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自严尊者偈,常诵增福慧


   日期:2019/8/29 9: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自严尊者偈常诵增福慧

  多年前,上师曾传一偈与父亲,嘱每日诵十分钟,不久必见开慧之效,父亲转传邻居,同事儿女,这些孩子,坚持念诵的,都成绩优秀,聪明超过同辈,只可惜年幼的我自己福德智慧不够,敷衍了事,未能坚持,故一直在愚痴懵懂里度日,今有缘同修,有信心的,不妨一试

  念法:先诵“南无自严尊者”三声

  次诵偈语:大智发于心,于心何处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

  一、简介:

  《紫柏尊者全集》云:

  “大智发于心,于心何处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

  此四句偈,事理不成就,即是文殊根本智,普贤差别智,一部《华严经》尽具其中。

  诵之者,多能生慧。

  何以故?

  大智,根本智也,大智发于心,理成就矣。

  然智既发于心,则心已化而为智,更从何处觅心?若心有可觅,则是心能见心,无有是理,故曰:「于心何处寻也。」

  无处寻,即所谓无依也。大智无依,则横无外,横无外,则横无待矣,无待之智,非理不成就乎?理不成就,则不碍事,而事成就,故曰:「成就一切义。」

  虽能成就一切义,而无古无今,则事又不成就矣,无古今无所住也,无住故竪无外,竪无外,则竪无待矣。

  此偈是南安岩严尊者,为侍者而作。侍者前生为牛,以驮砖造寺功德,获报为僧,苦无闻性,诵此偈久,闻性豁然而开,一切经书遂能记忆。

  故名此偈为「智慧偈」,以诵之者,多能发慧故也。

  二、感应事蹟:

  《夷坚甲志》:

  「张孝纯有孙,五岁不能行,或告之曰:

  顷准甸间一农夫病腿足甚久,但日持观世音名号不辍,遂感观音示现,因留四句偈曰:「大智发于心,于心无所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农夫诵偈满百日,故病顿愈。

  于是孝纯遂教其孙及乳母斋戒持诵,不两月,孙步武如常。儿后患腿足者,诵之皆验。」

  《紫柏尊者全集》:『有沙弥,无多闻性,而事即谨愿,师怜之作偈,使诵久当聪明,偈曰:「大智发于心,于心何处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于是世间文字语言,一览诵念,无所遗忘,偈语章句,援笔立就。』

  附录:《南安岩自严尊者智慧偈法门略录》

  游心斋沙门勇胜辑

  归命大智海毘卢遮那佛!

  第一、引经: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云:『诸有修大乘者,若能于此,一四句偈,解了其义,即能于彼,一切语言,通达义趣,如所解了,不生退没。』

  《金刚三昧经》云:『舍利弗言:「不可思议,如来常以如实,而化众生。如是实义,多文广义,利根众生,乃可修之,钝根众生,难以措意,云何方便,令彼钝根,得入是谛?」佛言:「令彼钝根,受持一四句偈,即入实谛,一切佛法,摄在一四句偈中。」』

  第二、此偈缘由:

  之一、南安岩自严尊者 传授:

  《补续高僧传》载:『南安岩自严尊者,生郑氏,泉州同安人。年十一出家为童子,十七为大僧。游方至庐陵,谒西峰老宿豁公,豁云门之孙也。师依止五年,尽得其法。自是神异不测,世传定光佛化身。』

  又载:『后游南康槃古山,先是西竺波利尊者,经始谶曰:「却后当有白衣菩萨,来兴此山。」师住三年成丛林,乃还南安。』

  又载:『有沙弥,无多闻性,而事即谨愿,师怜之作偈,使诵久当聪明,偈曰:「大智发于心,于心何处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于是世间文字语言,一览诵念,无所遗忘,偈语章句,援笔立就。』

  又载:『师异蹟甚着,所属状以闻,诏佳之,宰相王钦若、大参张安仁以下皆赠诗,师未甞视,置承尘上而已。淳化乙卯正月六日,集众曰:「吾此日生,今正是时。」遂右脇而化,諡定光圆应禅师。』

  《续传灯录》、《嘉泰普灯录》、《禅林宝僧录》、《五灯全书》、《指月录》、《佛祖纲目》、《宗统编年》等所载尊者事蹟,略同于《补续高僧传》,仅事蹟多少之别。

  之二、观世音菩萨 传授:

  《观世音持验纪》载:『宋张孝纯:有孙五岁,不能行。或告之曰:「顷淮甸间,一农夫病腿足甚久,但日持观世音名号不辍,遂感观音示现,因留四句偈曰:『大智发于心,于心无所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农夫诵偈满百日,痼病顿愈。」孝纯遂教其孙及乳母,斋戒持诵三月,而步武如常。儿患腿足者,诵之皆验。』

  《观世音持验记》所载菩萨此应化,原引自《善馀堂笔记》。而《观音慈林集》所载菩萨此应化,略同于《观世音持验记》。

  第三、偈文:

  偈即:『大智发于心,于心何处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四句。

  《续传灯录》、《补续高僧传》、《嘉泰普灯录》、《禅林宝僧录》、《五灯全书》、《指月录》、《佛祖纲目》、《宗统编年》等皆作此;而《观世音持验纪》则作:『大智发于心,于心无所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于世所传之观音感应亦多据此。虽大意相同,然应以《续传灯录》所载:『大智发于心,于心何处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为主,以早出、多引故。

  第四、释义:

  《紫柏尊者全集》云:『「大智发于心,于心何处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此四句偈,事理不成就,即是文殊根本智,普贤差别智,一部《华严经》尽具其中。诵之者,多能生慧,何以故?大智,根本智也,大智发于心,理成就矣。然智既发于心,则心已化而为智,更从何处觅心?若心有可觅,则是心能见心,无有是理,故曰:「于心何处寻也。」无处寻,即所谓无依也。大智无依,则横无外,横无外,则横无待矣,无待之智,非理不成就乎?理不成就,则不碍事,而事成就,故曰:「成就一切义。」虽能成就一切义,而无古无今,则事又不成就矣,无古今无所住也,无住故竪无外,竪无外,则竪无待矣。此偈是南安岩严尊者,为侍者而作。侍者前生为牛,以驮砖造寺功德,获报为僧,苦无闻性,诵此偈久,闻性豁然而开,一切经书遂能记忆。故名此偈为「智慧偈」,以诵之者,多能发慧故也。』

  第五、验证:

  如前《补续高僧传》所载自严尊者座下沙弥发慧;《观世音持验纪》所载顷淮甸间农夫、张孝纯其孙等痼疾顿愈。

  夷坚甲志曰:「张孝纯有孙,五岁不能行,或告之曰:顷准甸间一农夫病腿足甚久,但日持观世音名号不辍,遂感观音示现,因留四句偈曰:大智发于心,于心无所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农夫诵偈满百日,故病顿愈。于是孝纯遂教其孙及乳母斋戒持诵,不两月,孙步武如常。儿后患腿足者,诵之皆验。」

  又汀州白衣定光行化偈,亦云,大智发于心,于心何处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凡人来问者,辄书与之,皆于后书赠以之中四字,无有不如意,了不可晓。

  又《五灯全书》载姑苏瑞光彻禅师发慧之验证:『金陵柏氏子,少孤失学,知事佛。二十四岁,投三峰藏披剃,执収饭之役。藏一日问曰:「出家奚事?」师曰:「将学经。」藏曰:「循行得自头已白矣,其奈生死何?」师骇然曰:「若为即得。」藏曰:「顾子如木石,且持偈发慧去。」口授「南严偈」俾持之。师繫念不辍,每下山収饭,往返三十里,如痴如兀,童稺揶揄,或倚山岩竟日,至忘移步。如是三年不少懈,一日忽觉风声鸟语皆转此偈。自念:至此何故不知此意?因求进七日关力究之,足纔跨门,目前一迸,大地平沉,顿省偈义。亟趋方丈拟申问,藏即打趂。时值上元雪霁,有抟雪罗汉于庭,藏令众作颂,师倩书,呈偈曰:「虗空一尊雪罗汉,思惟尽处阿谁判,一片冰壶难指拟,恰来正是正月半。」藏嘉赏之,乃曰:「惟尔幻空,潜蛟伏虯,若遇春雷,倒岳倾湫。」后一日,闻竹椅倒地作声,豁然大悟。藏为助喜,命字「顶目」,示偈曰:「一目不足观,两目观不足,直具顶门眼,予夺兼双独。」师随侍一十五年,日臻法奥。崇祯己巳,藏记莂焉,遂继三峰法席。』

  南安岩自严尊者智慧偈法门略录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紫柏尊者全集       增福慧)(五明学佛网:紫柏尊者全集       增福慧)  

 净土法门法师:消业障​,增福慧 

 净土法门法师:这些境界统统是为我们增福慧、消业障! 

 净土法门法师:这就是消业障,这就是增福慧 

 放生得长寿、放生增福慧、放生得儿女、放生能治病、放生净罪 

 净土法门法师:这些事,统统是替我消业障、增福慧,不是坏事 

 洛桑陀美上师:以恭敬心学习《广论》可以消业障、增福慧 

 净土法门法师:这就是大善,能帮助我们消业障增福慧 

 净土法门法师:照这个方法去学习决定消业障,决定增福慧 

 听佛音,增福慧!《极乐歌》 

 听佛音增福慧:菩提本无树 

 净土法门法师:照这个方法去学习決定消业障,決定增福慧 

 地藏菩萨感应录:全仗菩萨慈悲力,儿子祛病增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