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良法师:快乐的佛学文化


   日期:2020/5/2 13:3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快乐的佛学文化

  佛陀是现世的老师,佛学文化和儒学、道学文化一样是启迪人类心灵的文化教育。佛学文化教育有比较明显的几个特点:
  一、佛学文化是智慧的教育,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教学。
  二、佛法的修行不是向外求,而是向内从心底下功夫的法门。学佛学要从日常生活中去体悟及历练人生的智慧,要藉境(事)练心,要能面对逆境,勇於接受人生的各种挑战。
  三、佛法的教学蕴含在佛学文化的各项艺术中,都是时时刻刻透过六根对六尘的接触,来提醒我们、教育我们,如供养“佛菩萨”就是要提醒我们“见贤思齐”。
  四、学佛乃是学觉悟、学快乐、学自在,诵经重点是要“依教奉行”,在日常生活当中,修正我们对宇宙人生错误的看法、想法、说法及做法,因为“实践”才是成就究竟圆满智慧的法门。
  佛学是教导我们生活智慧的教学,是变化众生气质的工作,使众生能够达到“化恶成善”、“转凡成圣”、“离苦得乐”的教育目标。
  季羡林说过,“宗教为什么会存在?因为科学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剩下的只好求助宗教。宗教不会消亡?因为,人的心理问题没有那么简单的就可以解决。”
  这道出了佛学教育的宗旨——清除心理魔障。
  由此宗旨我们不难理解,佛学文化的出世思想与中国本土的道家思想有相通之处,都推崇少思寡欲,清静无为。却在另一思想领域,为这种理论指出了一条通往“涅槃”之路的光明大道。
  佛学文化较之本土的儒学、道学还有一个明显特征,它需要先弄清楚慈悲与智慧的种种,然后仔细地思维内里的深义,最后把它们用在你的生活中。你越运用它们,你就越会感到它们是达到快乐的方向。在最后,你自己变成了智慧与慈悲,你的举手投足都就是悲智的表现了。
  如同我曾经说过的一样,佛学不是死板的教条文化,它首先让你领会到的是——快乐。快乐,就像一盏油灯当灯被点亮时,它不需要向黑暗说让我来照亮你吧,它不再需要做其它什么,房中的黑暗角落自然会被照亮同样的,当你的心中充满快乐时,你不需要刻意去做什么,周遭的生命也自然会被照亮。这便是佛学文化赢得中国乃至世界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