个是「名字即佛」,有名无实。像我们现在受菩萨戒,这有名无实,我们是在名字位中。名字位中的人,不管你修得怎么好,你出不了三界,你所修学的三界有漏福报。什么叫「有漏」?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放下,所以称之为有漏;有漏,就是你还带著妄想分别执著。

  「我相」,执著这个身是我,起心动念都为我、我的利益,这就是经上讲的我相。现在一般社会大众所讲的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就是佛经上讲的我相。所以我们还有自私自利的念头,我相没放下。「人相」,跟我对立的是人,这就是讲一切有情众生;跟我对立的,人相。人相的范围,包括非常非常之广。「众生相」是什么意思?这是把宇宙之间一切现象,一切植物、矿物,佛经里面所讲的器世间,全部都包括在其中,也就是我们讲的,我们的物质生活环境,这个环境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所以叫做众生相。这个众生,不可以把它当作一些人来看待、一些物来看待,这不可以的,它的范围非常广大。「寿者相」是讲时间,我们执著有过去、现在、未来,这叫三世。

  换句话说,你对於这些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放下,你就不是菩萨;菩萨的标准,把这个都放下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个人才是菩萨,这是真的菩萨,不是假的菩萨。放下一部分,没有能完全放下,譬如说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了,真放下了,但是对於时间、空间的分别,还没有放下,这个地位,这叫「相似位」的菩萨。他比名字位高,名字位里有自私自利,这个菩萨没有自私自利,也就是我执破了,法执犹存,在这个位置上,这叫做相似位菩萨。哪些人?四圣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是他们。在一般小乘经、大乘初阶里面称的菩萨,有他们的分,可是《华严经》上称的十方世界诸菩萨众,那就没有这些相似位的,完全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但是我们今天读的经文,诸位要注意一下,它里头有个关键的字样,字样是什么?「诸菩萨众」,那个「诸」字要著眼。有这一个字我们就欢喜了,大概名字位也在其中。名字位、观行位、相似位、分证位,大概统统都包括在其中。我这个说法,也不是没有根据,我根据什么?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上跟我们讲,「三辈往生,总在遇缘不同」,这个话说得好!我们虽然在名字位中,如果遇缘殊胜,就能在这一生当中,很短的时间,把我们从名字位提升到观行、相似、分证。有没有可能?有。参禅得明心见性,他入分证位,超越名字、观行、相似,他超越了;念佛人念到理一心不乱,也超越了,也是见性成佛。所以这是有理事根据的,不但有理,还有事实,为我们做证明的。所以「诸菩萨众」里面,就包括著我们,这是很值得我们欣慰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太欢喜,也不能太得意。为什么?善导讲的「遇缘不同」,我们究竟是不是遇到最殊胜的缘?今天在新加坡这个缘分不错,我们遇到了。但是有许许多多人遇到等於没有遇到,何以故?遇到他不信,那有什么法子?他没有真正的理解,不知道珍惜这个缘分,不肯认真努力修学,於是遇到等於没有遇到,这个可惜!薄地凡夫,一品烦恼没有断,如果遇到的时候,能信、能解、能行,他的进步就很快了。

  我们知道我们长久逗留在名字位中的原因,就是自私自利不能放下,一般人讲我们的功夫不得力,功夫不得力是名字位中人,功夫得力观行位中人,观行是真做,依教奉行。我常常劝勉同修们,决定不可以随顺自己烦恼习气,这是讲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之中,处事待人接物,决定不再随顺自己烦恼习气;换句话说,决定放下自私自利,你的功夫就得力,你就从名字位晋升到观行位,在观行位里面成就功夫成片,往生就有把握。念佛往生西方净土,绝大多数是这个地位的菩萨。如果再进一级到相似位,那是见思烦恼断了。执著没有了,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再不执著,他还有分别;执著虽没有,他还有分别,相似菩萨。相似位菩萨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凡圣同居土,而是方便有余土。这是我们必须要清楚、要明了的,就不会耽误我们这一生当中的大事。我们要认真、要努力,这个机缘很不容易遇到,一定要珍惜。能够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分别,那你又提升了一阶,入分证位。分证位,这个人已经超越十法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分证生实报,相似生方便,观行生同居;名字位不能往生,只能跟阿弥陀佛结个缘而已。由此可知,此地讲的「诸菩萨众」,最低的阶位就是讲观行位。这个「诸」里头有观行、有相似、有分证,这三种菩萨,「诸菩萨众」。

  什么叫「菩萨」?我们要搞清楚。菩萨这个名称是印度话,「菩提萨埵」的简称。中国人喜欢简单,将菩提萨埵的尾音省略,菩提我们称个「菩」,萨埵称个「萨」,后面尾音都舍掉。这个名称的意义,古时候翻作「大道心众生」。菩提翻作大道,萨埵翻作众生,这个众生是有大道心的。大道心是什么?他发菩提心,就叫大道心。新译是玄奘大师以后,把它翻作「觉有情」;因为菩萨,「萨埵」是有情众生,「菩提」的意思是觉悟,觉悟的有情众生。换句话说,我们凡人是迷惑的有情众生,菩萨是觉悟的有情众生,我们破迷开悟,那就作菩萨。

  什么是迷?我们要知道;迷的样子是什么?我们要晓得;什么是觉?觉悟的样子又是什么?我们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就知道怎样去学习。如果一无所知,那我们到哪儿去学?觉悟是对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能够正确的通达明了,没有错误,这叫觉。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对於一切人事物完全不明了,或者是虽然知道一些,但是都是错误的,不是正确的,这叫迷。觉悟的现象,那个人决定不会造恶业。觉悟的人怎么会造恶业?迷的人才造业,觉悟的人不造业。

  我们再从浅处说,觉悟的人决定不作恶。佛在《十善业道经》上给我们讲,觉悟的人决定会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不贪、不瞋、不痴,觉悟了。迷人恰恰相反,他起心动念贪瞋痴,造杀盗淫,造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迷!迷悟的相,我们要晓得,然后我们自己反省检点,我自己到底是迷还是觉,就清楚了。如果我是迷,就不是菩萨,这一生纵然念佛也未必能往生。为什么?业力牵引著你,你脱不了轮回。西方净土虽然讲带业往生,古大德讲得很多很多,「只带宿业,不带新业;只带种子,不带现行」,这个话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你现前这个烦恼不能带,过去所造的恶业能带,现在所造的恶业不能带,要懂这个道理。所以真正觉悟的人,他从觉悟那个时候起,就决定不再造恶业,起心动念不再搞自私自利,他觉悟了。

  菩萨行佛所行,佛的行是什么?大慈大悲,广度众生。佛的心是大慈大悲,大慈大悲用现在的话来说,真诚、清净、平等的爱心,爱护一切众生,他不为自己,舍己为人,这是菩提心。菩萨行,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这里面决定没有一念为自己,即使自己日常生活,都是利益一切众生。为什么?菩萨不是为自己活在世间的,他是为帮助一切众生而活在世间,这个身体是帮助一切众生的工具,所以饮食起居,这个工具要好好的保养,保养它做什么?为一切众生服务。「度」,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服务的意思,为一切众生服务。服务的项目无量无边,在无量无边项目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项目,帮助一切众生觉悟,这就是菩萨。如果服务再多,没有帮助众生觉悟的这个意愿、这个服务,他就不是菩萨。所以这一条是最重要的。

  菩萨的形象我们要晓得,然后认真努力去学菩萨。学菩萨,就是你要学觉悟;不学菩萨,那你就是迷惑颠倒,是凡夫。凡夫念佛能不能往生?没有把握。如果是菩萨念佛,往生是决定有把握。观行位的菩萨,生凡圣同居土有把握,这个要懂得。所以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劝勉同修,要把自私自利放下,这是凡夫我们讲转凡成圣的关键。菩萨是圣,观行位的菩萨,小圣;相似位,中圣;分证位,大圣。我们这一生当中纵然不能到大圣,小圣一定要取得。小圣的条件,就是起心动念一切作为,为社会、为众生,不为自己,这个人就是小圣。你的功夫决定得力,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有把握,佛的教诲你真正得受用。也就是我们常讲,我们处事待人接物,放弃自己的成见,放弃自己的烦恼习气,一切随顺经典上的教诲,这就是得佛力加持。

  佛怎么加持的?佛是用经教来加持我们,我们依教奉行,这就得佛力加持。这个道理大家要清楚,决不是你每天去供养佛,在佛菩萨面前念经,天天去祷告,香花水果供养,佛菩萨就保佑你、加持你,没有那回事情。天天求佛菩萨保佑你升官,保佑你发财,保佑你得这个、得那个,完全是贪瞋痴。佛菩萨满足你的贪瞋痴,哪有这种道理?这叫迷信。佛菩萨的保佑我们,全在经典上,我们把经典念通、念明白,道理搞清楚,方法搞清楚,依教奉行,这就是佛菩萨加持。所以从名字提升到观行,从观行提升到相似,从相似再提升到分证,都要靠自己,靠自己真干!佛有没有加持?有!经典是加持。净业三福第三条讲得好,「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就是佛力加持。

  菩萨这个名字搞清楚了,希望诸位同修要做真菩萨,不要做假菩萨,做假菩萨有罪过,冒充菩萨。社会上要是冒充,你冒充哪一个人,警察会把你抓去,你要坐牢,在新加坡还要打鞭子。你冒充佛菩萨那还得了?这个罪过就很重。我们要做真菩萨,不要做冒充的菩萨。所以「诸」字在此地好!使我们自己也能够挤进去,也有分。

  下面,这就是阿弥陀佛威神的加持。『闻我名已』,这一句里重要的意思是「闻名」,你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你听到这一部《无量寿经》,佛名、经名都一样,都在这一句之中。我们现在也听到佛经,也听了好多遍,天天也在念,佛号也是常常在念,我们有没有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这一句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念佛三昧,你有没有得到?没有得到。没有得到,我们闻名了。闻名里的「闻」字,有很深妙的意思在里头。我们有没有闻?没有。什么人会闻?菩萨会闻。我们现在不是菩萨,我们现在是听经、听佛号,听而不闻,也算有一点功夫,听而不闻。诸位晓得,这个字是菩萨三慧之一,菩萨的三慧叫「闻、思、修」;在比丘叫三学,小乘叫三学,大乘叫三慧。这个闻是闻慧,不是讲我们听到,这个不是闻。三慧到底是一回什么事情?三慧的慧,是戒定慧的慧。由此可知,我们要想得闻慧,要先完成戒定慧三学。佛在经上常讲,「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一开了之后,你就是菩萨;慧没有开,不是菩萨。你才晓得戒是多重要!

  我们今天这个戒怎么修法?我们把佛陀的教诲降到最低水平,绝不能够奢谈深位菩萨的修持,一定要承认自己是业障深重的凡夫。从什么地方学起?从十善五戒学起。十善五戒都做不到,你就永远是名字位中,念佛功夫怎么会得力?古德所谓「口念弥陀心散乱」,这功夫不得力。口里念阿弥陀佛,心里面胡思乱想,这不能往生。所以念佛要真念,什么叫真念?放下万缘,一心专注,二六时中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统统放下。为什么?与我不相干。你要这样念法,你功夫才会得力,你才会念到得定,这叫持戒念佛。

  净业三福讲得很好,第一福就给我们讲。「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是德。积德累功,功是什么?功是十善业道。你要修十善业道,比什么都重要,这是佛法根本的根本。十善要是离开了,要是疏忽,你的根基没有了。我们常常用植物来比喻,十善是什么?十善是根。你的根坏了,你怎么可能成就?你所作所为都是恶业,你的果报在三途。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别的,菩萨眼睛里看得清清楚楚,什么回事?业因果报,互相酬偿而已。凡人再有聪明智慧,也没有办法预知的,只有圣人能够预知。你要问圣人凭什么能预知?圣人通达一切事理因果,他知道。对於事理因果不能够通达明了,凭我们想像、猜测、推算,都会有差误,都不能够得到真相。

  我们用功,持戒念佛,用持戒念佛的方法得清净心。愈念心愈清净,妄念少了,烦恼轻了,智慧自然就长,这是念佛功夫得力的现象。你得不得力,就在这个地方看,自己知道。所以我们念佛求的是什么?是求清净心。《弥陀经》上给我们讲,「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是我们念佛人要求的。一心不乱,就是清净心;心不颠倒,智慧现前。由此可知,我们用的方法,持戒念佛的方法,是修定、是修慧,福慧双修。而修行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最殊胜的无过於念佛;念佛法门里面最殊胜的,无过於念阿弥陀佛。这个话不是我说的,佛说的,菩萨们说的,大乘经里面讲得很多,我们要相信。

  经上常讲的法藏、法宝,法藏法宝的核心是什么?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圣号。诸佛如来、佛佛相传的,就是这个法宝;历代祖师祖祖相传的,也是这个法宝。这个法宝我们听起来、看起来,好像太平常,没有把它当作宝来看待。什么原因?你对它认识不够;它确实是宝,你没有看出来,你不认识它。隋唐的大德,梅光羲居士在这部经的序文里面,给我们讲得很清楚。隋唐时代中国的高僧大德,韩国、日本的,在中国留学的这些高僧大德,曾经对这个问题做过深入的探讨: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哪一部经最重要、最具足代表性?大家公认《大方广佛华严经》。所以一般人称《华严》为「经中之王」,是这么来的。《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个意义很大。所以他们把净土宗的经典,跟《华严》再仔细做个比较,於是这才发现《无量寿经》第一。为什么?《华严》到最后归《无量寿》,《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总结,这把《华严》比下去了。

  我们今天再接著看,《无量寿经》我们今天用的这个本子,是最善的本子。夏莲居老居士将全经分为四十八品,哪一品第一?我们要仔细观察。自古以来这些祖师大德们已经肯定,《无量寿经》哪一段经文最重要?无过於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转述跟阿弥陀佛自己亲说没有两样。这我们晓得了,《无量寿经》第一,四十八愿第一。四十八愿再要是仔细去研究研究,哪一愿第一?这是古人已经做过这个工作,我们不必操心,古人都说第十八愿第一,称为根本大愿。第十八愿是什么?「十念必生」,就是说明阿弥陀佛名号第一。你要不是这样的分析观察,你怎么知道这六字洪名是无上的法宝,是究竟的法藏,你怎么会知道?只有知道的人才宝贵它,才要把它抓住,念念都不离开。那是真正明了、真正通达,真正把法宝掌握住。将这个法宝,变成自己的法宝,变成自己的秘藏,这个人哪有不作佛的道理?

  我们今天把这一句名号疏忽,常常忘掉了,没有重视它,是对它不认识。正是我们因为不认识名号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才疏忽,没有能够认真努力的去修习,虽然念这一句名号,得不到效果。它的效果就是此地讲的「清净、解脱、普等三昧」,这才说了一半,这是讲念佛三昧;下面「诸深总持」,这是智慧开了,我们前面这个没得到。普等三昧是三个阶段,先得清净,再得解脱,再得普等,这是讲我们念佛的功夫。我们得清净心,第一个阶段有了,再能得解脱。解脱是什么?自在。讲解脱大家不懂,讲自在你就懂了,身心自在,生活自在,工作自在,处事待人接物自在。但是得大自在,先得清净心,心不清净,你怎么会自在?所以我们今天天天念佛,念佛堂二十四小时念佛,我们的效果在哪里?

  我们最近邀请长春百国兴隆寺的常慧法师,我是希望她能够到此地念佛堂来念三个月佛。你们看看这个人清净、解脱、普等三昧得到了,她得大自在,她心地清净。我们让她在这里念佛念三个月,给我们做个样子,大家好好的学习。我最近听说,她已经四百多天没有睡觉;每天二十四小时念佛,四百多天没有睡觉,身体自在快乐。她今年六十五岁,我跟她没有见过面,打电话听她的声音,她的声音就像二、三十岁的女生一样,她是比丘尼。她没有念过书,中国讲说她没有文化,就是老实念佛。可见得真有人做到,做出来给我们看,不是我们只是在经上讲这些理论,确实有人依照这个道理方法去做,她真得到了。这里面头一个大障碍,我们要把它拔除的,就是我常讲的自私自利。这一个问题要是不能够拔掉的话,你的清净心决定得不到。

  发菩提心,念念为一切众生,要懂得随缘不攀缘,如果攀缘的话你心不清净。急著要做这个好事,做那个好事,不行!绝对不可以!一切讲缘分,遇到了我们认真要做,遇不到就算了。遇不到不要去找,去找的时候,你还是贪图功德,你还有贪心在,你还是没有放下。一切要学普贤菩萨教导我们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顺、随缘好,没有一丝毫勉强,这个样子清净心永远不失,自在就得到了。

  由此可知,闻慧,菩萨这个闻,是必须要具足戒定慧三学。我们用什么方法来修戒定慧?用持名念佛,用持名念佛的方法修戒定慧。但是我们最大的困难,是烦恼习气造成重大的业障,这个一定要用五戒十善把它消除。下定坚定决心,学习十善业道,决定把十恶业舍弃掉。这是什么?我们菩提道上的障碍就少了。这是严重的大障碍,这个障碍不去掉的话,我们一步都没有办法进展。所以这一次我们利用早晨半个小时的时间,跟诸位好好的来学习《十善业道经》。我们已经讲过四次,四次还没有讲到经文,讲到雍正皇帝的一篇「上谕」,我们把它代替开场白,「上谕」里告诉我们学习这部经典的重要性。

  具足戒定慧,这个人就是菩萨。闻慧是什么意思?闻是接触,不一定是耳听,眼见也叫闻,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用这一个字做代表。闻是接触,叫闻慧。接著思慧,思慧是什么意思?思慧是通达明了。诸位要知道,它没有阶段的,一接触就通达明了。修慧是什么?修慧是不迷。所以菩萨的三慧是没有先后的,是同时具足。闻思修同时具足,一接触,就通达,就明了,就不迷惑。从不迷惑来讲,称为修慧;从通达明了,称为思慧;从接触,称为闻慧。「闻我名字」,由此可知,菩萨一听阿弥陀佛名号,他通达明了,他知道这是诸佛的心传,知道这是诸佛的法藏,是真实的法宝,他通达、明了。抓住这个,其他统统放下了,统统舍弃,修慧。明了是思慧,一接触是闻慧。无论是听到佛名,阿弥陀佛名号,或者是听到《无量寿经》的经题,他三慧具足,所以他能够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

  我们现在就明白了,我们没有入这个阶段,原因在哪里?我们没有在基础上下功夫。我们对於经教,虽然听了这么多遍,念了几千遍,有些同学念了上万遍,为什么烦恼习气还不能除掉?追究其根本的原因,夏莲居老居士所说的,你没有真干。老居士这两个字讲得好,「真干」。怎么干法?依教修行。就是善导大师教给我们的,佛在经上教导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就老老实实的做,教我们不可以做,我们就决定不做,这就叫做真干。

  佛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一定要认真老老实实去做,与这个相违背的,那是佛不让我们做的,我们决定不做,特别是十恶业,学佛要从这些地方学。佛在这部经里面,讲的理论、方法、教训很多很多,哪些教诲针对我们现前重大的毛病,我们自己要知道。每一个人烦恼习气不一样,必须克服自己最严重的烦恼,我们才能得相应。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十恶业决定不能做。特别是念头里的贪瞋痴,不能不断,这叫三毒烦恼。

  佛教我们做的,十善、六度。六度的反面,布施的反面,悭贪;我们要把悭贪这个烦恼习气舍掉,要舍得干净、舍得痛快。持戒反面是恶业,恶业的代表是十恶,凡是自私自利的都是恶业。为什么?增长贪瞋痴,增长我执。这是我们没有办法得清净心,没有办法得解脱的重大障碍,你不放下怎么行?忍辱的反面,是瞋恚、是嫉妒,必须放下。菩萨六波罗蜜,我们为什么修不成功?就是它的反面我们没有把它除掉。悭贪没有舍掉,怎么能布施?恶业不除掉,你如何能持戒?嫉妒、瞋恚不除掉,你怎么能忍辱?懈怠、懒散不除掉,你怎么能精进?散乱的心、胡思乱想不除掉,怎么能得定?愚痴不除掉,你怎么能开智慧?所以要晓得佛怎么教导我们,我们应当如何来修学。佛是慈悲到了极处,怪我们自己不认真、不好好的学,所以我们成不了菩萨,成不了佛,念佛功夫不得力。

  甚至於还有一些把自己修学都放弃,也不错了,跟大众服务。给大众服务,修的是福德边的事情,宾主颠倒了。修福德不能出六道,你的来生在六道里面享一点福报。六道在哪一道去享福?看你的业因果报。能不能再到人道来享福?要看你五戒十善具不具足。具足五戒十善,来生得人天福报;如果五戒十善不全,我们就知道,果报必定在畜生道跟饿鬼道里面去享。畜生道享福的,就变成人家家里养的宠物。我们到很多人家,养宠物的人家,那真有福报。我们一看,前生修的福,全家人伺候它,全家人与人都还意见不同,都还常常吵架,但是全家人对这个宠物,没有不爱护的,没有话说的,前生修的福报,修得好。饿鬼道里面修福的,台湾常常拜的王爷公,此地拜的大白公,都是饿鬼道有福报的;中国大陆山神、土地,这是鬼道里面有福报的。

  往年倓虚法师在香港讲经常常提到,谛闲法师有一个参禅的徒弟,参禅的功夫算不错了。当时中国禅宗很出名的道场,镇江江天寺,他是江天寺的首座和尚,死了以后作土地公去了。他死的时候,他女儿作梦,梦到她爸爸当土地公,她母亲作土地奶奶,哭哭啼啼到庙里告诉谛闲法师。谛闲法师一听恍然大悟,正好他们庙门口新盖了一个土地庙,大概就是的。所以到那个地方去给他诵经超度,而且跟他讲:「你既然做了土地公,你示现一点让我们看看。」老和尚一说,果然没错,就在他们诵经场合当中,有一个小的旋风,像龙卷风一样,老和尚看到,点头,大概就是他。修福不修慧。

  佛法对於世出世间理事、因果讲得非常透彻,佛的恩德无与伦比,父母恩德虽大,不能跟佛相比。佛的恩德我们有没有接受?没有。没有沾受到佛的恩德,原因在哪里?天天听,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我们自己迷惑颠倒,自己烦恼业障习气太重,不肯听佛的话,不相信佛的话。每天生活起心动念,依旧是自己烦恼习气作主,这怎么得了?几个人真正相信佛,几个人真正接受佛的教诲,依教奉行?我们念佛人当中,有几个人真正懂得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有几个懂得?太少太少了。所以这一些菩萨们他们懂得,他们一接触就通达、就明了,就真干。因为真干,这个真干就是一心念佛,所以他就得清净心。你要问他,为什么得清净心?万缘放下。不但世间一切业缘放下了,佛法也放下了。

  诸位同修要知道,过去莲池大师给我们做了个榜样。莲池大师年轻的时候通宗通教,他老人家的道德学问行持,都被别人尊敬。在杭州城外小山坡,看到一块大概风景还不错,自己就在那里盖了一个小茅篷,在那里修行。时间久了被人发现,「这个小山上住了一个出家人,道德学问德行都好」,传开之后,亲近他的人就多了。慢慢这个茅篷旁边又增加了不少建筑,到最后成了一个大的丛林,云栖寺。道场不是他有计划建的,是真正有德行、有修持,大家愿意亲近他。所以他那个大殿叫「神运殿」,说明不是人工造的,诸佛菩萨、鬼神来帮他造的。

  莲池大师在晚年,这是示现告诉我们,他什么都放下了,一卷《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这就是「诸菩萨众,闻我名已,皆悉逮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莲池大师得到了,连佛法统统都放下了。现在在中国大陆,还有一个老法师他得到了,这个老法师叫什么名字你们晓不晓得?李木源居士常常讲。听说他是隆根法师的师父,现在还在。通宗通教,人家称他作活字典,你们晓不晓得是哪一位?问问李居士。听说现在他也是听到《无量寿经》,彻底放下。现在每天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一生所修学的东西全放下了,这都是这一愿里头的人。他能够彻底放下万缘,一部经一句名号,那就是弥陀第四十四愿加持他了。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体会。

  黄念祖居士在注解里面说,末后这四愿,皆为西方极乐世界以外他方菩萨,闻阿弥陀佛名,所得的殊胜法益。可见得菩萨发愿广度众生,能够信仰阿弥陀佛,皈依阿弥陀佛。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依靠阿弥陀佛的教诲,广度众生,立刻就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清净,是永远离开染著,这叫清净。这句话我们用现代话来说,他再不会受外面环境的干扰,不会受一切境缘动摇,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他不受干扰了。这个心清净,不是说他不见不闻,不是!六根天天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我们接触六尘境界,会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他的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这叫清净。

  他可以跟一切境缘接触,他只知道帮助别人。帮助别人什么?帮助别人断恶修善,帮助别人破迷开悟,帮助别人转凡成圣。他自己绝不沾染,这是清净心现前,决定不会起妄想分别执著,他怎么不自在?当然自在。解脱就是自在,自在就是没有障碍了。清凉大师在《华严经》注解给我们说,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才叫解脱。《华严经》上讲的四种无碍,他统统具足。入四无碍的境界,那就不是普通菩萨。普通就是观行、相似位的菩萨,一得本愿加持,就提升到分证位,分证是法身大士。

  「普等」,普是普遍,等是平等。我们看这个名称就晓得,他已经是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学过法相的同学都知道,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转。这两个转过来之后,前五识自自然然转变成「成所作智」,阿赖耶自然就转变成「大圆镜智」。转八识成四智,你们想想这是什么菩萨?法身大士。普等三昧,合起来「清净、解脱、普等」,就叫做「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它的效果,能除一切烦恼,清净;能脱生死轮回,解脱;平等普度一切众生。下面经文讲,「诸深总持」。这是讲他得念佛三昧,这是念佛三昧的上乘者。我们把念佛三昧要分做上中下三等,他得的是上等,上品的念佛三昧。

  『诸深总持』,总持也叫做「陀罗尼」,梵语叫陀罗尼,翻成中国意思叫「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义」,我们现在人叫什么?纲领,抓到纲领了。无量无边诸佛法藏的总纲领,就是《无量寿经》,就是六字洪名,这他抓到了。总持里面还有一个意思,我们初学的人应当要晓得,「持善不失」。你能够保持善法,我们不说别的,十善,你确实能够保持,念念都与十善相应,你不会失去。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无论在什么环境,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跟十善相应,决定能够远离十恶,能叫十恶不生,这也是得总持法门。此地讲得「深总持」,这不是浅的,甚深总持。我们以十善做为标准,这是初级的,下下品的。虽不是讲得很高,下下品我们必须做到。下下品都做不到,其他的就不必谈了。本经讲的「深总持」,深总持是什么样子?这一部《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就是深总持,菩萨全做到了。本经里面所说的诸恶,这些诸恶在他们决定不生;本经上所说的众善,他们决定不失去。

  『住三摩地,至於成佛』。十方菩萨因闻名,诸位要记住,一接触名号,接触经典,三慧圆满,因此他得念佛三昧,得深总持。这一得之后,他就不会失掉,安住在念佛三昧之中,得成正觉,所以说「至於成佛」,他成佛是这个成法的。古大德跟我们讲,愿文里面所讲的,这三种殊胜的果德,也称为清净三昧、解脱三昧、普等三昧,它的总名称叫「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又叫「宝王三昧」,具足一切三昧功德,这一桩事情知道的人确实不多。

  「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正定」,也叫「正受」。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因为我们有新的同学不少位在此地,简单说说。「正受」,受就是我们讲享受,正是正常的享受,正常的受用,梵语叫「三昧」,梵语也叫「三摩地」,三摩地也翻作正定、正受。我们凡夫的享受不正常,佛在经上说,六道凡夫所享受的可以分为五大类,叫五种受。身有苦、乐两种受,心有忧、喜两种受,当身没有感受有苦乐的时候,心也没有忧喜的时候,这个时候叫做舍受,舍受是最好的。舍受实在讲就是三昧,为什么不称三昧?因为它时间太短了,它不能够永远保持;如果永远保持,那就成了三昧。我们凡夫这五种受都有,菩萨那个正受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也有,时间很短。我们也不要欢喜,什么原因?我们跟菩萨差别太大了。菩萨在正受里,身没有苦乐,真乐,心没有忧喜,西方极乐世界人就安住在这个境界里面。三摩地跟三昧是一个意思,住三摩地。千万不要误会,「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可有得享受,真快乐了」,你就错了,你还堕落在五种受里面。西方极乐世界环境再好,决定没有苦乐忧喜的感受。

  诸位要晓得,苦乐忧喜是情,不是个好东西。中国人讲的七情五欲,「七情」是讲苦、乐、忧、喜、爱、恶、欲,这叫七情;「五欲」是财、色、名、食、睡。七情五欲,因为我们有这些东西,没有办法把七情五欲断掉,所以才搞生死轮回。我们知道七情五欲愈淡,往上升;愈重,往下堕落。往上升的是二十八层天,愈往上面去愈淡薄,到四禅天、四空天,这一些念头都不起来了。所以四禅天、四空天也是得三昧,正受,四禅八定,三昧、三摩地也翻作禅定,功夫算不错。但是他还是凡夫,还不能算圣人,原因在哪里?他得的这个定会失掉。四禅八定要用大乘佛法来说,还是属於「舍受」,不过是他舍受的时间长一些而已,并不是究竟。如果是究竟,那就叫「三摩地」,就叫「三昧」。

  我们要问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真正得三摩地?佛给我们讲,阿罗汉以上。《楞严经》上佛讲九次第定,到第九定他就不退,才叫住三摩地。第八定还不行,第八定是四空天非想非非想处天,佛在经上说,他的寿命八万大劫,这个八万大劫太长了。我们要知道这个世界,娑婆世界,一个大劫是一个成、住、坏、空。这个世界要经过八次成住坏空,他还在定中,但是到第九次的成住坏空,他就堕落了。他往哪里堕?他堕地狱,所谓是爬得高摔得重。他为什么会堕地狱?佛在经上讲得很详细、很透彻,是因为毁谤三宝的过失。所以我们要小心,日常生活当中不可以不谨慎,决定不能够谤三宝,四空天人因为谤三宝而堕落阿鼻地狱。他为什么会谤佛?他自己到那么高的境界,误以为那是究竟涅盘。佛、圣人常讲,入涅盘的人,决定不会再退转,不会再堕落。为什么他自己证到大涅盘,忽然又失掉?「诸佛菩萨讲的话靠不住,是骗人的」,这个念头一生,毁谤三宝,是这么一个原因。所以到那个时候,必定他有这个疑惑,必定有这些妄念,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我们要知道四空天人产生这种误会。他是禅定,他是伏烦恼,并没有把烦恼断掉,伏是有时间性的。

  到第九定才把烦恼消灭掉了,所以第九定叫「灭尽定」。灭什么?灭见思烦恼,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执著。真的执著没有了,这个执著的念头从根拔掉了,这叫灭尽定。这样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我们想一想,这太难太难了,大概我们往生恐怕唯一的希望,只有在凡圣同居土。可是诸位不必这样子灰心,善导大师讲「总在遇缘不同」,如果你遇的缘殊胜,那就是你自己又具足善根,能信、能解、能行,你只要具足这三个条件,在一生当中,把自己从薄地凡夫提升到实报庄严土的,都有人在。为什么别人能,我们不能?我们之所以不能,实在讲就是一个原因,不肯干。不肯把自己的烦恼习气放下,不肯随顺佛陀的教诲,这有什么法子?只要肯干,所谓「遇缘殊胜」,就是真正明了,要放下自己烦恼习气,一定要随顺佛陀的教诲,这个缘就殊胜。你能信、能解,肯真干,你这一生决定上上品往生,而且往生决定有把握。

  往生有把握的人,我们看到太多了,预知时至。不但预知时至,就在我们居士林,这几年来有不少往生的人,他愿意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我听李木源居士告诉我,他要到中国去访问,带著团过去。有人要往生,找他,请他给他办后事。李居士讲:「我这两天正好要到中国去,你要往生,要不然就赶快,要不然就等我回来。」果然他提前,他真的赶快,马上就提前。等到他把他的后事办完的时候,正好第二天他就到中国去。好几位,不是一个,有能力提前。他们不愿意推迟,他们愿意提前走。你们想想,这都在我们眼前,他为什么做得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他们真干,我们不肯干」,就这么一句话。所以你遇缘,遇缘就是这个缘,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缘,不肯真干,那就没有法子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这一愿。

  大乘无量寿经  (第八十七集)  2000/5/20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87

  请掀开经本,《科会》第二十四面,经文第四行,从第四十五愿看起:

  【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定中供佛愿」。四十八愿从前面一愿「普等三昧愿」,往后都是阿弥陀佛为十方诸菩萨而发的。由此可见净宗法门广大,并不局限於专修净土,修学其他法门,也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尤其前面一愿「普等三昧」,普等三昧,实在上讲,就是念佛三昧。也许诸位同学自己曾经经验过,我们在有一些庆典当中,常常有人提议我们大家默祷一分钟。默祷是什么意思?没有人说得出来;这个默祷有效吗?也没有人能够说得明白。其实默祷就是普等三昧,在一分钟当中,把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这一分钟是清净心,这一分钟是真诚心,清净真诚里头没有界限。所以这个心是等虚空法界,这个功德就大了,意义在这个地方。

  平常我们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有分别、就有执著,所以心量很窄小;能够放下一切分别执著,这个心量恢复到本来的状况,佛家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他能够跟虚空法界一切诸佛菩萨、神圣感应道交,下面又能跟六道众生,甚至於地狱众生,都能够起感应的作用,真正默祷默在那里。虽然是身体不动,嘴巴也不讲话,眼睛也闭起来,还胡思乱想,那就不行,那就完全错误了。最重要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这个默祷才有用处,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普等三昧。

  普等三昧是念佛三昧,念佛比默祷要殊胜。因为默祷实在不容易,别说一分钟,一分钟相当长,一分钟当中不起妄想分别执著,一般人都做不到。但是净宗法门妙,它让你念佛,「我一分钟念佛里面不夹杂妄想分别执著」,比一分钟默祷容易做到,容易收到效果。我们过去提倡的「十念法」,十念法大概就是一分钟,就是一口气「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十声佛号,大概是一分钟的样子,十声佛号一句接一句,决定没有一丝毫妄念夹杂在其中。时间虽然短,效果很大,比平常念佛一天到晚拿著念珠,念个几百声佛号、几千声佛号、几万声佛号,它里头夹杂妄想,把你的功夫破坏了。古德教给我们念佛原则,是要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没有说时间长短。所以一分钟我们一丝毫怀疑没有、夹杂没有,也没有间断,符合这个标准。虽然时间很短,但是我们完全符合标准,那就产生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我过去勉励同修一天修九次,你修的次数愈多愈好,一堂课只要一分钟,才真正能做得到,这是真功夫,真实功夫。古德说,「念佛三昧」能除一切烦恼,能解脱生死,所以也叫做「清净解脱三昧」。我们从一分钟这个方法来开始练习,慢慢次数多了,时间加长了,这个效果才能见到。

  无论修学什么法门,用什么样的功夫,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根性,要对症下药。谚语常讲「人贵自知」,有自知之明的人,无论世法、佛法绝大多数都能有成就;凡是不能成就的,都是不自知,不知道自己的根性,好高骛远,勉强的去强求,到最后一无所成。我们是什么样的根性?就像经上常说,「业障深重的生死凡夫」,我们是这种根性。我们遇到的法门,实在讲是无比的殊胜,这个法门确确实实能帮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成就。问题我们要善学,要懂得修学的方法,要有方便。要能够降伏自己的烦恼习气,这个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不能够降伏自己烦恼习气,方法再好也没用处,收不到效果。

  我们每一个人烦恼习气又不相同,别人用功方法得力,我们要学他,则未必能够得力。这什么原因?这是契理而不契机。他跟我的根机不一样,一定要懂得自己是什么样的根机,用什么方法来对治,才能产生效果。总而言之,一定要知道自己有哪一些烦恼习气,自己一定要晓得,一定要想方法把自己烦恼习气克服,这样的人修行、念佛才谈得上功夫。如果烦恼习气自己不知道,或者知道,自己没有能力降伏,念佛功夫就谈不上了。谈不上,那要晓得,这一生当中决定不能往生,正是古人常讲,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

  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常常告诉我们,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只有两、三个,那两、三个人为什么能往生?他能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所以他功夫得力。我们功夫不得力,你就要警觉到,这一生不能往生。这个问题严重,不能往生,就要搞生死轮回。搞生死轮回,我们仔细去反省反省,我们在一天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这一天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善念、善行多,还是恶念、恶行多?这叫你反省一天。你再能够回想想你一年,再能回想想过去这十几、二十、三十年当中,於是自己就晓得,我将来前途到哪里去。你是到天道,还是到人道,还是到三恶道,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事情不要问人,问人人家客气恭惟你,不会给你说真话,自己反省比什么都清楚。所以诸位要晓得,这一分钟的十念,能除一切烦恼。每天你要能够修的次数多,逐渐逐渐自自然然成就功夫成片,於是我们往生净土就有把握了。这是前面一愿的意思。

  第四十五愿说,『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跟前面「德遵普贤第二」经文里面讲的「住深禅定,悉睹无量诸佛」,这个意思相通,这是《华严》普贤菩萨的境界。《华严经》上说,八地菩萨叫「不动地」,这一个境界才能现前。可是在净宗法门,真正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这些菩萨,不论是大菩萨、小菩萨,因为经文里面说得很清楚,「我作佛时,十方佛刹,诸菩萨众」,「诸菩萨众」我们前面介绍过,从初发心的菩萨到等觉菩萨全部都包括了。我们初发心,能不能得弥陀本愿的加持?问题在你是不是真干,只要你真干,你必定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真干是什么?决定没有自己。还有自私自利念头夹杂在其中,就不是真干。真干是一切为佛法、为众生,为佛法是为弘法利生,为众生,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认识佛教,认识净土,为他们种善根,帮助他们善根增长,帮助他们善根成熟。决定没有丝毫为自己的念头,你就得弥陀威神加持。如果这里面掺杂丝毫的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受用,你就得不到佛菩萨的加持,你还是被业力所转。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

  这一次新加坡九大宗教,接受中国国家宗教局的邀请,我们做了十六天的访问,访问很成功。我们这十六天,每天每一时刻都没有离开《无量寿经》的教诲,我们也在学习落实,如诸大菩萨,「不动本处,遍至十方」。什么叫做「不动本处」?这十六天我们天天在中国各个地方去游览,什么叫不动本处?这「本处」是什么?清净心不动,菩提心不动,愿心不动,这个没有动摇过。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与大众接触之处,会为自己名闻利养、为自己的贪瞋痴慢起心动念,我们的本处就动了。世尊在《金刚经》上教须菩提就是教我们,须菩提不过是我们的代表而已。他说得好,「不取於相,如如不动」,那就是不动本处,「外不著相,内不动心」。「遍至十方」意思是说,一切时、一切处,我们做些什么事?供养诸佛,教化众生。这一次我们同行总共有二十一个人,九大宗教的代表,每天生活在一起,我们以极其真诚清净平等心,互相照顾。从法性上来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有法性;从法性上来讲,我们是供养诸佛,每个众生都是佛,我们礼敬、称赞、供养,是从这个地方生的。见一切众生的性,不要著一切众生的相,「供养诸佛」我们就落实了。

  教化众生,是从相上讲的。我们的对象,诸位要记住,一个人。这一个人从性上讲,他是佛,我供养他;从相上讲,他是众生,我要教他,要帮助他。诸佛跟众生没有分开,不是两桩事情,一桩事情。帮助他觉悟,帮助他明了宇宙人生真相,帮助他断恶修善,我们每天做的是这个事情,用现代话来讲,机会教育,收的效果好。我们彼此在一起,互相的学习,互相的尊重,互相的照顾,这是佛法的落实。古德注解里面讲,这都是地上菩萨的行业。我们现在是薄地凡夫,我们凡夫纵然做不到像菩萨那么真实,我们也做到了相似。所以夏莲居老居士常常劝导我们,要「真干」!这两个字好!我们懂得多少,就应当很认真努力去做多少;如果你懂得,你没有做到,跟不懂得没有两样。必定要落实!帮助一切众生,最重要的就是执持弥陀名号。可是对於没有接触过佛法,或者初初接触过佛法,你教他念阿弥陀佛很不容易,必须有善巧方便。善巧方便里面最重要的,「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的意义讲清楚,让他了解为什么要念它,念这一句名号的好处在哪里?要讲清楚,他统统搞清楚、搞明白了,他才喜欢念。

  我们这些宗教代表们,这一次有十六天的时间,我们生活在一起,所以谈话的时间就多,交流的时间就多了。他们有什么问题,随随便便就可以问;吃饭的时候可以问,休息的时候可以问,旅游的时候可以问,毫无拘束,我们很细心、很耐烦的为他们解答。所以回来的当天晚上,我们这个道场举行卫塞节前一天的传灯晚会,你们看这些九大宗教差不多也都来了。跟我们一起传灯,我们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他也跟我们一起念,来看我们这个盛会。所以这种交流方式比什么都好,平常到哪里去,有机会把九个宗教代表都找来?这个机会很难得。纵然有,时间也很短促。能够有那么多天生活在一起,那只有旅游是最好的方法,所以旅游是互相学习,旅游是教学。古时候老师教学生,常常就用旅游的方式,我们现在尝到旅游确实是非常好的教学方式。

  经里面讲,「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这个「定中」意思很深很广,我们千万不要把它看错了。一般人看这个经文一定是说,「极乐世界人一天到晚在那里盘腿面壁打坐,这叫定中;大概无量无边诸佛在定中现的境界,就像作梦一样」,我们这样会,纵然不能说是错会了意思,你会的意思很浅,你会的意思不深。为什么?甚深禅定他不著相,行住坐卧都在定中,不局限在打坐,他站在那里也是入定,他走著路也是入定。诸位要搞清楚,不是走著路打瞌睡,走著路打瞌睡的,那个不是入定。所以先要了解「入定」两个字怎么讲法,是什么意思。

  《六祖坛经》里面能大师告诉我们,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叫禅定,禅跟定是一个意思。所以入定,你真正达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叫入定,这正是大乘经上常讲,「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那伽是梵语,是比喻,这个名词有两个意思,有的说是龙,有的说是象,龙跟象,龙我们没有见过,象见过。你们到动物园去看大象,大象的那种神情好像都在定中一样,它站著也好,它走著也好,非常稳重,好像都在定中。我们从这个比喻里面去体会,用我们现代话来讲,就是你已经真正做到,不受外面境界的诱惑,不受外面境界的影响,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你都能够如如不动,这叫入定。

  心定自然就生智慧,《金刚经》上说得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所以外面境界只要一接触,你不会生烦恼。什么是烦恼?喜、怒、哀、乐、爱、恶、欲是烦恼,七情五欲是烦恼。不生烦恼,生智慧,什么智慧?对於外面的现象,性相、理事、因果通达明了,这叫智慧,因此你才能上供诸佛。於是这个经文里面的意思,我们就更清楚,「无量无边一切诸佛」在哪里?这里头包括有过去佛、有现在佛、有未来佛,於是我们就应当清楚明白,他所讲的「无量无边一切诸佛」,就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唯有在定中就能够做到常供,常是不间断,为什么?定中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定中心是真诚的,心是清净的,心是平等的,所以能够普供,能够遍供,我们应当要学习。

  特别是末后这一句,『不失定意』。由此可知,他入甚深禅定,他的身是动的;如果身是很静,盘腿面壁,「不失定意」这一句话就讲不通了。他一定是行住坐卧之中,六根普遍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才能讲到「不失定意」。所以这一句话是活的,它不是死的。由此可知,上供诸佛,下化众生,这是在动态里面去做的,决不是盘腿面壁静态里头能够成就的。诸佛如来已经证得究竟圆满的果地,他们还要随类化身,应机说法,随类化身,这里面就是上供一切诸佛,随机说法就是教化众生,不失定意。为什么?因为他入甚深禅定,他可以不失定意。我们今天没有到这个境界,所以一定要认清自己。我们可不可以学?行,去尝试。但是如果一动心,一起心动念,赶紧晓得回来,知道回头,回头是岸。如果不回头,愈迷愈深了,你不能度众生,一定被众生度跑掉了。这个事情不但现在有,古时候也很多,现代就更多了。

  我在香港,永惺法师告诉我,他在香港办了几次佛学院,都办失败。他很发心,请了老师,从中国大陆招一些年轻的法师们,禁不起诱惑的,两个星期就走了。到哪里去?一般寺院道场去赶经忏去了。他说,算是功夫不错的,熬不过半年,所以佛学院就解散掉了。香港物质诱惑的力量太强,他们在那边赶经忏,一天八百块钱收入,在中国那个社会里头,一天哪能赚到八百块钱?在香港去赶经忏、做佛事,非常正常的,一个月的收入两万块。所以他佛学院不念了,他去赶经忏佛事,赶个一年、两年,他就买房子,有不少就还俗。所以给我谈到办佛学院之艰难,不容易!在香港要办佛学院招收学生,都得要入甚深禅定才行;不入甚深禅定,那很困难。所以从这些地方我们就体会,定中供佛的意思就能体会得到,我们可以学习,不是学不到的。决定不受社会任何境界的诱惑,而能够帮助一切众生学佛,就是这一愿。你果然不受诱惑,果然肯发心为大众服务,你就得到阿弥陀佛这一愿的加持,我们也能够得到。

  《文殊般若经》上有一段话说:「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无二。不思议佛法等无差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悉具无量功德辩才。如是入一行三昧(即念佛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差别相。」这一段话里面我们细心去体会,然后你就懂得学习的方法。它这一段话的意思,跟《华严经》上佛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切是说一切世出世间法,深广无际。而这个一,不是独一,不是专一,而是任一。这就是说任何一法都能够通一切法,我们必须有这个认知。

  这是什么个道理?我们用树木来做比喻。像一棵大树,这一棵大树上有许许多多的枝叶,一片一片的树叶,我们看到这个大树很多的树叶,很多树叶就比喻多,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那个树叶是多。一是什么?是它的根,哪一片树叶能够离得了根?所以你从许多树叶,一个树叶里面你去观察,往深入一层,就看到树梢,这一个梢有好几片叶生在一个树梢,你就深一层了;再深一层,就看到树枝,而这一个树枝里头又有好多个树梢,好多个树梢好像共同是一个族;再往深一层,就看到树干,从树干里头一看,这树干里头有好多树枝;再深一层,就看到本,从这一个本里面知道有好多树干;再往下看,就看到根,原来许多的本统统是一个根生的。你只要找到根,根就能通一切法。所以任何一片叶,只要你深入找到根,就通了;找不到根,没有法子通。如果完全疏忽,叶跟叶相对,对立了,彼此不能和睦相处。要找到树梢,这几片叶知道是一家,它们能够和睦相处。但是跟另外的树梢不能和睦相处,所以必须再往下找,找到树枝,才知道所有的树梢是一家;找到树干,才知道所有的枝桠原来是同一个根源;找到根,才知道整棵大树是一个根生的,是一体。

  由此可知,法门纵然不同,任何一个法门只要遵守佛的教诲,彻法底源,你的问题都能解决;如果不能够彻法底源,你能解决的问题有限。佛法如是,佛法许许多多的宗派,就好像树里面的树枝、树干一样。佛法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宗教,这许许多多的宗教,也跟这一棵大树里面其他的树枝、树干一样。我们是这一个干,他们是另外一个干,同一个根生的。所以宗教与宗教之间怎么能说不可以团结,不能和睦?说不能,是你深入得不够,你入得浅。如果你入得深,你才恍然大悟,虚空法界一个生命共同体。在佛法里面,《无量寿经》、大乘经上所讲的,清净法身。

  我想每一位同修都听说过,或者你都念过,「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是什么?法身是根。我们这个身是什么?每一个人的身就像树的树叶,法身是根,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是这个根生出来的枝叶,所以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法身。我们能够有这个认知,对於不同的宗派、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学说、不同的族群,就全部都能够容纳,都能包容了。晓得是什么?我们同一棵树上的,确确实实是一家人。他们不肯承认,没有这个认知,说我们胡说八道,说我们神经有问题;而实在是他们入得浅,入的深度不够。他要入跟我们相同的深度,决定不会有意见了,这是我们首先要认知的。

  然后你就晓得,念一佛功德,就是念一切诸佛功德。换成其他宗教,我们念一个神的功德,也把一切诸佛功德都念到了。我们称佛,他们称神,那些人又称上帝,还有一些人称圣人,不管名称怎么样,一个意思。不要因为名称不相同,我们又在那里起争论,又再起争执了。昨天晚上我们参加德教会,他们在唱歌,唱《道德经》。第一章一开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名是假的,不是真的,不要在名字相上去计较。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特别教导我们,「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你看说得多好!这三句话就把《道德经》这个意思,圆圆满满的包括了。

  世出世间的问题非常复杂,如何能够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唯一的方法靠教学。教学一定要懂得契机契理,理机双契,才能够收到教学的效果。世出世间大圣大贤他们明了,不但明了,彻底的明了,给我们做出种种的示现,无一不是甚深的教学方式。今天在这个世间,有许多人在争论,民主好,还是皇帝好?一党专政好,还是多党执政好?都在那里争论。也有人拿这些问题来问我,我说这一些是形式不重要,一党也行、多党也行,皇帝也行、民主也行,形式。什么最重要?如何教化众生重要。这个话不是我说的,两千年前《礼记学记》上讲得很清楚,「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今天世界动乱,整个世界动乱,动乱的根在哪里?没有人知道。许许多多人所讲的研究动乱的根源,有人说是经济,有人说是贫富不均,许许多多的说法,都没有找到根本。根本是什么?根本是家庭教育。你们大家想想对不对?家庭教育没有了。家庭像什么?像一棵大树上树叶,这一棵树树叶都没有、都烂掉了,这个树得不到养分,这个树会枯死;树的生命,要靠树叶吸收阳光、水分,要吸收养分。今天我们这个社会、世间,家庭没有了。家庭没有了;换句话说,你的子女没有受过教育,他不懂得孝顺父母,不懂得尊敬长辈,於是必定随顺烦恼习气,胡作妄为,危害社会,这个社会哪里还会有安宁?

  中国自古以来最重视的是家庭教育,所以看你这个家庭有没有前途、会不会兴旺,就看你的家教,我们今天疏忽了。现在作父母本身就没有受过好的家庭教育,他生了小孩,不知道怎样教他。小孩长大悖逆、不听话、反叛,这个过失不能怪小孩,怪你自己没有把他教好。教育里头,最重要的三桩大事情,现在完全疏忽,都不讲了。第一桩大事,是要教他明了人与人的关系,伦理教育: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夫妇关系、朋友关系、君臣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中国人把它分成这五大类,五伦;五伦维系著虚空法界的秩序,比国家社会范围大得多。虚空法界的秩序,谁懂这个道理?佛懂,菩萨懂,孔老夫子懂。所以他们的生活是「替天行道」,这个意思很深。谚语常说「大道肇端乎夫妇」,这个话的意思很深很深。

  古时候,男女结婚婚礼非常隆重,也非常繁琐。为什么要这样隆重?因为这两个人的结合,对於整个社会国家,佛法讲虚空法界,都有密切的关系,草率不得,要慎重其事。这不是你们两个人的事情,你们两个人结婚,在你们自己一家,对你们祖宗、对你们的后裔负责任;在社会,要对社会、对国家负责任。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兴衰,与你结婚有关系。刚才我比喻,你们这一对夫妻就像大树上的一片叶,叶长得好,这棵树才能壮大;这个叶坏掉了,对於整棵树的生存就是一分伤害。所以婚姻是道义,要懂得大道,义是义务,应该要这样作法,现代人哪懂得这个道理?

  从前的婚姻是道义,现在的婚姻是乱爱,把伦理道德全部都破坏了,基础动摇了,社会哪有不动乱的道理?尤其是现在,男女婚姻非常淡薄,离婚率高。离婚之后,你怎么能对得起你的儿女?你要知道,你的儿女所受的伤害多大?他受伤害,身心发育不正常,将来危害社会、危害国家;换句话说,你就害了国家、害了社会。你要背什么样的因果责任?在佛法里面讲,你要懂得因果责任,这个罪过极重,我们都不忍心来说。不要以为这个没有关系,现在是没有关系,死了以后到阴曹地府,就有关系了。你才知道这个事情的严重性,怎么可以这样草率?所以我说现在人不懂得自爱,真的不懂。自己爱自己都不懂,哪里能够爱别人?

  今天社会人与人的往来是利害,利害维持不长,很短的时间,专门看别人的过失,看别人的缺点,天下没有一个是好人。佛说善人,什么是善人?善人是专看别人的好处,专看别人的善处,不记别人的缺点,不看别人的缺点,天下人都是好人。所以夫妻要懂得这个道理,彼此多看对方的善处、好处,这个婚姻不会破碎。为什么会离婚?天天看对方的缺点,你说这个糟糕不糟糕!就是念头转一转,就行了。这要靠什么?靠教育,没有人教!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小事,这是大事,根本的大事,整个社会动乱的根源就在这里。

  印光大师对这个事情讲了很多,他老人家责备得也很重。说现代妇女离开家庭,所谓是职业妇女,在社会上跟男人去争,要作女强人。没错,你这一代可以作女强人,你底下一代完了。为什么?你的儿女你没有时间去教他,你就完了。这像什么?像唐朝武则天过年的时候要看牡丹。牡丹开的时候大概在三月,三、四月开花,正月怎么可能开花?她这个命令人家也不敢违背,於是有人去研究,把牡丹放在温室里面培养;换句话说,三、四月那种气候,以那一种温度,可以把牡丹的花,逼它、强迫它开出来。正月初一宫廷里面放了很多牡丹花,但是这个花只开一次,以后永远不再开花。今天妇女在社会上去争权、争地位的,就跟那个牡丹一样,你这一代可以能够很荣耀,你的后代没有了。不就是这个意思吗?所以社会的安危,印光大师讲得好,女人负一大半的责任。

  一个女人的职责,只要把你的丈夫管好,小孩管好。作总统,要叫你丈夫去做,叫你儿子去做,自己不要去做。你要为国家社会培育人才,这是你的大功大德。你把自己本分的职责丢掉,去搞一些分外之外的事情,社会怎么会不乱?这些大道理,从前人讲,人都能听、都能接受,现代人我们到外面来说,说我们头脑太古董,要淘汰了,不适合二十一世纪。可是我们冷静思惟,还是古人这个大道理正确,能够带给社会长治久安。现在人种种想法没有依据;换句话说,没有道理。所以不读古人书怎么行?古人这一些著作,能够传几千年还被人尊重,必然是有大道理。你们今人的著作,看看你能传多久?你现在自己有钱,没有关系,可以多印一些。你死了以后,没有人替你印,传不下去。必须是真理才能够永传不绝,不是真实的道理,传不了几代,就湮没而不彰。

  今天社会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一方面是没有人教诲,刚才讲了,家庭教育失掉了;学校里老师也不讲伦理道德,学校教育也没有了;社会上也没有行侠仗义之人,社会教育也没有了;再剩下的宗教,社会上把宗教看作迷信,也把它抛在一边了;换句话讲,教育完全没有。人不受教育,跟禽兽、跟其他的动物有什么差别?不但没有差别,人是动物里面最坏的动物,最可恶的动物。狮子老虎、毒蛇猛兽,它不是饥饿,它还不会伤害别的动物,我们在近代「动物奇观」这些影片里面,我们看得很多,老虎、狮子睡在那里,小动物在它旁边走来走去,它理都不理;实在饿了,没有办法,才去猎取一只。人不是这样的,他不吃人,他也要杀人;他不是饿得不得了才去吃人,他不吃也要杀人。所以人要不受教育,是动物里头最坏的动物。佛菩萨示现在人间教化我们,这个有道理,他不去教化那些老虎狮子、毒蛇猛兽,教化我们。那一些还乖还好,危害不大,唯独这一个动物很不好搞。我们都要细心去体会、去领略,你才真正懂得佛法教学的义趣,我们应该如何认真的来学习?一定要把心量拓开,不分国土、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不分文化,一律以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来对待。

  佛在《十善业道经》里面教导我们,「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这个善法是一贯到上面去的。「昼夜」,昼夜没有间断;「常念善法」,你的心善;「思惟善法」,你的思想善;「观察善法」,你的行为善;昼夜都不可以间断。更要紧的,是决定「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善人。这样自然就能够断一切恶,就能够成就一切善。有这么一个基础,现在人讲条件,有这么个条件,你要是念佛求生净土,你决定得生。为什么?西方世界都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心行不善,一天纵然念十万声佛号、二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你要问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都是诸上善人,你不善,你怎么能去?念佛也不能去。

  如果你要说这个说法净土经里头没说,那你错了,净土经早就说过了,你自己太大意。净土经在哪里说过?《观无量寿佛经》,你们看看经上所讲的,韦提希夫人遭家庭、国家的变故,意冷心灰,生了一个求生净土的念头,向释迦牟尼佛请教,怎样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世尊在没有给她讲方法之前,先给她说「净业三福」。净业三福里面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头一条!这一条就是世尊讲的《十善业道经》,所以你没有善心善念善行,那怎么行?具足十善业道,往生品位还不高,凡圣同居土;如果再能够学习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可以生方便有余土;再能够发大心,把第三条也做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你就能够生实报庄严土。

  佛说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两句话说明,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修菩萨道,成佛了。他凭什么成佛的?就是凭这三条。这三条要是做不到,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就。净土法门是特别法门,易行道。易行道是这三条有一条就行了,你就能往生,这叫易行道。不是一条都没有,那叫易,不是这个意思,是比其他法门容易。其他法门统统要具足三条才能成就,净宗法门只要具足一条就能成就,就能往生。所以念佛往生瑞相很好的同学们,有些人来告诉我,他还没有受皈依。没有受皈依不要紧,他前面那一条有了;他能够孝顺父母,尊敬师长,他有慈悲心,他有善心善行就行,念佛就能往生。他有这一条,所以他不一定要皈依。

  我们读这些经论要细心,不能粗心大意,知道往生哪些条件必须要具足,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应当如何来学习。搞清楚、搞明白了,才晓得修学其他宗教的,也能成就。不管学什么宗教,只要他能够心善、念头善、行为善,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他能够接受,他决定得生,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所以任何宗教徒都很可爱,都值得我们尊敬,我们要常常跟他往来,要把念佛法门的好处告诉他们。但是要记住,决定不劝他背叛他的宗教来学净土法门,那就错了。一定让他自然觉悟,他自己愿意回头,确实又不违背他的宗教。因为我们看到每一个宗教,都是诸佛菩萨的化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示现什么身,这样我们的恭敬心、赞叹,才真正生得起来。这是说到《文殊般若经》里面讲的念一佛功德,就等於念无量无边诸佛功德,等无差别。明白之后,这一愿我们才知道怎样学习。

  但是最重要的,理解之后,在行持当中要注意「不失定意」,这句话非常非常重要!决定不受外面境界的诱惑,不受外面境界的影响,不生烦恼,这才行。我们肯发心,我们烦恼习气很重,怎么办?求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所以真正的关键,实在是在於好学,真正好学,你就得佛力加持;你不好学,就没有办法了,佛想帮忙帮不上,关键在好学。特别在我们初学的这一阶段,只要我们真正好学,真正想学,真正肯学,佛菩萨就会加持。末后这两句,『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两句就不必说了。请看下面一愿,第四十六愿:

  【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者。证离生法。获陀罗尼。】

  这是第四十六「获陀罗尼愿」。愿文很清楚的告诉我们,『他方世界诸菩萨众』。由此可知,前面两愿跟后面三愿,这五愿都是阿弥陀佛为十方世界诸菩萨众而发的。既然是诸菩萨众,我们一定就会想到他们所修学的法门,不一定是净土法门,不一定是念佛法门,所以八万四千法门统统都包括了。不但包括八万四千法门,而且还包括所有一切不同的宗教。为什么?一切不同的宗教也都是菩萨的化身,所以全包括在里头,显示弥陀本愿的广大。

  有人问我,我也可以提出给诸位做参考。我在中国访问,有人问我念《金刚经》能不能往生?我说可以。「三辈往生第二十四」里面最后的一段,就是修学一切诸大乘者,不是修净宗法门的,修其他法门的,你以修持的功德,这个功德我们叫做功夫,回向求生净土,也必定得生。我们要遇到其他宗教,修学其他宗教,听说极乐世界这么好,也想去往生,行不行?行。只要你把修学的功德回向极乐世界,求生净土,决定得生;如果不能往生,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就有了欠缺。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是为十方世界诸菩萨众而发的。

  这里头重要的是『闻我名者』,跟前面是一个意思,我说得很多了。『证离生法』,什么叫离生?「生」是指生死,「离生」就是一般讲了生死、出三界,这叫离生法,「法」是方法。可是佛在其他经论里面所说的,离生死法是什么?方法虽然多,理是一个,决定要断见思烦恼。见思烦恼不断,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个我们要知道。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现在这个社会,中国、外国,有几个人能够断见思烦恼?古大德讲得好,如果离开净土法门,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一个人能够得度的。这个话讲得绝不过分,原因在哪里?没有能力断见思烦恼。我们幸运遇到这个法门,这个法门不需要断见思烦恼,但是要伏见思烦恼。「伏」是什么?把见思烦恼控制住,这比断那要容易太多了。我们一般人可以做得到,就怕你不肯干;你真正肯干,是能够做得到的。所以这个法门叫万修万人去。

  如果说「断烦恼」,那我们就未必可靠;说「伏烦恼」,我们还有指望,我们把它控制住。像佛陀在《十善业道经》上教给我们,「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这是一个控制烦恼的方法。我们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不要去想它的不善处,不要去想它;更不可以将别人那些不善处放在心上,那你就错了,大错特错。常常想一切人事物的善处,养成自己一个纯善之心,我们的烦恼自然就控制住。控制烦恼,往生就有把握,我们念佛功夫就得力,「功夫成片」我们一定可以做到。至於你要念多少时间才能成片,完全看你伏烦恼功夫。你能够在很短的时间把你的烦恼控制住,你短时期就能够得功夫成片;得功夫成片,就能够带业往生。功夫成片里面好的,它也分三辈九品,上三品的可以自在往生;也就是说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一点罣碍都没有。功夫成片里面上三品就有这个能力,可以自在往生,不一定要等我们这个寿命到。等寿命到,如果你的寿命长,这个世间受苦受难,你还要受好多;功夫成熟之后,可以不要再受这些苦难,早一天到极乐世界去,是可以做得到的。

  此地讲的「证离生法」,这是佛力加持,加持这一些菩萨。这些菩萨都很慈悲,在六道里面帮助别人,又怕自己的功夫不得力,求阿弥陀佛发愿来帮助他们。由此可知,此地讲的证离生法,就是帮助他们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尘沙烦恼断了,就超越十法界;见思烦恼断掉,超越六道轮回;无明破一品,就证一真法界。这都是属於离生法,这是得佛力加持。这一句是属於自受用,我们讲自行化他,下一句是他受用。帮助菩萨开智慧,帮助菩萨成长度众生的善巧方便,这就是『陀罗尼』了。「陀罗尼」是梵语,翻成中文的意思叫「总持」,前面已经说过,所谓的「总一切法,持一切义」;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叫总纲。我们在学习佛法里面,把佛法的总纲领抓住,陀罗尼就有总纲领的意思;抓住总纲领,那就容易多了。

  古德给我们介绍陀罗尼,分为四大类:第一种是「法陀罗尼」,这是对於佛的一切教法,佛的一切教诲,都能够总持而不失去。用现代的话说,他能够理解,他能够记住,他不会忘掉,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纲领。这个法门我们怎样学习?学习的方法不难,就是读诵。所以我劝初学的同学们,从哪里入门?从读经。首先把《无量寿经》念三千遍,这就是「法陀罗尼」。你念熟了,你念得可以背诵,你不会忘记了。能够背诵的时候,常常背诵经文,利益非常之多。因为我们凡夫对自己的妄念控制不住,总是会打妄想。用什么方法教自己不打妄想?读经;读经的时候不会打妄想,用读经的方法把我们的妄想打掉。所以一天能够多读几部,大概就有几个小时修持,这个修持方法就是把自己妄想转过来。常常读经,如果每天能够有四个小时读经,读个一年、两年下来,你自己会发现,你的妄念少了。妄念减少,智慧必定增长,就是你会感觉得你会聪明起来,无论看人、听话都比从前聪明多了。从前糊里糊涂的,现在聪明多了,智慧增长。烦恼轻,智慧长,这是效果。「法陀罗尼」,应当这样子修学。

  第二种是「义陀罗尼」,义是理论,经典里面所讲这些道理,这个要听讲,所以听讲也是一个好办法。现在方便多了,我们做成光碟非常轻便,诸位现在「随身听」也很轻巧。女同修可以放在自己钱包里面,男同修可以放在口袋里面,多一点时间去听经。但是听经要在休闲的时间,不能在工作的时候;工作的时候,一面听经,一面工作,经也没听好,工作也没做好,两面都没有搞好,那就错了。工作的时候要把听经放下,听经、读经都要放下,专心去工作;工作完了之后,专心听经。这个样子,你经也听好了,是工作也做好了。这是对於「义陀罗尼」的学习方法。

  听经里头最重要的,是要抓住纲领。一次讲经我们现在两个小时,两个小时里头,你能够掌握住一句、两句,你就非常有受用。所以听经要专心听,最好不要记笔记。因为你记笔记,你就不专心,你纵然把东西统统记下来,你得不到受用。为什么?你纲领没有掌握住。所以现在听经,根本就不需要去做笔记。什么时候做笔记?你真正想做笔记,回头之后把录音带带回去,再听的时候做笔记,在现场听的时候决定不做笔记,专心听你会很有受用。为什么?你写笔记的时候你决定分心,而且心里头有妄想分别执著,唯恐听的时候、记的时候漏掉了一个字,这一句漏掉再去想,烦恼多得很,你听经的时候完全失败了。所以绝对不要做笔记,专心去听。我们每一堂讲演都有录像带跟录音带,要做笔记,回去之候听第二遍、第三遍再去写笔记,这个方法好。现在人比从前人有福,从前我们修学的时候没有这些机器,这些工具都没有,完全要靠自己听、自己记,现在这些科技工具帮助我们学习,方便太多了。可是我们要会利用,不会利用那很可惜,要善於利用它。

  第三种是「咒陀罗尼」,咒一般讲是密咒。诸位要晓得,「密」不是秘密,如果是秘密,秘密的事情不好,总是见不得人的,佛菩萨做事正大光明,没有见不得人的事情。这个密是「深密」,义理太深了,我们一般初学的人不能理解。这个密咒,密是深密的意思,佛经里头有《解深密经》,所以它不是秘密、是深密。咒语里面有很多不是我们人间的语言,这种情形非常之多,它也不是梵语,印度人也听不懂。那是什么?六道鬼神的言语。佛菩萨讲经说法,听众很多,但是鬼神也很多,这些鬼神都有神通,他能听得懂佛的说法,可是佛在说法之后,总用他们的语言说几句,这是表示亲切。所以所说的几句都是属於纲领,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所说里面精华的东西,只以很简单的咒语说出来,就用鬼神的言语说出来,对他们来说是非常亲切,有这个意思,所以称之为「咒陀罗尼」。

  第四种是「忍陀罗尼」,「忍」的意思,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同意。你对於佛讲的明白了,你能够接受,能够认可、同意,同意他的说法,所以叫忍。这个忍,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承认。佛说的我不怀疑,我认为他说的有道理,我可以接受,我可以认真好好的学习,这叫「忍陀罗尼」。所以「忍」这个字是我们的心得,我们修学的心得。大致上讲有这四种,我们可以获得这四种,你自己修学跟教化众生,你自然就有善巧方便。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乘无量寿经  (第八十八集)  2000/5/27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88

  请掀开经本,《科会》第二十四面第八行,从第四十七愿看起:

  【清净欢喜。得平等住。修菩萨行。具足德本。应时不获一二三忍。】

  我们再接著看下面:

  【於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这是四十八愿最后的两愿,「闻名得忍」、「现证不退」,这是弥陀特别为帮助十方世界一切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这一类人。这些人慈悲心重,所谓是宁愿牺牲自己,先成就别人;这种人是非常值得社会大众赞叹的,所以诸佛菩萨也不例外,对这些人也特别的照顾。在前面的三愿我们看到弥陀帮助他们,第一个是帮助他们入「普等三昧」,其次帮助他们定中供佛而「不失定意」,第三又帮助他们掌握住自行化他的重要纲领,就是陀罗尼这一愿。今天我们看这两愿,又更进一步了,不仅是能够得佛法修学的纲领,而且还能成就真实的功夫。

  我们看经文,『清净欢喜,得平等住』。这两句是相当不容易,但是它是真实的受用。菩萨在六道里面行菩萨道,「行菩萨道」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教化众生,为众生做种种的榜样。众生环境非常复杂,在这里面得清净心是非常困难。所以佛在许许多多经论当中教导我们,譬如《金刚经》是大家念得最多的,须菩提尊者,其实那是一位大菩萨,不是普通人,他现的身分是阿罗汉,叫大权示现;他在这个世间帮助一切苦难众生,佛教他「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能够守住这两句话,你就能永远保持「清净欢喜,得平等住」,这是菩萨的真实受用。

  我们今天生活在这个世间,起心动念,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都生烦恼,都被污染。为什么会被污染?我们要多想想,要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内有严重的烦恼,这个烦恼我常常讲,烦恼的根是自私自利,起心动念为自己想,於我有没有利益,这是烦恼、所有一切染污的病根;从这里面生贪瞋痴慢,生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你的心怎么会清净?你怎么能得欢喜?我们世间一般人讲的欢喜,假的不是真的,不是真正生欢喜。诸佛菩萨常生欢喜心,那个欢喜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必须要把自私自利这个念头转过来,清净欢喜心就现前了。

  怎么转法?没学佛之前,起心动念是为自己,为我们这个家庭,或者再扩大一点,为我们的社会,为我们的国家,这就很难得了。能不能解决世间问题?给诸位说,不能。每一个人为自己国家利益,不同的国家就起了矛盾,彼此互相争利,於是天灾人祸战争就起来了,所以不能解决问题。佛教给我们清净心里面没有界限,我们在大乘经上看得很多,决定没有「家」这个界限,没有种族的界限,没有国土的界限,当然也没有宗教信仰的界限,所以你发心为众生服务,这个众生是广大而无有边际的。

  如果说我们今天为整个地球的利益,还不行;我们为这个地球的利益,那一个星球上的人为他们星球利益,还有星际战争。真正解决问题,佛法里面所说的,诸佛菩萨心量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个问题才真正得到彻底的解决。所以佛菩萨舍己为人,那个「人」的对象是虚空法界,没有边际的,没有界限的;这个时候他心清净了,他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就是自己。我们前天在《华严经》里面讲的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他有这样真实圆满的认知,所以才能够得清净心,才能得欢喜心,「得平等住」,在一切法里面得平等。

  通常在大乘经论里面,佛给我们讲十法界的业因,这在佛教里头说。世间出世间所有一切法的真相是什么?佛是一句话给我们解答了,「因缘果报」;简单的讲,就是因果。种善因一定得善果,种不善的因决定是不善的果,人间如是,天上也如是,世法里头如是,出世法里头还是如是,我们在许许多多经论里面得到证实。谁肯这样做?佛这样做,菩萨这样做,声闻、缘觉虽然这么做,做得不够彻底,还有夹杂。佛与法身菩萨做得干净俐落,一丝毫的夹杂都没有,所以他们得的是真正清净快乐,真正得到平等心。

  十法界,佛的心是平等的;菩萨里面,法身菩萨的心是平等的;权教菩萨的心还不到平等。「平等」这两个字重要,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他们跟一切众生平等,决定没有高下。这个道理太深了,但是大乘经里面讲得透彻、讲得详细,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要用平等心处事待人接物。佛家如是,中国过去儒家、道家亦如是。

  中国从汉武帝,这是汉朝第二个皇帝,制定了国家的教育政策。这个教育政策制定之后,一直到满清都没有改变。这两千年当中,改朝换代的事情很多次,可是教育政策始终不变。这个太难得了,在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历史里面找不到,唯独中国。民国年间才把它改变了,这一改变招致於今天社会的动乱。汉武帝制定的教育政策是遵从孔孟,以孔子、孟子的学说做为教导全国人民的主轴,再以佛教育、道家教育来辅助。所以中国自古以来三教,这三教并没有把它看成宗教,是看成三种教育,相辅相成,变成了宗教是近代的事情。佛教、道教变成宗教,历史也不过两百多年,不超过三百年;清朝中叶以后的事情,才变成宗教。我在上个星期从中国回来经过香港,香港有六个宗教,这很奇怪,六个宗教,哪一个是宗教?人家带我去参观,孔教,儒家也变成宗教了,全部都变了,不可思议!

  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儒家教什么?也教平等住。中国的帝王以儒家的学说治天下,我们到北京参观故宫,叶局长特别嘱咐我们,留意故宫里面有三个建筑物,象徵帝王统治这个国家;三个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你们想想太和、中和、保和,都是出於《易经》,儒家的,大殿命名是从《易经》来的,这是叶局长特别提出来。然后我对要去参观的同学讲,我给他加个小注,我说:你们要留意,什么叫「太和」?「太」,心要大,要像太虚空一样;「和」,不是我们两个人和,一家和、一国和、一个世界和,尽虚空、遍法界,我们现在讲,太空当中许多的星系、许多的银河,我们跟他们统统要和,这才叫太和。太和才能解决问题,才避免星际战争。这个心量多大!

  如何落实太和?「中和」。「中」是什么意思?没有偏心,没有邪心,不偏不邪叫中。我们有一点私心,那个心就不中,心就偏,心就邪了,你们想一想这个味道,心要放在中,决定不能有偏心。诸位要晓得,中和是真心,佛家讲真如、本性、中道第一义,《易经》讲中和,说法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诸佛菩萨心就在中,这是法身菩萨;权教菩萨,那个心就偏了一点,偏的幅度不大,三、五度而已,还算是很中;辟支佛、阿罗汉,偏的幅度更大了;到我们人道,偏差已经超过九十度,一百多度了,所以问题严重;佛给我们讲,地狱、饿鬼、畜生,地狱道是一百八十度,完全违背了中道,就是这么回事情。儒、释、道三教,三教的圣人都教给我们要中道,要学中和。中和后面,「保和」,如何能永远保持中和跟太和,你看看这个味道!所以他们才真正有清净、欢喜、平等住。我们跟释迦牟尼佛学习,释迦牟尼佛也是这样教导我们。

  我们要学佛,从哪里学?佛菩萨、古来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从根本修,根本就是起心动念。根本是个心法,心一定要正,一定要中。正而不邪,中而不偏,永远保持著中正,你成佛就不远了。成佛,成就无量智慧,成就无量德能,成就无量才艺,成就无量相好。为什么能成就?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一些是我们真心里面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面来的,只要我们的心恢复到中正,不再有偏邪,我们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就现前。所以佛法称「内学」,是从自己心性里面去修学,不在外面。

  六道众生迷惑颠倒,迷在哪里?不知道这个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一切的贪求都向外,都是向外去求。向外求未必求得,纵然求得到的,还是你命里所有的;命里头没有的,你决定求不到。说命里所有的,诸位要懂得,已经是第二义,不是第一义。第一义里面讲,我们本性里头本来具足。现在世间人,无论中国人、外国人,大人、小孩,没有一个不贪钱,都爱财。财从哪里来?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他不知道,心心念念向外面境界上攀缘,怎么样去赚来,假的。如果这财富能够赚得来,这些聪明人应该都会赚钱。为什么有很多绝顶聪明才智的人,一生作穷教授,拿几个薪水过日子,连自己想买几本书的钱都没有?我的老师就是这个例子。方东美先生,这是世界上有名的哲学家;确实绝顶聪明,命里头没有财。我们学佛之后,这才恍然大悟晓得,过去生中没有修财布施,修了些法布施。法布施得聪明才智,财布施得财富。他过去生中没有修财布施,他修的法布施,所以他有高度的智慧,物质生活过得很艰难。他在中年以后学佛了,把佛经当作哲学来研究,还是没有落实,所以一生还是过穷日子,晚年也没有能改善过来。我看得很清楚,但是我在他的面前不敢说,我也不敢劝他。

  可是我自己落实了。我想想我早年,大概前生的修因跟他差不多,前生修法布施,疏忽了财布施,所以我在年轻的时候,物质生活非常艰难,真的是很苦。学佛,学佛的前十五年,那也是苦不堪言。年轻无所谓,受一点苦不在乎。我学佛七年出家,一出家就上讲台讲经,讲了四十年。我讲经讲到二十年,才有一个小道场。你们去过台湾,看到「华藏佛教图书馆」,二十年才有这么个道场。有了这个道场之后,大家看到这个福报一年一年不一样。所以我这一生这一点福报,是这一生修来的,不是前世的。不像有很多法师,他们的福报是前世修的,不是这一生修的。我前世没有修福报,但是前世修了智慧,所以这一生学经教特别容易,也能够有一些契入。

  如果说是再能够修无畏布施,你就得健康长寿。这一点我也非常注意,因为我在年轻的时候,十八、十九岁这两年打猎,杀生太多了。我知道这个果报很可怕,这个果报是短命的果报,干这种事情多病短命。那个时候是无知、不懂得,学佛之后忽然觉悟到。我学佛之后放生、布施医药,虽然收入很微薄,我专门喜欢干这两桩事情,帮助一些病人,放生。所以我学佛六个月,我就吃长素,忏悔,从前杀业很重;还算不错,这个业转过来了。有很多老同修都知道,我年轻时,许多人给我算命看相,都说我过不了四十五岁。我很相信,我接受这个说法。四十五岁那一年害了一场病,整整一个月;我一生没有生过病,那时候生了一个月,一个月以后就好了,也就没事了;这个关口过了,转过来了。

  早年甘珠活佛,这是我老朋友,他也给我印证。有一年我们在一个法会上碰到,他告诉我,他说:「从前我们在背后都说你。」我说:「说我什么?」「说你人很聪明,可惜没有福报,又短命。」「说这些,这些我知道,这些不必背后说,当我面也可以说。我很清楚,我会接受。」他说:「你现在这几年讲经说法这个功德很大,统统转过来了。不但你有福报,而且你会很长寿。」这是他祝福我的。所以世出世法是因果法,我们懂得因果的道理,了解因果事实真相,念头转过来,行为转过来,我们的果报统统转了。所以诸位今天看到我,福报、智慧、健康长寿,你们都能看到。你们看到这个讲台,我不必用什么,我一步就能上来,我还有这个体力。

  由此可知,修这三种布施重要,决定不为自己。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要享受,自己要健康长寿,我都没有想过;一切为众生,一切为社会,全心全力帮助这个世间苦难之人。世间人哪个不苦难?天上天王都有苦难。什么苦难?不能了生死,不能超越六道轮回,这是苦,真正之苦,世间人知道的不多;眼前这种苦难,小事,微不足道。怎么样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真相,这是大事,这是佛教导我们的。如果我们不能接受佛教育,儒家的教育、道家的教育虽然讲到,讲得不清楚,讲得不够透彻,我们很不容易理解,唯独佛法讲得清楚、讲得透彻、讲得明了。

  中下根性的人只要缘分好,什么是缘分好?遇到好的老师,遇到好的修学场所,自己又真正肯好学,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这是大学问,这是真智慧。然后我们的思想纯正,决定没有偏邪;我们的行为纯正,决定不造恶业。我们所造的纯善而无恶,所得的果报,自己不要去享受,完全送给别人去享受。我们自己享受什么?清净快乐得平等住,我们是享受这个。所有一切的福德都贡献给社会,都给别人。

  我差不多有二十多年了,没有用过钱。十几年前好像我是第二次、第三次到美国去的时候,在八十年代的初期,很不容易上街去买一点东西,我到美国去住三个月,花了九块钱,还是要求,要求同修让我试试看、用用看。我需要什么东西,他们都替我预备好了,一点都不要操心,所以钱没有用处。二十多年来没有用过钱,所以对於金钱我没有概念,确实是一无所知,这心清净;那个东西很讨厌的,心里要常常有这些帐目多麻烦,这个多烦恼!所以我们放下,首先要把这些东西放下;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要彻底放下,才能够真正得到「清净欢喜,得平等住」。这是自受用,我们讲佛法最高的享受。这是从前方老师教我的,人生最高的享受就这两句。我们现在读这个文知道,我们自己肯发心、肯学习,得阿弥陀佛本愿加持,所以才有这样显著的效果。自己得清净平等了,一定要帮助别人。

  下面讲,『修菩萨行』。菩萨行包括的范围太多太多了,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归纳六个纲领。第一个纲领叫「布施」。布施用现代的话来说,全心全力帮助别人,照顾别人,这叫布施。以我们自己的财力、物力,智慧、劳力,为一切众生服务,这个服务是无条件的,这个服务是义务的,这是菩萨行最重要的一条。帮助别人,服务社会,一定要守法。守法就是第二个条件,「持戒波罗蜜」。持戒的意思是守法,决定不做犯法的事情。现在交通便捷,我们常常到其他国家去旅游,到哪一个地方去旅行,一定要遵守当地的法律,遵守当地的风俗习惯,跟他打成一片,人家就生欢喜心,我们为他服务,他才肯接受。如果你不守法,跟他的风俗习惯相违背,你想替他服务,人家拒绝,人家不接受。所以一定要懂得守法,持戒就是守法。

  第三,教给我们要「忍辱」。忍辱就是你要有耐心,你要能观机,一定要懂得时节因缘。了解这个地区,这个地区的众生,他们的生活状况,他们现前的环境,很有耐心去帮助他。往往一桩好事,决不是短暂期间就能做得好的,有些我们这一代还不能成就,要懂得第二代、第三代。你们看看达摩祖师到中国,禅宗好,他观察中国人有这个根性,但是他来的时候,中国社会环境没有办法接纳他这个法门,他很有耐心,跑到少林寺去面壁,九年等到一个慧可,他把这个法传给他。慧可传僧灿,僧灿传道信,道信传弘忍,五代都是单传;第六代传到惠能,开花结果,禅宗大大的弘扬开了。你才想想看,那是多么大的耐心,不是在自己身上完成。

  所以要晓得,我们今天的社会,问题非常严重。我常常跟同学们说,家庭的美满,社会的繁荣,国家安定,世界和平,是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上。然后你就懂得,为什么中国两千多年历代帝王改朝换代,而不敢违背教育政策,教育政策始终不变,他就是晓得教育的重要性。这四种教育,第一个是家庭教育,儒家讲得非常圆满;第二个是学校教育,从前学校教育也是以孔孟学说为基础;第三个是社会教育。社会教育在古时候中国用什么方法?用艺术。在古老的时代,诗歌,那是社会教育。孔老夫子周游列国,将各个地方这些民谣,他们所唱的歌词搜集起来,重新整理,编辑成为《诗经》。现在就是包括这些艺术,现在比从前更多了。现在在文字上,报纸、杂志,电影、戏剧、歌舞,这些都是社会教育。而从前社会教育,孔老夫子定了一个宗旨,诸位读过《论语》都念过:「诗三百」,《诗经》是社会教育的一个代表,「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社会教育的宗旨。今天社会教育没有了,今天社会教育专门教人邪知邪见,跟中国古圣先贤教育宗旨,一百八十度的相违背。第四个是宗教教育,宗教是教育,是教育里面最高峰。但是今天宗教教育没有了,宗教流於形式,变成了迷信。今天这四个教育都没有了,社会怎么会不乱?人心没有归依,人不知道这一生为什么活著的,所以讲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都成了很严重的问题。

  这四种教育已经毁灭掉了,重新再建立起来谈何容易。所以外国许多宗教家讲世界末日,世界末日是什么?不是讲这个世界的毁灭,这四种教育没有了,就是世界末日。社会动乱,人心不安,终日惶惶,这个现象就是末日。所以我们想来想去只有求诸於宗教,为什么?宗教的信徒,实在讲还是比较善良,比较容易接受因果的学说;能够相信因果报应,这个人就有救了。如果连因果报应的道理不懂,事实不能接受,这个人没救了,他就沦落在末日里头去了,不能回头了。这是我们这些年来,很认真努力联合全世界各个不同的宗教,我们没有别的,总是希望每一个宗教不仅仅是在仪式上,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上,要把他们经典里面的道理讲出来。经典都是教给我们怎么做人、怎么工作、怎样处事待人接物,佛是这样讲法的,儒、道是这样讲法的,我们看看其他经典,基督教的《新约》、《旧约》,伊斯兰教的《古兰经》,我也常常读诵,也是教我们怎么做人,怎么处世。它是教育,很好的教育,所以我们一定要联合起来。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方法,教导一切不同根性的人,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各种不同的宗教,这是方便有多门。

  我们与许许多多宗教往来,交谈、交换意见,我们得到一个结论,这个结论跟佛法里面讲的完全相合。大家都知道,佛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我们就用这一句的教诲,跟全世界各个宗教连系成一体。慈悲就是爱,哪一个宗教的教主,他们的神圣都是讲爱世人,佛家讲慈悲,慈悲就是爱,这个根本完全相同;教学的方式不一样,那就是方便为门;所以不同的宗教可以在一起融合,可以团结成一体。教学最后的目的,我们提出了三句话:「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每一个宗教都承认,都不反对。我们的根本相同,真诚的爱心;我们的方向目标相同,都是希求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然后我们展开经典互相讨论,就容易了。我们有了方向,有了基础,自自然然都能融合。今天不仅仅是我们感情上的往来,我们在教义、教理上都能够会通,这个对於整个世界和平、世界社会安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很认真、很努力在做这个工作,我们要很有耐心,我们知道这个事情,这是大事业,不是一个普通事业,要很长时间。可是我们在新加坡才两年就有现在这么好的成果,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我只能说这是佛菩萨保佑,所有宗教众神统统保佑,所以我们的发展才有这么快,有这么好的成就。

  去年,我参加雪梨澳洲天主教召开一次,「宗教人事座谈会」。一天我们在一起聚会四个小时,天主教召开的。澳洲政府都感觉到惊讶,因为在世界上头一次,从来没有这种活动,总共是五个宗教参加。四个小时我们在一块交谈之后,他们的主教做了个结论,结论很好,我们都很佩服。他们很谦虚,说过去这个一千年他们做错很多事情,特别是对於其他宗教的歧视,现在经过一座谈,知道每一个宗教里面都有很多好东西,都值得我们互相学习的。所以我相信他们这个报告,一定送到梵谛岗。我们在报纸上看到,教宗对全世界人忏悔,求上帝饶恕天主教徒的罪过,特别是对待其他的宗教。这是了不起的精神!知过能改,善莫大焉,不愧为世界上大宗教家。今年他又召开,我又收到通知了,七月七号开始,大概七号、八号、九号,今年开三天。这个也是澳洲政府意料之外了,澳洲政府认为什么?大概这一次,恐怕以后不可能再有了;没有想到今年又要召开,而且还开三天。我相信今年参加的宗教可能会更多,好事情!

  我现在在其他国家地区活动,很多请我讲经,我都不去了,但是宗教团结、种族团结,我一定会参加,我去帮忙他,我去把它促成。我们要把新加坡的这些经验带给他们,我们也会邀请他们来参加我们新加坡的宗教活动。在今年年底和平祈祷温馨晚会,我就打算邀请全世界的这些宗教家来参加,所以今年的大会比去年更会兴旺。去年我们有八千多人与会,今年我们想到可能会超过一万五千人,我们现在应该要开始准备了,这是促进全世界的安定和平。我们今天做这工作,决不是地区性的,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一律平等对待。这是讲要有耐心,耐心得到佛菩萨的加持,耐心得到社会许多善心人士的赞助。

  第四条教给我们要「精进」。精进,进是进步,更要认真努力去做,进步加个精进,纯而不杂。我们一个目标、一个方向,绝不掺杂自私自利,绝不掺杂名闻利养,对於个人来讲没有得失,我们全方位的奉献。十方同修善心的供养,我们一定要给他做真正的好事,我们决定不辜负大家,这是我学佛几十年来遵守的规矩。所以,一定求精进。

  第五「禅定」。禅定用现在的话来说,决不受外面境界的动摇,不受外面境界的诱惑,不受外面境界的影响。我们知道这是好事,但是好事多磨,嫉妒障碍是决定不能够避免的,我们要有智慧,要有般若智慧,要有善巧方便。譬如在我们培训班培训的同学们,你们在此地学习讲经,我当年跟李炳南老居士学讲经,他老人家就给我们说过,「你讲经讲得不好还无所谓,如果你讲得好了,你就走投无路」,这是老师以前警告我们的。我这一生果然就遭遇到了,走投无路,幸亏得韩馆长的护持,我被逼得没有办法,在她家里住了十七年。我的遭遇跟禅宗六祖惠能差不多,六祖惠能在猎人队里躲了十五年,我在一个居士家里住十七年,你才晓得不容易!哪一个道场、哪一个寺院都不容纳你,想到人家去讨个单、去住一天都不答应。所以我们现在这一批同学天天在训练,将来讲好了,还不跟我一样。可是我还真的得佛菩萨保佑,还有人帮助我,始终维持著讲台,没有荒废,这一点很难得。四十年在讲台上没有中断,这是得力於韩馆长的护持。

  今天我们用什么方法?不能不藉助高科技,所以我很重视我们的录像小组。现在有许多专家要帮助我们改进,说我们的水平不够高,距离卫星电视还差一截,要我们一定要拉上这个水平,我们讲经录像带他们才愿意给我们播放。我们现在在加强,最近我们要在香港建立一个摄影棚,跟电视台完全一样。我们也聘请专家来操作这些机器,还要聘一个专门导播;他们是导播电视的、导播电影的,要找专家来服务。我让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讲一套专集,把这个专集向全世界流通,这个难关就打破了。我们不必要人家道场地方去讲经,哪一个人家电视机里播放我们,那就是我们的道场。这是我为我们的同学著想,要用高科技,要用VCD来突破,希望这个教学能够流通到全世界。这是这么多年仔细观察,只有这一条路畅通无阻。

  现在我还特别留意电视台,我们东西能够上电视,那就方便了。我相信三宝加持,这个愿望会圆满的。现在美国有七家电视台播放我们的讲经录像带,整个北美洲都能够收得到,大概每天是一小时。其他的,夏威夷好像是一个星期我听说有两次,电视台播两次;澳门一个星期有四次。最近我们跟香港来接洽,香港的亚洲电视,另外还听说有个凤凰卫视,我们都在接洽。所以我们就不要再搞道场,不要再建寺庙,我们向空中发展。这些都叫做修菩萨行,这是帮助别人。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佛陀的教诲落实,我们要真正做到。如果只是单单会说,而不能够落实,我们得不到真实受用。

  下面讲『具足德本』,「具足德本」就是要落实。净宗学会成立之后,许多同学来问我怎样修行?我常常告诉大家,首先要把「修行」这两个字定义搞清楚。所谓的「行」是我们的行为,行为太多了,佛家把它归纳为三大类:思想是行为,起心动念,思想的行为;言语是口业的行为;身体动作是身体行为;行为再多,不出这三大类。三大类的行为有了错误,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做修行,这个一定要搞清楚。古大德教我们从根本修,於是我们就明白了,从根本修是怎么回事情?从起心动念之处,这叫从根本修。我这一个念头生起来了,立刻就清楚、就明了,这个念头是善还是不善,如果是善可以继续增长,如果是不善赶紧把它止住,这叫从根本修。

  善恶的标准是什么?又要搞清楚。於社会有利益的,於众生有利益的,这是善。如果说於自己有利益的,於社会众生没有利益的,这是恶,大恶;於社会、於大众有利益,於自己也有利益,这是善事,可以做,但是这个善事不是第一等的善。第一等的善,於自己没有利益,於一切众生、於社会有大利益,这是第一等善事,诸佛菩萨做的。如果我们说这个好事,於我有利益我才做,於我没有利益我就不做,你不是菩萨,这一愿与你不相干,这是对菩萨讲的。

  「德本」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德本当中的德本。为什么?唯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才彻底把问题解决了,快速的解决,很不可思议!这个道理太深了,要没有长时间深入经藏的基础,你很难理解。不但我们不容易理解,多少学佛的老法师、老居士,他都不能接受。不但他们不能接受,佛在这个经上给我们说过,十方世界许许多多大声闻、大菩萨也不能接受。什么原因?没有彻底搞清楚。所以这个法门,经上常常赞叹,「唯佛与佛方能究竟」,这是真话,不是假话。我们遇到了能够相信,怪事!这不是普通事情。虽是怪事,它也有原因。佛给我们说过,过去生中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缘,如果不是过去生中修的善根福德因缘,你这一生没有把它搞清楚就相信,是决定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能够搞清楚,或者没有搞清楚就能够深信不疑,都是属於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这一生起了这个信念,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不仅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同时也得到一切诸佛的加持,这是我们要珍惜这个机会。

  末后一句说,『应时不获一二三忍』,这是愈说愈不可思议。此地讲的一二三忍,并没有指出来是哪一种的境界,但是我们看看其他的经,像《仁王经》里面给我们讲五种忍,初地、二地、三地,这三个位置叫「信忍」;也就是说,「忍」这个意思就是同意、认可,肯定、承认,有这些意思在里头。由此可知,一二三地的菩萨信心坚定了,决定不会动摇,决定不会退转。四地、五地、六地,这三个位置叫「顺忍」,更进一步了,我们常讲随顺佛陀教诲,他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我们今天学佛最大的困难,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还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并没有能把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完全顺从佛陀的教诲,我们没有做到。

  像《十善业道经》里面,佛那是真诚的教诲,教我们日夜不能间断,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间杂。如果我们真的能够随顺,我们作佛、作菩萨,时间很短,三年五载决定成功。为什么我们修学这么困难?佛讲的话听到,「不错、很好」,不能去做。每天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还是贪瞋痴慢,还是喜怒哀乐,怎么办?跟别人往来专看别人的缺点,专想自己的好处,专看别人不好处,自己是好人,别人都不是好人,这怎么能成功?佛教给我们恰恰相反,对人、对事、对物,专看别人的好处,专看别人的善处,别人不好、不善统统不放在心上,这叫随顺如来教诲,顺忍。四地、五地、六地菩萨,四地得下品顺忍,五地得中品,六地得上品,随顺佛陀教诲。

  实在讲我们新加坡有人做到,我一提你们大概都知道,许哲居士做到了。她今天一百零一岁,她到这儿来表演过,身体健康的状况,就像三、四十岁的人一样,还有很多三、四十岁的人不如她。为什么原因有这么好的身体?她说过了,一生没有发过脾气。一百岁,一生没有发过脾气,一生没有看到别人不好的地方。她所看的都是看人家的好地方,看人家的好,看人家的善,人家的不好不善,她完全记不住,不放在心上。她举的例子很有意思,很容易理解。李木源居士问她:你看到这些恶人恶事,你怎么看法?她举个例子,就像在街上走过的陌生人一样。这个例子好,我们每天都上街,都看到来来往往许多人,你记住哪一个?一个也没有记住。为什么?没有放在心上。她就学会这个本事,所有一切恶人恶事就跟陌生人一样,不放在心上,她一桩都没有记住;一切人的善行善事,她记得、她学习,所以她是纯善之人,没有一丝毫的恶念,没有一丝毫恶意。一百零一岁到这儿来皈依,不晚,给我们做一个表率,做个榜样。

  早年她是天主教的修女,晚年她读许许多多宗教的书。他们的教友曾经说她:「你为什么看其他的宗教书?」她答覆得很好,她说:「我看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一片光明。」她突破了,宗教的界限突破了,得平等住。所以李木源问她:「你的心目当中,宗教是什么?」她答覆了一个字:「爱」。爱就是宗教,这话说得一点都不错,完全正确。世间所有一切宗教,都是肯定「爱」字,发扬光大爱心,爱一切众生,真诚的爱,清净的爱,平等的爱,这就叫宗教。你跟她往来,言语简单明了。

  到七地、八地、九地,就是大家很熟悉的,叫「无生法忍」;十地、等觉叫「寂灭忍」。如果我们讲此地的「一二三忍」,第一就是信忍,第二就是顺忍,第三就是无生法忍。我们怎么能肯定?古大德解释最后这第三忍是无生法忍。由此可知,一二三忍意思是说地上菩萨,他们不是普通菩萨,圆教的登地菩萨。这是十方世界诸菩萨在各个不同的空间、不同的世间,教化一切众生,能得阿弥陀佛本愿加持。你纵然是初发心的权教菩萨,得佛力加持,也能把你提升到地上菩萨,这一愿精神、意义在此地。诸位要晓得,菩萨要修到登地,那实在是非常非常不容易,但是在这个经里面来讲,这就不难了,这是我们要记住的。

  本经在第十五品,也讲到三种忍,这三种忍第一个叫「音响忍」,第二个叫「柔顺忍」,第三个讲「无生法忍」。古大德给我们注解,什么叫「音响忍」?由音响开悟,这叫音响忍。实在讲,这就是由音声,我们听讲,我们在学习,我们听讲经而开悟了,这个可以说包括在音响忍里头。第二种「柔顺忍」,是有智慧,心地慈悲柔软,能够恒顺众生,能够常随佛学,他从这里头悟入的,这一类都叫做柔顺忍。第三种「无生法忍」。意思跟《仁王经》里所说的完全相同,它说这三类,这三类实在讲,「音响忍」意思也接近「信忍」;「柔顺忍」它多了一个柔字,跟《仁王经》的「顺忍」也很接近。总而言之,都是地上菩萨所证得的境界。由此可知,我们果然能够修清净心、修欢喜心,得平等住,修菩萨行,具足德本,你有上面这个条件,你就能够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加持,就在现前把你提升到地上菩萨的境界。这是这一愿真实的意思,我们要认真努力,对於弥陀本愿丝毫不怀疑,所以在这一生当中的成就,是可以做得到的。

  末后这一愿,第四十八愿,『於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这个意思就是说,於诸佛法,现前就能够证得不退转。凡夫修行最大的障碍就是退转,而且是什么状况?进得少,退得多,我们的困难在此地。如果只有进步,没有退转,修行到成佛,成佛就是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成就究竟圆满的德能,这叫成佛,是不难实现的。难就难在我们退转退得太多,境界一现前,这个心就被外面境界诱惑了。现在这个世界,物质文明日新月异,每天有新的产品出来,新奇的东西出现,这些东西在诱惑你。所以佛家讲的魔,魔在哪里?魔是什么?那些人就是魔,天天制造新玩意来诱惑你,叫你心不安定,看到了就动心,就喜欢,就想买,辛辛苦苦赚的钱都被它骗跑了,你心里头永远定不下来,永远受外面的诱惑。这一诱惑,心一动就退转,你的定慧就没有了。我们比不上菩萨,菩萨修行也常常逛市场。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菩萨常逛市场,逛市场修什么?修禅定。原来我们晓得,他这是高明修行的方法,什么样新奇的东西他看到了,决定不动心,这叫定,禅定。这些新奇东西,他看到了,样样清楚、样样明了,慧。他智慧增长,全不动心,禅定坚固。人家逛市场是修禅定,修般若波罗蜜,我们逛市场是搞贪、瞋、痴,怎么一样?不一样。这是我们要学菩萨的地方,也要能够禁得起考验。

  所以生活,什么样生活是最健康的?最简单的生活是最健康的。我们现在看到许哲居士度了不少人,我现在把它做成光碟。我上一次,就是前两个星期,到中国去旅行,我把她的光碟带了五百片到处送人,大家欢迎。这个不是宣传佛法,宣传健康长寿,哪一个人都要求的。人家健康长寿怎么修来的?生活简单,一天吃一餐,完全吃生菜,油、盐、糖、醋统统没有,完全吃生菜,回归到自然。你们从北京来的同学,这个光碟每一个人多带几片回家,送给你们亲戚朋友。心地纯善,生活简单,思想纯正,她也是不知道钱,你给她钱的时候,她不晓得数字;她走路,你问她哪个是东方,哪个是南方,她不知道,她不懂方向;不放在心里,这些东西都不重要,何必把它放在心上?她的心里面是什么?「世间有些苦难的人需要帮忙」,她只有这个念头。每天还要为那些苦难人服务,常常给他们送米,她自己不吃油,送油给别人;送钱给别人,她自己不用钱,送钱给别人,实在是难得。我们综合她一生,她一生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所以她的果报,她有福,她有大福德。她一分钱都没有,怎么叫大福德?她的生活丝毫不缺乏,这就是大福德。生活所需不缺乏,她没有贪心,她很知足,知足常乐;她有智慧,她修的法布施,有智慧,她能够力行众善,不做众恶,这是智慧;帮助一切苦难的人,这是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三种果报,她圆满具足,所以这个光碟要多多去流通。

  这是我们在此地看到末后这一愿,她真的她兑现了,现证不退。所以我们问她,她前途一片光明,她丝毫没有怀疑。她死了以后,现在又念佛,她决定到极乐世界;她要不念佛的话,她决定生天,她是天人,她不是凡夫,你说她多快乐!她心多清净!她是真正得到清净欢喜,得平等住。我们念这个她统统具足了,「修菩萨行,具足德本」,她全具足了。我们今天念的,「不获一二三忍」,那就不晓得她是第几忍的菩萨?这真的不是假的,菩萨示现。换句话说,她能做得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不是做不到,我们不肯做,不肯放下自私自利,不肯放下贪瞋痴慢,是因为这个关系做不到。人家肯放下,她就真做到了,做得那么圆满!做得那么自在!这是我们一定要懂得的。

  他所修积的善根功德愈增愈进,不会退转,所以叫不退。在经典里面也叫做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梵语,意思就是不退转。古大德常常给我们讲,菩萨行愿,发不容易,发心不容易。「发心」就是一般人讲的舍己为人;能够牺牲自己,成就别人,这个愿心很难发。可是发了之后,要想保持不退不容易,遭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容易退心。所以《仁王经》上说,别教信位菩萨,有个外号叫「轻毛菩萨」,像羽毛一样随著风飘走了,说明他的信心不可靠,很容易退心。《涅盘经》里面也说,无量众生发无上菩提心,遇到小小的困难,遭遇一点点挫折,就退转了,菩提心就不见了。这是不容易成就的原因;换句话说,信愿不坚固。

  自己必须要知道,我们自己不是这一生一世。学佛的人,信仰宗教的人,大概都肯定,都能够承认我们有过去,有过去、有未来,三世因果。既然有过去,过去世就太多太多了。这么多的过去世,要知道我们跟多少人结了怨,这一些冤家对头常常遇到,或者是你的亲戚,或者是你的朋友,或者是你的同学,或者是你的同事,处处都在障碍你,都在找你的麻烦,菩提道上一帆风顺谈何容易?所以我们自己晓得,自己的冤家债主太多了,「怨憎会」。如何能克服?佛教给我们一个方法,「忍辱波罗蜜」。《金刚经》上说:「一切法得成於忍。」这是讲世出世间一切法,无论大事小事,要想成就,第一个条件是忍辱。大忍有大成就,小忍有小成就,你不能够忍,你就没有成就,决定退转,所以忍辱非常非常重要。

  每一位同修心心念念都希求消业障,知道自己有业障,怎么个消除法?忍辱。你不能忍,你的业障怎么能消除?逆境、恶人要忍,顺境、善人也要忍,为什么?顺境、善缘不生贪爱,你要忍,这个更难;逆境、恶缘不生瞋恚,永远保持你的清净心,你的平等心。清净平等是道,这个道就是说清净平等是真心,永远保持著真心。心一动,那就不叫真心,所以你起贪爱不是真心,你起瞋恚也不是真心。如何保持著清净平等心,永远保持,这就是《易经》里面讲的中和之道。能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平等对待,热心为一切众生服务,绝不计较自己的得失,你跟诸佛如来就同心同德,你才能保持不退转。

  无量菩萨没有到不退位,纵然是勇猛精进,可是一遇到障缘,往往就退转了。小的障缘他还能忍受,猛烈的障缘,他就受不了。所以「忍辱波罗蜜」的成就要靠智慧,要靠真正的修持,我们不是像夏莲居老居士所说的「真干」,想在菩提道上不退很难。名利诱惑我们,五欲诱惑我们,境缘诱惑我们,这是我们菩提道上严重的障碍。因此像我们这一种根性的人,最好的办法还是读经,经读多了,理渐渐就想通了,道理想通了。道理想通之后,遇到这些障碍,我们就有智慧、有方法来对付;你没有智慧、没有忍辱、没有定功,这个关过不去,这是不能不知道的。经教到底要读多少?不在乎多少。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关键在「长时」。我们在古时候看到出家、在家,许许多多成就的人,往往人家一生学一部经、一个法门,就成就了,这个例子太多太多了。

  由此可知,我们学经不必学很多,今天我们在此地提倡《无量寿经》,这个本子对现代人来讲非常适合,经文不长,也不太短,便利於我们现代人这种生活方式。太长了,我们没有时间去读诵,没有时间去学习;太短了,我们很难得利。所以要选择一个很适中的经典,《无量寿经》,好!我教人首先把这一部经念三千遍,用意在哪里?熟记经文,把我们的妄想杂念念掉。不念经就打妄想,这是没法子的。与其打妄想,就不如老实念经,念经有好处。所以如果有妄念起来,赶紧念经。我们现在经本子印得很多,也有印很多小袖珍本,可以放在口袋里,可以放在钱包里面,妄念起来了,赶快去念几段,把你的妄想念掉,用这个方法好!

  念熟了之后,这个经文你就能记住了,再要求什么?要求要依教奉行。知道我们起心动念,我们这个念头到底应不应该起来?佛有没有说?如果佛说这个念头不善,那这个念头起来,马上就要把它转掉。用什么方法转?念佛的办法最好,一声「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转掉。古德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一句佛号提起来,觉悟。一定要常常觉悟,时时处处觉悟,不断的觉悟,我们就不会退转了。能真这样作法,我们也得到佛力加持,「现证不退」。我们看到过去修行人,现在也有一些修行人,他们都得到这个效果,给我们增长了信心,我们认真努力去做,一定也能得到。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四十八愿讲圆满了。

  大乘无量寿经  (第八十九集)  2000/6/3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89

  请掀开经本,《科会》二十四面,倒数第一行:

  【必成正觉第七】

  法藏菩萨在世间自在王如来面前,宣说了他的弘愿,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读过的这一品。弘愿说完之后,接著又在佛前以偈颂表达他的愿望,而且请佛给他做证明。大愿真诚深广无尽,所以感动天雨妙华种种瑞相,空中赞叹他必定成佛,这是这一品的大意。偈颂总有十一首,偈里面的意思不但是深广,也是每一首、每一句都值得我们学习。现在请看经文:

  【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我建超世志。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

  前面这一行是说偈的仪式。这是世尊又告诉阿难尊者。『尔时』就是法藏菩萨发愿之后,这个时候,紧接著以偈颂来赞佛,也是宣说自己的愿望。第一句话说,『我建超世志』。「建」是建立,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发心、发愿。什么叫「超世志」?「志」这个字容易懂,志愿,他所建立的志愿超世。

  古大德对於「超世」两个字有一些不同的说法,譬如说四十八愿里面,求法身愿、求净土愿,这是超世,这个意思也非常好。隋朝时代慧远法师,慧远法师在中国有两位,我们净宗初祖也是慧远大师,他们名字完全相同,所以在历史上称隋朝这一位慧远法师叫小慧远,他有《无量寿经》的注解,叫《净影疏》,「净影」是当时他居住的寺庙,那个寺庙叫净影寺,所以后人尊称他为净影大师。在这里面他给我们提示,「求证圆满的法身,求生净土」,这是超世愿。他说的,我们仔细想一想有没有道理?哪一尊菩萨不求法身?哪一尊菩萨不求净土?为什么法藏在此地说他这是超世愿?这个道理我们要懂。菩萨发愿修行,即使证得圆教初住的果位,还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才能证得圆满法身,可是净宗法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很短时间就满足你的愿望,你的法身净土就现前了。比较起来净土殊胜多多,所以这「超世」两个字就是赞叹西方净土、赞叹带业往生、赞叹平等成佛,他的方法是平等的,果德也是平等的,不可思议!

  远公注解的《无量寿经》叫《无量寿经义疏》,流通很广。古注里面他注得最详细、注得最好,所以自古以来研究《无量寿经》,讲解《无量寿经》,多半都参考他的本子。这个本子我也读过,过去在台中李炳南老居士也讲过。他老人家说,他是用康僧铠译的本子,他说这里面「光明无量愿」,「寿命无量愿」,「诸佛称叹愿」,这三愿都是讲的法身;「国土清净愿」,「国土严饰愿」,庄严的愿,这是净土愿。所以小慧远法师,他认为这五愿是超世间的。可是古时候有许多大德,他们认为法藏所发的四十八愿,统统都是超世愿,愿愿都为普度法界一切众生,这个说得很有道理,比小慧远在四十八愿只选五愿是要殊胜。所以这一句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四十八愿的总结,「我建超世志」,这一句是四十八愿的总结。

  善导大师,传说当中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他也赞成这是总结不思议的四十八愿,而称赞这四十八愿是无碍誓愿,一一弘愿都有不可思议的功德。我们在前面讲经的时候,曾经跟诸位做多次的报告,每一愿必定含摄其他的四十七愿,愿愿皆是,漏掉一愿,你这一愿就不圆满,所以四十八愿跟《华严经》上所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重重无尽,是一个意思。这个东西就像拼图一样,少一块就不圆满。所以四十八愿确确实实互融互入,每一愿都是超世的弘愿。可是善导大师又给我们说,他说:「弘誓多门四十八,偏标念佛最为亲。」这个意思是告诉我们,每一愿都是念佛,古来的祖师大德本愿念佛是这个意思。而今天我们在香港、在台湾、在美国,遇到一些从日本传来的本愿念佛,跟善导大师所说的不一样。他们现在本愿念佛只抓住一愿,四十八愿里面第十八愿,而不知道古来祖师大德提倡的本愿念佛是四十八愿,愿愿互摄互融,是这个意思。绝不是只有一愿,一愿含摄一切愿,那就是的;如果一愿不能够遍融一切愿,那就错了。所以我们听听他的修行方法,听听他所讲的这些理论,他如不如法我们就明白了。

  《往生论》里面讲,「三种庄严入一法句。一法句者,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四十八愿确确实实圆圆满满含摄三种庄严:导师庄严,同学庄严,依报环境庄严。导师是阿弥陀佛;同学,十方世界去往生的人。四土三辈九品,每一个品位往生的人,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都不可思议,这是世尊在其他经里头没曾讲过的。而他总归结,归结到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名号。这一句名号就是法身的德号,是阿弥陀佛法身德号,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法身德号。我们听到之后,自己就清楚了,包括我们在里头,圆圆满满;缺少我们一个人,法身就缺了一块,也就不圆满。所以我们要晓得,念这个名号就是念圆满的性德、圆满的修德,性修不二。

  我们今天念佛,是不是圆圆满满的含摄性德跟修德?如果不能,纵然念佛也不能往生;如果确实圆满含摄,你决定得生净土。现在我们要问,什么叫做含摄?什么叫做不含摄?《楞严经》里面大势至菩萨说得好,他教我们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性德、修德圆满含摄。理体是性德,功行是修德,性德即是修德,修德就是性德。妙绝了这个法门!所以诸佛菩萨没有不赞叹的。「念佛三昧,三昧中王」,非常可惜真正明白的人不多;跟著大家一起糊里糊涂念的人可不少,明白的人实在不多。怎么办?不能不读经,不能不研教。要如何才能做到?记住「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你要不懂这个话的意思,觉明妙行菩萨说得白,他讲的我们容易懂,「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就是这个意思。老实念,决定不怀疑,修德跟性德就相应,决定不夹杂也相应,不间断就相应了;换句话说,你怀疑不相应,夹杂也不相应,间断也不相应,念佛能不能成就,关键就在此地。所以「一法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这一句。古来许许多多大德,赞叹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这才明了,真不可思议,决不是一种恭惟的赞叹,虚而不实。

  「超世」,不但是超越世间,这个「世间」讲六道,超越出世间,超越四圣法界,还不止,超越一真法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如果我们讲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有些人还可以勉强同意,不至於有疑惑,如果说超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大家就疑惑了。其实真的超越,一点都不假。印证了佛在大乘经里面为我们说的,凡夫与佛只一念之差。一念觉,凡夫作佛,做究竟圆满佛。何以?究竟圆满觉,究竟圆满觉就是这六字洪名。可是我们天天念这六个字,不觉!还是迷惑颠倒。什么原因?刚才说了,我们在当中有怀疑、有夹杂、有间断,虽念佛,功夫不得力。念佛堂许多堂主都教人,「放下身心世界,一心专念」,我们今天没有放下、没有专念,所以功夫不能成就,道理在此地。

  古德昙鸾法师说,这是南北朝时代的人,他说,「法藏菩萨,在自在王如来所,悟无生法忍」。换句话说,他的地位实际上是七地以上的地位;七地到九地都是属於无生法忍,不是普通人。四十八愿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善导大师同意他这个说法。由此可知,法藏的示现,这个意思就很清楚、很明显。我们在《法华经》、其他大乘经里面,世尊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久远劫前同参道友,好朋友、好同学,也曾经做过兄弟关系,而且也是久远劫就成佛。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界示现成佛,《梵网经》上说三千年前他来示现,在我们这个世界示现是第八千次了,常来!今天我们看到法藏菩萨在西方极乐世界作佛,到现在才十劫。由此可知,也是示现的,跟释迦牟尼佛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一个模式。所以我们要晓得,法藏久远劫就成佛了,和世间自在王如来,他们不过在一起唱一台戏给我们看看而已,都是诸佛化现的,就像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境界一样。

  我们要觉悟,成佛不是一个希奇的事情,是个很平常的事情,是应当要做的事情。不想成佛,不愿成佛,错了!成佛是什么意思?恢复自己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才艺,无量的相好。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种种无量,都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面来的。佛法的修学,不管有多少个宗派、多少个法门,我们常常在经典里面念到,「法门无量誓愿学」,无量无边的法门都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没有一个法门是自性之外的。心外求法,佛家称之为外道。佛家自称为内学,内学就是向自性里面去求,决不在外面境界上求,所以讲是用内功,这个你得要会用。

  到底怎么个用法?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乃至於起心动念,全落在外境上去了。这就是讲什么?受外面境界的诱惑,受外面境界的影响。这个搞法,我们无量劫搞到今天,搞不成功。如果还是这个搞法,再搞无量劫,跟今天也差不多。要怎么办?还是大势至菩萨讲的「都摄六根」,观世音菩萨说的「反闻闻自性」,反闻闻自性跟大势至讲的都摄六根一个意思。我们眼见色,不要执著色相,要去体悟色性;耳闻声,不要去缘声相,去缘、去闻声性。一切众生他所缘的是六尘的境界相,真正大修行人他从相里头见性,这就成功了。

  宗门大德考验学生,这个学生已经开悟了、彻悟了、见性了,老和尚考考他,测验他,在哪里?随手捻来,无有一物不是。看他的言语,看他的表情,是真的、还是装模作样的?装模作样,假的;果然是真的,老和尚就给你印证,「没错!你所证得的跟我所证得的无二无别」,而后总不免要叮咛,要好好的保持,不要失掉,一失掉就是退转。诸位要晓得,七地菩萨还有退转的,八地才不退,不动地。苦口婆心的叮咛,「你不要退转,不要失掉」。

  法藏菩萨说过,他说:「我立是愿,都胜无数诸佛国者。」这个心愿也是超世,非常希有。我们仔细观察,学佛的同修,男女老少,中国、外国,你细心观察,他为什么学佛?他学佛目的何在?大概一百个人恐怕就一百个,没有一个例外的,求升官发财、求健康长寿、求保家人平安,求这个。我从来没有遇到一个他是要来作佛的,一个没遇到,听都没听说过。早年我读《坛经》,读到六祖惠能见五祖忍和尚,忍和尚问他:「你来做什么?」他开口就说:「我来作佛。」这个口气了不起,跟一般人确实不一样。今天我们在这个经上看到,法藏比能大师高多了,能大师只是说作佛,他要都胜无数诸佛,「我不但要作佛,我要把所有诸佛,我要超过他」,这是真正希有的弘愿。「人有善愿,天必成之」,他的愿望果然不错,他成就了。

  『必至无上道』,这个字用得多么肯定,一丝毫疑惑都没有,必定至无上道。「无上道」,究竟圆满的佛果,法藏证得了,实际上他在此地是教我们。我们今天净宗学会成立之后,我们定了一个课诵本,朝暮课诵。早课我们读经,我们不读楞严咒,不念十小咒,我们把它换成《无量寿经》第六品。什么意思?要学!要把弥陀四十八愿变成自己的本愿,这样才行。我们每天念的不是念阿弥陀佛的本愿,是照著阿弥陀佛这个愿,我们自己内心发这个愿;他发这个愿,我们跟著也发这个愿,这样就对了。我们的心跟阿弥陀佛同心,我们的愿跟阿弥陀佛同愿,还有不成功的道理吗?他是「必至无上道」,我们必至极乐国,必定见阿弥陀佛。我们早课念这一段经文用意在此地。

  『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这是我们在每一愿里面都看到的。由此可知,弥陀的本愿,愿愿都圆满了,我们要相信,决定不能怀疑。我们要明了,菩萨何以能成无上道?无上道的根本就是弘愿。由此可知,弘愿是因,无上道是果。种善因一定得善果,种的是无上道因,得的当然是圆满无上道果。因果相应,我们要发心,我们要认真努力修行,你才能成就。

  请看第二首,第二首以下讲修行。愿要兑现,愿不能够空发,要兑现:

  【复为大施主。普济诸穷苦。令彼诸群生。长夜无忧恼。】

  这个愿望兑现了。菩萨行门虽多,无量无边的行门,世尊为我们说法,将菩萨无量行门归为六大类,叫六波罗蜜。六大类如果再要归纳,可以归纳成一个「布施」。所以你要问问菩萨修什么?从初发心到圆成佛道,布施而已。大施主!布施里面有三大类,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布施这一条里头就具足这三类。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是这三类里面的无畏布施;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是属於法布施;所以再一归纳,就是一个布施。

  一切菩萨修行证果修什么?布施;都是作大施主,『普济诸穷苦』。我们要不发心布施,不发心作大施主,你怎么能成就?也许你说:「作大施主要钱,我今天没有钱,我做不了大施主。」你错了!释迦牟尼佛没有钱,确实做了大施主,三种布施具足。财布施里面,诸位晓得有内财、有外财。外财我们没有,我们没有钱、没有外财,我们有身体,作义工是内财布施,你怎么没有本钱?有!内财布施的福报超过外财。所以我们用体力、用劳力来布施,我们今天在此地这个讲堂里讲经,讲经需要身体、需要体力,这个身体、语言音声,内财布施;布施的内容是佛法,法布施;我们彼此都觉悟了,都破迷开悟了,这是无畏布施。所以任何一种布施,也都圆满具足三类的布施。由此可知,这两句是修行的关键,是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我们常常有布施的心,布施的心意一分钟一秒钟都不可以间断,你就是菩萨,你在行菩萨道,你真正发菩提心。

  布施的目的就是「普济诸穷苦」。「普」是普遍,这一个字里面含著真诚、清净、平等、慈悲,这才普;没有偏心,没有偏爱,没有染著。「诸」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通常讲六道;再广说,十法界,这是大乘经上常说的。再往深一层,那就包括一真法界里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还有穷苦吗?有!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就是他的穷苦。我们要发大心!「穷苦」,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字样,听到这一句话,立刻产生一个概念:大概这个人没饭吃,没有工作,生活过得很苦,这个人很穷苦;你只懂得这个意思的一面,另一面你没有懂得。今天在社会上大富长者,有地位、有权力、有财富,他也穷苦。他穷在哪里?他没有道,他不能了生死,他不能出三界,这是他的穷苦。四圣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佛,虽然见思烦恼断了,尘沙、无明没断尽;尘沙没断尽,无明尚且未破,出不了十法界,是他的穷苦。一真法界里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无明没有断尽,不能证得圆满的法身,是他的穷苦。脱离穷苦的只有一个人,如来果地。等觉以下都穷苦,穷苦的状况不一样,我们一定要了解、要明白,然后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救济他们。

  现在问题来了,诸佛如来有能力,能普济诸穷苦,我们有什么能力?没错,我们确确实实没有能力,但是皈依阿弥陀佛,藉著阿弥陀佛,我们就有能力了,沾阿弥陀佛的光。什么样能力?劝人念佛。遇到等觉菩萨,都劝他念阿弥陀佛。只要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的穷苦就解决了、就没有了。我们今天没有本事,学到这一套本事,够用了。上可以度等觉菩萨,下可以度地狱众生,平等得度,这是八万四千法门里头没有的,我们要知道。

  掌握到这一个大的原理原则、这个大前提,细行方面,要真的有心帮助人。时时刻刻、在在处处,以我们的善巧方便,帮助人解决困难。他今天没有衣服穿、没有饭吃,我们自己要节省一点帮助他。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当年在世,一天吃一餐,为什么不吃三餐?那个两餐省下来救济穷苦的人,生活穷苦的人。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能不能体会到?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懂得惜福、懂得节俭,我们能够多省一块钱,很穷苦的那个地方他一块钱很管用。你们刚刚从尼泊尔回来,我昨天晚上听李会长告诉我,尼泊尔那个地方,新加坡的一块钱,他们就可以吃一餐饱饭。我们在此地能节省一块钱,就帮助人家吃一餐饭。有没有这个念头?有没有这个行动?每天把想用的钱节省下来,一年分做几次寄到那些地方去,送到那些地方去,他们非常需要。除了帮助他衣食住行之外,更重要的,要帮助他解决永久的穷苦。那是什么?把净土法门传给他们。

  现在中国在那边建立一个道场,「中华寺」。李会长看了之后,看到那边的人,还见到释迦牟尼佛的后代、后裔,他们生活都相当困难。我们要知道报佛恩,对佛的后代应当要照顾。所以他发心要在那边建立一所小学,他回来告诉我。我劝他建一个中学,中学、小学,中学有附小,建一个完全的学校。而且我还提议,所有的学生一律免费,衣食住行学校照顾。我们帮助这个地区,花费不多。我听说那一边一般生活费用,一个人一个月的生活费用二十块美金,合新加坡币三十块。三十块他们那边可以过一个月,三百块可以过一年,这个我们有能力负担得起,希望这个学校能早一天办成。学校里面除传授一般课程之外,我们要讲净土的经典,要劝导老师跟学生大家念阿弥陀佛。不但解决现前的痛苦,他们将来受过教育,有智慧、有能力,在社会上有谋生的能力,这是解决一生的穷苦;能知道佛法,肯念佛求往生,解决永久的痛苦。我们要真有心去做,全心全力去帮助他。

  这两句法藏比丘提示给我们,我们要效法,跟著他走。他发心作大施主,我们也跟著他发心作大施主,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我们的心愿跟佛的心愿完全相同。「积功累德第八」里面佛说:「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众生,住於无上真正之道。」说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广修供养」经文里面告诉我们,大千世界七宝供养都不如法供养,「法供养为最」。我们今天财、法、无畏,三种布施、三种供养,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但是三种布施里面,我们很清楚,法布施第一,财布施、无畏布施辅助法布施,这个功德才能做得圆满。

  印度,你们去看到这个现象;在中国内陆,贫困地方还是有,生活非常艰苦。我们要常常想到这些人,自己自然就会节俭,自然就不会浪费。我们浪费,怎么对得起这些人?常常想到,常常念到,常常设法去帮助。这一次我们到中国去旅游,看到中国现在的现行政策,开发大西北,我们在重庆、在成都,听到内陆困苦的情形。李木源居士跟我商量,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帮助?我说今天社会上做慈善事业的人很多,以这些财物救济他们的贫苦,这个人很多,但是办学校比较少,我们做这一桩事情。所以我们发个心,在第一个阶段,我们在贫困地区办一百个小学。中国内陆那边的情形,我们现在做平均数字,平均数大概是每一所小学需要新加坡的钱六万块钱,人民币是三十万。我们要筹人民币三千万,把这个事情做圆满,就是新加坡的钱六百万。居士林这个地方设了一个教育基金,我们做这个好事。

  希望第二个阶段,我们能够建一百个中学。第一个阶段,先把一百个小学建成功。在那一边有很热心的法师,我遇到惟贤法师,这一次你们有很多同学在尼泊尔跟他见过面。惟贤法师在中国大陆专门做好事,自己带头干。他今年八十岁,身体好,你们很多人曾经这一次见过他,他身体很好。下面几个助手也非常好,都是懂得因果的,都是真正想做好事的。我们有这个心愿,但是找不到可靠的人帮助,遇到他们是佛菩萨加持。听说这一次李会长跟惟贤法师见面,惟贤法师送来一些资料,五个学校的资料,好!从这儿开张,赶快来做。所以李居士到中国去的机会愈来愈多了,他说办这个事情他至少要去四次。第一次去要跟他们洽谈,去看看地方,了解状况,把钱送去,钱也是分几个梯次来送。然后去包商,看看建筑公司,也选择建筑材料,把图画好。我最后去,学校盖好之后,我去看看。李居士发心,不容易!我负责筹款。

  所以一定要有这个心愿,这个心愿念念都不能忘。我想在中国大陆上建学校想了好多好多年,都没办法落实,找不到人帮我去做。我自己也没有办法去,一去都被人包围。我不是不能到中国去,中国现在政府也欢迎我去,为什么不能去?同修们太热情了,是为了这个关系,不是其他的原因。大家都非常好,我也是非常感激,如果大家这个热情淡一点,不要太过分,我就可以常去了。

  我们的心、愿、行一定要能落实。大家都知道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千手千眼什么意思?它是表法的,代表眼到、手到,看到众生有苦难、有穷苦,立刻就去援助,是这个意思。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其他佛菩萨千手千眼你们有没有见过?好像没见过。但是你们有不少同学,常常早晨去参加净宗学会的早餐开示,早晨我们在那边讲《华严经》。那个地方有个小佛堂,小佛堂的两边供的是文殊、普贤,挂在墙上的菩萨像,左面的是文殊菩萨,右面的是普贤菩萨,也是千手千眼。告诉你,所有诸佛菩萨统统是千手千眼,不是观音菩萨一个,你们去看看就晓得,哪一个菩萨不是眼到、手到?没有例外的。看到了,听到了,立刻就要想方设法去帮助。帮助,事再多总不出六波罗蜜。所以是「恒以布施」,「恒」是永远,要修布施,你要真正想到普济诸穷苦,自己一定要节俭,这就是我们这一愿的落实。法藏菩萨如是,阿弥陀佛如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都如是,我们从哪里学起,这不就清楚了吗?不就明白了吗?

  有布施的心、有布施的愿、有布施的行为,还要守法,持戒就是守法。从中国来的一些同学告诉我,他们希望在国内成立净宗学会,来问我。我说:你问错了人。我不管中国,你怎么会问我?谁管中国的事?你们当地政府的宗教局、佛协,你要问他才行,这叫持戒、守法。你们在那边建立道场、建立念佛堂,或者是请法师讲经说法,一定要当地的佛协、宗教局批准,佛教给我们的要守法。他不批准,我们就不做,我们发了这个心,缘不成熟,慢慢等待。我们要有很好的表现,让政府对我们有信心,知道你是个好人,你干的是好事,他当然就会批准了。你现在所作所为让他怀疑,他觉得你这个人靠不住,你是不是假借这个题目去干别的事情?所以他不准你,千万不能够著急,一定要等待时节因缘成熟,决定守法。

  守法持戒后面有忍辱波罗蜜,那就是说要有耐心等待。我们在海外几十年,怎么想去帮助祖国,祖国对我们不了解,设了许许多多障碍。我们等了几十年,现在叶局长才来到这里看我们。你没有耐心怎么行?你没有表现怎么行?我都等了几十年,你们等个三年五载还等不及,那你怎么会有成就?愈是大的事情,愈要有大的耐心。在等待的期间当中,充实自己的德行,充实自己的学问,不能让时间空过。古人所谓的,有这个机缘,我们就「兼善天下」,为广大的众生社会服务;没有这个机缘,「独善其身」,好好的修自己,成就自己的德行、学问、能力,再等待机会,机会来的时候,你才真有能力为大众服务。如果你在机缘不成熟的时候懈怠懒散,到时候机缘成熟,人家请你帮忙,没有能力,那有什么用处?所以我们的时间决定不空过,没有机会的时候,在家认真努力用功,准备一旦有这个机缘的时候,你就能发挥,为众生多做一点好事。这是忍辱波罗蜜。

  学佛的人,无论在什么状况之下,记住!决定要守法。如果我们学佛的人,有不守法的记录在人家那里,人家对你永远不会相信,造成我们往后弘法利生最大障碍。这个障碍是什么?是自己造的,不是别人造的。一定要守法,所以佛把持戒波罗蜜摆在第二,这个用意好深!

  忍辱后面精进,这个重要。无论你的缘有没有成熟,这一条必须要清楚,「精进」意思是一门深入,长时间的薰修。所以在自己修学的过程当中,选择法门非常重要。法门多,佛家的经论很多,选择哪一种?决定不能够好高骛远,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程度,适合自己的能力,适合现前生活环境,你学起来就方便、就容易。如果你选择的法门,与你的根性、现前生活环境不太适合,学起来很困难、很痛苦,你的成就就不容易。你说到底选择哪个法门好?《金刚经》上讲得很清楚,「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所以给你说,门门都好。虽然门门都好,最重要是契机。契机是什么?适合自己修学,这叫契机。自己对这个法门能够生欢喜心,你成就就快速,障难就减少。如果自己没有能力选择,可以找善知识、找同参道友,选择几种提供你自己参考,细细的去观察、去研究。初学也不妨几种法门尝试尝试,最后再下决定。决定之后,决定不改变,一门深入,这叫精进。你入得愈深,你的智慧就愈大。

  所以千万不能够广学多闻,你要搞广学多闻,你涉猎得不深,你的常识非常丰富,你没有真实智慧。你可以讲经说法讲得天花乱坠,你自己不得受用。就像六祖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说的,不能解决问题,广学多闻是福报边上的事,「了生死出三界,福不能救」。福报没有用处,智慧才有用处;智慧能断烦恼,福报不能断烦恼;不但不能断烦恼,还会增长烦恼。这些事实真相,只要细心观察,不难明了。所以一定要懂得精进,精进是我们断烦恼、开智慧的秘诀。特别是在初学的十年,涉猎不能广。

  可是刚才又有同学跟我说,明天,我们这个道场明天晚上,八点钟到十点两个小时,以后每一个星期天晚上八点钟到十点钟,这个地方请新加坡九大宗教轮流在这里讲经,讲他们的经。明天晚上是道教来讲,所以同学来问我:「我们都来接受、都来听,是不是又搞乱了、搞杂了?」如果你真的想学,那就搞乱了、搞杂了。怎么办?难道是假的来学吗?怎么对得起人?我们真的来听、真的来学,绝对不是假的。我们听听各个宗教经典里面所讲的是些什么,在这里头求融会贯通。我们九大宗教不是表面上、人情上的和合,我们要从教义、教理上找到团结、和睦、合作的依据,这是广度众生,这是「复为大施主,普济诸穷苦」。我们用什么态度学?如果我们选定一部经,还是一门深入,这是学习的方法。我们一门深入,我们可以听很多法门,我们不去研究这法门,也不去读这法门,有人讲这个法门我们去听,融摄他的精华,归到我自己所学的法门,这就对了。所以还是一门深入,还是长时间薰修,这就没有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诸位如果能够抽得出空,要来听,让这些九大宗教在这里有信心。不要他一来讲,看到只有几个人,没有人听,下次他就不来了,是不是?我们一定要拥护,一定要好好的鼓掌,欢迎他们长期在这里讲。这是世界第一家,全世界过去没有过的,我们这里开张,九大宗教在一个讲堂里头讲经,头一次!非常非常希有难得。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诸位同修,不仅仅是佛菩萨保护你,九大宗教的神圣都保护你,这多么殊胜!所有宗教里面的神圣统统都保护、统统都保佑,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作大施主,供养他们,请他们到这个地方来讲经弘法。

  精进之后,后面两个是真实功夫,一个是禅定,一个是智慧。禅定,是自己有认知、有主宰,不会为外境所动摇。如果境界现前,心做不了主,起了分别执著,这时候怎么办?赶紧念阿弥陀佛。用一句阿弥陀佛,把你的妄想分别执著克服住、压住,这是修禅定。随时随处都要知道这样的修学,让我们也能跟诸佛菩萨一样,二六时中都在定中,行住坐卧都在定中。行住坐卧都不受外境的干扰,这就在定中。佛经里面常赞叹,「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

  般若是什么?无论是什么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决不迷惑。对於一切事,性相、理事、因果都通达明了,真实智慧。佛菩萨用这六个纲领教导我们,我们如教修行,那是真供养。不但自己修行,还要帮助别人,希望别人也懂得、也明了,也能够这样的修学。我们为什么这么作法?自他不二,生佛一体,这是事实。正是大乘经上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因此我们有义务、有使命,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所以自行一定要化他,化他就是自行,自行就是化他,自行化他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

  日本的古大德说得很好,也值得我们做参考,他说:「以财物救济世间的贫苦,以佛法的教学救济一些没有福的众生。」这个福是什么?遇到佛法是福报。没有遇到佛法的人,我们有这个机缘,布施佛法。现在布施的方法多,最殊胜的方法是电视台。我一生不主张建道场,所以我自己一生没有道场住,都住别人的,这个也是果报。我如果真的有力量,建电视台、广播电台,用这个弘法面覆盖得广,把佛法送到每个人的家庭。我们自己没有福报,求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大福报。我们真的跟他同心同愿,确确实实没有自己一点点的自私自利,绝不沾一点名闻利养,大概阿弥陀佛就会有感应了。

  今天我在此地跟诸位讲这一段经,下个星期六我还在香港。本来我们预定是星期五回来,星期六我晚上讲经。香港那边打电话告诉我,安排这个星期六一整天,在香港凤凰卫视跟亚洲电视两个地方,到他们摄影棚去录像,听说他们十一号就可以播出去。好!凤凰卫视听说它是用卫星传播,全世界都能够收得到。亚洲电视,大概在广东、福建、闽南这一带,都能收得到。现在是两个电视台来邀我,我明天到那边去,晚上他们就要跟我一起吃饭,谈的时候,录些什么东西我还不晓得。这是好的开始,可能阿弥陀佛威神加持,这个缘成熟了,所以这是好的讯息。

  我们的同学们,你们在此地要加紧用功,将来我们利用全世界的卫星电视传播、网路上的传播,把大乘佛法送到全世界,送到每个人的家里。听说现在科技很发达,手掌型小的接收器都能够收到网路,将来就是把我们佛法送到每一个人手掌心中去。科技确实能够做得到,现在这机器市面上都已经有了,愈来愈进步。现在最重要的,弘法利生的法师大德,你们在此地学阿弥陀佛,做地球上一切众生的大施主,要发愿「普济诸穷苦」。我在这里是替你们开路,希望你们将来很快的都接上来,一定要认真、要努力。人生在世间,为众生服务,为众生做出真实的贡献,这个有意义、有价值,你这一生没有白来,你的前途、你的来生,无限的光明。所以在这个世间,要过清苦的生活。其实清苦,别人看到清苦,自己快乐无比,这里头的乐趣叫清福,世间人很难体会得到。

  本月十八号,此地的回教,他们为办学校来筹款,他要买校舍。我们给他建议,召集新加坡九大宗教,来办一次万人竞走。好像这个路程大概有七公里,也不算太远,七公里。希望同学们有时间统统去参加,我们替回教来筹款。这个竞走,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统统具足,就是今天所讲的这个经落实。这在全世界也都第一次,从来没有别的宗教为一个宗教筹款,没有听说过。所以这个讯息我告诉香港这两个电视台,他们听到之后非常欢喜,认为这是新闻。亚洲电视要派四个记者来采访,凤凰卫视也要派四个来,有八个电视台的记者来访问,会把这个讯息传播到全世界。所以希望你们大家都参加,你们的镜头都在里面。

  他们到此地来希望多住两天,我就问他:为什么?他说还想访问两个人,这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第一个,他们听说我们这里代林长李木源居士,说十几年前的时候生的癌症,医生说他只有三个月的寿命,他为什么活了十多年,要来访问他。另外一个,他要访问许哲居士,这一个一百零一岁的年轻人。我们也同意协助他,做这两个访问。这些访问都会传遍到全世界,非常非常好的事情,增长我们修学的道心。

  后面这两句,『令彼诸群生,长夜无忧恼』。「长夜」是比喻,比喻生死轮回。尤其是三恶道,这个业因众生没有机会闻到佛法,所以始终没有办法摆脱无明烦恼。轮回的现象怎么造成的?佛在大小乘经论里面给我们讲得太多太多了,见思烦恼、尘沙烦恼造成的。这些名相,不是学佛的同修听不懂,所以我讲经用现代的话来说,见思烦恼就是执著,尘沙烦恼就是分别。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造成的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本来没有。你只要有这三种:妄想、分别、执著,你就有轮回,自作自受,无量劫来苦不堪言,这叫做长夜的忧恼。「忧」是讲心,「恼」是身,身心不自在,身心都在受苦。怎样能够拔除这个根本的忧苦?唯有佛法,佛法帮助我们觉悟。所以佛教学的目的,通常讲了两句话,令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六道轮回的苦是从迷惑颠倒来的,觉悟之后六道轮回就没有了,就出离了。

  因此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财布施、法布施,总不出这两种。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乃至於历代的祖师大德,对於一切众生,诸位细细想想,不就是财、法两种布施吗?天天在做,乐此不疲。如果我们放弃财、法二施,你就不是佛弟子,你就不是一个学佛的人。学佛的人,一定要学佛财法二施,为众生作施主。回教《古兰经》里面说,「施比受更有福」,这话说得好,布施的人比接受布施更有福报。由此可知,诸佛菩萨财法二施,再看看哪一个宗教的教主不是财法二施?都是。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乘无量寿经  (第九十集)  2000/6/17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90

  请掀开经本,第二十五面第二行,「普令成佛」:

  【复为大施主。普济诸穷苦。令彼诸群生。长夜无忧恼。出生众善根。成就菩提果。】

  这一首偈,上一次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讲完。实在说,这个意义非常之深,特别是生活在现代的环境里面,我们一定要懂得怎样去学习。偈颂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我们学佛,特别是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典型。有不少人曾经问过我,读诵《无量寿经》,不知道从哪里学起?我们听了立刻就能够想到,念佛的同学们,像他这样的状况,我相信一定有很多很多,绝不只是他一个人。原因在什么地方?听经太少了。念经的人多,听经的人少。念经的人只会念《无量寿经》,不知道怎样向阿弥陀佛学习。由此可知,经不能不讲,不能不学习。唯有详细的讲解,认真学习,我们才能得到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

  阿弥陀佛确确实实是世出世间第一大施主,何以说他第一?这都不是我们能够说的话,这是释迦牟尼佛赞叹的。在本经里面世尊的赞叹,就是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共同的赞叹。世尊说弥陀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赞叹到极处了。我们在经论里面也常常看到这样的句子,一切诸佛如来智慧德相都是平等的,既然平等,为什么阿弥陀佛又特出,这个道理在哪里?为什么是偏赞阿弥陀佛?我们在经论里面至少看出他有两个特出的地方。第一个,弥陀这个法门是平等普度一切众生,这是诸佛如来没有的。虽然智慧、神通、道力样样平等,度众生的方法不一样。弥陀用这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平等普度法界一切众生,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阿鼻地狱,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容易,直截稳当。这个很特殊,不容易,平等普度。效果如何?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无比的殊胜!平等成佛,就是我们这一小段末后的两句:「出生众善根,成就菩提果」,这是跟一切诸佛如来不相同的地方,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偏赞弥陀,道理就在此地。今天在此地我们要特别学习的,我们也要效法本师阿弥陀佛,也要作大施主;他是施主里面第一大施主,我们要向他学习。

  『普济诸穷苦』,前面这四句虽然上一次讲过,再多说一遍也不妨碍。「穷苦」指谁?六道众生个个都穷苦,穷苦的事不相同。有些人缺乏财富,生活艰难,这是物质生活的穷苦;有些人过去生中修的一些福报,这一生虽然得到富贵,依旧迷惑颠倒,智慧不开,他在道业上穷苦。这是说穷苦的不一样,我们要懂得。富足,我们在三皈依里面常常念到的,「皈依佛,二足尊」,足是什么?足是满足、是圆满,二是什么?智慧圆满,福报圆满。我们这个世间,普遍的没有智慧。即使是色界四禅天,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在三界之内富贵到了顶点,他有没有穷苦?有,烦恼没有断,出不了六道轮回,是他的穷苦。我们不知道,佛菩萨这些圣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实际上世间一些圣贤人,他们都懂得精神生活远远超过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贫苦,才是真正的贫苦,物质生活并不是真的穷苦。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就给我们做一个榜样。在整个僧团里面,过的是乞食的生活,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在我们今天看起来,这样的生活是穷苦到极处。释迦牟尼佛有没有求人来救济?没有!生活过得非常自在。这是说明物质的贫乏不算是穷苦,没有智慧是真正穷苦。再看看中国也不例外,也有好例子。孔老夫子的学生颜回,那个物质生活的贫乏,恐怕跟僧团里头差不多。我们在《论语》里面读过,《论语》里面记载颜回的清贫,箪食瓢饮。这种生活要在一般人,没有智慧的人,他感觉得非常穷苦,但是在颜回,态度完全不一样。夫子赞叹他,这样的物质生活,「回也不改其乐」,他乐,乐的是什么?精神生活充沛,他有智慧。所以从东西方的圣贤教导我们,我们要觉悟,物质的生活之穷苦不是真的穷苦,你要是看穿了,我们讲看破了,你还是一样的自在快乐。没有智慧是真正穷苦,即使做到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依旧不能脱离穷苦。我们要真正懂得这个道理。

  「普济」,今天说实在话,头一个要救自己。自己没有智慧,如果智慧要不开,我们的前途是一片黑暗。这是经上讲的长夜,不是无忧恼,多忧恼。「长夜」是指轮回,轮回的时间太长太长,佛经上常讲,无量劫。过去我们已经经历无量劫了,未来还是无量劫,这是个事实。谁来救这一些穷苦众生?只有佛菩萨。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出现在当时的印度?当时印度宗教相当进步,他们懂得修禅定,而且禅定确实有功夫,许许多多人都能够修得四禅八定,就是出不了三界。我们读了佛经之后才晓得,四禅八定只有定没有慧。定是福报,所以能享天福,不能脱离三界。

  这一桩事情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都说到,他说这个事,就是讲生死大事,「福不能救」,福报再大,也是枉然,解决不了生死问题。所以福不能救,一定要慧才能救。可是人家有这么好的功夫了,就差那么一点点,释迦牟尼佛这就是感,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不是我们普通祷告祷告,那个不管用的,你要真有功夫在,有四禅八定这种功夫,想出三界出不了,这个念头就是感,佛就来帮助你,出现在世间。这就是说根熟的众生,帮助他们修行证果。下根的人,证阿罗汉果,超越三界;中根的人,证辟支佛;上根的人,不但超越六道,还超越十法界,作佛去了。这个「佛」,天台大师所说的「分证即佛」,《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就是四十一位真佛,不是假佛。这是诸佛如来「普济诸穷苦」。

  阿弥陀佛称为大施主,他大在哪里?大在佛能够令上、中、下根,平等证得无上的佛果,这个施主真的是大施主,不是普通施主,这就是超越诸佛。我们今天要学阿弥陀佛,要学得像。佛是大施主,我们是大施主的学生,也要像大施主。怎样才学得像?以往生经论、念佛法门,布施给一切众生,就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那也就是大施主了。往生经论就是净宗的五经一论。我们今天为什么发心专学净宗经论,专修净土法门,专弘净土法门?没有别的,也是想作大施主而已。如果用其他的法门,《华严》也好,《法华》也好,如果不回向求生净土,那就跟刚才讲的,你能够帮助众生,上中下根帮助他证阿罗汉小果,辟支佛中果,菩萨是大果,不能证得究竟圆满的极果,要懂这个道理。所以《华严》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才圆满,如果没有这一招,《华严》就不圆满。所以古大德说《法华》、《华严》,只是《无量寿经》的引导而已。这个话说得好,真正是过来人说的,不是过来人这一句话说不出。我们遇到这个法门,要不肯认真努力修学,岂不可惜!

  开经偈上说:「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居士讲:「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真的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我们今天遇到了,遇到怎么样?不肯真干,不肯学习,到最后这一生空过了,只是在阿赖耶识里面,种下一点西方极乐世界的种子。在理论上说,这个种子金刚不坏。到什么时候成熟?很难讲,也许还要过无量劫。为什么?不一定能够遇得到,你还要受很多苦难。哪一天能成熟?哪一天真干,哪一天就成熟。在现前我们看到不少,有很多同修念佛往生,预知时至,走的时候非常安详,瑞相希有;他真干,他这一生成功。如果我们存个侥幸心理,「不要紧,我现在还年轻,等到我老的时候再真干」,你每天看看报纸上那些讣闻,年轻人走的很多,你能够保证你能活到八十、九十,活到一百岁吗?三十、四十、五十走的很多很多,所以自己一定要提高警觉,要救自己。

  佛法帮助一切众生,四种缘里面只为一切众生作增上缘而已,这个要懂得。四个条件本身具备三个,佛菩萨帮助只是一个,叫「增上缘」。我们自己要有「亲因缘」,要有「所缘缘」,要有「无间缘」。「亲因缘」,种子、佛种;这个种子,就是往生净土第一个因素。我们有没有?有,不能说没有。你听到《阿弥陀经》、《无量寿经》生欢喜心,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你能够生敬仰心,表示你有种子,你有善根。为什么不能成就?虽有善根,虽有种子,种子的力量很薄弱,不强。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你没有一个强烈的往生欲望,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反过来,你有一个强烈的烦恼的念头,你的烦恼不能克服,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你这个念头太浓了,太重了。学教、念佛,这个念头很薄弱,你这一生成功的希望不大。有没有救?那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总在遇缘不同」。善导大师这一句话说得好,不是说你没救,没救就绝望了,不是这个说法。总在遇缘不同,换句话说,还有救,只要遇缘殊胜。缘是什么?善知识。

  第一个缘,亲近善知识。善知识在哪里?《无量寿经》就是善知识,这是第一亲。天天要念,天天要讲;单单念不行,单单念是什么?不知道怎么学。天天要讲,有一个强烈的欲望,欢喜讲经,这个缘殊胜,这个缘好。为什么?每讲一遍,自己的智慧境界向上提升一层,我想每一个讲经的同学,都会有这个经验。天天都在讲经,你决定能够体会到,你一年一年的境界不一样,这就在进步;一月一月的境界不一样,你的烦恼习气逐渐逐渐不必作意去断它,自自然然就化解了。为什么?定慧现前。在现代我们一般讲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用这个方法非常有效。不肯发心讲经、怕讲经,难了,这就很难,那你必须用其他的方法。

  其他的方法也很多,最重要的,是要你能放下,你能够舍;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贪瞋痴慢,全心全力为别人服务,帮助别人,这样行。也能够逐渐逐渐做到烦恼轻、智慧长。总不外乎这两条路。两条路都不肯走,那就难了,那就是李炳南老居士常讲的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你就属於多的那一类。真肯干,懂得方法,晓得怎么去干,决定没有回头,决定没有退缩,这是念佛真正往生少的那几个人,你就在其中。不肯发心,不能克服自己的烦恼,你怎么会有成就?古大德常讲,这个法门是易行道。易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易是跟其他法门比较起来容易,其实还是不容易。你不能够控制烦恼,不能够降伏烦恼,这个法门就是不需要断烦恼。你有能力降伏,你有能力控制,你才会有成就。

  在四缘里面,我们有这个根;善导讲「缘」,好的缘分,我们所缘缘,这个关系重要。「所缘缘」简单的说,你所攀缘的这些缘,这些事情。我们对於世间法、出世间法都不攀缘了,统统放下了,只攀缘阿弥陀佛,只攀缘《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这样就好。除这一部大经、一句万德洪名之外,统统放下,彻底放下,这个人这一生决定往生,决定一生成就,这叫「所缘缘」,我们要懂得。无量法门专缘一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要学讲经,每一位同修都可以学讲经。现在学讲经不难,从前是真难,你没有一点天分,你没有办法,你学不成功的。这个天分是什么?我们听老师讲经,老师讲一个小时,一个小时讲下来之后,到第二天我来复讲,我至少可以能够讲五十分钟。你有这个能力,你才能学讲经。听一个小时,不能讲五十分钟,你不及格,不能学讲经。这样的人太少太少了,不多见。老师不可能给你讲第二遍的。现在科技发明了,给我们带来方便,我们可以录像,可以录音,我们可以重复再听,这个方便太多太多了。我可以把老师讲的重复听一百遍、听两百遍,那你还不会讲吗?当然会讲。也许人笑话你,「你这是复讲别人的东西,一句也不是你自己的」,没错,确实是复讲的。阿难尊者集结经藏,完全复讲释迦牟尼佛的,没有一句话是他自己的。再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都是复讲古佛如来的,也没有一句话是自己的。佛祖代代就是这么样相传,我们这样学习就没错。自己的意思来讲,你自己是凡夫,迷惑颠倒。决定不能有自己的意思,千万不要被社会一些人诱惑、动摇。

  世出世间大圣人,释迦牟尼佛是出世间的大圣人,孔老夫子是世间大圣人,他们修学讲学的态度,都是「述而不作」,没有自己的东西,都是传述古人的。玄奘大师,不仅是中国人赞叹,外国人也赞叹他。他一生的事业,就是述而不作,从事於翻译的工作。一生留给后世只有一样东西,他非常简单,《八识规矩颂》是他做的;玄奘大师没有作品,只有一部《八识规矩颂》。《八识规矩颂》虽然是他做的,里面字字句句的意思,全是经论里头所讲的,没有一个字是自己意思。自己的作品,还是述而不作。现在人讲求创作,很了不起,诸佛如来听到也佩服。为什么?诸佛如来没有创作。一创作就完了,创到三途去了。跟著古人走,走出六道,走出三界,走出十法界,他去作菩萨、作佛去了,这是跟著诸佛菩萨走;跟著那些创作的人走,三恶道去了。我们要仔细观察利害得失,就不会盲从,就知道我们自己应该要走哪一条道路,永离穷苦。

  前面我曾经将佛在经论里面,教给我们具体修学的方法,跟大家报告过,不再重复。但是今天也有一些新来的同学没听到,点到为止。佛给我们讲的,一个人一生当中得财富,财富是果报。从哪里来的?从财布施来的。如果你想发财,你就天天修财布施,你准发财,佛不骗人的。大家都懂得「舍得」。「舍得」这个名词是佛经上的,舍就是布施,你舍,后面才有得。你舍得多,你得的就多;你舍得少,你得的就少;你不肯舍,你就一无所得。所以你想得财富,你不舍怎么行?至於你得财富,或者你做生意做买卖,或者你做工,或者你做某一个行业,赚了钱,那一些都是缘,不是因。因,是过去生中你舍的财多,就是你命里头有财;不管你干哪一个行业,行业是缘;有因有缘,果报就现前,你就发财,就这么回事情。我们要清楚,别人做这个事情发财,我们跟他同样去做,我们发不了财。他发财,我们赔本,什么原因?我们命里头没有财,他命里头有财,缘相同、因不相同,果报就不一样。

  聪明智慧是果报,法布施是因。所以我常常勉励我们同学,真正要存心学法布施。在居士林、在净宗学会想修法布施,这个缘很殊胜。我们这里的善书,经书、善书,录像带、录音带、光碟,都是免费赠送的,你常常身上带一点,遇到有缘的人,你就立刻送给他,你常存这个心,你将来增长智慧。我们每一位同修,你们每一个星期到这边来听经,楼下结缘的经书很多,都摆在那里。每一个人自己不看不要紧,选个两三本放在你口袋、放在你钱包里头,遇到有缘人你就向他布施,将来你会增长智慧。这个缘很殊胜,不必要你到外面去找,不必要你到外面去买,缘殊胜。所以你要懂得,要抓住这个机会,绝不轻易放过这个机会。

  第三个「无间缘」,就是帮助一切众生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这个念头日夜不间断,这叫「无间缘」,无间缘促成果报快速现前。常修布施。这两、三年,你们同修应该明显的觉察到,居士林富起来了。连海外的一些同修法师,今天中国有几位大法师,年轻的大法师,都是大陆上很有名的道场的住持,到这边来参观,都赞叹。往年大陆上这些老和尚,普陀山的妙善法师到这边来过,九华山的仁德法师来过,茗山法师是每年都会来一次的,他们赞叹居士林是世界第一道场。我们听了不敢当,这是他们说出来的。由这个地方我们体会到他们赞叹居士林的兴旺,居士林兴旺,旺在哪里?旺在天天不间断的修三种布施。

  财布施,明天我们要帮助回教筹款,财布施。每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无条件的供斋,财布施。没有把居士林吃穷,愈吃愈富,你这还不相信吗?愈施愈多。不施?不施就没有了,寺庙就冷冷清清的,没有什么人来。你们一看、一比较就晓得,愈施愈多。还有一个非常令人佩服的一个现象,居士林每天活动有一千多人,在这个场地活动,没有听到一个意见,一团和睦,这个非常希有。这是什么原因?法布施。居士林上上下下的人都有智慧,所以都没有争执,都没有闹意见。法布施,每天听经闻法。讲堂不讲经,闭路电视里面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法布施。

  无畏布施,不论是居士林的林友,或者是非林友的佛教徒,遇到有困难,居士林这边知道了,一定会去帮助他,这属於无畏布施。无畏布施的果报,健康长寿。李木源居士,你们对他的生活状况知道不多,他每天睡眠只有两个小时。他的工作量,大概是一般人的六、七个人的工作量,身体还能够支得住,还能应付得了,这是无畏布施的果报。普通一个人像他这样子,一个星期就躺下来了,我跟他谈到,我说:「你太累了,需要休息」,「没有办法,实实在在找不到时间休息」,这是真的,他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日夜无间断的在做。我们看到果报现前,修因证果,他的果报我们亲眼看到,怎么能不相信?

  世尊在本经里面,「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众生」,这一句话里面三种布施圆满具足。我们要学佛,特别是学阿弥陀佛,你不懂得这个道理怎么行?你不真干怎么能成?布施的意思懂得了,持戒也是布施,持戒是属於无畏布施。实际上,每一条目里面,三种布施都圆满具足,三种里头有偏重不一样。持戒,三种布施里面,偏重在无畏布施。持戒是守法,守法令人生欢喜心,这就是离开恐怖。你不守法,人家看到你害怕,看到你恐怖;你做事情样样都守法,样样都守规矩,人家对你安心。你想想看,这就是属於无畏布施。我们走路,路上看到有一个果皮,譬如香蕉皮,人家不小心一踩到会滑倒,你把它捡起来丢在垃圾桶,属於无畏布施。路上有一块石头,让人踢到会受伤,你把它捡起丢在路旁,也是属於无畏布施。我们用我们的劳力去做,这个劳力,身体是内财,属於财布施;你能够辨别利害,这是属於法布施。

  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你想想哪一样不是在修布施?这就叫行菩萨道,乐在其中,人一生过得幸福美满快乐。为什么?经典上天天给我们讲的,积德累功,我们真的做到了,天天都在做,时时刻刻都在做,都在做利益一切众生的事情。赞美别人,决定不毁谤别人,你就生活在赞美的世界里面。恶口毁谤,不但佛的戒律里面是禁止的,你们去看看《古兰经》里面,禁止的;基督教、天主教《圣经》里面,禁止的。所有一切宗教经典中统统禁止,那就不是好事。

  我们在讲大经的时候给诸位提醒,不仅是行为要善,念头更要善。佛在《十善业道经》教导我们:「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世间苦」,我们听到这一句话,有什么感触?如果自己感觉得这个世间很苦,一心一意想脱离,佛这一句话说出来,我们会特别留意。「一切世间」是讲六道轮回,是讲十法界。「菩萨有一法」,这个法子妙,妙极了,佛说出来了,就是「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它善法是贯穿的,这个意思是讲昼夜不能间断,昼夜常念善法,你的心就善,一定要培养纯善的心。思惟善法,你的思想善;观察善法,你的行为善、言行善。善法是什么?即是十善业道,你看讲得多具体。又有一句话非常非常重要的告诫:「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一句话太重要!我们今天纵然是常念思惟观察善法,还是有不善夹杂在里面,所以我们的善法修不成功。善法里头夹杂不善在里头,就修不成功,我们殊胜的果报不能现前。必须要做到决定不夹杂丝毫不善,善因、善缘、善果成就。

  有这一种条件,发愿求生净土,必定得生。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你有资格了,你是这个世间上善之人。上善就是决定没有丝毫不善夹杂,这个人是上善,你是西方极乐世界争取的条件,哪有不往生、不成佛的道理?这一些教诫我们要是永远记得,常常念著,依教奉行,都是属於持戒。这是持戒里头比什么都重要,这是圆满的大戒。只要这一条做到,佛家常讲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你全具足了,哪里要那个戒条一条一条天天去反省,天天去学习?统统都圆满了,真正抓到了总纲领。

  忍辱,《金刚经》上说得很好,「一切法得成於忍」。大的成就,有大的忍耐;小的成就,有小的忍耐;没有忍耐,哪来的成就?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常常反省,常常检点。小事都不肯忍,都要随顺自己的习气,这种人不会有成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细行不胜枚举,所以常常讲,事事要忍让。忍让,头一个是对自己,其次才对别人;对自己不能忍让,对别人当然办不到。精进,是求进步。进步必须要专一,学道所谓「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才能精进。禅定,是自己心里头确确实实有主宰,绝不会被外缘所动。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造谣生事的人多,蓄意破坏的人多,谚语里面常讲,「好事多磨」。是一桩好事,利益众生、利益社会,可是有许许多多嫉妒障碍,不希望你这个事情做成。我们自己要有定力,要有智慧。这个路走不通,还有别的路,我不一定要坚持走这一个路。中国古人所谓,「条条大路通长安」,唐朝的首都是在长安,不一定走这一条路。这一条路走不通,我就拐个弯走那一条路,一定能走到,决定不受人动摇,决定不退转,要有智慧能够应变,总要达到自己的目标,断恶行善,转迷为悟,求生净土,自己真有把握。

  所以自己要跟自己立约,决定要做善人,不要做恶人;决定要遵守佛菩萨的教诲,对人决定要舍财、要舍法。菩萨道决定是财施、法施。没有钱,我刚才讲了,不需要钱,布施不一定是要用钱的,没有钱一样修布施。在这个道场做义工是布施,比用钱来布施功德还要殊胜。为什么?钱是身外之物,是外财布施;我们在此地做一天义工,是内财布施,内财布施的福报超过外财。刚才我讲了,路上有一块石头,你把它捡到丢到旁边,这是内财布施。所以随时随处,一切有利於大众的事情,我们随手去做,都是修财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全在其中。你肯发心为别人服务,这个发心就是智慧,就是属於法布施;你的行为,就是财布施;效果,是无畏布施。

  所以提到布施,大家第一个就是想到「我没有钱」,你的想法全错了,没有钱的人修,比有钱的人布施还要修得大。为什么?你的心真诚。有钱的人布施,心未必真诚,他钱太多了,舍一点无所谓,九牛一毛。每天自己赚一点工钱,赚个十几块钱,遇到别人有急难完全拿去布施,这个福报不得了!这是把他全部的财物统统献出来帮助别人。所以我们仔细观察这个世间,这常说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转变不空、相续不空、循环不空。在这里面看到,这一生大富大贵,来生可能变成贫穷;这一生贫穷之人,来生可能变成大富大贵,风水轮流转。怎么转的?这里头有因果的道理,都是在於懂得布施。诚心诚意的布施,帮助社会,帮助一切苦难众生。

  我们今天在此地看到许哲,你们大家看到的,她一生修这三种布施,她现在是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了。她要不生极乐世界,我判断她来生是作天王,不是人王。人间富贵对她来讲太小了,不是她的果报,她的果报超越太多太多了,来生就作天王。她一生当中财施、法施、无畏施,念念都不忘。《十善业道经》上这一段开示,她完全做到。确实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确实做到不容毫分不善夹杂,她全做到了,这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应当向她学习。

  偈颂末后两句,『出生众善根,成就菩提果』,一切布施当中,这个布施是最极究竟,无上的布施。两句,第一句是因,第二句是果。著重在第一句,如何帮助一切众生「出生众善根」?「众」是多,我们想一想,我们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在哪里?我们自己的善根没有发现,我们怎么能够帮助别人出生众善根?这个话就说回来了,度人先度自己,自己度自己度不了,你怎么能帮助别人?帮助别人,人家也不肯相信,人家说你是假的。你好意帮助别人,人家倒要问你:「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你有什么企图?你目的何在?」这个事情我们遇到太多了,想想为什么?自己做得不好,让人家不相信。做一点好事别人还怀疑,可见得自己本身一定要做好,这是佛法常讲的,度人一定要先度自己,真的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然后你劝导别人,人家相信,人家肯接受。

  所以自己确确实实要常常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这个「四好」我们提出来很多年了,常常用四好劝人,也用四好勉励自己。存好心,什么是好心?真诚心是好心,决定不欺瞒别人;别人欺瞒我可以,我决定不欺瞒别人。别人怕人家知道你的隐私,我们学佛的人不怕。学佛的人什么?没有私,无我无私,你还怕什么?一般人最怕的是钱财,不让人知道,银行存款不敢让人知道。我们银行存款帐单谁都可以看。我在美国的时候,银行帐单一寄来的时候,别人就把它拆开了,大家看完了之后才拿给我。很好,大家看看都好,都能安心。为什么?我的钱大家用,我自己从来没有用过一分钱,有什么好隐私的?

  真诚重要!对人对事对物一片真诚,我们跟佛菩萨感应;虚伪是跟魔鬼感应,魔鬼都是虚伪的,都是不老实的。我们学佛要从这里学起,所有一切都是为众生、为社会,决定没有丝毫为自己。第二个清净心是好心,我们要存清净心,清净是决定没有污染。什么东西污染?自私自利是污染,名闻利养是污染,贪瞋痴慢是污染,要做到决定没有污染,心清净。平等心是好心,平等心是决定没有高下。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对待当时十六大国王,看世尊怎么接待他的?恭敬,有礼貌。释迦牟尼佛托钵,遇到乞丐,向乞丐托钵,释迦牟尼佛对於乞丐的态度,跟对待国王态度没有两样,平等的礼敬。绝对不是看到地位高的富贵人谄媚巴结,看到贫穷下贱的瞧不起他,没有!佛对於九法界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看待,我们要学习,把这个高下的心改掉,高下心是傲慢。佛何以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观点不一样。佛看一切众生看法性,这就讲完全看人家美好的一面,「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从这里看。佛性是至善,没有比这个更善,佛的善心从这儿来的。我们凡夫看什么?著相,相就不好了。凡夫专看别人的缺点,专说别人的坏话,那自己是什么?自己是坏心,恶心,这是我们比不上佛菩萨的。

  如果我们跟佛菩萨学习,也能像佛菩萨一样,见一切众生的法性,我们心就平等。造极恶重罪堕地狱的众生,他还是有佛性,他的佛性还是至善的。他为什么会造恶业,为什么会堕落?一念迷惑,这可以原谅的。人是个好人,好像喝酒喝醉,闹酒疯,做了很多错事情,酒醉了,原谅他吧!现在判刑,对酒醉的都判刑判得轻,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他是迷惑颠倒,非常可怜,《无量寿经》上佛讲得好:「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他做错事情造作罪业,不要怪他,他很可怜,没有人教导他。我们也要有佛陀这一种慈悲心看待一切众生。纵然毁谤我们,侮辱我们,陷害我们的生命,无所谓,他很可怜,他愚痴,他本性还是好的。害我生命,那有什么关系?害我生命,是叫我早一点往生,对我来讲是好事情,不是坏事情。我们的修学决定有成就,自己要有这个功夫,要有这个把握。

  往生的条件,就是对於净宗坚决的信心,坚定的愿望。蕅益大师说得很好: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决定在功夫的浅深。有真信切愿。诸位要知道,真信切愿你有没有?「我有!我真信,我切愿」,一天到晚还干坏事情,假的不是真的。真信切愿的人决定不会做一点恶事,不会起一个恶念,他是真信切愿,真相信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至善,真愿意往生,我真想学习阿弥陀佛,这个愿才是真的。发愿又不肯学,这个愿假的。

  真正发愿想往生,《弥陀经》上讲的字字句句你都明了,你都做到,都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这个人才叫真信切愿。否则的话,口皮上说的真信切愿,事实全是假的,你还在作恶,你还是以不善的心对人,以不善的行为对人,你错了!你不能往生!不能往生,他也搞弘法利生,也做佛教的事业做得不少,不错,来生到哪里去?阿修罗道去了,去享这个福去了,很冤枉!阿修罗道虽然有著大福报,福尽了多半都是堕阿鼻地狱。为什么?他的瞋恨嫉妒心太重了。福报大,他造极重的恶业;福报小,你瞋恨嫉妒,你害不了几个人。那个福报大的不得了,像二次大战的希特勒还得了!那就是阿修罗,福报大,极重的瞋恨心。他在一生当中杀多少人,害多少人?堕阿鼻地狱,修罗的果报。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道路?

  这样我们才知道存好心的重要。正觉心、慈悲心。正觉心不迷,觉而不迷;慈悲心,这是根本,前面四个真诚、清净、平等、正觉落实在慈悲,慈悲里才表现出来。慈悲是无条件的爱心,爱护一切众生。这个众生行善,爱护他;作恶,还是爱护他。不能说他作善我爱他,他作恶我不爱他,你的心不平等,你的心不清净,你前面这四条都没有了。所以诸佛如来大慈大悲,没有分别,没有等级的,这是我们要学的。「存好心」要存这五种心。

  「说好话」,佛经里面告诉我们,不妄语是好话;不两舌是好话,两舌是挑拨是非;不恶口,不要去骂人,不要去侮辱人,这是好话;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欺骗人,我们要遵守。「行好事」,什么是好事?经上教给我们布施是好事,持戒是好事,忍辱是好事,一直到般若,六波罗蜜是好事。佛教导我们与一切大众相处、接触的时候,四摄法是好事: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大乘法里面常讲的四摄六度,我们天天要行这个好事。「做好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好人,时时刻刻要想著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够给社会大众做好榜样。如果不能给大家做好样子,这就不可以做,不可以起心动念,不可以言语造作,这是我们讲的「四好」。这是善根,才能够出生众善根,在佛家里面通常讲世法的善根,无贪、无瞋、无痴,三善根,世间一切善法都从这三个根里头生出来的。出世法里面的善根只有一条,勇猛精进。

  在现前这个时代里,诸位都知道灾难很多,太多太多了。大家要学佛,必须要断恶修善,必须要转迷为悟,一定要做个好人。好人从哪里做起?我讲得很多,从夫妻做起。要知道这个地球、这个社会就好像我们一个身体,家庭就好像我们身上一个细胞。夫妻不和,这个细胞坏了。如果这个身上坏的细胞多,这人就活不了。人活不了,就是许多宗教里面讲的世界末日,世界的危机就现前,末日就出现了。每一个家庭夫妇都和好,这细胞健全,世界不会有末日的。所以你要晓得夫妻好合关系是多么大,不仅仅是你家里头传宗接代,你关系到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所以夫妇是道义的结合,不是感情,一定要懂这个道理。懂这个道理,你觉悟了,破迷开悟。

  夫妻为什么不好?离婚率为什么这么多?你只看到这个社会离婚率多,这个国家快要亡了,就好像看一个人,这个人身上的细胞,许多细胞都坏了,这人快要死了。这一个社会里面离婚率超过百分之五十,准死无疑。我们中国古人讲,「家不家,则国不国」,这不是开玩笑,不是儿戏的事情。由此可知,轻易离婚的夫妻,两个人都会堕地狱,我的判断。你要问为什么?他危害社会,危害世界和平,这个罪多重!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如其要离婚,不如不结婚。你在结婚之前,我常说双方都看对方的好处,觉得很可爱;一结婚之后,双方看对方的缺点,麻烦大了。就是这一念之间,所以佛菩萨教我们永远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你要是能够记住这一句,你们夫妻好合,白头偕老。为什么?只看别人的好处,不看对方的缺点,就没事了。就在这一念之间,这一念觉悟,永远好合下去,说相忍相让,那个多余的,哪有这回事情?他就是这一念转不过来,叫迷惑颠倒。

  佛经上讲的迷,迷在哪里?颠倒在哪里?你要知道颠倒在哪里,迷在什么地方。夫妻这是最密切的关系。扩大到家庭,为什么这个家里面最明显的婆媳不和,妯娌不和,原因在哪里?都是一个道理,专看别人的缺点,不看别人的优点,所以他才不和。再扩大到你的亲戚朋友,你的同学同事,如果都能遵守佛的教诲,你想想看这个世界多美好!不是做不到,许哲做到了。许哲在此地告诉我们,她一生当中,一百岁了,没有讨厌过任何一个人,她看人都是善人,都是好事。那一天李木源居士问她:「如果你看到有恶人、不好的事情,你怎么看法?」她说:「我看恶人恶事,就好像在马路上走路,看到来来往往人一样,一个也记不得,没有放在心上」,这个比喻好。你们每天在马路上走来走去,马路上来来去去的人你记得谁?他们在旁边讲话,你也听到它,你记得哪一句话?一句都没有记到。这比喻好,非常好。就是一切人的恶心、恶言、恶行,统统不要放在心上,若无其事,你的心多清净,你的心多善良。清净心、善良的心是你的本性,是佛心,你怎么会不成佛?为什么自己要作践自己,把人家的长处好处忘得干干净净,专门记人家坏地方?专门看人家的恶念、恶行,变成自己一身的罪恶,养成自己的恶心,关键都在这一念之间。

  我们今天明白了,真的明白了,彻底明白了,最低限度要跟著许哲的步子走。不想往生极乐世界,刚才说了,来生也去作天王了,得大福报。不可以作践自己,不可以把自己往三途里头去送,那是世间真正的愚痴人。所以我们学四好,要学六度四摄,这就真正能「出生众善根,成就菩提果」。这一句话还要把我们所有的善根善行,回向求生净土,就能成就菩提果;这个菩提果,是无上菩提种,究竟圆满的佛果,一生成就。

  这是一个特别法门,我们一定是仰仗阿弥陀佛。我们自己这样修,自己是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这一生当中成无上道。我们有义务,我们有使命,帮助一切大众,希望他们也在这一生当中出生众善根,成就菩提果。这是我们的义务,是我们的本分。至於他听不听,肯不肯照做,是他的事情,不是我们的事情。我们必须诚诚恳恳介绍给他,这一份礼物送给他,他接不接受,自己怎样去受用,是他的事情,我们的心尽到了,这才叫真正学佛,真正是把这部经里面的义理落实在我们生活上了。不仅仅弥陀是大施主,普济诸穷苦我们也学到了。首先感谢阿弥陀佛,救济我们的穷苦,我们现在脱离贫穷,逐渐逐渐富有起来了。富有起来要帮助其他贫穷人,不要忘记别的贫穷人。只顾自己享福,那个享福不长久的;永远照顾贫穷人,帮助贫穷人,这个福报是永恒的,永远享受不尽。好,今天我们就讲到这一段。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法师:大乘无量寿经       无量寿经)(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法师:大乘无量寿经       无量寿经)  

 蔡惠明居士:《无量寿经》的宗要是发菩提心 

 开愿法师:《无量寿经》说什么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下(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中(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上(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叙(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景印无量寿经起信论序二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景印无量寿经起信论序一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六 叮咛劝修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五 菩萨往生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二 重重诲勉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一 劝修十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