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仁清法师:证果成就


   日期:2019/12/19 8: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再讲大悲咒的出世间功德的第二条理证。这个第二条理证是:“能证果成就”。共分五条。能够证果,能够成就,是一个修行人,修行最终的目的。就是最终成佛嘛。一个正信的佛教徒,修行啊,不是为了求世间福报。求的是一种了脱,是一种证果,是一种成佛。诵大悲咒能够证果,能够成就出世间的功德。所以我们才有修学和听闻的必要。是这个含义。

  1、【经文】:我於是时始住初地。一闻此咒故超第八地。

  五条的第一条,观世音菩萨初次听“千光王静住如来”说那个大悲咒的时候啊,有这么一段经文:观世音菩萨说“我於是时始住初地。一闻此咒故超第八地”这段经文,前面我们已经引用了。在这里呢,不再展开讲了。就是这一段,是能够证果的一条理证。

  2、【经文】:一切众会皆获果证。或得须陀洹果。或得斯陀含果。或得阿那含果。或得阿罗汉果者。或得一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乃至十地者。无量众生发菩提心 。

  第二条:观世音菩萨在讲了大悲咒以后呢,是这样说的,就是在经上啊,观世音菩萨把大悲咒宣讲给所有在座的人听,宣讲完了大悲咒以后,紧跟着一段经文,是这样说的:“一切众会皆获果证”。这就是证果的非常明显的一条例子。后面一个列举:“或得须陀洹果,或得斯陀含果,或得阿那含果,或得阿罗汉果者”、“或得一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乃至十地者”、“无量众生发菩提心。”分三个自然段,这三个自然段,实际是三种不同根性的众生在听闻了观世音菩萨讲完大悲咒以后,所得到的不同的果证。能够证果的理证嘛。第一小段是讲的小乘根性的众生听闻大悲咒以后啊,他们得到的是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或者是阿罗汉果。这是小乘根性的众生所得的四种果证。也叫声闻乘。

  在这里展开讲一下。“须陀洹果”。就这四果啊,第一果是“须陀洹果”,是小乘佛教的初果。所谓这个小乘佛教也是佛教。他们的经典也是正确的,也是正法。我们这些修学大乘佛教的人,不要站在大乘佛教的角度去诽谤小乘佛教,也不能去诽谤小乘根性的人。为什么?他就是那种根性,就是那种因缘,就是那种福报,就应该听闻小乘的佛法。通过小乘的佛法的修证,最后证小乘的果位。所以,佛经当中分五乘嘛。比如说: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等等。任何一部佛经都是正确的,都是正法。因为每一部佛经都是讲给有缘对机的人,就是那部分根性的人听闻的。小乘根性的人,他只能接受小乘佛教的教化,最后是证得“阿罗汉果”位。这个“须陀洹果”呢,是小乘佛教的初果,也叫第一果,有好多种翻译,也叫“入流果”啊,也叫“预流果”。就是入圣道法流。因为这四道当中的初果,也属于圣人果了。入圣道法流的这种人呢,就是已经断了三界的“见惑”,断了三界的“见惑”,进“见道位”。其轮回的生死,最长在天界当中,各往返7次。如果你证得初果,就必然是“见道位”,这个“见道位”就必然是开悟了。这种呢就是断了三界的“见惑”。断了三界的“见惑”,他能够在人间和天上往返7次,不会再堕落恶道。不会再堕落三恶道,饿鬼啊、地狱啊、畜生啊,是这样。

  第二个果位是“斯陀含果”。“斯陀含果”是小乘的第二果,也叫一来果。如果证得“斯陀含果”,这个人就断了欲界“九品思惑”的前六品。他还有“欲界思惑”当中的后三品没有断,他需要到欲界再来一次。再来欲界一次,所以他叫“一来”,一次往返。也叫“一来果”,这个“斯陀含果”,是修道位,这个二果是修道位,三果也是修道位。

  在这里讲一下开悟。好几年以前,有两个居士到我们寺院,就是请教关于开悟的问题。说:“师父,什么是开悟啊?”我说:“搞不清,因为我没有开悟”。他说:“谁谁谁开悟了,你知道吗?”我说:“搞不清,因为他没告诉我。我也没有资格也没有那个能力去给他印证”。我就反问了:“你怎么知道谁谁开悟了呢?”“因为那个谁谁谁说了,他看到光了”。我说:“噢,如果说看到光就是开悟的话,我每天都开悟一次,为什么呢?早上一睁眼就看到光了。最起码是看到灯光了”。你起得早太阳还没升,要拉灯啊。一睁眼一摸电门,叭,看到灯光了。就开悟一次,看到太阳光,就再开悟一次。闭上眼再睁开眼又开悟一次,那啊呀太容易了。他们一听不对劲啊,这个答案不对劲啊。好像是:“噢。原来开悟不是如此”。

  古代高僧大德开悟啊,就是见性。见佛性,佛性无相。没有形象,没有任何的形象。看见光,光也是一种相,明白吧?看到颜色也是一种形象,看到男的也是形象,看到女的也是形象,看到佛也是形象,也就是一种形象而已,仅仅是一种境界而已,并不是说你看到相了就是开悟了。看到相了,说明你的眼还是好好的嘛。不管近视也好远视也好,反正你那眼能看到东西了。仅仅是一种色尘而已。就是外境,不是开悟了,开悟是见性,见性本无相。那么古代高僧大德怎么印证开悟呢?他是通过过来人给印证。印证完了,比方说你开悟了,你找你那师父印证,你师父给你印证了说:“嗯,然。嗯,如是”。你师父给你印证你开悟了,反而他不说你开悟了。在这里又讲到一个妄语的问题。这也是个原则性的东西,假如你开悟了,不通过印证,你宣讲你开悟了,都是大妄语。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啊。那个“须陀洹果”啊,必然是开悟了的人,见性了的人,见了佛性了。

  第三果是“阿那含”。“阿那含”也叫“不来”啊。为什么叫“不来”呢?它也在修道位,但是它比二果又高了一果,这种人是“尽断欲界的一切烦恼”,后当生于色界和无色界,不来欲界了。所以说称为“不来”,也可以叫“不还”。二果是“一来”嘛,初果是“七次往返”嘛,那么到三果呢,就“不来”了。不在欲界了,这叫第三果,也是修道位。

  到了第四果,就是叫“阿罗汉”。这个“阿罗汉”,我们佛弟子啊,经常能听到这个词。或者看电影啊,或者看武打的小说啊。你看电影上,两军对垒啊,往往是僵持不下,死伤很多,就是分不出胜负来,这时候突然间一个和尚披着袈裟出来了,把大手一挥,一股黑风过去,死伤一大片啊。电影上往往是这样啊,所以很多人都说啊了不起啊,和尚会打拳。电影上宣传的,给很多人留了个什么印象呢,和尚是杀人魔王啊。古代的僧人,很多是练武的,无非就是强身健体而已。

  “阿罗汉”呢,在之前我们可能没有正确理解。给大家解释一下,“阿罗汉”啊,是证道位。阿罗汉也叫圣人,它是印度话,为什么不翻译成圣人呢?为什么不翻译成证道位呢?因为阿罗汉里面还有好多好多种含义。你翻译成哪一种,也不能概全,所以还是用印度话“阿罗汉”来代替它。它是证道位,通过初果,二果,三果,到第四果就是证道了,证得大道了。不再轮回了,可以进入涅磐境界。但是“阿罗汉”进入涅磐境界是一种“偏真涅磐”,他完全有别于我们凡夫了。所以我们叫六道轮回众生,一到了“阿罗汉”,他叫圣人。但是这种圣人呢,是小乘根性的人所证得的一种果。小乘根性最终能证得“阿罗汉果”位,再高没有了。那么有一部分“阿罗汉”呢,就进入涅磐境界了,享受法乐去了,进入偏真涅磐。而另外一种“阿罗汉”呢,就是回小向大,回小向大就是说,放弃小乘修法,来修大乘佛教,修六度,再修菩萨道,最后去趋于佛果,去圆满佛果去。所以“阿罗汉”分两种。

  “阿罗汉”的含义有三个。第一个含义就叫“杀贼”,“杀贼”啊,实际是杀尽烦恼之贼。佛教当中,把这个贼称为烦恼。人如果是有烦恼,他必然有轮回之因。所以证得圣人之位,达到证道位了,就是断尽一切烦恼,没有烦恼了,所以就没有贼盗了。这里“杀贼”并不是抓了个强盗抓了个小偷去杀掉他,而是断尽了一切烦恼。就是断尽了轮回之因。他可以不轮回了,所以它叫“杀贼”。第二呢,就是叫“无生”。“无生”啊,就是解脱了生死了。不再轮回了,不受后有了,可以进入涅磐了,就是这个意思,叫“无生”。第三个含义叫“应供”。“应供”啊,是他有资格受天人和人间的供养了,因为他是圣人了,不管是人也好天人也好,能够供养圣人,将会得无量无边的福报。功德是很大的,这个在很多经典上有所提示。我们在这里不展开了。在这里举一个例子,讲“阿罗汉”能受天人供养。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他有很多的弟子啊,特点各不一样,其中有很多很多是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弟子。其中有一位弟子叫牛嘶尊者。牛嘶尊者,就像阿难尊者是多闻第一,目犍连尊者是神通第一一样,牛嘶尊者呢他也有一个第一,什么第一呢?是受天人供养第一。牛嘶尊者当时是释迦佛在世的时候证得了阿罗汉果位,他有资格享受天人的供养。

  为什么他是受天人供养第一呢?他有一个来历。牛嘶尊者在过去世曾经出家,当一个小沙弥,当他当小沙弥的时候,碰到一个老和尚在修行,这个老和尚年龄很大了。这个色身嘛,年龄一大了,这个色身就显得老了,干枯了,所以这个老和尚诵经的时候、修行的时候,他这个嘴啊,老这么嚼。上牙和下牙老是打颤,就像那个牛“反刍”啊,“嚼沫”,懂吧?也有说“倒沫”的懂吧,就跟那个牛“倒沫”一样。牛它就是这种果报,必然那样。这个老和尚诵经也是嘴老打颤老打颤,这个小沙弥就说了:“你看你个老和尚,你念经你就好好念吧,你看你像那个牛“倒沫”一样”。这个老比丘一听,马上提醒这个小沙弥,他这样说:“你啊,赶紧忏悔。为什么我让你赶紧忏悔呢?你不是诽谤了一个一般人,你是诽谤了一个圣人。因为我证得阿罗汉果位了”。

  那个小沙弥一听:“那不好了,诽谤了圣人了”。因为那时候修行人都懂这个规矩,仅仅是一句不经意的话。那么这个沙弥一听,罪过大了,诽谤了“阿罗汉”了。就赶紧忏悔赶紧忏悔,由于他猛力地忏悔,他死后,没有堕落地狱,而投生成了一头牛。为什么他得了这么个苦报呢?因为他说那个圣人,“跟牛一样”“倒沫”,他就当牛,也去“倒沫”去了。是五百世,这个牛是尊者的前生,是五百世为牛。五百世懂吗?五百世为牛就是五百生都是牛。那么既然是牛,一个正常健康的牛,它就“倒沫”(反刍),就等于说它“倒沫”了五百世。这一生当中投生为人,就是果报报完了,这一生当中是人了,由于过去世曾经出家,曾经种过善根,那么得遇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摄受他出家了,通过修行,证得“阿罗汉果”位了。但是呢,“阿罗汉”有个特点,“尚有余习未除”啊,这是天台宗说的。一个人即使证得“阿罗汉”了,“尚有余习未除”啊。这个牛嘶尊者的这个余习,也没有除干净,哪一个余习呢?就是“倒沫”。这个牛嘶尊者证得阿罗汉果位以后,他这个嘴也经常这么倒沫。因为他曾经五百世为牛。这是一个串习,就是不好去改。

  释迦牟尼佛为了慈悲当时的众生,意思是你要是托钵化缘的话,在人间可能有人说你跟牛一样,那么谁说你跟牛一样,也可能下地狱了。为什么,你现在也是“阿罗汉”了。是不是,过去你说个“阿罗汉”像牛一样,忏悔了还是头牛呢,就是这个含义。所以释迦牟尼佛,为了慈悲当时的众生,所以不让牛嘶尊者在人间托钵化缘。一到吃饭的时候,就命令牛嘶尊者:你,不要在人间托钵。你拿着钵,天上吃饭。“阿罗汉”都有神通,一到吃饭的时候,托着个钵,“唰!”天上去了。因为天人啊,有神通,天人他比这个人,相比之下,他这个业障轻,轻多了。他们也知道牛嘶尊者为什么“倒沫”,所以他也不去造这个口业,天人都知道。突然间地下飞起来个阿罗汉,托着个钵,天人来供养,花啊,甘露啊,这个顶礼啊,求法啊,天人也可以种福田嘛,就是这个含义。所以牛嘶尊者是释迦牟尼佛弟子当中,受天人供养最多的一位。也叫受天人供养第一。

  一个人如果证得“阿罗汉”的话,根据经上说,他“六种神通悉皆具足”,能在空中飞行,这个在《观无量寿佛经》当中就体现出来了。《观无量寿佛经》那不是韦提希夫人问释迦佛嘛,他的弟子从空中飞行来,为频婆娑罗国王,或者受八关斋戒,或者讲法。空中飞行嘛,论典上也是这样讲的。这个得了“阿罗汉”以后,“六种神通悉皆具足”。举一种神通,叫“神境智证通”。经上有一个“神境智证通”,听说过没有?简单的讲叫“神足通”。

  摘自仁清法师《大悲咒的功德与妙用》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仁清法师       证果成就)(五明学佛网:仁清法师       证果成就)  

 仁清法师:金刚经的简单开示 

 仁清法师:为什么要皈依 

 仁清法师:应当发愿求生极乐 

 仁清法师:“性空”与“相空” 

 仁清法师:防“忽悠”妙招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仁清法师:今天打死一只蚊子因为它吃了我很多的血 是不是该 

 仁清法师:鬼和神的区别 

 仁清法师:给僧人提毛病算不算过错 

 仁清法师:受戒持戒的关系 

 仁清法师:呼吸念佛的好处 

 仁清法师:看到有人杀生受不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