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照法师:佛法的知见


   日期:2020/5/11 19: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法的知见

  引言

  人的一生中,知见很重要。不管生活过得好不好,不管生活在什么环境当中,我们都应该对自己、对环境有所了知。如果我们对自己、对环境不能了知,就只能被业力牵着跑,难以打开智慧的大门。如果我们的知见不正确,甚至是邪见的话,就会在这些错误知见的引导下变得更加痛苦。

  人这一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们要知道,最重要的事就是离苦得乐,解脱烦恼痛苦,得到究竟快乐!

  在生活当中,通常有三类问题会令我们不能得到快乐。第一类是生计问题。比如说,我们为了生计,为了获得合意的衣食住行,一天到晚奔忙,在这过程中会产生种种不如意的现象。第二类是思想问题。当我们吃饱了,穿暖了,生活条件好起来了,可是这颗心却依然漂泊不定。第三类是终极神秘问题。就比如我们不知道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很少有人去深入挖掘它,但是这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另外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神秘现象,让我们难以理解。像埃及古老的金字塔里面,那些含有高科技成分的东西不是我们现代文明的结晶,谁也不知道它们是从哪儿来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总之,人生有很多问题困扰着我们,但归纳起来就这三类。这三类问题如果解决了,我们的烦恼也就基本得以解决了。

  大家都在学习佛法,那么佛陀给予了我们什么呢?佛陀并没有拿一钵饭给我们吃,没有拿一束花让我们欣赏,也没有盖一栋房子给我们住,可是佛法从两千五百多年前延续到今天还这么兴盛,是什么原因?因为佛陀告诉了我们如何去发现自己身边的鲜花,如何去发现生命的家园,以及如何让这颗流浪的心回归真正的家园!对于我们这个世界、人生和现实生活,佛陀是有看法的,佛陀的看法是通过实践验证的正确知见。我们可以从佛教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生活观这三个角度来理解“佛法的知见”。

  “佛教的世界观”就是告诉我们不但要了解自身,还要了解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它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以什么样的规律运行?“佛教的人生观”就是告诉我们如何以佛法来看待我们的人生和生命,让我们了解自己的人生和生命是什么;“佛教的生活观”就是告诉我们,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会跟这个世界产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在这些关系当中,有些是矛盾的,有些是和谐的,我们应该如何协调我们的生命和这个世界的关系。从这三个角度来理解佛法对世界、人生、生活的看法,就是“佛法的知见”。

  第一章佛教的人生观

  第一节佛教的命运观

  一、命自我立

  过年时,很多人大年初一凌晨就在佛前许愿,祈求佛菩萨加持,加被自己能够幸福、平安、快乐,财源广进。

  经常有人问我:“师父,您会不会算命?”我说:“佛教不主张算命。”他就好像很不乐意,说:“那里的包公殿都有抽签算命,为什么这里就不给算命呢?”佛法不主张算命,但是佛法里有没有讲“命”呢?有,不是没有,但是命可以改!所以不用算。如果命运不可以改变,就成宿命论了。如果命运不能转变,那这一生的努力还有什么价值呢?如果你的命是苦的,那这辈子你就苦定了,你努力也是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如果你的命很好,不需要努力也会好,那么你努力也是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这样,人生就变得非常消极,因为不需要做任何努力了。

  中国明代有位袁了凡先生,他在年轻的时候,遇到一位孔老先生给他算命,说他应该去读书,考功名,并且说他在县里、州府和省里考试各是第几名,哪年哪月能够当什么官,最后还说他五十三岁死,命中无子。于是袁了凡就去读书考试,三次考试考完了,和孔先生讲得完全一致,从此了凡先生对人生就不再有任何希求,完全认命了。

  有一次,他到南京栖霞山拜会云谷禅师。这位云谷禅师平时是不讲话的,他度众生的方法非常独特,有居士来请教佛法,他不跟对方说话,拿一个蒲团往旁边一扔,意思让他坐下,禅师自己也拿个蒲团盘腿一坐。师父拿蒲团叫居士坐,居士不好意思不坐。两个人都坐下后禅师不开口,居士不敢走,坐到最后居士忍不住了,说:“师父,我先走了,我腿很痛。”“好,那你就先走吧”,也不讲法。第二次居士再来的时候,禅师就问他:“有没有做功夫啊?有没有修行啊?”就只问这些。

  袁了凡去找云谷禅师,云谷禅师也照样拿一个蒲团往旁边一扔,让他坐。禅师自己也坐在那里,两个人不吃、不喝、不讲话,坐了三天。厉害吧!整整三天。云谷禅师觉得这个人功夫不错,就问他:“凡夫被妄想纠缠而不得入圣,我看你坐了三天都没有起妄念,是为什么呢?”袁了凡就把他如何被算命先生算定命运的事告诉云谷禅师,说:“荣辱生死,自有定数,就算是妄想,也没有什么可想的。”云谷禅师说:“我还以为你挺了不起,没想到还是个俗汉。”了凡先生就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云谷禅师说:“平常的凡夫,命中都有定数,只有极善和极恶的人,命运拘不住他。你这二十年来的命运都被算命先生算中,你不是凡夫又是什么呢?”了凡先生就问:“命中的定数难道可以改变吗?”

  于是云谷禅师就教他如何改造命运:教他立功过簿——每天随力做些好事,做了好事,就用红点儿点一点;做了坏事,就用黑点儿点一点。每天对比一下,看自己到底好事做得多,还是坏事做得多。通过行善积德,他求子得子,求功名也得到了功名,而且直到七十四岁才寿终正寝。
  

  二、深信因果

  佛教相信有因果,我们过去所做的一切感召了我们今生的果报,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我们不能只是在遇到了困难、灾难的时候才说有因果,怕因果。实际上因果是一种规律,它告诉我们:我们的起心动念,乃至任何一个行为举止、一句话、一个念头,都是有因果的。比如说大家听经闻法,如果你不信佛,可能就没有兴趣去听,信佛是最直接的因。古人有句话讲“狗嘴吐不出象牙”,也是体现了因果观念,因为狗嘴里面只可能长出狗牙,不可能长出象牙,狗和象牙之间构不成因果关系。

  有些人觉得是别人做错了事才会令自己痛苦,他说都是由于别人的原因才害他痛苦的,其实痛苦的根源还是在自己,别人只是创造了外在的缘。因为一切结果都是由内因和外缘和合而产生的。因果不是让我们拿来害怕的,因果是让我们了解事物的真相。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任何一种心态、一种情绪,只要它出现了,就会产生它的力量。

  大家如果不相信的话,可以试试看,如果你今天回家后不吃不喝,坐在那里骂家里人骂上一天,可能一家人会难受半个月;但如果你不吃不喝念佛念一天,可能一家人都会觉得心很安。当然这与念佛的心态也有关系,如果嘴里在念佛,内心很痛苦,这种痛苦也会投射出去而影响到家人的情绪。

  四、生命如河,相似相续

  从佛法的角度看,人生是一条生命链,就像是一条河——一条生命之河。这条河包括了上游、中游和下游,它不是笔直的,是会拐弯的。不了解因果的人,会说某人做了那么多好事,为什么还会得癌症;有些人并没有做好事,为什么还活得很开心。如果看到坏人得到坏的结果了,我们就说这是报应;看到有人做了好事却没有得到好报,我们就说好心没有好报;看到做了坏事的人反而得到好报了,我们就说没有因果。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对自己的生命、心灵的真相了解得太少了!

  生命就像一条河流,你在这条河上扔下去的东西,都会随着这条河往下游流动。如果你的这条生命之河是清净的,你扔下去的任何东西,自己都会看得清清楚楚。但是我们的这条河已经被污染了——我们的心灵被污染了,看不见自己的种种心态、心中的种种垃圾。我们没有及时清理这些垃圾,以至于心被贪、嗔、痴、傲慢、怀疑造成的烦恼、痛苦所纠缠,很难看到心里到底有什么。我们内心被污染了,没有那么清净了,所以只有浮出水面的东西,我们才看得到。你在这条河里放下去好的东西,过一段时间它浮出水面了,我们就说,你看,还是好心有好报!如果你放下去不好的东西,而浮出的是好东西,你又会觉得,这因果到底怎么让人相信呢?而且你也不知道这个东西能不能浮出水面,因为还要看因缘是否具足。

  有些人一生勤勤恳恳,行善积德,结果并没有那么好,这是因为过去他种下了不好的因,遇到缘,恶果先成熟了,而今生好的因还未遇到缘,善果还未成熟。也有一些人在今生种下一些不好的因,但是现在过得不错,那是因为他现在不好的因还未遇缘,恶果还未成熟,而他过去种下过好的因,遇缘先成熟了。

  善念和恶念经常是掺杂在一起的。有一个人到寺庙去拜佛,求佛菩萨保佑他全家平安、幸福、快乐,一站起来,他马上又闪现出一个念头:“我做了这么多坏事,佛菩萨肯定不会保佑我的。”之后,他心里很难过,又跑过来忏悔:“佛菩萨你要了解我,我刚才打的这个妄想是不对的。”我们经常生活在矛盾中,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实际上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很多善念和恶念,它们相互交织在一起。

  过去和现在就像河流的不同河段,是相似相续的,因果轮回的规律也是相似相续的。相似就是今天跟昨天相似,明天又跟今天相似,所以它不是永恒的,它是“不常”。因为今天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每天都在改变。我们从小就错认这个身体没有变化,事实上它每时每刻都在改变,这叫相似,就是“不常”。相续就是“不断”。

  如果你说没有命运,没有过去世,今生都是靠自己努力的结果,这就是断见。实际上我们现在所有的心态、人生的观念、对快乐的感觉,都是延续着过去生的习惯而来的。过去生的习惯是因,今生的父母亲、学校的教育乃至社会的教育、朋友的交往影响都是缘。有这样的因、这样的缘,就产生了我们今天这样的果:因缘和合就产生了果报。产生了今天这样的果以后,我们就要去感受这个果带来的觉受。比如说,你过去种下了健康的因,现在就感得健康的果报;如果你过去乱吃东西,不注意节制,生活没有规律,现在就会感得生病的苦痛之果报。大家如果能够按照因果相续的规律再来认识命运,这种认识就会成为我们人生的一种积极的推动力。

  释迦佛成佛了,他还是遭受了金枪、马麦之报。有一次佛讲法的时候,有一个人拿着两把枪来刺杀佛陀,弟子们想去把他抓住,不让他刺。刺佛怎么得了啊!佛马上就制止了,说:“你们不用着急,让他刺吧!”他就刺了两下,然后把两把枪一扔就跑掉了。弟子们疑惑了,佛为什么还会遭受这样的果报呢?佛陀就给弟子们解释,过去佛陀在修菩萨行的时候,衣服缝里有只跳蚤,佛陀缝补衣服时不小心一针穿过去,把跳蚤扎死了。这只跳蚤怀恨在心,一定要报这一针之仇,它一直等待机会。但因为跳蚤是畜生道众生,佛陀是修行人,它一直没有找到机会。等佛陀成佛了,有一天因缘终于成熟了,当时的跳蚤投胎成了人,但他的嗔恨心还在,就跑来报仇,刺杀佛,刺了两下,觉得已经刺到了,仇恨就消除了。而佛陀因为具足了无量的慈悲、智慧和德行,并没有被刺死,他对弟子们说:“假如我现在是跳蚤,这个人一针穿过来,我也一命呜呼了!”

  这就是因果,因果丝毫不爽!但是因缘果报,从因到果,中间还有个“缘”,我们修行求佛菩萨加持,就是把这个“缘”先改过来。本来是要倒霉的,我们赶紧念佛求加持,一加持,倒霉的缘就不具足了,比如本来有小偷要来你们家偷东西的,结果你赶紧念佛,念着念着,小偷就不来了。

  我在北京上佛学院时,在我住山的瑞安大罗山上还住了四位老居士,他们就住在小庙的楼上。半夜有小偷来敲门,敲得很厉害。这些老居士心里有佛,就赶紧坐起来,闭上眼睛念大悲咒:“南无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其中有位老人家,她一看,大家怎么就这么专业!遇到小偷在下面敲门,都闭上眼睛念大悲咒!她就特别想笑,于是忍不住了,就哈哈大笑,越笑就越觉得可笑,声音越笑越大,结果把小偷给吓跑了。小偷心想:三更半夜敲门,里面的人还哈哈大笑,这到底埋了什么机关?你看,这就是念观音菩萨的感应!念大悲咒就有这种感应。因为缘改变了!如果缘不改变,大家躺在那里害怕得要命,小偷可能就真的进来了。所以你相信佛菩萨,如理如法地去做了,就会改变整个身心的缘。

  求佛菩萨加持,到庙里供佛祈福、消灾,为什么很灵呢?因为我们的心力不可思议,把很多恶缘都改变了!佛教的因果观念,我们一定要相信,因和果中间的缘是我们最需要去努力改变的地方。

  六、心与命的四料简

  依照这种因果观念来看我们的人生,什么是命运呢?“命”是靠自己去“运”的——命是一辆车,车不会自己跑,要靠我们去运作这辆车。这辆车到底要行驶在哪条路上,由我们自己决定。车一定是行驶在某条路上,这就是命;如果你的车开着开着就往别人的车尾撞,说明你运作得不好,这个“运”就是今生的努力。而我们常说的运气好或者不好,这个“运”就是靠自己这一生努力而来的。命是过去世带来的,也就是我们过去有这个因。有些人你一见面就感觉似曾相识,这就是命,你们过去有这样的因。如果很好的朋友反目成仇了,那就说明他们把关系运作得不好;如果刚一见面是仇人,一打反而成了朋友了,不打不相识,这就说明运作得好。

  七、改善三业,感受快乐

  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世间的一切,包括生活享受,都是业缘相继。身业、口业、意业,这三业的行为会捆住我们整个人生的取向。济群法师将人身比喻为一个制造烦恼的机器,这个比喻非常恰当。所有的烦恼都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机器本身不会产生烦恼,是我们硬要给它增加很多烦恼的因素。就像小孩子很天真,吃一颗糖就满足了,很简单,很容易找到快乐;但是长大以后,他有了很多想法,学了很多的算计,就会感受到很多痛苦,快乐也就越来越少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对自己的心没有把握。如果我们看到了身体、语言和思想这三种业,能够改变自己,我们人生努力的方向就非常明确了。而真正要得到快乐,还要有能够感受快乐的心,即使有了好的因,也需要有这颗心去感受才会快乐。比如说聚会,家庭聚会或者朋友聚会,大家在一起很快乐,但如果在聚会的时候没有用心去感受,那么可能跟陌生人的感受没什么区别。

  用心去感受,还要有用心感受的“水平”。就像不会画画的人,他们无法真正懂得欣赏画,要学会了画画才知道画有多美。我们要真实地感受生活,就要了知生活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的,有多少的快乐和痛苦,怎么去调节。我们要学会调节,不会调节的人,他在生活中是很难自在的。就像没有炒过菜的人,他就很难炒出特别好吃的菜,只有经过很多次的调节以后,他才能炒出一些好菜。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地调节自己的过程。当我们知道因果是一种规律,知道现在如果往菜里加盐,菜就是咸的,如果加糖,菜就是甜的,那么如果现在种下的因是安心的、快乐的,那就好好去做,如果不是安心的、快乐的,就不要去做。

  第二节、人生的价值判断

  一、六道中得人身的意义最大

  了解了佛教的命运观后,我们接着解释佛教对人生的价值判断,即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我经常跟大家说,我们这一生所有的努力会受两种力量的支配:一种是价值观,一种是经验。我们不停地创造价值观,分别这个好那个不好,这个行那个不行;然后又被这些价值观所束缚,经常会使自己活在别人的眼光当中。我们穿衣服出去的时候,总要问别人漂亮不漂亮,如果别人觉得漂亮就很开心,甚至有些人走到大街上,还要看看自己有多少回头率,这就是把价值观建立在别人的眼光当中。所有的人都是在慢慢地培养、训练价值观,从而使社会形成了一种共同的价值观。社会的价值观是非常复杂的。

  佛陀对我们人生的价值观的看法是什么呢?佛告诉我们:我们拥有了生命,特别是拥有了人身,这是最幸福、最有意义的!在六道当中,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可以一分为二地讲:

  第一、一切众生都平等,都能成佛!

  第二、在六道中,只有人道是一半快乐、一半痛苦,苦乐参半,苦多乐少。苦越多我们就越想解脱!同时,因为有快乐,我们就知道应该追求快乐,舍离痛苦。

  人道不是三恶道,三恶道是感受痛苦的世界,三恶道的众生一直处在痛苦当中,没有快乐可言。他们只知道如果痛苦少一点就很好了,想不起去追求快乐,因此没有机会改善已经拥有的生命。三恶道的众生想修行是很难的,几乎没有机会,除了有特殊因缘的极少数的恶道众生能够遇到佛法。天道的众生非常快乐,没有痛苦,他想不起还有什么痛苦要去解决。天人一天到晚都在享福,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享受惯了;到了最后七天,在五衰相现前、最后堕落的时候就来不及了,他想保留也保留不住!所以天道在六道当中虽然是最快乐的,但是对于能否改善生命这一点来说,也是不幸的。所以在六道当中,只有获得人身才是最有意义的。

  

  二、世俗的快乐是迷失的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他们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离苦得乐。科学家每天去研究、开发各种新产品,就是因为人类贪心不足,生活上还有很多的不方便,所以就要不停去追求这些方便。没有车,就要制造车;制造了车,就需要石油;没有石油了怎么办呢?就想研究出新能源汽车。人就是这样不停地向外去开发、追求,我们内心的追求从来未停止过。还有哲学家、艺术家,无非都是想把痛苦减到最少,把快乐增到最多。人的本能就是想要远离痛苦,得到快乐,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活着的理由所在。

  遗憾的是,我们所了解的并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和痛苦,所以往往会追求一些可能会带来痛苦的快乐。比如小孩子刚刚会走路时,他很贪玩,看到什么都想抓一下,看到燃着的蜡烛,觉得很漂亮,拿手去抓,一抓烫着了,哇哇大哭,下一次就再也不敢了。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结了婚爱情就没有了。很多人追求爱情得到了以后,在结婚不久就想离婚,离不掉就很痛苦。现在社会开放起来,离婚率也高了,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追求的不是感情,而是另外的东西。如果追求正常的情感,夫妻在一起时间越长就越快乐,不在一起才会痛苦。我们很爱佛陀,一心想到阿弥陀佛那里去,到了那里我们绝对不想离开,不会跟阿弥陀佛说“我要跟你拜拜了”,不可能!因为我们的心跟佛觉有情的心是相应的,所追求到的情感是觉悟的情,不是迷失的、混乱的。

  世间人追求的快乐是什么呢?就是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这五样。大街上车来人往、匆匆忙忙,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古人总结为两样:不为名来,即为利往。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利。利就有很多,包括对现实生活的利、对心灵情感的利,所以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人们不停地追求世间的这些快乐,在得不到的时候很想得到,认为自己得到后会很快乐,一旦得到了就不快乐了。得到的当下你觉得是快乐的,但同时这个快乐其实已经开始慢慢地远离了,这就是人生的真相!你得到了情感,也一样会慢慢地老去,慢慢地死去,所有的一切在死亡面前都会离开。

  所以佛陀告诫弟子说:弟子们,你们对世间的资生产业要适可而止,不要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对外界五欲六尘的追求上,因为那些虽然是你们需要的,但有很多都不是必要的!

  我们这一生要吃多少饭,住多少房子呢?“良田千亩一日三餐,华厦千间夜睡八尺床”,拥有再多的房子,一个晚上也不用睡两张床。我们需要的并不多,但是想要的太多,得到了以后,马上又觉得不想要了。读书人最有体会了,到书店看到什么书都想买,买了一大堆,回来后经常发现没有一本是真正想看的。很多人逛街的时候,看到什么衣服都想买,硬忍着不买,因为衣服已经很多很多,回来时还是买了一大堆,到最后穿也穿不完。

  很多东西只是你想要的,不是你需要的。这些我们不需要的东西会影响我们很多的精力,我们还拿这些不需要的东西,作为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这点是最要命的!在社会上,认可一个人主要是看他有没有福报,如果他有十个套间,就说这人很了不起。世俗就是拿这些作为标准的。

  三、寻找真正的财富

  佛陀告诉我们,不能拿物质作为人生真正的财富。人的财富包括物质层面的和精神层面的,一个人幸福不幸福,不能光看他的物质财富有多少,而是要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否一起提升了。就像我们国家要评判社会有没有进步,总是看GDP(国内生产总值)有没有进步。如果有进步,就表明我们的国民生活更好了;如果没有,就说明是倒退了。但是很多老人会感觉到,小时候虽然生活条件比较差,但很容易满足;现在生活条件确实好了很多,反而难以满足了。

  去年有人调查过国内各城市的幸福指数,到底哪个城市的幸福指数最高呢?结果是拉萨。想不通吧!拉萨是一个生活条件很差的城市,去到那里能看到大街上的乞丐拿着哈达在跳舞,跳得很自在,他们天真无邪,很容易满足。因为拉萨这几年旅游业开放,内地很多人到那里去,花了很多钱,包括捐钱、旅游,他们生活好起来了,但是内心还保留了原来的那份满足感,所以就感到很幸福。幸福指数最低的是哪里呢?上海。国际大都市,压力最重,要在大上海占一席之地,谈何容易啊!是不是?所以幸福不幸福,不是单单看物质,物质是有一定关系,更重要的还是在于人内在的精神。

  佛陀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观是:外在的物质能有多少,就用多少,努力了就行了,随缘随分,真正值得努力的是我们内心的升华!佛陀看到了我们的价值,告诉我们,每个众生都能成佛,特别是人这一生可能就是最后一次得度的机会了!想到这一点,我们应该要非常地珍惜。

  四、珍惜、善用生命

  诸位不要说这是耸人听闻,不要以为我今生是人,来生也会是人。我看大部分不修行的人来生都不会再得人身了!因为得人身要五戒清净,你们想一想,自己五戒清净了没有?我看大部分人五戒是不清净的,很难得人身。要是得不到人身,来生作猪作牛还好,恐怕去了饿鬼道和地狱受苦,就很难出来了!不是说你现在想好了,到时就会出来。就算你现在用功修行,在蒲团上坐得好好的,腿也包得好好的,身上披得很暖,坐得很端正,“好,我开始要用功了”,结果妄想还是像洪流一样冲出来。是不是?你准备得那么好,在那里好好用功,都没办法把握自己这颗心,等死亡的时候或死了以后,来生做畜生了再慢慢修行,这可能吗?没有可能!所以佛陀才特别告诫我们:这一生是最宝贵的,也是最后一次!我们心里要这么想:这是最后一次得度的机会了,可能以后经过无量劫都不会遇到佛法了!

  我们能够遇到佛法,也是无量劫以前就种下了善根,要对今生作难遭难遇想,不要觉得自己的时间还很多,以后有的是修行机会。有些人说,修行是那些老太婆的事情,年轻的时候慢慢来,到老了再修吧。其实很多老人都有经验,老了以后的思想更难管制,年轻的时候还好管制一点,越老越难控制。老了以后记忆力变差了,一会儿想到这个,一会儿又不知道自己在干嘛了;一会儿想打坐,又坐不下来;想念佛,一会儿可能又想念经了。有位老人家拿着念珠念佛,念着念着就不敢念了,他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着念着,却念成了“他妈的、他妈的、他妈的”。你看,念成了这样!年轻人起码不会这样啊!我们要是等到念佛念出别的东西来的时候,才想到要修行,那就麻烦了。

  界诠法师曾经讲过,有个人念佛念成了“南无阿弥陀佛,南无二十万,南无三十万”。世间人的头脑是很难管制的,等自己管制不住了再去修行,就没机会了!完全没有机会!所以佛才那么重视我们得人身的这一生。就是告诉我们,乘我们现在还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正好是修行的机会;三恶道众生没有这个头脑,没有修行的机会;而天道众生有这个头脑,但是完全用在享受上去了。所以修行人要适当减少一点享受,让自己受一点苦,让自己清醒一点。

  有些居士在家里生活过得很好,有三个保姆——一个煮饭,一个擦地板,一个洗衣服,而她自己到寺院里拼命干活。你看,这就是培福。她到寺院里来培福,算算还是划算的。为什么划算呢?因为自己在家里干活没有功德,跑到庙里去干活有功德。所以当自己脑袋还清楚的时候,要适当改变一下自己,不要享受得太多。

  五、培养出离心,超越善恶

  过去无量劫以来,我们的心总是被快乐和痛苦这两种情绪相互牵扯着。快乐会把我们往快乐的地方拉,痛苦会把我们往痛苦的地方拉。痛苦的人心里很痛苦,虽然他并不想痛苦。特别是情感遭到挫折的时候,就会痛苦得死去活来,为什么?他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痛苦拉过去了,他根本无能为力。有些人是被快乐的力量拉过去了,也是无能为力。我们就在中间,被善恶这两种力量在两头拉。

  今天善的力量把你拉过来听经闻法,来做好事;明天恐怕就有恶的力量拉你去做坏事了。这些力量不停地互相拉扯,使你不能自主,所以你的人格造成了严重的分裂。讲这话有点耸人听闻,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两把秤——两个标准,这两个标准造成了我们人格的分裂,对自己的要求和对别人的要求不一样。比如自己不上早殿会说“我今天头晕,休息一下”;别人不上早殿会说“你干嘛不上早殿呢?头晕一点有什么关系,还不好好用功”。很多的时候,我们对同一件事的标准不是一个。有句话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就是两种不同的人格。凡夫众生在自己的习惯中,把快乐和痛苦、是和非都纠缠在一起了。

  佛陀借此机会告诉我们,因为有这两种力量,我们正好可以选择:如果往快乐的这边靠,快乐就会多一点;如果往痛苦那边靠,痛苦就会多一点。就看自己愿意往哪个地方靠!无量劫以来,三恶道的众生已经彻底被痛苦拉过去了,自己没有力量改变;天堂的人被快乐拉过去了,没有痛苦可言;人是快乐和痛苦这两边都有,有选择的机会。佛告诉我们,其实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内心从快乐和痛苦当中脱离出来,不被这两边拉走,这就需要有一颗出离心!

  对于出离心,一般人感受不到。就像刚才讲的恶道众生,它没有快乐,就不懂得追求快乐;在轮回中的人,他没有获得涅槃的快乐,就不知道要去追求涅槃。幸好释迦佛觉悟了,他在善和恶当中努力地寻找,走到善的这一边,他发现纯粹的善还不是生命的全部,生命中还有更好的东西没有被这种善体现出来;他去受苦,修了六年苦行,在苦当中去体会,发现所有的痛苦也不是生命的全部,更不是生命的真相;最后他悟道了,悟到了涅槃才是真正的快乐,涅槃超越了善和恶!六祖大师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不被善拉过去,也不被恶拉过去,凡夫往往处于无记的状态,停在那里,傻在那里;而禅宗的祖师,他的心中把善恶全部舍弃了,去感受善恶的那个“我”也被舍弃了,解放了!这个解放就是涅槃的开始,只有打破了轮回的我执,才有机会见到我们生命的真相。

六、抓住转凡成圣的最后机会

  以往我们可能没有听闻过佛法,或者没有听过佛法的“第一义谛”,不知道要追求涅槃,不知道涅槃里面具有的大智慧、大慈悲。听闻佛法后我们知道,从苦的世界可以跳出到快乐的世界,从苦乐的世界可以跳出到无我的世界。佛陀对人生的第一个看法就是对我们生命内在价值给予了肯定:人身难得,具有重大的意义!只有得人身,才有可能从轮回当中跳出去,而且这是最后的一次机会。如果这一生跳不出去,那我们还要继续轮回,而轮回以后是什么样,我们完全没有把握。这就是对于生命充分肯定的原因所在。原来得人身是这么有意义,这么有价值!

  佛陀对人生的第二个看法是:轮回是苦海。如果你不解脱,不仅三恶道是苦的,三善道也都是苦的。很多人生活在享受中,凡是享受惯了的人都受不了苦。有些父母很宠爱孩子,舍不得孩子受一点苦,受一点委屈,结果孩子长大后,不是狂妄自大,就是脆弱得不得了。有句诗“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意思是说在阳台上种的桃李很娇贵,风一吹过来马上就会倒,而小溪旁边的野菜、野草,春天一到,花开得很漂亮。所以古人常教育孩子说,人生的意义在于能不能承担,能不能把宝贵的生命利用起来,而且最有意义的一点是每个人都可以转凡成圣。

  你们不要说:“我现在工作很忙,还没有精力来修行。”其实就算一天上班十个小时,还是有很多时间可以用来修行的。我小时候见到一个人,他在农村里每天干农活非常勤劳,挑着大粪去种菜,他在挑大粪的时候也在念佛,就是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嘴巴是不停的,因为他听说念佛可以往生,就一直念,白天也念,晚上也念,三四十年一直如此。他的功夫是从哪里来呢?实际上功夫都是自己积累起来的。广闻佛法后,就知道任何时候都可以用功修行,即使是在聊天的时候,也是可以用功修行的。这一生是有机会转凡成圣的,而且可能是最后一次机会,是我们现在唯一能把握的机会。这就是佛法对人生价值的判断。

第三节、修改错误的知见

一、错误的经验

  佛陀看到了我们整个生命运行存在的因果规律,同时也看到我们都在追求快乐、舍离痛苦,而在这过程中我们有很多错误的行为。如何去改正这些错误的行为?佛陀在这个世间给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的经验。

  所有错误的行为可以归纳为一个原因:我们被世俗的价值观和经验所干扰、所影响。外在的是别人给予的价值观,内在的就是我们自己生活的经验,经验是什么呢?就比如说抽烟的人,他抽第一支烟不会上瘾,但抽多了以后就上瘾了,改不过来了;吸毒的人也是这样。我们平常的生活习惯也是经验,这些经验积累起来后,就会按这些经验去生活。我们不是活在自己的经验当中,就是活在别人的价值判断中,我们平常迷惑的就是这两样,而佛告诉我们,我们的经验是有问题的。

二、勘破妄想

  很多人问我:“师父,我打坐的时候有很多妄想,去不掉,断不了,怎么办?”其实这里面有个重要的知见。我们讲佛法的知见,就是指你对妄想是怎么看的,这很重要。如果你把妄想看作是家里的一堆垃圾,需要清理掉,那你今天扫干净了,它明天还会出现。同一个妄想可以打十年、二十年。扫的时候好像已经扫干净了,事实上是没有扫掉,因为它不是垃圾,你想扫也扫不掉。

  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看待妄想呢?佛法就是要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念头、想法叫妄想,妄就是“虚妄”,是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是假的呢?大家看看自己的心,我们有时候想这件事的时候很开心,想那件事的时候又很痛苦,觉得自己妄想很多、很烦。可是如果你细细观照自己的心,会发现所谓的“我快乐”、“我痛苦”或者“我很烦”其实是不存在的。我们好像感觉它存在,但其实它是一个假的存在,所以叫做妄想。

  大家现在可以试一下,可以打一下妄想,想到自己的车停在门口,脑子里面就出现了那辆车。这时你觉得“我想到车了”,是不是这样?真正情况却不是这样。因为你想到车的时候,并没有跑到停车的地方去,是不是?你说出现在你脑子里,其实没有一个脑子的样子,也没有一个你到车那里去的过程。你想到门口或者想到大殿,你想的时候这个东西就出现了,它出现在哪里呢?你找不到。

  七佛偈里面告诉我们:“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心就是我们所谓的妄想心,这颗心本来没有生灭。它的真相是没有生,不曾存在,未曾有;是因为有了一个境,才有了一个事物,在你去想这个事物的时候,你觉得你的心到那儿去了,其实所有的妄想,只是这些事物在空灵的心中的显现。这个空灵的心的实质其实是空性,就是空性当中显现了缘起,即缘起性空。这是我们体会到的内在的行为、内在的经验。所有心里的经验都是由外在的环境和有相的事物积累起来、总结起来的,背后的这颗心是没有的。这样讲可能大家会觉得太深、很难体会。但是佛法所讲的,就是要让我们把这个妄想停下来。

  

  三、水中月的比喻

  我再打一个比喻,就像水中的月亮,我们总觉得是有个月亮在水里,很真实。月亮是圆的、银白的、发亮的,有多圆都看得很清楚。我们第一重错误就是觉得水里面有一个月亮。小学课本上讲,猴子看到月亮掉到水里了,它们就接二连三就跳进水里去救月亮。我们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觉得这些猴子真傻,其实我们比这些猴子还傻。

  我们的妄想就是水中的那个月亮,事实上是不存在的,然而我们一天到晚就想办法要对付这个妄想。如果你说“天上的月亮掉进河里去了,我要去把它舀出来”,当一碗水打出来的时候,我们看见这碗里面有月亮,于是我们很高兴,认为月亮已经被我们捞出来了。可是你发现月亮还在河里,你继续舀,不停地舀,要把这个月亮捞出来,但每次捞出来以后,发现月亮还是在河里。其实每次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我们每一次痛苦的时候,总觉得“我”在受苦。其实错了,从来就没有一个“我”在受苦,这都是强烈的我执所导致的!这是第一重错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自己那颗心,没有看到妄想本身是假的。大家可以想一下,你打的那个妄想,实际上只是你想的那个东西出现了,跟你其实没有关系,那你还害不害怕妄想呢?因为那里面没有你,没有一个你去想,也没有一个你到那里去。比如说你认识了某个人,当这个人在你脑子里面出现时,你就说“我在想这个人”,其实只是这个人出现了,跟你没有关系。如果知道跟你没有关系,那么妄想中出现什么人、什么事,其实都是没有关系的。

  我们的第一重错误就是以为有一个月亮在水里,第二重错误更离谱:当风吹过来,水就开始晃动,水一晃动就有波纹,波纹一起就形成了波浪,于是我们看到月亮在水里晃动,一下是扁的,一下是长的,于是就开始害怕,月亮怎么会成扁的了呢?月亮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我们便想办法补救,想办法挽救这个变形的月亮。我们看到月亮是因为风吹来才变形的,于是就想办法把风停息下来。很多时候,我们会在那里不断地搅动水,想把水中的月亮搅得平一点、圆满一点。
  我们这一生的努力居然是一直在水边捞月亮,这就是我们在人生中,面对妄想的一种错误知见。我们没有去觉知“妄想是不存在的”,妄想是由“我执”延伸出来的。比如说我觉得那个人很好,就想要多跟他亲近;觉得那个人很坏,就想办法躲避他。这就像水中的那个月亮开始变形了,我们就会想办法再把月亮补救回来。轮回的世界中,我们就是这样地努力,但努力到最后才发现,这跟我们的心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是当你执着它是月亮的时候,你的情绪就被它牵着跑了。你看到那个月亮是圆的,你就会高兴;看到月亮扁了,就很难过。

四、瓦解我执

  我们一旦觉得有个“我”在这个世界上,执着有个“自我”的时候,就会很痛苦。当我们的心很清净、很庄严时,就会很开心。如果烦恼起来了,就受不了,就会想要用各种办法去解决。妄想实际上就是水中变形的月亮,你说这跟真的月亮有关系吗?没有关系。好像是跟水有关系,其实跟水也没有关系。其实是跟风有关系,而我们都是被业风吹拂的人。
  风是什么?就是我们的业,包括我们的行为、语言和思想。这些都会使我们对这个世界产生各种看法,产生了看法,就开始看不清自己了,就无法觉察到这个妄想的心了,这一点真的很可怜!我们需要把妄想停下来。
  从小到大,我们每天都觉得有个“我”在这世界上生活,这个“我”好像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人会否定这个“我”的存在。但是如果问:“哪个是‘我’呀?”你问一下自己,到底哪个是你呢?如果在墙上写上你的名字,后面写上一句骂人的话,你马上就觉得有人在骂你。其实人家只是在骂那个名字,你就把名字当成自己了。如果有人把你的衣服烧一个洞,你就会觉得人家在欺负你,对不对?如果把你的帽子拿下来,在地下踩,你就会觉得他在污辱你。其实他最多也就是污辱这件衣服和这顶帽子而已,并不是污辱你,可是你会觉得他在污辱你。我们这个“我”的观念经常会无限地膨胀。

第四节、迈向生命的解脱

一、积极地改善人生

  在我们凡夫的世界里,一切行为经验和外在的价值观都会影响到我们的身心,使我们的心态变形——说变态有些难听,就说变形。我们的心已经不正常了,这个不正常的状态,就是凡夫轮回的心态。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要知道,水中的月亮,实际上是真正月亮的倒影,你不要抓住水中的月亮不放,也不要为水中的月亮而千辛万苦,你要顺着月亮的方向,认清水中的月亮是不存在的,是空的。
  我们要如何放下呢?佛陀告诉我们,通过三个步骤可以改变现实人生。这对人生来说是非常积极的。生命很宝贵,在宝贵的生命里却有很多痛苦,而这些痛苦都是可以解决的,所以我们需要倍加积极、努力。

二、诸恶莫作

1.不破坏我们的心和环境

  第一个办法是让我们“诸恶莫作”。从因果相续的角度,从缘起的角度来观察自己,不要去破坏自己这颗心!有些人会破坏自己这颗心。比如说明明很好的心态,他突然想到哪一个人很坏,于是就生闷气,这样就破坏了自己这颗心。

   有些人会破坏好的环境。比如说在清净庄严的地方随便吐痰,从而破坏了环境。没有智慧的人也会破坏环境。像目连尊者的母亲,她因为不恭敬三宝,去世了以后堕落在饿鬼道。目连尊者证得阿罗汉,具足六神通,他用神通供养母亲一钵饭。他母亲拿到这钵饭以后,赶紧塞到腋下,用袖子挡起来,生怕别的饿鬼会来抢,等她手伸进去抓饭的时候,饭全便成了火炭,没法吃了。这是因为她自私的心破坏了所依的环境,明明是一钵饭,到她手里就成火炭了。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对现实社会和自己的人生不满,别人对他好一点,他会觉得肯定有什么目的;如果别人赞叹他,他会觉得是在讥笑他、讽刺他;如果别人教训他,叫他不要做什么事情,他又觉得是认为他做得不好,瞧不起他。本来人家都是一片好心,到他那里都成坏事了,这就是凡夫因为不满而带来的烦恼。所以我们要学会不要破坏我们的环境和我们的心情。

2.快乐的秘诀

  美国有一位老人,八十八岁了,过得很开心。有一次,一个电视台的记者采访他,问他过得这么开心有什么秘诀?快乐是有秘诀的,密宗都讲秘诀,秘诀是秘不传外、单独传的。他有快乐的秘诀,是什么呢?他说:“第一,我不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因为有些事情不是你的错,你没有做错,别人偏要找到你头上,给你制造麻烦。这种情况很多人都受不了,会起烦恼。你要知道那不是你的错,你千万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让自己痛苦。老人接着说:“第二,我也不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我们会想,修行人有错应该改正啊!“对!”他说,“我有错,改正就是了,我为什么要惩罚自己呢!”很多人做错了事情会后悔一辈子,一天到晚在那里想,对不起这个人,怎么办?你觉得对不起他,就改正过来,以后对他好一点,没有必要惩罚自己。

3.真正的忏悔

  佛法告诉我们,如果做错了事情,要忏悔,忏悔得安乐!忏悔是什么意思?忏悔就是忏往悔来,改往修来。“忏”就是忏过去的错误,现在已经认识到了错误;悔就是悔改将来,未来不再犯这种过错。如果你犯了错误,对佛菩萨忏悔“我以后不做了,我改正”,自己就要改正,不再去做,但是千万不要悔箭入心。做错了事情,老去想自己的错误,就是悔箭入心。特别是有些出家修行人,因为出家人是专业的修行人,自己做错了一点事情都很在意,不能悔箭入心。比如说你杀了一只鸡,如果你每天都在想“我杀鸡罪过很大”,这样就会增长自己的罪业,因为你每想一次就等于在意业上再杀一次。你知道错了,就赶紧忏悔,忏悔完了就把它忘掉,不再去想;想起来的时候就念“阿弥陀佛”超度它,不要在那里痛苦、难受。当然不能因为师父在这儿说不要痛苦、难受,你就天天杀鸡,那罪过就大得不得了!你就理解错了。
  不能让后悔像一把箭一样插在自己的心中。佛经里面也讲过,圣弟子不再受第二支箭。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灾难而痛苦、烦恼,你就直接去感受这个痛苦和烦恼好了,不要在痛苦、烦恼上又对自己产生怀疑,产生更深的精神上的痛苦。比如说你被人扇了一耳光,很痛,那怎么办呢?如果你觉得他在欺负你,感觉心里难以承受,可能比脸上挨一巴掌更痛。打你一耳光是第一支箭,只是你身体受苦;如果你心里因此难受,就是中了第二支箭。所以对于有些癌症病人,你不告诉他患了癌症,他还能多活几天;一旦告诉他,他死得更快。为什么呢?他一旦知道这个消息,心里会更慌、更痛苦,那就是中了第二支箭。当然如果是有修行的人,你告诉他,反而能让他早做准备,因为他心里并没有箭,他知道这是业报,自己承受就是了。

三、众善奉行

  如果遇到了痛苦、烦恼,我们要想到,痛苦只是痛苦,烦恼也只是烦恼,你就还痛苦和烦恼的本来面目,这样就不再受第二支箭了——不会在自己的思想上增添无谓的烦恼。其实只要你的心不痛苦,外在的痛苦都会令我们改善自己,不停地改善。所以在修行上,佛又告诉我们,这一生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改善我们的生命,包括改善我们的身体状况、思想状况和行为状况,如果这三种都得到改善了,就叫“众善奉行”!

  在改善的最终阶段,要彻底把水中的月亮看空,认识到它根本不存在,要彻底打破善和恶的观念,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四、自净其意


  第一步,你一定要善恶分明,是非分明。第二步,在心灵的世界里,一定要把这些善恶、是非观念全部打破,你只有打破了,你的心灵才会超越,才会从轮回的世界里跳出去,这是“自净其意”的办法。

  如果大家一下子跳不出去,那就慢慢跳。就是通过学戒、修定、念佛、诵经,慢慢地净化自己。佛法里面的修行——做善事、布施等,这都是修道前的基础,是为了集资净障,集聚你的资粮。真正的修行一定是在诵经、观想、念佛或者参禅等,用这一切方法时都要离开善恶的观念。念佛的时候,你说,到底是善还是恶?它一定是要跳出善恶的。参禅的人,参得死去活来,看念头没有生起来,善恶都不生起来,也是要打破善恶观念。

  为了打破善恶观念,我们先要去恶从善,然后再去善从净,以清净心来净化我们过去的一切业习。如果我们过去的业习被慢慢净化了,那么无论我们在哪个地方生活,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我们的内心都是清净的。遇到好的,我们会更开心、更自在、更感恩;遇到不好的,我们会更坚强、更勇敢,更知道应该解脱轮回!这样以清净心调节我们这一生,我们的命运一定会越来越完善,我们就会越来越接近解脱,越来越清楚生命的真相!

  大家一定要相信,生命是有真相的,只是我们还不了解。所以通过对善恶的调教、改善和超越,能使我们彻底了解最后的真相,那就是成佛。祝愿大家能够早日成佛。

第二章 佛法的世界观

第一节、世界的现象:诸行无常  

一、四维时空与情绪  


  前面已经讲过,人的一生会受两种因素的影响:第一种是外在的社会价值观,它能指导我们朝哪个方向去努力;第二种是内在的生活经验。由于我们的价值观不断改变,内在的经验又各不相同,我们每一个人对世界的感觉也就截然不同。人生观的主体是自我,也就是我们自己,而世界观的主体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

  通常人对世界的直接感觉,是能感知到的三维空间——长、宽、高,加上时间,称为四维时空。但这四维时空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呢?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时空是我们的错觉。

  我们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感觉是错误的。为什么是错误的?时间在这个世界上到底存不存在?我们直觉肯定是存在的,毫无疑问存在。可是你到底能不能拿时间给我看呢?它究竟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我们抓得住呢?没有,哪怕连一个微尘都没有。没有一个微尘,怎么说它是存在的?那是因为我们看到了空间在变化,由于空间的变化,我们就感觉到,这种变化就是时间,而事实上时间是没有它实质性的存在。

  畜生缺乏智慧,所以对时间的感觉很麻木,而人却可以把时间制成产品。时间本来是没有的,它怎么可以制成产品呢?科学家很了不起,他们通过计算物质空间的变化,制造出钟表来,精确到几点几分几秒,这样人们就可以相约碰面,可以如期办事,使我们减少了很多的麻烦。但是即使如此,时间的本质还是空的,因为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确实找不到任何一个属于时间的东西。

  现在科学继续在发展,科学家经过研究以后说,还不止四维时空,还有第五度空间,存在五维时空。第五度的世界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情绪。

  随着我们情绪的变化,时间和空间会发生改变。比如人在开心的时候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跟朋友还没有说几句话天就黑了。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一千杯下去是要花很长的时间啊,可是跟知己在一起,还觉得时间很短。我们人间一百年,天上才一天,因为天人太快乐了。可是如果心情很糟,或遇到困难解决不了,就会感觉度日如年。所以我们对时间的感知是与我们的情绪直接相关的。你的内心越是开阔、愉快,你的时间就过得越快,而它的作用反而越大。在同样的时段里,快乐的人能做更多的事情,而痛苦的人,花很长时间却做不成什么事情,因为他整天都被烦恼所控制。

  有一位居士六七十岁了,身体不好,我劝他:“你要好好念佛,赶紧求往生。”他说“不行,师父,我还没享够福,我还要享几年福再求往生。”他还舍不得走。其实正因为人有很多痛苦,所以才觉得一百年好像蛮长的,而在天人看来,一百年只是朝暮之间而已。
   对于空间也是这样,心态很好的人,即使在斗室之中也能感觉心远天地宽。如果烦恼重重,即便在旷野中也觉得没有立足之地。所以在地狱里面空间很拥挤,会跟其它的地狱道众生有摩擦,有碰撞。而在天人的世界里面,他们不会碰撞,不会摩擦。像维摩诘居士的卧室,方圆只有一丈,但方丈之中可以容纳八万四千法王座,而且所有的法王座到他的房间里都没有变小,他的房间也并没有因为容纳那么多法王座而变大。心地开阔、无我的人才能容纳天下一切,所以空间也是由自己的心情引导而来的。
   我们的情绪会改变时间和物质的状态,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科学家如果研究出来,能把情绪变成一个产品,这价值就大了。

  二、情绪管理

1.情绪能够影响并改变世界

  什么是修行?什么是坐禅?其实,坐禅、念佛就是情绪管理。佛教所有的修行,就是为了让我们管好自己的情绪,因为我们的情绪会影响并改变这个世界,而我们却经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烦恼时告诉自己“别烦啊,别烦啊”,但还是气得手在发抖。要打妄想的时候,叫你“别打妄想,好好念佛吧”,不行,还非得打妄想,而且偏偏是打你不想打的妄想,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你越讨厌的妄念越是冒出来;你越喜欢的,它越是不冒出来。我们发心要学佛,要清净,要对别人好,但情绪它不听你指挥,专门要捣乱。

  现在很多人管理不住情绪,就是因为我们凡夫不重视情绪管理。从小时候我们就不重视情绪,想发火就任意发火,高兴了就任意高兴,所以养成了习惯。特别是岁数大的人想修行就比较困难,为什么呢?他们几十年的经验、情绪已经成习惯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这种习惯之下,他想修行,力度就要加大,否则很难见效。

  情绪管理不好还会给我们带来灾难。记得我出家的村子里,有夫妻两人经常吵架。他们住在四楼,吵架的时候经常把电视机等一些值钱的东西从四楼全扔下去,然后过几天两人又去买,经常一年要摔两三次。情绪管理得不好是要付出代价的,会给自己的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不唯如此,情绪管理不好还会给这个世界带来麻烦。人在世界上生活,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而是有很多人。一家人的情绪不好,就会影响到邻居;一个团体的人情绪不好,就会影响周边另一个团体;如果各个团体的人情绪都不好,就会影响这个社会。

  情绪管理不好,不但会影响到其他人,而且还会影响到山河大地、花草树木。凡是山水秀丽的地方,附近的人情绪管理得就相对比较好。家居整洁、花草打理得很好的人,说明你的情绪管理得不错。如果到你家里去一看,桌子、板凳脏兮兮的,还摆得歪歪扭扭,花盆里的花干枯得快死了,一看就知道你这家人的情绪没管理好。古人有一句话:“上门休问荣枯事,但看容颜便得知。”走进你的家里,不必问你是兴旺发达还是倒霉,看看你的容颜,看看你家里的布置就一目了然了,就会知道你的生活到底是兴旺还是不兴旺。

  2.水知道答案


  日本有一位学者江本胜,他研究了水以后,写了一本书叫《水知道答案》。书里面讲,水会受我们情绪的影响。很奇怪吧!水怎么会受我们情绪的影响呢?他给水增加了不同的意念:同样的两杯水,分开放在两个地方,对其中一杯说“你好”,对另一杯说“你真讨厌”,然后把它们放到冰箱里冷冻起来,让它结成很薄的冰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它们结晶的花纹:讲“你好”的那杯水的结晶花纹非常漂亮,讲“你真讨厌”那杯的结晶花纹就很难看。他做了十几年、成千上万次的试验,每一次都是如此。他不只是直接对水说话,还用笔写,写上“我爱你”或者“我恨你”。写“我爱你”的水结晶后的花纹非常漂亮,写“我恨你”的就非常难看。

  其中一次实验,他把水拿过来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结果发现水结晶后花纹特别漂亮。他做了很多实验后发现,最漂亮的是念“嗡嘛呢呗咪吽”后产生的结晶花纹,就像一座宫殿一样,非常漂亮!念其它的都比不上这么漂亮。通过很多次的试验,他得出一个结论:水也是有感情的,也会知道你的情绪,也知道你对它好不好。

  实际上,按佛教的话说,并不是水知道你对它好不好,而是说话的人的情绪影响了它。像中国古人讲种花,特别是兰花,种兰花的人要是没有性情,这花非被他种死不可。有些人经常给它浇水,很着急、很勤劳,就把根浇烂了。所以种花不仅要有经验,还要有好情绪。

  3.将情绪转化为产品

  日本人研究了水的结晶以后,就把这项研究成果研制成了产品。有一家制酒厂的老板,他发现他的酒的配料、配方都非常好,可别人就是喝不下去,没人喝。他看了这本书以后找到答案了,他的制酒厂旁边有一个屠宰场,天天有猪要被屠宰,它们被宰杀的时候是非常痛苦的,喊叫的声音非常凄厉,这种声音影响到了他的酒,所以没法喝。后来他搬到一家音乐厅旁边,天天听人家播放音乐,两三年以后,酒的味道非常醇厚,成了名酒。由此可见,情绪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捕捉的,可以将它转化为具体的物质。

  现在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到底如何抓住情绪,让情绪表现出来,从而使我们知道,如果情绪不好了,我们怎么去改变这种情绪,进而把世界改变得美好起来。

  现在有个高科技的产品叫做测谎仪,通过测量出你回答问题时的心理变化,从而知道你是否讲假话。如果你对着仪器讲假话,你的心理波动就很大;如果没有讲假话,你的心理反应就没那么明显。通过它破了很多案。犯罪嫌疑犯被抓过来以后,审问他,他一讲假话,测谎仪就能测出来,知道他是讲假话。但是测谎仪是不是能达到非常精确的地步呢?还没有。如果它到了非常精确的地步,就应该像我们的钟表一样,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多不少。

  如果这样研究出来,我们大家以后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就多了一样,知道自己不仅生活在时间和空间里,还生活在情绪之中。

  我们从小到大,无论在学校里还是在家里,老师和父母都告诉我们:“你要珍惜时间,要趁年轻好好努力,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都是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人们按照空间规律性的变化,把时间研究出来了,然后又划分了年、月、日,我们才有机会说“你要珍惜时间”;如果没有被研究出来,劝你去珍惜时间,就好似跟一个疯子或者一头猪讲“你要珍惜时间”,他(它)可能是没感觉的。

  一般的人,如果告诉他:“你要修心养性啊,你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啊!”他是不会在意的,他会说:“管不了那么多了,你们都是唯心的。”其实,如果情绪可以成为科学产品,那么我们以后无论教育人也好,在日常生活也好,就知道:你要注意你的情绪。这其实是佛陀早就发现的最根本的问题之一。佛在菩提树下悟道,他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妄想执着就是我们在情绪上对这个世界产生的一种极端错误的情结。我们现在还没有打开这个情结,如果通过学佛能够把这个情结打开,我们所有的情绪都会好转。

  三、世间是无常的

  1.时空是不真实的


  一般来讲,情绪是由于我们的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执着而产生的,《金刚经》告诉我们“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就是空间相,你我他也是空间相,寿者相是时间相。佛告诉我们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时空中的人、我、众生相也是不存在的。

  为什么说是不存在的呢?因为时间无常变化。我们认定有一个时间,可是任何人都抓不住时间。客观的时间好像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公平的,不管穷人、富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没有对哪个人多一天,但是因为每个人的情绪不同,所以对时间的感觉可能会长会短。原因在哪里呢?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业,都认为时间是真实的,空间是真实的。我们就执着于时空的真实,无法改变,把空间的这些物质都看成是实有的,我们的错误就在这里。

  佛陀告诉我们,正确看待世界的第一个着手处,就是要看到诸行无常,一切万物不是固定的,而是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在变化,没有一个东西不会变化。包括人也是从小到大都在变化,人有生老病死,世界有成住坏空,物质有生住异灭,都是从产生、持续、改变到最后消灭,每个事物都遵守这个规律,这个规律是我们大家都要看到的。

  2.你怕死吗?


  很多人因为没有听到佛法,所以很怕死。大部分人都是怕死的,我也怕死,因为现在还没有办法把握死亡。死亡以后到哪里去,我们不知道,当然会害怕;如果我们知道死亡以后会到哪里去,就不会害怕了。有些念佛求生西方的人,他们心里面非常坚定不移,确信自己此生一定能够往生西方,此身是最后一次轮回了,以后再也不要轮回了!往生到西方以后,自己还可以再来娑婆世界度众生,那时候已经超越了生死,已经勘破了对时空的执着。所以对于信心坚固的人来说,他不会害怕死亡。死亡就像换一件衣服,过年时换掉一件旧衣服,会有新衣服穿,我们当然不会害怕了。

  对死亡后的去处没有把握的人,没有一个是不害怕的,除非是傻瓜、脑袋有问题的人,他不想这么多事情,就不会觉得害怕。就像掩耳盗铃的人,自己把自己的耳朵蒙起来,去偷人家的铃铛,然后铃铛响起来了,他说“我没听到”,他以为别人也听不到。很多人说:“我不怕死亡,反正有生就有死,这很正常,怕什么!”其实他比谁都怕。死亡一定会到来,我们对于死亡存在着恐惧心,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人的生命是无常的”这个道理。如果看到了生命是无常的,我们就会看到有一个不是无常的东西,它从小到大、到老、到死都不会改变。大家能不能看一看呢?这是一个很深的话题。

  3.用什么来成佛

  很多人经常到寺院里去请教师父,师父问他:“你为什么要学习佛法?”如果我问你们:“你为什么要学佛呢?”可能每个人都有一个答案,而最准确、最标准的答案是:“我要成佛!”从三皈依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要“佛道无上誓愿成”!我们在皈依的时候要发四宏誓愿,这个誓愿是至死不渝的。

  但接下来我还要问你:“你用什么去成佛呢?”用你无常的躯体去成佛吗?用你那颗妄想的、颠倒的心去成佛吗?用你整天“东山萝卜、西山菜头”的那颗心去成佛吗?不是!你会问:“除了妄想颠倒,除了这个身体,还有什么?”有人说是清净心,你自己看看,你有清净心吗?你看到清净心了吗?你没看到,所以怎么能说是用自己的清净心去成佛呢?这个问题很严重啊!

  其实对于所有学佛的人,我们都必须了解这个事实:肉体之躯是变化无常的,我们的妄想也是变化无常的。所以很多人跟我讲:“师父,我妄想这么多,我要把妄想停下来,我要天天念阿弥陀佛来控制妄想。”这就好像要把妄想雕塑成佛一样,天天把妄想捆在阿弥陀佛这句佛号上面,总希望捆久了,妄想突然有一天就变成佛了。事实上妄想不能成佛,变化无常的身体也不能成佛,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以用来成佛?恐怕很多人不知道了。

  真用功的人一定要看到自己打妄想之前,心是什么样子的。超越肉体的束缚,超越自己妄想和思想的束缚。所有的思想都是可以通过妄想来体现的,比如说,“我要念佛,我要持咒,我要修行,我要观照,我要念戒定慧,我要舍贪嗔痴……”,所有的一切思想都是通过妄想来展现的。除去了这些妄想,我们的心才是真正清净的,可是我们没有看到。

  如果你看到了清净心,你会发现,其实清净心没有名字。如果你说是用清净心成佛,那你讲的这个还不是清净心。《心经》里面讲得很清楚,“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没有垢也没有净,这才是清净心。如果你还有个净的感觉,比如说现在你不打妄想了,心里感觉很安静、很清净、很光明、很明了,这实际上还不是真正的清净心,因为还有个清净的样子。不过,我们想用功修行,就可以在这个地方下手,这是可以看到自己内心世界的地方。

  4.让“无常观”成为你的定解


  如果不用功修行、不学法,几乎所有人的眼光都只停留在无常的身体、外在的物质或者妄想上。我们看不到,无常变化的事物并没有一个实质。很多人都知道,佛法讲世间是无常的,一切相皆会变化,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要对此产生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说听来的一句话就觉得是自己的。因为听来的只是闻的智慧,还不是思的智慧。你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确认这个世界就是无常的,在心中给予肯定。就像我们操作完了电脑程序,要点“确认”一样。在佛法里叫做“定解”,就是说你的理解一旦确定成为你的人生观,你就确实看到了这个世界的一切相都是无常变化的。只有看到了这一点,我们就了解佛教对世界第一步的看法是什么样的了。

  5.无常到底好不好

  我们常常一想到人生无常,就会伤心落泪。人生几十年,无论你年轻时多么漂亮,都会变老,变丑;无论你有多少财富,有一天都会离开你;无论多么恩爱的亲人,也会和你分离。“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西东”,没有一个人能陪你生,也没有一个人能陪你死;即使是一起死,由于业报不同,也会去向不同的地方。

  《佛说无量寿经》中讲的“五痛五烧”,这个世间就是幽冥黑暗,每个人都是独来独往,独生独死,苦乐自受,无能代者。没有人能代替你感受这个世界的快乐和痛苦,所以你很孤独。因为孤独,所以总想向外去求,想求一个人理解你,求一个人成为自己的知音,其实求到死,也没有人能理解你死亡之前的那种孤独,没有人理解你。

  有些人在死亡前被自己的情绪所控制,本身就已经很痛苦了,活着的子女们因为舍不得亲人离开,也被情绪控制着而痛哭流涕,他们如果哭得很伤心,要离开的人因此也就更难过。所以佛法告诉大家,如果家里有人要往生了,我们一定要创造一个好的气氛,不能哭,不能破坏。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周围的人最多只能帮助你一下。在这样的一个变化无常、孤独的世界上生活,想起无常,就会让人很难过、伤心落泪。

  反过来说,无常是不是真的那么糟糕呢?其实对我们来说,无常也是一件好事。比如说别人欺负你,你心中充满了仇恨,如果你把仇恨早早地忘记掉,那就解脱了。正是因为无常的缘故,我们所有的缺点还有机会弥补。因为无常,才会有变化,如果没有无常,我们是凡夫就永远只是凡夫,就没有希望了。如果是穷人,因为无常,可以通过努力发财成为富人;如果你没有知识、没有智慧,因为无常,你可以变为有知识,有智慧的人;如果已经拥有了财富,因为无常,你就不能太得意,有一天可能财富会消失。因为无常的缘故,我们的情绪会开阔很多,我们会对人生以及这个世界充满了希望。痛苦是暂时的,希望永远存在,这是我们对无常的世界最正确的一种认识。

  6.改变对错觉世界的看法

  总之,我们首先要看到我们拥有的这样一个环境、时间和空间,它本身是一个错觉。在无尽的时间和空间当中,我们的心一旦被时间或者空间束缚住了,就会对这个世界产生错误的看法,就会为外在的物质或精神而奔忙一辈子,无法获得真正的自在。《华严经》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不但是无常的,而且还是重重无尽的。我们坐在讲堂里面直接感受到的,就是这空间里面有多少人、多少柱子、多少灯光,以为可能就这么多物质了,其实还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没有看到的。比如说电视、电台、手机的信号,以及鬼神等他类众生,或者是佛菩萨,他们如果以其他的时空状态出现在这个教室里,我们也看不见。凡夫对于这个世界的了解实在是太不圆满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改变对错觉的世界的看法。

  第二节、世界的本质:诸法无我

  一、剖析两种错误的看法

  外物和我们的内心是密切相关联的,但由于我们迷惑无知,不懂得心的真相,也不懂得物质的真相,所以把心和物分开了,心、物变成了二元。心和物分开以后,就造成了种种的混乱。有很多人在照顾自己心灵世界时,在外界看来他可能表现得不怎么好;可是照顾了外界的面子,他心灵上就不怎么好过。凡夫的世界经常就是这样,心和物之间变成了一种矛盾的存在。

  人们经常说:“要想人前显贵,就得暗中受罪”,“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个人如果外在表现要让别人能看得过去,那么他在暗地里没有下一点工夫是不行的,这就是我们凡夫的心。因为我们把心和物分开了,内和外分开了,所以我们内在的表现跟外在的表现,总是有很多差异,不能统一。

  心物分开以后,我们就产生了两种错误的看法。一种看法是偏于自心,什么事都要以我心里想的为中心,我说了算,我觉得怎么样就怎么样,就是所谓的唯心主义。

  佛法是不赞成唯心主义的。普通的哲学讲唯心,就是讲“我思故我在”,我会思想的这颗心、这种精神是第一的。前面也讲过,情绪会改变我们的环境,但这不是佛教最终的第一义谛,这只是我们对现象世界的一种看法。也就是说,虽然我们这颗心会改变这个世界,但并不是说这个世界的精神和物质的存在,全部是由这颗永恒不变的心创造和生长的。我们最关键的错误就在于:由于我们的迷惑,分开了心物,然后偏执于心的存在。

  第二个错误的看法,是认为这个世界的存在全部都是物质的、唯物的,或者说物质至上,认为物质是这个世界构成的唯一元素。这种观点在佛法看来也是错误的。

  佛法告诉我们,物质的存在会因为心而改变,心的存在又会因为物质、外在的环境而改变。比如对大家说:“念念阿弥陀佛,心情好一点!”好,周围大家都一起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们的心情自然就安一点了,这就是环境给你的心情造成的影响。佛经讲,外物是由我们的心所变现的,我们的心又被外物所牵制,而这种心和物的状态,就如《心经》里面第一句话讲的“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因为心和物两者互相牵制,所以我们才会痛苦,如果能够看清楚自己的精神和物质(五蕴即色受想行识,色就是物质,受想行识就是精神)这两者本质上都是空的,那么我们的一切苦难都会消失,这就是佛法对我们内心和外物的状态的一种诠释。

  二、看清世界的本质——无我

  心和物构成了我们这个凡夫的世界,佛不但看到了这个世界是无常的,还看到了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没有自我的,这是最彻底的世界观。

  如果你看到这个世界是无常的,那么你是处于认识这个世界的开始阶段。比如说要认识这个人,先要看他到底长什么样?如果他长相长得好,那么他的心地怎么样呢?所以你接下来还需要了解他外表背后的本质,这样才能把握这个人。你要认识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诸行无常,这个世界就是无常的,无常是这个世界的样子;但是你还需要进一步认识这个世界的本质。佛法告诉我们,世界的表面都是无常变化的,世界的本质是没有一个主宰,没有实质的存在,简单地说就是诸法无我,一切万物都没有自我。

  稍微善良一点的人都知道,人如果能做到无我,就会无私;做到无我、无私,那就是解脱了。平常的人做一件好事时,拼命地标榜自己说:“我做事是无我的,我不为自己,全部都为别人。”一般的人理解无我,总认为是为别人去做事情,不为自己,从来不考虑自己,然后说:“你看,这事做得真是无我啊!”佛法所说的无我不是这个意思。佛法告诉我们的无我,是要看到这个“我”本身就不存在,并不是有个自我,而是要看到这个“我”里面没有一点点属于自我,然后才是“我”不为自己去做。这个道理有点深,需要静下来才能够观察。

  三、观察无我
1.身体是无我的

  佛在世的时候教弟子们修无我观,就是这样去观照:

  首先要看到自己的身体在不停地变化,非常快速地变化。变化的过程用现代科学的仪器去测,可能更容易测出来。比如说身体上的很多细胞,几天就会更新一次。这些细胞的生灭非常快,它生起来就马上灭掉,灭掉又生起来。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吃饭就是给它增加燃料,增加了燃料以后,细胞的新陈代谢就快一点。如果是一个生病的人,他的细胞新陈代谢就会慢一点,健康的细胞就会少一点。不健康的细胞增加了,病就严重了。身体的哪个部位有病,就说明那个部位健康的细胞被破坏了。其实我们身体的细胞每天都在死亡,所以几天以前的“我”已经死亡了,几天以后是另外一个“我”了,不是现在的这个“我”。由于身体的细胞是刹那生灭变易的,所以我们没感觉到。全身有多少细胞呢?非常多,它们的生灭非常迅速,死亡就是有那么快,这是科学家研究发现的事实。可是我们平时没感觉到,这是我们对自身和这个世界非常麻木的表现。

  当我们静下来观察,外在的身体无常变化,我们的这个身体,包括心脏、大脑等任何器官的每一个细胞,只要是物质的,它都存在新陈代谢。也就是说,身体内一定没有一样东西是从小一直留到今天,留到现在的,可是我们总以为这个身体是从小逐渐成长起来的,一直到今天都不曾改变,不曾死亡,这其实是我们的错觉。

  当你修观的时候,就可以观察到这个身体的变化非常快,像银幕一样,一幕一幕过去。当这些银幕上的影子全部过去以后,你发现这块银幕上什么都没有,是一尘不染的。我们拥有这个身体,以为有个“我”,那个“我”就是空白的银幕。我们以为有一个“我”,有一个可以抓得住、可以看得见的“我”,而事实上是没有的,这是我们生命的真相。所以佛教讲没有自我,这是从物质上说没有自我。

  2.思想也是无我的

  在精神上,很多人总觉得“我思故我在”。“我在”思想就指我存在,我有想法,比如我想得快乐,我想得痛苦,有想法就有自己。而当你真正仔细观察的时候就会发现,所有的想法都是没有自己的。当你想到一辆车的时候,就是这辆车出现了,除了这辆车,别的什么都没有。所有的想法也不是自己的。你如果不相信的话,去看看大街上有人吵架就知道了。其实所有吵架的人都不愿意感受吵架时的那种痛苦,没有人愿意痛苦,可是他吵起来的时候,吵得比谁都凶。

  我曾经看到两个老太婆在那里吵架,觉得特别好笑。为什么好笑呢?她吵架的时候都在揭对方的短,用最难听的话骂对方,所有的目的都是想让对方生气,是不是?吵过架的人都有经验,你要吵架就是想让对方生气,他让你生气,所以你就让他生气,越是难听的话就越是说得出来,什么祖宗十八代的陈谷子烂芝麻的事全给提出来,越是让对方伤心的话你越讲。可是凡夫丝毫没有发觉:他要让你伤心,你就伤心了,他越讲让你生气的话,你真的就越生气;同样你也想让他生气,结果他也生气了——表面上两个人是冤家,要对着干的,而事实上都听对方的话了,对方让你生气,你就生气了。所以我觉得真好笑,凡夫就傻是到这个程度。他的父母亲、兄弟、姐妹、朋友来跟他说:“不要吵了。”“我不吵就气死了!”你看,别人好心劝他,他不听,却偏偏要听那个骂他的人的话,一直在生气。

  为什么会听对方的话呢?生气并不是真有一个“我”在生气,全部是因为别人编排出来的那些话而生气。他是导演,你是演员,他骂你让你生气你就生气,让你跳你就跳,而且越跳越高;同时,你也是导演,也能让对方跳。为什么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那么难以把握自己呢?因为导演不是自己,可是我们偏偏错误地以为自己可以做导演,可以作主,这是最大的错误。你想作主,这是最危险的一件事情,因为你已经错误地判断存在一个“我”了,然后让自己要这样,要那样,其实你想怎么样,全部是被别人骗的。

  有一个房地产老板跟我说:“城市里的人都挺傻的。”为什么傻呢?开发商先在城里盖一栋房子,建得很漂亮,然后对城外的人说“城里有高档洋房,多少层多少层,大家赶紧去买”,于是城外的人就被骗到城里住。接着开发商又跑到郊区去开发别墅,建得很宽敞,然后跑到城里对大家说“别墅的房间很多,有多少平方多少平方,环境也很好”,这样就把城里面的人又给骗到城外去住。等他们到了城外以后,开发商又在城里面把原来的房子拆掉重新盖,盖起来后配备物业管理,跟大家说“那里现在生活很舒服,有花园,有物业管理,安全有保障,洗衣服不用自己洗,饭还可以直接去定,太好了”,所以又把很多人从城外骗到城里来了。

  普通人如果几十年买一次房子,就觉得很不错了;买两次房子,已经觉得蛮骄傲了;如果买了三次房子,会觉得自己实在太伟大了。但是你看,你几十年拼命努力,买了三次房子,那些钱到哪里去了?都到房地产老板的口袋里了。你以为你能作主,很光荣,事实上都是被外在的环境牵着跑,从小到大一直是这样子。外在的价值观会影响我们,比如大家说这个好,你也跟着说好,大家说这个不好,你也觉得不好。由于一切事情我们都作不了主,所以我们所有的思想都会跟着别人跑。

  学习佛法就是让你认识到思想内在的本质是“无我”的,如果你认识到了“无我”,那么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哪个人可以让你烦恼,你就解脱了。佛陀也创造一些价值观,让我们从关注外在的物质进入自己的内心,内心净化了以后,我们就看到内心当中并没有一个真正的自我,所以思想也是“无我”的。

  3.一切万法都是无我的

  同样,不仅身体没有自我,这个物质世界也没有一个事物是有自我的。手上戴的手表,我们称它是手表,而事实上手表也没有自我,是由一些零配件组合起来了称为手表,它并没有一个本体。人生也是如此,我们有思想,有亲人,有朋友,有身体,有生活……这些凑合起来,我们被称为人,有名有姓,还可以列出很多经历,比如哪一年在哪里做了什么事情。事实上,这一切过程全部是由物质条件组合起来的,中间没有一个“我”。一切万法,无不如此。

  当我们看到一切万法都没有“自我”的时候,“我”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了,所以是“无我”。佛法说的“无我”并不是说我很伟大,不顾自己,一心为别人,而是看到没有一个“我”可为,然后他去为众生。为什么要为众生呢?为众生,也是要让众生知道没有“自我”。修行“无我”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没有痛苦了。大家如果去修无我观,可以去感受一下,你要看到,“无我”是没有一个受苦的“我”了。如果在烦恼痛苦中没有一个受苦的“我”,那么你就能从这个世界的一切烦恼中解脱出来。

第三节、世界的真相——涅槃寂静

一、何谓涅槃

  有人问涅槃是什么?涅槃,佛经里面讲就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是什么?是寂静。寂静是什么?很多人就不知道了。有人问:“师父,求解脱得涅槃,你能把涅槃讲给我听听吗?”其实涅槃不能用语言去说,因为通过语言说出来的就会有所表达,可表达的东西就不是涅槃。有个人作了一个比喻,他说涅槃是什么呢,就像一个人生病了,很痛苦,然后医生帮他把病治好了,这就是涅槃。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增加什么,只是把我们原来的病治好了。

  你好好观察一下自己的心,看看自己的妄想,止住妄想再往里看,看看还有没有东西?如果你一下子发现没有东西了,没有东西就没有自我;你一旦确定没有“自我”,这就是“无我”!认识到“无我”,你就认识到了涅槃;如果没有认识“无我”,就认识不到涅槃。

  也有人这样比喻涅槃,是什么呢?有一条鱼在水里游,一只乌龟也在水里游,游了一段时间以后,乌龟就爬到沙滩上晒太阳,晒得很舒服。然后乌龟又回到水里跟鱼说:“我刚才去晒太阳了,那里很暖和、很舒服。”鱼就问:“那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你告诉我吧。”乌龟就形容:“沙滩上没有水,可以爬。”这条鱼就问:“水是什么呢?”因为鱼一直在水里,它看不见水,也不知道上面有太阳,所以乌龟不管怎么形容,鱼都无法理解,因为鱼没有到过沙滩。

  我们凡夫就像这条鱼,习惯有我,对于这个我就好像鱼跟水一样离不开,每个人都觉得离不开自我,不能没有我,怕没有我了,是不是就傻掉了,是不是就不知道吃饭了,是不是回不了家了。其实大家不用担心,如果你体会到了“无我”,丢下的只是这个世界的痛苦,绝对不会丢下你的妻子儿女,也不会丢下你的肉身。佛陀是“无我”的,他这一生说法度了无量众生,怎么能丢下这个肉身呢?而且因为“无我”,你的肉身会更加庄严!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种种庄严都是因为“无我”而产生的。如果佛有我,那就是凡夫;而我们都是未来佛,都是有我的佛。

  我们最大的知见病有两个:一个是认为这个世界是永恒的,不知道世界是无常的;另一个是认为有一个我,有痛苦和快乐,在那里轮回,不知道万物万法都是“无我”的。

二、认清轮回的主体——神识

  中国人讲灵魂转世投胎,佛教不讲灵魂,而讲神识。为什么不讲灵魂呢?因为一讲灵魂,我们就会想到灵魂是不会消灭的,是永恒的;如果转世轮回的主体永恒不灭,我们就没有解脱的希望了,就会一直轮回下去。因此佛教讲,没有永恒不灭的灵魂,只有神识。神识就是我们平常的种种习气、一切行为积累起来的集中点。我们所有的经验都会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就是我们的习气。

  大乘佛法讲的阿赖耶识,在轮回中“去后来先作主公”,死亡的时候是最后走的,投胎的时候它最先来的。阿赖耶识里面蕴含着生灭法的部分引导我们去轮回,这就是神识。阿赖耶识包含的清净分是真如,是没有生灭的真相。这个没有生灭的真相,一直跟随着神识,与有生灭的现象混同一起,所以我们需要慢慢地净化,把神识、我执全部净化干净了,生命的真相——真如就显现出来了。

  如果神识没有被净化,你的种子就一直在起现行——生起轮回的现行。《地藏经》说:“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我们现在生起念佛的心,或者诵经、修行的心都是业,只是念佛是修净业,做好事是造善业,做坏事是造恶业,无不是业;只要没有解脱,所有世间善恶的业最终都会造成痛苦,所以无不是罪。

  我们这个神识一直在轮回变化,神识存在的力量是靠我们平常积累起来的,包括情绪的积累。为什么修行很重要呢?因为如果你的内心世界多一些痛苦,多一些贪嗔痴,这个神识就会像滚雪球一样继续积累恶业。雪球的中心实际上是真如,是无我,是不生灭,它的四周滚的全都是这些业。你哪方面的行为多一点,哪方面的习惯就多一点。一个人如果杀盗淫妄无恶不作,在死亡面前他会变得极为痛苦、恐惧无助;如果平常就能生起慈悲心,观照佛菩萨的智慧,念佛、诵经,心变得慈悲、善良,到了临终的时候,慈悲、善良的力量会促使他朝着光明的地方继续往前走。所以,我们平常对人,对事,对物都应该有一颗慈悲、善良、感恩的心;对自己要有一颗善心,对自己好一点,不要难为自己。

  轮回的神识一直在滚,我们这一生积累了很多的业,来生就看这一生滚的业的重量和大小。如果贪心最重,可能就到饿鬼道去了;如果嗔恨心最重,就下地狱去了;如果念佛心最重,就会往生极乐世界。我们的业什么时候尽除呢?要等我们观照到业本身是“无我”的,不再执着现在这个“我”的时候。能认识到这一层,我们对人、对事就不会再斤斤计较,不会再整天为自己一个人打算了。这样一来,“有我”的那个神识累积的业就会慢慢淡化掉,跟轮回慢慢脱开,等功夫做到纯熟,打成片了,一直在滚的雪球就会爆炸。所以有些人参禅打坐,功夫到家了会爆炸,所谓“虚空粉碎,大地平沉”。这是修行上的一种境界,我们可以达到这种效果。佛菩萨进入涅槃,就是从诸行无常看到了一切万物的存在不是永恒的,都是在变化;同时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里面没有一个“自我”,万事万物都没有“自我”。

第三节、世界的真相——涅槃寂静

一、何谓涅槃

  有人问涅槃是什么?涅槃,佛经里面讲就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是什么?是寂静。寂静是什么?很多人就不知道了。有人问:“师父,求解脱得涅槃,你能把涅槃讲给我听听吗?”其实涅槃不能用语言去说,因为通过语言说出来的就会有所表达,可表达的东西就不是涅槃。有个人作了一个比喻,他说涅槃是什么呢,就像一个人生病了,很痛苦,然后医生帮他把病治好了,这就是涅槃。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增加什么,只是把我们原来的病治好了。

  你好好观察一下自己的心,看看自己的妄想,止住妄想再往里看,看看还有没有东西?如果你一下子发现没有东西了,没有东西就没有自我;你一旦确定没有“自我”,这就是“无我”!认识到“无我”,你就认识到了涅槃;如果没有认识“无我”,就认识不到涅槃。

  也有人这样比喻涅槃,是什么呢?有一条鱼在水里游,一只乌龟也在水里游,游了一段时间以后,乌龟就爬到沙滩上晒太阳,晒得很舒服。然后乌龟又回到水里跟鱼说:“我刚才去晒太阳了,那里很暖和、很舒服。”鱼就问:“那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你告诉我吧。”乌龟就形容:“沙滩上没有水,可以爬。”这条鱼就问:“水是什么呢?”因为鱼一直在水里,它看不见水,也不知道上面有太阳,所以乌龟不管怎么形容,鱼都无法理解,因为鱼没有到过沙滩。

  我们凡夫就像这条鱼,习惯有我,对于这个我就好像鱼跟水一样离不开,每个人都觉得离不开自我,不能没有我,怕没有我了,是不是就傻掉了,是不是就不知道吃饭了,是不是回不了家了。其实大家不用担心,如果你体会到了“无我”,丢下的只是这个世界的痛苦,绝对不会丢下你的妻子儿女,也不会丢下你的肉身。佛陀是“无我”的,他这一生说法度了无量众生,怎么能丢下这个肉身呢?而且因为“无我”,你的肉身会更加庄严!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种种庄严都是因为“无我”而产生的。如果佛有我,那就是凡夫;而我们都是未来佛,都是有我的佛。

  我们最大的知见病有两个:一个是认为这个世界是永恒的,不知道世界是无常的;另一个是认为有一个我,有痛苦和快乐,在那里轮回,不知道万物万法都是“无我”的。

二、认清轮回的主体——神识

  中国人讲灵魂转世投胎,佛教不讲灵魂,而讲神识。为什么不讲灵魂呢?因为一讲灵魂,我们就会想到灵魂是不会消灭的,是永恒的;如果转世轮回的主体永恒不灭,我们就没有解脱的希望了,就会一直轮回下去。因此佛教讲,没有永恒不灭的灵魂,只有神识。神识就是我们平常的种种习气、一切行为积累起来的集中点。我们所有的经验都会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就是我们的习气。

  大乘佛法讲的阿赖耶识,在轮回中“去后来先作主公”,死亡的时候是最后走的,投胎的时候它最先来的。阿赖耶识里面蕴含着生灭法的部分引导我们去轮回,这就是神识。阿赖耶识包含的清净分是真如,是没有生灭的真相。这个没有生灭的真相,一直跟随着神识,与有生灭的现象混同一起,所以我们需要慢慢地净化,把神识、我执全部净化干净了,生命的真相——真如就显现出来了。

  如果神识没有被净化,你的种子就一直在起现行——生起轮回的现行。《地藏经》说:“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我们现在生起念佛的心,或者诵经、修行的心都是业,只是念佛是修净业,做好事是造善业,做坏事是造恶业,无不是业;只要没有解脱,所有世间善恶的业最终都会造成痛苦,所以无不是罪。

  我们这个神识一直在轮回变化,神识存在的力量是靠我们平常积累起来的,包括情绪的积累。为什么修行很重要呢?因为如果你的内心世界多一些痛苦,多一些贪嗔痴,这个神识就会像滚雪球一样继续积累恶业。雪球的中心实际上是真如,是无我,是不生灭,它的四周滚的全都是这些业。你哪方面的行为多一点,哪方面的习惯就多一点。一个人如果杀盗淫妄无恶不作,在死亡面前他会变得极为痛苦、恐惧无助;如果平常就能生起慈悲心,观照佛菩萨的智慧,念佛、诵经,心变得慈悲、善良,到了临终的时候,慈悲、善良的力量会促使他朝着光明的地方继续往前走。所以,我们平常对人,对事,对物都应该有一颗慈悲、善良、感恩的心;对自己要有一颗善心,对自己好一点,不要难为自己。

  轮回的神识一直在滚,我们这一生积累了很多的业,来生就看这一生滚的业的重量和大小。如果贪心最重,可能就到饿鬼道去了;如果嗔恨心最重,就下地狱去了;如果念佛心最重,就会往生极乐世界。我们的业什么时候尽除呢?要等我们观照到业本身是“无我”的,不再执着现在这个“我”的时候。能认识到这一层,我们对人、对事就不会再斤斤计较,不会再整天为自己一个人打算了。这样一来,“有我”的那个神识累积的业就会慢慢淡化掉,跟轮回慢慢脱开,等功夫做到纯熟,打成片了,一直在滚的雪球就会爆炸。所以有些人参禅打坐,功夫到家了会爆炸,所谓“虚空粉碎,大地平沉”。这是修行上的一种境界,我们可以达到这种效果。佛菩萨进入涅槃,就是从诸行无常看到了一切万物的存在不是永恒的,都是在变化;同时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里面没有一个“自我”,万事万物都没有“自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达照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达照法师)  

 达照法师:学佛修行的几个先决条件 

 达照法师:觉悟入门—人生的现象 

 达照法师:觉悟入门—生命的形成 

 达照法师:觉悟入门—业风与心力 

 达照法师:觉悟入门—改变命运的力量 

 达照法师:觉悟入门—人生三大问题 

 达照法师:觉悟入门—有福报的生命 

 达照法师:觉悟入门—人生的意义 

 达照法师:觉悟入门—明了我们的觉性 

 达照法师:觉悟入门—生命的内在景象 

 达照法师:觉悟入门—禅观内省 

 达照法师:觉悟入门—身心功夫 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