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继程法师:外在与内涵


   日期:2020/5/30 13: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外在与内涵

继程法师

不再有激情,也不让内心的感情明显流露。

这已经是第二次了,也许将来还会有这样的机会。

其实是有一些事情会触动内心的感性。乃至有时候礼佛时,也不禁眼眶润湿了。

有时候看到朴素的脸上,虽然绽开了笑容,却仍有一丝无奈的神色,心里竟然有一种刺痛的感觉。

看到了丰盛的餐宴,几个似乎是高级或者什么特殊身份者在举杯欢饮,心里就更不解了。或许,更需要阶级的,就更强调没有阶级之分吧!但我们仍然有太多的不解,实际上也还轮不到我们去了解,毕竟各有前因啊!

也许我经常都希望抱着比较积极、乐观的态度来看待事情,虽然在深思时,我总是会看到事情消极的一面。

我想如果能承担得起,那么消极的一面都让我去承受,那是一种压力,有时候只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当我们让其他的人见到了积极的一面,生起了信心,奋起努力,那么对於消极因素的抵消,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而我们希望的也许就是这一种情况吧!

五千年是一段相当长远的日子,足够让一个文化兴起、发展、衰微,甚至灭亡。

也许古人也不一定想遗留下什么给我们,但在文化的长流中,他们也是其中的一环。当时可能只是想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也许只是依着已有的文化基础,作一些改进。但经过了一代又一代,有毁掉也有建设;有重建,也有创作。反正就这么样兴衰交替的,竟然遗留下那么多的遗产。

对於一个败家子来说,变卖祖先的遗产是再平常不过的了。卖不出的,也不妨拿来“献宝”,说不定可以换个三餐温饱呢!

如果在一个时代中,其文化艺术总比不上前人,其种种的建设,还是达不到古人留下来的水平,请问:这一代有什么值得向世人炫耀的!

想想:总是靠古人的遗产,来博得几声赞美,本身却再拿不出什么好的成绩出来,有什么好标榜的呢?

更可悲的,还把那些珍贵的遗产肆意的破坏。只凭着一已的偏见,就忽略了古人的心血,只懂得破坏,却不懂得建设,这样的一代,不是败家子吗?

终於知道了这一切毕竟还有可以拿出来亮相的价值,至少可以换三餐温饱,才肯下点功夫去保护,乃至去照顾。但其目的,也许不在其历史意义或艺术价值,只因为这些宝还有一些识货的人,愿意花钱来看,而他们正向钱看呢!

因为我们看到的仍然是文物的保护与风景区的建设,可是这些文物的内容,却未必真正获得弘扬。

一切存在於具象的文化遗产,若有其价值必不完全在其形象之具体、美观、或其他的欣赏角度,因为这一文化的形成、艺术作品的完成,必有其内涵以及思想,否则五千年留下来的瓦片,除了其考古价值外,还有什么呢?

如果我们只看到了这一切具象物质的留存,却不见其思想内涵的发扬,那么在文化的传承工作上,还只算是做了少部份。

也许文化的传承过程,感性的成份是比较重的,而艺术作品也是如此,但这些感性往往是结合了以往的感性经验与理性的理论而有的。因此作品流露的,就必然的含有思想、感情在内。失去了思想与感情,艺术品就失去了内涵,它们的生命就枯萎了。

所以只看到了一座又一座的古建筑,一件又一件的古作品,重修而呈现在我们眼前,并不是文化的重建,那也许是一种变相出卖祖先遗产的方法。

这种情况往往是一种假相的升平,人们也许有机会过着比较好的生活,但其精神生活却往往是空洞的。也许他们也不要求什么,但那不是无所求的境界,而是无可求,一种无奈的无求。

长远遗留下来的遗产,要毁还是毁不完的,卖也卖不光的。一旦知道还有“献宝”的作用,就想保存,这种心态是极可怜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大多是古人的遗迹,今人的建设是太少了。

更可悲的是这些遗产除了此作用外,其文化生命大多枯萎了。当然这是消极的心态。

事情总是相对的,至少还看到有一些人,也许也不是有很高的文化意识,只是想到要为他们的信仰、他们的祖先遗留下来的遗产,作一些内涵充实的工作。但重点仍然是在具象的建筑或遗物上,而这一切因其具体可见,也许比较容易让人感觉到其存在或价值。

但长久下来,这一认识却使许多文化的遗物失去其生命,因为太多的工作只在具象的物体上,而缺少了内涵生命的灌注。

佛教在目前大陆的发展,似乎有此现象。虽然还有许多寺院的存在,但很多已经旧而且破了,这是先要解决的问题。关於寺院的内容,除了课诵、经忏、法会等仪式,还是太少佛法的宣扬。

而佛法才是佛教的慧命所托!

从积极的一面去看,也许这些存在或待重修的硬体建设,还有其一定的大作为,但如果真正要使其重光,就不只是把寺院再建得富丽堂皇了。

真正的还是在於佛法的宣扬,让安住於寺院的僧人,知道出家何所为;也让进香的信徒,明白他们的信仰;乃至让普通的游客,也懂得一礼拜一叩首,是基本的礼仪!

让大家进到寺院,都以清净心进入净土的心情来安顿,那么寺院的生命才能活起来!

这条路还有多远呢?没人知道,能否走到尽头,也不知道!

但路总是要走下去的,但愿大家都走得好,走得顺利!

摘自<翱翔佛法太虚>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