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济群法师:在修学中做事,在做事中修学


   日期:2020/4/26 1: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修学中做事,在做事中修学
——2010年秋为西园常住居士开示

济群法师

   大家发心在西园寺护法,虽然和出家众的身份不同,但能离开家庭,全身心地来到寺院,多少应该具备出离、向往解脱的心。
   修行的关键,就在于出离心。真正发起出离心,学佛才能走上正轨。而生起出离心的前提,是真切意识到轮回的痛苦本质,认识到自己是生死大病的患者。
   我们之所以要修行,就是为了治疗生死之病,轮回之病,烦恼之病,这一认知非常重要。我们目前还是凡夫,还有强大的凡夫心,不是说来到寺院就解决问题了,就高人一等了。不必说在家众,即使出了家,如果不在心行上下功夫,一样会问题重重,一样是光头俗汉。

  当然,在寺院修学会有很多便利,这里给我们提供了殊胜的修学环境。尤其在西园寺,这是一个以教学、弘法为重心的道场,大家有缘在此护法,并按道场倡导的修学体系修学,是很有福报也很有意义的。
   一个人做什么最有意义?
   我们学过《道次第》之后,知道暇满人身蕴含着重大价值,那就是生命潜在的觉悟品质。开启这个本自具足的内在觉性,才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我们不仅要以追求解脱为使命,同时还要传播解脱的智慧,帮助千千万万的众生走向觉醒,走向解脱。在世间,没有什么比这件事更有意义的了。
   道场,是修学和弘法的场所,大家是为共同的理念走到一起,共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所以,我们首先要接受道场提供的这套修学模式,这一点非常重要。
   每个人都是活在我执我见中,由此形成这样那样的串习。即使来到寺院,还会或多或少地保留这些串习,使我们不能完全领会道场所制定的修学内容和修学意义。如果这样的话,很可能是入宝山而空手归。所以,今后我们要把常住居士的修学作为工作重点之一。修学上去了,于法得益了,才是我们来到寺院最大的收获。

  关于在家众的修学,我们已形成一套三级修学模式。
   初级叫同喜班,就是同享法喜。学习内容是以人生佛教为基础,以信仰建设为中心。中级叫同修班,就是共同修学菩提道。学习内容是以《道次第》为基础,以菩提心为中心。高级叫同德班,就是同证佛菩萨的功德。学习内容是以正见为基础,以止观禅修为中心。
   这套修学模式,是由浅入深,次第进行的。只要认真去学,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修学起点和修学内容。就实际效果来看,有不少信众通过短时间的学习,就能对佛法生起极大信心,从中受益。事实证明,这是一套易于操作而行之有效的模式。

  目前,大家正在学习《道次第》。怎样才能学好本论?我觉得,关键在于端正态度、确定方法。
   在态度上,要真诚、认真、老实。能否学好,就取决于对这六个字的落实情况。如果没有落实好,不要说住在寺院,即使读佛学院也是枉然。现在很多佛学院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主要就是学得太杂,每天疲于应付,根本没多少时间思考和吸收。久而久之,只是在脑海中积压了一堆名相概念,最后听什么都麻木了,没有新鲜感了,甚至对法生起厌倦之心。
   大家进入这个道场之前,多半也有自己的修学和信仰背景,可能也会四处攀缘,广泛涉猎。但我们要知道,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学得过杂,势必无法深入。而不深入的话,对法就难以相应,就会越学越没感觉。不少人学佛多年,经论比我看得还多,却始终不得要领。所以,端正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凡是没有做到真诚、认真、老实的,往往是在耍聪明,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所谓真诚,就是真诚面对生命存在的过患,真诚认识到自己是轮回的重病患者。我们只有认识到生命存在的问题之后,才能真诚地面对法,面对法师。如果自我感觉良好,学佛就不过是一种点缀罢了,不过是给自己增加一点谈玄说妙的素材。
   所谓认真,就是按照三级修学模式认真实践。我曾把佛法核心归纳为皈依、发心、戒律、正见、止观五大要素。佛法虽然博大精深,法门众多,但不外乎五大要素。如果脱离这些核心,就不是佛法了。三级修学正是根据五大要素而建立,这一次第也是源于我长期以来对佛法的思考和实践。
   所谓老实,就是在选择一种修学模式后,对此具足信心,按部就班地去做。凡夫心是迷乱动荡的,而外在世界又充满诱惑,这就使得大众的生活和消费都很混乱。对信仰的需求也同样如此,我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只是跟着感觉忙来忙去。如果不老实,很容易四处追逐,今天修这个,明天学那个,最后什么都没学到位,甚至因为没有进步,连信心都退失了。
   你们应该检查一下,自己学得真诚不真诚?认真不认真?老实不老实?到底投入了多少精力在学?你们在寺院住着,表面看来似乎有优势,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关键还在于自身努力。我们有个道次第班,是从佛学进修班毕业后继续修学的,在学习过程中,还有一些法师给他们指导。应该说,不论修学基础还是学习条件都比较好,可他们没有按我所说的方式去学,现在学得若有若无的,对法未能生起渴求、好乐之心。我告诉他们:如果再这样学,就只能作为反面教材了。可见,学法关键就在于用心。佛法博大精深,如何通过一部论典来把握核心,抓住要领?《道次第》就为我们指明了这样一条次第井然的道路,所以要用心地学,认真地学,反复地学。只要老老实实根据这套音像资料来听,就是在走捷径。

  在方法上,是理解、接受、应用。这六个字虽然朴素,但直接关系到法能否进入你的内心,能否改变你的生命。我们目前学习《道次第》,应该是以听114讲的音带为主,反复听闻,再以三册《菩提大道》作为辅助。对于《道次第》的学习,我曾提出八个步骤。
   第一,理解《道次第》中每句话、每个词的内涵。
   第二,理解每个段落背后所蕴含的修行原理。
   第三,带着问题去学。佛法是帮助我们建立正见,以此看待每个问题,所以在学法过程中要有问题意识。《道次第》是由道前基础、下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为构架,每个部分又以若干问题组成。比如“离三种过,具六种想”,是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闻法态度;念死无常,是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死亡。在学法之前,我们也有自己的认知模式和对死亡的态度,学习《道次第》,就要围绕《道次第》所提供的正见,对这个问题进行重新思考,找到自身的差距和问题,这样才能以法改造自己。
   第四,把《道次第》所说的每个问题和人生发生联结。学法不是在学习一种知识,而是在学习人生智慧。佛法中的所有问题,比如死亡、业果、暇满义大等,都是和人生密切相关的,决非脱离实际的玄谈。唯有和人生相结合,我们所学的法才能从书本走入内心,才能真正用得起来。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所谓的学佛人,虽能说出一套套教理,但处理问题时仍沿用固有观念,仍是纯粹的世间法。对他们来说,学佛不过是在原有系统中增加一些佛法的数据,并没有对生命系统进行升级,并没有本质性的变化。
   第五,用佛法观念看待每个问题。在无尽轮回中,我们不断地造业轮回,流转生死,其根源就是无明。学佛,就是学习一种智慧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变成自身观念,以此对世界进行重新考量,对人生进行重新思考。
   第六,在运用正见的过程中,摆脱不良串习。这个正见,包括闻思的正见和心行的正见。首先是通过闻法树立正确观念,进而将这种正见落实到心行,通过止观禅修引发根本智。一旦开发这种智慧,就能如实看清自己,看清世界,以正见全面取代原有的错误认识,那些建立其上的不良串习也就随之瓦解了。
   第七,不断使用正见,使之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得到强化。
   第八,完成生命品质的改变。
   这八个步骤贯穿着闻、思、修,也贯穿着理解、接受、应用的六字方针,希望大家都能依此来学《道次第》。

  以上介绍了学习的内容、态度和方法,下面就看你们是否认真去做。过去,大家在学习上有点松松垮垮,所以一直没有引起我的关注。如果你们希望我多些关注,就要表现在行动上。
   西园寺正在建设修学型的寺院,除了研究所之外,常住也在加强学习。今后,我们这个道场将会形成良好的修学氛围,进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三级修学模式。
   现代社会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心态不好。据说中国的精神病患者在十年前就达到一千六百万,这是多么惊人的一个数字。所以我觉得有太多事要做,一方面自己要禅修,要讲学,还要对未来的弘法进行规划。佛教从传统走向现在,很多课题都需要我们去探索,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总体来说,佛教界的弘法方式比较保守,也比较随缘。在这方面,基督教已经有一整套完整的传播体系,可以像开连锁店一样全面复制,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仅在江苏省,基督徒已经占信徒的75%,而佛教、道教、伊斯兰教总共才25%。
   但我们要看到,佛教是有潜力的。在那些尚未选择信仰的国人心目中,传统的信仰认定仍是佛教。如果具备良好的机制,佛教的弘扬很快会超过基督教。现在的问题是,佛教尚未形成现代化的弘法模式。这个事情靠谁去做?我看比较有条件做的就是我们。所以,我们需要探索各种有效的传播渠道,重建佛教的现代弘法模式。
   现在整个社会对佛教的渴求很普遍,政府也希望佛教在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这几年,我经常应各地高校及总裁班之邀举办讲座。这反映了社会的一种需要,人们已经被无明折腾得不行了,被轮回中的幸福呛得不行了,所以想要解脱,想要觉醒。
   作为佛教徒来说,对他人最有意义的帮助,就是法布施。在《金刚经》等大乘经典中,佛陀以种种譬喻,反复宣说了法布施的无量功德。其功德之大,之不可思议,甚至有些让人难以置信。但我们无须怀疑,要知道,无论是恒河沙等生命布施,还是无量七宝布施,都无法使彼此的生命品质彻底改变。而听闻正法却能使人开发智慧,解除迷惑,由此出离生死,证得涅槃,这个价值是无与伦比的。
   你们在道场参与弘法事业,虽然不像我在讲经说法,但因为你们的努力和付出,将使更多的人有缘听闻佛法。你们每送出一本书,或者每接待一个人,都可能因为这个契机和他们结下善缘,甚至改变他们的人生。
   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这些工作的意义,一方面要将所做的一切当做菩提心的实践。唯有以利他心做事,才能在做事过程中弱化我执,长养菩提。所以,关键就在于用心,不是在寺院工作就算修行了。如果不懂得如何用心,可能还会像在社会上那样,越做我执越强,是非越多,烦恼越重。
   如何才能正确用心?就要认真学习《道次第》,把它当做一面镜子,时时对照着自己的心行。虽然大家在寺院的工作也比较忙碌,但比起社会上的人还是要单纯得多。他们除了工作,还要照顾家庭,干扰真是很多。比起来,你们应该说是很有福报的,住在一个园林式的寺院,可以学法,可以参与有意义的工作。但能不能享受这份清福呢?关键要有心情,要没烦恼。这就必须学法,于法有了受用,身心才会真正安乐,而且是长久的安乐。
   希望你们好好努力,真诚、认真、老实地学习,不要变成一种形式。平时,大家可以每周讨论一两次,其他时间就听光盘。学习每一部分时,都要带着什么问题去思考,去讨论。学完之后,要具备相应的认识,并在生活中运用起来。真正认识到修学的意义,就能对此引起重视,就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学习,就能学得其乐无穷。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