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永信法师:在美国洛杉矶宝尔博物馆的演讲


   日期:2020/3/31 12: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美国洛杉矶宝尔博物馆的演讲

◎释永信

  诸位善信大德:

  阿弥陀佛!

  今年的“少林寺文化之旅”活动,能到洛杉矶这个美丽的城市,我感到非常荣幸。首先要感谢美国宝尔博物馆为我提供这次演讲的机会。我希望通过此次交流,让各位对少林寺及少林文化有更为深入全面的理解与认识,也希望以此为契机,促进中美文化间更为广泛的交流。

  (一)少林寺历史

  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至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少林寺是北魏孝文帝为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而依山敕建的,因地处少室山而名。后又有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中国传授禅宗佛法,故少林寺亦被称之为“禅宗祖庭”。

  在后来的一千多年里,少林寺历经许多磨难。北周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周武帝禁止佛教传播佛法,少林寺被毁,后又于北周大象年间(公元580年)重建。到了隋代(公元581年~618年),朝廷大兴佛教,赐少林寺大片土地。之后,少林寺被奉为皇家寺院,受国家供养,成为中国北方一个大禅寺。目前少林寺山门悬挂的匾额上的“少林寺”三个字是清朝康熙皇帝亲手所书写;清朝乾隆皇帝在视察河南省时,曾御驾并夜宿少林寺内。清末以后,少林寺屡遭战火扰乱,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得到彻底恢复和修缮。

  在少林寺历史上,曾有很多传奇故事,如电影《少林寺》就以“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为背景进行改编而成。中国明朝(公元1368年~1683年)时,沿海地区经常受到日本倭寇的袭扰抢掠,当时的朝廷礼请了少林武僧挂帅出征,运用少林功夫抗击日本倭寇。当然,少林寺之所以能历经千年不衰,其核心不单纯来自少林功夫的传承与弘扬,更重要的是来自禅宗佛教的慈悲与智慧。在元朝年间(公元1271年~1368年),蒙古大军南下中原时大开杀戒,少林寺高僧雪庭福裕积极进言,避免了多次大屠杀。特别是在河南开封,雪庭福裕只身一人面对蒙古大军,劝服了他们的首领,最终避免了一次大屠杀。至今,还有“雪庭福裕救天下”的传奇故事。

  (二)少林功夫文化

  少林功夫是少林文化的重要代表,而少林文化有其特定的生存空间:它发源于中原腹地——登封:这里四季分明,由于农本经济占据重要位置,当地人民自古就有体察自然气候的传统。中国农历的二十四个节气区分就源于此地。久而久之,当地就形成了“天人合一”和“兼容并蓄”思想的文化基础。少林文化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少林功夫是中国民间武术与少林寺特定环境中的佛教文化相互结合而形成的,以少林寺武僧集体演练的武术为表现形式,既具有中国武术特征,又体现学佛修禅方式。少林功夫既是中印文化融合的产物,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据史料记载,少林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好武习俗和传统。少林寺根植于这样的风俗环境之中,自然受当地良好传统风气的影响,经课之余,在身怀武艺僧人的带领下,僧人们习武健身、活动肢体成为一种非常自然的事情。因此,少林寺创建后,皈依少林的僧人带艺入寺,带动了寺内武术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寺内武术技艺的交流,为少林功夫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少林僧人在习武时也是修禅的过程,如参禅时可调理气息,而少林功夫中的“站桩”、“八段锦”等同样是调息顺气的过程,因而少林功夫讲究的是“禅武合一”。“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动作、套路只是少林功夫的外表,是达到禅宗修行目的的一个阶梯、一种途径。总结来说,武是禅的表现形式,禅是武的精神本质。

  (三)少林禅文化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一直以来以其民族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为特色。对中国的“龙文化”或者说“龙图腾”,仔细辨别,不难发现其包含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这是中原各个部落多种原始图腾文化最后融合的结果。同样,少林文化根植于中原文化,拥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少林文化中的“禅”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互融合的表现。

  中国禅宗以“壁观”、“坐禅”为主要修行手段。“禅”一词本是梵文“禅那”(Dhyana)的简称,中国著名高僧鸠摩罗什(公元344年~413 年)把它翻译为“思维修”,即运用思维活动的修持,也是智慧之意。禅的修行能开发每个人的智慧,为我们提供解决人生终极问题的方法。

  禅宗门庭里面有很多公案,最出名的是禅宗二祖慧可“断臂求法”的故事。为了跟从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学习禅法,慧可自断一臂,以示诚心。相传慧可曾这样问达摩祖师:“我的心神不安宁,请大师为我说安心的法门?”达摩祖师说:“把你的心找出来,我帮你安心!”良久,慧可答曰:“可我找不到我的心啊!”达摩祖师回应:“我已经帮你安好心了!”。其实每个人都在追求“安心”,可是所有追求安心的历程反而使我们离自己的本性越来越遥远。心是不需要“安”的,因为本来的真如本性就是“安”的。能做到不胡思乱想,吃饭的时候只吃饭,工作的时候只工作便会自然“安心”。

  禅便是如此这般的一种智慧,一种修行的方式,一种明心见性、彻底解脱的至上法门。“中国禅”是追求“空性”,最终得到解脱。少林的武术禅是在“中国禅”的基础之上,通过少林功夫的修行,再加上禅坐、参禅、生活修行等更多的禅修方式来达到顿悟、自利利他、自觉觉人。

  “少林武术禅”关注于禅修与实证,不但求“理入”,更求“行入”。说明白了,就是要求寺院僧众在日常的修习中,时刻不忘禅的修行,并善护此念。少林禅的修行方法,一般有调饮食、调睡眠、调身、调息和调心等五要素,通过禅修来促进修行,进而达到明心见性、直指人心的境界。

  当代少林仍然注重禅修,如每年举办的“禅七”法事等。少林寺从2005年开始,恢复了少林禅堂,并于每年秋冬之际进行“禅七”活动,通过在禅堂打坐参禅这一方式来提高僧众的修持,达到修行佛法的更高阶段。所以,唯有禅才是佛法的真生命、真血脉、真精神。

  对于在家修行的居士、善信们,如果能保持一颗平实不乱的真心,佛性也会显现,也能通过修禅来顿悟人生真谛。

  最后,再次感谢美国宝尔博物馆!希望大家在方便的时候去少林寺参观访问,也希望通过此次演讲,广结善缘,共修同参。

  阿弥陀佛!

  谢谢!

(美国当地时间3月24日晚上七时三十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