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恒传法师:真正的忍,不是憋着,不是不悦,而是“如饮甘露”


   日期:2019/9/19 8: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遇到事情的时候告诉自己要“忍辱”,但是这个时候心里会更加痛苦,非常不甘心,是我方法错了,还是认识错了?请师父开示。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说你们学佛人都是慈悲的,我打你不能还手,骂你不能还口。你一还手一还口证明你修的不行,是你不慈悲,我欺负你是应该。所以说有时候他们对佛教的慈悲、忍辱不知道什么含义。

  其实我们佛教真正的慈悲是拔苦予乐。而不是类似这种可怜、窝囊、憋屈,这是严重性的错误。

  有智慧是忍辱的前提条件。怎么去忍?忍字上边一把刀,那么别人欺负你了,我们有时候也应该像韦陀菩萨大护法们那样,该亮剑时也会动用降魔杵。忍字下边是个心,这个心是很重要的,心性清净代表的是智慧,我们可以以我们的智慧去忍辱,所以前提是我们要看清楚状况,看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

  《佛遗教经》中佛陀在入灭之前对比丘们最后的教诲中,讲到了“忍”。我想不管是出家还是在家,读完这段话,都应该会有感触。

  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嗔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恚心。则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所以者何。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当知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嗔恚。白衣受欲。非行道人。无法自制。嗔犹可恕。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怀嗔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

  所以说,当我们面对一些糟糕的情境时,个人当善护其心,摄心为道。嗔恚、抱怨、恶言等一系列反应,不过是破坏自己道心、清净心。真正的忍,不是憋着,不是不悦,而是“如饮甘露”,如此之忍德,才是持戒和苦行所不能及的,才可称为是入道的智慧之人。如果你只是从本来要发火变成憋出内伤,依然不能称之为有智慧,更无功德可讲。

  一个原则,对内保护自己的善根和智慧,对外能令众生的善根和智慧增长,此则名真忍辱,具真功德。后者我们且称为菩萨忍。

  南岳慧思禅师曾言:若有菩萨将护恶人,不能治罚,令其长恶恼乱善人,败坏正法,此人实非外现诈似,常作是言:‘我行忍辱。’其人命终,与诸恶人俱堕地狱,是故不得名为忍辱。云何复名住忍辱地?菩萨忍辱能生一切佛道功德,譬如大地生长一切世间万物,忍辱亦复如是。菩萨修行大忍辱法,或时修行慈悲软语,打骂不报;或复行恶口粗言,打拍众生,乃至尽命。此二种忍,皆为护正法,调众生故,非是初学之所能为。

  佛门中常有菩萨现凶恶相,仍具一切佛功德。何以故?心不染着,为调服众生、利益众生故!相反的,如果遇到恶人败坏正法而不惩治,却言‘我行忍辱’,此不名忍辱,当堕地狱,何以故,不能护法,外虽似忍,纯行魔业,菩萨若修大慈大悲,具足忍辱建立大乘及护众生,不得专执世俗忍也。这里所谓世俗忍,即是如前所述,没有智慧的忍耐。

  愿大众解行相应,智慧无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