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白云禅师:环境的适应性


   日期:2020/5/28 23:3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环境的适应性

── 摘自白云老禅师著作《白云深处》

常有人,抱怨环境,叫人难以适应。

有识之士,教人适应环境,不要教环境适应自己。

学佛的行者,强调不要带着规矩行脚参方,尤其是不可反对他人的规矩。

无论如何,任处何时何地,少不了都有“环境”问题;唯一不相同的是“处环”时的“心境”如何?而生起抗拒、容忍、改革等分别意识,表现每一“自我”的差异性。

因此,佛法中开示有“调适”的道理和方法,针对吾人的“身、语、意”三者造作行为的修养,使其:

于过犯之时,能做到不犯,是谓之戒。

于散乱之时,能做到不乱,是谓之定。

于愚痴之时,能做到不痴,是谓之慧。

修,具改正义。

养,具培育义。

修养,依吾人的身之作、语之言、意之动,难免缺乏“修养”的功德力;以至于造作行为时,多过犯、多散乱、多愚痴,所得后果,总不离“人、我”伤害的缺憾。

基于“人、我”离不开环境的相处,而环境的构成要素,恰巧又离不开人与人及人与事;于是,相处中的实际利害,便有“为人、处事”的不能避免的问题。

因此,环境的大前提,建立于“人、事”两个重点;于是,人生的道途上,为人与处事,便成了必须学习的两大课题;或者说,就是生命与生活所组成的人生哲学。

众所议论,为人、处事,何者最难?

有的说;做事容易做人难。

亦有说:做人容易做事难。

但是,深刻的探讨“人、事”二者,互为因缘,关系紧密;也就是说,有人便有事,有事便有人,因人而缘事,因事而缘人;人与事,原本是分不开的,就像是生命与生活。

如果,分别“人难事易”或“人易事难”,则如同“生”的“命、活”或“活、命”,其互为因缘的事实,任谁、任何道理,也不可能使其分立,或是辨别难易。

因此,构成环境的“人、事”两大要素,既然是如此的休戚相关;身为“人”的你我,就不可能隔离环境,或者不跟环境打交道。于是,环境的适应性,便成了必须修养的课程;就像是如何维护自己的生命与生活,使得人生的道途,如何跨越坎坷,如何行的稳当。

前面提到环境的分别,在于心境的差异,这里举一禅门往事,述说在于“心境”的机要;思虑看,有何感想?可能发生甚么心得?!

从前,佛印禅师与苏东坡居士,二人相交甚密;有一天,东坡居士与佛印禅师共习禅坐于方丈室;彼此“较劲”一番之后,遗留了如下的一段对话。

东坡:禅师,认为我坐的怎么样?

佛印:居士坐的很好!

东坡:好到甚么程度?

佛印:有似如来模样!

未久。

佛印:居士,认为老衲坐的如何?

东坡:禅师模样,就像一堆牛粪!

佛印:因你心境好。

东坡:禅师败下阵来。

事后,苏东坡回到家中,兴高采烈的告诉苏小妹;说、今日禅坐,胜了佛印,当浮大白(酒),以资庆祝。

然而,苏小妹闻言,不以为然,反评乃兄败了,不与东坡酒喝。

东坡不服,诘问败由。

苏小妹答言:“佛印禅师的心境如佛,故说如来;兄长的心境高傲,故说牛粪;试想看?是否败了!”

东坡闻言,愧然不语。

行者大德!你说:

环境的适应性,是否在于心境?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