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六章 诸恶 82


   日期:2011/3/20 22: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正文:巧(152)(153)求迁(154)

译文:有的人靠金钱铺路、阿谀奉承和弄虚作假的政绩以求得到官职的升迁。

分析

善人进入仕途,必居官清廉,信守“公门之中好修行”的道理,广开方便之门,为百姓做好事,如若想得到升迁,必从广种福田入手,因为人们的福禄在于前世所种的业因,不在于人们今生的营求和谋划。

从因果规律上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每个有情都受到因果规律的制约,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有的人身陷困境,看到一些贪官成天妄语不断,向上汇报工作,骗上级。在台上讲话,骗群众。说一套,做一套,贪污受贿,吃喝嫖赌全用公款。用钱买官,步步高升,日子花天酒地,风光自在。而自己遵纪守法,却步步坎坷,日子也不富裕。所以,就认为因果报应不存在。要知道,因果是极其细微和复杂的,现世那些胡作非为的官员所做的恶业的果报,将在后世成熟。他现在所享受的福报,是过去生种下的福田。他们即使不用钱去贿赂当道者,也会提职升官。反过来,他为了谋求升迁,挖空心思去对付竞争者,甚至设计陷害,以便自己脱颖而出,费尽心机取媚上司,用公款贿赂。升官后,为了捞回“损失”,拼命跟下属索贿,或利用项目要钱,或者卖自己管辖的官位。造下身口意的恶业,给自己后世造下了无量痛苦的因缘。短暂的快乐换来无穷的痛苦,实在是愚痴之举,这是有智慧的人不肯做的。

事例一

周某趁着改革之机,在全市率先将所辖的国有、集体企业卖给了个人,从中他捞到许多钱财,为此,向市、省有关领导送钱,终于当上了副市级干部。但是,由于群众在长达五、六年的时间里数百人群体上访告他,使他名声扫地,仕途不顺。为此,他就想离开本地,又令企业老板出钱,买到省里一个清高部门副职。本来他有保护伞,就想“好风凭借力”,仗着这个势力挤掉前边的副职,自己好崭露头角,趁年纪合适,再上一层楼,挤进省领导的行列。但上访者不放过他,他们跟到省里群访,只要他在电视中露面,就去上访。排在他前面的人又政绩卓著,他政声不好,肯定挤不掉那人。一晃五年过去了,他也失去了升迁的机缘,可见人的官禄有定,人力是谋求不来的。

再析

世上没有无因之果,这就是未造业不会遇的道理。也就是说,如果自己没有造集能感苦乐果的业,就决定不会感受此业的苦乐果报。同样道理,如果我们前世没有造集福报,今生又没有行善积德,想获得官位和名声等,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人必须自立,一切都是自造业自得果,所以,光靠使奸弄巧,如果命中没有此福报,一样是没有用的。

事例二

赵X兴在机关工作,以老实著称,实际上老实只是表面,他的内心很有城府。一年,另一位同事在省级报刊上登了一篇文章,是写单位政绩的,并收集了一位市领导在中央报刊上登的理论文章,赵X兴以工作成果展览为名借去,拿到市领导那里,冒称自己所写,所收集的,讨好领导。果然得到领导欢心,不久就安排到一副县实职岗位带班,但未等任职,那个市领导就调离了。后任领导来到几个月后,有人相中那个岗位,反正赵X兴也没有任职,就汇合几个人到领导那里汇报,说赵X兴坏话,最后赵X兴只任一虚职,那个岗位被别人占取。

正文:赏罚不平

译文:有的人当官好循私枉法,对亲信多赏,对非亲信多罚,造成赏罚不公平的现状,令民心不服。

分析

赏罚不公,最失民心。历史上许多农民起义都是打着公平的旗号,以收民心。可见公平历来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如果惩罚时偏私不公,对亲者袒护,对疏者严惩不贷,其受严惩者必深感冤枉,一口怨气不散,定会生出事情来。如果奖赏时挟私不公,让亲者无功受赏,让疏者有功不赏。或者无论有无贡献,干不干事,只看给不给自己送钱送物。若送者,一件事不干,照当先进,受表彰,得钱财。不送钱者从年初忙到年末,反而会受到批评。时间一久,这样的单位定会人人钻营取巧,无人做事了。人们会把心思用在溜须领导,拍马屁上。做事反而成为被人取笑的例子,让正直者心寒。

事例 一

现代朝中有人好做官是很典型的。东北某市从3月6日开始,经过“双推双考”选拔领导干部工作于4月9日圆满结束,顺利产生了共青团委书记等4个职位6名任职人选。然而,当“公告”公布出来以后,引起了网民的注意。网民发现,公告中提到的4名拟任团市委书记、副书记的人选中,有3人的父母是本市的领导,是当地“知名的纨绔子弟”,他们参加工作和入党的时间都很短,竟然仗恃其父母势力,参加工作才两三年就变为局级、副局级(相当于处级、副处级)。市民不服,于是有网民将他们的学历,个人简历发在网上,在网民的质疑下,这个市的市委研究认为,这次选拔的4名团干部,个别人不具备规定的任职资格,讨论决定环节也存在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回避制度的问题。为此,市委常委会讨论决定,此次“双推双考”选拔团市委书记、副书记结果无效。

事例二

2008年我国发生的地震,事后被评为抗震救灾优秀学生的灾区毕业生,可免试上大学。汶川县威州中学报了三个学生参加评选,但是其中一人却被在救灾中表现并不突出的某某取代。因为他的父亲是威州民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校长。( 7月17日《新京报》)

此事引发由汶川县威州中学200余名师生的联名举报。举报师生认为,一方面,某某是震后从成都回威州中学借读的,不能算该校的学生;二,某某在救灾时的表现并不突出。某某的父亲黎某是汶川县威州民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因此,举报者认为黎某涉嫌利用职权舞弊。举报者认为,有很多学生在抗震救灾期间,表现比某某突出,他们呼吁相关部门应彻查此事。根据教育部传达的精神,获得抗震优秀学生资格的高三学生可获得免试资格。因此,如无变故,某某也将依照填写的志愿就读复旦大学。但是正如报道所言参与了整个事件调查的汶川县教育局党组成员朱高琴也认为,“如此奖励某某这样表现并不突出的学生,似乎有些过重”,甚至连某某本人也曾私下对同学说,父亲把自己搞成抗震优秀学生“有点过”。另外,作为领导干部“内举不避亲”,也很容易出现利用掌握的权力与资源谋私的现象。所以,所谓的“内举不避亲”也要有一定的度,如果超过了这个度那么就很难说不是滥用职权或者说是以权谋私了。后来此事被媒体曝光,某某被取消抗震救灾优秀学生称号。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