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星云大师:《心经》第8课02


   日期:2019/9/16 11:3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8课丨苦从哪里来?无我怎么能无苦呢?02

  二、苦从哪里来

  我们要想离开苦,就必须知道苦从哪里来?把苦的来源找出来,我们才可以脱苦。

  苦的来源如下:

  1、我与物

  因为我们对于物质的要求不能满足而产生的苦。当我和物质不协调,我对物质的欲望不能满足时,就会产生苦。

  2、我与人

  人与人之间不协调而产生的苦。人和人的关系不能圆满,若是看到讨厌的人就不高兴,看到不欣赏的人就不欢喜,就要苦了。

  3、我与身心

  与自己的身心不能和合、顺利而有的苦。比方才二十岁、三十岁,肠胃就不好;才五十岁、六十岁,眼睛就看不清,牙齿就咬不动,走路也走不动了等等。身体的衰老逐渐给人带来苦。

  除了身体上的苦,心里想不开也会苦。有时候身体的苦引起了心理的苦,有时候心理的苦也会引起身体的苦。比方说心里有烦恼,吃不下,睡不着,当然就没有力气了,身体也就苦了。身体有病,不论是肠病、胃病、头痛、高血压,为此烦躁、烦恼、忧愁、苦闷,心里也就苦了。身心之苦是互相交织的。当然,我们学佛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能做到心不苦,进而能使身体不苦,这是可以训练的。

  一九五五年,我才二十几岁,有一次在台湾环岛布教,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拜佛拜下去忽然就起不来了。我心想:以后讲经不能站着讲,那怎么办啊?

  后来到医院,医生一看就说:“你这是严重的关节炎,必须把腿锯断才能保全生命,不然关节炎发作会传染到全身。”大家一听,替我感到紧张。这怎么办啊?以后变成个瘸和尚,说法能,走不能了。不过,我那时候想腿锯断也很好,为什么?我不必奔忙了,可以安心在家看经、念佛,不是更幸福吗?

  当我这样想的时候,顿觉人生有很大的力量;当我心里没有屈服的时候,也影响到我身体的改变。我从那时起,再也没有为这个病痛看过医生,没有打过针,更没有吃过药。可见心能发挥坚强的力量。

  佛光山台北别院的第一任住持慈庄法师,他的父亲是宜兰人,十几年前我请他到高雄帮忙,他忽然晕倒吐血,我们找了医生来看诊。高雄市立医院院长看了之后,看诊包一提,就走了,一句话也没讲。

  我们赶紧又再换一个医生来,那个医生一看便说:“这个人能活着真奇怪,我一生都没有看过!”为什么呢?“他五脏六腑都烂掉了,怎么还能活着呢?”我说:“有没有希望?”他说:“没有希望。不过我们试试看。”

  从那时候起,经过了十几年,慈庄法师的爸爸身体都很好。五脏六腑烂了,为什么精神还是很好、生命品质还是很好?关键就在于精神力!精神力可以带来身体的健康。他后来出家,法名慧和。

  4、我与见

  有的苦,是从内心的思想、见解错误而引起的,因我们对世间错误的认识而生起的。本来没有这一回事的,就因自己妄想、计较、执著而有错误认识。

  这个世间人情是非很多,人们常常因为错看外在的人事关系而造成误会。多年的好朋友,为了一句话,一误会就是几十年,一误会就是吵架收场,不论多少年的感情都不顾。

  多年前有一个乐善好施的银行家,他独身,没有家庭,经常资助孤儿院里的孤儿。其中有一个小女孩,从中学到大学都是这位银行家王经理资助她的。

  女孩大学毕业了,有一天,她跟银行家说:“我要嫁给你!”他说:“不要,我们做善事不是要人家感谢的,我是没有企图的。”女孩说:“我知道,我无以回报,我这一生的成就幸福都是你给的,为了感谢你,我自愿嫁给你。”就这样,他们两个人结婚了。

  虽然是老夫少妻,不过感情很好。有一天,这位银行家王经理的表弟告诉他:“表哥,你怎么让表嫂到外面去工作呢?”

  王经理说:“现代的女性应该要服务社会。”

  “表哥,不瞒你说,我常看到表嫂跟年轻的男子逛公园看电影。”

  “谢谢,没有的事。”

  他心里想:“我太太是自愿嫁给我的,还会有这个问题吗?”他心里一点都没有罣碍。

  又过了几天,朋友请这个太太吃喜酒,原本夫妻两人要一起前往,但是先生说:“我今天下班很累,不想去,你代表我去就好。”太太说道:“好,你就在家里休息,我去了。”

  这个先生在家里闲着没事,翻动着房间里的东西,后来在太太的枕头下发现了一个镜子。就在拿出来的时候,小镜子忽然分开成两面。镜子的后面有一张照片,自己的太太搂着一个俊俏的青年。

  “你这个不要脸的女人,我的表弟来跟我讲,我还不相信,现在真的让我亲眼见到了。”他一气之下,拿出酒来喝,愈喝愈烦恼,借酒浇愁愁更愁。

  过了一会儿,他太太回来了,一看便道:“人家请我们喝酒你不去,怎么一个人在家里喝闷酒呢?”他不开口。太太说:“你怎么不讲话呢?不要这样子,时间不早了,休息吧!”

  不论她怎么讲,先生都不开口。太太拿他没有办法:“你不睡觉,我就先睡了!”于是她朝床上一坐,拿起了镜子——小镜子已经让先生又架好了——于是她照照自己,说道:“你怎么不理睬我呢?你看,我这么漂亮,怎么不跟我讲话,你应该欢喜啊,我们这么相爱!”

  这个先生实在听不下去了,往前一把就掐住她的脖子。太太大惊:“为什么?怎么了呢?”这个先生拿起镜子一把摔碎,并把照片取出来给她看。太太看了,嘿嘿地笑起来。先生更为生气:“你这不要脸的贱人,看到如意情人,很欢喜是吧?”一把就将她掐死了。

  太太死了以后,他逢人就说新婚不久,太太暴病而亡。就这么把她埋葬了。

  过了半个月,表弟来了,说道:“表哥,我有一件事情很不安心。”王经理说:“什么事?”表弟说:“表嫂的死是因为我吧?”王经理答:“不是,不是,与你没有关系。”

  表弟说:“我向表哥忏悔,表嫂人很好,我之所以跟你讲那些话,是我想要害她的。因为她太漂亮了,我在追求她,而她却不理睬我,所以我故意在你的面前陷害她。但是我心里一直不安,是不是因为这样子,所以你把她害死了?”

  王经理说:“不是啦,你不要多心,和你一点关系都没有。”他一点也不懊悔。

  有一天,邮差送来一封信,是寄给他太太的。他想,太太都死了,怎么会有来信?打开一看,信上这样写:“梅,高中女校毕业以后,分别已经五年了,我现在已经是两个小孩的妈妈了,听说你大学毕业也结婚了。你记得吗?我们在毕业的晚会上,演了一出话剧,我演男子,你演小姐,之后我就把当时拍的照片镶在镜子后面送给你,你还保存着吗?我原本预备十年以后才告诉你,让我们回味青年时期的欢喜,感受人生的快乐。但是人生过得太快了,五年变化这么大,假如你还留有那个小镜子,请你打开来看,那里面有一张照片。”

  王经理一看:“天哪,我做了什么!”这就是错误认识的后果。误会有时会造成大不幸,所以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体谅,相互了解,不要以自己的情绪去决定事情,不要以自己错误的认识贸然决定,造成终身的遗憾。

  5、我与自然

  苦从哪里来?有的是从自然界的灾难,譬如地震、风灾、水灾而来。自然界加之于我们的苦,有时候是我们无法抗拒的。天长地久有时尽,痛苦绵绵无尽期。或许有人说:何必把人生讲得这么可怕呢?我们还是感到很好啊!我以为,是很好,但是这个好、这个快乐却是短暂的。

  佛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

  有一个旅人行走在旷野中,忽然间,大象、老虎在后面追赶。这个人不断地奔跑,始终没有地方躲藏。最后,他看到了一口大井,心想:“到井里面去就可以藏身了。”跳下井里后,哎呀!井底有四条毒蛇,这下子不得了,怎么办呢?正好有一根树藤从井口往下垂吊着,于是他抓着这根藤往上爬,却上不能上,下不能下,令他非常恐慌。这时候来了五只蜜蜂,嗡嗡嗡,滴下了五滴蜜,正好就滴到他的口里,甘甜的味道让他忘记了危险。

  这故事意味着什么呢?旅行的人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旷野就是人生;大象、老虎就是来夺取我们生命的“无常”;深井就是生死;四条毒蛇就是四大五蕴;树藤就是我们的生命线,我们无时无刻不紧紧地掌握住我们的生命线;五滴蜜就是五欲,财色名食睡。我们的人生就像吊在井里、攀着一条生命线、享受着五滴蜂蜜而暂时忘记危险的旅人。

  这样的人生,你说怎么不苦呢?

  总之,苦从哪里来?从五蕴来,从“我”来,因为有我才有苦。既然我们知道苦的原因是有我,那么,就要照见五蕴皆空,要无我才能离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星云大师:《心经》       心经)(五明学佛网:星云大师:《心经》       心经)  

 照光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通解 2 

 照光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通解 1 

 蔡惠明居士:读“评印顺法师心经讲记” 

 梦参法师:心经上的第一个字 

 慧门禅师:行深度苦证智--慧门禅师以心经说禅行 

 王骧陆居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贯释 

 王骧陆居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白话分段贯释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开示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4-4 下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开示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4-4 上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开示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4-3 下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开示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4-3 上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开示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4-2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