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阿难出家,竟然是因为​佛陀的相貌


   日期:2019/10/16 22: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有的人出家,是为了寻求无上的觉悟;有的人出家,是为了逃避世上的各种苦难;有的人修行是为了求得神通。而阿难出家,竟然是因为佛陀的相貌庄严……。初发心很重要,关系到一个人的修行方式和修行高度。

  继续边读边聊《楞严经》

  【佛告阿难,汝我同气,情均天伦。当初发心,于我法中,见何胜相,顿舍世间深重恩爱。】

  佛陀对阿难说:“你和我同气连枝(阿难是佛陀的堂弟),情份是天然的血亲。你当初发心出家的时候,在我的佛法中见到了什么殊胜之相,马上就舍弃了人世间的深重恩爱?”

  在人世间,父母之恩最深,夫妻之爱最重,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能使阿难放下这些深恩重爱,转过来跟着佛陀出家修行呢?这是问阿难出家的初发心。

  【阿难白佛,我见如来三十二相,胜妙殊绝,形体映彻,犹如琉璃。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爱所生。何以故?欲气粗浊,腥臊交遘,脓血杂乱,不能发生胜净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从佛剃落。】

  阿难对佛陀说:“我见到如来的三十二相,尊胜善妙,世间绝无仅有。身体相貌辉映明彻,就像琉璃一样。我心里常常想,这个相不是人世间欲爱所能生出来的。为什么呢?因为欲爱之气粗浊,男女交媾时,气味腥臊,脓血杂乱,是不可能发起并产生出如此尊胜清净、善妙明彻的紫金光聚之身的。我非常渴望并仰慕这样的身相,故而就跟着佛陀剃度落发了。”

  清净的修行人看世人沉溺于欲爱,就像世人看蛆虫沉溺于粪池一样。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对不觉悟的人而言的,因为不觉悟香与臭,故而不自觉地被环境之熏染。阿难见到佛的身相,能够觉悟到凡人肉身的粗浊,产生出家之心,这说明阿难是非常有善根的。

  父精母血所造就的肉身虽然粗浊,但实际上它也是随心念不断发生变化的。

  比如说,有的人学佛之后,变得越来越慈眉善目了,这是佛法润身的结果;有的人修道之后,变得越来越仙风道骨了,这是道法润身的结果。同样,善法润身则身相善,恶法润身则身相恶。不同的心念,所呈现的身相也不一样。

  如果更进一层,当修行到了一定的境界,是完全能够转化并清净这个粗浊肉身,就像佛陀那样,拥有形体映彻,犹如琉璃的紫金光身。要是说起美容啊,这才是最彻底的美容呢。

  【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佛陀说:“哦,原来是这样啊!阿难,汝等大众应当知道一切的众生,从无始以来,生生死死相续不断,都是因为不知道常住真心本来就是清净光明的体性。你们总是用各种妄想去攀缘,不知道妄想并非是常住真心,故而追逐着妄想,随着妄想不停的轮转。”

  阿难渴仰佛之胜妙身相,因为他的渴仰是着相的,所以是一种妄想。妄想有生有灭,依照妄想心而起修,即使阿难最后在形式上能修得三十二相,此相也会有生有灭。灭了以后再修,修成以后再灭,如此这般,逐相而修,随相轮转,没有尽头。这就像世间的爱美女子,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都是为了美丽的容貌而不停的轮转,死时依然是一场空。

  【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真发明性。应当直心酬我所问。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

  佛陀继续说:“如果你现在想要研求无上菩提之真性中,所显发出来的光明体性,就应当以直心来回答我的问题。十方如来都是循着同一条道出离了生死轮回的,这条道就是直心。因为心言直的缘故,这样从开始到最终,乃至从一件事终结到另外一件事开始,中间永远没有各种曲折相。”

  要修得清净光明的身相,用妄想心而修,是不可能修成的,必须要明白真心本性,真心本性之光明,才是最究竟的光明。佛陀的教化,如春风化雨、润物无生,言谈之间,把阿难对佛陀身相渴仰之妄想,转化成了研求真心本性的清净光明,升华了阿难的初发心。

  发心要纯正,直心方入道,十方如来皆如是。所谓“直心”,是指是第一念。比如说,吃饭是第一念,若加以分别思惟,分别饭好不好吃等,就是第二念了。佛陀说“应当直心酬我所问”,就是要阿难听到佛陀的问题,应凭直觉来答,不要掺和一些诸如“佛陀这么问是什么意思呢?我该怎么回答才让佛陀满意呢?”等等的妄想。

  这里的“直心”并不是世间人所认为的那种“直”。世间人所认为的“直”,首先包含了“我相”,故而并不是第一念。为什么世间的直人说话特别冲?就是因为他们过于自我,考虑不到说话环境,故而在“我相”与“人相”之间常常不留余地。用《金刚经》的语言解释直心,就是不住于相。

  既然要研求真心本性的清净光明,那么首先得知道什么是真心。在接下来的故事中,佛陀带着阿难,开始了寻心之旅。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楞严经       相貌)(五明学佛网:楞严经       相貌)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九、用《楞严经》的思想来指导修定 

 惟觉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楞严经》决定可靠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九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八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七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第二篇 悟后依体起修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六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五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四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