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大乘无量寿经(第166-170集1998-2006年)


   日期:2019/9/1 11: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请掀开经本,科会第四十八面第四行,第二段徵释赞意。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这一段经文跟我们说明,十方诸佛赞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真正的用意在哪里。经文不长,可是说得很清楚,说得很明白。『何以故』,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为什么,这是一句问话,为什么。『欲令他方』,他方是极乐世界以外的都是他方。极乐世界以外的,就是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所有众生』。这个众生是讲九法界众生,从菩萨到缘觉、声闻,一直到饿鬼、畜生、地狱,统统都包括在其中,这所有众生。

  『闻彼佛名』,「彼佛」就是本师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名号谁知道?十方诸佛替他宣传,十方诸佛替我们大家介绍,这个介绍就是为我们讲这三部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跟《阿弥陀经》。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一切诸佛菩萨示现在九法界,恒顺众生,讲无量无边的经论、无量无边的法门,各个不相同,每个地方众生根性不一样,各个不相同;但是一定会讲这三部经,《无量寿经》、《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一定会讲。无论哪一尊佛,就是说这三部经是一定会讲的,其他经那倒不一定,要看众生根性。因此阿弥陀佛的名号,十方世界所有一切众生都有机会听到。

  听到这是缘,缘有了。缘有四种缘,这是经论里面佛跟我们讲四缘生法。世出世间一切法的发生,总离不开四种缘,第一种是亲因缘,第二种是所缘缘,第三种是无间缘。这三种都是我们自身的,我们自己本身具备的,最后一种叫增上缘,那是外面帮助的,这就不一样。增上缘,现在我们知道,能够听到阿弥陀佛名号,这个增上缘大概是九法界所有一切众生都有这个机会,为什么?一切诸佛菩萨都在宣扬,所以这个缘太殊胜了。为什么不能往生?那就是我们本身的缘,我们本身有没有亲因缘。亲因缘是过去生中有没有种这个善根,这才是我们的亲因缘。过去生中没有种善根,现在听到阿弥陀佛名号,善根就种了。善根现在种,现在很难结果,所以每个人的善根福德因缘都是多生多劫修成的,这不是短时间。所以信愿行是累劫所修的,我们这一生又遇到了。遇到之后,如果能够把它掌握住,紧紧抓住,我们这一生肯定就开花结果,就会有成就,所以这一点非常非常的重要。

  黄念祖老居士在这一段经文里面,给我们做了很详细的注解,注得非常之好。我们跟他也是非常有缘分,我们能够读到他的书,能够听到他的教诲,这些都是希有的因缘。有了缘,最重要的是你要能信。你听了净土三经之后,你对於西方极乐世界相不相信?如果听了,「这个大概是神话、寓言,未必是真的」,你说你有没有善根?善根是有的,善根太薄了,不深,所以生不起信心。如果要没有善根,这一生当中你没有机会听到,凡是听到的,过去生中都有善根,这很不可思议!

  善根深厚的,听了就生欢喜心、就相信。信了之后你能不能理解,这个很重要。信,不能理解,你的信心不坚定,很容易被外面境界动摇。我们特别是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无论是顺境、逆境都很容易被淘汰掉。顺境里面贪图名闻利养,贪图五欲六尘享受,把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事情忽略了;逆境容易生瞋恚心,念念总感觉得这个世间不平,怨气、抱怨,这个东西也是严重的障碍,都是障碍我们这一生成就的。所以现前这个世界障缘太多。什么人才能够在这个环境里面不受障碍?这个意思就是说不受外面环境的影响,这个人才能成功。这在佛法里面讲是大善根,很深厚的善根,他一接触他相信,一听,这个经文一读他就明了,生清净心。《金刚经》上讲得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是般若智慧,真实智慧,清净心才能够生真实智慧,真实智慧你才能解,你解得深,你解得广,当然得受用。

  诸佛如来跟阿弥陀佛一样的慈悲,都希望每个众生听到弥陀的名号,都能够生信发愿,在这一生当中往生不退成佛,这是佛心,佛的愿。这一段实在讲就是四十八愿第十八愿的成就,十八愿是闻名一定得生,这在理论上讲一点都不错,决定得生。但是什么时候得生可不一定,有的人在这一生就得生,有的人来生、后生,甚至於无量劫以后才会往生。这是什么原因?这都是缘的不同,总在遇缘不同。由此可知,一切众生,说实在的话,这前面讲,我们上一堂课讲我们要学诸佛如来说诚实言,这很重要。跟诸位要说诚实言,人的一生、一切众生的一生,什么最重要?念佛往生最重要,没有比这桩事情更重要的。凡是与这一桩大事情相违背的、有障碍的,我们要知道远离;凡是对这桩事情有帮助的,我们要懂得亲近,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我要完成这一桩大事情,其余的不足以为道。

  世间的名闻利养,假的,五欲六尘也是假的,记住《金刚经》上的教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连这个身体也是假的。我刚刚进门的时候,有一个同修来看我,说他有业障,常常感觉到有人要剖他的胸膛,他很恐惧。这是什么回事情?确确实实业障现前。我们要怎样对待这个事实?不要恐惧。真正学佛的人知道,任何一个众生没有生死,身有生灭,灵性不生不灭,灵性是自己,身不是自己。我造作的罪业,这个罪业要消。你罪业要是不消,罪业是障碍,叫业障,你要消罪业。你做了好多好事,做了好多善事,这是福,福也要消,你要不消,它也障碍你。所以祸跟福没有两样,无非是消业障而已。福报现前是消福、消善业,三恶道是消恶业,统统是消业障的。业障消除,你的真如本性就现前。

  业障很难消除,原因在哪里?享福的时候生贪恋心,又造业了。遇到一些灾难的时候起怨恨心,所以你的业障永远消不掉,消的时候又造了。聪明人要懂得消的时候不能造,善福现前的时候,决定没有一丝毫贪恋;灾祸现前的时候,小的灾祸,人家毁谤我、侮辱我、障碍我,这是小的,大的是杀害我,没有丝毫怨恨心,这叫真正消掉。你看看《金刚经》上举的例子,歌利王割截身体,忍辱仙人没有一丝毫怨恨,这是做样子给我们看的。那么重大的侮辱伤害,你看一点怨恨心没有,他的业障消尽,消尽了就成佛。你说歌利王好不好?真好!歌利王要不是那个态度对待他,把他的业障消尽,他成不了佛。所以菩萨是个明白人,对於歌利王感恩戴德。他发愿:我将来成佛,我第一个来度你。那个忍辱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歌利王,以前那个歌利王害他的,就是憍陈如尊者。释迦牟尼佛说话算话,他成佛第一个度的是憍陈如尊者,这是感恩报恩。

  所以觉悟之后,你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你说你多欢喜。无论什么境界,物质环境,人事环境,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缘也好,恶缘也好,永远是感恩的心,永远是平等的心,永远是清净心。所以你的心清净,生智慧、生欢喜,法喜充满。受灾难还是法喜充满,那个喜悦是从自性、从内心里面生出来的,与外头境界不相干。我们学佛,如果连这一点都没学到,那就错了,那叫白学了。所以每堂课你总要学一点东西带回去,你这一堂课没有白来。

  修行一定是从不妄语下手,就是前面讲的说诚实言。说诚实言不吃亏。别人骗我,我不骗人,表面上看到是我们吃亏、上当了,其实我们一点亏都没吃,为什么?灵性提升了。我们讲是道德提升了,你在道德上加分,你在物质上、名闻利养上是不是被扣分?可能现前看起来好像是扣分,再过几天不断给你加分,这就是善有善报。种善因一定得善果,但是得的善果,你要晓得那善果不能有贪爱心、不能有傲慢心,一有你又在造业了。这是一切众生累劫以来,想消业障总是消得不干净,总是消不了,原因在此地;也就是你没有看破,你没有放下。真正看破放下的人才能说得上是积功累德,每天在累积的是功德,不是福报,不是业障,累积的是功德。

  『发清净心,忆念受持』,这是我们这一堂课要认真学习的。什么叫清净心?清净心就是不受染污。凡夫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境界顺自己意思的就起贪心,就想控制、想占有、想支配。控制、占有、支配是造业,你就造业了,业就造成障碍,所以叫业障;你的真心是清净的,本来是清净的,所以你的真心不净了,被染污了。不合自己意思就起瞋恚。很难,非常非常之难!所以我们自己要有高度的警觉心,时时刻刻要提醒自己不能被外面环境影响。

  现在人讲影响,佛法里面讲所转,你不能被环境所转。现在我们讲被境界所转,还有很多人听不懂,我们用现代的话,你还会受影响你就错了。怎样做?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切环境当中不受影响,永远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觉,那就对了。这个话说得容易,做起来相当之难,什么原因?我们的习气太深,这个习气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无量劫养成的。无量劫养成的习气,在这一生当中想把它断除,真是谈何容易!这是事实。可是我们如果真的要做,能不能做到?那肯定能做到,问题就是你有没有真正的决心、毅力要把你烦恼习气放下。这个不问别人,问自己。果然真正有这种决心毅力,能做得到,不是做不到。这个事情不是求人,求人很难,人家未必同意答应你,这求自己!

  所以只要肯,正是善导大师所说的,净宗法门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失掉的。你真正肯。真正肯你就要把往生的障碍排除,哪些障碍?经典上所说的都是标准,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经典上统统相应,那怎么会不往生?所以天天读经,读经的目的在哪里?目的在检查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经上讲的一样不一样。经上教我们做的,我们做到没有?经上教我们不能做的,我们有没有犯这个过失?天天读经,天天在反省,天天在检点,这叫真用功、真修行,这就是经上讲的「忆念受持」。

  务必使我们的心跟阿弥陀佛一样的心,愿是一样的愿,言是一样的言,行是一样的行,心愿言行跟阿弥陀佛都相应。古德常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他哪有不成佛的道理!理我们要懂,要在日常生活当中真正的去做,不要去胡思乱想。为什么?胡思乱想都是造轮回业。你想善,生三善道,你想恶,堕三恶道,总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教我们忆佛念佛。我们想什么?又不能不想,不想做不到。所以把这个想换一换,换西方极乐世界,换阿弥陀佛,我们天天想佛,天天想极乐世界,心想事成,就成功了。

  念不是在口头上,你看看我们中国的文字,这个念字,念是什么?今心,就是现在的这个心,心上有就叫做念,不是口里头有。口里头有,心里头没有,那个不行,有口无心,决定不能往生;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二十万声佛号,古人讲「喊破喉咙也枉然」,决定不能往生。往生是你心里头真的有佛,真的有极乐世界。真有佛、真有极乐世界,你要不天天读经怎么行?不但要读经,古来祖师大德这些注疏要看,你的印象才深。极乐世界是我们的老家,我们现在要回家,回家对於家里状况一无所知,你就回不去。你总得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才能回得了家。念念都想到回家,就是你心里头真有了。

  这个事情很不好讲,讲的时候不容易懂。我举一个实际的例子,诸位细心去想想。早年,有一年过年的时候(农历年),我在台北,那个时候还在华藏图书馆,有一位老居士到图书馆来给我拜年,告诉我,她说:法师,我这几年念佛功夫很得力,我什么都放下了,就是孙子放不下。你们想想这是什么意思?她心里头什么都没有了,统统放下了,心上有孙子。她不是口里头孙子、孙子、孙子,不是这么念法,她不是念的,她心里头真有;无论在什么时候,起心动念她没有把孙子忘掉。这才叫做念,她心上真有。所以那一天我就教她,我说你把阿弥陀佛当作你孙子,你就成功了。这不是笑话,这是真的。你那么样疼爱你的孙子,念念都不忘记孙子,你把阿弥陀佛换成孙子,成功了。以后她有没有换过来,我就不知道了,我是把这个方法教给她。

  所以「念」这个字我们要晓得,你心上真有;一切时一切处,晚上作梦都离不开,你心上真有。我们要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把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放在心上,这样念佛,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漏。「忆」是想,你常常想佛,心里头真有佛。「受持」,这两个字的意思非常的深、非常的广。受是接受,持是保持,受持什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十方一切诸佛在经典上教导我们的,我们要接受。不但要接受,而且要保持,永远不要失掉。他教导我们的,像我们在这一品经里面,总要学几句。前面这一段里面,我们学一个「说诚实言」就好,从今而后,对待任何人,坦诚对待,表里一如,心里头真平静、舒适、快乐,没有任何秘密,没有任何瞒著别人的,你瞒著别人,自己很累。

  我们中国古谚语里头所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固然不可有,防人之心也不要,防人好累!你说现在这个世界上的恐怖分子,大家在防恐怖,你说多辛苦、多累。愈防恐怖分子愈多,你不防就没了,你不防的时候一个恐怖分子都没有。所以用不著防,你防他干什么?恐怖分子毕竟是少数又少数,纵然是在这个世界上天天有发生,你看恐怖分子闹事有几个人受伤害?几个人,几十个人,这世界上有将近七十亿人口,几个人算什么,何必要防他?如果不幸,我遇到恐怖分子,恐怖分子把我杀害了,我还感谢他,为什么?他让我早一天离开这个极苦世界,我早一天到极乐世界去。这个事实,不是学佛的人、不是真正契入佛法的人他不懂,我们学佛的人知道。我们天天提升自己的灵性,提升自己的德行,认真在经典上跟著佛菩萨学习,没有生死,没有灾难!

  昨天我跟诸位举的这个例子,六祖大师讲的风动幡动,那个意思很深、很有味道。所有一切过失,是我们自己妄想分别执著造成的,只要离妄想分别执著,天下太平。中峰禅师讲得好:此方就是极乐,极乐就是此方。这个话的意思很深,离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地方就是极乐,有妄想分别执著,极乐就变成娑婆,就是这么一回事情。你总要懂这个道理,一切法、佛法要从内心里面求,不从外面求,外面求你就错了,你就生烦恼了;内心求,你生智慧,你得到真正的受用。所以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应当认真努力去学习。

  下面要学习的是『皈依』,这很重要。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有许许多多人,富贵人也好,贫贱人也好,他都没有依靠,都生活得很辛苦。说句老实话,他在人生这几十年当中,他没有安全感,这就很可怜。佛法,我在这两年听说,应该是在全世界佛教徒的成长率都在提升,新加坡提升了不少。有些同修告诉我,新加坡的佛教徒占全国人口好像百分之五十一点几,一半多,这很难得。我这两年住在澳洲,澳洲多元文化部的部长告诉我,他说最近这两、三年澳洲的宗教信仰速度之增长,佛教排第一,增长的速度很快。是什么原因?皈依!你真正学了佛,你有个归宿,你有个依靠。可是皈依这两个字真正的意思,皈是回头,依是依靠,回头是岸。从哪里回头?从烦恼回头,依菩提;从恶法回头,十恶回头,依十善;从破戒回头,依持戒;从生死回头,依涅盘。日常生活当中念念都要知道回头,所以回是回归。

  佛又给我们立了三个标准,叫三皈依,诸位都知道,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可是现在这三皈依只有形式,没有实质;换句话说,我们还是没有皈,也没有依。受了三皈依,还是没有皈没有依,这就很可怜。因为不知道佛法僧是什么,听了皈依佛,这个佛像,佛像泥塑木雕,所谓泥菩萨过河自身不保,它怎么能保佑你?你靠它怎么能靠得住?所以这个东西是表法的,你一定要知道,表法的。佛的意思是觉悟,法的意思是正知正见,就是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见解;皈依僧,僧的意思是清净,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所以它是表法,你要懂得这个意思。《坛经》里面,你看六祖惠能大师传授三皈,他就不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不说这个,他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他是觉正净。

  我年轻的时候学佛,读《坛经》,实际上我第一次读《坛经》是二十六岁,刚学佛的时候,我很喜欢读这部经。以后学了佛之后,才知道六祖这个说法,跟普通人说法不一样,普通人都是讲佛法僧,他为什么说觉正净?六祖距离我们现在大概是一千四百年,所以我们就能够推想到一千四百年前,社会大众对形式它所表的义趣已经模糊。如果是很清楚不模糊的话,六祖不应该讲觉正净,应该要说佛法僧,只是社会大众对佛法僧认识不清楚,模糊了,所以才改一个说法,觉正净。你看《坛经》上讲的「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下面他有解释,「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他这一注明我们就明白,原来佛法僧解释觉正净,佛法僧是形式上的三宝,觉正净是实质上的三宝。我们要皈依的是皈依实质上的三宝。从形相你就要懂得实质,所以形相也很重要。

  看到佛,我们就想到自性觉,我们自性本来是觉而不迷,所以从迷回头依觉。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对六尘境界要觉而不迷。觉的心是清净的、是生智慧不生烦恼的,迷的心生烦恼不生智慧。譬如,我们见色闻声会生起贪瞋痴慢,那就迷了;会生起七情五欲,那就迷了。我们根尘相接触,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不起贪瞋痴,不起名闻利养,不起五欲六尘,这是觉悟;境界清清楚楚是慧,如如不动是定,一切作为自自然然就如法,就是戒。所以你生活在戒定慧当中,那就是真的觉悟了;你要生活在迷邪染里面,那你就错了。这才叫真正回头,你真正有依靠,依靠自性觉。

  皈依法,法是正,正知正见,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见解。邪正的标准是什么?经典。怎么知道经典是正知正见?经典是佛说的,是法身菩萨说的。这些佛菩萨他都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些人没有迷邪染,只有觉正净,所以他跟我们说的,是从觉正净里面流露出来的,字字句句都是觉正净,我们可以用它来做标准。譬如最浅的,佛教一般人(初学的)十善业,十善是正的,十善的反面是十恶,十恶是邪知邪见,十善是正知正见;十善是觉,十恶是迷。这是举一个例子,佛在经上讲得太多太多了。太多,不容易受持,所以我们受持,就现实生活环境抓住几句纲领,一生受用无穷。

  这里面最重要的纲领,无过於净业三福,佛在《观无量寿佛经》教给韦提希夫人的。三条十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第一条四句,绝对标准。这个标准我们怎么学习?怎么样来落实?所以我教同学们,用儒家的《弟子规》,童蒙养正,来修孝养父母、奉事师长;用《十善业道经》来落实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十善业道经》,这个经我们都讲过。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一条怎么落实?首先要落实三皈依,要回头,时时回头,处处回头,念念回头,真皈依了。从迷回头,我们依觉,自性觉。从邪,就是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观察,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皈依僧,是从一切的染污回过头来依清净心。心清净,身清净,身心清净,我们外面环境就清净,决定不受染污,我们从这个地方落实。

  具足众戒,众戒不要说太多,我们只讲五戒,只学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做到了就好。威仪是礼节,处事待人接物应该要守的规矩。这些规矩是活的,不是死的,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礼节,外国人有外国人的礼节,入境要随俗,大家才欢喜。所以这些都要懂得的。各个族群、国家、宗教不相同,生活方式不一样,连饮食起居都不相同。我这一次参加印尼的访问团,到梵蒂冈去访问天主教的教皇,到埃及去访问那边一个很著名的回教大学,历史非常悠久。大概我们是十九号启程,我们预定十七号我要到雅加达去,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讲经讲到十五号,十六号让我休息一天,因为欧洲那个地方时差很大,我必须要调适身体,让我有一天时间休息。

  去参加他们的活动,这都是有助於世界和平的。我这一次去见教宗,我送他四个字,我们做了一个银牌,我送给他。这四个字,第一个是诚,真诚;第二个是爱。这个爱,教宗这两年讲得很多,他肯定爱是宇宙和谐的核心,极力在推广爱的教育。我们比他讲得还早,我们那个大的「爱」字,全世界送得很多,我们早就在推动这个「爱」了。第三个字是谦,谦虚;第四个字是和,要和睦。我就送他四个字,我跟他谈话也只谈这四个字。我们宗教跟宗教之间要真诚的交流,要发扬光大我们每个宗教所说的爱心;天主教、基督教都讲神爱世人,我们佛家讲慈悲方便。所以仁慈博爱是一切宗教里头都讲到的,我们把这个看作所有宗教教化众生的宗旨,就是仁慈博爱。任何宗教教化众生的目的,都是希望众生离苦得乐,所以宗旨相同,目标相同,只是方法手段不一样,应当可以合作。所以我们希望大家能合作,来化解社会的冲突,来促进社会的安定、世界和平。我们这一次去交流,目的在此地。

  我们这里小印度那一天的晚会,卫塞节的晚会,纳丹总统出席了。我也跟他谈了有十几分钟,也把这一次的旅行告诉他,他很欢喜。他说这非常非常重要,如果印尼社会能够化解动乱,能够安定和平,对我们整个东南亚地区都有好处。所以纳丹总统一再嘱咐,要我认真努力去做。所以,敬就非常重要。这个诚敬,这些年来(最近这十几年来)我们提出修行的纲领,「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跟这三皈依的内容完全相同,我们念念都不离开这个标准,用这个标准来修心。

  修心,在佛法里面讲从根本修,根本是心。一切法从心想生,心要是正,没有一法不正,心要是邪,没有一法不邪;法没有邪正,邪正在人心,法没有觉迷,觉迷在人心。三皈依的教导是诸佛如来教化众生的总纲领、总原则,所以它摆在第一,然后才教我们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不犯威仪就是我们对於不同族群的生活习惯礼俗,要懂得、要随顺,不可以坚持我们自己的。这些在旅行,我们在心理上准备。譬如到埃及,埃及那边都是肉食,这素食就没有了,那我们这个素食的,因为这一次在埃及,好在时间不长,大概只有三、四天,我们准备带一些素食面,我们看分量自己要带几包,不能不准备的。到义大利,我们知道义大利的食品很多,义大利的面,蕃茄炒面还行,还能够忍受,还可以。所以都必须要准备,我们到那里才能够习惯,才能够随顺。希望欢欢喜喜的,我们这一次旅行,能够达到我们理想的愿望。这讲皈依,一定要懂得,皈依就是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

  下面要学的是『供养』。尽心尽力多修供养。这供养里面有财供养,有法供养,有无畏供养,你修哪一种,你就得哪一种的果报,愈修愈多。可是愈多,你要愈发心供养,你可不能贪图享受。贪图享受,告诉你,你病就来了,疾病是从享受里头来的。你们看看穷人很少生病的,为什么?他生不起病,富贵人常常生病,他钱太多了。所以我们是有这个财富,多供养,自己不要积财。佛在经上讲「积财伤道」,为什么伤道?积财生贪心,你不积你就没有贪心,所以随手来随布施。就是像出家人,哪个地方供养,我都给哪个地方,我在居士林,居士林同修供养我的,统统给居士林;我在净宗学会,人家供养的,全部给净宗学会。在这个世间,无论在哪个寺庙道场,人家供养的,全都拿回去,我绝对不带一分钱走,所以我很受欢迎。我到哪个道场,都会带一些财富给他们,住的时间愈久,带的财富就愈多,所以他们都很欢迎我。法缘是这么结的。你要是把供养统统带走,下一次人家不欢迎你,不喜欢你来了。所以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

  法供养很重要,我们懂得的这些佛法,常常跟人讲,懂一句讲一句,什么都不懂,劝人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法!我教他念阿弥陀佛,也是法供养。法供养的果报是开智慧,财供养得财富,无畏供养得健康长寿。无畏是什么?别人心不安,别人心有恐怖,你帮助他,让他心开意解,让他远离恐怖、远离恐惧,这些都叫做无畏布施。无畏布施的果报是健康长寿。我们中国的佛弟子大多数都采取素食、长斋,这个素食、长斋是属於无畏布施,不食众生肉了,不再伤害众生了。所以这是很大的无畏布施,素食就是很大的无畏布施。我们自己这样做。

  学佛这三种布施都修,你的心情会很舒畅、会很愉快。我们中国古人常说「忧能使人老」。一个人心里头有忧虑、有牵挂,就很容易衰老。反过来,常生欢喜心,这个人就不容易衰老。他长年生活在欢喜当中,法喜充满,就能够青春常驻,不容易衰老,不容易生病。你真正修这三种供养,三种布施,三种供养,用恭敬心修就是供养,你得的果报,果报就在形相,这个形相就能感化很多人。这是什么?证明!

  现在科学什么都要讲证据,你修这三种布施有什么好处?我们这个形相就是证据,这个证据就能服人。尤其是像我这样的年龄,我修的时间长,我学佛吃素今年五十三年了,素食就是财布施跟无畏布施;我讲经教学,今年四十六年了,法布施。所以这个身体就是证明。我参加这些国际会议,这个形相就服人,因为在一起开会的人都没有我这么大年岁。他们虽然都是些博士、学者、专家,大概都是五、六十岁,小我很多,可是跟我站在一起,他比我老很多,马上就服了。他问我怎样把身体保养得这么好,我就告诉他,清净心,三种布施。我就教他,你要想能学成我这个样子,那你就照我这个方法做,要修清净心;心里头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牵挂,活在这个世间不为自己,为自己就不得了。他们都是为自己,所以才不行,我们不为自己,为众生。

  为众生,这个事情做成,众生有福,我们自己不居功。绝不以为这个事情是我做的,不是,众生有福报。做不好,众生没有福报,与我不相干,所以我没有得失。我做事情可做可不做,都是缘。缘成熟,我去做,缘不成熟,我一丝毫勉强都没有,随缘,随缘就得大自在。心里要想怎么做,那叫攀缘,那就有苦。你要想怎么做,什么事情能让你想做就能做得好?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随缘而不攀缘,你就得大自在。所以,供养非常重要。

  没有缘的时候,我们心愿供养,我们有这个心、有这个愿。有这种机缘的时候,那我们就要用我们的身体,要认真努力来做。所以我现在在国际上做这些化解冲突、从事於和平工作的这些事,我是代表澳洲国家,代表大学。因为他们邀请的都是一些教授专家,我是以教授的名义去参加的,他不邀请宗教人士。所以在澳洲大学里面,他给我这个身分,校长也讲得很清楚,因为我不愿意接受,我们出家人要这个名义干什么?不需要!早年,这大概在三十年前,日本那边大学就要送博士学位给我,我拒绝了,我没接受。到这个年龄我还要来干什么?他告诉我,希望你代表学校、代表国家参加联合国的活动,我说这个可以,这个行,所以这样子我才接受它。

  一接触之后才晓得,他们联合国每年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从事於化解冲突、促进和平的工作,投资很大,但是没有成效。没有成效的原因,我去的时候我把它们说出,原因在哪里?念念都没有把自己忘掉,这个念头一起来就是我是对的,你不对,你们错了。这种心态不是化解冲突,是制造冲突,你处处跟人家对立,制造冲突,你怎么能化解冲突?所以我们与会同仁就告诉我,那要怎样做?我说我们要把这个念头、理念要换一换。怎么个换法?我们起心动念为别人想,不要为自己想;为全世界想,不要为自己国家想。符合我国家的利益,那就不能符合别人国家利益,你这个国家跟国家会冲突。为全世界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族群、每一个宗教面面都想到,这个冲突才能化解。所以我告诉他,我们做这种工作的人,要从自己本身最基本的修养,我们本身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决定没有对立的念头。要有跟人对立、跟事对立、跟物对立,这工作做不好,你用再大的力量、再多的时间,收不到效果。联合国搞了五十多年,这大家都看到的,收不到效果。

  所以必须把对一切人事物对立消除、矛盾消除,使我们内心充满一片温和,这样的心态我们来从事这个工作,才有办法把这个事情做成效果。在做法上,那就是要肯定别人是对的,我是错的。我还加重语气「别人错了也是对的,我对了也是错的」。他们听了都摇头,这个很难做到。我说是!很难做到。难,你能做到,那就是我们对今天世界和平做出了真正的贡献。这两句话的意思很深,如果不是真正契入佛法,他听不懂,为什么?别人错了也是对的,我对了也是错的。你们学佛不少年了,你们能解释这两句话吗?你们能听得懂吗?佛法能解释。

  为什么别人错了也是对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对的是虚妄,错的也是虚妄,虚妄跟虚妄不都等於零?他哪有错!没有错,所以他错了也是对的。蕅益大师讲得很好,「境缘无好丑」。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人事环境里面无好丑就是没有对、没有不对,对跟不对是平等的,所以他错了也是对的,你从佛法里头就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为什么我对了也是错的?我对了,试问有没有分别执著?起分别执著就错了,对了也错了。菩萨在九法界示现,从来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那才叫真的对了。你要说有个对了、有个错了,你还有分别心,你还有执著,错了。所以我们这一开口,我错了,他没错。用这种方式,我们才真正能够化解冲突、促进和平,这就是我为什么去参与联合国的这些活动。

  而且我最近在中国做了一批扇子,我扇子里面写的字,写的是老子的几句话。老子曰「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我就用这句话,下面有注解。这就是和大怨,和是调和,调和重大的冲突,就是化解重大的冲突应该要怎么个做法。我们用圣人的教诲、用佛菩萨的教诲来帮助这些人。这些学者专家没有念过孔子书,没有念过大乘佛法。英国汤恩比教授虽然讲,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他是讲了很多次,没有人听,没有人相信。所以我们今天有这么一个机缘,我们在这种场合当中,去展现孔孟学说,去表演大乘佛法,让他们觉悟到、明白到,我们首先要来学习,然后才来帮助这个世界。这些都是法供养。所以学校给我对联合国、对整个世界和平法供养的机会,我有这个机会,我就随缘,所以随缘去做,没这个机会我不会去做的。所以有这么一个机会,我要去做这个工作。

  所以供养要会学,要学。无论是财供养、法供养、无畏供养,我们每天都遇到的,天天要修!我没有地方修。你有没有家?你家里头有没有父母?有没有夫妻?有没有兄弟姊妹?有没有儿女?人人有。有,你在家里天天为他们服务,不就是供养吗?机会太多了,你自己不会那就没有法子。你要懂得家庭就是道场,我是一个修供养的人,那些都是诸佛菩萨,我就供养他们。记住,他们没有错,我有错。这个样子,这种心态,才能真正促进世界和平,才能化解怨恨,才能化解,决定不能对立。尤其是《大涅盘经》里面讲得清楚,歌利王割截身体的故事是在《大涅盘经》,《金刚经》是引用,所以你要知道故事的详细状况,你去看《大涅盘经》,那是给我们很好的榜样。所以这个供养一定要懂、一定要修,要每天认真去做,修福修慧都在这句「皈依供养」这四个字,真正修福修慧。

  下面说,『乃至能发一念净信』。这一句我们要非常非常的重视。我们对於净土法门,对於阿弥陀佛,要信,要净信。净信,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一念,「一念净信」。净信都不难,那个一念净信就难了。什么叫做一念净信?中国禅宗里头有一句话说得很好,「识得一,万事毕」。你什么时候认识一,什么事情都圆满了。这话说得好,说得究竟,说得彻底。什么叫圆满?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才叫圆满。

  由此可知,你要真正识得一,你就成佛了,菩萨还做不到。一是什么?一心,一真法界。我们在讲席里头说了不少次,一心是能证、是能入,一真法界是所证、所入,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宇宙之间只有一是真的,二就变成虚妄。一是如如不动,是真如自性,二就落在起心动念,一起心动念,这就落到二三。二三是什么?就把你的真如本性转变成八识五十一心所。二是二意,三就是三心,三心就是意识、末那、阿赖耶,叫三心;二意就是末那跟意识,末那叫意根,意识,这三心二意!一动念就变成三心二意,不动念是一。你看看这个意思多深,一念净信,所以这一句话里头是究竟圆满。

  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法身菩萨还在努力,还在不断的向上提升。我们今天学习一念难,我们从净信下手。什么叫净信?我们对於净宗,对於阿弥陀佛、西方世界依正庄严,弥陀接引一切众生往生净土,我们一丝毫不怀疑。我们接受这个法门,学习这个法门,决定不夹杂。因为到底下一品,世尊就教给我们往生的方法,往生方法里头最重要的一句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是此地讲的一念净信。发菩提心是一念,一向专念是净信。古大德教给我们,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个教学法真的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我们就有分。这个说法都是根据大势至菩萨所讲的,我们要知道。

  夏莲居老居士在《净修捷要》,也许有同修看过这个本子,在《净修捷要》里面讲「净宗初祖是大势至菩萨」。我最初看到这一句,我都寒毛直竖,难得他一语道破,我们想不起来、说不出来,但是他说我懂。我能够懂是得力於早年学《楞严》,《楞严经》我大概讲过六、七遍,这是在台中跟李老师学教的时候所学的,有这么一点根底,可是始终没有想到大势至菩萨是净宗初祖。我们中国人习惯讲的净宗初祖是慧远大师,慧远大师是中国净土宗的初祖。我们马上就会想到,《华严经》上普贤菩萨在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那我们就知道,普贤菩萨是娑婆世界净宗初祖,这在华严会上看到的。大势至菩萨,他是遍法界虚空界的净宗初祖。所以我一看到这一句,我马上联想到三个初祖。那个时候我还在美国,黄念祖老居士跟我认识的时候,黄老跟我讲:净土法门法师,你到美国去做初祖去。他叫我到美国去传净土宗,到处建净宗学会,他说你将来是美国净宗初祖。

  所以这个净宗初祖我们要懂得,大势至菩萨是根本的初祖,遍法界虚空界的初祖。他教导我们念佛的方法,就是末后一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这八个字,这八个字太重要了。「都摄六根」,在我们此地讲就是皈依供养,都摄六根,把心收回来。「净念相继」,净念,不怀疑、不夹杂就是净念,你有怀疑、有夹杂,你这个念就不清净。相继是不中断,诸位要记住,这个不断不是说口里头念佛那个中断,与那个不相干,心里头。我举那个例子,那个老太太念孙子,你们去想这个意思,她心上真有,她心里头真的不中断。你能够符合这个条件,没有一个不往生的。至於往生品位高下,那就看你念佛功夫浅深。这个浅深不是说你每天念多少佛号,不是这个,不在这里说的,是你契入的浅深,你放下了多少。真能放得下,真能够契入,浅深是从这个地方说的,这叫一念净信。

  『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这里头就具足净土宗三个条件,信愿行。所以你一定要记住,真正修净业的人,净业的人是福慧双修,福慧圆满,不但是圆满,究竟圆满。由此可知,断十恶、修十善,这是决定不能少的。我们在现前阶段,早晨起来到晚上睡觉这一天,早晨起来要提醒自己,所以早课是提醒,晚课是反省,我这一天当中有没有违背佛陀的教诲。十恶我有没有犯?十善我有没有修?这是真正在做早晚课,这种早晚课是真实功德。所以要修自己的善根,断恶修善,念佛是修定,读经、听经是修慧。我们每天念念都在戒定慧之中,天天不离戒定慧的薰修,这才能够有成就。

  拿这种心、这种善根至心回向,至心就是一心,一心才能遍法界虚空界,为什么?你的心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动念,这个心是跟虚空法界相等。如果有分别执著,你这个心就小;换句话说,你心的范围就很有限。所以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一个念,这一念是等虚空法界,这个回向的力量就太大太大!不止我们一般讲的九法界众生;我们讲九法界众生,没有出娑婆世界。我们现在知道,像十方诸佛赞叹一样,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里面所有的十法界,你一念统统普遍。你用你的善根,用你断恶修善的功德,回向虚空法界里面所有一切众生,你说这功德多大。

  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得到,问题就是你懂不懂,你会不会做。真懂真会做,不要以为我们在目前没有这种机缘,比不上从前祖师大德他们修行殊胜,我们怎样也比不上他们,错了。我们的机缘实在讲绝对不比他们差,我还敢说,我们的缘分比他们殊胜,为什么?他们没有遇到乱世,没有受到这么多苦难,他们要遇到像我们现在这个环境,恐怕也有很多人被淘汰掉。我们在这个环境里面成就,那就超过他们,自己要有信心。这个至心,实在讲就是菩提心,就是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至心里头包括这些,纯净纯善。

  回向,回向非常非常好,我自己所修的,绝不据为己有,不回向就变成己有了。我修的这个福,我要享这个福,那个福也要消掉,不消掉也麻烦,回向就没有了。我修的这个福供养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天天回向,念念回向,我们这个心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就像六祖所说的,这心里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断恶修善要做,功德要做,做了马上回向掉。回向菩提,回向实际(实际就是真如本性),回向众生,自己一丝毫都不贪著,我们只有一个愿望,这个愿望就是亲近阿弥陀佛,往生净土,这样就对了。

  亲近弥陀,往生净土,也不要著急,还是随缘,你就决定往生,你真有把握!你现在还没去,你急著要去,不行,急著要去是攀缘,那个急就是分别执著,反而去不成,所以不能著急。一般人往生,这里头总有两个缘,一个是你自己业还没有消完,你的业报、你的业报身,业报身消尽了,你的寿命就到了,这个时候你的缘成熟了;另外一种,纵然你的业报消尽,你的寿命到了,只是学佛寿命增长,它延长了。延长是你有事情要做,实际上讲,这就是佛家常讲的乘愿再来。你不必到极乐世界再来,现在你的业力消了,愿力生起来了,那就是乘愿再来。业力消了你就应当要往生,可是你还不往生,你还要在这个世间住个若干年,住的时间长短,不是你自己决定,是缘决定。这个世间众生跟你有缘,多住几天,没有缘,少住几天。所以菩萨在这个世间,缘没有了他就走了,他来去自由。一定要懂这个道理。懂这个道理你就不著急了,著急是烦恼,我要早一点去,这是烦恼,去不了反而变成障碍。一切随缘,所有境界里头学个如如不动,水到渠成,这是最完美的。

  佛菩萨给我们这么一个体例。我跟同学们都说得很多,也说得很详细。我年轻的时候算命看相都说我过不了四十五岁,我今年七十八岁了。四十五岁以后,那就不是我的命了,我四十五岁死了,四十五岁以后就乘愿再来,为众生活的,不是为我。众生有福,还有这个身体,要替大家多做一点好事;一切为众生,没有一样为自己,念念为众生,晚上睡觉都是为众生。这个形相,形相就是一个样子,中国人所讲的样板,展现给世间一般人看。你觉得这个样子好,这样子是修来的,不是业力成就的,这个样子是修来的。你要真正能够依教奉行,如法修行,你能得到!

  财富,无量的财富,不为自己,自己每天还是吃青菜豆腐,衣食住行一丝毫也不考究,一切都随缘。钱财要为众生做事,常常有人送钱给我,谁送的不知道;送给我的,只有我那个银行里头,他知道我的号码,他会寄到那里面去,不知道是谁寄的。一般平常人家供养我的,你们都知道,我随手就布施。只有送到银行,又不晓得名字,那就没有法子,只好收了。收来办好事,钱多多做,钱少少做,没有钱最好,没钱我就没事做。但是这个钱很可观,每年以美金算超过千万,所以要找好多项目,到处去看,哪里有好事赶快去做。最近我印一千套《大藏经》,因为这个钱很多,可能还要印一千套。两千套《大藏经》大概需要美金三百万,送全世界各个道场。

  我们提倡读经,提倡研教,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最后这个目标千万不能忘记,一定要『愿生彼国』,你才能真正证得究竟圆满,随愿皆生,皆得不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当中一定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这就是究竟圆满的佛果。希望我们同学要发这个愿,将来个个到西方极乐世界,到那里我们大家还可以见面。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乘无量寿经  (第一六七集)  2004/6/10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16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昨天我们将「十方佛赞」这一品经介绍过了,学习的重点我们也提出来了。但是我们看了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注解里面引用的经论非常精彩,使我们读了之后欲罢不能,这些地方也应当与我们同学们共同来享受。他注得很多,注得非常好。古来祖师大德的开示,经论里面精要的词句,他都帮助我们节录出来,这是他对於我们的恩德。这么好的会集本,又有这样好的注解,我们不能不认真的来学习,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成就无比殊胜的果德。

  昨天跟诸位讲到皈依供养。在法供养里面,莲池大师的《弥陀经疏钞》,引用华严宗清凉大师的一段话,这是清凉大师讲的。高齐的时候(这是在南北朝时代),大行和尚提倡念佛法门,他以四个字与同学们共同勉励。这四个字就是信、忆,忆佛,念佛忆佛,「信、忆不离於心,称、敬不离於口」,黄念老说,这句话就是本经所讲的「忆念受持,皈依供养」。《弥陀疏钞》里面说:往生净土,一定要有信心,千信则千生,万信则万生。信佛名字,诸佛即救,诸佛就护念你。心常忆佛,口常称佛,身常敬佛,始名深信。这几句话有必要加以详细的说明,怕的是初学的同学望文生义把意思错解了。

  什么叫信?信很难,不容易。我在以前曾经跟诸位报告过,早年我在台湾学佛是二十六岁,我学佛七年出家,出家之后就教佛学院,就出来讲经,我是一出家就讲经。在没出家之前,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学经教,学的时间不算长,一年三个月,就是一共十五个月,没有出家之前在台中住了十五个月。可是进度很快,我是一个月学一部经,所以十五个月我学了十五部经。以后一出家就教佛学院,在佛学院教一门课,一个学期教一部经,他三年毕业;三年六个学期,只用六部经,我学了十五部经,我还有九部经用不上,所以进度很快。这样过了两年之后,我才受戒。照规矩,李炳南老居士是我的亲教师,我的佛法是从他那里学来的,所以受戒之后一定要去拜老师,这是中国人的礼节。我到台中慈光图书馆,还没进门就看到老师在里面,他也看到我了,他跟我招手,指著我:你要信佛!说了好多声,一直我走到他面前。我不懂这个意思。

  你想想看,我出家那时候学佛九年了,也讲经、也教学了,现在受了大戒,他指著我说:你要信佛。我不信佛,我怎么会学佛?我不信佛,怎么会出家、怎么会受戒?所以这个话就把我搞迷惑了。他叫我坐下来,然后告诉我,他说:你不要以为你受了戒,你信佛了,有很多老修行人到八、九十岁,胡须白了,还不信佛。这我有点明白。怎么样才叫信佛?你要真正明白佛所讲的道理,真正要理解,理解之后要依教奉行。你要是做不到,你不信。原来这么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是很值得我们警惕的。

  佛所讲的,我们有没有做?做了,做到多少?十之一、二,还有十之七、八我们做不到。做不到是什么原因?不信!所以此地讲,信忆二字不离於心。你要不信,你这个忆佛念佛做不到,唯有真正相信,你心里头才真的有佛。口里念佛,一天念十万声、念二十万声,心里头没有,不信!信佛是什么样一个情形?你心里头真有佛,真的是二六时中昼夜不间断,你心里头真有佛。你真的常常想佛,真的常常记住佛的教诲,你会依教奉行,即使做不到,你会很认真努力要想把它做到,这才叫信。所以不是我们一般普通人讲的泛泛之信。

  信佛之人,於此可知,他的心同佛心。佛是什么心?佛门里面常讲,这两句话概括了整个的佛法,「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为本是佛心,慈悲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爱心,佛的爱心是清净的,是平等的,是真诚的;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佛没有不爱护的,没有不尊重的,没有不帮助的,这是佛心。佛的行,那就是方便。方就是方式,用什么方式帮助众生,使他能早一点成就;便是便宜,用我们现在话是最适合的,方便就是最适合的方式、最适合的方法。这个方法不一定是善是恶,但是这个方法肯定帮助他成就。帮助他,我们现在的话说,快速成长。这个成长是两方面,福慧要成长,帮助他福慧成长,另一方面,帮助他消除业障;业障不消除,福慧不能增长,福慧增长,业障一定要除,这个道理要懂。

  我学佛算是很幸运,没有走冤枉路,亲近真正善知识。所以出家师父我只有两个,前面一个是章嘉大师,后面一个是李炳南老居士。章嘉大师往生了,我才依止李炳南老居士。我学佛的根底是章嘉大师那个地方养成的,我跟他三年,他教我看破放下。看破,福慧增长,放下,消除业障,我们的信心从这个地方生的。信心清净,《金刚经》上说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所以那个方便是高等的智慧,是无比希有的因缘。

  我在入佛门没多久,那时在家,我还在工作,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他教我的,我这一生得他的受用,真的得殊胜利益。他告诉我,果真以此深心奉尘刹,奉是奉事,不但是奉事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如来,还要奉事遍法界虚空界里面的九界众生,要奉事一切众生。这个奉事用现在话就是为他服务,全心全力帮助一切众生。这章嘉大师告诉我的,他说你要真能发这个心,你这一生佛菩萨照顾你,你什么都不要操心。我肯定了老师的教诲,所以一生从来没有为自己著想过。为什么?我用不著想,都是佛菩萨照顾,一饮一啄都是佛菩萨照顾到;今天没饭吃,也是佛菩萨照顾,大概要我饿一顿,看看什么滋味。佛菩萨替我安排的有顺境、有逆境,顺境要放下,放下贪爱,逆境要放下,放下瞋恚。这就是我们在讲席里头常常劝勉同学的,消业障。你业障不消除,你智慧不能现前。

  实实在在讲,什么是业障?业障就是起心动念。业障消除了是什么现象?心是平静的,就是我们在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外头六尘境界,不会分别,不会执著,不会起心动念,业障就消除了。所以在境界里面时时刻刻考验自己、提醒自己,天天在勘验。我们的心,首先想到是不是一年比一年清净,今年比去年清净多了,进步!这一个月比上个月又有进步;如果做到每天不一样,那不得了,这个人往生极乐世界,肯定是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往生。这个我们现在还做不到,我现在充其量只能够说一个星期跟一个星期相比,每个星期都有进步,但是进步的幅度有高有低,最低的限度也有一点小进步,所以才有法喜充满。

  从什么地方去勘验?就是逆境恶缘没有瞋恚心。在初学的时候是压,佛这么说的,我不能不做!可是我这个功夫,三十年之后真的压住了,不要再起心动念的压了。虽然能伏住烦恼,逆境恶缘不会起心动念,可是心里头还有微细的波浪,不过它不起作用就是,你就知道多难。四十年之后,我学佛是五十三年了,四十年之后逐渐逐渐平稳了;五十年之后,微细的波才没有,不但没有,我感谢、感恩有这么多境界来考验我,就好像我参加考试。大风大浪,如如不动,平平安安,欢欢喜喜,快快乐乐,这是业障消除的现象。这要感谢佛给我消灾、延年益寿,如果真的我要四十五岁死了,那个时候死了,那个时候我那个烦恼压不住,勉强压住,不起作用,心不平。所以我们从这个过程当中觉得寿命很重要,就是你薰习的时间要长,你没有那么长的时间薰习,你伏不住烦恼。顺境不生贪爱,一丝毫留恋都没有,真正做到随缘而不攀缘。

  经本展开,我平常读经,我天天都在读经。我很用心,读得很详细,你们翻开我的经本,我都用有颜色的笔把它做成记号,但是上台来讲未必用得上。前两天所讲的都不是这些注解的,所以今天我要把注解里面东西跟诸位来做一个研究讨论。经论当中、注解当中字字句句无量义,你没有契入境界,你看不出来。契入有浅深不同,契入少分,你能看出少分的义趣,契入得深,你就看得深广。经典的深是没有底的,我们在《华严经》上明白了。

  《华严经》上跟我们讲,微尘里面有世界。微尘,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阿罗汉的天眼能看到微尘。但是还有比微尘更小的,更小的微尘叫色聚极微,比色聚更小的叫极微之微,那个阿罗汉看不到。《华严经》上讲的微尘是极微之微,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都看不到。什么样的菩萨才能看到?我们一般的想法,总是八地以上才能看到,八地是不动地。佛说这个微尘里头有世界,跟我们外面这个世界一样大;微尘并没有放大,世界也没有缩小,微尘里面的世界跟外面世界是一样的。於是我们自自然然会联想到,那个微尘世界里头还有微尘,那个微尘里头还有世界,於是重重无尽。这才讲佛法其深无底,我们才真正体会到真的是无底,不是一般讲的无底。如果不读《华严》,确实你体会不到这个其深无底怎么讲法。其广无边,我们还笼统能想像得到,其深无底怎么讲法?微尘里头有世界,微尘世界里头有微尘,微尘又有世界,重重无尽,这叫无底。

  什么人能契入微尘世界里面?那微尘世界里有无量佛,也去参学;微尘世界里头有无量无边的众生,也去帮助佛去度众生。佛说了,普贤菩萨能入。这个普贤菩萨,克实而论,应当是当位普贤,当位是等觉,等觉普贤。可是我们把这个意思引申出来,因为其深无底、重重无尽,我们想像当中,菩萨位次亦复如是。譬如,圆教初住菩萨修普贤行,他是普贤菩萨,他是真的不是假的。普贤菩萨在西方极乐世界是四土三辈九品,在华藏世界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初住菩萨,这是最浅的,可能在重重无尽的微尘世界里面,他入第一层,第二层他就不行了;二住菩萨能入两层,三层他就不能入了。所以到等觉菩萨能入四十一层,到如来果位,那就重重无尽。这个道理跟事实真相,应当是这样的一个境界。

  现在科学家发现,微观世界他发现了,发现最小的物质,发现了。但是最小物质里头有世界,他没有发现,这是科学我看很难做得到的。那里头有世界,佛这个说法,我们怎么能相信?我们在理论上能通,为什么?理论是法性,法性没有大小,法性没有来去,法性没有前后。正是《中观论》上所讲的,法性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不一不异。从这个理论上,我们能够信得过。那要很深的禅定才能把这些障碍突破,才能够见到事实真相,那是普贤菩萨的信心。

  但是要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我们这个经第二品「德遵普贤」,第一句话就说「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修净土的人应当要修普贤行。普贤行是菩萨行门里面最高的、最殊胜的,我们天天念「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天天念,大家都念得很熟。念是念了,有没有想到?先不说做到,你有没有想到?你有没有想到我要礼敬诸佛?想都想不到,当然你就没有法子做到。诸佛是一切众生,所以普贤行高,高在这里,圆,圆在这里。为什么?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

  大乘教里头佛常讲,一切众生跟我们什么关系?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你怎么能不敬?我们如果说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个人我喜欢他,那个人我讨厌他,你讨厌他就是讨厌佛,你就是讨厌过去父母,这怎么行?所以礼敬这一条你永远修不圆满,你欠缺太多!不但一切人,人是众生,一切动物都是众生,那蚊虫要来咬你,晓得它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我恭恭敬敬供养它;你要是一巴掌打死了,这佛被你打死了,父母被你打死了,这怎么行?所以首先要有认知,你要认识,你要明了,然后你心里头就有了,真的是常常念,「我要礼敬一切诸佛」。

  既然有礼敬,你还能害佛吗?所以慈悲心从这个地方油然而生,慈悲心是性德,你的性德就透出来了。大慈大悲没有任何条件,为什么?知道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称赞如来,你还能毁谤人吗?你还能造谣生事吗?所以你都懂得这个意思,心上真有了。勉强去做,这个做是要长时间,长时间慢慢就做成习惯了,开始做总是很难,常常犯过失。但是常常犯,常常改,年年有进步,这样就好。我跟诸位同修做的这个样子,我是搞三十年才熟了,会不会犯?还是会犯,四十年犯的就很少,五十年大概就不犯了,这就进步!由此可知,「信忆」之难,你看到这两个字,好像有的时候含糊笼统、马虎就过去了,这两个字里头意思太深太深了。

  称敬,称就是普贤十愿里面称赞如来,这是性德圆满的透露。从哪里学起?在日常生活当中称赞别人的善,不要去记别人的不善,要从这里做起。为什么?因为善是性德,不善不是性德,不善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生的。自性本来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现在还是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永远不会起妄想分别执著,所以妄想分别执著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今天要舍假修真,要懂得这个意思。

  舍假修真从哪里下手?从哪里入门?赞善,别人有一点点善,我们永远记住,永远赞叹。别人有一百个不善,一千个不善,都要把它忘得干干净净,根本不要放在心上。你这样去做,做个十年,做个二十年,做个三十年,你就修成纯净纯善。纯净纯善,无始劫的业障都消除了,你的智慧福德当然现前。现在世间你所得到的果报,就是佛经上常常讲的法喜充满,自在随缘;你在现前所得到的福报,身心健康,有求必应。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决定没有妄求,你所求的一定是为利益众生,绝对不是为利益自己的,所以感应不可思议。这是「称」这个字。

  「敬」里面,不但有礼敬也包括供养,供养也是在敬;不但包括供养,还包括忏除业障。这里面意思很深很广。希望诸位常常能听《华严经》。现在我们的《华严经》在网际网路上,在卫星电视上。在此地网际网路可以收看我们卫星传播,二十四小时不中断。好像《华严经》每天播三次,三次是不同的,我记得不太清楚了,有一次是最近的,前面两次是过去讲的。现在我们已经讲了二千五百多个小时。它算集,每一集是两小时,现在大概有一千二百六十几集,希望多听,多听就明了。

  《华严》是大本的《无量寿经》,契入进去之后,欲罢不能,这个世间什么你都不会想,为什么?这里面太快乐了。古人讲的世味不如法味浓,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那种享受快乐,比不上法乐,法乐比那个浓得太多了。你要是尝到之后,世间世味自自然然你会放下,你会舍弃,心心念念总希望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回头。身语意三轮教诲跟菩萨没有两样,真有这个心,真做出回头的榜样。日常接触大众,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只要跟人谈话,你所说出来的就是经,没有一句废话。无一不是利益众生,帮助众生回头是岸,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叫称敬。

  祖师大德告诉我们,你真能这样发心,真能这样做,契入境界,他说决定没有再住娑婆世界的道理;换句话说,你在这一生肯定往生不退作佛去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佛,诸位读《金刚经》江味农居士的《讲义》,你就晓得。一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作佛,但是那个佛是天台大师讲的分证即佛,不是究竟。分证即佛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法身菩萨,法身菩萨是分证佛位,所以你就去作佛去了。这个发心你说多么重要!我们不读经,不亲近佛菩萨,读经就是真正亲近佛菩萨。你天天家里供养佛菩萨,天天礼拜佛菩萨,还隔一层,为什么?你不知道它的意思,你只是修一个恭敬心。那是善,世间善,你不开智慧。

  读经就开智慧,读不懂不要紧,不要去想它,不要去研究它,你想它、研究它就错了。老老实实念,一遍不懂再念第二遍,二遍不懂再念第三遍,一年不懂再来一年,十年不懂再等十年,总有一天豁然大悟。为什么?你这样老老实实念就是修定,定到一定的程度智慧就现前,智慧现前就是豁然大悟。所以这个慧是从定生的。慧开了之后就通了,不但一部经,部部经都通。我常讲不但佛经你通了,这世界上所有宗教经典你展开来看全通了。怎么通的?清净心通的,清净心就是禅定。所以我们每天读诵、听经是修什么?修定!我常讲的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我们听经,规规矩矩、恭恭敬敬的,这就是持戒,持戒是守法;心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那就是修定。不要去想经文什么意思,一想,定就没有了,戒定慧就破掉了,不要去想,老老实实念,念得一个字没有念错,一句没有念错,这就是慧,这叫根本智。有根本智,然后才会生后得智。这个方法非常好,可惜现在人不懂得,现在人不肯这样做。

  我最近去了一趟中国,听那边很多同修告诉我,中国现在提倡儿童读经,这一、二年非常普遍,好像有几百万个家庭都鼓励小孩读经。可是今年出了问题,这些读经的小朋友发生两个现象。一个现象是不想再读了,为什么?小朋友送到幼稚园去,幼稚园去住了两三个月,他不喜欢读经了,那幼稚园好玩。这是社会大环境,麻烦!另外一种,他读经读得聪明了,他知道的比别人多了,在家里瞧不起父母,在学校瞧不起老师;批评老师,批评父母,这父母跟老师吃不消了。

  这个事情他来问我,我说这是肯定的现象。为什么是肯定现象?你做父母的没有跟他一起学。这多半都是学《弟子规》,你父母也学,跟他一道学,他就欢喜了;你父母不学,叫他学,他看你这里也错了,那里也错了,就批评你。送到学校,学校是个大染缸,学校老师没有学过这些东西,所以他会批评老师。他要跟一般同学一样的话,他一定放弃读经,天天玩耍多好!所以他们来问我,往后向哪个方向发展?这个事情是难题。我说等我下一次有机会到中国去的时候,我再告诉你们应该怎么做法,现在告诉你没用。到下一次你们就晓得我教你用什么方法。

  所以古人讲,大行和尚讲的这四个字的意思,我们要真正认识,要透彻了解,要知道怎样去落实,真正是大经里面所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它是圆融贯通的。第二个也是我们要学的就是「一念净信」,至心愿生。一念,非常重要,我们要真正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你不能不干。一念是只有阿弥陀佛这一念,你要能保持。在日常生活当中,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处事待人接物,事来了就办,事情办完了之后,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你所办的那些事不要放在心上。不放在心上,我怎么能办事?不放在心上,事办得更好。我这么多年,我自己亲身经历的给诸位作证明。讲经要不要准备?不要准备,我平常是读经,我不是准备讲经,讲经用不著准备。没有准备才叫一心,你有准备你就三心二意了,讲不好!统统不要准备的。我参加许多国际的会议,会议都要上台去讲演的,要不要准备?不要准备,一准备决定讲不好,不要准备,上了台,看看这些眼睛,我就知道讲什么话,哪里要准备!

  永远记住,一心生智慧,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智慧才能应一切万法。在平常怎么办?我们现在功夫不到家,功夫到家的时候,无念!现在我们要想无念不行,总会有念头起来,念阿弥陀佛,二六时中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六字行,念四字也行,不必计数,计数是打闲岔又分心了,又有分别执著了。有分别执著你很不容易念到清净心。这心上除一句佛号,什么都没有,干干净净。学经教,每天有一定的时间,或者两个小时或者四个小时读经。读经的时候心专注在经教上,也是修定,也是修慧。经念完之后,本子合起来,阿弥陀佛就现前,决定没有一个杂念。

  这个样子你天天去练,念个三年五载,如果想往生,真去得了。一般三年功夫够了,你想往生,你就往生了。不过我还是劝你不要走,为什么?因为你三年这个功夫往生,你生凡圣同居土,品位不高。岂不听佛在经上讲,我们娑婆世界念佛一天,等於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这个地方快!所以劝你不要走,多住几年再用功,你就可以往生到方便有余土,往生到实报庄严土,你在这个地方争取。到极乐世界,如果要从凡圣同居土生到实报庄严土,通常要三个劫到四个劫的时间,要这么长的时间。我们在这个地方要是有这种底子,真正能够像我所说的,你真正去做,有个十年、二十年,抵得在西方极乐世界修三、四个劫。这是我劝你不要走的原因,不是说这个世界留恋,不是的。

  在这个世界修行,比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还要殊胜。这就是这个世界很不好修,障碍太多了,这是强烈的在这里锻炼你,就是天天大考,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帆风顺,没人考你,所以你的进步就很慢。确实他不退转,这是真的,他不退转,进步很慢,没有像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是大起大落,进也进得快,落也落得快,你能够保住只进不落,这就是超过西方极乐世界的修行。这个话不是我说的,是佛在经上讲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前这个缘,一切随缘不攀缘,佛菩萨真的会保佑,真的会加持。你真的肯干,佛菩萨会加持你的寿命,让你在此地大幅度的精进。所以一定要晓得,往生净土,清净心是真因。

  现在弘传净土的很多,说法也不一样,有很多人来问我,有很多标新立异的,问我听了怎么办?不必去理他,各人修各人的,各人有各人的福报。如果说这个人是哪一个菩萨传给他的法门,你一听心就动摇,你去跟他学;另外还有一个人说,我是什么佛传给我的,那你心又动摇了,天天三心二意,天天在换方法,你就一事无成。这很多人来问我,问我的时候,我就告诉他,我们过去曾经讲过《观无量寿佛经》,特别是《观经・上品上生章》,这一章还单独讲过,这一章里头有善导大师的开示。善导,大家都晓得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的话就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我们要相信。一门深入,就选一个法门,再好的法门都不改变,如如不动,那你肯定成功。你要是听到这个法门也好,那个法门也好,犹豫不决,那你就完了,你就错了。即使是阿弥陀佛再来,说我还有一个好的法门,比这个还要快,那你谢谢阿弥陀佛,我就修这个法门,我也不会改,你才能有成就。

  最极重要的就是清净心,你不动摇,心才清净。心净则佛土净,这是念佛往生的真因。现前你一定得到殊胜的功德利益,你一定得到诸佛护念,善神冥冥当中加持你。蕅益大师在《要解》里头说得好「唯有大智,方能谛信」。《安乐集》注解里面讲的三心,实际上这个三心跟《要解》里面讲的「大智」一个意思,它说得比较详细一点。第一个是「淳心」,淳厚,心要淳,信心深厚。第二个是「一心」,信心纯一,决定没有疑惑,决定不夹杂别的念头、别的意念。第三个是「相续心」,这个心能相续,这个心不中断。实在讲,这个讲法就是跟觉明妙行菩萨所说的「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一个意思,跟大势至菩萨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完全相同。如果能够相续不断,这就是行,但能一心,这个心就淳厚。「具此三心,若不生者,无有是处」,决定得生。

  祖师这些话我们要多看、要多记,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得到。譬如《疏钞》里面讲「信即心净」,这句话很值得我们做参考,我们有没有信?我们的心不清净,不清净就是不信。信心清净,清净就信。我们心里面还有别的念头夹杂在里头,错了。生活不要有念头,学著随缘,学著转境界,不要被境界转。这个转你要是听不懂,我换句话说,学著不要被外面境界影响,我要学著我能影响它,不要让它影响我,这就对了。决定不受外面一切人事物的影响。譬如吃东西,酸甜苦辣咸,有人说太咸了,太淡了,太酸了,你能不能把那个太字都没有了?无论什么味道,入到口的时候是一味,这变成一味,一味是法味。诸佛菩萨他有这个本事,五味一入舌根的时候是一味,他能转境界,他不被境界转。这是凡人不知道!凡人落在妄想分别执著上,这个好吃多吃一点,那个不好吃就不想吃、就拒绝了,错误的。什么味道变成一味,一味是无上的法味。

  学佛要在这些地方学,这些,诸佛菩萨连祖师大德都示现给我们看。虚云老和尚,早年我在香港讲经,这二十多年前还有一些老居士,现在这些老居士都不在了,这些老居士曾经亲近过虚云老和尚,告诉我,虚老和尚一年剃一次头。所以你看他有些照片是头剃了的,那大概就是过年那个时候剃的,一年剃一次头。好像一年洗一次澡,从来不换衣服,就是那一件衣服,春夏秋冬都是它。衣服的领子都是很厚很厚的油垢,他没洗过,很厚,闻的时候是莲花香。我们天天衣服洗了,莲花香都洗掉了,都没有了,他不洗,他保留著。什么原因?心清净!他能转境界,他不被境界所转。

  这一桩事情,现在你看日本江本胜这一位科学家,他做实验,他用水做实验。这个杯子,他用的都是玻璃杯透明的里面装的水,这水上我们贴一个爱字,我们写个爱字。有爱心,写这个爱字,贴在这个水上,两个小时之后,把这个水让它在零下五度,刚刚结冻,将这个结冻放在显微镜底下去观察,那个雪花非常之美,爱。他已经做了十年实验,最美的图案是爱,所以他说爱是宇宙的真理。如果你写个我恨你、讨厌你,也贴了两个小时之后,你再在显微镜下观察,非常难看。这个实验证明佛在经上讲的「境随心转」。

  我们为什么不用爱心爱一切人、爱一切物?我们全身的细胞,如果在显微镜下去看,都是美丽的结晶,人身体健康。如果有怨恨,你这个细胞在显微镜下就好难看。所以你自己要健康、要长寿、要充满智慧,你就用爱心对一切众生,我们全身细胞都是爱心、都是善心。纯净纯善,那就是佛心,就是菩萨。肯定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法性,经上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佛讲得太多太多了,完全是事实真相,我们决定不可以怀疑。尤其他这个实验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实验证明佛经上讲的是正确的。

  他现在实验只看到色相,美丑这个色相。我告诉他,我说你再努力、认真、深入的去实验。所有一切物质从哪里来的?心现识变。心就是真心、就是本性,真心本性是纯善纯净,所以它有德、它有能。能就是见闻觉知,现在你已经测出来了,这个水能看、能听、能懂得人的意思。人的善念给它,它有很好的回应,恶念,它有不好的回应,它懂得人的意思。所以你要扩大到所有一切物质,因为物质就是心变的,心就是物质,物质就是心。心有本能,心还有德,本具的德能。德是什么?德是色声香味。你现在才探测到一个色,它还有音声,我们以爱,真正的爱,它会有非常美妙的音声,你还没有测出来;它还有香,它还有味,所以你讨厌它、恨它,那就没有香,是臭味了,它的色声香味都变了,千变万化。一念善心,美极了,一个恶念,丑极了,千变万化。这是我上一次到日本,我去看他,教他再深入,还有,不止这个。

  过去多少年来,他这个科学实验回避宗教,因为他要超越宗教,他纯科学。现在我跟他讲,宗教比科学高得多,能够指导你更深入,扩大你的研究的领域,你能够真的把这个探测出来,那证明佛经上所说的一点都不错。所以我说你的实验这个报告,我们同学在网路上偶然的机会看到,在网路上节录下来给我看,我一看就懂,为什么?经上讲的,我一看就懂。我去访问他,他对我非常羡慕,他才六十多岁,身体比我差很多。他问我:法师,你是怎么保养的?我告诉他,我说我保养的就是你水实验的那个爱,就是他实验的这个东西,我说我就是用爱心保养的。你实验出来,你没有用到生活上,我在佛经上早年就明了,我能够把这个爱心,把这个真诚心、感恩的心,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上,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上,我就用这个保养。你实验出来为什么不用?他小我十多岁!所以这个我们一定要学。

  对於自己,特别是中年以上,健康长寿是人人都关心的,很容易得到。不要吃补的东西,补的东西都是毒药,都不是好东西。如果真正要进补的话,一定要请中医,让医生给你诊断,你缺乏什么,要特别给你开方子。不能随便说这个人说这个东西好,那个人说那个东西好,全是毒药,那你就上当了。所以我是什么都不吃,我平常就是喝水,茶有喝点,我喝很淡的茶,太浓的茶还不行,喝一点淡茶可以。

  生活要有规律,最重要的不能胡思乱想,胡思乱想是最伤人。人身体是一部机器,活动,这个机器在里面运作,当然它需要能量,能量就是饮食补充变成能量。能量的消耗,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想上,消耗在杂念上,所以杂念愈少,你消耗的就愈少,你需要的就愈少。所以世尊当年在世,僧团里面日中一食就够了,为什么?他没什么妄念,他消耗得很少,一餐足够了。我们在经上看到,阿罗汉是七天出来托钵一次,就是说七天吃一餐,你就知道他的心更清净。辟支佛半个月出来托钵一次,半个月吃一餐,你就想到他心地清净、一尘不染。释迦牟尼佛示现日中一食,这是给我们凡夫看的,做这个示现。这使我们看了、听了,在经典上读到了,要好好去想,理通了之后,一定要落实、要去做,所以要去学。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就是《要解》里面讲的大智!唯有大智,方能谛信。这么样一看就晓得大智是什么意思,大智是怎样具足,这我们才晓得。

  下面这个注解里面讲到「至心回向,愿生彼国」。他这个「至心」就是采取《观经》里面所讲的菩提心。《观经》上讲的菩提心,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天亲菩萨在《往生论》里面讲的是「直心,深心,大悲心」。所以古大德常常把经论合起来,这样看意思就更容易明了。至诚心就是直心,《论》里面讲直心,真的不好懂,至诚心比较好懂;至诚心就是真诚到极处,这就是直心。深心,经论完全相同,都是讲深心,深心就是至诚心的自受用。大悲心跟回向发愿心,这经论讲的不同,名词不同,都是讲的他受用,就是我们用什么心对自己,用什么心对别人,对自己叫深心,对别人叫大悲心。

  所以我在讲经讲这么多年,这应该是在十几年前,我在美国讲到这个地方,因为我常常讲《无量寿经》,我就用《无量寿经》里头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就是深心,要用这个心对自己,大悲心、回向发愿心就是慈悲心。所以我就用了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就是经论上讲的菩提心。真诚是菩提心的本体,有体有用,深心是自受用,自受用是清净平等正觉。我们对自己,你不能不知道,你能够与这十个字相应,那你就不离菩提心。不离菩提心,那你就是发了菩提心。发菩提心那就是菩萨,就不是凡人,最低限度,《华严》里面讲的五十一个菩萨阶级,你就是初信位的菩萨。

  初信位就是刚刚入门。为什么?发不发了菩提心?发了但是不坚固,有的时候常常忘掉。到什么时候菩提心不会忘掉,完全相应、念念相应?初住。所以初住叫发心住。前面十个位次,十信位没有地位,因为他进进退退,到了不退,菩提心不退了,那就是初住,就是明心见性的法身菩萨。所以十信位叫权教菩萨,等於权教菩萨,所以我们不能不发这个心。发这个心,你要记住,我们用真诚心对人,用真诚心生活,决定不欺骗自己,决定不欺骗别人。前面我们讲过要学佛说诚实言,你要从这里做起,这是我们真的决心学佛,真的决心我这一生要成就。你要不这样做法,你成就不了。

  所以真学佛的人不多,到佛门里面来消遣的人很多。比一般场所消遣当然好,这里还可以种善根,在一般场合去消遣,那是种不善的根,在这儿可以种善根。你没有真学,真学是真做,就是从真诚心说诚实言,从这里下手。对自己,一定要知道,要培养自己的清净心,清净心是不染污,不染污是很难,在现在的环境。所以我给同学们做参考,我差不多有四十多年没有看电视,没有看报纸,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我断绝了,为什么?得一点清净心。所以在北京小朋友念了一年多的《弟子规》,到学校去了几天就完了,什么原因?他妄想分别执著起来了,他禁不起诱惑了。这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晓得,我们一定要防范,这些东西是染污,我们决定不看,决定不接触。

  听说电脑网路里面染污更严重,这是新型的东西,我都不接触。这些科学技术的东西我一概都不接触,你们年轻人去搞去。可是你们要小心,被染污之后,你很难回头,这一堕就是三途。三途,说实在话,肯定堕地狱。这就是高度智慧、真实智慧,你知道防范。这个防范是你知道我不应该接触,我就不接触那个东西。绝对不要误听别人的误导,怎么误导?人家说你不接触,你在这个大时代你什么都不懂,你怎么过日子?我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接触,你跟我讲了我都懂。你不跟我讲我不懂,跟我讲我都懂。我怎么懂?猜想都想得到!所以这是怎样修心。

  修行真的修,无论是哪一宗,禅教密律都讲求从根本修,根本就是心。真诚心对自己,清净平等觉,清净不染污,平等没有高下,法法平等,人人平等,这一定要懂得。佛经上有两句话「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我续了两句话「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我这些年来深深体会到,帮助我的人我感谢他,是好人;毁谤我的人、造谣生事的人、陷害我的人,也都是好人,我也很感谢他。为什么?好人他来考验我,我在这里头起不起贪心?不好的人来考验我,你还生不生瞋恚?来考试的,考试的人没有好坏,好坏在自己。所以蕅益大师讲得好,「境缘无好丑」。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人事环境是平等的,这一定要知道,平等的。我用平等心看待,它就是平等的;我用善心看待,它都是善的;我用不善心看待,都不善,所以说境缘无好丑,好丑生於心。那我们为什么不用清净心?为什么不用平等心?为什么不用纯善纯净的心?宇宙是和谐的,宇宙纯善纯净,你说我们自己多快乐、多欢喜,心里面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这样的心情,人怎么会不健康、怎么会不幸福?

  佛法里面讲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个话是真的,一点不假,问题是你要觉悟。迷邪染带给你的是苦恼无边,觉正净带给你幸福美满,你要觉正净!觉决定不迷,无论什么事情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不但对自己了解,对众生了解;对世间了解,对出世间也了解。无需要求,修清净平等觉重要。对一切众生大慈大悲,大是没有条件、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自自然然显示出包容、尊重、敬爱、关怀、互助合作,你说这多么的圆满!用自己德行感化世间。当然这个世间不是那么容易感化的,诸佛如来出现在这个世间好像也没起多大作用,其实真起作用,能接受感化的是善根深厚,与佛有缘,他真的回头了。另外虽然看到好像他不能回头,还是造作恶业,但是他经过这个薰习,他已经有进步了。你不能说这个没有用,不起作用,那错了,它起作用,作用不明显,来生后世就明显了。所以这一生受感动的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薰修,这一生成就了,哪里是偶然的?世间绝对没有偶然的事情。所以永远要有一个感恩的心,要有慈悲心,这个很重要。

  修净土就是要用这个心,我们用《无量寿经》这个说法大家好懂,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就是菩提心。念念不忘,念念不失,这个心要相续,要不中断,对自己有大利。这个大利是什么?消业障,开智慧,健康长寿,幸福美满,你真能得到,一点都不假。对待人大慈大悲,可是最重要的不要忘记一向专念。为什么?我们修得再好,如果要不求往生极乐世界,那你要晓得超越六道太难了。我们用这种菩提心、清净平等觉来修行,如果不往生,果报肯定在欲界天,如果你的欲没有断。在欲界不在下两层,肯定是夜摩天以上,你不会在忉利天,不会在四王天,一般讲起来应当是兜率天以上;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是你的去处。如果你的功夫深,情欲非常之淡,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自私自利这种念头就非常淡薄,几乎到没有,你会生色界天,这是你的去处。

  出六道不容易!出六道,要见思烦恼断掉才能出。这就是说明八万四千法门是难行道,说的这个。如果我们用这个功夫求生净土是轻而易举,决定得生。功夫差的生凡圣同居土,功夫好的生方便有余土。所以一定要努力,为什么?这是真的成就。这个世间不论是什么样的名闻利养,全是假的。要常常记住永嘉大师讲「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要看清楚,要放下,不要把这些事情看重。这些事情能够得到,有缘,好,为众生多做点好事;没有缘,得不到,也好,清净没事。

  世间什么事最好?没事最好。我们是这么多年来有很多人送钱来,没有办法,送钱来就要替他做事。所以钱多就多做,钱少少做,没钱最好,不做!这是实实在在的话,没有钱不做事,一天到晚老老实实念佛,你说这个生活多自在。有这个缘我们也不能拒绝,因为有很多人想做好事,不知道什么叫好事,等於说委托我们,我们来替他做好事。我们有这个义务、有这个责任去帮助他。所以不要忘掉,不管有事无事,不要忘掉一向专念,你一生只有一个方向,专念阿弥陀佛,专求极乐世界。所以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头常常提到「信愿持名,求生净土」。我读《文钞》,我把它节录了四句话,这是印光大师的心传,他一生自行化他不离这个纲领原则,就是「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就这十六个字。他老人家一生做到了,名实相副。我给他刻了一块印,我说这是印光法师的传心法要。

  「至心回向」,回向就是大慈大悲。大慈大悲落实,那就是把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绝不据为己有,要布施给一切众生。回向就是帮助一切众生,念念希望一切众生都成就,跟自己一样的圆满成就。由此可知,我修得好,他们得利益就多,我修得不好,他们得不到利益,要令一切众生普遍都得利益,我不能不认真修。你能发这个心,对自己是很大的鼓励。我们常讲勇猛精进,什么人在推动?回向是个推动的力量。世间人在这个世间求名求利,名利是推动的力量,他没有名利他就不动。修行人名利都舍掉,什么东西在推动?菩提心在推动,慈悲心就是这个回向发愿心来推动,让他永远精进不懈。

  回向有三种:回向菩提,回向实际,回向众生。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十愿里面,实在讲只有七愿。前面七句是愿,礼敬,称赞,供养,忏悔,随喜,请转法轮,请佛住世,这七个是愿。后面这三句是回向,常随佛学是回向菩提,恒顺众生是回向众生,普皆回向是回向实际,实际就是法性,后面三愿是回向。十愿回向占了三条,你可以想像到这个回向是多重要。为什么?回向能破我执,能破法执,你要不回向,这两种执著是很不容易打破。

  一切凡夫最严重的障碍是什么?起心动念「我」,我的利益,这个麻烦就大!不要说佛菩萨,阿罗汉,阿罗汉里面位次最低的,初果须陀洹,须陀洹就不执著这个身是我。身相破了,才能证得须陀洹果,这是真正入了佛门。我们凡夫学佛,学了几十年,学了一辈子,入不了佛门,原因在哪里?「我」没放下,不知道这个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有的,不是我。所以一定要学著破身见。破身见,人就没有生死,知道这个身就像衣服一样,衣服脏了,你会脱下来换一件,身体坏了,换一个身体,舍身受身就跟换衣服一样,这个东西有什么难过?有什么恐怖的?你要学得很平常。

  生死看得很平常,看得很淡薄,不再留恋这个身体。所以身体人家来伤害,不值得一提。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若无其事,你尽管割,这不是我。就好像我们一件衣服,你喜欢剪就剪、喜欢裁就裁、喜欢割就割,随便你,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一点都不相干。人要锻炼到这个境界,成佛就快了,为什么?忍辱之后才真精进,就是大幅度的向上提升,这个提升是定慧,定慧提升,福德也提升。所以挫折对我们初学人来讲是好事,不是坏事,消业障从这个地方消,消的速度最快,消得最干净、最彻底。决定不能有丝毫怨恨心。有丝毫怨恨心业障消不了,不但消不了,还增长,那麻烦就大了。

  我们现在在世间最近两年做的工作,是做化解冲突。化解冲突,最严重的冲突是内心。内心里面对一切逆境里头的怨恨,要把它化解得干干净净,这是成就,这是真实的功夫。所以要从这个地方做起,消业!消业,智慧就现前,福德就现前。有智慧、有福德,要记住为众生服务,在这个世间多帮助众生,要给世间人做最好的榜样,这都是教化众生,都是大慈大悲的表现。现在这个世间,你看看毛病在什么地方,针对这毛病去对症下药。现在世间人心量很小,我们示现大心量;现在世间人都不能包容,我们要表现能包容;现在世间人不知道尊重,我们处处要表示尊重,做样子给人看。这就是经上佛常常教导我们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我们要把我们受持的这些经典的理论教训,演是表演,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表演给别人看。这就是帮助众生,为一切众生详细的说明,先表演,再说明。

  所以你看看菩萨成佛,在没有成佛之前要一百劫修福,修什么?修相好。为什么修相好?相好是用来表演的,让一切众生看到这个相,他生羡慕的心,自自然然他就向你请教,你这个相是怎么修来的?那你就可以告诉他,可以介绍给他,这是我们首先要学的。所以学佛,我们的相不能不好!不好不能度众生,不好,人家看你学佛学成这个样子,他信心就没有了。所以我们学佛的人,无论是在什么地方,跟人家站在一起,光彩比人家要好很多倍,他就服了。所以百劫相好是为度众生,不是为自己,没有一样是为自己的,统统是为摄受众生的方便起见。

  如来早就成佛,是不是真的要用一百劫去修相好?表演给我们看的,不是真的,是教我们。相好是福报,福必定有因,你造什么样的善因,得什么样的果报,所以我们就做出种善因得善果,这个样子要做出来给人看。三转法轮,这叫作证转,我来给你作证明。我能得到,你也能得到,你只要如法炮制就可以了,不是一桩难事情。所引经论里头义趣无穷。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乘无量寿经  (第一六八集)  2004/6/11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168

  请掀开经本,科会第四十九面经文第一行,「三辈往生第二十四」。这一品跟下面第二十五品「往生正因」,是这部经里面讲到往生应当具备些什么条件;换句话说,专门讲念佛往生的方法,所以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希求往生的人,这一品经要特别留意。请看经文: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

  这是第一段,总说往生的三类,『三辈』就是三个不同的等类。佛叫著『阿难』给他说,凡是叫到名字,下面的经文就特别重要,这是提醒他。阿难是我们大家的代表,叫著阿难也就是叫著我们。这里头有没有我们的分?有。你看『十方世界诸天人民』,我们在十方世界诸天人民之中。现在问题就是我们有没有『至心愿生』,就是有没有这么一个愿望真正发心愿生西方净土。

  要知道这个世间很苦!我刚刚进来,有个同修告诉我,他的弟弟就在我们对面跳楼自杀;还有人告诉我,这个地方已经有二、三次这个事情发生了。我们学佛的人知道,自杀他一定找替身,既然他会找替身,这个事情就会连续不断的发生,所以应当给他超度。居士林就在他的对面,我们今天晚上讲经,将这讲经功德给这些自杀的人回向。自杀非常痛苦,在经上讲,他在没有找到替身之前,每七天他自杀这种苦,他要重复演一次,每七天有一次,一直到他找到替身,他才能脱离,很苦很苦。这是许多人不了解事实真相。

  所以我们在世间纵然受到很多委屈,要安心、要随顺,为什么?这一生我们在日常生活,或者你所遭遇的无论是顺境、逆境,都是命里头有的,是过去生中业力所感的。佛在经上把这个事情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有两种业力,一种业力叫引业,引导你到哪一道去投胎;第二种是满业。满业就是过去生中我们造作的善与不善,这个业力就是我们这一生当中,贫富贵贱一切的遭遇,这是满业。既然是过去生中造的业,怎能不承受?承受当中,顺境善缘我们不起贪爱,逆境恶缘不生瞋恚,我们的业就消了。

  过去生中造的一定要消掉,你要不消掉,出不了三界。修学念佛法门是带业往生,我们也希望尽量能少带一些,所以有这个机缘消,好事情不是坏事情。愈是难忍的事情,你能忍,你消得愈多,消得愈快,这个要知道。无论受怎样的侮辱、折磨,统统是消自己的业障。遇到这种环境,一切放下,什么都不要想,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哪一天往生,佛菩萨安排,用不著我们自己去操心,也不必去著急,所谓是功夫到了自然就成就。这一品经里面所讲的,那就比什么都重要。

  前面我们读过「十方佛赞」,这一品经文很重要。如果没有十方佛介绍,我们怎么知道有极乐世界?怎么会知道有阿弥陀佛?所以介绍的人不是别人,是十方诸佛如来。这是我们一定要看清楚、看明白,不是阿罗汉介绍的,不是菩萨介绍的,诸佛如来介绍的;不是一尊佛,是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这还能假得了吗?这样的事我们遇到了不相信,那你还信什么?一切诸佛来推荐介绍,你不相信,那你相信什么?所以在此地是值得我们信赖的。听了之后应当发心,知道宇宙之间有这么一个好的修行场所。我常常遇到同修们给我写信,他发心想出家,到极乐世界出家好!这个世间出家都不容易成就。所以我们一心一意,无论在家出家都一样,只要你至心愿生,你就决定得生。佛祖告诉我们,这个法门乃是万修万人去,关键就在这四个字「至心愿生」,一心一意,没有第二个念头,求生净土。

  凡夫毕竟是个凡夫,虽然有这样殊胜的缘分,听到诸佛如来给我们推荐介绍,可是我们每一个人确确实实信愿有浅深不同,有人一听就深信不疑,有人听了之后半信半疑,各人不一样!我们从过去老人,我们的上一辈告诉我们。民国初年,谛闲老和尚有一个徒弟做锅漏匠的,这个故事在《影尘回忆录》里头有。倓虚法师在香港打佛七的时候,他有个录音带,我最早是听那个录音带知道的。

  锅漏匠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一生生活非常贫苦。谛闲法师是他小时候的玩伴,他们同生在一个村庄,所以小时候就在一起玩耍的。这个时候看到谛闲法师出家做了法师,他很羡慕,所以他就找到谛闲法师,要求出家。谛闲法师(这小时候的朋友)就劝他不要出家,为什么?年岁大了,四十多岁了,在从前那个时候四十多岁就接近老年。他说你没念过书,学经教来不及了;人也很笨,出家,早晚功课他都学不会,那你在寺庙里面,一定受别人歧视,人家瞧不起你,你的日子很难过,就告诉他。可是他赖著非要出家不可,谛老最后就跟他商量,他说你真的要想出家,那你得要听我的话。他说那个没有问题,我既然是拜你做师父,你说什么我都听。这样就把他剃度了。

  剃度之后,送到乡下,找了一个破庙。那个时候是民国初年军阀割据,社会不安定,有很多小庙没人住,找个小庙让他去住;找几个居士照顾他,送一点吃的给他。叫他住在那里头,就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跟他讲,你一天到晚就念这一句佛号,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赶紧接著念。他是真听话,这个方法好,没有压力,念了三年多,他功夫成就了,站著往生。这距离我们时间不远,也不过是七、八十年前的事情,真的不是假的。这个人是信心深,他能深信,他一点都不怀疑,老师教他什么,他真的就干。所以谛闲老和尚三天之后才到那个小庙替他办理后事,非常赞叹,说天下(他讲天下就是讲中国全国)讲经说法的法师比不上你,丛林寺院方丈主席也比不上你这个成就。往生之后,站在那里站三天。

  没有别的,深信切愿,老实念佛。我们这些人是不老实,所以你不能成就,老实人就决定有成就,老实人没有杂念,老实人没有分别执著,所以他心是清净的。我们的心不平,为什么不平?你有分别,你有执著,你的心不平!所以《金刚经》上讲的破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心平气和。顺境善缘不动心,逆境恶缘也不动心,他心是定的,这个锅漏匠的心是定的。三年不是很长的时间,他就成就了,成就那么样的殊胜,他是预知时至。这个事情我们在讲席里头也提过好几次,很多同学都熟悉。

  所以,信愿我们每个人有浅深不同,发心也有大小不同。有人发的心很大,有人发的心很小,只顾自己,顾自己的家庭、亲戚朋友,或者顾个团体;有些人发心,真正能够想到这个世间许许多多苦难众生,这个心量就大。修行,有人很精进,有人懈怠懒散。持诵(持名诵经)有如法、有不如法,如法的是一心专注,这如法;不如法的是读经、听经还在打妄想,这就不如法。所以学佛的人很多,真叫千差万别,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这是讲现前。

  再往深处讲,过去生中每个人的善根福德因缘不相同,於是往生的品位就有很大的差别。经上所讲三辈九品,这是举一个例子。三辈,我们在这一段经文里面可以看到上辈、中辈、下辈。《观经》里面讲得详细,上辈里面有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辈里面有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所以三辈就有九品。佛说到这个地方就可以了,我们就明白了,就知道举一反三。九品里面,每一品还有上中下,三九二十七,二十七,每一品里头又有上中下,这个道理要懂。所以品类差别很多,佛为我们介绍是略说一个大概就行了,这细的我们自己要能够体会。古大德注解也给我们注得很好,譬如《观经》讲九品,九品每一品里头又有九品,那就九九八十一品,如是辗转推演,这个品数就无量无边。所以在无量无边的品辈当中,只说三辈,三辈涵盖所有不同往生的人。

  往生因缘如此的复杂,悬殊差距也不是我们一般人能够想像的,但是我们常常要问:无量无边因缘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因缘是什么?这个很重要。譬如佛在经上常常跟我们讲十法界,十法界每一个法界都是无量因缘成就的。无量因缘,哪一个因最重要。佛在讲经说法常常用这种方式。譬如讲十法界,十法界里头,佛法界最重要的一个因就是平等心,平等是佛。无量因缘成就的佛果,这是第一因。我们这个心常常不平,不平就很麻烦,所以你要真正想求成佛之道,那就要在一切境缘当中修什么?修平等心,平等心是直接成佛的。菩萨第一因是六度,辟支佛第一因是十二因缘,阿罗汉第一因是四谛,天人第一因是四无量心、上品十善,人道第一因是五戒,畜生道第一因是愚痴,饿鬼道第一因是贪爱,贪心作饿鬼,地狱道第一因是瞋恚,这是佛跟我们讲第一因。今天我们想求生西方净土,西方净土无量因缘第一因是什么?这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是无量因缘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里面的第一因。

  那你得要记住「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现在许许多多念佛人,念了一辈子不能往生,这是什么原因?他把这个因搞错,把发菩提心忘掉,只著重在一向专念。所以他只有一半,另外那一半他没有,而不知道佛跟祖师教诲当中常常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这个信愿就是菩提心。由此可知,能不能往生,第一因是你有没有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信愿,真信切愿。蕅益大师《要解》里头讲得太好,所以印光大师对《要解》赞叹备至,说「即使古佛再来,替《阿弥陀经》做一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这种赞叹是赞叹到极点。

  早年,我刚刚到新加坡来弘法,那时候演培法师在,他跟我是老朋友了。我没有出家之前,常常听他讲经,跟他很熟。因为我听经我都坐第一排,跟他面对面,所以非常熟悉。到新加坡来的时候,老法师很难得,他大我十岁,他到机场去接我,我走的时候他到机场送我;都是因为讲经的法师不多,所以他对我非常爱护。曾经有一次,我到他道场去拜访他,他请我吃饭,他就问过我:印光法师对《弥陀经要解》的称赞是不是太过分?他问我。我给他老人家的答覆:我自己修净土这么多年,《弥陀经》讲过很多遍,我觉得印光法师讲的话非常中肯,一丝毫不过分。

  实实在在难得,也真正把我们许多年的疑惑破除了。疑什么?《无量寿经》上明明讲「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可是有很多真正念佛往生,像那个锅漏匠,锅漏匠你问他有没有发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他不知道,从来没听说过。他怎么会往生?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亲眼看见的,亲耳所闻的,往生瑞相希有,就是站著走、坐著走,预知时至,瑞相希有的,总有十几、二十个人,这些人可以给我们作证明。可是打听打听,这些人当中多半都不认识字,再打听他的行谊,都是好人,人都非常善良慈悲。这是社会上真正的好人,可是不认识字!很多没有听过经,人家教他念佛,他就老老实实念佛,念个二、三年他真的成功了。所以我们就感觉到这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大概他只有一向专念,没有发菩提心。读了蕅益大师《弥陀经要解》才恍然大悟,原来真信切愿就是无上菩提心,这是蕅益大师讲的。蕅益大师的小注里头注解的是:发前人之所未发。发是发明,古来祖师大德没有说过这个话,蕅益大师说出来了,使我们晓得,不认识字的你一劝他他就深信,深信就是菩提心,深信发愿就是菩提心。他自己发了无上菩提心,他自己并不知道,你要问他什么叫菩提心?他不懂、他不晓得,但是他对於净宗的信心坚定不动摇。

  看看我们现前念佛人,我看到很多,正是古人所说的露水道心。露水,早晨有,太阳出来了,一会儿就没有了,就晒干了,露水道心。听到别人说一个什么好的法门,好的方法,信心立刻就动摇了。现在听说大陆上有一个年轻法师,年岁大概不太大,提倡五会念佛,说念一千万声就能够证三身佛果,念一千万声,一千万声不难!一天念十万声,十天就一百万,不要一年。他们来问我,我说你可以试验试验看,一千万声念完之后,这不要一年的时间,看你证不证三身佛,如果不证,那就是假的,就不是真的,可以做试验。

  由此可知,你听了这个,这个法门好,你的信心动摇了,能不能往生?在我看你不能往生。往生要信心清净,愿心坚定,这种人肯定往生。像你这种三心二意,你怎么能往生?哪有这种道理?他说什么菩萨教给他的方法,另外有一个人说佛教给我方法,比菩萨高,那你怎么办?你又放弃那个学这个?所以有许多人问我,应该要用什么态度来面对这些人?我就告诉他,我们过去曾经讲过《观无量寿佛经》,《观经》「上品上生章」里面就讲得很详细、很透彻。上品上生章我们还单独讲过,都有带子流通。

  世尊灭度之前最后教诫,教我们几句话,那比什么都重要。教导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这两句话重要;又教给我们四依法。「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要依经典上所讲的,不能说哪一个人传说的,这个不可以。「依义不依语」,我们要依靠的是经典上讲的道理、义理,言语没有关系,多说少说、深说浅说,没有关系。佛讲这句话用意非常深,因为佛知道,将来佛法在四面八方流传,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族群有不同的言语、不同的文字,一定需要靠翻译。翻译於是就引起怀疑,他翻的跟原来的经文意思一样不一样?所以佛这句话是「依义不依语」,只要意思对,言语没有关系,文字没有关系,只要意思对。这把我们这种疑惑破除了。

  在中国的译经,有许多经有重复翻译,譬如诸位都知道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在中国就有六种译本;就是六个不同的人翻译,原文是一个本子。这六个本子我们拿来看,译的文句不一样,但是意思相同,那就可以,随便你依哪个本子都行。《无量寿经》的译本就更多。历史上所记载的,《无量寿经》从汉朝,从后汉一直到宋朝八百年间,总共有十二次翻译。但是《无量寿经》这个本子,诸位在梅光羲居士序文里面可以看出来,这个译本内容差别太大了,决定不是一个原译本,就是这些翻译的人他们用的本子不是同一个梵文本。现在大家判断至少有三个不同的梵文本,三种不同,这就说明这个经是世尊当年在世多次宣讲,每一次讲的大家纪录下来不一样,多次宣讲才会有这个情形,这很特殊的。

  佛说一切经,从来没有讲过第二遍的,唯独这部经至少讲三遍。最大的出入是什么?就是这个愿,愿的数字,这是怎么翻译也不能够把它有这么大的差错。你看有四十八愿,有三十六愿,有二十四愿,那差得太大了,这不可能的。所以从这个地方来看,这是多次宣讲,我们在中国也是多次翻译。可是这十二种译本现在只剩下五种,在《大藏经》里面收的只有五种,另外有七种失传了。所以依义不依语,把我们的疑惑断除了,我们要相信古大德翻译的决定没有错误,要有这个信心。

  第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什么叫了义?我这一生当中决定得利益的就是了义。我这一生当中学习得不到利益,对我讲就不是了义,所以了义是各个人不相同,一定要得真实利益。这个真实利益是确确实实能够帮助我超越六道轮回,帮助我真正见到阿弥陀佛,这对我是了义。

  末后一句是「依智不依识」,这一条很重要。我们凡夫往往感情用事,佛这是特别教导要用理智不要用感情,用感情你一定会走向歧途,一定要用理智。这个话不但是佛常说,就是世间教学,儒家也非常重视。儒家讲义利,这两桩事情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是取利还是取义?这个时候看到一个人的修养,看到一个人的德行,义利摆在面前,只取利不顾义,这错了。「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人一定要懂得仁义道德,不能把利害看得第一,把自己眼前利害看得第一,那仁义忘掉了,这已经就失去人道的条件;换句话说,你来生不能得人身。诸位想想看,人身都不能得,他怎么能成佛?他怎么能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我们不可以不明了的。所以要依理智,不可以感情用事。义是什么?义就是应该不应该,我这种做法是应当不应当,不应当的不可以做。

  佛这样嘱咐我们、教导我们,我们一定要懂得,要依佛的教诲。所以每个人真的要是明了四依法,就不会被这些邪师说法所迷惑,《楞严经》上讲「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特别是在现代这个时代,真的叫天下大乱。我们常常讲到宗教,我听到西方人的报告,在这个世纪有很多新兴的宗教,全世界大概有多少?超过两千多!不是我们新加坡讲的九大宗教,两千多,我都吓一跳。这就是真的佛讲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所以遇到佛法,这是非常幸运、非常不容易的一桩事情。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是这部经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关键。三辈往生我们统统都有分,关键在愿、在行、在功德,这是比什么都重要的。愿行功德在哪里?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在工作里头,在处事待人接物之中,所以我们对於经教不能不熟,正是佛在经上常常讲的,教我们要深解义趣。我们对经典解得浅不行,解得浅你往生品位不高;你要深解,愈深愈好,要解得透彻,这个样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就高了。

  品位高下关系很大,往生品位低,到西方极乐世界证到究竟佛果的时间长;如果往生的品位高,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将来成佛的时间就短,关系在这个地方。可是不管怎么说法,只要能往生,那都是希有的因缘。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们在《观经》里面看到,到西方极乐世界花开见佛需要多少时间?十二劫。十二劫在我们看起来很长,可是在一般菩萨、修行人心目当中来看,太短了。你看看《华严经》常说的,圆教初住,证得圆教初住,法身菩萨了,通过四十一个阶级,破四十一品无明,证到究竟佛果需要多少时间?三大阿僧祇劫。你在西方极乐世界十二劫就成就了,你才晓得西方世界的殊胜,你才知道为什么诸佛如来赞叹西方净土,太希有了。

  你去不了是没有办法,你要去得了的话,那个地方跟一切世界相比,这是速成班。速成已经很难得,速成的成就绝不亚於那些修三大阿僧祇劫的人,说实在的话,只有比他高明,不会比他差。你说这多殊胜!所以这种机会,确确实实像开经偈上所说的「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这一生得人身,遇佛法,又遇到这个法门、遇到这么好的经典,无比的希有,应当值得庆幸。要把这个机缘好好的抓住,千万不要轻易放过,知道这一生当中遇到不是容易事情。彭际清居士讲「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日」。我们遇到了。

  我们修学这个法门,遭遇的苦难不少!前几年,反对会集本的声音响彻云霄,指名毁谤侮辱,言语上、文字上,在报章杂志,有一些同修寄来给我看;还有一些同修好心要组成一个小组来反驳,来告诉我,我把他制止了,我说决定不可以。他骂随他骂,骂累了他就不骂了;写让他写,他写累了他就不写了,千万不要去碰他。吵架,两个人对骂,愈骂愈起劲,没完没了,如果一个骂,一个一句话不说,骂两个钟点他就不会骂了。打架也是如此,两个对打,打得很热闹,如果一个打,一个就躺在地下,他就不能打了,还打什么?所以我教人,骂不还口,打不还手,随他去。到现在这声音没有了,大概写字的人也写累了,他不写了。

  各人修各人的!你不相信,我相信。无量法门,喜欢哪个法门都好,没有不好的。但是我们守住世尊教诲的原则,绝不批评别的法门,这在哪里学的?《华严经》上学来的。你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所修学的法门不相同,不一样!但是这些善知识他们修行的态度都是自己谦虚,赞叹别人,这是给我们做模样、做好样子。所以我们对自己修行的法门谦虚,人家说:你为什么修净土?我很笨,不聪明,我没有聪明智慧去研教,也没有深厚的善根去参禅,只好念阿弥陀佛。对於人家的法门赞叹,我们自叹不如。这话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

  老老实实修这个法门,希望能够在不太长的时间,三年、五年我们就能取得西方净土。真正取得了,也就是说你能够往生了,往生的条件成熟了。条件成熟,你要不要去?那你就要有你的智慧,要不要去。这个时候不是其他的业因,是与众生有没有缘,跟众生有缘,那你要多住几年,你要帮助众生;没有缘,赶快走,一点都不耽误。这是懂得这个道理,真正有往生条件的人他考量的因素就如此。

  什么叫有缘?这个世间还有人愿意跟你学,还有人愿意听你的,这就是有缘。你不能不帮助他,你要不帮助他,对不起他,不能只顾自己,是要顾及别人。什么叫没有缘?这个世间人不愿意听你的,对你起了厌烦心,在这种状况之下,那你就应该可以走了。对这个世间决定没有留恋,亲近弥陀,到极乐世界去进修,提升自己的德行,提升自己的智慧,等待因缘成熟。缘成熟了,佛法里头常讲乘愿再来,他就又来了。佛菩萨跟我们凡人不一样,凡人如果是得罪了,两个闹翻了,下一次你想请我来,不来了。佛菩萨不是的,佛菩萨是闹翻了之后,我喜欢你来,佛菩萨马上就来了,这叫大慈大悲,这叫理智,不是用感情。我们凡夫用感情,赌气会赌得很久,佛菩萨没有。这我们要明了,我们也要学习,所以一切随缘而不攀缘。

  发菩提心。菩提心,我们在讲席里头常常讲,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觉,觉是从用上讲的。它的体是智,自性本具般若智慧,不是外面学来的,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般若是我们每个众生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为什么你今天智慧没有了?智慧变成烦恼了。所以经上我们常常看到「烦恼即菩提」,这句话意思说得很深,确确实实,你要是悟了就是菩提,迷了就是烦恼,所以烦恼跟菩提是一体的两面,觉了的时候叫菩提,迷了的时候叫烦恼,它是一不是二。

  由此可知,烦恼能不能断?烦恼断了菩提就没有了,菩提也断了,所以烦恼不能断。烦恼转变成菩提,烦恼没有了,统统变成菩提了,我们称为断,那个断不是真断,是转变。性德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的,遍虚空法界,它怎么会断?这个道理要晓得。所以只要我们自己学会转变,转迷为悟,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盘。佛菩萨高明的地方,他会转,我们很糟糕,我们不会转,我们愈转愈糟糕;从人转到畜生、转到饿鬼、转到地狱,愈转愈糟糕。这就是烦恼在那里主宰著转,你愈转愈糟糕,诸佛菩萨他是智慧主宰著转,他愈转愈殊胜!我们要懂这个道理。

  总而言之一句话,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是我们从佛菩萨这里学到,一定要用真诚心;真,不是假的,诚,不是虚妄的。我们常讲虚情假意,这很糟糕,虚情假意是愈转愈下,你要用真诚心,那是愈转愈向上。这很重要很重要,决定不要怕吃亏。这个世间人都是虚情假意对我,我怎么可以用真心对人?你要是不服,人家用虚情假意,我也用虚情假意,人家是往下面转,我也往下转,这就错了。而且这是真话,佛不讲假话,你是用真诚心,你不会吃亏、不会上当,用虚妄的心,才真正是吃亏上当。眼前好像他占一点小便宜,那是他看花了眼,他没有看清楚,那个祸患立刻就现前,非常可怕!唯有用真诚心老实人他能靠得住,他不会堕落,只会向上升。这就是好人一定有好报,这是天经地义,这是真理。所以我们对於这些道理、事实真相要明了、要清楚。

  我们用真诚心,我们用清净心。真诚心是菩提心之体,清净平等觉跟大慈大悲都是真诚心的德用,它表现在事相上、作用上,对自己就是修清净、修平等。清净平等慈悲在哪里修?在人事上修,人事,特别是人,古人常讲「做事难,做人更难」,所以无论是顺境逆境都是修行的好环境。为什么?把我们这些习气、烦恼、业障,就在日常生活当中把它淘汰掉、化解掉,这个重要。所以发菩提心,菩提心发了,自自然然你的信心就深了,你的愿心就定了,绝对不会再动摇了。所以你不知道你自己发心的浅深,你可以在这上面来试验、来测验自己,我的心到底深到什么程度?完全在事相上去考验。你禁得起还是禁不起考验,从这个地方能够测知自己的信愿,真正知道这个信愿有没有成就。无论在什么状况之下,你都能够保持著不动摇,那个时候你会生欢喜心。

  经是佛说的,依法不依人,经里面说的决定往生,那还能错得了吗?一向专念,蕅益大师讲得好,品位高下,「品位高下决定在念佛功夫的浅深」,没有说念多少,这要懂得。不是说念得多的功夫就深,念得少的功夫就浅,不是的。念的时候,你这一句佛号得力不得力,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不得力,什么叫不得力?妄想习气伏不住,一面念一面还打妄想,这就功夫不得力,这个不行。他念一句、十句,他得力,他确实能把烦恼伏住,不起作用,这叫功夫。所以人家说,不是说念佛数字多少,不是说这个,是念佛功夫的浅深决定你往生的品位。由此可知,往生这桩事情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这是我们不能不懂得的。可是最重要的,我们要真正为生死,发愿往生净土;换句话说,首先你要真正明了轮回苦,苦不堪言!

  台中江逸子先生,他也是李老师的学生,跟我是同学,这是当代的一位画家。他画了一幅地狱变相图,这幅图好!连他的序文跟跋文总共六十公尺长,这么样一个大画。我们在此地看到后面五百罗汉的浮雕,我不知道它有没有六十公尺。这幅画完成了,你要细细看这个画,知道地狱可怕。由於这幅画,启发了我们查《大藏经》,因为从来没有这种动机,从这个画里头我们就引起这么一个动机去查《大藏经》。我是派了三个同学,用了两个多星期的时间,在《大藏经》里面去查释迦牟尼佛讲地狱状况,结果找到二十五部经论,世尊都讲到地狱。而讲到地狱一些状况,比江老师画的这个还要可怕。他这幅画是依《玉历宝钞》画的,《玉历宝钞》是道教的,讲十殿阎罗,以十殿阎罗为纲领画出来的。

  现在我们知道,佛在经里面讲地狱状况讲得非常详细、非常微细,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都有因果。看了这些经文之后,你再读《地藏经》,你的心情就不一样。《地藏经》上讲「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往往我们念就这么带过去了。佛说得这么严重,到底严重在什么地方不知道,你把这些经论一看就明了了,确确实实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特别是业因果报讲得非常清楚,比道教完备太多了。我们去查经的同学告诉我,来跟我讲,他说骂人,喜欢骂人的人,佛说了,骂人的人堕到地狱,堕什么地狱?就堕骂人的地狱,每一个人都骂他,就天天跟人对骂,在地狱里头多少劫,就要骂多少劫,你说这个东西可不可怕。喜欢打人的就到地狱打架,要打几千年、几万年、几劫,天天打,打死了活过来再打。像这些在《玉历宝钞》里面都没有。

  换句话说,我们动什么念头,你会遭什么样的报应。你怎么样对别人,一定遭到很多很多人用那个方法来对你。这个境界不是外面来的,是你自己变现出来的,确确实实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是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你得要受。到什么时候你这个意念没有了,这个地狱就不见了,就不现了。还有这个念头,譬如骂人,还有骂人这个念头,这地狱你就看到。从此以后不再骂人了,念头没有了,干净了,地狱就没有了。不可思议,这个境界。

  所以现在同学们已经在做了,把这二十五部经论,佛讲地狱业因果报统统把它会集做一本,我们看起来就方便,不要去找那么多了。这一本印出来,我们也给它定了一个名字《诸经佛说地狱集要》,一册,编成一册,分量也相当大,佛经里头专门讲地狱的。现代这个时代因果教育比什么都重要,我们多看看,提高警觉,千万不能有不善的心待人,不善的言语、不善的行为统统要遭果报,很可怕,不是说你做了就没事。因缘果报决定是真实的,佛在经上常讲「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现在造作一些罪业,果报没现前,是什么原因?是过去生中你修的福报,你的福报没享完,你现在享受的是过去生中造的余福。这个福报享完了,你的罪业、罪报就现前。这个道理不可以不懂。

  所以了解这些事实真相,我们就感到生死可怕,生死太苦了,不愿意再搞六道轮回,再搞生死报复。六道里头说老实话就是冤冤相报,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总是免不了这些事情,生生世世在造因,生生世世在受报,你说这有什么意思?纵然作善,你能够享受一点人天福报,毕竟时间短暂,福报享完了,无量劫来阿赖耶里面恶习种子它又起现行。所以确确实实在六道里头,你出不了六道,决定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暂。这是真实话。所以佛菩萨劝我们了生死、脱轮回。

  了生死脱轮回,先要晓得轮回怎么来的。佛在经上讲得好,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这三种烦恼是轮回的业因。《华严经》上没有讲这个名词,它讲的我们比较好懂,它讲的是执著、分别、妄想。执著就是见思烦恼,分别就是尘沙烦恼,妄想就是无明烦恼,名字用得不一样,是一桩事情。只要你有妄想分别执著,你就没有办法脱离轮回,你说这个事情多麻烦。

  阿罗汉脱离六道轮回了,什么原因?他没有执著了,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执著的意念都没有了,当然不会有这个行为,所以他才能超越六道轮回。虽超越六道轮回,他超不了十法界,六道轮回之外这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这里头也有佛,十法界里面的佛,不能超越。为什么?他有分别,虽然没有执著,他有分别。所以必须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分别心也没有了,这个念头也没有了,超越十法界了,超越十法界才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头慢慢再去把妄想断掉,妄想是无明,无明有四十一品,这四十一品无明是在一真法界里头慢慢去断的,断尽了,这才是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是一切经佛常说的,叫通途法门,我们非常非常困难。

  这就是最低的,六道轮回的业因就是执著,我们讲情执。情执很可怕,决定不能够离开轮回。情愈深愈往下坠落,情最深的是地狱,往上一层比一层淡一点。《楞严经》上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像这些经论,你要不常读,一定要常读,不常读就忘掉了,被社会迷惑了,把这一桩事情忘掉了。常常读,常常去想,你愈想愈可怕,愈想出离的心才生得出来,真正想离开六道轮回,真正想往生净土,这个样子你那个深信切愿就生起来了。深信切愿才是经上讲的发菩提心,所以这个心不是容易!真的一万个念佛人当中,难得有二、三个真正有这样坚定不移的信心。

  这样深信切愿,再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决定不改,无论什么人来跟我说,我决定不会动摇,我决定不会改变。我在这个讲席里面跟大家也说过很多遍,许多人反对会集本,批评会集本,我就讲:全世界的人都反对、都批评,我还是要读诵受持,如如不动。为什么?这个本子是老师传给我的,我对我的老师有信心,我决定不会动摇,我决定不会改变。我学习有受用!我的受用他们不知道,他没有学过,他怎么会知道?这个心才叫清净心。

  所以祖师大德提醒我们,不要以为经论里面常讲净宗是个易行道,你就轻慢了,信心、愿心都降低了。口里面虽然说修净土,实际上贪恋这个世间五欲六尘,这样的心态修学,是自己造成障碍,没有法子成就。所以我们的正常的心态,不可以说这个法门难,也不能说它容易。说易,是在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比较,这个法门是容易,因为它不需要断烦恼,但是它要伏烦恼。你的烦恼伏不住,决定不能往生。伏烦恼比断烦恼真的容易太多,你能够把烦恼控制住,不发作就行了,真正能控制得住,不会发作。你伏的功夫时间愈长,功夫力量愈大,到不伏自自然然也不发作,往生就肯定,就有把握。我们在做这个功夫。虽然不伏,它也不发作,烦恼并没有断,这要知道,这叫带业往生。可是这个功夫你要不认真去做,你要不把世缘看淡,你做不到。

  这个世间什么事情都要看淡,不但世间事看淡,佛事也要看淡,都不挂在心上,只把阿弥陀佛挂在心上就好,把极乐世界挂在心上,这叫「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还有一点要注意,你看这个经上佛一开口「善男子,善女人」,三经都是如此,不但三经,大小乘所有经论,佛一开口「善男子,善女人」,这句话非常重要!千万不能疏忽,那就说明什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人都是善人。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认真修善,你怎么能往生?

  善人有标准,可是你仔细去看《观无量寿佛经》,《观无量寿佛经》的下三品,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都是恶人,恶人怎么会往生?恶人能够改恶向善,他就能往生,他要不回头,他就往生不了。临终回头都能往生,法门广大不可思议,他那个回头是真回头,不是假回头,那个真回头就是真忏悔,知道我做错了,以后不再做了,真的回头了。我们谚语常讲「浪子回头金不换」,这个恶人回过头来,真好人!比一般好人还要好,所以他能往生。这是勉励过去无知,没有智慧,愚痴,造作许许多多严重的罪业,现在明白了,回头,行!不要害怕,我造的业障太重,恐怕不能往生,你要是这个念头,错了,那真的造成往生的障碍。

  要晓得忏悔的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在佛经里面看到。我学佛的时候,读《观无量寿佛经》,阿闍世王、提婆达多造五逆十恶罪,提婆达多生身堕地狱。虽然堕地狱,他在地狱里头没有受罪,还很快乐,在地狱里头享受就跟忉利天一样。什么原因?他害的不是别人,害的是佛。害凡夫可就不得了,为什么?凡夫有瞋恚心,凡夫有报复心,那冤冤相报还得了!你去害佛,佛没有瞋恚心,佛没有报复心。你不害佛,佛修行,我们讲修忍辱波罗蜜,慢慢修,不晓得修到哪一天才修圆满;你这一害他,佛的忍辱波罗蜜马上就圆满,立刻就圆满,成就佛证极果的圆满。虽然他造的事、用的心是很恶的,但是他对佛来讲,帮助佛快速的成就了。他要不要堕地狱?要堕,他堕地狱不受罪,在地狱里还享福,有道理,这个道理很深、很微细。

  阿闍世王,这是凡夫,他杀父亲、害母亲(把母亲幽禁),又破和合僧,造五逆十恶罪,临终忏悔,念佛往生,他真往生。所以我们读《阿闍世王经》,这就是佛说阿闍世王这个故事。在我们想来造那么重的罪业应该是下品下生,可是没有想到,佛在经上跟我们介绍是上品中生,这我们怎么想都想不透,於是才晓得这个忏悔往生我们不能轻视,说不定这个造罪业的人临终忏悔去往生,像阿闍世王这样的,品位超过我们。我们往生可能没有办法到上辈,中辈、下辈我们就觉得很满意、很不错了。你看,上品中生。

  说明往生是有两条路,一个就是我们普通正常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个是临终忏悔,临终时候忏悔发愿,十念一念往生。十念一念,他那个功德特别殊胜,心特别猛厉,是我们一般人比不上的,发心无比的猛厉,一下就能够把他无量劫的恶业统统转变过来。这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让我们不敢轻慢造作罪业的人,你不要瞧不起他,你不可以轻视他,为什么?说不定他临终搞个忏悔往生,到极乐世界品位比我们高,我们还不如他。所以这个事情在发心的勇猛、发心的真切,真的回头了。这一桩事情不能不知道。《往生传》里头这些例子很多,临终忏悔,念佛得生。像《观经》下三品恶人临终忏悔往生,那就是他忏悔的力没有阿闍世王那样的勇猛,没有那样的真切,同样是忏悔往生,不一样。忏悔往生大多数是在下三品,但是也有少数的到上辈上生都有,我们要明白这些道理。

  当然,这些事实真相我们细心想想,与过去世的善根因缘一定有非常密切关系,过去生生世世积得厚。他为什么造业?这一世当中没有遇到善缘,缘重要!没有能亲近到善知识,他所遇的是恶知识,在他的身边常常教导他五欲六尘、名闻利养,总是用这些东西迷惑他,是这么个原因。这些事,如果不是常常读经,世尊常说的,要常读、要理解,而且深解义趣,我们才能够明了,才不至於有疑惑。为什么?疑能障道,如果对这些事情产生疑问,你对於净宗信心就打折扣,信心一打折扣就不能往生,所以这个关系很大。

  莲池大师他老人家讲得很好,「始恶不妨终善」。一个人年轻时候造恶,中年造恶,老年的时候后悔,来行善来得及,他还是善人,只要他回头。所以甚至於像阿闍世王临终的时候才回头、才知道忏悔,但是来得及。只要这一口气没有断,恶人,我们把这个道理讲清楚、讲明白,他要豁然觉悟回头向善,都能往生。所以不可以说这个人作恶多端,临命终时算了,不要去理他,错了,临终时还是帮助他助念,还是常常劝他、提醒他,他一念回头,你帮助一个人脱离六道轮回,成佛去了,无量功德!世间任何好事都不能跟这个好事相比,你能保送一个人作佛去。你一生当中有这么个机会,保送几个,你自己将来往生就没有问题。他们知恩报恩,到你临命终时,他一定跟阿弥陀佛说:我们能到极乐世界都是他帮忙的。他拉著阿弥陀佛赶快去接引,人之常情!确实是这个事情。所以我们要热心,不嫌弃人造恶,到他临命终的时候,我们要全心全意的去帮助他、去成就他,只要我们自己的心真诚,真诚心就有感应,真的能帮得上忙。今天我们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大乘无量寿经  (第一六九集)  2004/6/13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169

  请掀开经本,科会第四十九面经文第三行看起,我们将这一小段念一念:

  【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

  到这个地方这是一段,这一段里面有三个小段。科判里面诸位能看得很清楚,这是别说三辈的因果,就是种什么样的因才得什么样的果报,业因果报丝毫不爽,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世出世间法总离不开因果的原理、原则,无论是世法还是佛法都离不开因果。本经,世尊为我们概略的介绍,将往生的人分为三大类,先说上辈。

  上辈,你看他的因,『舍家弃欲,而作沙门』。自古以来许多大德们都在讨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上辈往生就是上三品,我们凡夫到底有没有分?古时候讲法,这个古时候是从唐朝善导大师,从他说起。也就是说善导大师以前,古大德讲上三品往生是菩萨不是凡夫,凡夫没分。而且说得好像很有那么回事情一样,说上上品是四地到七地菩萨,这就高,说上中品是初地到四地;换句话说,中品中生以下才是凡夫所生的,这是隋唐以前这些大德们他们的说法。要照这样说,阿弥陀佛无上的大愿,西方净土无比的微妙,持名这个法门是易行道,往生无比殊胜,那这些话都变成假的,都不是真的,我们凡夫只能够下三辈往生。

  这个事情争论了很久,总是有好几百年都在争论,一直到善导大师出来。善导,有传说(这应当是可靠的)他是阿弥陀佛化身再来的,善导的话那就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这我们应当没有怀疑。至於说善导是弥陀化身再来的,日本人有这个传说,我到日本去访问的时候,他们也这样告诉我。他们很肯定善导是阿弥陀佛,智者是释迦牟尼佛,日本人对这两位大师非常崇敬。在中国,对善导好像不太熟悉,日本善导大师的像到处都有,石雕的,寺庙里祖堂里面供奉。所以我们到日本祖庭里面去看到这些祖师大德的像,我们不能不惭愧,中国人比不上日本人!日本人对祖师非常崇拜,许许多多的寺庙用善导大师的名字,叫善导寺,所以你一看到这个寺庙叫善导寺,一定是修净土的。善导大师是我们净土宗第二代的祖师,初祖是慧远,二祖就是善导。智者大师是天台宗的,所以天台也传到日本,日本的天台也很兴旺。我们看到祖师的绘像、雕塑的像,在日本是看到最多的。

  善导大师引经据典否定了古人的说法,你看《四帖疏》,也就是《观无量寿佛经》的疏钞,善导大师作的,这里面讲到「看此观经定善」,这是《观无量寿佛经》上讲的,「以及三辈上下经文的义趣,总是佛去世后,五浊凡夫,但以遇缘有异,致令九品差别」。这个话讲得好!我们确确实实,五浊恶世的凡夫就是指我们现在。我们现在修这个法门,将来往生品位高下,实实在在讲是你遇缘不一样;你遇到的缘殊胜,可能你就是上三辈往生,遇到的缘不好,可能是下辈往生。这话怎么说?善导讲的,「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下品三人是遇恶凡夫」。后面经文还有,「以恶业故,临终藉善,乘佛愿力,乃得往生,到彼华开方始发心,何得言是始学大乘人也。若作此见,自失误他,为害兹甚」。这几句话讲得好!因为古时候这些大德说下辈是你刚刚开始学大乘的这些凡夫,你看看中辈、上辈都是菩萨。善导大师讲这种见解误了自己也误了别人。这话说得好。但是这些话我们还得要多说几句,要不然不太好懂。

  总而言之,这一段话的意思,释迦牟尼佛示现入般涅盘之后,这就是佛不在世间了,这世间众生苦!没有依靠,唯一在这一生决定可靠,依这个法门决定可靠、决定能成就。这话也是善导大师说的,「万修万人去」。大师还有一句名言,我们把它刻在石头上,他说「诸佛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一句话了不起!诸佛是讲三世诸佛应化在九法界,这就出现在世间,应化在九法界,为什么?唯说净土往生的法门。换句话说,一切诸佛示现在世间,这个世间是讲九法界,只有一个愿望,希望一切众生念佛往生净土,一生圆成佛道,这是一切诸佛的本愿。所以四土三辈九品凡夫有分,不是给圣人说的,不是给菩萨说的,就是给我们凡夫说的。

  所以他老人家讲「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这个话是真的。你遇的什么缘?当然佛法里头常讲四缘生法,四缘生法有三个是你自己要具备的。「亲因缘」,亲因缘是过去生中你跟净宗法门结的缘。我们诸位在座的同学,这个你们都有。如果你们过去生中没有跟阿弥陀佛结缘,你就不会到这儿来。所以你会到这边来,你听了很欢喜,说明你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净土。为什么修净土没有往生?另外有缘。那是另外有差别的缘,所以你的缘不具足,就是说它要有许多条件,你只有这个条件,其他条件缺了。这就叫做善根,佛经里面讲的善根,善根深厚!这是第一个缘。

  第二个是「所缘缘」,这就问题大了,你虽然过去生中有修净土的善根,可是你这一生当中不想修这个法门,那你的所缘缘就没有了。这一生当中你贪爱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享受,把学佛这个事情疏忽了,你这一条缘就缺了。第三个叫「无间缘」,无间缘是这个缘不能间断,你常常间断,这是为什么过去生生世世不能成就的原因,这很重要!

  大师在此地跟我们讲遇缘,遇什么缘?不是这三种缘,是第四种,叫「增上缘」。增上缘是外缘,我们今天遇到这个法门,这是缘。有许许多多人这一生当中,学佛没有遇到净土,他修别的法门。今天中午,香港凌孜会长打电话告诉我。大概是在青海、西藏那边有个五明佛学院,有一位活佛,在中国很有名气,许许多多人皈依,他周围的弟子有五千多人跟他学密,听说这两天往生了,念佛往生的,他这个做法就度许许多多人念佛。活佛,你看一生到最后念阿弥陀佛往生,所以许许多多的从前念佛人,以后跟他去学密,现在看他这个样子又回头了,又回头来念阿弥陀佛。这都不是普通人,菩萨来示现给你作增上缘。

  所以我们遇到净土法门,这个缘就很殊胜。遇到净土法门,你未必遇到这部《无量寿经》,这部《无量寿经》在净土法门里面,无上的法宝!你遇到了,也遇到这个经了。遇到这个经,天天念,不懂也是枉然,你得要遇到有好的善知识给你详细讲解。你对这个经,你读得很熟,这个经里面的义趣你都能够明了、都能通达,这个缘殊胜!你在这个地方建立信心、建立愿心,引发你过去生中多生多劫的善根,跟现在这个缘一结合,你这一生肯定得生,所以这个缘就太重要了。

  佛法非常重视缘,你看看,佛不说因生,佛说缘生,这是大小乘教里头常常讲的,一切法缘生,他不讲因。因是过去造的,没有法子控制,缘是这一生当中自己可以控制,这不能不知道的。我们初学佛的时候,缘殊胜,遇到好老师,老师教导我们的,我们永远记在心里,依教奉行。老师没有欺骗我们,所以我们能够获得成就。如果亲近一个善知识(这个好老师),你对他半信半疑,你对他的教诲不能完全接受,那你的成就就有差别。如果完全不能接受,那你跟这个老师就毫无成绩可言。所以佛法是师道!我们不能够尊师重道,无论你怎么样勤奋修学,你都不能成就,这里面的道理很深很广。

  这三品,我们在这经文里面就会学习到。善导大师讲下品三人是恶凡夫。恶凡夫是什么?造作恶业。那我们想想,我们现在造的恶业就很多,我们要承认,不能不承认!虽然造作恶业,学佛之后能够改过自新、能够断恶修善,这就难能可贵。但是这不是善导大师的意思,善导大师的意思是一生作恶,临终才后悔,这是下三品。像我们现在年岁还可以,至少还要活个几十年,那我们有几十年的功夫,三年五载、十年八年的功夫,我们肯定能把自己提升到中品、上品。那个下三品大概是这个人病很重,快要走了,在还没有走之前几天才闻到佛法,他的时间很短,这是下三品。

  所以他说九品往生总在遇缘不同。即使一生造作恶业,临终遇到善知识给他开示,他真正忏悔了,真正悔过,一心念佛求生,阿弥陀佛并不舍弃他。弥陀大慈大悲,只要你真肯回头,还是来接引你。这个样子,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他才发心,这是讲下三品。善导大师在注解里头引用许许多多的经教,证明他所说的话都有根据,不是自己猜测的。所以他老人家跟我们讲的结论,极乐世界三辈九品都是为五浊恶世凡夫往生的莲位,这是给我们很大的安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我们在世间遇缘真的不同,你遇到佛法,遇到是大乘、小乘有差异,自己根性有利钝,就是过去生中宿世修学根不相同!如果我们是大根大器的凡夫,接受这个法门能信能解,又能够依教奉行,这个经上说,这种圆顿大根性的人在这个世间修行一天,那个功德比一般人修行多少年还要超越。所以一生功德圆满,确确实实可以达到上品上生的地位。这是我们在没有读这一段经文之前,想起善导大师有这样的开示,使我们坚定信心,这个法门我们大家统统都有分。

  现在就本经来说,确确实实这三辈往生是为我们凡夫说的,圣人那是附带说的,声闻、缘觉、权教菩萨。经上讲必成正觉,这是我们这个经四十八品,第七品里面讲的「令彼诸群生,长夜无忧恼,出生众善根,成就菩提果。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这几句偈子,前面四句说明弥陀大愿之由,普令一切众生圆成佛道。

  那我们要问,这一切众生能成得了佛吗?我们学佛也不少年,经论也读了不少,佛的这些话我能相信,为什么?《华严经》上说,《华严》、《圆觉》都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是真的,一点不假。为什么你会变成这个样子?你的本性是佛,你现在把本性忘掉了,你现在是烦恼习气当家,习性当家。你能够把烦恼习气放下,你就是佛!你要是懂得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就是上上根人,你念佛将来往生是上辈往生,这就是遇缘不同。有人一生学佛,没有看到这样的经教,没有听人这个说法,所以自己不知道。缘太复杂,实在讲也很不容易遇到,所以遇到要珍惜。

  听经比什么都重要,菩萨都不能不听经,诸位在家同修也一样。要是受了菩萨戒,菩萨戒里面就有明文规定,四十里之内有法师讲经,你要不去听经就犯戒了。这个经我很熟,我都会讲,听他干什么?还是要去听,不听就犯戒。你会背会讲,为什么还要听?做影响众。讲经的道场人众很多,道场庄严,你是来庄严道场的,而且给初学的人看,某人法师讲经讲得那么好,他都在听,大概这个法师讲得不错,你对这个法师生起信心,所以他是来做影响众的,那个影响众也增强听众的信心,功德很大。

  我们早年初学讲经的时候,讲得实在不怎么好,可是我们老师来听。这个老师不是李炳南,周邦道,是抗战期间我念中学的时候他是我的校长。我在台北讲经,他那个时候住在台北,每一场都到,他坐在前面,不但听经,他还记笔记,他在笔记本上写笔记,给人看的!这是大德居士,是佛学家。好多这些学者,老居士,老法师。老法师很客气,像南亭法师是老法师,广钦法师都听我讲过经,这些老法师很有趣味,他们听经坐在最后一排,我上座了,他才进场,我一下座他就走了。为什么?诸位想想看,我们是后学,老法师他一来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拜他,他不让我拜,所以他后到早退,很妙!这都是对於年轻初学非常爱护。居士我们不必要拜,他就可以早早来,可以跟我们一起学习,这都是缘。

  而且老师常常教导我们,学佛,特别是学讲经,讲经要结法缘。不结法缘,将来你成了佛,你讲经听众很少,没人听你的。所以老师早年就教导我们,我们学讲经的人到人家道场,这是规矩,上大殿一定要礼佛三拜。我们这个三拜,跟你们普通三拜不一样。我们第一拜求愿与道场有缘,将来我能够来讲经,与道场有缘;第二拜与常住有缘,与寺庙里面住持当家这些执事跟他们结缘;第三拜跟这个道场所有信徒结缘。你这三拜拜得很虔诚,将来到这个道场来讲经,法缘殊胜!这是老师教的。所以我们讲经的这些法师到任何地方,无论是僧俗道场,我们的礼拜都许下这个愿。法师讲经,除非不得已,或者很重要的事情,或者是生病,否则的话,一定要来听经,你不来听经;听经是与道场结法缘、与法师结缘、与听众结缘,总在遇缘不同。你要是没有缘,你不喜欢听别人讲经,谁愿意听你讲经?报应如此。

  诸位都知道我的法缘非常殊胜,殊胜在哪里?都是老师教的,欢喜跟众生结缘。任何人讲经,只要我有空,我一定会去听,我不会缺一堂,为什么?你的法缘才殊胜。所以我们这边讲经的这些同学,无论在家出家,你要懂这个道理,这是业因果报,不是来生来世、多生多劫,这一生当中你就会遇到。老人所说的话祖祖相传,不会错的,我们相信,我们自己依教奉行,果报果然现前。

  刚才我们念的这四句偈,当中这一首,这是阿弥陀佛自己发愿的,「我若成正觉」。他现在成佛了,在极乐世界成佛了,他的佛号叫无量寿,阿弥陀就是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闻这个名号,这个名号是什么意思不能不知道。古大德常常讲「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也听得耳熟,可是这一句话多少年都有疑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为什么不可思议?到底是怎样的不可思议?总有个疑问在这个地方。一直到读到《无量寿经》之后,这才明了,而且是亏了梅光羲老居士在这一个经本前面有很长的序文,我们细细读这一篇序文,这才恍然大悟。

  他告诉我们,隋唐时代,那是我们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中国佛教有十个宗派都是那个时候建立的,隋末唐初建立的。祖师大德辈出,佛教里面的人才太多了,真正都是杰出的人才,这里头有许多是佛菩萨再来的。这些都是示现,缘太胜了。这些大德们常常在一块讨论,世尊当年在世,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他说得这么多,哪一部经最重要?哪一部经最圆满?就在讨论这些问题。於是这些祖师大德们公认,都推《大方广佛华严经》,所以称之为佛教的根本法轮,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佛学概论。《华严经》是佛学概论,经典的概论,这里头说得非常圆满,其他所有一切经都是《华严经》某一部分的详细说明,所以《华严》才是最圆满的、最完整的。

  《华严》之所以到究竟圆满,到底是依什么?是依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你们想想这个味道。如果没有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经》就圆满不了;换句话说,《华严经》只度上上根人,中下根人没分。后头有导归极乐,下下根都成了佛,这才真的究竟圆满。讲导归极乐,《无量寿经》就是极乐,也就是说《无量寿经》就是《华严经》的总结,《华严经》最后趋向的目标。於是《无量寿经》地位太高了,比《华严》还要高,《华严经》归《无量寿》,《无量寿经》归到哪里?《无量寿经》归四十八愿。你看这四十八品,最重要的一品是第六品,第六品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有四十八条,哪一条最重要?古大德说第十八愿,一念十念必定得生,那就是说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是这么来的,你不能不知道。

  由此可知,四十八愿就是解释名号的,这一部大经就是解释四十八愿的。《大方广佛华严经》,那就是《无量寿经》的注解,这一部《大藏经》是《华严经》的注解。你们这样子去观察、去思惟,你才晓得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把整个佛法统统包含在里面,一个都不漏,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所以「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这句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众生是九法界众生,一个都不漏,所以名号功德实实在在不可思议,名号里面所含的义理深广无尽!

  末后两句是讲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成就,这个成就是平等的,虽然有四土三辈九品,即使下下品往生也不例外,「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的身相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下下品往生也没有两样,因为经上并没有说中下品往生除外,它没有这个说法。没有这个说法,那就是三辈九品统统是一样,这不可思议,这才是真正说明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西方极乐世界无比的功德庄严,句句都是实话,我们不能不知道。

  学佛先要明了,我们现在娑婆世界,我们在这个世间,「大心凡夫,蒙佛加被,上辈往生」,这我们就能相信了。所以现在问题就是大心,这个很重要。你不是大心能往生,不是上辈,上辈要大心。正如同《华严经》一样,你看《华严经》当机,清凉讲十种机,分作十种根性,真正当机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真的不是普通人,都是明心见性的菩萨,我们讲法身菩萨,那是《华严》的当机者。可是里头有一条叫大心凡夫,我们凡夫如果心量大也行,也是《华严经》的当机者。这个心量大,大到什么程度?怎么样才叫大心量?佛经上有两句话「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没有这么大的心量不行,没有这么大的心量不能学《华严》,无论怎么学,你不能入华严境界;没有这个大心量,你修净土,你不能够上辈往生,上辈往生是大心凡夫。

  这个大心也是缘,我们要把我们的心量拓开。我们没有学佛,心量也很小,都是自私自利,什么事情总是头一个想到自己。学佛之后,这才晓得我们想自己是错误的,会想到别人,想到别人当然头一个想到自己的父母、兄弟、家亲眷属,这就心量比较大一点;再大一点,能想到我们的同学朋友,想到我们邻里乡党,我们居住这个地方,想到这个地方。这还不够大,所以再大,你能够想到这一个省、这一个都市,再扩大你就想到我们的国家,再扩大想我们的地球。所以我们现在常常因为跟很多不同的国家族群宗教往来,我们就不讲国家,不讲地区,我们跟大家讲我们都是地球人。你没有离开地球,我们都是地球人。所以起心动念,我们要想到为全球一切众生福祉著想,这个心量就大很多,能不能往生上品?不能,一个地球太小了。但是你能想到这个地球,中品上生靠得住。

  所以真正学佛人常常想到九法界众生,这句话就是包括天地鬼神我们都要想到。我们念回向偈,「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三途是地狱、饿鬼、畜生,统统要想到。我们登上这个讲座,你们在念佛的时候,三称「本师释迦牟尼佛」,我在讲台上发愿,不是跟你们念佛,我是在请众,请什么众?请听众,请哪些听众?九法界的众生。遍法界虚空界一切尊神,遍法界虚空界一切神灵,此界他方一切城隍土地尊神,娑婆世界一切罹难众生的亡灵,我在这里请他们来听经。你们在唱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我在这里请众,我们肉眼看不见,你的心量不大不行!所以我往生,上辈有分,这你们要学我。每天我们做早晚课的时候,诵经拜佛的时候,都要请众,完了之后要回向。你要把心量拓开,不止是这个,遍法界虚空界。这就是佛经上常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么大的心量,你现在的生活就很快乐,哪个人得罪你,鸡毛蒜皮,这么大的心量,这算什么?太小了,看都看不见,怎么会放在心上?心量小,这个小东西就有大疙瘩,就很难过,心量大,化掉了,化解掉了,非常重要,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这个地方古德讲的大心凡夫,蒙佛加持,他可以上辈往生。上辈往生决定得无生忍,无生法忍。我们知道得无生法忍是七地菩萨,这是在《仁王经》上讲的,七地是下品无生忍,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十地菩萨那是寂灭忍,那跟佛一样了,清净寂灭;十地是下品,等觉是中品,如来果位是上品寂灭忍。无生法忍就是净土经里面讲的阿惟越致菩萨,你看四十八愿愿文里头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可思议!所以这个法门比什么都殊胜,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所以极乐世界的品位,决定不可以跟一般经论那种说法相提并论,不可以,它的确是个非常特殊的法门。

  古德也有说,西方极乐世界有凡夫、小乘往生的,人数没有法子计算,我们在这个经的后面会看到。还有一类大圣往生,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文殊普贤都求往生,这是华藏世界的等觉菩萨。他们发愿往生西方净土,是给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给他们看的。你看看文殊普贤都发愿求生净土,何况其余的?那是普度一切众生快速圆满成就佛道,这么个意思。这是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的、要搞明白的,我们的信心才能建立。从信心再生起愿心,然后究竟要怎么个修法,这个经上告诉我们「舍家弃欲,而作沙门」。舍家就是出家,弃欲是离欲,而作沙门就是为僧,这是三宝之一的僧宝。这里头有讲究,不是说你出了家到寺庙里找个师父剃头,你就成功了,不是的,那你就搞错了。

  我们新加坡的纳丹总统,我很尊敬他,我们也很熟。上一次印度教的卫塞节我们在一起吃饭,我们谈了十几分钟。我第一次跟他见面,他没有做总统,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我们坐在一起,他告诉我,他在宗教里面是最尊重佛教,他说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他说这一句话,我听了寒毛直竖,这不是普通人能说得出来的。最初我听这句话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那一年我二十六岁,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第二个人我听他讲的,所以能说出这个话,这是内行人不是外行人。

  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这出家是形式,因此那个出跟家你就要懂得,佛法里面讲家有四种,你出的是哪个家?现在人所出的是田宅之家,你家里有房子、有财产,有土地、有财产,你把这个离开了,到寺庙里面去了,这叫出家,出田宅之家;舍弃你自己的家庭,你到寺庙去出家了。这种出家有没有用处?没用处,形式不是实质。实质是什么?实质有烦恼家,烦恼是家,你有没有离开烦恼?三界是家,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那就是六道轮回,你要出六道轮回才真正出家。六道轮回是我们的大家庭,你能出得去吗?五阴是家,你看看《心经》里面讲的「照见五蕴皆空」,那出了五蕴家。所以这三个你出不去,这三个叫生死家,你能出离田宅之家,你出不了生死之家。

  所以家有四种,出也有四种,一种是身出心没出,心还常常想著,这个不行;第二种是心出身不出,这是在家居士,一样上上品往生,为什么?他真的出家了,他形式没有出家,他的心真出家了,虽有家他心不染,一丝毫都不染著。第三种身心俱出,那就是佛门里面这些祖师大德,身心俱出。第四种身心都不出,身心都不出是在家居士没有成就的,身心都没出,不是指一般人,是指在家居士学佛的,身心都不出。所以这里头真正有成就的,心出身不出,在家成就;身心俱出,这出家成就,这个出家的意思我们要懂。

  诸位看到这个要舍家弃欲,那大概是我们在家居士没分了,那你就错了,你就完全错了。在家居士可以上品上生,心出身不出,在家居士一样圆成佛道。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维摩居士就是在家佛,同时两尊佛出现於世间,释迦牟尼佛示现的是出家佛,维摩示现的是在家佛。所以你们看看《维摩经》上所说的,世尊的这些大弟子,像舍利弗、目犍连这些人,见维摩居士要顶礼三拜、右绕三匝,跟见释迦牟尼佛的礼节完全一样,那是在家佛。这些都是教导我们后人的,我们后人往往误会了,以为一出家就比谁都大了,在家大德居士也没有看在眼上,错了,这是罪过!你虽然是出家,穿上这个衣服,你的德行、心量不如别人,差远了,人家将来念佛能往生能成就,出家人往往堕地狱。

  谚语常讲「地狱门前僧道多」,为什么原因?你不是真的出家,你是身出心不出,你造作这些罪业,统统都是地狱罪业。你要说为什么都是地狱罪业?头一个破坏佛教形象,你说这个罪业多大。我是好人,我没有犯什么罪,我也没有破戒;你破坏佛教形象,就这个罪你就得堕阿鼻地狱。所以你一定要晓得,释迦牟尼佛是个出家的榜样,维摩居士是在家学佛的榜样,这是绝对的标准。你向他们学习,在家向维摩居士学习,出家向释迦牟尼佛学习,你就肯定不错。他们两个人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可以给九法界众生做最好的榜样、最好的模范,这是佛菩萨,这是我们应当要学的。

  我们起心动念,说一句话、做一桩事情,有没有想想,如果社会上人都学我这个样子行不行?这是好样子,行!那我们可以做,如果那样子不好,那就不能做,一定要做好榜样。好榜样就是戒定慧,决定不能够违背戒定慧。所以头一个是讲出家,出家的时候记住,在家菩萨心出身不出,出家身心俱出,这两种才能成就。另外两种是身出心不出、身心都不出,身出心不出是讲出家人,身心都不出是讲在家居士,这两种人都会堕落。出家这两种,我们是属於哪一种?在家两种,我们属於哪一种?你得搞清楚。为什么?关系我们这一生当中能不能往生,关系很大,不是小事。

  家,一定要懂得,我们要出生死家,我们要出六道家,我们要出烦恼家,田宅之家,寺庙也属於田宅之家。寺庙建得大,供养多,这里面一些出家人就受不了,起了贪瞋痴。贪瞋痴一起来,将来统统堕地狱,他要不出家他不堕地狱,这一出家就堕地狱了。所以这个大庙是什么?大庙那个大门是地狱门,很可怕。所以我就想到,常常想到印光大师的教诲,印光大师教导我们在这个时代我们应当怎么做?小庙,住众不要超过二十个人。你看他老人家讲的这个小道场,因为人少,开销少,有几个得力的护持居士,你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这个小道场不做法会,不做经忏佛事,也不收剃度的弟子,也不要传戒,老老实实念佛。

  现在这个时代单念佛不得力。有同修告诉我,跟我讲,他说:法师,你不可以提倡只念佛不听经,你不可以这样说法。为什么?许多念佛人心里头的疑惑不能断,念久了功夫反而不得力,会容易退心。我想想也有道理,所以我们现在提倡要读经,小念佛堂每天至少两个小时到四个小时听经,能有八个小时到十个小时念佛,好!常年这样下去,三年五载,这二十个人里头准有成就,不能说个个有成就,至少一半有成就,这个道场就是无量功德。

  所以我将来如果有这个缘分回到中国,我就提倡小道场。建小道场,小茅蓬,住众不超过二十人。我还发愿,如果能有这个缘分,我还是要教学生,我只教五个学生,五个正科生,五个旁听生,我只带十个人。另外有几个护法、照顾道场的,总共不会超过二十个人,我们要带头来干,把印祖的教诲要落实,不要去住大的道场。大的道场都变成观光旅游地区,哪能修行?一天到晚接触的统统都是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心不清净。所以道场要小,小道场真成就。这是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多次教诫,我们应当要记住,要把它落实,要做到。断绝一切攀缘,你有攀缘的心你就不清净,弃欲就是最重要的是要把这个攀缘的念头断掉,随缘而不攀缘。

  「而作沙门」,沙门是梵语,音译的,它的本义不一定是出家人,所以在古印度,在家学佛也称沙门,在家修行人都称沙门。印度宗教很多,不是佛教专用的,沙门意思叫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所以在家出家都可以通用。佛教传到中国之后,这个沙门只有出家人用,在家人很少用,这要知道。在家出家通用,但是一般多半是出家人用,在家人很少用沙门这个称呼,但是在家人用也是正确的,不能算是过失。所以这是我们要懂得,就是要真正做一个断恶修善,断恶修善这才能称之为沙门。

  古德讲,家是烦恼因缘,出家无非是远离烦恼,修清净心。在从前出家,造恶不容易,为什么?他没有这个机会。所以古时候你看看寺庙都建立在山上,远离村庄,跟一般世俗人都有一段距离,所以居住的环境叫阿兰若,阿兰若也是印度话,就是没有吵杂的声音。在佛经上讲的标准,因为道场都是在乡村,乡村人家多半是养牲口,他说牛叫的声音听不到,这个地方算清净,还会听到有牛叫这就不行,以这个为标准。现在可麻烦了,现在你看汽车、飞机的声音,你到哪里去找一个幽静的地方?很不容易找到,所以这要晓得出家人居住的是个很安静的地方,很少人去的地方。现在的寺庙欢迎大家观光旅游,所以现在的寺庙确实不适合修行。

  至於讲经说法,说实在话,也不需要这么大的讲堂,现在利用科技,我们在摄影棚里面讲经,在卫星电视传播,你们自己在家里面电视机就能看见,好,清净!我们现在的电视二十四小时不中断的播放讲经的录相带。在新加坡收看可以用电脑,我们的电脑跟电视现在连线,你就不要另外装天线,你从电脑里面收我们的卫星电视,二十四小时随时都能收得到,这好!方便!你在家里头清净,没有人来找你,听经的时候把电话拔掉,绝对没有人打搅你,门关好,电话拔掉。所以现在只有自己要有智慧,每天要有一段时间很清净,听经念佛,我们才能够真的修自己,希望自己在这一生当中能有成就,能够不至於堕落。

  总而言之,心要清净。心清净了,身就会清净,为什么?身是物质,这个物质是随著心理转变的。这个事情我们也跟诸位介绍很多,日本江本胜博士做出了实验,他用水做实验,水是矿物,证明水它会看、会听,懂得人的意思。水会看、会听,懂得人的意思,我们人身体百分之九十是水分,所以我们的心好,心清净,心善良,我们百分之七十的水分都会很美,结晶都非常美,你身体健康!所以身体健康不是从外头来的,是你自己的善心,清净心、善心,这才是真正的因。饮食方面,愈清淡愈好,油腻的东西不要吃,油炸的东西不要吃,不干净的东西不要吃,你就不会生病。佛门里头真的懂得这些理论方法,确确实实能这一生过得很幸福、很美满,来生比这个更殊胜,无比的殊胜,使你意想不到的殊胜,为什么不好好的学?所以无论出家在家同修,在家同修要记住,心出身不出;出家同学要注意,身心俱出,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

  在唐朝时候韩国有一位大师,元晓,大概很多人都知道。元晓大师,他也是修净土的,他有一本书《游心安乐道》,这是元晓他著的书,他也说到《无量寿经》讲的三辈因行,上辈里面说了有五句。这诸位要知道,《无量寿经》有五种的译本,在唐朝时候还不止,唐朝那个时候应当有六、七种译本,他看到哪个本子我们就不知道了。他在他的著作里头举出来,他说《无量寿经》讲上品有五种因,第一种是「舍家离欲而作沙门」,就是刚才我们念的,这是第一句,这是显示发心的方便。第二是「发菩提心」,菩提心是正因。第三是「专念彼佛」,专念阿弥陀佛,就是这个经里面所讲的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第四个是「作诸功德」。这是助行,元晓大师认为念佛是助业,但是这种说法,古大德认为不太妥当。第五种是「愿生彼国」,这是意愿,前面四种是行,行愿和合这样才能够得生。他所说的五种因行,这个经上也具足。

  《起信论》里头,「以出家为净土正因」,这一句话说得也很正确。这句话诸位要记住,这个出家包括在家同修,在家是心出身不出,这都是出家。如果这个心还留恋著这个世间,那就非常困难。临终阿弥陀佛来接引,你还有家里琐碎事情没有放下,阿弥陀佛不会等你。所以说是一定要放下,身在家心已经把家放下了,对於家绝对没有一丝毫留恋。没有丝毫留恋,并不是说你对家庭不负责,那你就错了,佛门里头有一句话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家也是如此,你在家一天,你家里面的责任一定要承担起来,那是你的家业,你临走的时候完全放下。临走放得下,那要在平常放得下,所以平常要放得下,平常是家里人各个人都照顾到,心里面要放下,心里头不能有一丝毫爱欲留恋,这个不可以有。你有这个,你在临走的时候就产生障碍了。这个事情很麻烦,所以心要清净,清净心生智慧,智慧,理家照顾人会照顾得很周到、很圆满,这里头决定不会生烦恼,这不可以不懂得。

  在这一段里面,黄念祖居士在他注解里头引经据典说了很多,这些都值得我们做参考。但是最重要的,我们对净宗要有肯定的信心,知道经典上所说的全是真实语,全是为我们这些众生,我们统统有分。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个世间,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如果讲的这部经是我们这个世间人做不到的,我们想想他会不会讲?他所讲的我们都做不到,岂不是对我们开玩笑?岂不是在吊胃口?释迦牟尼佛怎么可以做这种事情?我们能通这个道理,你就晓得凡是佛在这个世间讲的,决定对这个世间人有利益,这个世间人可以做到,这个世间人做不到的,绝对不会说。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跟一般人往来,看到那个人做不到的,我们也不会吊他胃口,也不会跟他开玩笑,何况佛没有戏论。戏论就是我们今天讲开玩笑,佛不会跟人开玩笑的,句句都是诚实语。

  我们在《观经》上看到,韦提希夫人往生,韦提希没有出家,她是在家女众,上辈往生,这就说明她是心出身不出。再看《往生传》里面,你看看远公大师的东林念佛堂,东林念佛堂有不少居士参加这个,他一百二十三个人,他有在家众。刘遗民没出家,他当年在念佛堂三次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给他摩顶,阿弥陀佛衣服还盖到他身上,都是上品的相,所以这个也没有出家。再看看我们这部经,这部经很有味道,前面列的这些大德,贤护等十六正士,这十六个人是等觉菩萨,跟观音势至、文殊普贤一样,在家菩萨,十六位统统是在家菩萨,等觉菩萨,那怎么不是上上品往生?这些你只要仔细去观察,我们在家同修信心就起来了。

  远公大师往生,他老人家一生三次见到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跟任何一个人说。这都是祖师给我们做出的模范,我们遇到一点点小事情赶快宣扬,唯恐别人不知道,这是错误。你看祖师三次在定中看到,就是在念佛止静的时候看到西方极乐世界,从来不说,最后往生那一次西方境界又现前,他才说出来。他说西方世界境界现前了,过去看过三次,他说我一定会往生。看到阿弥陀佛来接引他,跟在阿弥陀佛后面的都是熟人,有佛陀耶舍,有慧持法师、慧永法师、刘遗民居士,都是莲社先往生的,跟著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引他。刘遗民还说:老法师你发心发得早,你怎么来得这么晚?他们先去了,这些人都是上上品往生的,上辈上品的。在这个地方给诸位说明,就是在家居士要发心,要知道得很清楚。

  你再看《华严经》五十三参,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参是五十三位善知识。这五十三个人,我们从事相上来看,这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参访吉祥云比丘,初住菩萨;海云比丘,二住菩萨;妙住比丘是三住菩萨。实际上前面三个是出家人,后面有三个出家人,出家人只有六个;五十三位善知识,只有六个出家,其余统统是在家人。这些都是说明在家学佛是大有可为,大有成就,决不输在出家人后面,所以一定要勇猛精进,如教修行,这比什么都重要。

  真正做一个在家菩萨,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是我们在讲席里头常常提到,把对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放下,何必呢?占有的念头放下,支配的念头放下,你只要把这三个念头放下,你的心就清净,你就不会再造恶业了。凡夫所以不能成就,最麻烦的就是这三个念头放不下,我们真正用功夫念佛,这个念头才一起,「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打断。念头没有,当然你就不会有行为,然后起心动念想到一切苦难众生。我们怎样帮助苦难众生离苦得乐?没有别的,自己先做好榜样,我自己离苦,一切众生就离苦,我自己离不了苦,一切众生就没有办法离苦。世出世间的善法都要从自己内心去做起,这个重要!希望我们认真牢牢的记住。

  黄念祖居士还提出,密宗里面有很多派别,这里面有不少上师是在家身分,没有出家。黄念祖居士也是密宗的金刚上师,他传法的,他也是在家居士。黄老走的时候是念佛走的,听说他病重的时候,一天念十四万声佛号,念佛走的。今天我们听到五明佛学院里面的上师也是念阿弥陀佛走的,这都是启发我们很大的信心。

  这一句经文「舍家弃欲」,我们特别著重心出家,著重这个。弃欲要著重在起心动念之处,真正放下对一切人事物的控制,对一切人事物的占有、支配,不要有这个念头。这个念头决定害自己,这个念头是轮回心,从这个念头上产生的行为就是造轮回业,我们天天还用轮回心造轮回业,你怎么能往生?你怎么能出离?我放下,放下自在!放下好!每个人在生活都叫苦,我所遇到的人都在我面前叫苦,我知道他为什么会苦,放不下!放下就没有苦了。苦是你自己找的,不是苦来找你,是你找苦吃,你错在这个地方。你要不找苦,苦不找你的,为什么去找它?

  所以总要学随缘不攀缘,随缘就不会苦了,就有乐了,攀缘就苦,我心里要想怎样怎样就苦了。什么都不想,有愿。愿跟欲不一样,欲是什么?你想得到,念念想得到。愿不是的,愿是念念想缘成熟。所以一个是为自己,一个是为众生。为众生、为佛法,不为自己。为众生,缘成熟,众生有福,我们有机缘为他服务,我们很快乐。如果缘不成熟,众生没有福,我们没有机会替他服务,就会怎么样?我们更快乐,不要做事。缘成熟的时候,我们要很劳累,要替他工作,所以缘不成熟更好。所以自己决定没有得失,欲里头有得失,愿里头没有得失,这是一定要辨别清楚。

  下面这是讲到全经的中心,这一句经文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这最重要的我们留到明天再讲。

大乘无量寿经  (第一七0集)  2004/6/14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170

  请掀开经本,科会第四十九面第三行,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

  我们念这一段。这一段里面有三句,三句就是三个小段,昨天我们介绍了第一句,今天我们要介绍第二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发菩提心这一句,我想同学们都听得耳熟,佛门里头常常提到的,可是什么叫菩提心,大概真正能够懂得的人就不多;菩提心怎么发法,那懂得的人就更少了。在这个地方,上辈、中辈、下辈,三辈都说到要发菩提心,要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由此可知,发菩提心这一句我们不能不有相当的认知。黄念祖老居士在他注解里面讲,这部经的宗旨就是这一句,这宗旨就是修行的目标方向。由此可知,非常重要。

  印光大师他老人家一生自行化他,实在讲只有十六个字,他这十六个字真正做到了,成为一代祖师。这十六个字就是「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这八个字你要能够做到,就是经上所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可见得你就具备了佛弟子的条件;后面两句是「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信愿持名这一句做到,你就决定得生净土。他老人家说得非常简单。信愿就是发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他把这一句经文八个字浓缩成四个字「信愿持名」。说信愿持名,好像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分,我们都相信、都愿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前面跟诸位说过,每个人的信心、愿心有浅深广狭不相同,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有四土三辈九品的差别。信愿要到什么样的标准才能往生,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你要问什么样的标准,那还要依《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讲得详细,信愿是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观无量寿佛经》上讲的三心,《观经》上讲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说了三个。《大乘起信论》里面也讲了三个,《起信论》里面讲的是「直心,深心,大悲心」。我们把经论合起来看意思就更明显。论上讲的直心,经上讲的至诚心,由此可知,至诚心就是直心,直心就是至诚心。至诚是真诚到极处,叫至诚。依照这个标准,菩提心一发,那真的就恭喜你,为什么?超凡入圣。真诚到极处,你是真心,你不是妄心。

  在《华严经》上我们看到,菩提心一发是什么地位?发心住。你这个心发了,你真的住在菩提心上,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我们常讲法身大士。菩提心一发就是法身菩萨,不是凡人!不但你超越了六道,超越十法界,这叫标准的菩提心。由此可知,信愿是菩提心,信愿里面的层次就太多太多了。到这一个标准(这是菩提心的标准,经论上所讲的标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凡圣同居土,也不是方便有余土,是实报土里面上辈往生。所以,前面跟诸位介绍过,隋唐以前的古大德都说上辈是四地以上的菩萨求往生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为什么?菩提心的标准,它那么高!说我们凡夫只有下三品往生,也有道理,但是这个说法被善导大师否定了。

  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勉励我们凡夫,我们凡夫要认真、要努力,那我们凡夫能不能在这一生菩提心达到经论上的标准?跟诸位说,肯定能做得到,问题都在自己肯不肯做。你自己真肯做,有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把菩提心提升到这个水平,不是难事。在中国古大德里面,我们看《净土圣贤录》、看《往生传》,确确实实有人做到,这就是念佛里面讲的念到理一心不乱。经论里面举的比喻,那当然更多,像《观经》里面韦提希夫人,那是真正发无上菩提心,上辈上品往生。在中国居士里面,昨天跟诸位介绍刘遗民,这些人也是上品往生。为什么别人能做到,我们做不到?没有别的,别人能放得下,我们做不到是放不下。你那些牵肠挂肚的事情不能够痛痛快快、干干净净的把它舍掉,这样才造成了障碍。

  既然知道菩提心的体是至诚,真诚到极处,这个心的作用,对自己就叫做深心。菩提心自受用,你用什么心对自己,你用什么心对别人,所以有体有用。用里面有自受用、有他受用,自受用是什么心对自己,什么心对别人。经论讲自受用,都是讲深心。深心,古人的注解叫好善好德,这个说法也没有错误,都说得正确,可是这一句话里头也有浅深不相同。真正的标准就是我跟诸位同学介绍的,《无量寿经》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这是佛跟我们讲的标准,清净平等觉是深心。

  回向发愿心就是大慈悲心,我们能将自己修学所有功德,自己不享受,给一切众生享受。我们真正修行,真正修行的人一定要知道,特别是在这个时代,真修行的人愈来愈少了,真正修行,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世间人常讲灾难很多,世间灾难很多,真修行的人怕不怕?不怕,真修行的人应当哪个地方有灾难到哪里去,为什么?你真正修行,你有佛护念,你有龙天善神保护,你到有灾难的地方,因为你在那个地方有佛保佑、有龙天善神拥护,那个地方灾难就减轻了。所以真修行在这个世间不是去避难,去赴难,哪边有难哪里去,这些都是真实不虚,我们不能够不晓得。

  三心,我们一定要细说。诚,真诚到极处。什么叫诚?我们每个人都以为我们自己的心很诚,这是我们自己的标准。圣人的标准怎么说?清朝末年,曾国藩先生他在读书笔记里面将这个诚做了一个解释,我们现在人讲给这个字下一个定义。他说得很好,跟我们佛法里头很相应,他说「一念不生是谓诚」。这个标准高,一念不生。我还觉得我的心很诚了,你说你有没有念头?你还生了念头,生念头就不诚。

  我们用佛法的标准讲,讲最低的标准,最低的标准是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这就很了不起。不再执著世出世间一切法,所谓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不放在心上,都不执著了,能够做到随缘。这个人是阿罗汉,不是凡夫!阿罗汉就超越六道轮回。我们今天还是会有执著,有执著,特别是执著这个身,执著这个身是我;执著自己的见解,我们讲成见,我要怎样怎样,我想怎样怎样,我以为怎样怎样,这是执著。你有这些执著,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我们常讲轮回心,常常反省我们自己是不是还用轮回心。用轮回心学佛也是轮回业,学佛有没有好处?有一点好处,在六道里面得一点善报、福报,得一点福报,不能出六道轮回,这要知道,不能往生。这很重要、很重要。

  往生最低的限度,要把对一切人事物的执著放下,这是最低的,你才能往生!这要是放不下,不能往生。这个放下往生,你在下面二土,功夫差一点的在凡圣同居土,功夫高一点的在方便有余土,这你能往生。你要是这一点做不到,你没有菩提心,信愿都没有,这是我们同学不能不知道的。善导大师讲念佛人万修万人去,可是近代李炳南老居士,我是跟他十年,他常常跟我们讲,现在念佛人,一万个念佛,只有两三个往生,不是万修万人去。为什么原因?古人修学这个法门,他真的有信有愿,他放得下。我们现在这些人不是不能往生,是你自己放不下,你样样都要计较,样样都要执著,那有什么法子?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警觉的。

  功夫,信愿在哪里锻炼?在日常生活当中,特别是在处事待人接物,学著不执著,学著随缘。只要这个事或者是人没有重大的妨害,特别是妨害社会、妨害大众,都可以马虎过去,何必那么认真?不要坚固执著自己的成见,要学著什么都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要学这个。这是信愿、菩提心低的,这不是很高的。比这个高一层的,就是不但没有执著,分别也没有了。分别比执著微细,对於世出世法,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分别的念头都没有了,清净!比阿罗汉清净多了。这样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生凡圣同居土,肯定是生方便有余土,那品位就高得多了。

  所以我们锻炼,先锻炼不执著,这个最严重。执著在佛法里面就叫做见思烦恼,不执著,见思烦恼破了;分别是尘沙烦恼,不分别,尘沙烦恼断了;最后还有无明烦恼,这东西难断,无明烦恼是起心动念,这个难。前面两种我们还有办法,这一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这要相当深的功夫,我们讲禅定,相当深的禅定,能够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是破无明烦恼。破无明烦恼的功夫,大乘经里面讲功夫有四十一个等级,就是四十一品无明,你能够伏一品,往生西方极乐就生实报庄严土,那个高!就是我们平常回向偈里面讲的「花开见佛」。花开见佛是实报庄严土,就是法身菩萨境界。所以你如何训练六根在六尘上不起心不动念,最好的,这就是至诚心的上等功夫。上等功夫里面还有四十一个等级,你只要是最低一个等级,你就能够取得实报庄严土,这我们不能不知道。

  九品往生,古大德讲得很清楚,三辈每一辈里面都有九品,上辈有九品,中辈也有九品,下辈也有九品。本经里面说得简略,只讲三辈,每一辈里面讲三等,上中下三等。我们知道每一等里面都有九品。所以九品里面,上品上生,你是哪一等的上品上生?这要搞清楚,下下辈里头也有上品上生,下下辈跟上上辈差距太大太大了。这个关系,蕅益大师讲得好,总在功夫之浅深。所谓功夫,没有别的,放得下。我们练功夫不是在别的地方练,就是在环境上,特别是人事环境上练功夫,如果我们练到了不执著;换句话说,相当自在了,你就很快乐了。为什么?不会被外面环境影响。

  由此可知,外面物质环境、人事环境影响你什么?影响你执著,影响你分别。我现在不分别、不执著,那就不受影响了。不受影响,外面环境是清净的,自己的心是清净的,自己的心是平等的。清净平等生智慧,智慧就是觉,你才真正能在境界里头觉而不迷,你对於一切人事物,对於过去现在未来、此界他方,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一种殊胜的功德利益,我们为什么不学?真能学得到,不是学不到的。

  我们不应当再去攀缘这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你要把这些东西放在心上,这就坏了。这些东西,古大德跟我们说了很多,这个东西叫轮回心,这些东西放在心上就是轮回业,轮回心造轮回业,你怎么能出得了六道轮回?所以必须要舍,舍得干干净净。善导大师在《观经》注解里面,给我们开示菩提心,「至诚心,真实心也;深心,深信心也」。他还有解释:决定深信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无量劫来在六道里面轮回流转,出不去。这是头一个要信,深信,信自己确确实实没有能力超越六道;不但没有能力超越六道,六道里头分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说老老实实的话,我们超越不了欲界,你要有这个信心。第二你要决定深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我们依教奉行,决定往生。他在讲深心里面的深信心,这两条重要,非常非常重要。第三回向发愿心,从真实深信心中,将自己所修一切善根福德统统回向。

  回向有三处:回向菩提,我们所修一切功德,我们求的是求菩提,菩提就是智慧、就是觉悟,我不求别的。不求人天福报,我只求真实智慧、真实的觉悟,这是回向菩提。回向众生,我有智慧,我有福报,都给众生去享受,自己绝对不留恋这些享受。天上人间的福报,我们都能放下、都能够舍弃。第三个回向实际,实际就是真如本性,禅宗里面所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我们学佛不求别的,求明心见性,就是回向实际。所以这里头绝对没有一丝毫自私自利,没有一丝毫名闻利养,没有一丝毫人天福报的受用,这样才干净。

  所以回向就是布施、就是舍。功德要修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但是你修因,当然有果报,果报现前不能享受,一享受就迷惑,非常可怕。人在这个境界里头,他为什么会迷?他会迷的真正原因就是没有智慧,不知道宇宙人生真相,佛经里面常讲的诸法实相,他不知道一切法的真相,迷恋在这个法相上。真正觉悟的人,为什么对於这一切法相他不放在心上?他知道《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还有什么留恋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佛只要这两句提示就行了。

  《大般若经》,我给它做了一个总结,也跟诸位做过多次报告,六百卷《大般若》说了什么?我最后做的总结,它所说的就是「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真的,一点都不假,这些事就在我们眼前,时时刻刻我们能够实验出来。现在科学家讲实验,通过实验这才是真的。我们无论是站著、坐著,你想想看把眼睛一闭,什么都没有了,还有什么?睡著了不等於死了一样吗?真的每天都死一次,到第二天又复生,基督教上讲复生。复生不希奇,我们每天都干这个事情,都死一次,第二天就复生。哪一天死了之后不复生?实际上是我们肉眼看不到,他到另外不同维次空间里面复生了,他还是复生。

  所以你要知道,每个人灵性不灭,生灭是身体!身体有生灭,一切万物有生灭,凡所有相它统统都有生灭。有生灭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刹那生灭,现在科学都证实了。凡是生灭无常的,你要去留恋它、去分别它,你对它起心动念就迷了、就错误了。所以这个东西需不需要?需要,有用处,我们可以受用,决不可留恋。就像我们每天看电视,电视画面上你可以欣赏,你决定不能据有,把它拿来,我来占有,不可能。所以一切万事万物,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境界,就像电视萤幕上,你可以欣赏,你可以受用,你不能占有。

  你不能控制、不能占有、不能支配,你生这种心,这个心是妄心,这个心是决定错误。你能不能控制它?不能。能不能占有它?不能。能不能支配它?不能。有的时候,眼前好像他明明是被人控制,那是什么?你不控制他,他也被别人控制,业障!他造什么业他要受什么报,所以佛法里头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其实因果也是了不可得,为什么说因果不空?因变成果,因空了,果又变成因,果空了,因果都空,为什么说因果不空?因果有三个现象不空,转变,因转变成果,果又转变成因,转变的相不空,相续不空,循环不空。所以它有这三种现象,实际上这相刹那生灭,也就是宇宙间这些现象,为什么?你就晓得因果这三种现象。这三种现象把我们迷住,我们以为这个东西都是真的不是假的,其实没有一法不是刹那生灭。

  近代科学对佛法有很多帮助,在从前你必须要有相当深的定功契入,你才能明了,现在科学能够帮上一部分的忙。科学家证明,譬如讲空间,我们哪一个人不以为空间是真的?谁去怀疑空间是假的?只有佛经上讲没有空间,一真法界没有空间、没有时间。空间是什么?是讲距离、远近,一真法界没有远近;没有时间是没有先后,没有昨天,没有明天。这很奇怪,不可思议!佛在经上讲的,现在科学家证明了,科学家是用数学推断出来的,他说时间跟空间在某种条件之下等於零,就是失掉了。失掉之后,距离没有了。你想我们新加坡到美国很远,如果空间没有,你只想美国,美国就在面前,就在这里,你一步都不要动,它就在面前。这很奇怪,是神通!时间没有了,你可以回到过去,你可以进入到将来,过去、将来都没有了。

  科学家知道要在某一种条件,到底是什么条件他不知道。这个条件可以说是一万多年前人类就知道了,不是不知道。哪些人知道?那些宗教家知道。婆罗门教,在这个世界上历史最久的,就是我们现在新加坡的兴都教,兴都教的前身叫婆罗门教。他们那些修行人修禅定,禅定突破了时空的界限,这是科学家讲的某一种条件,条件是禅定,他在甚深禅定里面突破了时间跟空间。所以六道轮回不是推想的,是在禅定当中看到的。禅定里面的现量境界,他不是用猜的,把六道说出来,那就算是亲眼看见;看见轮回,看见因果,善因善果,恶因恶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是在禅定里面看见的。虽然知道宇宙,我们现在人讲宇宙奥秘,他了解宇宙的奥秘,可是不能解决,不知道这种现象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讲:他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直到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个世间,才给他们解释这桩事情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个事情,这个答案才有了。所以佛经上有这个答案,讲得很详细、很透彻。发现,是婆罗门教发现的;解释,解释得最圆满的是在佛经。

  佛告诉我们,这些现象是幻相,梦幻泡影,不是真相。幻相的来由是什么?从心想生。你看佛讲宇宙的现象,唯心所现。唯心所现我们就称为真相,一真法界,真相。这里面没有时间、没有空间,像极乐世界,像华藏世界,诸佛这些刹土,诸佛的实报庄严土。每一尊佛都有实报庄严土,这是唯心所现,没有变化;但是十法界,十法界是唯识所变。这佛说出来的,佛要不说出来,没有人能理解,科学家也没有办法,也研究不到。现在科学算是非常高明,跟佛法比也是沾上边而已,真正里面的境界他一无所知。虽然现在这些科学家发现到最小的物质,但是我们佛经里面讲最小物质里头还有世界,这科学家没有办法知道。

  可是现在科学有个很了不起的发现,就是发现世界从哪里来的,他们有一个讲法,世界是从大爆炸来的。因为现在在天文望远镜里面观察太空,太空不断在膨胀,这种现象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肯定、都同意这个说法,因为没有第二个办法说得比这个更圆满。所以这个大爆炸的理念,一般科学家都接受。可是科学家也很聪明,大爆炸,到底什么东西爆炸?所以就找那个爆炸的东西,这个爆炸东西也很难为他,他们也是从数学里头推算出来的,数学是科学之母!他说有一个原点,这个点爆炸出来。原点有多大?美国太空总署发表的论文,他说我们的头发,一根头发,把头发切断。假如我们头发这么粗,头发很细,这么粗,把这切断,切断这里有个平面,这个平面的直径,从这一头到这一头,直径,排宇宙的原点(那个会爆炸、形成宇宙的原点)可以排多少个?他说可以排一百万亿亿亿,这个原点大概我们现在最好的显微镜也看不到,这是他们从数学上推论出来的。

  这么小的一个原点,是不是我们佛经上讲的微尘?佛经上讲最小的物质是微尘,微尘里头有世界,你就想想这个味道。它爆炸就成大世界,世界没缩小,微尘没放大,微尘里头有世界。这个讲法,跟佛经上就相应了。这个点一爆炸出来是一刹那,时间非常非常短暂,现在我们常讲亿万分之一秒。现象是幻相,是相续相,一个一个爆炸,相续相,使你没有办法看出实相。真实相你看不到,就像我们看电影,你看电影银幕上的动作,你不知道放映机里面底片一张一张快速在移动。我们这个宇宙就是爆炸的原点不断在移动,这没有人晓得。你真正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就会对於一切现象你能放下了,原来是这么回事情;你就真的接受《般若经》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在这一切法里头,你还会有执著吗?你还会有分别吗?你还会起心动念吗?自然就没有了。

  所以要知道我们的真心,真心本来是定的,《楞严经》上讲首楞严大定。首楞严大定是自性本定,一切众生个个具足,现在有没有失掉?没有失掉。你的自性本定,现在这个不定是意识,就是我们讲的八识五十一心所它在那里妄动。它在那里妄动,与本性有没有关系?没有关系,那是妄的,所以他讲是妄动。你要知道妄的意思,妄动就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只要不理它就没事,你理它那你麻烦就来了,你不理它什么事都没,你才能真正保持住你的清净平等觉。只要不理会,不放在心上,就是我们讲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你的自性本定就现前了。

  自性本定是真实智慧,真实智慧又不是从外头来的,是自性本来具有的,所以自性本来具有智慧、有德能、有相好。我们今天讲的这三样东西,智慧摆在第一;德能就是能力,多才多艺,无所不能,什么你都会;相好就是今天讲的福报。无量无边的福报,每个人统统具足,圆圆满满,什么也不缺。可是现在你不认真正的自己,你搞一个假象来当作自己,这个形相是假象,你把这个东西当作自己,搞错了,这东西不是自己!

  所以宗门里面说得好:「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那个大地无寸土,实际上就是惠能大师在《坛经》上讲的「本来无一物」。就这个意思。本来无一物,这个意思很深,并不是说你入了这个境界,山河大地统统都没有了,不是的,你要这样想法,你完全错了。这个境界还存在,存在,与我不相干,我觉悟了。就像看电影,电影的银幕,你知道事实真相,银幕上本来无一物,它正在放映的时候还是本来无一物。银幕上从来没有沾染,你迷了,不知道了,你认为是银幕上统统都变成跟那个影像合而为一了。错了,银幕是银幕,影像是影像,彼此不相干。我们看电视也是这样的。所以我过去讲经也说过几次,会看电影的、会看电视的,开悟!你不要看它,你就看那里面,你往甚深佛法里面去体会。你看电视,电视里面的东西不管它怎么演,那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真的东西是萤光幕,绝对没有丝毫沾染,那才叫会看。

  会看的人看电影、看电视会开悟!不会看的,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它叫你笑你就笑,它叫你哭你就哭,你说你可怜不可怜?你完全跟著他走。会看的人,看了如如不动,知道那里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丝毫没有执著、没有分别。它里面样样东西,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智慧;你心里没有起分别妄想执著,那就是定,禅定;你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甚深禅定。在哪里修?看电视去!所以会用功的,哪个地方不能用功?就怕你不会用。到十字街头,你到马路上站一站,看看,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就与看电视一样,那些动的是妄动,你很清楚、很明白,你自己心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没有动念,在那里修禅定!所以禅定不是盘腿面壁,盘腿面壁那个禅定没用处,那是修禅定的初级功夫。高级的禅定,《华严经》上讲的高级禅定,你看佛经上讲鬻香长者修禅定,他在哪里修?在市廛。古时候叫市廛,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MALL、百货公司。最热闹的地方,商场最热闹的地方,长者在那里修禅定,他在那里逛来逛去修禅定,善财童子去参访他。所以你要懂得「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

  你懂得这些,那我们这个菩提心在哪里练?就在日常生活、在工作、在处事待人接物、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这你真正用功!不是叫你离开这个境界。你还有离有即,你还是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里头,没有离即!不离不即,离即不二,离即同时,这才是真正契入境界。然后你才晓得,这佛法带给我们的是无比的活泼生动,它不是死呆板的,真正的幸福美满。这里头生智慧,生福德,不生烦恼,不生邪念,菩提心就现前了。真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统统现前,现前没有先后。所以这些道理,你要不是常常读经,要不深解义趣,你怎么会懂?你怎么懂得修行?这修行不是一桩容易事情。几时你能够做到理事无碍,你就得小自在,要到事事无碍,你就得大自在了。

  理事无碍,在一般讲声闻缘觉、十法界里面的菩萨得到了;事事无碍是一真法界,华严、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华藏世界事事无碍。这是我们应当要学的。学,最初就是在练心,古来大德,无论是宗门教下、显教密教,祖师大德教我们修行都是讲从根本修,上乘功夫的人都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根本就是起心动念,你从这个地方修。一切时一切处,他根本没有任何约束,行住坐卧都是道场。你每天所接触到的,六根接触的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都是你做功夫的地方。现在我们总算是得了一点消息,首先修什么?首先修不执著,真实功夫,在不执著里面要断恶修善。为什么?修福。

  不执著是修慧,是修定,是修慧;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是修福,福慧双修。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都是我们修行用功的地方。然后一向专念,求生净土,这就是真正在修净土。我这一生只有一个方向,只有一个目标,这一个方向是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我要见阿弥陀佛。除这个之外,根本不要放在心上。这样修行还是著相,著相是什么?凡圣同居土。我们要从这儿开始。凡圣同居土都不能往生,你怎么能往生方便有余土?你怎么能往生实报庄严土?不可能!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提升,凡圣同居土我拿到了,稳稳当当拿到了;再努力,再努力个两三年,我升级了,升到方便有余土;拿到方便有余土,再用功,再努力,再过若干年之后,我就可以取得实报庄严土。所以实报庄严土上辈上品往生,凡夫有分!问题就是你要会修。

  这个修行要从根本修,要从简到繁,从浅到深,慢慢来。一步达到顶,这是人做不到的,那不是凡夫可以做到的。所谓是一步登天,顿悟顿超,那都是再来人,像六祖惠能这些人不是凡夫。我们祖师大德当中,诸位晓得很多都是古佛再来的、菩萨再来的,都是过去生中多生多劫修行人再来的。这一定要懂得。这些再来人他很慈悲,也示现一步一步提升,给我们做榜样。我们看清楚、看明白了,会学。所以真诚比什么都重要。

  我特别讲这三种烦恼,就是见思、尘沙、无明,《华严经》上讲的执著、分别、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动念,《华严经》上讲的,我们比较容易懂。所以你会了,从今而后,你就学,学不执著,不执著什么?不管人家怎样都好,你做对的,好,你做得不对也好,没有一样不好。但这里头要注意的是他没有重大的错误,小错没有关系,不要斤斤计较。重大的伤害,那要跟他纠正,要防止,小事就不要管了。

  所以你看从前从政的这些人物很高明。政府官员,古时候政府的官员,做官的他戴的帽子都有冕旒。官做得愈大,帽子上垂的那个帘子就愈多,官愈大愈多,官愈小愈稀。你看普通的大夫,大夫大概像我们现在县政府里面的科长,他管一部分,他的冕旒只有五条,很稀疏。比他高一级,七条;再高一级的,九条;皇帝有十二条,就像窗帘一样。这是什么用意?不要看得太清楚,你的事情才能办得好,你样样事情都看得很清楚,你底下人不能办事、不敢办事!所以你看看它的用意多好。愈是在地位愈高的,前面就愈多,就叫你不要看太清楚。皇帝的冕旒上还有两个棉花球塞耳朵,不要听得太清楚,不要看得太清楚,你这政治就办得很好。你要样样都搞清楚明了,没有人敢办事,谁敢跟你办事?到那个时候就变成真的孤家寡人了,你很可怜,会累死你。所以领导人是有权,他下面办事的人有能,能干,发挥他的能干,让他去办,让他提供意见。那个意见可行,没有什么伤害,你就尽管去做,他才能做得好,他才能发挥他的长才,不要限制他。

  现在你看这些制度都没有了,看看古时候制度是非常非常有味道,他的帽子、衣服都是表法的,都是教你时时刻刻警惕自己应该怎样做法。你看主管官员,他的帽子前面是平顶的,平的,那代表平等,你要用平等心,那帽子上是平的。但是臣子,办事臣子那个帽子就不是平等,有高下的。从前,你们看唱戏的戴的帽子,好像两层台阶一样,前面低,后面高,那个帽子叫进贤冠。戴这个帽子就想到,希望后来的人比我要高明,我是前面这一代,后来居上,常常要知道提拔后人,希望后来的人都能够高过我自己,超过我自己;常常提醒你,不是自己高高在上,把人家都压下去,那就糟了,那这个国家决定会走上灭亡的道路。所以某一种身分的人他穿的衣服、戴的帽子都不一样,这里头都是学问,在我们佛法里面讲是表法。古人懂得表法,用这些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警惕自己,不能做错事,不能伤害别人,不能伤害社会,不能伤害大众,念念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真正是这样的。

  说了这么多,都是讲至诚。至诚,我们有个概念了。至诚心起作用,在十几年前,我在美国写了这二十个字,这是从《无量寿经》,讲《无量寿经》经题上得的启示,清净平等正觉,深心。深心不好讲!这就是深心,这是自受用。清净就决定不染污,时时刻刻保持自己的清净心,不要被染污了。什么叫染污?你对於一切事物分别执著就是染污,起心动念也是染污,起心动念染得轻,分别执著染得重。分别执著里面,如果起了贪瞋痴慢,那就叫严重染污。你要是懂得这些道理,了解这里面的业因果报,你自然就会修了。

  见色闻声,我们初学的人功夫在哪里?不起贪瞋痴。真的有分别有执著,分别执著不好断,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首先让分别执著不要太严重,没有贪瞋痴,首先要做这一步;我还有染,但是染得不严重。功夫的成就也在这个地方去考验,譬如顺境,顺境容易起贪爱的心,逆境容易生瞋恚心。我们如何把贪爱跟瞋恚降低,能够一年比一年轻,一年比一年淡,我们的功夫就在进步,这就是好境界。如果我们天天在念佛诵经,在做所有功课,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顺境我们的贪爱没有减少,逆境我们的瞋恚没有减少,你的功夫一点都没有!不是说你每天读多少部经,磕多少个头,念多少声佛号,都不算。祖师大德讲得很清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下在功夫的浅深,不是说你念佛多少,不是说你磕头多少,你做多少好事,不是。是你的功夫浅深。

  功夫浅深是什么?功夫浅,就是说你的烦恼天天轻,一年比一年轻,一日比一日轻,这是功夫;顺境不再有贪爱了,逆境不再有瞋恚了,所以每天都是在考验自己。就像学生念书一样,老师天天考试,你要天天通过,不能天天缴白卷。譬如吃东西,好吃的你是不是会贪图多吃几口?你还会有这种念头,这个念头就不行,没通过、不及格!如何在每天饮食当中,慢慢都让它很平常,好吃的也只吃这一点,不好吃的还是吃这一点,要从这里下下功夫。功夫深的,能够把所有一切味,五味,五味能够转变成一味。那是功夫高。

  一味是法味,一味叫平等味。平等味里头有没有酸甜苦辣咸?有,为什么叫平等?你对酸甜苦辣咸都没有爱好,都没有偏爱,样样都好,没有一样不好。甜有甜的好处,辣有辣的好处,酸有酸的好处,都平等了,那就叫一味。不是一味里头酸甜苦辣咸没有了,不是的;不是把五味调和,真正搞成一味,那你就错了,那就不对了。就是你用平等心来对五味,心平等了,外面境界才平等,是这么个道理。那是一切法没有一法不平等,眼见色,色平等;耳闻声,声平等;舌尝味,味平等。这是我们修平等。

  平等没有高下,清净没有染污,一尘不染!确实没有高下。这要是展开来,我们今天讲对一切人,这一切人,男女老少,这里头还有所谓是善人恶人,都平等。再一展开,六道,饿鬼、畜生、地狱、诸天也平等。所以你要晓得,佛经上常讲「生佛平等」,人家境界高!菩萨觉悟了,觉悟什么?觉悟佛跟一切众生平等,佛跟畜生平等,佛跟地狱平等,没有一样不平等。为什么?所有一切物质,物质的本体是法性,物质叫法相,法相从哪里来?法性变的。法性平等,所有现相哪有不平等的道理,是从理上讲的。所以不平等是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就不平等,这个东西起来之后就不平等。离妄想分别执著就平等了,所以离妄想分别执著是佛。刚刚离的时候是成佛。宗门里面讲得很好,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性就是所有一切相上你见到性了,原来都是法性;除了法性之外,无有一物可得。法性是不生不灭的,法性是不来不去的、是不垢不净的、不一不异的。《中观论》上讲八个不,都是形容法性,法性所现的相亦复如是。所以这时才真正契入清净平等的标准。这个标准是佛的标准,所以他得这个标准,这叫成佛。

  这宗门里面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佛,天台大师讲叫分证即佛,他讲六即佛,分证即佛。分证即佛是真的不是假的。六道十法界里面,我们知道十法界里头有佛法界,那个佛法界里面的佛比不上分证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叫相似即佛,相似,不是真的。天台大师讲得好,天台智者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讲得好!相似,不是真的,他有比喻。这个相似,《楞严经》上说「捏目所见」。你们懂不懂这个意思?看天上的月亮,月亮比作真佛,我们把眼睛用手指按一下,会在天上看到两个月亮,一个月亮就变成两个月亮。这两个月亮里头有一个真月,一个是相似的月,所以十法界里面的佛就像捏目所见的,相似,不是真的。

  明心见性见的是真的。真的为什么他有四十一个阶级?所以古德用月亮比喻比得很好,譬如初一见不到月亮,月光完全被地球遮盖住,但是到初二、初三就有个月牙,那个月牙虽然很细很细,那么一点点光,它是真月不是假月,它不是捏目所见,它是真月。就像圆教初住,明心见性,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他是真的不是假的。十五圆满的那是究竟佛果。从月牙一直到十四,就像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是真的,他不是假的,这个比喻好!

  六道里面修行,天台大师也讲,他说这个连相似还不如,叫观行即佛。观行即佛比喻什么?比喻我们晚上在池塘里面看到水里面的月,月亮光照在水里,水里头有月,水里头有月是观行即佛。我们凡夫先开头,要开头叫观行即,观行是你功夫得力了。有观行即这个功夫你就肯定往生极乐世界,生极乐世界,生凡圣同居土;相似位的,那就生方便有余土;要是分证位的,生实报庄严土。这叫功夫浅深。

  功夫浅深在哪里?在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工作应酬,在这里头练功夫。所以你要是会练,哪不是道场?处处都是道场。哪里不是善知识?个个都是善知识。这个人是善知识,赞叹我几句,我很客气应酬,并不真的生欢喜心。一赞叹就欢喜,得意洋洋,那就不及格了。遇到那个善知识,狠狠的把我臭骂一顿,我也很欢喜接受,若无其事,心里头是一点痕迹都没有。这是天天善知识来教我,天天善知识来锻炼我,把我炼成。我要在生活当中、人事环境当中,把这些贪瞋痴慢、是非人我磨得干干净净,我就成功了。我怎么成功?这些善知识帮我的忙,没有一个不是善知识,没有一个不是有恩於我的。他赞叹我,有恩於我,他毁谤我、骂我也是有恩於我,为什么?我在这里锻炼,我要没有这个境界,我到哪里去炼?

  所以有人说修行要到深山里面去,我们年轻的时候也不懂事,也认为要到深山里住茅蓬、去闭关。那个时候有个缘分,有个同修他们在山上有一栋别墅,是二次大战躲避轰炸,它后头还有个防空洞。现在太平无事了,那个房子没人住,他叫我去住,建得很不错。我到台中去跟李老师讲,我有个缘分去住茅蓬、去闭关。老师把我臭骂一顿:你不懂得修行,修行就要在人事环境里头去锻炼,这才是真的。他说你闭关,你住茅蓬,你住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觉得自己很不错了,一下山,城里头一跑,心又动了,完了。他说自古以来太多太多了。真正成功的人是红尘里头磨炼出来的,所以我们才懂这个道理,以后再不敢有这个念头。

  老师也很慈悲,告诉我,古人住山、闭关、住茅蓬是什么因缘?是自己已经成就了。这个成就是明心见性,我们讲三个成就是上等成就,成就了。这个时候就应当弘法利生,教化众生,可是没有人请他,没有人请你不能去,你不能说自己自我介绍,这不可以,那对道不尊重,尊师重道。怎样让别人晓得我成就了?就跟大家宣布我现在闭关了,我现在住茅蓬了。一说这个大家就晓得你成就了,你不必参学了。你没有成就你要到处寻师访道,你要去学习。你这一住山、一闭关,就等於说我向天下宣布,我已经成就了,我不用参学,你们要参学到我这儿来,就有这个味道在此地。所以他做出这个举动就是希望有人到山上来请他,请他下山,请他出关,讲经说法教化众生,是这么个意思。没有成就的人,你要是关起来,等於说你就不再学了,那你愚痴一辈子,你怎么会有成就?我们才真正懂得这个道理。

  这是清净平等,我还讲了一个正觉。在这边写了个正觉。正觉就是时时刻刻要保持觉而不迷,三皈依里头第一条,这一条就把三皈依统统具足了。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所以经题上这三句,实际上就是三宝。清净就是净而不染,平等就是正而不邪,正才平等,平等就是正。觉而不迷是佛宝,正而不邪是法宝,净而不染是僧宝,这自性三宝。每个人都具足自性三宝,所以不能够迷惑,现代这个世间迷惑颠倒太普遍了,正是世尊在《楞严经》上所说的,讲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前几天,有一个同修送了一大包东西给我,我回去打开来一看,里面有一本很厚的书,贵州了尘法师的事迹。这个法师以前我不知道,我把他的书这两天我都在看,我非常受感动。他是清朝末年的人,民国三年圆寂的,圆寂到今年刚刚好九十年。那真正是个开悟的大善知识,在我们现在这一代找这样的人已经找不到了,儒佛道都贯通!这本书是在中国大陆印的,我翻开来看,很惊讶,它全是繁体字,中国大陆现在印的书都是简体字,它全是繁体字。这个老法师在世,真是著作等身,做了许许多多好事情。特别是在那个时代迷惑的人很多,信仰邪教的人很多,他去给他们开导,跟他们辩论,最后让这些人统统觉悟,改邪归正,都皈依到佛门。很不是一桩容易事情。

  现在世界上的宗教,新兴的宗教不知道有多少,就是《楞严经》上所说的。我们在此地不能不佩服佛的智慧,佛的先见之明。所以世尊在入灭之前,教给我们四依法。你要真正懂得四依法,你就不会上当,不会被迷惑。四依法里头头一条「依法不依人」。如果你遇到这些教门,特别是冒充佛教的,或者冒充道教的、冒充儒教的,你的经典依据你拿来我们看看,你有没有真正经典作依据?没有经典作依据,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有很多人问我:法轮功是不是佛教。我说法轮功我对它不太清楚,但是肯定它不是佛教,为什么?它所依的不是佛经。佛教许可有宗派,你建立新的宗派也可以,但是一定要根据经典,你的经典《大藏经》上没有,那假造、伪造的经典,这个不可以。所以依法不依人,这是佛教导我们的;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这四句太好了。你真正懂得这四句,依教奉行,你就不会被这些邪师所迷,你就不会走入歧途。

  我们今天所依靠的这个经本是会集本,居然有很多人来排斥,说会集本不可以依靠,应该依靠翻译的本子;《大藏经》上《无量寿经》的译本有五种,不可以依靠会集本,会集是有问题的。这样的说法,我们就有怀疑了。我们现在道场的早晚课的课诵本是会集的,那不是佛说的,那都是祖师大德从这里摘这一句,那个地方摘一句,拼拼凑凑合起来做这个课诵本。这个课诵本不可以读,课诵本就没有了。还有现在佛门里面许许多多经忏佛事都是会集本,《梁皇宝忏》是会集的,水陆法会本子是会集的,《慈悲三昧宝忏》也是会集的,全是会集的。那好了,这出家人寺庙里以后统统不要做经忏了,是好事情。早晚课诵本都不要了,都是会集本。那些祖师大德们做这个事情全都做错了吗?这讲不通的!有些人听到他们这些话,觉得是有些道理,就跟他走了,会集本不敢念了,这愚痴!这真正叫断人慧命。

  为什么古来祖师大德要用这个会集本?无非是教你把五种原译本统统都读到,就这么个意思。你要不用会集本,你念《无量寿经》念五种本子,五种本子太麻烦、太罗嗦了。这里面有相同的,有不相同的,所以古来祖师大德为了便利我们学习,把相同的部分都舍掉,不同的部分统统会集在一起。所以这一个本子,五种原译本你全部都读到了,集大成的工作,好事情!所以说的话似是而非,我们要懂得。我们不跟他辩论,辩论毫无意义,你修你的,我修我的,各人修各人的。我对你很尊敬,你对我批评,我知道我们会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去不了,因为什么?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还吵架的,哪有这种道理?到西方极乐世界,还为会集本吵一架吗?不可能有这个事情。所以我们自己信心愿心绝不动摇,老老实实依教奉行,决定有成就。

  经上讲的一向专念,这一向专念就是持名念佛。你看看佛真的对我们业障深重的凡夫无比的慈悲,教我们信愿持名。真信切愿,实在说这是我们真正可以做得到的。我们在《往生传》里面、在《净土圣贤录》里面看到很多。如果细细留意,就在我们这一生当中,我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念佛往生的人,我们的记忆很清楚、很明了,至少也有二、三十个人。这些人里面几乎有一半文化水平很低,甚至於有没有念过书的,不认识字的,但是他念佛往生,他能站著走的,他不生病,他预知时至,他也没有听过经,也没有读过经,就是知道一句阿弥陀佛,他为什么能往生?他有信,他有愿。印祖讲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他真做到了。

  我们学净土的同学对这桩事情很难理解,因为经上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他没发菩提心,他只有一向专念,他怎么成功?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把这个事情说出来了,大师在《要解》里头说:具足信愿即是无上菩提心,我们才晓得,原来真信切愿就是无上菩提心。他虽然没有念过经,没有听过经,什么都不懂,他有真信,他有切愿。所谓真信是决定不动摇,决定不改变,我们常讲死心塌地,所以他能成就。我们今天要讲信愿,跟他比,不如他,为什么?我们的信心会动摇,听别人说这个好,马上过去了,听那个好,又过去了。我们这是露水道心,水上的浮萍,随著水漂,没根,所以不能成就。人家的信心信得深,愿切,信愿都不会受任何环境动摇,他一向专念,成功了,给我们做了证明,使我们晓得这个法门不难。我们每个人只要你的信心、愿心不会被任何境缘动摇,你就决定成功。

  你知道的经多,更好,为什么?它能帮助你提升品位,这是肯定的。你不知道也能往生,往生到极乐世界再学还是来得及,不迟!可是这一生当中,为什么劝你要多多听经?多听经是帮助你信愿坚固,就这么个道理。如果你真的信愿不动摇了,经听不听不要紧,你信愿还会动摇,那你非听不可,为什么?你了解得愈透彻,你的信心愈坚定。人家怎么样说法,你一听就知道那是邪知邪见,那是邪说,那不是正论。所以道理在此地。

  经典没有别的,帮助我们破迷起信,这是无比殊胜的德用,经典对我们的利益在此地,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我们看到这么多往生的人,看到这些现象,我们的心踏实了。特别是居士林,前年陈光别老居士往生,老林长,他的往生是他的冤亲债主告诉我们的,是希有因缘!他的冤亲债主在念佛堂里面,附在杜美璇居士的身上(杜居士今天不知道有没有来),她来看我,特别把这个事情告诉我。陈光别的冤亲债主很多,不是少数,统统附在她身上,到居士林来说明老居士往生,他们很欢喜,不找麻烦,不障碍他,看了很欢喜。到居士林来干什么?求皈依,求听经。所以我们给他举行皈依,特别他要求听《地藏经》,那时候我们二楼、一楼用电视二十四小时不中断放《地藏经》供养他们。他们听经闻法念佛,以后离开居士林都往生了。这是我们亲眼看到的,这一点都不假。

  老居士的缘,实在讲是生病,生病是好事!他要不生病,他一天到晚忙著事业,没有时间看经,也没有时间听经。生病了,所有工作放下了,躺在床上。找到李会长,让李会长把我们这边讲经的录相带送到家里去,他每天看八个小时;不是听讲经就是念阿弥陀佛,两年成功。两年他就告诉李居士他要往生。李居士当时跟他讲:你不能走,因为居士林的人事不稳定,你要走了之后,这个地方人事摆不平,这个道场运作就有困难。他听了之后,也有道理,所以就不走了,又拖了两年。两年之后,他们的董事会重新选举,他退下来,把林长正式交给李居士,他就走了。这就说明生死自在,他两年前可以走,他又可以待两年,这是示现给我们看。

  他的完全能放得下,是靠听经。两年的时间听了几部经,一天听八个小时,他真的明白了,真的一切放下了。所以我们晓得初学信心不坚固,愿心不恳切,听经闻法非常重要。听不要听杂了,这一点很重要。所以祖师大德常常教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很有道理。所以你听经,选个两三种就可以了,反覆的听,你才会有受用。不要听乱了,不要听杂了,乱修杂修浪费时间,充其量你得一点佛学常识,就是说你的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得不到。你得不到这个东西,那你就是白修了。我们修行功夫成就,就是你心地是不是一年比一年真诚,一年比一年清净,一年比一年平等,一年比一年觉悟。慈悲,明天我们再讲,今天时间到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法师:大乘无量寿经       无量寿经)(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法师:大乘无量寿经       无量寿经)  

 蔡惠明居士:《无量寿经》的宗要是发菩提心 

 开愿法师:《无量寿经》说什么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下(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中(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上(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叙(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景印无量寿经起信论序二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景印无量寿经起信论序一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六 叮咛劝修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五 菩萨往生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二 重重诲勉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一 劝修十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