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从多个角度看打坐的秘密


   日期:2019/9/1 16: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打坐.jpg

  从多个角度看打坐的秘密

  打坐是一面镜子。什么镜子呢? 照出我们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的一面镜子。打坐当中,很多人会感觉腿麻、腿胀、腿疼,这是生理上的。心理上,烦躁、昏沉、散乱。

  所以打坐的体验,让我们感知身体,我们的心理,绝大部分人都是处于病态。腿一盘,酸麻痛痒,说明我们的经络已经严重堵塞了。老话说,人老先老腿。我们大多人年龄都还没进入老年状态,但是生理上面已经接近老年状态了。心理上面呢?很多人平时认为自己很有学问,很有修为,是个淑女,是个谦谦君子,一盘腿后,很多人可能都有这种感受,思绪纷飞,特别燥乱。

  并不是我们打坐才有这种状态,其实,我们平时就处在这样的状态里。只不过通过打坐这样一个形式,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心理的状态,看到了我们生理的状态。所以通过打坐,如果要仔细地总结一下,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很多问题。

  打坐并不神秘

  自古以来就是修身养性的工具

  过去有很多人,对打坐并不是太了解。有的把它看成是一种非常神秘的事情,其实打坐它不神秘。它是一种自古以来,一直在用的修身养性的方法。它是一种工具。所以大家不要把打坐看做一种神秘的事物来看待。

  过去儒家也讲打坐从宋明理学盛行开始,儒家学派的人就有两句话:“半日打坐,半日读书”。儒家讲的是,每天要半天读书,半天静坐,静坐就是我们所说的打坐。所以过去打坐是读书人基本的修养。

  佛家更不用说,佛家打坐是修智的一个功法。但所有的法门目的就是一个:修定。佛法三无漏学是戒定慧,大家都知道。因戒而定,因定生慧。所以佛家最注重的是开发智慧。但是智慧怎么来开发?就是要修定的功夫。这个我们讲的是打坐的共通性。

  除了这些,我们说练武功,上乘的武功,你没有打坐的基础,根本就免谈。中医也如此,一个不打坐的人,他的医术不会高明到哪里去。他只有通过打坐修行,他的把脉才会把得非常准。所以到后来,他靠的就是静的修养。所以打坐就是习静的基本工具。

  打坐是为什么?

  做自己的主人,控制自己的心

  打坐是什么?打坐是我们开发智慧的最有效的工具。我们很多人读了很多年的书,读到博士,职称评到教授、博导,但是很多问题并不一定想得明白。什么没明白呢?就是对我们生命本来面目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平时我们讲一个人的生命就是三个部分:身、心、灵。刚才讲的是身。

  生命的核心部分是什么?心和灵。所谓的心,这里主要指的是头脑。大家刚才一坐下来就会知道,头脑(妄念)它是停不下来的。我们的头脑是无法自控的。所谓一个人,能够独立自主的人,就要做到头脑是你能使用的工具,而不是你是被它使用的工具。我们现在大部分人,这头脑平时看起来是能控制的,我在想问题,我认为什么,我感觉什么,好像头脑是我们在用的工具。你坐下来就会明白,头脑的思绪纷飞不是你能控制的。你一直在被头脑控制着。只有当头脑成为你忠实的奴仆、忠实的工具后,你才是一个正常人(其实还是假我)。这就是灵。

  一个人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

  就是要明白生命的主人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到底能不能做自己的主人。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

  但是我们有多少人能做自己的主人。当一个人被社会潮流裹挟着走的时候,被社会的是非善恶评价裹挟着走的时候,你就是一个集体无意识的参与者,是一个社会的妥协者,绝对不是一个主人。因为你完全是被社会操纵的。

  所以佛家的智慧,道家的智慧,包括儒家的智慧,讲的是什么?心性。也就是说,要能控制我们的心。把我们的头脑紧紧地掌控在我们自己手上,成为我们的工具,而不是我们成为它的工具。因为我们一直被各种社会观念在洗脑,一直被各种社会观念在掌控着。所以打坐、学禅最核心的目的,就是提高心性的修养,也就是我们灵的修养。

  初级的打坐、学禅就是想做一个正常人(其实还是假我)。这里面没有成仙,没有成佛,也没有成圣,就是普普通通的平常人(其实还是假我)。如果大家抱着想成佛成仙成圣的目的,坦率地讲,这个都属于妄想,是头脑出来的。那么,有没有所谓的仙佛圣呢?这个都是我们后人给予一些有大智慧的人的尊号(其实还是妄念)。

  圣人如果把自己当做一个圣人,他已经不是圣人。因为所谓圣人,他只不过是了解自己心性,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能做自己头脑主人的人。凡夫之所以成为凡夫,他做不了自己的主人。所以,凡夫和圣人都有一个知,但圣人能把控这个知,而凡夫把控不了,他不知真正的主人是什么。所以凡夫之知,凡夫不知。凡夫知,即是圣。  

打坐03.jpg

  禅修是超越宗教意义的心灵回归

  打坐是重要的工具

  打坐禅修要达到一个心灵完全自控的程度,是一个长期的目标,要做到这点很不容易。所以过去佛家里讲“明心见性”,就是入禅的必定的一个大门。无论你修什么方法,你能掌控自己头脑了,你不再被别人的情绪所左右,社会的思维判断所左右的时候,彻底了悟自己的心性。这叫明心见性。这是打坐禅修的基础,或者说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所谓明心见性,它一定不是头脑搞出来的玩意。用头脑的就不是。真正的无为,是头脑停下来,头脑关机的状态就是无为状态。也只有在这个状态当中,我们才可能有所谓的明心见性。当你还在念佛,还在希望成圣、成仙,你有这个念头,那不是无为,是有为了。你想成佛的念头是不是有为?这就是有为。你想做个好老师就是有为。当你什么都不想,自然而然去做的时候,才叫无为,有那么一点像。

  所以我们所谓的摆脱世俗观念的束缚,最关键的是什么?很多人学佛都听说过,叫出离心。出离什么?出离社会上一切是非好坏的评判。你不再以别人的评判、别人的好恶作为自己的参照。那你说,这样一个人是什么人?是一个非常洒脱的人。喜怒哀乐,都在他自己的掌控当中。

  那么我们普通人是一个什么状态呢?普通人一看到一个东西,就会动心。一动心后,就会有各种状态和反应、

  我们说的无为状态是什么呢。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过去西藏人士说,叫做“儿童观经,随看随销”。寺庙里小孩子经文也看到了,图像也看到了,他会分别这是好,这是不好么?他不会分别。你不是说我没看到,没看到不算。你看到了,但是你说你分辨不出来么?当然也分辨出来。它是不分辨的分辨,或者不分辨的分别。

  所以很多人学东西学得很神秘。一听说这个人开悟了,开悟不得了。其实开悟太正常。开悟有什么了不起?开悟就是见到任何东西,平等视之。仅此而已。你可以不去分辨它。这个时候头脑出于关机状态。我看到了,有男人,有女人,但我不会再去看,这个美女美得怎么样,这个男人英俊得怎么样,一切不再去分辨它。这个就是无为法。听听很容易,做到这点非常难。我们整个修学方向,就是这个方向。

  所以我们很多人修学了很多年,为什么没有进步,或者没有效果,就是方向没有对。因为我们一起心动念,就处在紧张状态当中,一紧张以后,我们就开始给自己增加压力。所以一个人要想愉悦、幸福,一定是在很松弛的状态。不但要身体松,而且心要空。心空,身体放松,这时候自然就灵了。灵光大现,这也是一个人创造力最发达的时候。

  所以说要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我们就都要把灵敏的觉知找出来。这个灵的能力从哪里来?伺我们先天本有的,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的东西。所以过去悟道的大师说:道不属修,道不需要你修,道是你本有的,但莫污染而已。是你后天的胡思乱想的心,把它给污染掉了,把它遮住了。你头脑能关机了,你本有的灵敏妙觉就自然显露出来了。所以,我们要修的是心,道不需要你修。你把心给管控住了,能够掌控在自己手上,这个灵就像一面镜子一样,灰尘擦掉了以后,任何东西来,这个镜子都能自然显现出来。所以整个修的方向,应该是这个方向。

  无论你是多大的学者,多大的官员,心没安之前的虑,都是胡思乱想。只有心安以后,你得出来的结论才是靠得住的。所以一定要安了以后,这个虑才会有个正确的结论,叫心安理得。

  所以禅修不是让你不思考,它是正确认知事物的能力。打坐、修禅的目的就是提高你认知事物,认知生命本来面目,认知我们所谓的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当然,我们想把身体搞得健康一点,活得开心一点,一定要修禅。修禅如果方向正确的人,一定是个很喜悦的人,不是一个落落寡欢、固执己见、脾气暴躁、唯我独尊的人,不可能。真正修禅方向正确的人,一定是非常阳光,非常喜悦,非常洒脱,非常具有包容力和亲和力的人。

  所以很多人修了很多年,可以对照下,修对了没有。生理上面,你身上的光辉有无出来,脸上有无光泽,说话宗气足不足,这个都是可以检验的,不能说搞得很神秘,修成了几禅几禅,搞了半天,身体还这个病那个病。那肯定是有问题,这是身体上的。心理上面,整天抱怨社会,抱怨环静,抱怨家人,整天都在恐惧忧虑,那就是瞎修。所以你说修对了没有,都是可以自我检测。  

打坐01.jpg

  什么是真正的修行人

  以打坐修定力

  一个修行人, 真正在禅修的人,要具备几个气质:

  第一个、英雄气。真正的修行人,他是很有担当力的,是敢承担社会责任的。不是一个逃避的人。

  第二个、山林气。你学禅,可以提得起,也能放得下。英雄气,提得起,山林气,放得下。一个人,社会不用他,他也可以玩得转,也可以活得很喜悦,所以他是可进可出的,他是要收放自如。

  第三个、书卷气。自古未有神仙不读书。哪个神仙都要读书。当然这个书不是指普通的书,而是我们传统经典的东西。读的是身心能够受益,气质很高雅,书卷气。腹有诗书气自华。不是光靠打坐就能打出名堂来的,打坐不过是个工具。真正的修行是熏陶。

  第四个、义气。一个人,没有点义气,就枉为人。所以该他出手的时候,他会仗义出言,舍身报国,这就是义气。当然他不是普通的流氓地痞所谓的义气,他一定是执掌社会公道。这就是义气,一定是同时具备。

  所以这些话,总的来讲,就是我们平时讲的:提得起,放得下。其实这个就是我们整个修学的手段,也是整个修学的目的。

  我们平时修行时候,你要“提起来”,提什么?把你的心念提起来,放在你的身上,放在你的呼吸上。这就是提。也可以说,修观。“放得下”呢?彻底的把心放空,就安了,放下了。不要一有风吹草动,就开始攀缘上去。要放下来。放到无可放之处。当你的心彻底放空以后,这时候,才有真正的定力。

  所以我们平时说,修定,修定,修什么定?心念彻底空了,一切发生的事情我们知道全是假相,一概不执着,身心不为所动。这就是定,这就是定力。后天怎么通过自己的修习,把定的能力培养出来。靠什么?基础的功法就是打坐。通过打坐把心拉回来,不断地拉回来。所以我们打坐就是在拉我们的心猿意马,把我们这个很难把控的头脑拉回来。这个就是定,修定。定了以后,定而生慧,有定力了,本有的觉知,这个能力自然而然显现了。道是超越你头脑思辨的。

  我们一出生,头脑就开始思辨了,思辨什么?一定有个好的,和坏的分辨。而且我们在不同的地方,同样一件事情,会得出很大的差别。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不同民族,有很大的差异。有没有标准的答案,坦率地讲,没有标准答案。这都是相对法。而且这些相对法,把我们的头脑搞得非常紊乱。我们很多观念的冲突,就来源于这些冲突的思辨。

  那么怎么统一呢?《中庸》里面有句话:“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喜怒哀乐都是我们的念头,我们的判断自然表达出来的情感,没有发作的时候,就是中的状态。“发而皆中节谓之庸”,那我是个活人啊,不可能没有情绪,不可能没有判断,一定要节制,不要过头了。因为你的出来的结论,都是相对结论,不是绝对结论。我们这时候要注意节制自己,喜怒哀乐都要有一个“节”,离开这个节,都是有问题的。因为你所能做出的一切判断、一切情绪,如果不是达到一种很高的修为表达出来的,本身都是有问题的。如果你已经达到很高的状态,自然有这个能力节制。所以说,不是说我修为很高了,就没有情绪了,还会有,但是他发了,就不会再留,过后不思量。

  每个人都有一个背景音乐。西方心理学称为潜意识。其实潜意识还不完全包含这个东西。但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背景。思维的背景。我们一个人出生在一个民族,出生在一个时代,就受这个时代背景的影响。真正的出离,首先要认得我们有个背景在,你是在这个背景上做出任何判断,所以它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你只有感知到这个背景,看得破这个背景,才可能真正地出离。人生的梦,就是在这个背景里展开的。当他有一天看清这是一个梦的时候,自然会选择出世。

  所以真正学这些东西,我们需要有一点超越常人的勇气,超越常人的气度。

  电影,一块小小的荧幕,时间可以表达几个世纪,几百年场景。男女老少,贩子走卒,达官贵人,都在这里面尽情地演绎。但是这些演绎的东西,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这块荧幕吧。都离不开这块荧幕。所谓觉悟的人,觉悟什么?他就知道,一切都在这个荧幕上展示出来。每个人生活在人世间,都在扮演各自的角色,那是你的宿命,在人世间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但是背后还有一个什么东西?还有一块荧幕在啊。所以我们要找出来的是,所谓出离,找到这块荧幕。这块才是你真正的人生的背景。

  我们人的本来面目就是找到这块背景。你这块背景找到了,荧幕上面各种角色,喜怒哀乐,你就可以自如了。因为你不会再认同它们了,你会跟它们很友好地相处,你还可以哭,还可以笑,但一定不会执着它们,这个时候你是一个生命的主人。否则你永远是一个奴仆。最多是一个高贵的奴仆,但还是奴仆。

  当你守在自己的本来面目上面,你可以扮演好更好的角色,你可以很自如地扮演这样的角色,但是一定不会再认同这样的角色。所以真正学佛,我的理解,如果学对了,他能更好地承担起家庭的责任、社会的责任,但一定不会被它所累。他很轻松,很自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只要想做个出色的演员,也应该学禅,因为它有助于你自如地倾情地演出。当然,演好了,你可以及时的下场,做个好的观众,更多的时候,你可以做一个看客。需要你上场的时候,扮演好你的角色,这就是提得起。不需要你上场了,就不要硬挤在舞台上面,下来,很安静地下来,跟自己在一起,做一个人间的看客。这就是放得下。所以,禅定修好了,是提得起,放得下。

  所以我今天想送给大家的话,就是这六个字。始终记得“提得起”,还要学会“放得下”。那么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一定会是一个自在的、光辉的、喜悦的人生。

  摘自原文:过去开悟圣人的打坐秘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打坐       禅定)(五明学佛网:打坐       禅定)  

 方立天教授:禅·禅定·禅悟 

 宋智明居士:禅与打坐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一、禅的基本原理舆性质 略谈禅定的 

 温金玉教授:禅定──护心之道·见性之本 

 陈兵教授:性是否妨碍禅定? 

 陈兵教授:有时候在禅定中会看到一个星球,该如何处理? 

 王骧陆居士:简捷禅定之法 

 明奘法师:禅修的规矩 痛与忍,从打坐中真实获益 

 林克智居士:只有断除身见,方可契入正定——谈佛教禅定与其 

 赵跃辰居士:禅定今说——现代在家居士的禅修途径 

 传明法师:禅修的主要途径 十一 九住心:衡量禅定的进度 

 传明法师:禅修的主要途径 二 打坐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