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法师:第三届夏令营答疑


   日期:2020/5/1 14: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三届夏令营答疑

今天晚上你们想听什么?或者你们有什么疑问?口头提问也可以,写纸条也可以。

营员:今天下午WA师说我们的本性与佛性是无二无别的,因为一念无明我们才来到这个世界。为什么我们会有一念无明呢?请师父指点。

上师:我不是一念无明而来的,是乘愿再来。你也不是一念无明而来,也是乘愿再来(掌声)。但是,我们在座的有一部分是迷迷糊糊而来。还有一部分呢,是前世的愿望没有实现,比如说他想当一个医学家,或者武术家,或者美术家等等,但是没有实现,所以今生就带着这个没有实现的愿望来了。所以他这也叫“乘愿而来”。回到这个世界后,在他选择职业或事业的时候,思来想去,挑来挑去,最后选择了一个他非常喜欢的,那就是他前世的愿望。

比如万行,从小什么都不喜欢,为什么一到庙里就感觉眼前一亮,像天开了一样,非常喜欢呢?那个时候我既没有信仰也不了解佛教,只是好奇,只是待在庙里有种说不出的喜悦。在庙里生活了两年,了解了佛教以后,才发现这就是我想要的东西。于是决定一辈子就追求这个,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起过第二个念头。虽然现在也有其他爱好,但只是爱好,真正终生追求奋斗的还是学佛修佛。

你们有的人十几岁就确定了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有的二十几岁、三十几岁还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感觉前途茫茫,心始终在漂泊,定不下来。所以一个人有理想有追求,很早就能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人活着不能没有方向。对我们出家人而言就是不能没有信仰。你的理想、追求、愿望就是你的信仰,就是你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有了这个目标和方向,无论吃多少苦,受多少累,受多少委屈,你都不会动摇。而且在你努力向目标迈进的时候,一路上的沿途风光都不会吸引你,你会视而不见,包括身心的感受都会被忽略,因为你只盯着前方的目标。当你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才发现:哎呦!我怎么浑身血淋淋的都不知道!所以设定明确的人生目标对我们的成长、对我们的人生非常重要。

前天晚上我讲了孔子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孔子在很年轻时就已经很成熟了。也许在座的有人认为:我而立、不惑的年龄比孔子还早!实际上,随着你人生阅历的丰富,对人生认识的深入,你会逐渐推翻自己过去对人生的观点,和过去确立的人生目标。但是孔子三十岁确立的人生观,四十岁了悟的真理,一生都没有改变,因为他所思所悟的都是正确的。

比如很多成年人为人处事的观点和方式方法,和自己二十岁、三十岁的时候都不一样。因为二三十岁时为人处事的观点和方式方法还不成熟,不究竟。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智慧的提升,才逐渐完善。

如果你二十岁就遇到了明师,他告诉了你如何为人处事,当你一路前行,会发现你一生为人处事的观点和方式方法,都没有跳出明师给你的指点。因为明师给你的是究竟的观点和方法。就像现在有些修行人想用现代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改写佛经。但是无论他怎么独出心裁,另辟蹊径,都跳不出祖师大德既定的语言框框和表达方式。因为祖师大德对真理的了悟已经达到了究竟。比如玄奘法师在印度求学时,他创立的《唯识二十论》悬挂在大会场上三个月,没有一个人能改动一个字。有些不服气的大师想:我非把你的文章改一改不可。结果怎么改都没有原文的意境好,没有原文的意思究竟。改一个字反而把句子的意思扭曲了,或者把文章的意趣、境界降低了。

所以我一直持一种观点:一个人无论从事哪个行业,他的启蒙老师决定了他在这个领域里终生所能达到的高度,乃至他终生的格局。有的人说:“过去我的启蒙老师没有开悟,教了我十年佛学。现在我碰到了一个明师教我正知正见,帮我纠正过去不正确的知见,重塑我的佛学思想和格局。”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凡夫俗子,都是受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和左右。

所以过去的祖师宁愿教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也不愿教一个满腹经论的学佛人。你来到我面前,可以一窍不懂。我可以花三个月的时间,把最究竟的佛法传授给你,甚至把整个佛法的轮廓和大意讲述给你。但是如果你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佛学思想和观点,对经典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想要彻底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有一种人可以改变。你们猜是哪一种人?

营员:修行的人、无我的人、老实的人……

上师:大家的回答都沾了个边。只有无所住的人才可以根据需要而成长。无所住的人就像一块海绵一样,来什么吸收什么。什么是无所住的人呢?勉强可以把他理解为没有自己成见的人。但是这个解释也不够究竟。因为无所住是一种超越语言的心灵境界,用语言来解释难免会有偏差。有的人以为无所住是没有原则,没有立场。不是这样。比如佛教用“我执”来表示一个人的心灵状态:一个人有我执,一个人没有我执。我们说这个有我执的人很固执,成见很深,主观意识很强,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很难进步。当然,这样的人也有他的优点,就是做任何事情都很有主张,不会人云亦云,跟着别人跑。

所以我曾经说过一句话:只有你变成一个有智慧的人,你才认识智慧。同样,只有你变得有爱心,你才会发现眼前的每一个众生都很有爱心。可是我们现在都是无明众生,谁有智慧,谁没智慧,我们无从辨别。所以你渴望爱,渴望智慧,就先让自己变成一个有爱心的人,有智慧的人,那么你处处碰到的都是有爱心的人、有智慧的人。

今天早上我发完微博后,有个人在我的微博上留言,我觉得他说得很好,就答道:贫僧非常赞同你的观点。他说:不管别人是不是我的伴侣,我先做好别人的伴侣。他的这个境界非常高,不管你是不是我的伴侣,是不是我的知音,我都把你当成我的伴侣、我的知音,只有这样你才可能成为我的伴侣、我的知音。可是一般人往往是要求对方先对自己忠心,先把自己当成知音,然后自己才对对方忠心,才把对方当做知音。如果换一种方式,我先把自己变成对你最忠心的人,结果你不就是对我最忠心的人吗?这是一种技巧和方法。所以,有时候我们无法用十分的力量说服对方时,不如拿两分的力量说服自己,让自己改变。实际上当自己改变了,对方也就改变了。

就像有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很小气,一生只拿不给。有一天他不下心掉进了河里,拼命地喊“救命”。一个邻居看到了赶紧去拉他,对他说:“把你的手给我。”这个人听了不肯伸出他的手。这个邻居了解他,马上改口说:“我把我手给你,请抓住我的手。”于是这个溺水的人伸出手来拉住邻居的手,被救上了岸。

就像我经常对东华寺的小和尚说:不要和别人辩论,不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别人辩输辩倒。果真你把别人辩输辩倒了,最终是你输了你倒了。当别人要和你辩论的时候,要么你不开口,只笑一笑;要么你认可他的观点就行了,把尊严面子给他。你想想,如果你想尽一切办法把对方辩输了,他心里是什么感受?他对你还会好吗?还会认可你吗?只有你认可了他,他才会认可你。因为人都有逆反心理,都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同。

所以,人的心量有多大,福报就有多大,就能做多大的事业。现在的学佛人都想成佛,可是没有佛的心量,怎么成佛呢?你首先要有这个量,要无我,才可能生起悲心、智慧,才可能奉献自我。为什么有些人总想把别人辩输,证明自己是对的呢?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呢?是自卑。如果你有足够的自信,为什么还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别人辩倒,让对方认可你呢?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你是一个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你还怕人家说你穷吗?你还会到处跟人说:“你不要认为我穷,我很有钱”吗?如果别人说你穷,你只会觉得他没智慧,发现不了你的富有,甚至偷着乐。实际上富人总想别人说他穷,穷人总想别人说他富。是不是这样?

营员:佛教的理论说修学佛法要清除我执,可是您想成佛不也是一种我执吗?

上师:说得对,想成佛也是一种我执,而且不仅是一种我执,还是一种大贪!世间上的财色名利都栓不住我,不能让我留恋,可是成佛却让我着迷。所以七年闭关吃了多少苦,十年盖寺庙受了多少委屈,我从来都没有退缩过,只是为了成佛!成佛的执着是一种究竟的执着,它让人解脱,让人的灵性得到升华,获得究竟永恒的快乐。世间人执着追求的都是财色名利,这些都是无常生灭的东西,都是不究竟的,即便得到了也是暂时的、短暂的;而且追求这些只会让人的灵性沉沦、堕落,得不到升华。

营员:佛学浩如烟海,不知从何而入,能否请上师指点,介绍几本佛学入门的书?

上师:《普贤菩萨行愿品》《地藏经》《圆觉经》《十善业道经》,这几本经是一个初学佛者必须读的。学佛首推普贤菩萨的《行愿品》。《行愿品》的核心是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也就是每天早晨我们绕佛之后跪在拜垫上唱诵的: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就是这十句话,它就涵盖了佛学的见地、修证和行愿,是一个学佛人必须终生奉持的最核心的佛学思想。如果一个学佛人没有把这十句话融入自己的血液,体现在自己的行为中,就不是一个好的学佛人,更不是一个好的出家人。你想学佛,即便在你昏迷的时候也不能忘了这十句话!

营员:开悟得道的最佳途径是先修四禅八定吗?四禅八定这条路应该如何走呢?

上师:四禅八定是学佛的基础,就像盖大楼必须先打地基一样。走这条路当然是有一套方法的,比如打坐的姿势、呼吸、意念,这些都是基础,也是根本。就是一个开悟的人,打坐也要调姿势,调呼吸,调意念,一生当中这三步路都不能放弃。

营员:打坐可以代替睡眠吗?如何代替呢?

上师:打坐的确可以代替睡眠,但是很难达到这种境界。我出家二十多年,还不能完全以打坐来代替睡眠。比如我闭关时,虽然七年没有躺下睡觉,但是每天早晨和晚上我都会盘腿打瞌睡十到二十分钟,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睡眠方式,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坐眠”。最近这一年我每天的睡眠时间一般是两个小时,睡醒了就起来打坐。一打坐进入了大光明藏里,打妄念、散乱都没有关系了。也就是说,当你处于禅定之中,偶尔有点散乱,打个妄想,影响不了你的禅定。但这的确不是一两年的功夫,需要方法加时间的投入才可能达成。

营员:很多出家师当时想出家时,家里都不同意,但后来都被你们说服了。如果我们想皈依您,您能否帮我们说服家人?

上师:学佛是学做好人做好事,孝敬父母,哪有父母亲会不同意你皈依学佛呢?又不是让你们出家当和尚,或者去做坏事。皈依和出家有着本质的区别。佛弟子分出家和在家,俗家弟子一样可以娶妻嫁人生子。而且每个学佛的俗家弟子都相信因果,绝对不会明知是坏事还故意去做。一个人信佛最根本的体现是有信仰,有信仰的表现是相信因果。如果你说你信仰佛教,但不相信因果,那怎么证明你信仰佛教呢?

营员:请问上师,您建庙安僧,讲经说法,这样无量无边的功德,我们怎么才能随喜和分享呢?

上师:你只要赞叹我:万行上师你真了不起啊,我真佩服你啊,我很仰慕你啊,我没有实力支持你,但我在精神上支持你,鼓励你啊.......你就已经得到无边无量的功德了。真的,我可不是开玩笑啊。你看见别人做好事,就去赞叹鼓励,让他继续做,你就能得到无边无量的功德。同时,这个做好事的人心生欢喜,就会散发出一种强大的欢喜的力量,当你接近他时,就会融入这个磁场。而且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会把这种欢喜的力量、正面力量和磁场带到哪里。因为整个宇宙的磁场是一体的。

比如现在我们虽然有几百人坐在这个养正堂里,但我们用的是同一个磁场,无论你修与不修,只要融入这个磁场,你们的身心就会改变。因为养正堂的磁场是一个修行的磁场。

当养正堂建好第一次使用的时候,我做了两件事,一是为功德主做了祈祷;二是我做了观想,也可以说是为养正堂开光,就是把宇宙的力量,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力量祈请过来。所以你们才会感到养正堂的磁场这么舒服。实际上只要你放空身心,自然就可以和宇宙的力量融为一体。比如一个东西我们常常用它,就会感觉这个东西和我们融为一体,很有灵气和生命力。因为我们人的磁场来自宇宙,来自大自然和虚空,它是活的。如果你长期使用某样东西,你就是一个传导的工具,你接触的任何东西,上面都有你的信息,或者说宇宙的信息。如果你的修行功夫高,你的念力和观想能力很强,就可以把宇宙的力量招感过来附在这个东西上。很多修行人喜欢珍藏祖师、高僧大德的遗物,就是因为遗物上有他们的信息和磁场,遗物在就等于祖师在。佛教有一句话:见佛经如同见佛,见佛塔如同见佛,见佛舍利如同见佛。所以我们见到这些都要像见到佛一样礼拜,因为上面都有佛的信息。

营员:很多人对皈依不太了解,怕皈依之后犯了规矩,所以不敢皈依。请上师把皈依的意思详细解说一下。

上师:皈依跟你们同意入党或者入团的道理是一样的。皈依是皈依三宝,以三宝为师的意思。你们皈依就相当于你们同意入佛门了。佛门里对皈依弟子的要求和对出家弟子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皈依之后就成为佛的俗家弟子,就要遵守佛门的规矩,不能违背国法,不能做坏事,很多社会上的人做的事,我们皈依弟子都不能做,比如恶意伤人,欺骗他人的感情,欺骗他人的钱财等等。皈依的时候有一篇皈依文,是自愿皈依佛门,自愿遵守佛门规矩。实际上佛门的规矩都是我们做人就应该遵守的,比如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这些本来就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只是成为信徒后会特别强调。

很多人误以为皈依就是受戒。实际上皈依和受戒有着本质的区别。皈依只是皈依三宝,还没有受戒。如果你认为自己能遵守五戒,就可以在当地的寺庙,或者回到东华寺来受五戒;如果你觉得你能守菩萨戒,也可以受菩萨戒。皈依三宝之后,龙天护法就会看护我们,我们有好的愿望,龙天护法会帮助我们达成。

也许在座的有些同学相信有龙天护法,但感受不到他们的存在。如果你有正确广大的愿力,你把你的愿望在心里说上几遍,在日常生活当中去行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常常有奇迹或奇异的现象发生。比如有许多事情不是个人的力量所能达成的,结果你就达成了。当你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外缘来帮你。实际上是你的愿力感招了龙天护法来帮你,虽然帮你的是人,但是龙天护法差遣他们来的。

佛教里说,道德高尚的人可以差神使鬼去做一些利益众生的事。而道德败坏、昧着良心做事的人,常常会被鬼使神差,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差神使鬼和神使鬼差,是有道德和没有道德的表现和结果,一个主动,一个被动,有着天壤之别。很多出家人常做一些世俗人眼里非常神奇,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那就是因为他们发了广大的愿力,招感了有形无形的护法来帮助他们的结果。这个说多了,可能有的人会认为我在讲迷信了。

皈依只有好处,没有任何坏处。因为有龙天护法看着我们的身口意,让我们不容易做错事,犯规矩,我们就不会堕入三恶道,对于一个自愿皈依佛门的人,可以起到一个自我约束身口意的作用。如果没有皈依,想要约束自己可能比较困难。皈依以后的确会获得一种力量。因为你皈依了,你的心就向着佛祖,以佛为榜样,虽然你是人,却拿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所以就拥有无量的功德和不可思议的力量。你还可以把这种功德回向给你的亲人朋友,尽管他们感觉不到,但这个力量的确存在。

明天有放生,我给大家讲讲放生的好处。好多人认为鸟啊鱼啊本来就是给人吃的,鸡啊猪啊都是我们养的,难道不该吃吗?我说句不好听的话:我们是父母养的,父母该不该吃我们呢?动物和我们人一样,也是有灵性的生命,不是你养的你就该吃。而且你不是为了养它而养它,是为了用它来挣钱而养它,是为了吃它而养它,你的出发点和动机已经不对了。

放生会让自然界无形当中产生一种和谐的氛围、和谐的力量。任何生灵都畏惧死亡,当人宰杀它的时候,它会嗔恨,会散发出一种不好的信息和负面的力量,当这种力量散发出去后,就永远停留在虚空中,在大自然中飘荡,如果谁不幸碰上这种力量就会中邪着魔。有些人在大自然中行走,或者走夜路,回来后就莫名其妙地生病了。就是因为那些不好的信息降落到他身上了。这种信息的来源有很多,但都是由某种生命力散发出来的。尤其是当人产生负面的情绪和想法时,这种信息就会投放到大自然中。凡夫很难散发出好的信息、正面的信息,却很容易散发出负面的信息。因为凡夫没有修炼,没有用戒律来约束自己,身口意一直处于放纵、散乱、无着落的状态,所以很容易产生负面的想法和情绪,散发出负面的信息。

如果你想为别人祈福祷告,你必须严持戒律,身心清静。为什么很多信徒不远千里万里去寻找活佛、得道高僧,祈求他们摸头灌顶为他祈福呢?一个得道的明师是人和宇宙之间的一个导体、工具,普通凡夫不能和宇宙的力量直接接通,必须通过明师、修行成就者这个导体为他们接通,从而使他们获得宇宙的力量。

实际上,放生就是在放自己,把自己的能量场放大。换一个角度讲,你放的这些众生将来都是你的护法,你救了它们的命,将来它们也会以命来回报你。另外,放生还可以唤醒你的慈悲心。社会上有很多穷人、乞丐、六根不全的人,从社会的角度看,他们是社会的负担。但是,从学佛的角度看,他们是来唤醒和培养我们的慈悲心的。现在有多少人连基本的温饱都没有保障,当他们看到别人吃山珍海味,住豪宅,开名车时,会很痛苦,觉得自己很可怜。但是如果他们看到别人六根不全,想想自己身体还很健康时,就会觉得很满足很幸福了。

实际上幸福和痛苦都是来源于比较。如果你的心态很健康,你就会找一些正面的信息来比较,于是你会觉得很幸福,很感恩,你的心态就会越来越健康,你的人生也会越来越顺利,越来越美好。但是,如果你心态不健康,就会找一些负面的信息来比较,于是就越来越烦恼,思想越来越负面,你的人生自然也就朝负面的方向发展。

放生和皈依都有很多好处,千万不要小看放生和皈依。我把自己的真实体验告诉你们。每天早课唱“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时候,我感觉佛祖就在我前方的上空微笑着,照耀着我们,往我们身上洒甘露,消除我们的业障,净化我们的心灵。我在佛前忏悔,把自己的身口意全部交给他,皈依他,让他来塑造我,让我拥有他的格局和力量。这就是我每天上早课的真实体验。

密宗特别强调上师相应法。为什么在修行的第一步要强调上师相应法呢?因为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文殊菩萨等等你都没有见过,无法和他们直接沟通。但是你肯定见过你的师父,观想你的师父就很容易了。所以第一步就先观想你的师父。如果你不信你的师父,也可以观想你的父母,或者你喜爱的人,只要他能收摄你的心,让你的心专注就行。当你能把心专注在这个画面上,你就与你的师父或者父母等相应了,然后第二步你再把这种感觉移植过来观想你的本尊,也就是你最崇敬、最喜爱、最有缘的某个佛菩萨,比如观音菩萨、释迦牟尼佛等。

所以,作为一个修行人,只要你能做到身心放松、宁静,你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大自然正面力量的加持。学佛的人怀着一颗知足感恩的心,随时随地都可以感受到佛菩萨力量的加持。学佛的人崇拜观音菩萨,崇拜阿弥陀佛,崇拜某个上师或者某个祖师,当你观想他们的时候,必须达到如同观想自己的母亲一样,一观想,心灵的画面上瞬间就出现他的形象。只有达到这种程度,你临终的时候往生西方或东方才有把握。

营员:请师父讲一讲唯识。

上师:唯识又名唯心,也就是佛教的心理学。很多人说佛教是唯心的。没错,从究竟的角度讲,佛法是唯心的。实际上不仅佛法是唯心的,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唯心的。比如现在万行坐在你面前,如果你心里没有万行,对你而言,他就不存在。如果万行不在这里,但你心里有万行,万行是不是就如同坐在这里一样?

营员:什么叫性空缘起?

上师:打个比方。这张桌子不是天生就是一张桌子,是因为有木板、钉子、油漆、木工等等,这些因缘具足了,才成为一张桌子。同样,有一天因缘具足了,它也会坏掉。无自性的东西必须依缘起而出现、存在,也必因因缘和合而消失。缘起的东西是没有自性的。什么是有自性的呢?佛是有自性的,他不需要缘起,永远都存在,永远都不生不灭。他并不是因为因缘和合才产生,也不需依因缘和合而存在,所以他才不生不灭。而桌子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所以才会生灭。所以说缘起的必定是性空的,性空的是因为缘起的。

营员:您昨晚看到月亮了吗?月亮周围有五颜六色的光圈,很漂亮,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这样神奇的景观,您能解答一下吗?

上师:月亮周围带着光圈光晕,这种现象我经常看到。月亮是一种能量。月亮叫做太阴,与白天的太阳相对。它们分别代表阴性的力量和阳性的力量。无论是哪一种力量,离开其一,我们都无法和谐、平衡、健康地生活。我们每一个个体都具备阴阳,比如男人的左边是阳性的力量,右边是阴性的力量。而女人的左边是阴性的力量,右边是阳性的力量。当你内在的阴阳无法达到平衡时,就需要异性来平衡。而当修行人身心宁静、放松时,他自身的阴阳就会融合,从而达到平衡。有时候我们愤怒、急躁、生病,是因为身体阴阳不平衡,不协调,或者说气血不平衡造成的。由于我们人类自身阴阳不协调不平衡,就会导致大自然的阴阳不协调不平衡。如果你的身心很宁静,你接触到的大自然的力量都是正面的,它可以辅助你达到身心平衡;如果你的身心不宁静,你接触到的宇宙力量就是负面的,它会让你的身心更不平衡。因为自然界的力量是碰到好的就更好,碰到坏的就更坏。

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我们的人生才会越来越好。如果我们的心态不好,招感来的都是负面的信息,我们的人生就会越来越不好。我们今天拥有和面对的一切,都是我们昨天、我们前世渴望的、喜欢的、追求的,只不过前世没有兑现,所以今天才来到我们面前。从某个角度来说,所有的一切只是在满你前世的愿而已。可是这一世你突然有了新的愿望、新的爱好,来到你面前的可能已经不是你喜欢的。但是,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出现在你面前的一切,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都要欢喜地接受,这样才能随缘了前缘,随缘消旧业。

也许有人会问:“我今天是在了前缘,还是在结新缘,造新殃呢?”这的确是个很难判断和选择的问题。这个随缘,随得好就是消旧业,随不好就是造新殃。而新殃就是轮回之因。所以抉择的时候要有智慧。可以说刻意的强求就是在结新缘,造新殃。如果真的是在了旧因,了旧缘,它出现的不会是一个因一个缘,而会有一系列的因和缘接踵而来。在这种情况下,的确是在消旧业,了旧缘。如果发生的事是你刻意努力、强求而来的,那肯定是在造新殃。

我说一件亲身经历的事:当初我到三圣洞闭关,是被一个信徒忽悠来的。这个信徒说了很多这个地方的好,我信了他的话,从深圳弘法寺来到这个山洞。来了之后,我觉得这个山洞很熟悉,似曾相识,梦中来过。但是环境并不好,满山荆棘灌木,荒无人烟,连条小路都没有,我是用一根棍子把灌木打开,从放生池那里一路滚爬过来的。那个信徒做了很多工作说服我留下来闭关,因为他想在牌坊外面建别墅。在我没来东华寺之前,已经有一个信徒(一位开发商)在这里盖了很多栋别墅,他想在这里建疗养院,搞旅游开发。当他知道搞不成时就想建寺庙,但又不懂寺庙的格局,不知道该怎么建。偶然一个机会认识了我,就请我来建寺庙。当时我没有同意,只是决定留下来闭关,结果他也不建寺庙了。当我出关后,当地的信徒、政府轮流做我的思想工作,希望我留下来恢复东华寺。按当时口头预算,建这座庙需要过亿的资金,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些钱我不知道要到哪里去筹集。但是,当我的内心确定要恢复东华寺后,很多因缘就来了,很多人愿意帮助我,而且无怨无悔,这时候我知道因缘的确成熟,不盖不行了。所以盖这座庙就是了前缘,消旧业。

营员:“敢为人先”到底对不对?

上师:这得看在哪方面敢为人先。比如在道德方面敢为人先,当然就对了;如果做坏事敢为人先,当然是错的。如果是人类需要、时代需要,为什么不能敢为人先呢?

营员:针对现在地球灾难频发,2012世界末日毁灭的观点,您是怎么看的?

上师:地球上的灾难不仅现在有,过去也一样有。你只要看世界频道,就知道天天有灾难发生。过去没有互联网,信息传播落后,世界哪个角落有灾难你也不知道。现在信息资讯发达,你知道的灾难事件自然就多了。实际上过去和现在一样,不多不少,不增不减。为什么会有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灾难呢?因为地球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她在自我调节。一般来说,每三百年、五百年、一千年都是地球自我调节的阶段。通过调节,地球会越来越健康,寿命会越来越长。所以从某个角度讲,这是好事。

营员:放生时放了鱼,是不是就不能再吃鱼了?

上师:这种说法我是最反对的。我曾经在《其心无住》中说过,如果说放了鱼就不能吃鱼,放了鸽子不能吃鸽子,放什么就不能吃什么,最后你可能就劝不动别人放生了。这个人今天能想到去放生,就说明他的善根生起来了,你就应该鼓励他。可是你却告诉他放什么就不能吃什么,他干脆就不去放生了。他刚刚生起的善念也被你打消了,这个善根也种不进去了,他也失去一次和众生结善缘的机会。所以,只要他能放一次生,就应该随喜赞叹,不要说什么放什么就不能吃什么,这种说法根本就不存在。当然,如果这个人第一次放生,就决定从此不再吃放生的东西,甚至从此素食,那当然最好,说明他善根深厚,很有慈悲心。但是这样的人不多,很多人的善根是需要慢慢培养和挖掘的,需要一个接受和觉悟的过程。

营员:面对着空旷的山谷或在海边诵经,对山中水中或其他的众生有没有益处?

上师:有,很有益处!比如对着海里的鱼诵经,让它皈依,面对空中的小鸟诵经,让它皈依,就等于放生,就是在结善缘。放生的方式、与众生结善缘的方式很多,不一定要用钱去买来放生才能结善缘,对着一群鸟或者到一个养猪场、养鸡场去诵经,为那些即将被宰杀的动物皈依,功德都是不可思议的。

营员:我有自卑的心理,应该如何改善?

上师:要经常发现自己的优点、长处,经常肯定自己。

营员:长期心浮气躁,应该如何调节?如何分辨定中出现的是实相还是幻想?

上师:定中出现的现象,无论是实相还是幻想,都不要执着,一旦执着就无法再前进。修行是为了不断地前进,所以沿途风光无论真假,都不需要在意,都不能停留。至于心浮气躁如何对治,如果是因为事情没处理好,人际关系没有处理好,那就把它处理好;如果没事也心浮气躁,可能是身体没有调好;如果身体和心理都没有问题,还是心浮气躁,那就是幻想、幻觉、自我暗示了。

营员:有同修说能在千里之外与您交流。而我是梦见您好几次。这次来到东华寺,也是梦中与您相约才来的。这也是神识交流吗?如果是,是您真人吗?

上师:你信毛泽东,你就会在梦中和毛泽东交流;你信万行,梦中就会和万行交流。你信什么,就和他的频道信息接通;你不信他,你内心世界的频道和他是隔断的。比如在梦中你梦见万行,也许他本人并不知道,但是你对万行动念头的那一刹那,就等于把自己的心门打开了,把他的力量招感过来了。也许这一切你感觉不到,但只要你动了念头,当你晚上睡觉,放松忘我的时候,他就会在梦中出现。所以我们产生什么样的心念,就招感什么样的结果。

营员:求功当求百世功,求利当求千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人就是为追求这些而来的吗?

上师:不知道你是不是,但我不是。功名利禄不是你可以求来的,真正的功名是你不求,无意当中来的。你为了求功名而刻意地奋斗,反而求不来。历史上很多精神不朽的伟人,当初他们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出于追求功名利禄的心,而是一种本能,是自然而为,当他们做这些事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什么百世功、千秋利、万世名。

营员:我总想用真心对待别人,很开心地与万物交流,可总是碰壁,导致心灵慢慢地封闭。请问我该怎么办?

上师:你想用真心好心对待他人,但是好心要有好方法。比如你对他人的心很好,可是你表现的方式不对,别人就不敢靠近你,甚至会误解你。所以好心还要有好的方法。我们和自己家人交流不讲究方法和技巧,那是因为我们知道他们是我们的家人。可是当我们和陌生人交流的时候,就要特别注重技巧和方法了,而且要特别彬彬有礼,讲究礼仪礼节。但是,有些心里阴暗的人也特别注重技巧和方法,在最初交往的时候也容易蒙蔽一些人。

营员:我的心灵曾经受过很大的创伤,导致日后常常感觉很痛苦,并形成了习惯,想什么事都特别悲观。我该怎么办呢?

上师:人在成长的历程中不可能只有一种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滋味,一定是酸甜苦辣,千奇百怪。一个成功的人正是因为经历了种种挫折、坎坷和痛苦,承受了无数的打击,依然百折不回,屹立不倒,才获得了超人的智慧,取得了傲人的业绩。人要善于从不同的经历中去感悟人生,汲取智慧,学会宽容、臣服、转变心念和超越,让自己的心灵变得强大。当你的心灵升华时,曾经让你痛苦不堪、深受打击的经历,如今回忆起来不过是一件小事,你只会在心里淡淡地一笑,再也激不起一丝涟漪。当时深受创伤是因为你心灵脆弱。如今回忆起来,如果你还过不去,则说明你还没有真正成长,你心灵的力量还不够强大。实际上一个人今天的成功、成熟,和他昨天的经历、阅历以及心灵承受的创伤是分不开的。

一段心灵的创伤如果始终不能愈合,已经成为你成长的绊脚石,你就必须想尽一切办法突破它,否则它可能影响你的一生。如果不妨碍你心灵的成长和事业,则可以把它当作一段美好的回忆去感恩。

营员:很想找机会与您交流。我想学古筝或者古琴,但还没有选择好,请您指点。

上师:这要看个人的性格和喜好。古筝比较张扬,古琴比较含蓄内敛。所以古筝的娱乐性比较强,适合在人群之中演奏。而古琴则适合自娱自乐,或三两知己在一起拨弹玩味。

营员:如何理解“佛祖罗汉我杀尽,慈悲观音也未留”?

上师:WA,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WA:我认为是什么都没有。

上师:一个成熟的人不会被任何概念所束缚,他并不是没有原则,而是已经超越了原则的层次,不会落在任何一个点上,否则就是一种束缚。就如同因果一样,三界之内才有因果;超越了三界,就没有因果了,无论你么做,因果都影响不了你。

营员:当今社会的年轻人有一种现象,就是常立志,而不立长志,这说明我们的执行力很差。如何提高我们的执行力呢?

上师:提高执着力,首先要提升你的心力。你的心力强,才会有执行力。心力不强,往往容易被人被境转。

营员:修行的目的是找到自己的主人。但是,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主人呢?

上师:修行就是寻找自己主人的方法。

营员:有人说方法就是记得自己,请问记得自己就是觉照吗?

上师:当然也离不开觉照,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觉照,觉照在这里也可以理解成警觉的意思。

营员:为什么痛苦来了,觉照自己时还是觉得痛苦呢?

上师:这说明你的觉照还没有真正生起。觉照真正生起了,痛苦顷刻就消失。

营员:禅宗的觉照是什么?

上师:不仅禅宗讲觉照,任何一个宗派,乃至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丢了觉照。如果丢了觉照,俗人就会说:这人昏了头,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觉照未丢则相反。这就是对觉照最好的解释。

营员:我们学习需要思维,这种思维会耗损能量吗?

上师:思维的确会消耗能量。但是,如果不思维却胡思乱想,消耗的能量更多。

营员:为什么您说我见到的境界是好现象,而其他法师说是坏现象呢?

上师:现象只是现象,不分好坏。现象就是修行中的境界、沿途风光。现象不外乎生理的现象和心理的现象,都是心理的反应,不能说是好是坏。一说坏,你就种下了不好的因,就不敢修了。但是,如果说好,你就会很放心、充满信心地走下去。凡夫往往不容易接受好的暗示,很容易接受不好的暗示。比如别人说你明年会升官发财,你往往会怀疑,不会相信。但如果说你明年有血光之灾,你一定会相信。

所以无论信徒问我们什么,我们都要给予肯定的回答,给他们正面的信息。但是,当看到信徒未来会出问题时,也要提醒他注意,对他负责。如果不对他负责,就不是真的对他好,真的爱他,爱他就要对他负责。但是现在都颠倒了!

营员:我经常遇到某件事、某个场景、某个对话,感觉它们早就在我心中发生过,我也分明记得,请问这是为什么?

上师:不仅你有这种现象,我也经常出现这种现象,而且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就会回忆:我在禅定中、梦中有没有来过?如果没有来过,我会赶紧离开——这个地方今天不该来,今天来肯定是结新缘或者说造新殃;如果梦中来过,我便知道今天是来了旧缘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遇到这种情况都能很平静地去面对。无论梦中有没有发生过,都不必为它烦恼,这是一种清静心的体验。这种现象容易发生在单纯人的身上。

营员:只有佛门中才有佛法吗?

上师:首先你要知道什么是佛法。佛法是一种智慧之法,它无处不在,一切智慧皆是佛法,或者说一切现象皆是佛法。佛就是觉悟的人,只要你觉悟了,你的思想就代表了佛法。如果没有觉悟,就没有找到佛法的核心。

营员:只有出家人才能维持正法吗?

上师:也有很多在家人在弘扬佛法,甚至他们做的比出家人还多。出家佛是释迦牟尼,在家佛是维摩诘居士。他们两个是同一时代的人,释迦牟尼的天下有一大半是维摩诘帮他打下的。维摩诘是过去世的佛菩萨,只是这一世他是以居士的身份来弘法。

营员:拯救世界可以算是一个梦想吗?

上师:你光坐在这儿想就是梦想,出去行动就不是梦想。

营员:如何增加定力?

上师:打坐、念佛或者专心地工作,都可以增加定力。

营员:如何理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上师:有形有相的东西就是色,百年千年就会空。大自然的空也是一种有,也是一种色,比如白天是一种白光,夜间是一种黑光。万物最终都要归于空,正因为空,才会有色的存在。所以说色空不二。

营员:强迫症和恐惧焦虑症,这种不能自控的心理疾病的根源是什么?如何才能彻底治愈?

上师:这种症状和家庭出生、过去的经历阅历有关。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喜悦还是痛苦都需要向人倾述,因为人的心灵需要分享和释压,这样心灵才会变得轻松愉悦。如果一个人一生当中没有几个可以倾吐心声的朋友,可以说是最大的悲哀。一个人可以没有金钱、地位,但不能没有知心朋友,有了知心朋友,你就拥有了人生最大的财富。很多心理疾病都是因为内心的情绪、感受,尤其是痛苦得不到倾诉,长期压抑造成的。实际上当他有情绪的时候,只要有一个听众倾听他述说,就能帮助到他。如果他能学会把天空、花草树木、周遭的物体当做人来倾诉,也同样有效。

营员:为什么人的身体会阴气重、阳气衰?如何提高体内的正阳之气?

上师:阴气重跟你长期看社会的负面信息,长期看别人的缺点有关,久而久之就会招感自然界阴性的力量。这也跟你居住的环境有关,如果居住的地方照不到阳光,阴气就重,阳气就会不足。另外,如果你长期只静不动,或者静多动少,也会阴气重,阳气不足。总之,这和环境、心理等都有关系。

营员:请问发心助念能把亡者送往极乐世界吗?

上师:助念的确可以帮助临终的人往生西方净土。因为众人的心力不可思议,众人的心力共同举着一个人的灵魂,就能把他推向极乐世界。临终的时候,人的中阴身脱离了躯壳,能见到三界内的一切,这时候跟他说因果,他会深信不疑。同时众人给他助念,就算他抗拒,一个人的心灵力量也无法抵挡众人的心灵力量,所以即便不想去极乐世界也没办法。一个信佛的人如果觉得自己的修行很差,定力不够,临终的时候一定要请人助念。

营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个五浊恶世?

上师:你的心灵干净,走到哪里都干净;你的心灵肮脏,走到哪里都肮脏。

释万行2012.08.01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