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无论在家在庵,必须敬上和下(三)


   日期:2019/12/9 7:4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往生净土仗佛愿力】印光大师开示:无论在家在庵,必须敬上和下(三)

  有一个医生,发现最近病人比较少了,景气不好,所以生意差了,因此就去拜拜,神明妈祖三太子李哪咤,请您保佑弟子生意兴隆。如果你是妈祖,你是三太子李哪咤,有医生这样跟你请求,准备了苹果,还有糖果,请你要保佑他生意兴隆,你要不要保佑他生意兴隆?不要?那你就不慈悲。你保佑他生兴隆,就要有很多人生病了对不对?所以你也很为难。医生为难还算事小,等一下进来一个做什么的,你知道吗?卖棺材的。卖棺材的发现,最近的景气也不好,生意也很差,到妈祖庙求妈祖保佑,妈祖大慈大悲,弟子开棺材店,最近没有什么生意上门,妈祖我今天买了很多,苹果、水梨要来拜您,请您保佑让我生意兴隆。如果你是妈祖你敢保佑他吗?要不要保佑他生意兴隆?保佑他生意兴隆,就要有很多人死,如果你是妈祖,你敢吃他的苹果、水梨吗?所以你们要知道父母难为,神明也难为。佛菩萨也难为。

  我还要告诉大家师父也难为,所以好好的用功修行,你们结了婚的人,当父母的你们就知道,当父母辛不辛苦?很辛苦。请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人生让你重来,你要结婚还是要出家?要结婚的请举手,人生让你重来一次,你要选择结婚还是出家?要结婚的请举手,没有人举手。要出家的请举手,很多人举手。举手的都已经结婚了,刚刚没有举手的人就是不理我。师父的难为之处就在这里,问你们,有的人根本也不理我,也不回答,也不举手,反正就跟他无关一样。现在当师父的不敢骂弟子,怎么敢骂,一开口骂人就不来了,师父我明天不要来了,我后天也不要来了,我以后都不来了。所以当师父的不敢骂,为什么?一骂就不来了,怎么敢骂,但是永远都要呵护,永远都要听好话,都要给糖果,这样的孩子长不大对不对?当然。真正打不退,骂不退,那才是栋梁之才对不对?你到道场来是为了什么目的?对,求法。像禅宗的五祖弘忍大师,跟六祖惠能大师的对话,六祖惠能大师是岭南人獦獠,到五祖弘忍的道场,五祖弘忍大师问他:你来我这里做什么?六祖惠能大师怎么回答?我要来学作佛。你看回答得这么有志气,到道场来就是要来学习作佛,将来要成佛的对不对?你回到念佛堂来干什么?你看你们又不理我,我问你们,你们都不理我,当师父实在很难为,干脆我去跳海算了。就好像当父母在教导孩子,小明吃饭了,小明根本不理妈妈,打电动玩具在那边玩得入迷了,妈妈在叫他吃饭不理。妈妈又要加重语气,小明妈妈叫你吃饭,你没听到吗?他照样玩他的电动玩具。第三次妈妈就火大了,小明,你不玩电动玩具会死吗?她的儿子也生气了,妈妈生气了,儿子也生气了,妈妈我不吃饭会死吗?这一些都是非常生活点滴。但是你能做好,你将来成佛就有希望,为什么?你把人的基础做好,人成佛成,记住做人如果做不好,那别想做佛对不对?对。

  所以敬上之行恩德很大,这一点是一切修行的根本。如果你对父母不好好的孝养,我告诉你,你不用念佛了,你实在会让阿弥陀佛脸上无光。阿弥陀佛有你这个弟子,实在很倒楣。如果你不孝父母,有人问你:某某人请问你的师父是谁?你千万不要跟他讲信愿师父,因为我都觉得很羞愧。如果有人问你,人家知道你对父母不孝,你的师父是谁?你就跟他讲:我的师父是佛道师父。那佛道师父就倒大楣了,他就很倒楣有你这个弟子。所以一定要做得让阿弥陀佛脸上有光知道吗?你们好好做,让师父以你们为荣好不好?好的人请鼓掌。

  敬上修行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谈那么多?我告诉你不谈那么多,不对大家好好的鼓励,你还不一定肯做。因为据师父的观察,通常听经闻法的效果,是维持十二个小时,听经闻法之后很有道心。但是这道心维持十二小时,十二小时之后就打出原形了。所以要常常听经闻法,让自己在菩提道上真修实学。

  和下我们来看底下:

  【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乃是慈下行。善导大师《观经疏》云:言修十善业者,此明十恶之中杀业最恶。故列之在初。十善之中,长命最善,故以之相对也。以下九恶九善者,至下九品中,次应广述,此明世善,又名慈下行也。】

  世善就是世福,这四句话,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就是印光大师所说的敬上和下。我们对晚辈,对下辈要和爱,通常当父母的,如果遇上子女不听话,不会教育小孩的父母,就会很生气打孩子,骂孩子,结果搞得亲子关系很不好。孩子要教导他,用打的,用骂的不是好方法。世尊在教育他的儿子罗睺罗,我在经典没有看到,世尊是用骂的,用打的,没有。罗睺罗很会讲谎话,开始九岁剃度出家了,到僧团跟着世尊一起修行,罗睺罗当初很喜欢说谎。因为还是小孩子,世尊教导他不可以说谎话。世尊有没有把罗睺罗叫来,臭骂一顿,甚至打他,修理他,有没有?没有。世尊叫罗睺罗拿一个脸盆来,打一盆水帮他洗脚,洗完脚了之后,世尊就问罗睺罗:罗睺罗这个洗脚的水,可不可以用来喝?世尊洗脚的水脏了,当然不能用来喝。一样的道理,如果内心不清净讲谎话,一样不会受人欢迎,就如同洗过脚的水已经脏了,不能喝一样。世尊是这样的善巧方便,教导罗睺罗。经上记载了许多。

  所以对于晚辈、下辈,乃至于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的众生,要我们修十善业身口意,对于这一些众生要慈心。第一个先做好不杀害他们。鸡、鸭、鹅、猪、牛,不是一生下来,就要给人宰杀吃的。有人说:猪本来就是养来杀了吃。谁说猪牠的宿命是这样,这是人加诸于猪的宿命,不是猪本来是这样的宿命。对不对?牠活得好好的,你以为猪很笨吗?我告诉你,猪比你聪明。因为小时候我家很穷,我妈妈养猪可以卖钱,猪很聪明。你不要以为猪很笨,你要提一桶馊水给牠吃,远远的猪就知道了,牠知道你要提一桶馊水给牠吃,牠很高兴。而且牠看到你,牠是非常的热情,跟狗一样。人父母费了一个早上,煮了一顿很丰盛的饭菜,叫小孩子吃饭,叫了三四次,他还不吃饭,你看是不是人不如猪?对不对?所以说这样,还有一点道理,真的是这样子。很多众生不是生来就是注定怎么样的宿命。我们女众菩萨在厨房,最怕的是蟑螂,看到蟑螂没有学佛的人,第一个念头乎你死,就是要把蟑螂杀死。乌龟怕铁锤,蟑螂怕拖鞋,所以拖鞋拿起来,就要把蟑螂打死,可不可以?不可以。佛告诉我们无始劫以来,我们就互为六亲眷属,说不定那一只蟑螂,是过去世你的爷爷,你怎么可以把牠打死。你没有神通不知道,说不定那一只蟑螂,过去世是你的救命恩人,你怎么可以把牠打死。所以你对于蟑螂这样的众生,都有慈心不杀的爱心,那你对人就会更加的敬重,对不对?对。所以要修十善。

  身业不杀生,要护生;不偷盗,要布施;不邪淫,要仁义;口业不妄语,要说真实语;不两舌,要说和谐语;不恶口,要说鼓励的话;不绮语,要说正当的话;意业不贪欲,意业不瞋怒,意业不愚痴。每天好好的研读经典,把佛的智慧法语,吸收到自己的自性里,你就慢慢的长出智慧,就不愚痴了,就不会贪求五欲,就不会对顺境贪求,对逆境瞋怒。这个都是慈心不杀作代表。

  因为十善当中的第一不杀生,因为杀业是十恶业当中最重,所以列在第一。相对而言,不杀生就是十善当中的最先,因为十善之中长命最善。每一众生包括畜生道的众生,无不希望自己长命百岁,没有人希望自己是短命的,包括一只蟑螂、一只蚂蚁,牠也希望长命百岁对不对?你夺去牠的生命,那你跟牠结恶缘,将来果报现前,你当然就苦恼无量。所以这是慈下之行。

  敬上和下在僧团里,不论在家人、出家人,光是这一句话你做好,这个团体一定会和谐,这个团体佛法道务一定会兴旺。道场会衰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个道场的人事不和谐。和下这个「和」字没做到,家庭和没做到,家庭就吵吵闹闹,道场也一样,「和」这个字没做到,也是吵吵闹闹,到最后都会以残局收拾。所以在道场里斗争吵闹,影响人的道心让大家退失道心,不和谐、不和合,这样就过失无量。所以印光大师的这一段法语,首先就告诉我们,要做好敬上和下,四个字你好好的去做,你的人缘一定很好。在家里你是父母的乖孩子,在道场里你是师父的好弟子,你到哪里都会受人尊敬,受人欢迎对不对?你人生做人处世,也会左右逢源无往不利。

  时间到了,向大家报告到这里。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净土。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无论在家在庵,必须敬上和下       印光大师)(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无论在家在庵,必须敬上和下       印光大师)  

 净界法师:净界法师:印光大师说佛号的功能 

 楼宇烈教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蔡惠明居士: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法缘 

 蔡惠明居士:至诚恭敬 修习净业——纪念印光大师圆寂五十周 

 正如法师:印光大师的佛学思想 

 陈星桥居士:印光大师与佛教自身建设--纪念印光大师圆寂六 

 张秉全居士: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印光大师殊胜开示之六 

 张秉全居士:发大菩提,生真信愿。竭诚尽敬,唯佛是念——印 

 张秉全居士:八句名言,往生津梁——印光大师殊胜开示之三 

 张秉全居士: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张秉全居士:印光大师殊胜开示的句解之一 

 大安法师:印光大师由儒入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