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楞严经》简言3


   日期:2020/1/17 5: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南山草人:《楞严经》简言3

     (五)这时,阿难问佛说:如来常说因缘和合生一切法,世间种种变化都是由于地、水、火、风等“四大”和合而显现,那为什么如来现在把因缘和自然性这二种生因排除在外呢?佛说:阿难,我现在就为你开示中道了义、非戏论法义这个大乘妙法的第一义谛:

  佛说:说“四大”之体性,是和合而成,这“体性”则同于四大之相而变化不常住,即始终生住异灭相成相续,生了死、死了又生,生生死死永无停息;说“四大”之体性,非和合而成,这“体性”则不与四大之相杂和,如同虚空不与一切种类之色相和合一样。

  接下来,佛陀便向阿难及与会大众开示地大之性、水大之性、火大之性、风大之性,还开示了空性、见性及识性等。

  佛说:“大地之性”,粗的为大地,细的是微尘,将微尘析解为七份,七分之一叫“极微尘”;再将极微尘析解为七份,到了色尘的边际,叫“邻微尘”;再析解细分下去,色尘名义就失去了(肉眼不可见),依如来权教论,就是真实的虚空之性。邻微尘可以析解成虚空,应当知道虚空也可以生出色法相。但虚空是无相的,既非因缘性亦非自然性,只是色法是可以析解或和合的。

  如来藏性中,性具之色即是真空,而性具之空即是真色。此如来藏本然清净,周遍于法界,随着众生之心性的不同,以及相应的知量大小,因循众生的业感不同而显发呈现不同的差别外境。世间凡夫因迷惑了本性而误认为是因缘性和自然性,这些都是众生识心的分别计度妄想,只是言说戏论,并无真实意义。

  “水大之性”,其性不定,流动止息本无常态;“火大之性”,其性没有自体,它是寄托于众缘才显现;“风大之性”,其性没有自体,动静无常。如来藏性中,性具之水火风即是真空,而性具之空即是真水火风。此如来藏本然清净,周遍于法界,随着众生之心性的不同,以及相应的知量大小,因循众生的业感不同而显现。世间凡夫因迷惑了本性而误认为是因缘性和自然性,这些都是众生识心的分别计度妄想,只是言说戏论,并无真实意义。

  虚空之“空性”,无有形相,只是随着色尘对待(对待,是对应比较的意思)烘托之缘而显现,如来藏中,性觉即是真空,而性空即是真觉;“见性”本无能所分别之知,只因有色空等外尘之缘,才有见闻觉知显发;如来藏中,性具之见性即是本明之觉体,本觉之性即是妙明真见。此如来藏本然清净,周遍于法界,随着众生之心性的不同,以及相应的知量大小,因循众生的业感不同而显现。世间凡夫因迷惑了本性而误认为是因缘性和自然性,这些都是众生识心的分别计度妄想,只是言说戏论,并无真实意义。

  “识性”并无根源,依凭于六根六尘而虚妄显现。如来藏中,性具之识即是妙明真知,本觉之明即是真识。此如来藏本然清净,周遍于法界,它只是随着众生的业感不同而显现。世间凡夫因迷惑了本性而误认为是因缘性和自然性,这些都是众生识心的分别计度妄想,只是言说戏论,并无真实意义。

  (六)本经第四卷是接着讨论一切法与如来藏的关系。(按:至此需要说明一下,其实许多佛经是很难作“大意”概括的,本经更不例外,所以,以下只能多用些文字了。也不知道概括得对不对,供大家批评)首先富楼那尊者提出两大问题:一、如果世间一切法都是如来藏,是本来清净的无为法,为什么忽然生出山河大地等一切有为法相,并且次第迁流,终而复始?二、说地水火风空等“五大”都周遍法界,那它们之间如何相容呢?如水火就不能相容,如何可以周遍呢?

  第一个问题,是令初学者很难理解的问题,也是令哲学家为之困惑难解的问题,更是学修者必须参究的问题。然而,佛陀首先解释了无明惑业如何依真起妄,并开示了世界、众生、业果等三种相续生起的原因及过程。关于第二个问题,佛陀由此开示了如来藏之三义:一切法之空如来藏;一切法之不空如来藏;一切法之空不空如来藏。

  这时,佛告诉富楼那及与会阿罗汉说:如来常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真觉本无能、所,若有所明,就不是真觉了。本性真觉本然自明,无须以明明之,若必须要有所觉明,而这“要有所明”的一念就是妄念;妄念动而转本然妙明为明觉,此真觉便被作妄觉。

  “真觉”并非所明之境,由于有“要有所明”妄念的作用而妄立了所明对象;所明对象一妄立,就产生了虚妄能见的功能。这样,在本无同异之分别的清净体中,便突然显现出种种有差别异相的境界。

  本然清净的如来藏性,由于如此妄念的扰动,便在同与异的相互对待中转生粗识劳虑,劳虑相续而引发尘相,由妄境引发妄心,妄心又分别妄境,分别计度,从而引起尘劳烦恼。于是,色、声、香、味、触、法等六种妄相之相分得以成立;由此于一精明体区分出见、闻、嗅、尝、觉、知等六种妄见之见分作用。

  凡夫不懂诸法虚妄不实之义,背离本有妙明真觉,而与虚幻尘相结合,所以循业显发尘劳之相,形成世间诸相。若息灭了尘劳妄想而合于清净寂静的本觉,就能显发真如妙觉明性,一切无碍。这如来藏性本来就遍满十方世界,法身含藏十方无尽虚空。因而说,关于一切一切法,你若妄心起则迷而有,妄心息则悟而空。如来藏妙明真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意思是说:如来藏是即心即地即空即常乐我净等,也不是即心即地即空即常乐我净等;因为如来藏是超越即心即地即空即常乐我净等等,也超越非心非地非空非常乐我净等等的。)只要不随妄境起分别心,不去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种能缘之心则断除,三相续之因就不再生起,便得本具之菩提心。不过,菩提心生起,生灭心除灭,还只是凡夫的生灭之见,尚未到真菩提心的不生不灭境界。只有生灭心之“灭”与菩提心之“生”,二者都无着处,才是无功用道。

  至于如何修习如来不可思议妙三摩提,就是依不生不灭的湛然真性,以观照而旋伏(调停)虚妄生灭之识心,止伏向外攀缘之六识心,回光返照本源心性,回归元明觉性;证得元明觉性之无生灭性作为因地修行心印,然后可成就果地的修证。比如要澄清浊水,须将水贮于静止的容器中,沙土自然沉淀而清水现前,这是初伏客尘烦恼;然后去掉沉淀的沙土杂质而得到纯净澄明之水,这是永断根本无明。如此修证才合于涅槃的清净妙德。

  这时,佛陀特意跟阿难说,十方如来于“十八界”都曾一一作为修行门径,证得圆满无上菩提。只因你根器较劣,故为你开示选择圆通根,让你一门深入,依此圆通根做逆流功夫,逆彼无始以来妄心与妄境交织所成的生死业流。如果能深入一根而证得无妄真觉,那六知根即可一起得到清净。

  佛说,阿难,六根因妙觉圆明真心一念妄动而有所明,遂转本觉为妄明妄觉,真性失去了本有的真觉妙明,真性黏合妄尘而发“见分之光”。就是说,原本一精明,因揽尘结根,六根既成,分一精而为见等六用。因此,你若离于明、暗二尘,就没有能见之见性妄体聚结成根;离于动、静,就没有能听之听性妄体;等等。所以,只要你不依循一切有为尘相,不顺流奔尘,择一根而拔脱于外尘,脱离黏执妄尘,内伏反照自性,伏归本元真心,本有“智慧之光”便显发明耀。这本有性光一旦显发,其余五根黏尘之妄也就随着一根之拔解归元而皆圆成解脱。(待续)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楞严经》       自性)(五明学佛网:《楞严经》       自性)  

 楼宇烈教授: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 

 演培法师:解深密经语体释 无自性相品第五 

 宋智明居士:圆觉经直讲 第二章 回归自性的家园 

 法界法师:自性观音 

 陈兵教授:自性清净心与本觉 

 张秉全居士: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明一法师:本源自性天真佛 

 杨维中教授:论《楞严经》的真伪之争、佛学思想及其对中国佛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二讲 大手印之见 六、不识自性,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二讲 大手印之见 五、顿断妄念, 

 荆三隆教授:《楞严经》色阴十禅境探究 

 戒法法师:论缘起的生命观——依三自性建立生命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