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宗舜法师:求佛真的有用吗?


   日期:2020/5/25 9: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求佛真的有用吗?

主持人:观众朋友您好,欢迎收看本期《问道》节目,我是节目主持人薛巍。首先我先来介绍一下在场的两位嘉宾,这一位是我们的老朋友,戒幢佛学研究所研究部主任宗舜法师,宗舜法师欢迎您。这位就是《佛教文化》杂志的主编凌海成先生,凌老师您好。

那么咱们今天要谈什么话题呢?先入为主吧,春节的时候我在电视的节目上看,好多好多的所谓的信众吧,去雍和宫。大年初一的时候,那个地方已经交通堵塞了,竟然有人在12点左右的时候就开始去排队,要烧头一柱香,大家都说雍和宫求财很灵验,这个我请问两位老师,求佛真的有用吗?凌老师您先说吧。

凌海成:我觉得是这样,作为一个佛教信徒,烧香、拜佛,这是必须做的功课。在一个重要的节日里头,尤其是一年之始的这种时间里边,大家愿意去,尽早的去给佛拜年,把一年的愿望说出来……

主持人:我跟您说的不是说这个拜佛,因为居士初一、十五都要吃斋、念佛、拜佛。

宗舜法师:是,他说的是比较有目的性的,有功利性的这种乞求,达成什么具体的要求。

凌海成:我还没转到那儿呢,我得给你转到那儿去。前边是对的,肯定是有一个目的性的。是不是,不能说所有人都是一个,就是为福所求。

主持人:那不是,我烧香拜佛的时候,我给佛像跪下的时候,我尽力要求佛祖保佑我升官发财,这个贤妻美妇不求自来。

凌海成:对,这是常规的做法,大部分人都是这个愿望,这个无可非议,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有所改善,越做越好,祈福嘛,你不祈,福从何来?但是现在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你是不是祈了就来?我个人感觉,不是那么简单。

我跟佛说,我今年要考研究生,你保佑我考上;我今年的买卖要发财,一定要发财,你一定要帮助我发财;我做了一件坏事我偷了东西,或者我杀了人了,伤天害理了,你保佑我免灾。

我觉得是不是你烧了头香,是不是你磕了100个头,磕了多少个头,是不是你交了多少钱,这事儿就成了?是不是能跟贿赂官员似的,那么立竿见影,我看未必,因为佛它有个标准。

主持人:我跟您想法差不多,如果要是求佛要真的灵验的话,那大家就都去求佛,那事情都解决了,就没有大家贫穷的时候,那我求福报就来福报。

凌海成:是。

主持人:法师你怎么认为?

宗舜法师:对于烧头香这样的事情,我觉得要从两个层面去理解,首先从这个潜意识的角度,可以理解他们希望在一年刚刚开始的时候,能够向佛最及时的传达他的虔诚,希望得到加持。这个头香应该针对这个“头”字,其实是一个虚荣心、表衷心,是这样的一个心理,我觉得这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普通世俗人来讲的话,大家都希望得到吉祥,希望能得到一年的顺利。所以我从这个世俗的行为角度来说,它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有的时候,一些佛教的信仰,被大家加进去了很多世俗化,这个功利和交易的色彩。

比如说他就感觉,是我拿这个头香,跟佛在做一个交易,换一个什么。我能争到这么贵的一个头香,就好像我送出一个什么样的投资,或者一个礼物这样子。这样就变成了一个与佛做生意的状态,这种状态我们不提倡的。这种状态往往也会导致,就变得整个烧香的行为,只是一个单纯的、功利的,而且带有极强的个人欲望目的,所以我们是不会赞同这样子。

而且我也觉得就是说,大家平时生活中常说的一些话也是非常有问题。比如以前鼓励大家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你肯定听过有这样的话对吧?

主持人:是,没错。

宗舜法师:你说人争一口气,确实是对,没错的。但是我就很不明白,你说佛争那一炉香干什么呢?现在的香,化学药品都是一些致癌物质,而且烧得那个不好,还带来消防隐患问题。

所以说这个大年,是我们讲过年的时候,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应该是用一些其他的方式。比如说用鲜花,我们清茶一杯,还有一些其他的贡物呢,用这种来表达自己的虔诚,表达自己求佛的这个愿望。或者说来用一些,更加符合今天环保需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佛的虔诚。


◆求佛真的有用吗?“临时抱佛脚”真的有用吗?

主持人:我忽然间想起一句话,叫“临时抱佛脚”。这个求佛保佑自己升官发财,算不算抱佛脚呢?

宗舜法师:您觉得呢,我觉得是算抱了。

凌海成:他这个抱佛脚也很好,他是抱了佛脚还没抱别人的脚。我一个朋友,前两天他姐姐重病,最后临终,他就是跑到山东去看望他姐姐,就看看能不能起死回生。于是他就让他的太太在北京所有的寺庙烧香,从早上烧到晚上,没有一个寺院放掉。

主持人:法师这样好吗?

宗舜法师:这是在人急难的时候,这样一种心态,而且我觉得他的这种做法是对的。就像刚才凌老师所说的,他抱的是佛的脚。

凌海成:是,这是对的。这种情况下,他就是像自己一个孩子出了灾难,他要找他母亲一样。他不管是喊还是找,他是找一个自己最能够信赖的,最危难的时候他求的,我觉得这种情况下,尽管他那个姐姐去世了,今天入土,虽然没有挽回她的生命,不等于他因此而失去了信仰。因为人的生命,并不是说你一个因素决定的,很多很多的因素决定的。

主持人:法师您认为他姐姐这个死,就是朋友的姐姐死了,他们家人的这个做法有用吗?

宗舜法师:我觉得首先我们要从理论上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佛到底要不要我们求?本来佛对于我们众生是无所求的。《金刚经》也说,度尽一切众生,就发现其实没有任何众生是被我度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就是因为佛教看到了众生的苦难,所以他也设了一些叫做“方便的法门”。

也就是说这个佛,他们从自己大悲心的角度出发,就为了利于众生,所以他要用各种各样的手段,给大家一些现实的帮助。如果我们单纯把这些帮助,停留在一些这个对来生、未来与死后如何,这显然就是一些很空头的支票。但是佛教不是这样,佛教更侧重于现生的关怀,就是除了解决你来世的这个问题,我们一般来讲,人信佛教能得到三种利益。一个叫现世利益,一个叫来世利益,一个叫究竟解脱的利益。

这个现世利益就是说,要在我们现世生活中间,我们整个的人生要受到信佛之后的一些影响。达到了正面的、光明的、积极的效应。那么解脱就是说我们下一辈子能够离开生存轮回,最后得到的根本利益就是成佛。所以在这个时候强调的第一个现世利益里面的,就包括了当我们生病、当我们贫穷、当我们遇到各种困难的时候,佛陀会给予我们心灵的安慰,乃至现实的一些帮助。

主持人:宗舜法师、凌老师,你们都说了一大堆,到最后我还是没听明白,到底是这个佛是可以求,还是不可以求?

宗舜法师:是可以求,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在佛教的经典里面,凌老师您也应该比较熟悉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吧。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讲的全是求的事情。

遇到火难、遇到被人推下山,遇到刀兵劫,这个刀兵就是我们说的打仗,然后遇到了盗贼,乃至一切的伤害的时候,观音菩萨就给他提出了明确的一个要求说,如果有人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苦难,你只要念一声我的名字,就是你求我一下,你就念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你说“南无观世音菩萨”好了,那么观世音菩萨闻其音声,替他解脱。

就是说他会听到你的求助之声之后,用各种方法来帮助你给予解脱,这是在观世音菩萨中有。而且您知道我们这个《法华经》,我们号称经中之王,是佛教的原论之教。那么这个里面已经明确的说,不仅告诉大家可以求,而且告诉大家求的方法,就是非常非常简单的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所以观音菩萨被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和我们这个亚洲人是特别有缘的。

所以在中国曾经出现过,过去历史记载就是“家家弥陀,户户观音”,这个几乎是每家每户都会念阿弥陀佛,都会念观音菩萨,这就是一个方便。再还有另外一本经里面,就写的更加的直接,就是在这个《药师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求佛真的有用吗?什么情况下求什么就来什么呢?

宗舜法师:在这本经里面,它主要就是给大家,教会大家就是如何对治疾病,如果对治比如生涯。就是如何获得财富,教了很多这些方面的事情。其中他就一句,有一段经文,我把它总结出来就是这样。“似求似得”它怎么说的呢。它说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

主持人:真的可以吗?

宗舜法师:对,那就真是,只要是按照这个《药师经》里面的这个要求所做,那就能得到长寿,能得到财富、富饶。

主持人:财富?

宗舜法师:对,就是发财的愿望能实现,那么能得到这个儿女,就是生儿育女,还能得到官位,所以说这个在近代……

主持人:那个凌老师刚才他还说呢,那你求研究生,我就按照您说的那个《药师经》的方法,那能得到吗?

宗舜法师:这个在清代玉林国师,您知道,他曾经特别推崇《药师经》的法门,他写过一篇序言,就是推广《药师经》。那么在里面就有两句话,他说“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就是在我们的人世间,也有“扬州鹤”在的。这个“扬州鹤”的典故凌老师应该是熟悉,您应该是非常熟悉吧。

主持人:凌老师您得跟我们交流。

宗舜法师:三个书生就说嘛,一个说我最好到扬州去,扬州美女多嘛,另外一个说我腰缠十万贯多好,另外一个说我要能够做仙鹤,成仙多好,最后一个说你们其实都不行,我最好的就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就是这个典故。您把这个讲一下,我们再接着这个讲一下。

凌海成:我觉得还是你说吧,这段你说吧。

主持人:好,所以就是连起来的。

宗舜法师:那我说一下,这个扬州鹤的这个典故呢,在古代是一个笑话说的,他就说四个书生在一块,谈他们的伟大理想,那一个人就说我这个人穷怕了,我要能够腰缠十万贯就好了;那个人说我生性风流,相传古代扬州是烟花繁盛之地,我要能够生活在这个温柔乡里面多好啊;那个说你们这人太俗就只会想这些钱、美女,我这人想成仙成道,所以我要能够驾鹤西游,就是云游四海,这个多好啊,就问到第四个书生。那么第四个书生就说,你们这些人想法都不错,但是都不够完美,我这人的想法就是什么?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就是说我又有钱,还能到扬州。  主持人:您认同宗舜法师的观点吗?

凌海成:我也认同。

主持人:您刚才不还说嘛,那要是有求必应的话,那大家都求了,那干嘛还要求?

凌海成:不是,我刚才说的跟这个法师说的,应该说不矛盾。

宗舜法师:没有矛盾。

凌海成: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经典上说的,我们不容置疑。

宗舜法师:是。

凌海成:但是他额外的那些因缘,经典上它不是说没有因缘。

宗舜法师:对,它不是没有条件的。

凌海成:一定要有因缘。

宗舜法师:它也不是没有限制的。

凌海成:因为你经典讲的很清楚,种因得果,这也是经典上说的。那么它的前提是,你尽管是有这样的,你还有很多的因缘,佛教为什么要教育你那么多呢。教育你那么多,就是让你知道佛教怎么做人、怎么做事,那在这种情况下你求什么就来什么。

主持人:您求过吗?

凌海成:我当然求过。

主持人:您求的是什么?

凌海成:我主要是求平安,求家里人平安,我几乎没有求过财。

主持人:为什么?

凌海成:我觉得财这个东西不是求的东西,而且我个人不是很迫切,我觉得生活上一般就够了,就可以了,但是我更觉得家里人的健康是我特别关注的。

主持人:所以您的愿望都满足了吗?

凌海成:基本上满足了,只是说我父亲96岁的时候。

主持人:高寿。

凌海成:也是去年4月份到5月份的时候得病,得病我当然也一样的去求佛,希望他能够痊愈,但是还是没实现。我觉得他应该说是寿终,因为不管任何人他都有一个阳寿。

主持人:96岁高寿了,已经快过100了。

凌海成:尽管他们说这是喜丧,我说别说96岁,196岁,做儿女的也希望他继续活在你身边。所以作为儿女来说,当然是希望他能够多活一天,儿女心里也安慰一天。但是如果是说已经到了这个需要走的那一天了,那你也没有办法,你明白吗,一切都是因缘。

宗舜法师:对,这个求不能求呢,其实不是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刚才讲了,就是人世间确实充满了痛苦,那么作为佛教是一个拯救苦难的宗教,他一方面教会我们直接面对人生,种种不如意、不圆满的现实,让我们学会坚强、学会修葺,那另一方面它也会告诉我们如何去求、如何去修,才能够得到你真正想要追求的东西。

主持人: 看来这个佛还是可以求的?

宗舜法师:是,是可以求的。

主持人:并且在某些时候还是非常有用的?

宗舜法师:是。


◆求佛真的有用吗?求佛的重要原则

主持人:那我们什么时候求,或者说怎么样求,什么样的情况下求会有用呢?

宗舜:这个求佛,它是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刚才凌老师说的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不能违背因果,因果的法则这是不可以违背的。我们按照因果的法则,最基本的定义就是,“种善因是得乐果,种恶因是得苦果。”那么我们从善和因的角度来说,就是说我种的是一个善因,将来能够赶得我很快乐的果报,反之也是这样的。

所以这个因果的法则就注定我们做一件坏事,希望佛能够替我们把这个抹掉,消掉这个恶果,这是违背因果。因为你干的原本就是一个要受苦的因,种一个这个因,而想得到一个快乐的果报,这是在因果上不对称,所以说,佛不可能有保佑这样的人。

主持人:那凌老师您刚才不也说嘛,说我杀了人我去求佛,那我就能逃难。

凌海成:就像刚才宗舜法师说的一样,我种因种的是苦果,你得承受这个苦果。原来我们那儿有一个,广济寺有一个法师,这个法师现在已经圆寂了。他常常跟我说,他说这个人,就是拜的人,他跟我说,这个人做了什么坏事了。

主持人:能看出来?

凌海成:他说,他今天来就是要躲避这个灾难。

主持人:那能躲过去吗?

凌海成:那很难说,我觉得如果因果要是说,没有因果那就没有得偿。

主持人:法师呢?他那个能躲过去吗?

宗舜法师:我是这样想,当人有这个惭愧心的时候,他的命运其实已经在发生改变。这个佛教说“不怕念醒,就怕悟迟”。不怕念醒,就是说你心中的坏念头产生了,这不要紧,但是最怕的就是不知道这个念头是坏的,同样你干了一个恶行,这个恶行固然是很坏,但是如果你还一直认为,你这样做是对的,那就更麻烦。

所以我们就觉得,就是说给任何人,都要给他一个生路,给他一个希望。那么我们要从一个发展的眼光来看,虽然他弥补的行为,可能不能够立刻导致他能够躲避那个灾难,但是由于他自己认识到他害怕,他想要逃避惩罚,这个就是已经明显认识到自己做的是错事。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那对他人生的教训,他已经获得了一个。

主持人:一个忏悔的机会?

宗舜法师:对,是。

主持人:本身可能他求佛,他不一定能够躲避这场灾难,但是至少他心灵上的这些罪恶,他可以洗掉一些?

宗舜法师:对。这个佛教里面说 “惭耻之服视为罪上”,就是说我们的最庄严的衣服打扮得我们漂亮的,第一个是惭愧,第二个是知羞耻。这个在佛教里面就说,这样两件衣服是最为庄严的,我们能够披上这样的衣服,就能够改变我们的形象。所以我们说即使是对于恶人,我们还是鼓励他去求佛。不是求佛给他把灾难免掉,而是说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改变自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主持人:凌老师,您求佛的这个过程当中,给我们举个例子比较灵验的?

凌海成:很多。

主持人:您就讲一个吧。

凌海成:是有这么一回事,还是我父亲的。我父亲夜里边吃药,吃错了,他把半瓶药吃进去了,第二天早上去,整个人就没有知觉了,就好像是不行了。那天我正好送我侄子到日本去,所以我就很急,急得不得了。

主持人:这半瓶如果要是老人家吃进去……

凌海成:很快就不行了。

主持人:正常人也不行了吧。

凌海成:对,很快就不行了,而且不知道什么原因,不知道是吃药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以为是中风了。

主持人:他已经是一宿,就是已经在夜里消化了。

凌海成:对,第二天早上不动了,什么知觉都没有了。在这个时候,我就一边开车一边说,因为刚才说到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家称观世音菩萨圣号前面,常常加上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主持人:对。

凌海成:为什么呢?因为他确实能够救苦难,你这个声音在这儿,所以我这一路上大概走了两个小时,很远的路,的确很慢。我没有停一分钟,就一直念“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结果到了医院以后,这个保姆回忆,说他可能把那个药吃光了,还剩那么一小点,那么根据这个,我们就把他的血液或者什么东西,拿到另外一个专门检验病毒的这么一个医院,就检验出来了,是吃这个药。

主持人:如果没检验出来呢?

凌海成:没检验出来,就坏了,这人可能就没了。就因为这样的话,就一点一点,所有的事情都非常的顺利,所以就救了他,起死回生。

主持人:您觉得就是您念了观世音菩萨?

凌海成:我觉得就是观世音菩萨。

主持人:法师您觉得念这个菩萨名号的那个功德,让他父亲起死回生了吗?

宗舜法师: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如何看待这个感应,其实我们常人对于感应的东西,往往都过于喜欢把它神秘、渲染。


◆求佛真的有用吗?佛菩萨在生活中能感应到吗?

宗舜法师:就是对平常的这种感应,他大概觉得说不够神奇,这是一个普遍的心态。就是大家追求灵异、古怪,不合乎寻常的逻辑,如果是这样的,大家会觉得说这个就是感应。但是他就没想到佛法之道,本来就是平时之道,它是一个非常平易的。佛救助众生的方法,是非常非常多的,而且有的时候是超乎我们的想象。

就像观音菩萨的这个救助,他可能就是帮助这个小阿姨,回忆起来可能这个药,发现这个药就是剩下很少。然后,及时的有医院能够检查,能够知道他的各项指标是怎么回事,然后有针对性的(治疗)。而这个时候的感应,不是说凌老师一念观音菩萨,立刻就看见一个观音菩萨现身,然后拿甘露水在他身上一洒,然后立刻老人家坐起来了,起死回生,这个感应不是这样子的。

所以我们说,当你遇到困境的时候,你没有路了,忽然来了一个樵夫,给你指了一条山路;当你要渴死的时候,忽然一个车队路过,在这个时候,给你最后的一碗水。

主持人:那是观世音菩萨显灵?

宗舜法师:这个不是说,你不要管谁在显灵,也就是说当你向佛菩萨乞求的时候。佛菩萨们,他们从大悲心的角度,他们用智慧关照,他们都会了解我们的状况,于是他们就会用最最合乎逻辑,最最现实的这个方式来显现。

所以曾经佛教有一个故事,就讲这个有人跌到水里,就快淹死了,这时候他就想起观世音菩萨说,念观音菩萨很灵嘛,那我就拼命念观音菩萨,说观音菩萨你赶快救我吧。

主持人:对。

宗舜法师:好,就念了一会儿,没有显灵。来了一个船,小木船一个渔夫划着船就过来了,说你掉到河里,孩子上来吧。溺水的人说,老人家不用,我求了观音菩萨的,我坚信观音菩萨一定会来救我的,您去吧,小船就划走了。

那么继续在那儿念,在水里念,那么过一会儿又来一个大船,上面的人都叫他上船吧,上船吧,你们去吧,观世音菩萨会救我的。到最后又来一个很大很大的舰船,大家都把救生圈什么都抛给他,但是他坚决不要,说我只要等观音菩萨来救我,其他的人这都不算,最后这个人溺死了。

那么溺死了以后,他就感到非常的不平,说观音菩萨你欺骗了我。你原来说只要我们念你,求你,你就会来救我,但是最后你让我淹死了,你不是太不慈悲了吗?这个时候观音菩萨真就显灵了,显身出来对他说,其实我已经救过你三次,第一次我让木船去救你,最后让大军舰去救你,但是你三次拒绝了,那么在这样子的状态下,你只能够承担你自己做出这个错误选择的这个因果。

虽说我们求观音,他对我们最大的帮助,应该是什么呢?比如我得了一个顽症,那么我本来没有救,忽然遇到了一些朋友,介绍了一个什么名医,或者是一个灵验的药,那这个就是药师菩萨、观音菩萨的加持。

主持人:凌老师您有这种感应吗?

凌海成:他是这样的,人信佛的这个人,你比如说我今天栽一个跟头,我反而是想,什么事做错了,是不是菩萨来处罚我?如果今天有点什么好事,说我是不是就奖励了我什么事,我哪件事情做得好。他常常是就直接联系到佛菩萨那儿去了,就是包括你求这个事情。求成了,那么也是佛菩萨这个保佑的,如果没求成,那是我因果的关系。

法师,还有这个凌老师说,看来求佛还是真的有用是吧?您能给我一个肯定的回答。

宗舜法师:对,非常有用,而且是绝对的有用。

宗舜法师:从根本上来讲,佛陀的救助,还是在引导我们开启自信。所以说,慧海禅师曾经讲过,如果佛真的能够度众生的话,过去诸佛出世,已经(占了)恒河12年多,那么每个真佛度一个众生,早就已经把我们度尽了。

主持人:佛经里面经常会见到说,已无众生可度?

宗舜法师:是,那么这个意思告诉我们的就是,佛道我们是要自己来成,佛道不是由佛赐给我们的,成就、成功,你所追求的事业也好,你追求的健康也好,它不是佛给的恩赐。那么佛在更多的时候是做一个增上援,它是做一个辅助,是帮你在你最困难时候,在困难的时候帮你挺过去,然后让你能够继续走下去。


◆求佛真的有用吗?正确求佛的三个建议

曾经我看到过一个梵文,就是有一个信神的,他就每天在抱怨说:“这个神哪,我这样子虔诚的供奉你,为什么总是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你没有来给我帮助的呢?”那个神就显灵给他看,说你看你,这个生命的历程就像这个沙滩,你看沙滩上有很多脚印吧。那个人回头一看,就发现他的生命的沙滩上,就经常会有两双脚印在上面,走着走着的时候就剩下一双脚印,他就感到不理解,说“为什么会有两双脚印,又有一双脚印呢”?

主持人:佛菩萨伴随他吗?

宗舜法师:在你坚强能够去过得了这个生活的时候,是我陪着你在走。但是等你倒下了,你走不动了,你遇到人生最困苦的时候,是我背着你在走,所以,留下的脚印是一双。

主持人:是一直在伴随着他?

宗舜法师:就是说无论是什么宗教,他对于这个宗教信徒的这种安慰,都这样子的。

主持人:凌老师,您能不能教我一个很正确的求佛方法?会受益的,怎么样求?

凌海成:我觉得是这样,也没有什么正确,就是说可以求,应当求的时候你就求,你觉得我这件事情求了不应该,不应该让佛来帮助我的,就不求。

主持人:还有这样的一个原则?

凌海成:我是这样的一个原则,如果我做了一件坏事,我觉得现世报一下,让我更坚定了对佛教的信仰,这是好事儿。因为如果你现世没报,你可能觉得这是不是真是这样的,我三世因果你说我能走不错?很多人现世就报,好的也报,坏的也报,不一定是到下一世去报。在这种情况下更加使他以后不会再做,坏事不会再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主持人:看来我们在求佛的时候,人心里还是有一个想法,就是如果要是一个佛,不应该从佛那里得到的,咱们就不应该去求。

凌海成:对。

主持人:我觉得我要是可以求到的,就是您认为我可以求到的,那我就所应当的去求。

凌海成:就比如说你要考大学,尽了全力,已经是不可能再有其他力量,全部拿出来了。这时候我求一求,不是说我成天的玩儿,到处求一求,有意外的收获,这种几乎就是可以想象得到的。所以我觉得求,一定要在你认为,可以求的情况下、应该求的情况下去求,不是胡乱的求。

主持人:好,宗舜法师给我一个正确的求佛的方法?

宗舜法师:我觉得在观念上首先要明确几点,第一个是我们欢迎大家求佛,还是鼓励大家求佛。大家应该把自己宗教的修行和我们乞求三宝的加持,把它的结合起来。因为只有通过三宝多多的加持,让我们的顺缘能够增长,让我们的逆缘和违缘逐渐的削减。让我们走起路来,就是在修行上,就会比较顺,而且就会得到更多的利益,所以求、可求、应该求,这是要摆在第一位的。所以我们大家不要害怕求,这是第一。

第二,但是我们还要知道,说人生的路、修行的路,成佛的路是自己走的。从来没有人能够替代我们完成这个修行,最后圆成佛道。所以说我们应当把求佛,佛对我们的加持,作为一个助道之源。而不要养成一个依赖性,也就是说一切我都拜托佛,感觉佛就是包办我的一切,那这个就是一个懒惰主义。一个懒惰的人,那这样子的人,是没有办法实现自己这个菩萨道的。所以我觉得第二个就要明确,就是既要求,又不要单纯的依赖,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第三个。要向佛求的时候要对佛说,请你用你的智慧为我抉择,这就是古代所说的可取则取。就是我会有很多的愿望,佛菩萨去表达,那么这些愿望在我看来,表面上看来都是对我很好的。我希望有各种各样子的福报,有钱的、有财的、有色的、有名的、有实的,乃至一切一切,我觉得这些东西对我都非常好。

但是很有可能那些东西只是刀刃上的蜂蜜,如果我们轻易的拿舌头去舔的时候,会被舌割,我的舌头会被刀刃伤害割伤。但是作为凡夫,由于被这个欲望蒙蔽了双眼,看不到这个所谓的好处后面隐藏的危机呀。但是佛菩萨他们有智慧的眼睛,他们能够帮我去抉择,所以我对他说,希望您保佑我如何如何。但是我也希望您能帮我抉择,如果这个东西对我有益,您成就我、帮助我,让它实现;如果这个东西对我不好,对我有害,那您就帮助我,让它不要实现,这就是一个最好的求佛的方法。

主持人:好,感谢您收看《问道》节目,同时也希望各位观众,多多求佛,感谢两位老师。

宗舜法师:感谢主持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宗舜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宗舜法师)  

 宗舜法师:略论禅宗与念佛--以四祖至六祖为中心(下) 

 宗舜法师:略论禅宗与念佛--以四祖至六祖为中心(上) 

 宗舜法师:蕅益大师《灵峰宗论》删改问题初探 

 宗舜法师:《释氏疑年录》续拾(一) 

 宗舜法师:《释氏疑年录》拾遗 

 宗舜法师:长者子说 

 宗舜法师:魏源辑《净土四经》校点说明 

 宗舜法师:李逸尘居士“《佛说无量寿经诠释》序”引言 

 宗舜法师:何炳仪居士“夏会本”研究论文两篇小引 

 宗舜法师:读竺摩法师《东西两法并行不悖》 

 宗舜法师:略谈杨仁山居士评净土真宗--写在《杨仁山居士评 

 宗舜法师:关于净土真宗(本愿法门)几个重要问题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