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蔡礼旭:修行常说从根本,根本就是起心动念


   日期:2019/11/18 16: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接着看经文,「正己化人」。我们接受儒道释三教圣人的教诲,就是要效法他们的德行,效法他们的人生价值。所以,「孔孟之道,仁义而已矣」,我们仁义存心,要能够真正这一生利益到大众人民。道家《道德经》也讲,「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佛家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所以我们学儒、学道、学佛,首先就是要有一颗利众的心,这个是一个人修身行道的根本动力,要慈悲、要博爱。

  所以修行之人都先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这个都是很远大的目标。有了这个目标,怎么样去达到这个目标?儒家讲「格物」,讲「克己复礼」,其实就是「正己」的含义在其中。佛家讲「息灭贪瞋痴」,有了贪瞋痴,这个心就不正,行为就偏颇掉。所以远大的目标,要怎么样去实践?还是要从先修养自身,尤其是调伏习气。

  修行常说从根本,根本就是起心动念。首先要把自私自利放下,这个贪的心要放下。所以佛门的修学,看破放下而已。这个贪心放下容不容易?我们好像也放了好一段时间了。习气是无始劫以来染上的,所以还得要下真功夫去伏它。所谓「宁肯碎骨粉身,终不忘失正念」,死都不怕,就怕念头不对,要用这样的决心去转邪念、转恶念,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其实这个自私自利放不下还是不明理,还是我们没有看破,看破是了解真相。因为我们没有了解真相,误以为这个身是自己,把这个身误认为是「我」。身外的有我的房子、我的车子、我的亲人,「我所」就产生了。不顺自己的意思,脾气就上来;自己看不顺眼,脾气也上来了。所以烦恼的根源还在这个「我」上,误认为这个身是自己。

  佛陀用比喻,就好像大海里有一个水泡,这个水泡就像一个身体一样,我们认为这个身体是我,那我们就跳不出这个水泡的框框,心胸就这么小,跟人计较、跟人对立就这么来了。假如把这个水泡打破,水泡在哪里?就整个大海。把这个身是我,我执放下了,才能回归本性,才能回归自己本来面目。自己的本性本来是什么样子?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哪有不能容的人事物?所以我们这个道理真明白了,哪有放不下自私自利的,就是这个自私自利让我们跳不出这些习气,让我们能力不能恢复。恢复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现在不只没有这些能力,每天被这些烦恼给困住,这叫冤枉。不明理之后,过的日子就是这么不自在。道理上明白了,我们应该时时提醒自己,要以心包太虚的心量去处世待人,这样才没枉费佛陀这些大智者给我们讲了这个真相。

  摘自《太上感应篇心得分享》

  蔡礼旭老师主讲,第40集

  2010/11/1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蔡礼旭       修行)(五明学佛网:蔡礼旭       修行)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在家修行怎么用功 

 傅味琴居士:修行要明理 

 傅味琴居士:不改变习气,修行修不起来,证果证道就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