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人的生命投生的过程05


   日期:2020/1/3 12:1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那么有同学问,生死的这个实验在什么时间看到呢?我们自己能够证到生死,很不容易了,我们现代人差不多要到三禅定以上,定力到三禅定以上,而且三禅定到四禅定这个之间,还要有发现了神通的人,那么对一切众生的生来死去,自然看得很清楚。尤其对自己的生死果报啊,几乎是有也很明白了。

  比如我们举一个例子,大家现在喜欢讲禅宗,我们都看过禅宗六祖的传记,也看过他的经典《六祖坛经》。六祖有一次晓得有人来杀他、行刺他;名气太高了,尤其当时所谓学派的这个争论。那么他自己就坐在那里,夜里就等着,拿个二十块钱(我们现在比方了),摆在那里,果然夜里有人进来杀他,他就笑一下,他说:我没有欠你命债,只欠你钱,过去欠你钱。那么把这个事情说穿了,所以那个人就受他的感化,皈依了他。譬如讲这一类的事,为什么知道?就是定力到了,差不多都是自己清楚了。所以,生死要真正地了啊,分两方面的路线:第一所谓定,第二是慧。我们学禅、学密、学净土、学等等,这是练习修定的功夫。那么假定,定不到,说能够了了生死,不可能的。定到了以后,了生死呀,还是小乘的。就是说,自己生死看得清楚、果报看得清楚,可以勉强地停留住,这个是“小了”。比如下一生,我准备怎么样投生、准备怎么样,这是“小了”。大的了生死必须要慧了,非要大彻大悟以后才能知道。

  为什么有隔阴之迷?一个人为什么转生了的时候就忘记了前生的事?我想这个不是问题,不要说我们转生啊,做人几十年、前几年的事你都忘了。甚至我们大家就在现在生可以体会到,刚刚说的话、昨天的事都很容易忘掉,读过的书记不下来。道理在哪里?就是定力不够。一念的散乱心多,这个散乱也就是大昏迷、人的心乱。

  所谓修定做功夫就是一个定。我们晓得我们的心意识有具备三世的功能,能知过去能知未来并不稀奇。那是什么道理呢?就是定的关系。所以定力够了自然能够了解过去、知道过去、知道未来。比如一个有强记忆力的人,记忆力非常好的人,从小到现在一点小事他都清楚的,有些人乃至从小自己当婴儿,怎么样抱在妈妈怀里头、怎么长大,自己都很清楚,会记得住。可是一般人多半记不住,从小的事情很迷乱了。譬如读书,一个人能博闻强记,知识非常渊博、书读得非常多、各方面都读过,一看就记住,没有什么严重——定的关系,定力的关系。心散乱的就记不住了,心能够定就记住了,这完全是定力的关系。定力到达了,我们现在生、乃至身体上的变化,生病、乃至要死,这个四大的分开,这一切的最强烈的痛苦、强烈的快乐,苦与乐一切的感受,到达了不动心了。所谓不动心不是压制、不是克制,自己第六意识的这个定境超越了,那么能够把自己过去生的、很多生的事,这一生都能够明白,就是回忆的力强到这个程度,未来的事也能够透过,知道了,那么看定力的深浅的程度怎么样,隔阴、转个胎就不会迷了。

  我们不要说隔阴之迷,普通现在医学心理学都知道,一个人肉体受了重大的打击,或者头部受了震荡、脑神经受了震荡、身体受了伤害,这个人可以变了,过去的事情都忘掉了,一切都不大清楚了;或者是心理上受了重大刺激的人,也变了,都会忘掉了过去,不知道现在。

  这是一念的定。

  怎么样解释一念定,差不多我们一般修道打坐学佛都没有搞清楚的。所以这一次特别要讲唯识的道理。我们一般的静坐、修道的人都坐在那里玩感觉状态。换句话说,你身体没有死,活着的,坐在这里心念比较清净,觉得很舒服很清静,心里没有事,以为这个就是。靠不住的啊!这个东西就是的话,到达你要死的时候,重病、身体要分散、四大分离,你这个东西没有了,只有苦受、痛苦的感受。所以定是什么?这是第六意识、心意识强烈的坚固,非常坚固。怎么样是个心意识的坚固?必须要把理搞清楚了。甚至于坚固到、人的自己的心力坚固到把现有的肉体硬使它不退化,所以像《楞严经》上提到十种仙有一种仙,就是修意念的坚固,可以使这个生命常在。理论讲起就是这么一句话,做起功夫就很难,如何使意念坚固?就是刚才我们在座的大家,都受过教育,都会读书,但是我们自己都晓得,你读了一页书看下来,一个字没有错,不需要倒转看,而且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清清楚楚,这个定力目前都没有。还有些尤其学佛修道的人,书是懒得看了,书不是道、也看不进去,觉得很厌烦,你叫他记一点书的学问也不愿意,实际上他都在昏沉中。把那个昏沉当成清净,第六意识不清明、不坚固。

  假设定力坚固了的人,譬如说我们历史上记载很多人,定力坚固的人读书是一目十行。眼睛这样一看,一页就下来,一下就过了,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看到了。这没有什么特殊啊,这不是快读的方法,就是定力坚固。心境像个镜子一样,一个镜子这么一页书在前面一照,一刹那之间结果每一个字都出现了,每一个字都留住了、留痕,镜子是不留。所以真正的定,必须要搞清楚。隔阴之迷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没有为什么。因为你散乱,人在散乱、昏沉。

  第二个问题,说中阴身转胎的时候,好像同梦境一样;那么既然一样就是梦喽!为什么叫中阴身?不是的!是讲梦境拿来作比方,中阴身到底不是梦境。我们梦境不太清明,很少有清明的梦境。有一种,不过现在在病例上很少发生—梦游症,还有,你看世界上还有人发梦游症,就是说夜里自己起来会做事,在我们乡下很多。我们小的时候都知道,某几个人梦游。我们那个时候不晓得叫梦游症,就是会做怪梦,夜里会起来,乡下人,那都是很勤劳的人,夜里起来穿好衣服,眼睛还闭着的,家里水桶拿来,门开了去挑水,一水缸总挑了十几挑,有好几个钟头;一水缸挑满了,水桶也放好,衣服也脱好,又去睡觉了,第二天他根本不知道。这种梦游症。但是他也不是精神分裂,人很好。那这个里头这种情形,同这个“意念坚固”,一个非常勤劳的人才有这种事。

  譬如,像我们读书的,小的时候很多经验,往往一篇书,像我有时候看书,或者想把它记住,很好的文章记不住。到了第二天起来就记住,因为夜里又读过一道,一字不漏,都记住了。所以有时候一首诗啊、一个好文、题目白天作不出来,夜里作出来比白天的好,有时都来不及记。像我是常常有,一醒来这一次一定把这个记住;我晓得是在做梦,这个好、这个好,哎哎自己再不要再忘记了,赶快起来,因为醒了容易忘记,赶快把它记住。自己还觉得拿笔已经记下来了,第二天起来也还是忘掉。这个地方你就知道啊。但是这样清明的梦境已经很少了。梦境清明,也要定力。

  所以有一种修持的方法叫“梦成就”的修法,训练修持自己的梦境,然后梦一来,自己还可以制造梦,今天要做一个梦,或者等于卜卦一样,要问明天的事、未来的事,自己在梦境中可以知道。第二步要修到转变梦境,譬如梦到是水,自己知道在做梦,因为利用自己的意识——不醒哦,梦中还知道是梦--可是还能够用意识把这个水转成火,火可以把它转成风,就是说很坏的梦境可以把它转成很好。这个做到了,第三步,修到了白天作人做事,完全像做梦一样,梦中像我们现在白天一样,然后看一切世间如梦如幻,不是理论,硬要做到。这种修持的方法叫做幻梦成就、梦成就,那么有一步一步的方法,一步一步的功夫。

  总而言之,就要定力高明、定力强。定,这个不是解脱、不是得道哦,定是功夫,还不是道,还不是悟道了。

  但是一个真正悟道的人,如果定力是不够,喜怒哀乐、碰到事情随便就变化心境了。有些人学佛学道,打坐、吃素、平常清净蛮好,一碰到事不行了,一作人做事全垮了,这就免谈佛法。譬如,这两天在我们这里有一两位同学,因为把他调动去做事了,本来很爱贪坐;打坐定中很重要,叫他担任一点事,觉得很痛苦,觉得打坐这才是修道。当然调去做事觉得很不舒服。慢慢练习到,他现在可以跟我讲,他说我觉得没有在做事呀,同那个(打坐)一样啊。我说,好了,你行了。要在动乱中——但是,这样就行了吗?这是一个初步的奖励,还是没有碰到外境,碰到外境大的痛苦来、大的刺激来,乃至身体生大病、快要死了,此心还是定、如梦如幻——差不多了。还能够达不到中阴不迷。所以定的重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