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40


   日期:2019/9/29 11: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C.大随烦恼

  「十三不信」:不信心所的体性为:对于三宝的真实之事理、功德与能力,不能忍可,亦不好乐、希求,心地污秽,造就是不信的体性。其业用为:一、能障净信,二、能成为懒惰(不修行)之依托。亦即,不信三宝的人,大都于修行上懈怠,不能起精进。成唯识论说:一切染法,都各有各别的自相;唯有这不信,不但「自相」浑浊不清,而且能浑浊其余的心:心所法;正「如极秽物,自秽秽他」,因此说这「不信」的体性,是由于心地污秽而起。反之,信心即是心清净的结果:心越清净,越能对三宝的真实、功德、与能力起信心;因为心清净,故与清净法相应,而三宝的「实、德、能」是清净的,因此唯有心清净之人能够信受。又,依俱舍论,有所谓「四证净」,即「佛证净、法证净、僧证净、圣戒证净」。「证」为声闻乘圣人以无漏智,如实证知四谛理。「净」,以证四谛理,故于三宝及L罗,皆如实证知其净;以由证而得净,故名为「证净」。此四证净,能令人离不信垢及破戒垢,而对佛法僧三宝及圣戒,产生坚固不坏之净信。复及,前面「善心所」中的信,是一般人的清净心中所生起的信;此四证净则是圣人证道之后,于无漏、究竟清净、无杂染的心中,所生起的究竟不动的信心,亦即是圣人的清净不退之四种信。

  又,「不信」心所之所以称为随烦恼,因为它是随着六大根本烦恼之一的「疑」烦恼而起—亦即心若起疑烦恼,紧接着便会有「不信」的随惑跟着起来;乃至若此疑烦恼之势力甚大,它的随惑「不信」甚至会几乎在一剎那间「俱时而起」;此时,这「不信」的随惑,就不是「跟随」、或「随从」,而进身而成「伴随」。简言之,若心起「疑」(根本烦恼),多半会有「不信」的随烦恼随之而生;譬如贼首所至,贼众必随之左右,结伴而行。「根本烦恼」与「随烦恼」之相互关系亦如是。以实例言之,若闻非善知识不如法说法,法说非法、非法说法,以种种邪方便言词,搅乱正法,令听众于三宝处起疑、乃至不信,如前所说,令人疑「佛是一切智人」、疑佛果功德(三身、四智、自他身土)、疑真如、疑大乘是佛说等等。时际末法,众生修行,须能判别、抉择善知识或恶知识。如何判别?善知识者,系随顺诸佛菩萨教,成就众生之善根,从五善根(信、进、念、定、慧)乃至三善根(不贪、不瞋、不痴),令于诸佛如来清净法教,得正信、正解、信受、欢喜、乃至奉行,是名之为善知识,以引导众生修行如来一切善法,成就众生善根、善因、令修善行,得善果故。反之,若令众生不随顺佛教,疑、谤如来法,以凡夫有限的眼、耳、鼻、舌、身、意境界为标准,来度忖、批判如来法教,乃至如来境界、如来功德,令众生心生不信、不净、不敬,于法不生喜、不生乐,不乐修行,而好言说、戏论、斗诤;如是误导众生,不但断失善根、正知见,乃至谤佛、谤法、谤僧,堕一阐提地,并且依一阐提知见,起而造诸恶业,搅乱正法,断善根种性。如是即是经上所说之「恶知识」。

  简言之,善知识与恶知识之别在于:善知识令人于诸佛法「信受欢喜奉行」;恶知识则令人于诸佛法「不信、不受、不欢喜、不奉行、处处连逆,多所批判、斗诤、否定。」再更简言之:善知识教令随顺佛教,恶知识教令不顺佛教,处处与佛「抬杠」、驳斥佛之所说,与法「过不去」:即是彼等所谓「以批判的心态研究佛法」,也就是经上所说「以生减心学不生灭之法」。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