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M 在1011经中,天人以偈问佛:“谁掩于世间?谁遮络世间?谁结缚众生?何处建立世?”


   日期:2020/4/15 17:3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1011经中,天人以偈问佛:“谁掩于世间?谁遮络世间?谁结缚众生?何处建立世?”佛陀对此作答:“衰老掩世间,死遮络(围绕)世间,爱系缚众生,法建立世间。”此处讲到了衰老、死亡、爱结以及佛法,这些都比较好理解。第1012经天人继续问:“谁隐彼世间?谁系于世间?谁忆于众生?谁建众生幢?”佛陀作答:“无明覆世间,爱结缚众生,隐覆忆众生,我慢众生幢。”天人从相对应面继续问:“谁无有覆盖?谁复无爱结?谁即出隐覆?谁不建慢幢?”佛陀答:“如来等正觉,正智心解脱;不为无明覆,亦无爱结系,趣出于隐覆,摧灭我慢幢。”众生与佛那是有关天壤之别的。

  1013经天人问:“何等为上士,所有资财物?云何善修习,而致于安乐?云何众味中,得为最上味?云何众生中,得为第一寿?”佛陀答:“清净信乐心,名士夫胜财。修行于正法,能招安乐果。真谛之妙说,是则味之上。贤圣智慧命,是为寿中最!”这一问一答其实很有智慧,若要详细叙说一下,往往很费时间和笔墨。佛陀将“清净信乐心”视为最好的上士资财(自利自他,且有上等根机者,谓上士),将修行正法视为最安乐的生活方式,将真谛的妙说视作人间天上第一味,将圣贤所具备的智慧视为我们长寿不老的秘诀。这种回答十分巧妙,使人在啧啧称奇之余,更多的便是会心的体悟与莞尔。

  第1014经中天子问佛:“云何为比丘,同己之第二?云何为比丘,随顺教授者?比丘于何处,游心自娱乐,娱乐彼处已,能断诸结缚?”佛陀回答:“信为同己二,智慧教授者,涅槃喜乐处,比丘断结缚。”此处讲到,“信”是比丘生命的第二伴侣,比丘随顺教授,必须要拥有足够的智慧;涅槃是世间出世间最好的喜乐之所,比丘于涅槃之乐中游心自娱,不仅可以获得不可言说的快乐,而且还能把自身的结缚悉数断除。第1015经天人问佛:“云何善至老?云何善建立?云何为人宝?云何贼不夺?”佛陀答:“正戒善至老,净信善建立,智慧为人宝,功德贼不夺。”以戒相伴乃至终老是十分难得的,而净信、智慧皆为人类之宝;家有万贯不如功德一二,很多人虽明白理儿,却难得践行。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功德事做起来并不难,关键是我们会不会下决心去做。每个人所行的功德事,是永远属于自己的,任何坏人也抢夺不走。

  1016经天人问:“何法生众生,何等前驱驰?云何起生死?何者不解脱?”佛陀回答:“爱欲生众生,意在前驱驰,众生起生死,苦法不解脱。”佛陀回答得相当到位,即爱欲会产生众生,无爱欲即是圣贤;众生之所以不断地流转于生死之中,主要是众生各自的意识在里面起作用(这里的“意”,可以理解为心识的作用)。有了生死,自然得不到解脱。1017经大体相似:“何法生众生?何等前驱驰?云何起生死?何法可依怙?”世尊回答:“爱欲生众生,意在前驱驰,众生起生死,业者可依怙。”此处的“业”,并非指善恶之业,而是指“胜业”,是指成就圣道后所产生的种种业力。这种业力,只会增上善业和善果和解脱力,完全超越了世间的种种世俗果报,而不会带来任何的副作用。(8.9.)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界定法师       杂阿含)(五明学佛网:界定法师       杂阿含)  

 魏道儒教授:《杂阿含经》(Samyuktagama-su 

 蔡惠明居士:弘扬原始佛教应依「杂阿含经」 

 蔡惠明居士:研习“杂阿含经”论“无常,苦、无我” 

 蔡惠明居士:研习“杂阿含经”论增上心学 

 蔡惠明居士:研习“杂阿含经”论增上慧学 

 蔡惠明居士:研习“杂阿含经”论增上戒学 

 体方法师:体方法师《杂阿含》讲座精选 

 妙境法师:《杂阿含经‧尊者难陀为五百比丘尼说 

 温金柯博士:《杂阿含经》贯珠 

 温金柯博士:《杂阿含经》辨义 

 温金柯博士:原始佛教指导悟道的方法--以《杂阿含经》所见 

 水野弘元:部派佛教与杂阿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