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35


   日期:2019/9/24 11: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疑」:疑心所的体性为:「于诸谛理,犹豫为性。」这个疑,并非指一般日常生活中的怀疑,而是特指对佛所说的「谛理」(真理),如因果、无常、无我、苦、空等而舌。「犹豫」,即不能决定,因为对这些谛理,狐疑不信,故不能决意依之而修诸善业。所以疑心所的业用即:「能障不疑善品」。因为不能直前修善,故善法不能得生。所以说疑心所能障不疑、及障善法生起。这疑为何是六大根本烦恼之一呢?因为「疑」是较轻微的不信;疑心若深,即转成「不信」,不信再深,便成为「谤」,故「疑、不信、谤」三者常是连锁反应,从疑很容易变成不信与谤,因此「疑谤」二字常合说。又,因为疑心,令人不能确定信受佛理,令人对正理不能承当、信解,因此对正理的修行就逡巡、踟畸、游移不前,从而障碍了实际去修行,所以说:心中对法有疑的人,无法修善、生善;因此这障碍是很大的。

  「不正见」:即不正知见,又称恶见。「不正见心所」的体性是:能令人于诸谛理颠倒推求,能生染慧。「颠倒推求」,即是颠倒想,而非正思惟,因而生起种种妄想分别。「染慧」,染一污慧,即是妄想分别之邪慧,以邪慧非但不能令心清净、光明,反而能令心染一污,故称染一污慧。

  「不正见心所」的业用为:一、能障善见之生起,二、能招戚今世及来世众苦。因为不正见的关系,所以不能修习正法,因此障碍了善见的生起;又以恶见故,摄受恶法、修习恶行,以此为因,戚得今生来世种种苦果。

  恶见(不正见)有五种,又称五见,或五恶见:一、萨迦耶见,二、边执见,三、邪见,四、见取(见取见),五、戒禁取(戒禁取见):

  一、萨迦耶见——「萨迦耶」为梵文,义为身,故此又译为「身见」,或「有身见」。即是外道对于五蕴,不了和合如幻,假名为身,而执身为实有,且以为「我」、以及「我所有」,因此,身见又称为「我见」。以一切众生都依此我见或身见,而起惑造业,故是一切恶见、及有情生死流转之本,故立为五见之首。

  二、边执见——又称边见。即是断、常二见。谓即由于萨迦耶见之增上力,又进一步计执五蕴身心为常、为断。「常」,即常见,指计执此「我」永远常住不坏如外道之执种我不变,或灵魂不减等。「断」,即断见、或断减见,此系计此身心于死后,归于断减,一无所有,无有任何后绩果报,即俗语所说:「一了百了」。此断常二边见,之所以称为恶见,因为它们都能障人修行:执常见者,因为计一切皆常住、不变,故计修行亦不能对业果有所改变,所以不能起正修行。执断见者,因计一切皆归空无所有,悉皆断灭,因此谤言修行亦无益,是故亦令人不能起正修行。

  三、邪见——此为谤因果者,否定因果正理,言因果皆无实。因此他们说,修善固不能得善果,造恶也不会得恶果:一切世间,无因无果。以此恶见,误导众生妄造诸恶,而不以为过咎,故当受无量果报,长劫不能得脱。

  四、见取——「见」,诸恶见。「取」,取着,指取着以为有涅槃。谓于诸恶见中,妄计有涅槃,并以为胜(胜者,高之义),而生取着,称为「见取」。例如,计断见之「一切皆悉断减」,即是涅槃境界;或计常见之「一切皆悉常住不变」,即是涅槃境界;或计「无因果」即是涅槃清净境界。以恶见取着,以为是涅槃清净,故称见取。

  五、戒禁取——「戒」,指外道邪戒。「禁」,限制。「取」,取着。谓有些外道,以邪戒限制其徒众修习某些非理、无益之苦行,如持狗戒(终身学狗瞰粪)、猪戒(学猪),牛戒(学牛吃草),以及拔发、倒吊、终年裸体,一丝不挂(此即所谓裸形外道)、坐于荆棘之中、将下半身埋于土中、全身浸于水中等等,谓今生把苦都受尽了,来世即得生天,纯粹受福受乐。如是邪见勤苦,令人枉受辛劳,又堕愚痴,故是不可取的恶见。

  以上为解释五恶见。以此五恶见为从第六根本烦恼的「不正见」中开出,故「烦恼」合则为六,开之便成「十使」;「使」,即驱使、役使之义,以此十使为能役使人的心去造作烦恼业,故名为使。「十使」即是以六根本烦恼的前五项(贪、瞋、痴、慢、疑)为「五钝使」,而以第六项的不正见所开出的「五见」(身、边、邪、见取、戒禁取)为「五利使」,合称十使,表列如下,老五钝使(五毒)五利使(五见)六根本烦恼故知「十使」即是六大烦恼所开出的。以上为解释心所有法的第四项:六根本烦恼。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