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 第三十六章 了无寄处堪大用01


   日期:2019/9/22 10: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三十六章)

  南怀瑾教授讲述

  第三十六章了无寄处堪大用

  是故如来为诸菩萨说,幻术文字求其体相有可得不,求幻之心尚不可得,如何有彼幻相可求?

  世间事物就是那么在变化,这一切都属于幻术的境界,所以佛告诉诸菩萨说幻不可求。幻术的范围包括很广,文字也是不可靠的,文字是代表人类思想、情感的符号。拿中文来说,几千年来到现在,文字衍变已有六、七种体裁,将来是不是再有变化还不知道,人类的各种语言的变化都是如此。所以佛说,你要求幻术文字固定的体型是做不到的。这就说明世界上万事万物没有一样是固定不变的,这个地球、山河大地随时在变化中。

  那么,我们回转来看看,佛法在哪里呢?我们要研究这一切幻相不可得,怎么了解幻与不幻?从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心,回转来再找自己了解宇宙万物幻与不幻这个心。‘求幻之心尚不可得,如何有彼幻相可求?’连我们这个思想靠不靠得住都是问题,昨天想过、做过的事,今天那个能够想的早已无影像,不可得、留不住,所以叫‘妄想’。

  苏东坡学禅后有句很有名的词:‘事如春梦了无痕’。人世间的事就像做梦一样,梦醒后,回想梦境一点痕迹都没有。你说再睡一觉重新做梦,绝对不会一样,即使连起来做也不一样。为什么要用‘春梦’来形容世事如幻呢?因为春天多疲劳爱睡觉?睡多梦多;夏天晚上不大睡得著,睡著了也快天亮来不及做梦了,所以春天梦特别天。

  ‘求幻之心尚不可得,如何有彼幻相可求?’这句话叫我们认识清楚,现实世界一切现象都是幻,而且没有现象可以永远停留。人生来就有老,老了就过去,过去就没有了!后面的不断生来、不断过去,就是那么在变。

  个中三昧谁识得?

  是故将出入三昧及以求心,而求普贤大用无依善巧智身,了无可得。

  这是大菩萨境界,不是小乘境界。‘将出入三昧’,在定境中,定的境界很多,中文翻译叫定;梵文结合音译,音译而翻成‘三昧’,‘三’不是数目字,是梵文原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萨’,当时梵文的‘三’字,等于中文恭敬的‘敬’。‘三昧’取音也取义,一般解释为‘正受’,与现在我们所了解入定的‘定’有差别。严格地差别是:小乘的境界叫做定;大乘境界无所谓定不定,范围大、力量大、作用大叫三昧、正受。三昧不一定在打坐时才有,行住坐卧随时都在大定的境界中。大定的境界有多少种呢?八万四千种三昧。

  比如绘画,经常可以看到有些绘画画得非常好,此人已进入绘画三昧;文学好的,是文字三昧;武功高的进入武功三昧;插花好的,也有插花三昧,都用得通。换句话说,三昧有它的境界。

  但是一般学佛的人,是‘故将出入三昧及以求心,而求普贤大用’,两腿一盘打坐,以为修定叫三昧,然后希望自己求到定,求定中能见到菩萨。‘将’是拿,拿自己出定入定三昧的心,乃至在定的境界中,以有所求的心,求无所得的果,根本上就错了!我们学佛要注意!道就是所谓普贤见地的问题。学佛做功夫、求证,下手见地一错误,就彻头彻尾地错了!

  《楞严经》说:‘因地不真,果遭迂曲’,请大家特别注意这句话!要求佛法明心见性‘见’的境界,不要‘将出入三昧,及以求心’求见菩萨,明心见性本来是空的境界,以有所求的心去见,如何见得到?这点请大家特别留意!

  大机大用最善巧

  ‘大用无依善巧智身’,这是《华严经》所用的名称,普通佛学很少用到。这是大菩萨境界,非常难!‘大用’,全体的大机大用,可以出世也可以入世;可以成佛也可以成魔,乃至佛与魔都不能到达的境界叫大用。所以,真正得道、悟道、成佛,应起大机大用。不起用,那不是佛法,不过也可以叫佛法,是小乘佛法,小乘中的小乘。真的大乘佛法,起大机大用,可出可入;可不出可不入;才是完全,它不偏于一点。大乘菩萨见道时,入世而救人,大用但无所依、无所求。有所依有所求则落在一个境界,在一个方式、角度上,那已经错误了!所以说‘大用无依’。

  何以人能够修养到那么高深的成就,可以入世可以出世?在出世入世之间,心已经出世了,在魔境中已经成佛了!这个靠什么呢?‘善巧智’,靠他的机变、善巧,非常灵光、非常活泼、聪明的智慧。智慧所得的另外一个身体不是这个肉体了,那个身体是智慧的身体,永远不死,叫‘善巧智身’。不生不灭永远无生无灭,乃至像阿弥陀佛一样无量寿光灾之身,是‘善巧智身’。讲到这一方面,佛学比较专门、深入了!因此《华严经》是最大、最深的经典。

  所以他说,一般人学佛,‘将出入三昧及以求心,而求普贤’错了!那么,应该以什么求呢?‘大用无依善巧智身,了无可得’,然后悟道。趔明心见性悟到什么?悟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可达到‘了无可得’境界。‘了无可得’的‘了’字很妙,作何解释?我只能说‘了’就是‘了’,无法解释,再作解释就错了!了无可得就是了无可得,十方八面都完了。‘了’不是没有,而是充满、实在了。‘了无可得’是证得的境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       宗镜录)(五明学佛网:南怀瑾       宗镜录)  

 杨维中教授:以《宗镜录》为例论永明延寿对唯识思想的摄取 

 杨笑天教授:举一心为宗 照万法如镜——《宗镜录》“标宗章 

 韩廷杰教授:《宗镜录》与唯识三境 

 刘元春教授:延寿《宗镜录·标宗章》读解 

 肖永明居士:唯心与唯识关系论辩—— 从《宗镜录》说起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一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目录 出版说明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七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