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幸福人生 -->为人处事

 《寿康宝鉴》现代人交友及结婚须知


   日期:2019/11/9 21: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现代人交友及结婚须知

  有一次,在台北某便利商店的年轻朋友问笔者:“你劝我们戒YIN,是否我们就不能交异性朋友了?”对这个问题,笔者原本从来想过,经此一问,才加以思索。商店里的年轻店员有男有女,在这个时代,职业妇女不但十分普遍,而且在地位上,也常有凌驾男人之上的情况。无论在法律规定的条文中,还是在社会的认知领域中,两性之间的地位已经处处讲究平等。随着女性社会活动力的激增,两性间在工作上、生活上的接触频繁,异性间交朋友已被视为十分正常,而且目前绝大部分的男女通常是先来住一段时间,经过彼此的相互了解,认为足以信赖,可托付终身后,才论及婚嫁。因此,笔者回答该便利商店的店员说:“在现代社会,可以交异性朋友,但绝不能起邪念,还没结婚前,绝不可发生特殊关系。否则始乱终弃,便伤害了对方的名节,也损害了自己的阴德."

  也因此,笔者在面对是否要翻译民国初年杨钟钰居士所撰写的“辟自由结婚邪说文”时,内心十分犹豫。杨居士写作该文,反对男女自由恋爱结婚,是以民国初年的新旧交替时代为背景。站在饮水思源、遵守孝道的立场而言,杨居士的苦心令笔者感动及赞叹。但在八十年后的今天(作者写作此文的时间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如果仍以反对交异性朋友、 反对自由恋爱的方式, 来提倡戒邪YIN,笔者深恐不但收效微渺,甚至引起青年人的反感。如此一来,要劝化社会成除邪YIN,只怕更加困难了。有鉴于此,笔者再三思虑,权衡轻重后,决定将杨居士的这篇文章含略不译。

  虽然笔者赞同现代的男女可以交往及自由恋爱,但是对于在毫无原则、不尊礼仪、不守节德的方式下交往、恋爱、结婚,笔者依然认为绝对不可。因为逾越了礼仪节德的轨道,便是犯下了不正当的邪YIN。尤其今日世风已经十分颓靡,色欲浊秽漫流各地,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年轻男女的自由交往已成为无法改变的潮流趋势,另一方面却是在这种潮流趋势中缺乏了对礼仪节德的坚守认知。要挽救这种世风,唯有仰望全体仁人志士发慈悲心,尽力化导。更仰望居上位者、有名望者,能振臂高呼、力挽狂澜,倡导守节守德,消弭颓凤欲习。若得如此,相信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必能邪风過敛,良风重现.

  孟母所以三迁,便是希望儿子能获得良风善俗的好环境。只要我们这个社会大环境的风气变得好了,道德清明了,不但人人都能受益,安享天伦,安居乐业,下一代的子女们也能在良好的节德环境下接受熏陶,培养出健全的人格与高尚的品稳。凡此,都有赖大家共同尽十分力。因此,笔者虽然舍略不译杨居士的这篇文章,也自责于德薄善浅能寡,但却不能不以迁独之笔来撰写“交友与结婚须知”,一片诚心,但愿能有益于节德戒YIN的劝化,更盼望此抛砖引五,获得有大能力、大智能、大德望者的登高呼应及倡导,希望我们这个社会能早日恢复纯净,光明。

  现代男女交异性朋友,乃至于随着感情的加深论及婚的时,都必须在不犯YIN邪的前提下进行,才能确保各人的节德、寿康与幸福。所谓在不犯邪YIN的前提下进行,就是必强合乎、坚守下列各项原则,以下各项原则缺一 不可。

  一、发乎诚正: 与朋友相处,必须心诚念正,此是一般做人的原则。交异性朋友,更须有诚正的存心,倘若不诚,则是欺骗诈伪; 如果不正,便是邪僻歪道。以欺诈邪僻的心态来交异性朋友,非但不能有圆满的结果,更将陷于色欲邪YIN的追逐中,如此双方败德伤节,纵令机缘巧合,结了婚,也将因为开始时就缺乏诚正之心,而承受婚姻无法幸福长远的苦报。

  二、循礼守节:男女双方在交往的过程中,一言一行,必须循礼;一举一动,必须守节。循礼是彼此互相尊重,彼此的人格身心都能受到对方的尊重,也唯有合乎礼范,才能确保双方的节德不受伤害。礼节做到了,才能正当地交往,未来才可能有良好的结果。

  三、衣着端庄:任何人在社交场合、公共场所,均须衣着端庄。尤其男女往来,更需如此,因为衣着端正,一则令自己身心端正,不致逸乱;二则避免引起他人的遐思邪念,不然,不但伤人心德,还易招来不测之祸。尤其暴露的当扮,更应避免。

  四、不近邪地:参加聚会活动,乃至男女双方约会,不可有任何色情或变相色情的事况,亦不可进入容易迷惑理智的场所。倘若进入邪地或不当场所,极易导致心摇神昏,理智受蔽,节德因此不保,彼此都受伤害。

  五、不可晚归:参加聚会或约会,若在夜间,须尽量提早返家,不可晚归,不可随便在异性朋友家过夜,更不可因为时刻已晚,双方投宿饭店或旅馆。因为以上情况,都容易出现败德伤身的危机。要减少危险,便须提早回家,尽量不晚归。

  六、不可一厢情愿、勉强对方:男女往来,成为异性朋友,乃至恋爱、结婚,都必须双方有相同的意愿,绝不可只因自己喜欢对方,便一厢情愿地强迫对方与己为友或恋爱结婚,这种只顾自己、不考虑对方的心态及做法,非但易使对方遭受伤害,也易造成自己心智迷昧,苦痛纠缠。纵令千方百计,用尽心机手段,得到所求,也必然得不到长远的家庭幸福。所以双方往来,必须考虑对方的意愿。

  七、必须适时适当地疏远:在双方往来期间,如果发现对方的内心已经对自已产生了爱情的成分,但是自己却只是将对方视为普通朋友,并无谋求结为家庭的爱意,这时自己应向对方婉转地表达,在不令对方受到伤害的原则下,适时地疏远,以避免对方产生长期的盼望及遭受痛苦。同理,右交往过程中,如已了解对方并不适合作为自己的终身伴侣此刻便须避免走得太近,以免彼此伤害.

  八、婚前不可失贞、不可同居:男女双方纵使已经感情深厚,也绝不可在结婚前做出失成、同居的事情。一方面,结婚前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导致婚事未成。另一方面婚前如果不重视贞操节德,必然引起双方的互相轻视。婚也因此不知彼此相敬珍惜,轻者家庭争端常起,重者喜新厌旧、婚外偷情。现今社会的离婚率愈来愈高,婚姻破散的因素固然很多,但与婚前失贞、同居的泛滥有绝对关系。 唯有唤醒社会大众,重视贞操节德,婚前婚后男不失德、女不失贞,才能避免许多家庭问题、 子女问题及社会问题。

  九、结婚的心态与条件必须健全:双方到了论及婚嫁时必须有健全的心态和基本条件。基本条件包括:(一)双方机有组织家庭的共同希望及决心。(二)经济状况许可,自信能维持婚后家庭的饱暖衣食。(三)双方能互相沟通,能相互宽容。健全的心态则包括:(一) 必须有从一而终的心态。这是男女双方都必须有的心态,唯有坚定从一而终的心,才能保证婚姻长久,巩固家庭伦理。(二)必须有确保婚后家庭和谐幸福的心态,彼此对于家庭的和谐幸福都须抱着负责任的态度。(三)必须有婚后孝敬父母和教养子女的心态。对于父母,要能孝敬,使父母身心能安,生活无虞。对于子女,也要能慈爱教养,使子女成长健全。

  十、必须征求父母的意见:从交异性朋友开始,到恋爱、结婚,都必须向父母禀报,并征求父母的意见及欢喜同意。因为父母生育、养育、教育子女成人,这期间所花的心血及辛劳是无法计 数的,尤其是母案的慈爱付出,点点滴滴,日月相续,更是伟大得难以衡量。所以做人子女的,在交往异性朋友乃至处理终身大事时,-一定要兼顾父母的意见。况且父母对人对事的阅历和经验较为丰富,看法也比较稳重、 可靠而长远。尤其男女双方在感情渐深时,更须提前获得父母的同意。如果父母认为对方不适合,坚决反对,自己便应冷静理智地思考。此时一方面须有疏远的准备,另一方面如果认为对方确实品德优良,忠诚可靠,也可进步让父母认识对方的优点。男女到了恋爱阶段,论及婚嫁时,更需时常仰懒父母的指导及帮助,不可独断专行,更不可让父母伤心。年纪太轻者,还不适合谈恋爱、论婚嫁,因为心思判渐不够理智圆熟,出了差错,容易一失足成千古恨。 年纪长者,也需处处兼顾“百善孝为先”,万不可为了一己的恋爱或婚事,而忤逆双亲,做法上尽量最圆熟理智。婚前婚后都不孝道,如此才是圆满结局。

  以上十项原则,是现代男女在交异性朋友及论及婚嫁时,所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除了上述十项以外,其他举凡一切违背伦理及道德节义的言行, 也都必须慎重避免。例如不可与有妇之夫或有夫之妇结为友伴,也不可与玩世不恭、惯会甜言蜜语者结为朋友。依据许多前人的经验,这两种情形极损阴德,并且迟早必生祸害。总之,青年男女交异性朋友乃至恋爱结婚,都应三思慎重,否则-一旦受伤害,将会后悔莫及,难以弥补。只要时时处处都能叮咛自己的言行与抉择必须合乎节义道德,相信在婚姻的道路上即可走得平坦,获得幸福。

  异性间的来往,恋爱结婚,固然须合乎节义道德,同性间的往来、交友,也不例外,也必须遵循礼义,坚守节德。尤其更须防范对同性产生欲YIN的念头及行为。须知,天与地相对,日与月相称,阴与阳相生,这才是大自然的正理。父母对待子女须避免过分的严厉冷漠,也不可过分溺爱,尤其是前者容易造成子女违反自然的叛逆性人格,导致步入同性欲的歧途。须知,唯有正常与温暖的家庭环境,唯有严慈适当合理的家庭教育,才能培养出人格正常健全的子女。为人父母者仍须谨慎。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婚姻       邪YIN)(五明学佛网:婚姻       邪YIN)  

 陈兵教授:佛教的情爱观及婚姻伦理 

 王骧陆居士:菩提法用 婚姻之礼 

 曾琦云居士:在爱情中实现涅盘——与现代禅一起讨论佛教爱情 

 仁焕法师:婚姻的定位 

 魏德东教授:佛教的婚姻观 

 药师山·紫雲居士:居士婚姻两性观 三 居士修行可成就 

 药师山·紫雲居士:居士婚姻两性观 二 居士面对YIN业态 

 药师山·紫雲居士:居士婚姻两性观 一 

 蔡礼旭老师:经营婚姻的关键 

 昭慧法师:从普世价值观察女性婚姻观——重读《佛说玉耶女经 

 昭慧法师:TONGJ除罪化与婚姻稳定性——一个非道德性角 

 婚姻不幸者大多是因为邪YIN业障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