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幸福人生 -->为人处事

 俗语“人过四十莫管2事;人过五十莫管2人​”,老祖宗的逆耳忠言


   日期:2019/9/14 4: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们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出来的就是锦绣梦幻的唐诗,是豪放婉约的宋词,是曲折离奇动人心魄的明清小说,这些由文人们用文字所记载流传下来的智慧结晶,而与这些文人文化相对应的另一种文化,民俗文化却在很长时间里没有受到大家的重视。

  民俗文化是由广大普通群众在日常实践中所创造的,往往是亲人朋友之间口耳相传的方式,囊括了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婚丧嫁娶的习俗到为人处世的规矩,基本都是属于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而民俗文化最为重要的一个支点就是俗语,俗语堪称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一颗极为璀璨的明珠。

  很多为人处世的规矩以及先进的人生智慧,都是通过俗语来进行传承的,像“人过四十莫管2事;人过五十莫管2人”便是这样的一句俗语,这是老祖宗们对于后人的提点也是劝告,同时在某种意义上也能够算得上是逆耳忠言,毕竟不管是谁,让人“不要去做什么事情”都是一件挺令人不开心的事,但是生活的实践告诉了我们这也确实很有用,下面笔者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句话:四十岁在传统的中华文化里算是“不惑之年”,此时已经经历了很多事情,想通了很多事情,也看开了很多事情,自然就少了很多困惑,获得了一定的财富与社会地位,并且处于血气正旺的壮年,也就很容易去管与自己不相干的事,但是一个不小心就会结下怨仇,所以有两件事情是一定不能管的,一个是“力不能及”的事,另一个就是“他人家事”。

  所谓力不能及的事情很好理解,有一部叫做《老炮儿》的电影所讲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年过四十的中年人到处去管事,最终把自己的生活搞得很惨淡,虽然说此时人们很容易生出树立自己权威的想法,从而去各种揽事,但是一旦碰到这种力不能及的事情,便很容易把自己也给拖进漩涡。

  而莫管他人的家事就更容易理解了,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家人生活在一起有所摩擦很正常,其中的是非曲直也很难说清,如果一旦贸然涉身其中,便很容易让自己落得一个里外不是人的结果。

  在古代,人过五十便已经算得上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了,当然现在人过五十还正当盛年,不过也基本已经接近退休年龄,算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所以此时基本都不怎么管事而是以管人为主了,能够提携后辈便努力提携一把,但有两种人是不能管的。

  一种是心胸狭窄的人,他们会因为一些莫名的小事而生气,在不知不觉间就与他们结下冤仇,并且一旦有机会就会报复;另一种是不懂知恩图报的人,无论你如何去帮助他们,他们都只会认为是理所当然,并且还会得寸进尺,你送他一碗饭,他就会认为你的房子也应该是他的,这样的人也不能管。

  不得不说老祖宗们确实是具有非常强大智慧的,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总结出了很多使用经验,直到今天依然能够适用。

  俗语“人过四十莫管2事;人过五十莫管2人”,老祖宗的逆耳忠言!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为人处世       俗语)(五明学佛网:为人处世       俗语)  

 为人处世之道 

 唐代寒山和拾得,为人处世的法宝 

 心存敬畏是“为人处世”的根本 

 这是我见​过最好的为人处世大全了 

 为人处世的法宝 

 真正能够出人头地的人,为人处世​,往往有这两 

 为什么佛陀和菩萨们的塑像都是赤脚,和我们一句俗语有点关系 

 俗语“万恶YIN为首”,其实下半​句才是精华 

 俗语:“久住令人贱,频来亲也疏”,​古人的处 

 嘎玛仁波切:佛菩萨是这样为人处世的 

 佛教用语与俗语的区别 

 嘎玛仁波切:佛菩萨是这样为人处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