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清净法师:大乘攻略:前学 四、周遍分之唯心如来藏:诸佛本源


   日期:2020/4/28 18:3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四、周遍分之唯心如来藏:诸佛本源

  如来藏,即一般所称之“佛性”,它具有常住、妙明、不动、周圆与神妙真如之性质。常住是不去不来;不动是不生不灭;妙明是寂而常照;周圆是周遍圆满无所不包;妙真如性是真如能生万法,能生一切妙有之性质。

  感觉的生灭去来,原本就是如来藏妙用之性。佛陀讲缘起性空,一切诸法都是“虚妄有”,诸法的体性是“空”,即真如,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但“无明”会伴真如而生,无明是一种“劳相”,它是昏而不明、“没有道理”的昏昧。真如一昏昧就有了分别,于是产生诸法万有之相。

  以真如、无明与阿赖耶识就足以解释本体与现象的关系,之所以又用“如来藏”,《楞伽经》云“开引计我外道故说如来藏”。“计我外道”是妄计有“真我”、“神我”之外道。他们认为有“真我”在轮回、在作主,他们不易接受诸法体性“空”而没有“真我”的观念,释尊为了接引这些人而起用“如来藏”一词。

  如来藏类似佛之胎脏,众生皆有佛性(即如来藏),因此皆能成佛。在《楞严经》、《楞伽经》、《大般涅槃经》、《大乘起信论》等诸著作中皆有提及此名相。

  在染中的如来藏是一切众生的本源。阿赖耶识与如来藏之区别在于前者含无明,故属“识”,而后者不含无明,故属“智”。

  如来藏含藏宇宙一切善、恶、不善不恶诸“种子”,包括由真如所生或由外“返薰”而来者,它亦具阿赖耶识“能藏”等诸功能。当众生除尽一切无明,而转识成智之时,如来藏即称“法身”(或大圆镜智)。

  如来藏与无明成为众生之源,类似外道“真我”与业障形成众生,只是外道以为“真我”是不变永存之实体,而如来藏具妙真如的“空”性及“虚妄有”之性质。“空”(超越概念,不可言说)与虚妄缘生的真理,与外道的神我,永久是完全不同的。

  外道之大梵、神我皆“自然”生,与妙真如性不同,如来藏体不生灭,众生轮回只是无明而生之虚妄有,这与外道神我参与轮回也不相同。

  “见”,我们见到一切尘相都不是真有“因缘”或“自然”生灭,而是如来藏的功用,由如来藏如幻而生。其它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一切相皆是如此。如来藏体性无生灭,所谓的因缘生灭即是虚妄有无之义。

  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大师,于公元527年到达中国,所传的是四卷本的《楞伽经》。至五祖弘忍大师传给六祖惠能大师时,则是以《楞伽经》如来藏思想和《金刚经》般若中观思想作为禅法的依据,《六祖坛经》对此有详尽的阐述。

  《六祖坛经》是以中观般若为方法,以如来藏为目标,用般若的空观来破除烦恼的执著,以期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

  “明心”有两层含义:空分(明心虚妄不可得)和明分(自性清净智慧心)。虚妄心,是指产生我法二执的第七识。如:

  慧可:“弟子心不安,请和尚安心?”师曰:“将心来,与汝安心。”进曰:“觅心了不可得。”师曰:“觅得岂是汝心?与汝安心竟。”达摩语慧可曰:“为汝安心竟,汝今见不?”慧可言下大悟。

  慧可的大悟,即是明了第七识为虚妄不可得的“空分”后,“转识成智”为平等性智,成就无烦恼清净心的“明分”,此时这个心是指无碍显现的大般若智慧。

  见性,就是见到与佛无二无别的法性。法性、佛性、自性等都是如来藏的另一个名字,藏传宁玛派的大圆满,噶举派的大手印中亦称作明体。

  见性,就是第六识(意识)在第七识(末那识)转为“平等性智”后,与第八识(藏识)的无碍沟通。因此,“见”之一字在此包含“见闻觉知”之意。

  清净心是般若智慧的别名,他是用般若智慧以达见性成佛的目的。此二者虽有不同的名字,也有不同的立场,然而是一体的两面。若得其一,必得其二;不见其一,不得其二;明心一定能见性,见性一定是心地光明。

  在法性的修持上,按证量依次分为:见法性、证法性、透法性,也称为破初关、破重关、破生死牢关。

  唐大颠禅师

  达摩云:“宽则遍法界,窄也不容针。”庵虽小含法界。放开大者无外,收来小者无内。藏山于泽,藏舟于壑,藏天下于天下。若从这里会得,万象森罗,情与无情,皆同一体。方信道:满目青山无寸树,极目绿水绝波澜。光明洞耀,照彻十方,譬如千日,放大光明。古人道:“尽大地,是沙门一只眼;尽大地,是个法身王。”

  温州瑞鹿寺遇安禅师

  遇安禅师,常阅《楞严经》,又名楞严禅师。一日阅《首楞严经》到“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之句,乃破句读曰:“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乃悟。有人语师曰:“破句了也。”师曰:“此是我悟处,毕生不易。”

  虚云大师于扬州高旻寺禅堂

  虚云大师于光绪二十一年,在扬州高旻寺禅堂禅七中,开水溅手上,茶杯堕地,一声破碎,顿断疑根,庆快平生,如从梦醒。因述偈曰:“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又偈:“烫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莲花生大师《直指觉性赤见自解》摘录:

  唉玛火(奇哉)!一心之内圆满包容了轮回与涅槃,它的本性无始即然,而你却不知道;明和觉从未有间断,而你却不认识;它处处皆无碍显现,而你却不了解。因此,为使你能了解心性的本面而作开示。三世诸佛讲说了八万四千无量法门,除了觉悟此性外,过此说者佛未曾说。经典遍满虚空不可计量,究竟教诲只有直指觉性三句话。此现量直指诸佛之密意,既无前行,也无后修,导入之法,即此而已。

  称之为心者,就是那明明了了。说存在,它却没有一法存在;说根源,它却是轮回苦与涅槃乐种种生起之根源。由于对他的见解不同,始有十一乘门。从名相讲,它有无穷的名称:有人称它为心性或本心,外道则称它为梵我,声闻独觉则称无我教义,唯识家称之为识,有人称它为般若到彼岸,有人称它为如来藏,有人称它为大手印,有人称它为唯一明点,有人称它为法界,有人称它为一切种,亦有人称它为平常心。

  《如来藏经》

  佛说:我以佛眼观一切众生。贪欲恚痴诸烦恼中。有如来智如来眼如来身。结跏趺坐俨然不动。善男子。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

  《楞伽经》

  尔时圣者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如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具三十二相,在于一切众生身中,为贪瞋痴不实垢染、阴界入衣之所缠裹,如无价宝垢衣所缠,如来世尊复说常恒清凉不变。

  《华严经》

  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见?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著,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即教彼众生修习圣道,令离妄想,离妄想已,证得如来无量智慧,利益安乐一切众生。

  《涅槃经》

  佛告迦叶。善男子。如非想非非想天。亦非二乘所能得知。随顺契经以信故知。善男子。声闻缘觉信顺如是大涅槃经。自知己身有如来性亦复如是。善男子。是故应当精勤修习大涅槃经。善男子。如是佛性唯佛能知。非诸声闻缘觉所及。

  《观无量寿经》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六祖坛经》

  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都市茅棚》之268、一切都是恩师的显现

  十方诸佛,天地万物,一切都是恩师的显现;芸芸众生,情与无情,显现的一切都是恩师。

  菩提路上,和我们相遇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生命中的恩师。

  解脱道中,在我们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觉醒的因缘。

  我们的一举一动,恩师都在时时关注,视同心子。

  我们的每一步成长,恩师都在悄然辅助,视同心子。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恩师最疼爱的孩子,恩师永远不舍得惩罚我们,只会适时以一个适当的方式提醒我们:断恶修善,生起出离心,增上菩提心,获得究竟解脱。

  我们做错了,恩师会为我们纠正;我们继续做错,恩师继续纠正;我们执著做错,恩师执著纠正;我们强行做错,恩师强行纠正。

  世界如此圆满。该去的去了,该来的来了,该发生的发生了,不该有的都没有。一切都是刚刚好,多一点则偏,少一点则不圆。云在青天,水在瓶里,眉毛在上,鼻孔朝下,饥了有饭,困了能眠。

  世界为我而存在,我因世界而觉醒。缘起如梦,无常幻化。地水火风空,工农商学兵,人人为我梦碌碌,我为人人幻悠悠。十方如来,同一慈力,一切众生,共一悲仰。

  山河大地,即是如来妙用;天地万物,即为法身显现;芸芸众生,尽显妙思纷纭;古往今来,无非前尘影事。

  万法归一,一即一切。恩师即是我们本具的佛性,大光明藏。真如法界,本来清净。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佛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是已成之佛,汝是未成之佛。过去诸佛如是悟,如是修,如是证;我今亦如是悟,如是修,如是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清净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清净法师)  

 清净法师:净土宗入门 八 往生品位 

 清净法师:净土宗入门 七 净土资粮:信、愿、行 

 清净法师:净土宗入门 六 西方极乐世界 

 清净法师:净土宗入门 五 弥陀本愿 

 清净法师:净土宗入门 四 净土宗判教 

 清净法师:净土宗入门 三 净土宗经论:五经一论 

 清净法师:净土宗入门 二 中国净土宗祖师 

 清净法师:净土宗入门 一 净土宗的起源 

 清净法师:本尊阿弥陀佛 第九章 往生品位 

 清净法师:本尊阿弥陀佛 第八章 净土资粮 

 清净法师:本尊阿弥陀佛 第七章 现代启示 

 清净法师:本尊阿弥陀佛 第六章 正报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