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永信法师:电影《少林寺》


   日期:2020/3/30 23: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电影《少林寺》

◎释永信

  我出家的第二年,电影《少林寺》热映,在一毛钱一张票的时候,创下了过亿的票房,确实是个奇迹。为此,这些年来,不少人问我,是不是因为这部电影才有了少林寺如此兴旺的今天?许多文章还根据门票统计说:“从1974到1978年少林寺总共的游客是20万左右,而1982年一年少林寺的游客就达到了70多万人,1984年更是达到历史最高峰260万人,90年代以后游客基本稳定在每年150万人左右。”

  对于“是电影成就了少林寺,还是少林寺成就了电影”这类问题,很难用非此即彼的方式来回答。但一提到电影《少林寺》,我就会想到一位重要人物。

  这位重要人物就是廖承志。电影《少林寺》的导演张鑫炎亲口对我说过,是廖承志提出拍摄这部电影的。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廖承志传》里也有关于廖承志与这部电影的记载。

  廖承志当时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侨办主任、港澳办负责人、中日友好协会的会长。“文革”后邓小平亲自推荐他出来工作,邓小平说:“侨务工作恢复,要有庙,还要有菩萨,这个菩萨我给你们请来了,就是廖公。”

  廖承志对文艺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对武打电影情有独钟。据说他和他的姐姐廖梦醒都曾经跟孙中山的保镖学过武术,所以他懂得武术。他看了香港著名武打影星李小龙主演的影片《精武门》后,赞不绝口说:这不是一部很好的爱国影片吗?他一再鼓励香港的电影摄制人员,不要有条条框框,要敢于用最新的理念去拍摄一部有关少林寺的电影。

  当时,香港的一家影片公司写了剧本,廖承志看了,提出了许多具体的修改意见,并要求调整演员。他说:必要时可以请日本的演员,日本有一个少林寺拳法联盟,已付了买片的定金。廖承志一再要求“要找真有功夫的人当演员,而且要到内地实景拍摄” 。果然不久后,中原电影公司就邀请了李连杰等几位武术高手担纲,在河南省嵩山实地拍摄了电影《少林寺》。

  筹拍这部电影的时候,香港的摄制组甚至都不知道少林寺在什么地方,有人说在山东,有人说在福建,最后北京说少林寺就在河南嵩山。他们从广东买了火车票到郑州火车站下了车,登封的革委会开着吉普车去接他们。电影从立项到拍摄,都一直叫《十三棍僧救秦王》,直到最后公映之前,才改为《少林寺》三个字。

  影片拍摄完成后,廖承志主张大力宣传,并建议在春节期间上映,因为春节看片人多。在廖承志的精心策划下,电影《少林寺》一炮打响,轰动海内外,港澳人人争看《少林寺》,台湾有人专门到香港看片,美国也放映了这部影片。内地当时刚开放,可看的东西太少,除了样板戏,除了那几部红色电影之外,没啥东西看,所以《少林寺》电影一出来,轰动了很长时间。

  廖承志有眼光,精通中国文化,对国家无限忠诚和热爱,“文革”后敢于拨乱反正;他负责统战工作,了解世界的情况,会用国际的眼光处理各种复杂的事件。他熟知少林寺的历史,了解少林寺的价值,也清楚少林寺在海外的影响力。真是有识有胆,有智慧有勇气。

  上面提到“日本有一个少林寺拳法联盟,已付了买片的定金”,指的就是1979年少林寺接待的日本少林拳法联盟。该联盟的负责人宗道臣对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说,自己早年从中国的少林寺出家,学得少林拳;现在,要回中国少林寺朝拜祖庭。廖承志答应了他的要求,并为他亲笔题词:少林豪杰横眉前领,中日友好前程似锦。

  正是因为这件事,中央统战部才允许少林寺僧人身着僧衣接待外宾。今天看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在当时全国佛教界还是首次,它标志着国家宗教政策由此解冻。

  再说,当时的少林寺,主角不是僧人,而是县政府的有关工作人员,是宗道臣让少林僧人第一次以主角的身份接待来访的客人。这种主角的待遇,对少林寺僧人的激励作用非常巨大。

  尽管少林寺有近1500多年的历史,积淀了很深的文化底蕴,但到了“文革”的后期,已经折腾得差不多了,仅一座破庙,几个和尚而已。如果没有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没有廖承志的鼎力推荐和精心策划,会有一部以少林寺为题材的轰动全球的电影吗?

  只要历史出现转折,少林寺的生存环境一旦发生变化,你就会发现,少林文化依旧是那么灿烂,依旧是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电影《少林寺》,不少是用少林寺的素材和实景来拍摄的:

  白衣殿内,一面是和尚练拳术、对搏的壁画,另一面是和尚练刀、剑、戟的壁画,个个栩栩如生。白衣殿的后壁是纪实壁画,描绘着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电影《少林寺》就是根据这个历史故事创作的。

  千佛殿内绘有五百罗汉的壁画,形态各具特色。铺有四方砖头的地面,明显留有48个陷坑,这是少林武僧当年练功时留下的痕迹。电影《少林寺》中师父率领众棍僧苦练少林拳术便以此为实景。

  自电影《少林寺》拍摄成功后,大陆和港台地区以少林寺为题材的电影陆续有几百部。

  《少林寺》由廖承志倡议,伴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配合宣传国家的战略,由政府主导拍摄的一部电影迅速风靡全球,那个时候的确给衰败中的少林寺有良好的宣传效应,对中国传统文化也起到很大的宣传作用。这种作用和效应,当然是不可低估的;对少林寺和少林文化的宣传来说,今后也是难以超越的。

  这就是电影《少林寺》产生的大背景。所以,与其说是这部电影成就了少林寺,不如说,是改革开放大背景推动了电影《少林寺》的热映,从而拉开了少林寺再次中兴的序幕,使这座佛教圣地、禅宗祖庭,重新恢复了勃勃生机。

  电影放映后,许许多多向往着能够成为武打明星的少年,慕名来到少林寺,但他们看到的却是一座破旧的庙宇和二三十个和尚,看不到电影中所展示的情景。

  这使我们感到,仅有一部电影是不够的。电影《少林寺》能为我们带来人气,但要使这股人气持续下去,还必须依赖于少林寺自身的发展。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后《少林寺》时代”。少林寺电影效应之后这20多年,还得靠我们自己做出来呀。

  电影放映前的少林寺,尽管破旧,但还显得清静;电影放映后的少林寺,不但是破旧,还添加了杂乱,游人的增多,吸引了无数的小商小贩。人们印象中的“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的情景不见了,佛门应有的清静与超脱看不到了。少林寺的生存环境,又面临着另一种考验。

  尽管如此,电影《少林寺》仍使我们感悟到了少林寺的力量,发现了少林寺与外界的连接点,看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这个力量,是少林寺作为佛教圣地、禅宗祖庭释放的力量,是历经1500年积淀的文化底蕴所产生的力量。

  这个连接点,就是禅武合一的少林功夫。“少林功夫名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语出清代名著《坚瓠集》),至今仍有巨大的吸引力。

  这个机遇,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少林寺的历史始终告诉我们少林僧人一个道理:少林寺的命运始终与国家的命运连接在一起,国家好,你才会好;国家兴旺发达,政通人和,你才能做到稳步发展,实现中兴的可能;当然,国家的需要,也是你必须承担的责任。

  《少林寺》电影放映后的几年,我师父的身体越来越差,寺庙的很多事实际上由我在主持。我知道,少林寺要想继续发展,要中兴少林,传承人的意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以求进一步落实宗教政策;我们开始慢慢地修建破旧的庙宇,以恢复禅宗祖庭的气势;我们开始挖掘、整理、出版少林武术典籍,不让少林功夫在我们手中失传;我们坚持佛教徒的戒律,坚持坐禅、考功、打禅七,定期举办机锋辨禅,为的是坚持修炼,坚定宗教信仰,为的是培养佛教人才;我们成立了少林寺拳法研究机构和少林武僧团;自1990年开始,我们跨出国门,如今不仅已走过了六七十个国家,还设立了几十个少林寺的海外中心;我们将少林功夫向联合国申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然而,有些事的发生,实在是意想不到,以至我们卷入一场又一场的是非纠纷之中,遭受一波又一波的质疑。这些纠纷,如果关系到少林寺的生死,我们必须弄个明白,图个圆满解决;这些质疑只要不涉及信仰层面,我们一般都不去理会。出家修道,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