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大师:文钞摘录原文和白话 34.劝阅经典


   日期:2019/12/4 20: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印光大师文钞摘录原文

  (1)真实改悔

  凡夫在迷,信心不定,故有屡信屡退,屡修屡造之迹。亦由最初教者不得其道所致,使最初从浅近因果等起,便不至有此迷惑颠倒也。然已往之罪,虽极深重,但能志心忏悔,改往修来,以正知见,修习净业,自利利他,而为志事,则罪障雾消,性天开朗。故经云,世间有二健儿,一者自不作罪,二者作能悔。悔之一字,要从心起,心不真悔,说之无益。譬如读方而不服药,决无愈病之望。倘能依方服药,自可病愈身安。所患者立志不坚,一暴十寒,则徒有虚名,毫无实益矣。(增广·卷一·复周智茂居士书·P227)

  (2)劝持名号

  持名一法,最为末法透机之法。善导虽疏观经,实最重持名一行。不观末法众生,神识飞扬,心粗境细,观难成就。大圣悲怜,特劝专持名号。以称名易故,相续即生之言乎。……

  故楞严云,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祈一心持名,以为千稳万当之行。待至心归于一,净境自会现前。(增广·卷二·复崇明黄玉如书·P367)

  (3)劝持弥陀经

  果能受持阿弥陀经,则知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依正庄严,种种功德。阿弥陀佛,现在说法。光寿无量,誓愿洪深。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皆以修此信愿念佛之多善根福德因缘妙行而生。(增广·卷三·西方公据重刻序·P627)

  (4)劝阅经典

  今之口谈大乘,自命悟道。谓我即是佛,何必更去念佛。烦恼即是菩提,何必断烦恼。YIN怒痴即是戒定慧,何必断YIN怒痴。由是之故,出言则高于九天之上,行事则卑入九地之下。如斯之流,名为佛怨。比之不知佛法而谤者,罪深万倍。其曾研究佛法,非全无利益,但作未来得度之因。其以身谤法之罪,不知经几何劫量,在三途中受诸罪苦也。居士当以研究大乘经论开圆顿解为先导,信愿持名求生西方为正行。(增广·卷一·复邓新安居士书·P63)

  (5)勿废诵金刚经

  金刚经者,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上求下化之标准也。(增广·卷三·金刚经石刻序·P654)

  金刚等持诵,亦不必废。但以持经咒之功德,通用于回向往生,则六度万行,皆为往生助缘,是为圆修。(三编·卷三·复慧海居士书·P800)

  二、白话译文:译者 慕藏

  (1)真实改悔

  凡夫在迷中,信心不坚定,所以有屡信屡退,屡修行屡造业的现象。也是由于最初教他的人不得其道所导致的。假使开始就从浅近的因果教起,就不至于有这些迷惑颠倒了。然而,以往的罪业,虽然极重,只要能志心忏悔,改往修来,以正确的知见,修习净业,自利利他,立志如此修行,罪障自然烟消云散,自性的天空自然开朗。所以经云:“世间有二健儿,一者自不做罪,二者作以能悔。”悔这个字,要从心中生起,心中不是真正的悔过,说了也没用。譬如光看药方而不服药,病绝对没有好的希望。如果能依照药方服药,病自然可以痊愈。最怕的就是立志不坚定,一暴十寒,这样就图有虚名,毫无实益了。——增广·卷一·复周智茂居士书·P227

  (2)劝持名号

  持佛名号这个修行方法,是末法时期最能通透众生根基的方法。善导大师虽然著有《观经四贴疏》,然而却最重视持名。因为末法时期,众生神识飞扬,心很粗陋,而所观想的境界却很微细,所以观想很难成就。大圣悲悯众生,所以专门劝人持佛名号。因为称名容易,连续的念佛就可以了。

  所以,《楞严经》中说,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只专心的持佛名号,就是千稳万当的修行方法。等到心归于一,清净的境界自然就现前了。——增广·卷二·复崇明黄玉如书·P367

  (3)劝持弥陀经

  果真能持弥陀经,就知道极乐世界没有诸般痛苦,只有快乐。依正庄严,种种功德。阿弥陀佛现在在那里说法。光明,寿命都没有穷尽,誓愿宏大深广。上善之人,聚会在那里,他们都是因为修这个信愿念佛的法门,所以种了许多善根,修了许多福德,因缘具足,妙行难思,所以能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增广·卷三·西方公据重刻序·P627

  (4)劝阅经典

  当今有些人,嘴里谈着大乘经典,自命是悟道之人,口口声声说,我就是佛,何必还要去念佛。烦恼就是菩提,何必还要去断烦恼。YIN怒痴就是戒定慧,何必还要去断YIN怒痴。言辞高出于九天之上,行事卑微到了九地之下。这样的人,名为“佛怨”。比那些不知道佛法而毁谤的人,罪孽要深万倍。他曾经研究过佛法,不是完全没有利益,只是种了将来得度的因。他以这个身造了毁谤佛法的罪,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劫,在三途受诸般罪苦。居士应当以研究大乘经论,明白佛法的道理为先导,以信愿心持佛名号,为求生西方净土为正行。——增广·卷一·复邓新安居士书·P63

  (5)勿废诵金刚经

  金刚经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标准。——增广·卷三·金刚经石刻序·P654

  金刚经等的持诵也不必荒废,只要把持诵经咒的功德,都用于回向往生极乐世界,那么六度万行,都是往生的助缘,这就是圆修。——三编·卷三·复慧海居士书·P800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印光大师       文钞摘录)(五明学佛网:印光大师       文钞摘录)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悼印光大师文 

 净界法师:净界法师:印光大师说佛号的功能 

 楼宇烈教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蔡惠明居士: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法缘 

 蔡惠明居士:至诚恭敬 修习净业——纪念印光大师圆寂五十周 

 正如法师:印光大师的佛学思想 

 陈星桥居士:印光大师与佛教自身建设--纪念印光大师圆寂六 

 张秉全居士: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印光大师殊胜开示之六 

 张秉全居士:发大菩提,生真信愿。竭诚尽敬,唯佛是念——印 

 张秉全居士:八句名言,往生津梁——印光大师殊胜开示之三 

 张秉全居士: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张秉全居士:印光大师殊胜开示的句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