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了然法师法汇增补:论净土法门之紧要资粮


   日期:2019/10/8 11: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论净土法门之紧要资粮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临终往生之紧要资粮。缺一不可。

  近来堂里。初发心诸师。相继入室请开示者。颇为踊跃。诘其所趣。则对于净土法门信愿行之叁资粮。大概都识得。但我等既要求生极乐。于此信愿行叁法。更当巧明真实。必从真实修持。方能感应。临终仗佛接引。决定往生耳。须知净土法门。以信愿行叁法。为临终往生极乐之资粮。此叁资粮。如鼎叁足。缺一不可。有等信者。只信理。不信事。专为弃有着空。虽终日念佛。而与佛愿违背。此人不得往生。何以故。彼以往生为着相。怕生西方故。又以往生为向外驰求。舍本取末。自己心净。便是西方净土故。有此偏见。所以不得往生。虽然念佛,又怕见佛,可悲可叹!彼既以极乐世界,在他心外,又足见其所认之心,乃意识妄心耳。若真实心者。量同法界。无法不包。无法不具。殊不知极乐世界。虽隔十万亿刹。本在汝大觉心中。圆融无碍。不肯求生。诚谓自暴自弃也。复有等人。虽然理事俱信。兼肯念佛。但听说净土受乐。非彼所愿。设或问之。则曰。任他法性周徧。不生不灭。无欠无余。此等痴人。汝谓法性周徧。不生不灭。无欠无余者。乃惑尽情空。灵光独露之真如涅槃也。纵能断尽惑业。证此涅槃。依旧要发大心。上近诸佛。下化众生。方与菩提道合。苟或不然。止是个焦芽败种之自了汉。正为诸佛所嗬。况汝我今。终日业识茫茫。触着生恼。心无主宰。岂能得此真如涅槃耶。既不能断尽惑业。涅槃定莫梦想。假使未造恶业。死后不堕叁途。必生人道。经过叁生两世。难免迷失堕落。纵使福业深厚。生到天中受乐。福报享尽。亦难免堕落受苦。又福业中。兼怀胜负。定生修罗。若生信不肯发愿。纵然念佛。难到乐邦。与不信者。有何异哉。譬如商人。于大海中。乘大舟航。满载珍宝。若无决定趣向。岂能得到彼岸耶。或谓任他徧游巨海。吾保此舟。终被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也。除此二种邪见。有能理事兼运者。生西品位必高。苟或不能。亦莫勉强。但对于大乘妙理。心生恭敬。而不譭谤。专依事修。生西品位必稳。余谓念佛无有真实信愿者。皆由生死心不切也。是以所看经书。如览故纸。所闻开示。如听戏论。心类木石。毫无感动。佛对此人。止能垂愍。无可奈何。纵有为生死之心。犹不知生死之勐利。自力之微弱。苟能知此厉害。则对于净土法门。自有真实信愿。设欲阻之。莫可得矣。既有真实信愿。则念佛自然恳切。具此叁种资粮。命终决定往生。何谓真实信愿。须信我等众生。塬与阿弥陀佛。

  本来同一真如觉性。但因我等无量劫前。贪着外缘。于觉海中。一念妄动。与外缘合。误执一念虚妄识心。认为全体真如觉海。从此迷真逐妄。背觉合尘。随缘生死。历劫无穷。不解返本还源。于此真如觉海。变为生死苦海矣。是故阿弥陀佛。怜愍我等。于觉海中。兴无缘大慈。运同体大悲。向世自在王佛。发四十八大誓愿。历劫修行。成等正觉。于正觉中。庄严四种净土。接引九界众生。何谓四种。一曰常寂光。接引尽破无明。满证法身之众生也。二曰实报庄严。接引分破无明。分证法身之众生也。叁曰方便有余。接引已断惑业。已证真谛之众生也。四曰凡圣同居。接引未断惑业。未证真谛之众生也。又既曰凡圣同居。可谓通达四土。土土莲分九品。各随根性大小。福慧浅深。而得品位也。上至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下至清净海众。俱会一处。故名凡圣同居。上叁净土。十方诸佛。悉皆有之。凡圣同居。虽有非净。如此娑婆世界。亦名凡圣同居。但以圣能知凡。凡不知圣。凡乃常居。圣则无定。加之诸恶不堪。众苦难忍。故名非净。同居净土。唯阿弥陀佛。而独有之。凡夫生彼。皆渐成圣。加以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为净。又此净土法门。独超一切法门。独超者何。盖普通法门。皆须自力。先明心地。渐断惑业。渐证圣果。方能随愿往生十方净土。唯此净土法门不然。可仗佛力。先归西方净土。一到西方。便入圣流。惑不期断而自断。果不期证而自证。直至成佛。无有煺转。此约中下品位而论。若按上品上生而言。一生西方。能补佛位。此等菩萨。无量无数。纵使十恶五逆。乃至禽兽畜类。念佛得生西方。亦能附归末品。况有智慧福德者。求生不入品位哉。是故十方诸佛。讚叹阿弥陀佛。威德度生之力。不可思议。最上第一。须知阿弥陀佛。无量劫来。本是我等之大慈悲父。怜愍我等。我等愚迷不知。虽不念佛。佛则时时念我。现今既知。应当深生恋慕。常怀渴仰。一心求见。愿得亲近。而阿弥陀佛。岂不慈悲摄受耶。果能如此。深信不虚。誓不孤负。愿寿终之时。决定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得证无生法忍之后。乘本愿轮。作如来使。分身无数。遍十方刹。广度众生。悉生彼国。是名真实信愿矣。既有真实信愿。当起净行。净行者何。所谓口称佛号。心存至诚。不念一切。唯独念佛。佛是已成之佛。我等是未成之佛。佛已圆证觉海。我等历劫漂流。现今至诚念佛。正是以因地心。入果觉海。如水投水。天然契合。我等无量劫来。迷真逐妄。背觉合尘。现今至诚念佛。正是反妄归真。背尘合觉。又我无量劫来。舍本取末。弃净求染。现今至诚念佛。正是回末向本。转染成净。所谓一念相应一念净。念念相应念念净。如是念之。心渐归一。不与尘合。名曰净行。终身不煺。决定往生。苟能心存至诚。纵是愚夫愚妇。随口称念。自然冥符佛智。暗合道妙。从古至今。如是成佛。接引往生者。无量无数。岂欺我哉。若但口称佛号。心不存诚。难获相应。既不相应。则内不能安心。外不能感佛。不得往生。何待言乎。虽云功不唐捐。止作后世远因。现生难获实验。譬如炼铁。铁不入炉。欲求其红。尚不可得。况成美器。令人受用乎。或曰。我等无量劫来。久居叁界。熟染六尘。习气浓厚。妄情难伏。至诚之心。前念虽有。后念复无。岂能专诚不散耶。余曰。然。但现今有个对治方法。可能渐令生处转熟。熟处转生。对治者何。所谓妄情难伏之时。当作死了想。现今坐位。作木龛想。四维上下。作烟火想。大众念佛。作与我送往生想。四大色身。作烧了想。一念灵知。作待佛接引想。苟能常作如是假想念。则染尘习气。渐见淡泊。至诚正念。渐能归一。久久纯熟。不须勉强。虽向外驰。一觉便回。安居实际。昭然分明。现在既如是。临终亦如是也。是以古德云。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此语明确之极。云在定之心者。即一念至诚之心。居在实相正定之中。灼然不昧。了了分明。待佛接引。故云净土受生之心也。上来所说。净土法门。以信愿行叁法。为临终往生之资粮者。略述如是。详言难尽。但愿各各依法修持。决不孤负。若不往生。吾当代受诸苦。若自信不及。愿力轻微。心无至诚。不能感佛者。与我无干耳。

  附 自警偈联

  逆境当前莫动瞋 真如界内没疏亲

  吾今暂作娑婆客 瞬息莲池会上人

  娑婆界内恶浊难堪趁速专心修净业

  安养国中上善同会急当努力念慈尊

  (原载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十月一日《弘化月刊》第四期,摘自《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补编》六十八卷九十九页)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