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法师:德行天下


   日期:2020/5/1 23:1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德行天下

大家静静地坐在这里用心感受这座养正堂。当初我们设计养正堂的时候,为什么在头顶上设计了一千盏小灯和一轮明月呢?这一千盏小灯代表了一千颗星星,这轮明月代表了我们每个人心中本来就有的那轮明月。当大家在养正堂里把修行的基本功练好,心中的明月升起以后,就可以进入禅堂修行,也就达到我当初的预想了。

当初建养正堂是为了接引初学。什么叫“养正”呢?就是在这里培养学佛做人的正知正见的思想。大家都知道,无论有什么理想,做什么事,做人是第一位。人做不好,什么事都做不成。即便做成了,也做不久。近几年各行各业都在喊“做人是做一切的根本”,尤其商业界,大家都说“经商就是做人”。确实,经商就是经营人,先经营自己,再经营他人。无论做哪个行业都是先做人,我们当和尚也是先做人,先修人道。可以说万事万物都是为人服务的,都要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脱离了人,抛弃了人,什么也无法存在,即便存在也没有意义。出家人学了满腹经纶,目的就是为了服务众生。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做人做事的准则呢?

佛门里有一个做人的基本准则,就是遵循五戒十善。出家人和学佛人把五戒十善做到位了,可以说就是成功的人。世间人做人的准则基本上也离不开佛门的五戒。要想知道一个人的德性就看他的行为。因为我们的言行举止、起心动念,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是我们内心的显现。如果你明白了这个道理,做人做事的时候就会轻松自如,不会犯错误。

每个行业都有它的潜规则,都有它的道。道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是通过德体现出来。要看一个人有没有道,就看他有没有德。什么是德?德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一个出家人要想把德体现出来,就要把五戒十善做到位。世俗人的德则是体现在讲信用,能按时完成工作,能兑现承诺,遇事能包容,有气量,能忍让……古人说大德以道立命,小德以术安身。这个“术”就是方法、技巧,小德之人就是以方法、技巧来安身。凡夫俗子面对功名利禄都会不择手段,不惜一切代价地追求,见到名利都会忘掉自己的身份,忘掉自己的初衷。实际上一个人求名、求利、求功不是过,过就过在他不知道如何求,以什么方式求,求到哪个度上。

求名当求百世名,求利当求千秋利,求功当求万世功。一个人要是有这种气魄、这个心量,在他身上就会体现出不急不躁,四平八稳。可是现在的人又哪里会想到求百世名、千秋利、万世功呢?都是只顾眼前利益,不择手段,不讲道,不讲德,只讲术(手段、方法、技巧、诀窍);都是为了短暂地安身,不讲立命(思想或灵魂)。其实人生一世,到最后什么都留不下,唯一能留下的只有思想。思想如何留下呢?就是刚才讲的“大德以道立命”。

如果每个人在每个行业、每个岗位都能遵守规则,不仅自己没有烦恼,周围的人也没有烦恼,领导也没有烦恼。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跟有些人长期相处,却不敢相信这个人呢?就是因为这个人在为人处事的时候,不按道的规则来做事,而是用术,用手段。用术只能达到当下的目的,不会得到长远的结果。通常种一棵果树也要两三年才会结果。我们要想为人类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为人类留下精神食粮,所想所做的必须符合道,符合德。因为道的具体体现就是德。而德的具体体现是包容,是奉献。只有培养了一颗包容的心、奉献的心,我们才能在自己的心灵里面建立起一座万能的宝藏。我们常说:“量大,福大,造化大。”你想获得多大的福报,想为社会、为人类作出多大贡献,首先取决于你的心量。心量不够,德是建立不起来的。德建立不起来,就无法入道。道和德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是一体分不开的,谁离开了谁都没有办法起用。德以道为体,道以德为相。

我们身边并不缺有能力的人,可是为什么当我们碰到一些有能力的人,却不愿意和他共事,即便和他共事,心里也会想:先和他共事把事情做成了,未必继续与他合作,未必和他做真正的朋友呢?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有知心的朋友、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做一个忠诚的人、有德的人、有道的人,而喜欢用术用技巧来为人处事呢?古人为什么能建立百世名、千秋利、万世功?就是因为他们对德对道有深刻的感悟,掌握了德与道的内涵。他们明白只有德与道才是畅通无阻的,无论什么力量、什么东西,遇到了德,全部被吃掉,遇上了道,全部被融化。即便短时间内靠术能取胜的,最后也要归入道里面。

平时我们在为人处事的时候,所学所用的都是一些技巧和方法。如果一个人懂得安身立命的根本就是道和德,他就不会在方法和技巧上下功夫了。在为人处事的时候,首先要把自己的心敞开,让对方看清楚。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心打开,彼此看清对方,大家就可以直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可以少走多少弯路,减少多少误会啊!大到整个地球,小到人与人之间,无论对道和德是否信奉,是否会用,最终都必须归入道和德里面。否则,你所想所做的都行不通。

我们看到自然界中有一个现象,就是弱肉强食,弱小的被强大的吃掉。其实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也是符合道和德的。如果你想人为地改变这种现状,把弱小的保护起来,短期内会收到效果,可是从长远来看,弱小的还是会倒下,还是会消失。凡是能在自然界中长期存在的,都是能适应自然规律的。如何才能适应自然规律呢?入了道才能适应。未入道,以何安身呢?入道的具体体现在哪里?在德上。德又如何体现出来呢?通过包容,通过为人服务。世间万事万物最终都是以为人服务为荣,为其存在的价值。无论你是学什么干什么的,都是以为人服务为荣,只有如此才能体现你存在的价值。如果你不愿意拿你的所学来为人所用,为人服务,你的所学又怎么会有价值,你又如何体现你存在的意义呢?

所谓的德,主要体现在为人服务、为人使用上。只有当你愿意为人所用时,才能把自己的福德资粮建立起来。大家是否观察过一个现象:世间上存在的植物或动物,哪一种被人利用得越多,它的价值越高;人越离不开它,它的价值越高。比如大米小麦被人吃得最多,所以最值钱。可能你会说它没有黄金、翡翠值钱。可是真正能长盛不衰,永久立于世间的不是黄金,不是翡翠,而是大米、小麦,关键时候还是粮食管用。

就像我们的德性一样,可能你会说德性在这个现实社会是施展不开的,身边的人都是用手段手腕来为人处事,我一个人用德来为人处事,不是会吃亏吗?从眼前来看,你用德为人处事可能会比别人慢半步,没有用术的人快。但是我们中国有一句话,“谁笑到最后,谁才是胜利者”。以德为道的人一定会笑到最后,一定能留到最后;以德为道的人永远不败。除此,无论以什么为道,眼前或许行得通,最终都会败下阵来。唯有德才是放之四海人皆喜之。有时候我们看一个人书读得不多,长相平平,也没有什么钱财地位,可是为什么我们愿意看他,和他打交道,和他共事,甚至愿意把自己托付给他呢?就是因为这个人有德性,身上散发出德的味道,跟他打交道很放心。

在社会上,我们衡量一个人要看他的业绩,看他对社会的贡献。可是为什么很多人做了很多业绩,有很大的作为,最终却倒下,被同行击败了呢?因为他没有德性。如果他是以德取胜,以德为社会作了很多贡献,不仅不会被人击败,还会有很多人拥护。很多人刚开始做事时,因为急功近利,都是通过方法和诀窍取胜。如果他不能很快地转到德上,行使德性的力量,用德来经营出世,他所建立的基业很快就会崩溃。

世间上,大到一个国家,中到一个企业,小到一个家庭,最需要的都是德。包括我们现在的执政党提倡和谐社会也要靠德,离开了德,不可能有真正的和谐。任何时候、任何时代都离不开德。尽管老子在《道德经》上一味地强调道,但是最终能让人类受益的还是德。人与人之间唯有德才是最好的润滑剂、粘合剂。人与人和睦共处,国与国和睦共处,靠的都是德。

人的生命很短暂,就这一世而言都只有一次,要想珍惜自己的生命,活出自己的价值,下手处就是德。要想完善自己的人格,也是从德上修炼。一个人能在自己所处的人群里立于不败,在同行中立于不败,关键因素都是德。可是当今社会处处显现出来的都是术,在很多人身上流露出来的都是术。今天的社会让人缺乏安全感、信任感。本来按上苍给我们设计的大自然的运行规律,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法宝就是德和道。可是现在无论社会上,还是人与人之间,都不用这个法宝了,都是在术上用功夫。所以人心才那么浮躁,社会才那么动荡,什么都在做,什么都做不起来,即便做起来,顷刻间又倒下了。

当今这个时代,各行各业都出了很多大师,很多名人、明星,据有关统计,无论大师还是名人明星,他们的平均“星运”只有三年。为什么他们的事业生命这么短暂呢?因为他们的名是以术取得,靠术炒作起来的。为什么佛门里有些几百上千年前的高僧大德让我们那么崇拜,至今我们仍在学习他们的精神、他们的德行、他们的思想呢?为什么他们到现在还活着?他们是以什么方式建立起他们的生命力,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维系他们的生命力呢?他们用的还是德。

每个年轻人都想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都想受人尊重,受人崇拜,被人追随。但这是靠炒作、运作能获得的吗?是靠业绩能实现的吗?业绩只能让人信服一时,但说明不了一切。古人讲“立功,立言,立德”,实际上功和言在今天这个时代是很容易立起来的。但是如果一个人没有立德,先前他所立的功和言,人一死就消失了;如果他立了德,就算他的肉体死了,他的精神、他的灵魂还会存留在世间,不会消失。可是,有的人的确立了德,但没有立功,没有立言,他的德也显得苍白无力。在某些特定的环境里,在某些特定的时候,立功,也就是做出业绩,比立德还重要。但是最终能让一个人立于不败的不是功,而是德,只有德才是根本。在座的都是高才生,很快就要离开学校到社会上为人服务。大家要记得:越是遇到困难的时候,越要把德把持住,不要放弃德;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不能使用术。

西方心理学家说人有五个需求层次:首先是满足生存的基本物质需求,二是安全需求,三是社交需求,四是被尊重的需求,五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在我学佛以后,拿佛的思想跟他比,他的思想还不够圆满,他还有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佛法讲到最后要把自我的价值、自我的业绩全部放下,不能拿在手里炫耀,拿这个当本钱,靠这个吃饭。光环抓在手里不放是很危险的,尤其是当你有所成就,有所得的时候,你要学会散财消灾。当你一个人获得了利益,身边的人都没有得到的时候,那是很危险的。如何化解危险呢?就是靠你的德。你的德如何体现出来呢?就是舍。舍就是我们佛门里讲的布施。一个人能布施,敢布施,就是德的体现。为什么别人得到了利益愿意与大家分享,你得到了利益不愿意与大家分享呢?就是你德性不够。你想独享,不仅你不能真正享到,还会遭来灭顶之灾。为什么说独乐不如众乐?众乐才安全,才能体现出你是一个有德性的人。

当一个人做了一定的业绩,在单位里得到重用的时候,你可不要洋洋得意!你能在一个团体里做出一点成绩,那是大家、是领导、是老板给你平台,给你机会,你才能发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如果领导、老板不给你机会,你再有本事也发挥不出来。当你拿着自己的光环炫耀的时候,有意无意之间就会伤害很多人。所以有德的人会把他的业绩、光环分给大家。因为他深深地知道,一个人是做不了事的,一个人是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不仅一个人实现不了,恐怕两个人、三个人也很难实现。因为宇宙、大自然是一个整体,谁也离不开谁。表面上看,我们彼此无关,人与人之间无关,行业与行业之间无关。实际上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各行各业都是互相关联的。就像我们人体的五脏六腑能不能各自分离?肯定不能。五脏六腑能不能各自吹嘘、炫耀自己:我最厉害,我最有用?恐怕只有某个愚昧无知的脏腑才会这么说,有智慧的人、有独到眼光的人都不会这么说。

谁重要?谁不重要?在我看来,表面上看起来最不重要的人、最不重要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比如东华寺,你们认为方丈最重要吗?我认为搞卫生的人最重要,种花种草的人最重要。方丈,只要叫一个人坐在方丈室里,他就是方丈了;只要政府任命他为方丈,他就是方丈了。所以方丈不重要,关键是下面的大众,也就是团队才重要。我经常跟东华寺的和尚说一个道理:一个企业可以没有董事长,但不能没有总经理。寺庙也一样,方丈可以不要,但不能没有当家的。做人也是如此,你可以没有知识,没有学历等,但不能没有德性。德性是看得见摸得着,拿得出来给人看的。没有智慧的人看你的术,有智慧的人看你的德。

在座的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个道理:当你遇到好事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与大家分享,独乐不如众乐,独享受不如大家来享受。人是需要分享,需要关心,需要关注,需要尊重,需要理解和认可的。当我们需要这些的时候,如何才能得到呢?就是靠德。今年我们东华寺有几个和尚在外面建寺,我感受特别深。弟子们出去开山建寺,到了陌生的地方,我都会告诉他们一句话:你想在一个地方立足生根,打开局面,不是靠手段,而是靠德性。德性体现在哪里?就是要包容,要舍。舍不单指钱财,还有尊严和面子。人最难舍的就是自己的尊严和面子,就是自我。好多人可以舍钱财,但不能舍尊严和面子。我让你们给我布施一点钱财,你们可能都愿意,都做得到。但是如果我叫你们把面子给我,让我把你们骂一顿,羞辱一顿,你们都做不到。

菩萨道的六波罗蜜,把布施摆在第一位。你把布施做好做到位了,后面的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就都做到了。所以万法从“舍”入手。不管在哪个行业要想有所建树,都要从舍入手。因为舍就是德的体现。你不需要绞尽脑汁,用尽方法、手段、策略、技巧、诀窍,这些都不需要,只要一个字就全部解决了,就是“舍”——人家要骂我,我就让他骂;人家要讽刺我,我就让他讽刺;人家要面子,我就把“赢”给他,我来要“输”;人家要走在前面,我就后退一步,或者我就抢先一步把门打开,请他先进……这些都是舍。

有时候东华寺的小和尚走在我后面,我说:“其实你走在我后面只对了一半,你应该走在我前面给我探探路,把地踩平,把门打开。”这也是舍的一种方式,是一种礼貌,而且是大礼貌。我们只知道让父母、领导、老板走在前面,这样做只对了一半。更多的领导、老板希望属下走在前面探路,把前面的准备工作做好。比如今天要开会,你先去检查会场,看会场布置好了没有,不要等老板来了才去检查。你应该做到:你想到的、你会做的都是别人想不到的,不会做的,而不是你想的做的跟别人一样。

并不是你做多了,就抢了别人的业绩。但是你做多了,要把功劳给别人。实际上你把功劳给别人,这个功劳恰恰还是归你自己。你不愿意给,别人就会跟你争。你所做的一切,从表面上看,从显态上看,是给了出去;从隐态上看,你越给,你的功德越多。因为宇宙间的一切是循环的,力量是循环交换的。表面上看是我把力量给了你,实际上你的力量又反弹回我身上。所以佛门里讲“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因为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组合而成,看得见的是受看不见的主宰和支配。每一个人内在的力量、内在宝藏都是无穷的,只要你敢拿出来用,你会发现你什么都不缺。只是你不相信你具足一切,总认为:我没有这个,我没有那个。实际上那是因为你没有去使用。只要你相信你什么都有,而且敢去用,敢去做,你会发现你和那些伟人、那些成功的人一样,不增不减,你不比他们少,也不比他们多。

在佛门里,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心的端正是非常重要的。不是方法重要,而是心重要。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你的初衷是什么,初发心是什么。为什么有些人在修行的过程中会走偏差,会走火入魔呢?就是因为他的心不端正,出发点错了。

世间人在社会上做事,初衷和发心也是非常重要的。你帮助别人的时候,是带着什么样的心在帮?如果你是带着有所求有所得的心在帮,结果没有得到,你们彼此肯定无法继续友好相处。帮一个人应该以一种无所求的心去帮。当你带着无所求的心去帮对方时,真正受益的是你自己。因为你借做这件事的机会,借这个舞台掌握了技术,接了一些人脉和人气。同时信佛的人都知道,不仅有显态的力量,还有隐态的力量,自然界的力量是平衡的。显态的你得到了,隐态的你就得不到;隐态的你得到了,显态的你就会失去。你帮人家,这是显态的,实际上隐态上你已经得到了功德,得到了福报,得到了正能量。

现在科学也证明自然界处处充满了能量,处处充满了生命。在宗教领域几千年前就讲到了加持力。什么是加持力呢?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得到了对方的能量场,得到了神的能量场,得到了明师的能量场。为什么我们能得到他的能量场呢?首先是你信任他,你放松了,你的心灵敞开了,没有建起一道墙,没有防范意识,你全部打开了。宇宙的力量无处不在,到处弥漫,当你的心灵有一道墙时,它遇到阻碍就绕道而行了。但是只要你的心灵敞开,这个力量就会流向你。

一个人的心灵要想完全敞开,必须具备完美的品德。不具备完美的品德,你得到的仅仅是身体有限的力量,根本得不到灵性无穷的力量。道的力量是无穷的,德性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身体的力量是有限的,因为身体的力量是靠术获得。术只能针对有形有相、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层面。而主宰物质的是德,是隐态的力量。

所以说大德是以道安命,小德是以术立身。你的位置坐得越高,事做得越大,越要靠德。如果不是靠德,你的位置坐高了,事业做大了,随之而来的危险性也是无法估量的。只有德才有无限的承载力,能承载任何重量、任何问题。

我们把德比喻成大地,世间万物都是建立在大地上。尽管我们现在做不到把自己的德完全施展、发挥出来,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做事,尤其是想做大事,做长久的事,立所谓的百世名、千秋利、万事功,靠的都是德。没有德,什么事都做不成,即便做成了也不会持久。为什么我们常听说某某领导升到一定高度就倒下了呢?因为到了一定高度后,他的心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了;他不知道施,不知道舍。只有在施与舍的同时,才能把自己的德建立起来。一个人有德,永远都会在轨道上行走。否则就是德不配位,必然翻船。

我们的身体出了毛病,也是内在的德出了问题。只有德才能平衡一切。当你与德合二为一时,到任何领域都会像聚光灯一样,把光、热量、别人的视线聚集到你身上。真正吸引人的不是我们的五官,而是我们内在的德性、我们的气质。“气质”这个词听起来似乎很抽象,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很具象的东西。只有当你具足了气质,你才会成为一个“名牌”,在你身上才会产生“名牌效应”。所以穿什么名牌,戴什么名牌,都不如把自己的气质培养起来。气质是什么呢?就是今天晚上讲了无数次的“德”。真正的名牌就是你的气质,真正的气质就是你的德性,只有你的德性才是你真正的人格魅力。

当今这个时代要想找个帅哥、美女太容易了,随便就可以整容。可是你整得了容,整得了心吗?但是你到我这里来,我可以给你整心!今晚我教大家的就是“整心术”。我们拥有什么都不如拥有过硬的德性。现在社会上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信任。信任只是一种现象,它的根还是在德上。一个人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根本原因还是缺了德。我也时常跟我们东华寺的和尚说:“万行今天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德。”这是我的肺腑之言。因为我碰到事情一样会愤怒、暴躁。但是我很快会意识到:作为一个师父,作为一个领导,作为一个双引号的大师,你必须把德做到位了才能服众。人家认可你,不是因为你盖了一间大寺庙。现在的寺庙都是钢筋混泥土结构,最多三百年,过了三百年不拔掉就属于危房了,不像木头石头盖的房子可以存在千年。但是,如果我把德建立起来,我立了德,那就不是三百年的问题了,可能三千年后万行还活着!

德的确是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但是你必须有这个意识,必须认识到你的生命能长存不死靠的是德,能把小事做成大事靠的也是德。没有知识,可以学习;没有能力,也容易培养。但是如果没有德,想把德培养起来,那不是短时间内能达成的。

今天在座的有好多老板。你说你开公司没有钱,那只是第一步的问题;你说没有人脉关系,那也只是第二步的问题。最终你缺的不是钱,也不是人脉关系,这些都容易达成,都不是问题。最难达成、最难建立起来的,还是德性,还是人品。为什么很多人很有钱,很有权势地位,却不受人尊重;而有些人没有钱,也没有权势地位,却很受人尊重呢?我想这个问题大家心里都有答案。前几天我写微博时说,和谐社会、和谐团体不仅靠我们个人的能力、业绩,更靠我们的道德、修养。相反,一个人一味地想表现自己的能力,显示自己的业绩,这就是社会、团体动荡的根源。你们觉得这个道理不对吗?(答:对!热烈的掌声)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团体、一个家庭注重的是德性,大家都在修为上用心,下功夫,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业绩,也不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那么,这个家庭、这个团体、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不是很和谐、很安宁?所以我们要让别人认可我们,能力、业绩只是一方面,甚至是一小方面,更重要的、更大的方面是我们的人品、我们的修养和德性。

东华寺也有一些人能力超强,很会做事。但是,如果你所做的事让你的师父,让你的老板感到不踏实,那你已经失败了。既然你那么能干,为什么你做的事让你的老板感到不踏实呢?说明你还不是真能干。你要是真能干,你不做事也让你的老板感到踏实,那才是真本事,你也就成功了(众笑)。如何才能做到你能干,让你的老板感到踏实;不能干,也让你的老板感到踏实呢?就是要用德把自己完全武装起来。可不是让你把自己伪装起来呀,而是让你用德装满自己的身心,让你的血液里流出来的都是德,都是最好的人品,让你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流露出德性,人人见你都喜爱,都欢喜。

并不是一个人没有做害人的事,没有做对不起别人的事,就证明了他有德行。他所谓的没有做,只是没有机会;一旦有了机会,就会做一些对不起别人的事、有背德性的事。好多人没犯错误,是因为他没有机会;个别人犯错误,是因为他有了机会。检验一个人有没有德性是要等机会的。认识一个人,一定要与他一起共事,尤其是共患难,不是见见面,吃吃喝喝就能认识一个人的本性。只有在共事的时候,在利益面前,一个人的本性才会真正暴露出来,你才能真正看清这个人是否有德性。

一个领导实际上就是一个老师。老师的职责是什么呢?就是育人。如何育人呢?高明的老师、有智慧的老师是育人以德。没有智慧的老师,或者说没有开悟的老师是育人以术,也就是教人方法、手段、技巧。

在座的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社会上创业,或是在单位企业里做经营管理,要想稳定自己的家庭、企业、团体,甚至要想稳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你就要想到我今天所说的话。如果你有智慧,有眼光,有胸襟,有气量,你就育人以德;如果你没有智慧,没有眼光,没有胸襟,没有气量,你就育人以术。你们知道育人以术的结果是什么吗?我来告诉你们:如果今天我以术来教育我的徒弟,结果他们就会用术来对待我;如果我是用德来教育他们,感化他们,将来他们就会以德来回报我。你们说是不是这样?(热烈的掌声)

很多父母一辈子省吃俭用,含辛茹苦地把孩子抚养长大,培养他上大学,最后还要帮他找工作,甚至卖掉房子帮他成家立业。可是为什么孩子长大以后,非但不回报父母,不孝顺父母,还跟父母对着干呢?因为这些父母忽略了孩子的教育,甚至根本没有教育孩子,他们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有一部分父母也教育孩子,但他们教孩子的是术,是技巧、方法、诀窍、手段,没有育孩子以德。术是用来解决眼前问题的,德是用来平衡、稳定、发展的。术只会带来短期效应,德则会产生长期效果。为什么现在社会上那么流行短平快的手法,用的全都是术呢?就是因为缺了德,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的结果。实际上如果你有足够的胆识和气魄敢在今天这个时代用德,而不用术,你会发现用德的效果并不比用术来得慢,而且一旦生效就会持续地发展,持续地获得利益!

问:感恩上师的教导!您今天谈的,包括您著作中的观点,结合我的生活实践,我都非常认同。但是在实践中我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单纯地使用道和德,有时候会行不通。如何以道德为基础,在实践中辅以智慧,这是我很欠缺的地方,我不能很好地把您的教导和实际相结合,请您指点迷津。

师:其实我们在展现德的同时,就是在展现自己的智慧。一个人只有拥有足够的智慧、足够的胸襟、足够的气量,才敢用德。没有智慧的人是不敢用德的,只敢用术,用一些技巧、伎俩。为什么他不敢用德呢?因为他没有足够的胸襟和气量。所以有智慧的人,手里拿的永远是“德”这把无上锋利的宝剑。千万不要耍小聪明,用投机取巧的方式来为人处事、处理问题。

一个有智慧的人敢承受不好的结果,敢把不好的事情揽在自己身上——你们都是对的,都是我的错。其实这样做更容易得人心,更容易把福报聚集过来。可是有些人恰恰相反,所有的责任都是别人的,功劳都是我的。久而久之,你就成光杆司令了!

学佛的人,尤其是出家人,有多大的心量,就能证多高的果位。你有菩萨的心量、菩萨的心胸,你就证菩萨的果位;你有佛的心量、佛的心胸,你就证佛的果位。我经常告诫我们东华寺的小和尚:你能容纳一百个人,你就能当一百个人的方丈;你能容纳十个人,你就只能当十个人的方丈;你谁都容不下,最后你自己也疯掉了。为什么?你连自己都容不下了,不就疯掉了吗?(众笑)

其实一个人能接受自己,慢慢地扩大,就能接受身边的人,再慢慢地扩大,就能接受天下所有的众生。一个连自己都抱怨,都不能接受的人,又怎么能接受身边的人呢?当然,我所说的接受自己,并不是指一个人每天都沾沾自喜,自以为是,夜郎自大,自我陶醉。这不是接受,不叫认可,而是不自知。所谓的接受自己,是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知道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如何规避自己的缺点。

一个人有缺点也不需要总是谴责自己,对自己的缺点感到愤怒,非把它打死不可。缺点也是你自身带来的一种力量,是为了平衡你的,是你成长的需要。因为你身心不平衡,所以你身上的缺点就多。当你身心平衡后,会发现你身上既没有缺点,也没有优点。这才是一个真正的高人。如果你认为自己有很多优点,你还不是一个高人。或者你觉得自己有很多缺点,你也有问题。当身心平衡后,你什么都看得见,也什么都看不见。但是当需要的时候,你什么都有,只要你想发挥,就来力量。

佛教把地球叫做“娑婆世界”,娑婆世界还有一个别名叫“器世间”。什么叫器世间呢?就是在这个世间,人与人之间是通过物质交换来达成自己的意愿,来认可彼此。比如当我拥有某种物质,我把它分享给你时,你愿意或不愿意,自觉或不自觉地都会回报给我我想要的东西。只有在舍的同时,你才会得到你想要的。你舍多少,就会得到多少回报。看一个人是否成功,不要看他创造了多少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不要看他从社会上获取了多少财富,获得了什么名利地位。要看什么呢?要看有多少人认可他,有多少人到他这里来回报他,有多少人到他这里来跟随他,为他付出。其实,当大家来到他面前回报他的时候,他不会把这一切视为自己的东西,不会把成功据为己有,他会把所获得的一切回馈给大家,而这时候他得到的更多。这时候他使用的就是德的手法。有德的人从来不会据功为己有,从来不会据物为己有。功是别人的,物也是别人的。有德的人应该据什么为己有呢?

答:据道为己有。

师:道具体体现在哪里呢?

答:责任。

答:据过为己有。

师:那位同学说对了!据过错为己有,也可以理解为据灾难、祸害、困难为己有。把不好的都据为己有,把好的都分享给别人;好事都是别人的,坏事都是我的。一个人有这样的心态,当师父就成功了,当领导也成功了,当父母也成功了。

我一直给东华寺的和尚灌输一个理念:我容不下你们好吃懒做不做事,希望你们多做事,哪怕做错了,我也能包容,因为我自己也做错了很多事。我能包容你们做错事,但不能包容你们不做事。你做了一百件事,哪怕九十九件都做错了,只要有一件做成了,你的人生就成了。你不要想着做一百件事,一百件都成,那是不可能的,天下没有一枪击中的事。所以一个人有德性不仅体现在任劳上,更体现在任怨上。我们说任劳容易任怨难,任劳是一种责任,任怨是一种境界。如何才能做到任怨呢?还是要有深厚的德。只有在德上做足了功夫,才能无愧地行走于天地之间,也就是我今天讲的主题——德行天下。

释万行2013.7.30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