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归依地藏菩萨”应如何正确理解?


   日期:2019/12/3 9: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未来世中。】

  这个『未来世』就是指我们现在。我们现在去佛在世的时候,照西洋人的说法也两千五百多年,照中国历史的记载三千多年了。所以「未来世中」,就是指我们现在。

  【若有男子女人。】

  『男子女人』没有加上「善」,换句话说是造业的男子、女人。底下讲:

  【不行善者。行恶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语者。两舌恶口者。毁谤大乘者。如是诸业众生。必堕恶趣。】

  这是讲现在世,造这些业在今天社会太普遍,随时随处我们都能够见到。他们如果继续再造,不知道回头,『必堕恶趣』,「恶趣」是三恶道。而且人生在世是非常短暂的,短暂的时间极容易造作恶业,造作重大的恶业,转眼之间就看他要受苦报。

  【若遇善知识。劝令一弹指间。归依地藏菩萨。是诸众生。即得解脱三恶道报。】

  几个人遇到真正的善知识?能够听从善知识的教诲?真正的善知识,明了因缘果报的道理及因缘果报事实的真相,他的劝告是真诚的、慈悲的、亲切的,我们听了之后应有感动。『一弹指间』是讲时间之短,很短的时间。你能够『归依地藏菩萨』,「归」是回归,从前造作一切罪业,现在回头,不造了;「依」是依靠,依靠地藏菩萨的教诲去修行。地藏菩萨的教诲在哪里?就是这部经。这部经不很长,不难受持,我们每天能够读诵、解义、依教奉行,这叫「归依地藏菩萨」。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佛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叫「归依」。而不是每天把这个经念一遍就算了,这不行。念一遍是你阿赖耶识里面,增长善业的种子,你的行业要不改,不能改过自新、不能回头,还是要受恶报。不过这个恶报会轻一些,脱离恶道的时间会快一点,这是一定的。但是要想不堕恶道,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那因缘果报的理论就被推翻了。因为常常读诵,你没有去做,心里头阿赖耶识里头《地藏经》的种子多,容易起现行、容易觉悟,有这么个好处。什么时候在恶道里面觉悟过来,你就马上离开恶道了。而阿赖耶识里头,没有深刻的印象,遇到这些苦报,他不觉悟、不回头,这个苦就有得受的。

  如果你读诵又能解义,这就要善知识。善知识的缘有浅、深不一样。浅的,劝你一弹指皈依;深的,要把事实给你讲清楚、讲明白,再劝导你怎么去修行,这善知识缘就深了。你都清楚、都明白,真的回头了,回头救自己,不是救别人。如果不回头、不救自己,必定堕恶道。就像光目女母亲讲的,地狱里面的苦况说之不尽,不忍心说。果然回头依教奉行,遵守佛陀的教诲,每天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个人『即得解脱三恶道报』,决定不会造三恶道的业,也不会受三恶道果报。这什么原因?缘转了。

  诸位要晓得,佛法是讲理,你过去造作这些业习种子永远存在,不会说你今天修善,这个善可以抵罪过,不能相抵的。善有善果,恶有恶报,永远不能够相抵。但是罪业深重,这个罪报决定有,我现在暂时不想受这个恶报,我想把这个善的果提前,这行,这个可以做到。道理在哪里?「缘」。我从今天起断一切恶,我把恶缘断掉,恶业的种子虽然在,没有缘它不起现行。我这个善虽然少,我把善的缘加强,让善先开花、先结果。这可以做得到,这是合理的,真的是合情、合法、合理。所以我们从今天起,一定要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断一切恶」就是把恶缘中止,过去虽造极重的恶因,没有恶缘,恶因不会结果。善虽然很微弱,做的善事少,一点点小善也行,从今而后加强它,使善缘增长,善果先现前,这就好。下面佛教导我们,教给我们怎样转变这个果报,这段开示很重要。

  【若能志心归敬。】

  这是第一句,这是根本。『归』是归依,诸位要记住,决定是「依教奉行」才叫「归依」。如果不能做到依教奉行,不叫归依,你没回头,归是回归。真正回头必定有『敬』,诚敬。印光大师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这是有人向祖师请教,佛法修学,入佛门有没有什么秘诀?大师的答覆是:有,「诚敬」,这是入佛的秘诀。所以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诚敬能感动诸佛加持。我们看婆罗门女、光目女,看这些故事,她们为什么能得到这么明显的加持?诚敬。这是「总」,下面是「别说」。诚敬表现在哪里?

  【及瞻礼赞叹。】

  『赞叹』就是为人说法,为人演说。释迦牟尼佛讲这部经就是赞叹地藏菩萨,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是赞叹阿弥陀佛,这是讲经说法。

  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十一集)  1998/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012-0011

  【归依地藏菩萨。】

  『归依』两个字极其重要,不是形式上的归依,做一个归依仪式没用处,有样子没有诚意,那有什么用处!为什么有形式而没有诚意,心发不起来?对于事理没透彻。这当然是善知识的问题,「知识」还不行,要「善」知识,能把归依的道理、事相、真实功德利益,样样说清楚、说明白。『归』是回头,『依』是依靠,依靠谁?依靠『地藏菩萨』。「地」是什么?性地、心性,「藏」是什么?自性里面无尽的智慧功德德相,这是「地藏」。如果你看到地藏菩萨的塑像形像,你认为你归依那个,那是佛门里头常说,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它是一个形像,让你见到这个形像有所启发,知道是心地宝藏,我们要依这个,依性德,你是真正归依了。心地宝藏,性地里面具足圆满的功德,我们不知道,在哪里?这一部《地藏菩萨本愿经》,就是世尊为我们开显自性宝藏,我们真的有了依靠。归依地藏菩萨,就是依照《地藏菩萨本愿经》的理论、方法、境界去修学,这叫「归依」。从前我们在观念上、言语上、行为上,与本经所说相违背的地方,赶快回过头来,依照经典的教训,把它修正过来就是「依」;从错误回头是「归」,依照经典一桩一桩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依」。归依就是真修行。

  【是诸众生。即得解脱三恶道报。】

  为什么?这些众生过去做了无量无边的罪业,为什么现在他能够离开三恶道的苦报?这个说法有没有违背因果?造恶为什么不受恶报?决定不违背因果。他为什么不受恶报?他的恶缘今天断掉了。诸位要晓得,因要结成果,当中有个缘,没有缘,虽有因,果报不能现前。譬如说瓜子是个种子,将来可以结成瓜,但是它要缘,它要土壤、肥料、阳光、要水分,它条件具足,种子会发芽、会长成,将来开花结果。如果把这一粒种子的缘都断掉了,放在一个茶杯上,放一百年,它也不会结果。这就是说,你过去造作这些阿鼻地狱的罪业,一定要到阿鼻地狱去受报。

  佛菩萨今天教你把这个恶缘断掉,你虽有这个业因现在可以不受果报,这讲得很有道理,是把缘断掉。从今天之后深信因果,不淫欲、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赞叹大乘,缘马上就反过来了。过去那个罪在不在?在,种子在阿赖耶识里,就等于说把它装在茶杯里面去,种子不会消失。诸位要知道,善恶种子永远不会消灭,遇到缘它就起现行,遇不到缘永远藏在阿赖耶识里头,阿赖耶识是个仓库,收藏在里面。永远不能消灭,将来成了佛怎么办?成了佛就有好处了。你有阿鼻地狱种子,你将来就可以到阿鼻地狱度众生,你阿赖耶识没有阿鼻地狱种子,地狱没分,你见不到。所以往昔所做一切善恶的业因,成了佛统统起作用,普度九法界一切善恶众生。因为那个时候清楚,不迷惑了。堕地狱是怎么堕的?是度众生。在地狱里面说老实话,没有苦受,是示现。所以你要没有饿鬼的缘,怎么能度饿鬼?你没有畜生的缘,不能度畜生。我们看诸佛菩萨在三恶道现身,过去在因地当中,他造三恶道的业,现在三恶道的业可以拿来用了。他用,不是受报,是去度众生。所以我们对于过去造的一切罪业,也不要后悔,晓得成佛之后有大作用。不成佛,那可不得了,你要是加上现在再造恶缘,准到三恶道受苦报。所以觉悟之后有觉悟的作用,就是到三恶道去帮助苦难的众生,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的。

  【若能志心归敬。】

  『归』是归依,『敬』是尊敬。这段文里头关键字眼在『志心』,志心是真诚心,没有一丝毫的虚妄。真诚心依教奉行,佛教给我们的,我们要牢牢的记住,天天去做,「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就是志心归依,这就是要依教奉行。「受」是什么?佛在经上讲的道理,我们接受,没有怀疑,佛教给我们修学的方法,我们接受,完全照做。经上讲的境界,我们契入。契入就是证得,这才叫「志心归敬」。

  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十二集)  1998/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012-0012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地藏菩萨)(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地藏菩萨)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 

 竺摩法师:净土法门的信和疑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三种殊胜利益:往生、成佛、度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法门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论净土法 

 达照法师:真正大圆满——净土法门 

 传喜法师:殊胜的地藏菩萨圣号 

 净土法门法师:五伦传统 

 净土法门法师:尊师重道 

 净土法门法师: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七集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