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济群法师:大慈大悲的大


   日期:2020/5/14 0:0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大慈大悲的大

  佛菩萨的慈悲,特点就在于大慈大悲。所谓大,即慈悲的无限扩大。这种慈悲的对象,包括亲人,也包括冤家;包括人类,也包括动物,包括六道一切众生。换言之,只要还有一个众生是我们不愿利益的,是我们漠视甚至敌视的,就不是佛菩萨所成就的大慈大悲。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佛菩萨的慈悲又是长远的,是尽未来际永不改变的。所以说,这种慈悲是有着量化指标的,是可以对照心行进行检测的。

  而我们平时所说的慈悲,也许只是针对某个人,比如母亲对儿女的慈悲,虽然强烈,但并不普遍,不能扩展到儿女以外的其他人。也许只是由重大灾难所激发的情感,如四川地震时全国上下所表现出的关爱之情,虽然普遍,但并不持久,不能一以贯之地保持下去。原因是什么?因为凡夫是有“我执”的,这种执著蕴含着强烈的自我重要感,使我们本能地关注自己而忽略他人。母亲对子女的关爱,看似忘我,但多半只是对“我”的一种延伸,所以这种慈悲无法继续扩展到其他众生。也正是因为有“我”,我们才难以对“我”以外的“他”保有持久关怀。即使因特定事件使这种情感被激发起来,但一段时间后,又会习惯性地转向对“我”的重视。如果不通过禅修加以纠正,这个“我”将始终占据主导,使我们忽略甚至忘记,世间还有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