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良法师: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无明


   日期:2020/5/2 22:1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无明

  佛学理论,是为佛学文化而建立的学说。但是,佛学中的哲学观念,不能不说是面对人类对世界、自然、社会、人生的全面探索的学问。这些探索,对于我们具有非常重大意义。它为人类认识世界,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因为佛学认识论的博大精深,就使佛学数千年长盛不衰。
  佛学“十二缘起”的学说,就体现着佛学文化体系的鲜明特色。
  十二缘起又被称作十二有支。指: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也叫,十二因缘。这“十二缘起”是印度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的核心理论。
  这十二缘起论是讲什么的呢?
  十二缘起是讲明人生经过的,即是对有情生死流转的说明。一切众生以至于自然界缘起互相依存的道理。阿含经讲的更明确:“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总之,个人与社会,精神与物质,都是相互依存的存在。
   “十二缘起”也就是十二支,我们仍然分开来说。今天,只和大家聊聊第一支“无明”。
  佛学认为,为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种种烦恼就是“无明”,是愚痴,是无知,是迷暗。当下人们常说,“没活明白”也包含在了这个“无明”里。
  佛学常说,不知者即无明。不知什么呢?不知五蕴(色、受、想、行、识)。
  初修佛陀的人,在如此繁难的佛学理论面前容易“犯晕”,容易不知所措,不知所云。于是,下狠心去读经典,谁知越读越“晕”,很多人就放弃学习了,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没有佛性,大概很难成就菩萨道了。这是很危险的,也是“愚痴”。
  任何文化都一样,假如一本书,一句话就能讲明白,你也能理解透,那我们何必要从小学到大学的读它十几年,直接上大学不就可以了吗?
  可见,不是经典阻碍了你,是你自己制约了自己,这本身就是无明。
   【华严经】以因果的方式来解释无明,已经是很精确地阐释出无明的出处了。
   【华严经】指出无明有两种业,一令众生迷于缘,二与行作生起因。这样就很清晰地把无明与行的因果关系讲出来了。同时也把无明的“令众生迷于缘”讲出来了。
  彻底断掉无明是不可能的。想想看,假如无明是过去的烦恼,你断得了吗?无明是现在的索求,你断得了吗?无明是未来的幻念,你断得了吗?就众生而言,今后就剔除了无明可能吗?所以,只能在无明与行两者之间来断。无明离开了行,无明就成为了我们的佛性。“无明实性即佛性”嘛。我们在参禅打坐的时候,一再强调不要怕无明妄想;不要压制无明妄想;不要与无明妄想去作对就可以了。就为进入菩萨道打开了一扇门。
  无明妄想来了就让他来,不要理他。无明妄想要走或者说是离开也同样不要理他,就让他走,不要去追逐这些无明妄想;不要被这些无明妄想牵着鼻子跑。因为你能够产生无明妄想的这个本性就是你自己的佛性,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这也便是如来即如去,如去即如来。
  一切生死源于无明。执恋自我为实有的我执就是“无明”。自无始无终的轮回以来,无明便一直伴随着我们,无须臾想离。似一块黑布蒙蔽着我们的双眼,让我们难辨真相。黑暗、浑沌以及生命试图超越“黑暗”的最初冲动皆是无明所为。
  十二因缘观以“无明”和“行”(行,是十二因缘之二)作为生命的起源,而不是相反。事实上“无明”和“行”是解脱的最大障碍。明了这一点对于正确修行必不可少。能够正见解惑无明,那也就是八正道中之正见,以后我们再讲。
   【十二因缘经】说:“欲断生死趣度世道者,当念却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犹如一条环环相扣的环形封闭链条,构成了一个“圈”,将个体牢牢的锁在圈上,不能脱离。疑问便由此产生,是谁推动了十二因缘?运行机理如何?怎么出离这个“圈”呢?
  这是修学“十二因缘”要解决的问题。当然,首要的是把“无明”解决掉。
  上面我们说了无明的定义,无明即无始烦恼。要注意的是,一个圆环上的任意一点既是起点又是终点,喻义着无明既是下一次轮回开始的动因,同时又不断地存储着本次轮回中的各种习气,就好像充电电池一样,不停地充电与放电。无明是支配轮回的根本动因,所以要断除无明。
  有一位老年居士跟我诉苦,说她儿媳如何如何的不孝顺,害得她很生气,连打坐都不安生了。
  后来得知,她儿子、儿媳工作居住在甘肃,一两年也回来不了一趟。你看,这不是“无明”又是什么?自找烦恼吗。即便你那儿媳是个不孝顺的儿媳,几年才见上一面,咋就不能忍受到这种程度呢。
  无明的烦恼有这么大的力量吗?有啊!
  无明一旦产生,通过“行”,就完成了这一转换,有了行动,就有了业(善业、恶业、不记业),启动了这个“业”,就完成了本次轮之前的因。
  无明就像一块被高举的巨石,具有很大的势能,存储的习气越重,这块巨石被抬起的高度就越高,势能也就越大,一旦松手石头必然下落,此时势能转化为动能。
  这是无明产生的成因,这样讲恐怕大家明白些了。
  佛学要求人们通过修性而成佛,对于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要求。这就是要求修世间法者,在六道轮回中进入天道。进一步要求人们修出世间法。即不生不灭、与物等同的境界。
  无明,也可以简单的理解成是“五毒”总汇,就是颠倒梦想,无边的烦恼,欲念违背了宇宙法则的真谛,便产生了无尽的无明,是不是这个理。
  故,无知于苦、无知于苦集、无知于趣苦灭知道,谓之无明。
  无明,并于过去世烦恼所至的惑愚,蒙敝了本真的真如本性。我们只有在现在世了脱烦恼、排下五毒、远离颠倒梦想,才能在未来世十二缘起的轮回中离无明越来越远。这样的一次次三世因果的轮回,才是了脱生死、脱离六道的起始领航标。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