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圣玄法师:学佛这么久了,你还执著​在“不执著”上吗?


   日期:2019/9/24 17: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师兄,你著相了。”

  “不要执著。”

  “你分别心怎么这么重。”

  ——反正遇到的“修行人”多了,每天听到看到这些话一定比“修行人”还多。

  尽管不一定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是这是一个万能回复句,谁先说就是谁的境界高,谁碰到就是谁的悟性低。

  小心这药有毒

  但这些话真的管用吗?

  有的人说,“一切不执著”就能够成就,这话不错。但《大般涅槃经》里说:“方等经者,犹如甘露,亦如毒药。”

  佛说的这些法门,就像甘露一样,有的人吃了甘露药丸能够祛病延寿,有的人却会吃了甘露药丸而突然夭折,这就要看他能不能消化了!

  如果学了两句口头禅,就成了“杠精”到处用“不执著”三个字贬抑他人的修学,以否定别人为乐,那就把无上法宝当成了“诸法戏论之粪”。

  如果遇到别人的难事,冷漠地说一句“不要执著”,但是自己遇到事情以后就火烧眉毛原形毕露,这也未免太不把自己的“智慧”当一回事了!

  倘若是遇到学修中的难题,自己没有毅力冲过难关,却用“不执著”来安慰自己,那可真是执著于“不执著”,随顺自己懒散的习气而犯了“任病”之大忌。

  那些以“不执著”作为口头禅的人,老是朝著外面看,每天给别人的生活做评委真的很累,实际上却否认了自身觉悟的潜力。

  真正的“不执著”这柄慧剑是朝著自己的执著下手,不是和人“抬杠”用的。不过,我们把若是把这些“高明”的朋友当成修行的增上缘,多看看自己,多对自己说“不要执著”,化毒药为甘露,一定妙味无穷!

  药吃多消化不了

  真的有人会执著于“不执著”吗?

  还真的有。

  有人听闻一切空无我,那就善恶都无所谓,不必执著行善积德,为恶也是一样。这可真是“三世佛冤”!如果抱守我执行善尚不可取,那作恶反倒是做到了“不执著”吗?

  佛说的“空”,不是一无所有的空,而是“缘起性空”的智慧,既彻见“我执”的局限,又能不执著于“空”的知解中,否则妄谈无我,犹是我相,说著“不执著”,其实是最执著。

  《六祖坛经》里说:“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

  不要听我说“空”,就执著于“空”了!但是许多人真的就执著在了“不执著”上,而选择一切不学习、不工作、不面对、不努力,消极地面对生活。

  但佛法说“空”,破想而不破相,除病而不除法。也就是说用“空”、“不执著”来破除使人们对法的执著之“妄想”。但一切法本来是空,并不需要破。而破的目的,则是要通过人们对法的正确认识,去除种种病患一样的执著。

  去除病患以后,可不能抡着药罐砸自己呀!

  如果破除了执著之“想”,还要把这个如幻宛然的身体再给伤害了,岂不正是“药吃多了不消化”,这样诸佛出世都没法度化于你了!正所谓“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

  别把船给扔河里

  那么学习是不是一种执著呢?许多傲慢的人以为:“学这么多有什么用?”以为学得越多,“所知障”越多,似乎不读经、不打坐、不修善,就这么混混沌沌地,分不清正邪对错,才是速成的捷径。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佛菩萨岂不是成了执著最深、障碍最多的人了?因为这些都是他们做过的、学过的,而且教别人做的呀!

  对于一般凡夫而言,学习、行善是一种善法欲,在没有完全做到“不执著”的时候,我们需要这种对善法的精进来鼓励自己精进学修,断除恶的思想行为。

  《金刚经》里说:“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法就像是渡过苦海的舟筏,法到最后固然应舍,可是“非法”的恶习、执著更是应当最先舍弃,更重要的是,在河中央千万不能就把船给扔了。

  禅宗西天十五祖提婆菩萨《四百论》中说:“先遮遣非福,中应遣除我,后遮一切见,知此为智者。”

  也就是说修行不能眼高手低,而应该先断除“非福”的恶业,再来断除我执,最后断除一切空有二边的知见。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依福舍罪,依空舍福”——通过修福来断除罪业,修空慧来断除对福德的执著。

  那么一个人证得空慧的时候,他的福德都会被“除灭”吗?

  圭峰宗密大师曾经解释道,罪业与空相违,空性智慧能够对治罪业,如果一个人见到了罪业无性,即能忏除罪业。但是福业和空相顺,空性智慧能够生起福德,一个人证得了福业无性,福德并不会消失。所以《金刚经》鼓励大众,无住相布施,福德如虚空等。

  因为修空慧与修善,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身体力行地在“对治执著”呀,而不是在耍嘴皮子!

  不执著于福德,却广修福德,才是甘露良药、般若大舟呀!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