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3×8=23?忍不住多读两遍


   日期:2019/9/9 22: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颜回爱学习,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

  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

  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 ,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 不要吵啦。」

   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谁请你出来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

  颜回说:「好。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

  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你错了呢?」

  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二人打着赌,找到了孔子。

  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

  颜回从来不跟老师斗嘴。听孔子评他错了,就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那人接过帽子,得意地走了。

  对孔子的评判,颜回表面上绝对服从,心里却想不通。他认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学习了。


  第二天,颜回就借故说家中有事,要请假回去。孔子明白颜回的心事,也不挑破,点头准了他的假。颜回临行前,去跟孔子告别。孔子要他办完事即返回,并嘱咐他两句话:「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

  颜回应声「记住了」,便动身往家走。路上,突然风起云涌,雷鸣电闪,眼看要下大雨。颜回钻进路边一棵大树的空树干里,想避避雨。他猛然记起孔子「千年古树莫存身」的话,心想,师徒一场,再听他一次话吧,从空树干离开。他刚离开不远,一个炸雷,把那棵古树劈个粉碎。

  颜回大吃一惊:老师的第一句话应验啦!难道我还会杀人吗?颜回赶到家,已是深夜。

  他不想惊动家人,就用随身佩带的宝剑,拨开了妻子住室的门栓。颜回到床前一摸,啊呀呀,南头睡个人,北头睡个人!

  他怒从心头起,举剑正要砍,又想起孔子的第二句话「杀人不明勿动手」。他点灯一看,床上一头睡的是妻子,一头睡的是妹妹。

  天明,颜回又返了回去,见了孔子便跪下说:「老师,您那两句话,救了我、我妻和我妹妹三个人哪!您事前怎么会知道,要发生的事呢?」

  孔子把颜回扶起来说:「昨天天气燥热,估计会有雷雨,因而就提醒你『千年古树莫存身』。你又是带着气走的,身上还佩带着宝剑,因而我告诫你『杀人不明勿动手』。

  颜回打躬说:「老师料事如神,学生十分敬佩!」

  孔子又开导颜回说:「我知道你请假回家是假的,实则以为我老糊涂了,不愿再跟我学习。你想想:我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你输了,不过输个冠﹔我若说三八二十四是对的,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冠重要还是人命重要?」

  颜回恍然大悟,「噗通」跪在孔子面前,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小非,学生还以为老师因年高而欠清醒呢学生惭愧万分!」

  从这以后,孔子无论去到哪里,颜回再没离开过他。


  为什么儒释道多称慈悲,而不用爱?

  有一句经文:“慈心于物。”“慈”是慈悲,就是世间讲的爱心。

  一般儒释道都用慈悲多,没有用爱心,主要是爱生于情,而悲生于智慧。

  情是会变的,不可靠。

  因为控制不了这个情,恩爱夫妻会离婚,亲朋好友会变成冤家对头。

  所以修学叫转情识为智慧,情生智隔,情执一起,智慧就被障住了。

  慈悲是理性的,是性德的流露,所以叫真慈,平等的慈悲。


- END -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儒释道       慈悲)(五明学佛网:儒释道       慈悲)  

 其它:慈悲与爱的比较研究(陈星桥) 

 洪启嵩居士:智慧年‧慈悲年 

 王雷泉教授:观音信仰与佛教慈悲精神——在普陀山观音文化论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二、忍辱慈悲菩萨心 

 证严法师:人间菩萨 慈悲心喜舍行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四、戒杀素食慈悲根 

 净因法师:尊重生命 慈悲不杀 

 济群法师:造就慈悲品质 

 楼宇烈教授:漫谈儒释道“三教的融合” 

 楼宇烈教授: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遍于一切有情 

 杨曾文教授:以慈悲护生精神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董群教授:佛教伦理的慈悲精神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