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认识修行的过程——KJ法师与弟子交流录


   日期:2020/5/31 11:1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认识修行的过程

——KJ法师与弟子交流录(一)

( 2012-03-12)

地点:天开小讲堂

释宽见:我们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一般从凡夫到修行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从凡夫修行到初地,一大阿僧祇劫;从初地修行到七地、八地,一个阿僧祇劫;从七地、八地到成佛还需一大阿僧祇劫。

阿僧祇是一个无量的、很大的天文数字,劫也是个很大的时间概念,一大阿僧祇劫是一个非常长远的时间。修行也必然要面临很多的困惑,甚至是反复以及很多的障碍。

佛陀开示了八万四千法门,或显或密,或大或小,或禅或净,其实也都是为了对治众生的种种困惑和障碍。众生有无量的习气烦恼,佛陀就开示了无量的法门,众生如果没有烦恼,这些法门也不过如梦幻泡影般。为了对机,所以才说这些法。

人无完人,我们修行会遇到很多反复,有时候会带来很大的困扰。有些人觉得付出了很多,修行上很努力,甚至是非常努力,努力的程度到了钻牛角尖,连生命都可以放弃,但往往你所期待的收获却未必如期而至。有些人就觉得很吃亏,说我付出了很多,最后却没得到相应的东西;或者是障碍、烦恼还这么多,还有这么多的不如意,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沮丧,乃至退心。

这个过程基本上每个人都出现过。怎么去认识这样一个事情呢?

首先,要了知:

第一,这个问题的出现,是说明佛法不灵,或者佛法僧三宝不灵,或者师父不灵,或者法门不灵?还是自己没能够如法修学,自己认识产生偏差,是自己的问题,还是三宝的问题?如果认识到是自己的问题,那么这个认识是正确的。既然认识错误了,我们调整自己的认识;如果你认为是三宝的问题,那么你就失去依靠了,你的皈依就失去了,皈依戒就破了,加持力也就得不到,问题也很难解决。

我曾跟大家分享过,永远要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永远不要从别人身上找问题,尤其是从三宝身上找问题。最典型也最普遍的一个很差劲的表现,比如给佛上一柱香,希望佛保佑我中六合彩、得五百万,然后上了三炷香,结果一摸发现还是没中,于是就想:哎呀,佛不灵,我以前那么虔诚,给你上香,还拜你,结果买了那么多彩票都没中,对佛就灰心丧气。只要你不能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事实上跟这是一类的。所以,第一点,一定要认识:到底是哪方面的问题。

第二点,也是个建议,就是不要害怕,也不要沮丧,这是一种正常的情况。没有这种反复的话,成佛也就太容易了!我们平心静气,返观内照自心,三轮体空,一无所求,去观察、去观照自己的身口意。妄想、烦恼起来的时候,去观察它有无实有的自性,或者你只是去观察它而已,不要造作,不要给它加一个意念,不要被它牵着鼻子走,只是把它看住了,这些烦恼慢慢也就会消失。

不过,有时候,烦恼起来的力量很大,甚至到一个失控的程度,这就需要团队和良师益友的帮助。前提是对此团队、良师益友的环境有信任感,能听得进去。大家互相督促和帮助,所以共修的力量很大。

修行的误区——强迫症

——KJ法师与弟子交流录(二)

( 2012-03-12)

地点:天开小讲堂

释宽见:现在有的误区,一些居士、老修行,不去寺院,就在家里头看光盘,跟别人很少接触,也不东跑西跑,这样去修行恐怕也还是不够。

因为佛法确实非常深奥,在我们进步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不同的境界,你能否都认识,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大多情况下,我们往往只是看到“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必然成就”。这固然不错,但是否能真正理解这句话?恐怕未必。

多数经论里讲,需要良师益友的环境,共修。共修有加持力。经论讲,一人诵经的加持力只是一分的功德,十人诵经则每人都有十分的功德,共修的力量是不一样的。其实,很多问题、障碍在共修中自然都会解决,还可以积福、消业、发现自己的习气。一个人很难发现自己的习气,和大家在一起共修,我们的习气无所遁形,就有可能得到解决。

我经常看到一种情况,修行人和不学佛的人都有,就是强迫症。

什么叫强迫症,这是医学上的名词,我说我的理解,不一定准确。强迫症的人不是坏人,但他总是习惯于强迫别人去接受他的一些认识及看法,或者按照他的想法去做。我说的“勿强求”其中一点就是针对这种。强迫症就是一种强求。其实,强迫症的这种意愿、这种症状,大多数人都有,可以说百分之百都有,程度的高低不同而已。

我们有时候为什么生烦恼啊?就是我希望他做而他没做,惹得我生气了。举个例子,也是最近遇到的一个情况。一个小伙子跟女朋友出问题了,可能是他脾气、性格不太好,甚至可能会动手打人,女方就不干了,要跟他分手。但他非常爱这个女孩,很痛苦,又无法控制。真的很痛苦,他非常想和女方复合,希望女方原谅他,继续跟他在一起。他会采取什么行动呢?跪到人家门口,可以自杀。他说:你不回来我就自杀。你说女方会回去吗?(不会。)为什么?在我看来,这太可怕了,你动不动就自杀,我要是不按照你想的去做就自杀给我看,那这一辈子多可怕啊。按照世俗的讲法,这毕竟是一个终生的事情。

那他为什么要去自杀?就是希望女方回心转意。但采取的方法是不是正确,我跟他讲,我说你要想让她回心转意,首先得认识到你错在哪里,你这就是一种强迫症,是一种强求。

第一,你要拿出你的诚心来。他说我拿出来了,我都自杀过,够诚心啊!我说:你拿出诚心,只能要求自己,不能要求对方必须同意你的请求。我讲得可能深奥一点,我说只管耕耘,勿问收获。你只管拿出你的诚意,只管去做,要尊重对方。但是你不能强迫对方必须接受你的诚意或者道歉,或者因此而必须要改变。

他说:我可没那么伟大。他说,师父你能不能告诉我一个方法,怎样让她回心转意?我说:让她回心转意只有这个方法。他说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使她肯定能够回心转意?我说:只有这一个方法,就是你要尊重她,并且不能强迫人家。要给别人自由的空间,给别人选择的权利。你不能剥夺别人选择的权利,就好像别人不能剥夺你选择的权利一样。你现在是剥夺别人选择的权利,你强迫别人必须选择你。“你必须要喜欢我、必须要认可我、必须要尊重我、必须要在意我、必须要以我为中心,你不能忽视我、不能忽略我”,大家是否觉得这种表现很熟悉?这其实就是强迫症很明显的一种。

强迫是我执

——KJ法师与弟子交流录(三)

( 2012-03-12)

地点:天开小讲堂

释宽见:这个小伙子说“我可没那么伟大”。我说:正因为你没这么伟大(不能给别人自由和选择的空间),所以女方才不选择你;如果你变伟大一点,你被选择的机率就会高一点。

他陷入了沉思。你不伟大一点,别人凭什么选择你?你不变得更加能够尊重别人、给别人空间、给别人自由,让别人和你在一起感到没有压力,别人凭什么选择你。因为别人一个行为不顺你的意,没有做你想要她做的事情,你就自杀给她看,这种强迫能够实现吗?别人不喜欢你,你就给她施加压力,要不用枪指着她,要不用枪指着自己,你说别人就会喜欢吗?强迫症的这种症状其实每个人不同程度都会存在,只是到了一定程度、超过一定界限就是一种病了。强迫症越厉害,给自己带来的烦恼就越大。

其实,如果我们再归归类,把强迫症说得广义一点,大家看看,我们的烦恼是不是很大程度也可以归于一种强迫啊?所谓的强迫就是一种我执。

我们为什么烦恼?因为别人说了我不希望他说的话,因为他做了我不喜欢他做的事。有些人会说: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让我很难过。那我会问一句:那他为什么就不能这样做?打个比方,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人生处处好时节。那有人可能想“春天为什么就不能收获?我想要收获,我想要苹果成熟,我想要吃苹果,我不要大棚的苹果,我就要现摘的苹果,为什么就不给我。夏天为什么不能凉快一点,秋天为什么就不能像春天一样百花盛开,所以我很不爽……这是什么症状,是不是也是一种强迫症。

我问一句,凭什么春天就要为你结苹果,凭什么夏天就要凉快,凭什么,夏天为什么就不能热,为什么秋天就不能不绿。或者,说得极端一点,今天下雨了,我不喜欢下雨所以我很不爽,为什么就不能不下雨。那我要反问一句:凭什么就不能下雨呢?因为它让我不舒服,那凭什么老天爷就一定要让你舒服,或者说凭什么别人就一定要让你舒服?所以说,你只能改变你自己,你不能选择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不能选择要面对的境界是什么,但你可以选择怎样去面对这个世界,必须要接受这个境界并做出选择,怎样去面对它。我们不能选择环境,只能选择怎样去积极地面对这个环境。

强迫症说白了还是一种我执。发作的时候,一旦陷入牛角尖,真是很厉害。我有过这方面的感觉,其实多多少少每个人都会有。当这种症状起来的时候,我们必须有所认识。

今天跟大家讲,要换一个角度去看:一旦烦恼起来的时候,看看自己哪些方面又强迫症发作了。

强迫是我执

——KJ法师与弟子交流录(三)

( 2012-03-12)

地点:天开小讲堂

释宽见:这个小伙子说“我可没那么伟大”。我说:正因为你没这么伟大(不能给别人自由和选择的空间),所以女方才不选择你;如果你变伟大一点,你被选择的机率就会高一点。

他陷入了沉思。你不伟大一点,别人凭什么选择你?你不变得更加能够尊重别人、给别人空间、给别人自由,让别人和你在一起感到没有压力,别人凭什么选择你。因为别人一个行为不顺你的意,没有做你想要她做的事情,你就自杀给她看,这种强迫能够实现吗?别人不喜欢你,你就给她施加压力,要不用枪指着她,要不用枪指着自己,你说别人就会喜欢吗?强迫症的这种症状其实每个人不同程度都会存在,只是到了一定程度、超过一定界限就是一种病了。强迫症越厉害,给自己带来的烦恼就越大。

其实,如果我们再归归类,把强迫症说得广义一点,大家看看,我们的烦恼是不是很大程度也可以归于一种强迫啊?所谓的强迫就是一种我执。

我们为什么烦恼?因为别人说了我不希望他说的话,因为他做了我不喜欢他做的事。有些人会说: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让我很难过。那我会问一句:那他为什么就不能这样做?打个比方,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人生处处好时节。那有人可能想“春天为什么就不能收获?我想要收获,我想要苹果成熟,我想要吃苹果,我不要大棚的苹果,我就要现摘的苹果,为什么就不给我。夏天为什么不能凉快一点,秋天为什么就不能像春天一样百花盛开,所以我很不爽……这是什么症状,是不是也是一种强迫症。

我问一句,凭什么春天就要为你结苹果,凭什么夏天就要凉快,凭什么,夏天为什么就不能热,为什么秋天就不能不绿。或者,说得极端一点,今天下雨了,我不喜欢下雨所以我很不爽,为什么就不能不下雨。那我要反问一句:凭什么就不能下雨呢?因为它让我不舒服,那凭什么老天爷就一定要让你舒服,或者说凭什么别人就一定要让你舒服?所以说,你只能改变你自己,你不能选择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不能选择要面对的境界是什么,但你可以选择怎样去面对这个世界,必须要接受这个境界并做出选择,怎样去面对它。我们不能选择环境,只能选择怎样去积极地面对这个环境。

强迫症说白了还是一种我执。发作的时候,一旦陷入牛角尖,真是很厉害。我有过这方面的感觉,其实多多少少每个人都会有。当这种症状起来的时候,我们必须有所认识。

今天跟大家讲,要换一个角度去看:一旦烦恼起来的时候,看看自己哪些方面又强迫症发作了。

破四相

——KJ法师与弟子交流录(四)

( 2012-03-12)

地点:天开小讲堂

※※ :师父,《金刚经》上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些相都破掉后是否就没烦恼了?人相是我,众生相、寿者相是什么意思?菩萨要是没这个相了……

释宽见:我们众生都在相中打转,都被相所迷。但《金刚经》讲的其实是般若空性,是非常深奥的般若思想。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破四相。相由我产生,所谓相就是我的、我的分别。不信,(指着录音笔)这个东西在这儿,你们看到了什么?

※※ :录音笔。

释宽见:看到录音笔,你们想到了什么?

※※ :能录音。

释宽见:还想到了什么?

※※ :功能……

释宽见:什么功能,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多少钱一个,是买的还是偷的,送不送人等。但是你们每个人想的都不一样,这就是相。这跟它本身有关系吗?没关系。

我在讲《心经》的时候,拿出一个杯子,我说你们看到了什么。你说叫杯子,英国人听不懂,他说叫glass,他的相跟你的相不一样。你看到这个杯子想到“用来喝水的”;喜欢喝茶的人,想到“这能喝茶”;喜欢喝牛奶的人想到“这能喝牛奶”;破坏欲特别狂的人想到“这好砸”。你看,这都是心中的执著妄想不一样,它产生的相就不一样。

相,就是你的分别执著导致的。你们看到的东西一定都产生不同的相,都是不一样的。假如一条狗看到它,看到的相就差得更远,它会对这个杯子毫不感兴趣。对每一个众生而言,看到的相都不一样。既然都不一样,哪个相是正确的?哪个相都不正确,都不是实相,都不是真正相。所谓真实相就是诸相非相,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诸相非相”就是这个实相。

《金刚经》的四相,我只能说大概,我相、人相,“我”、“人”是相对的。我们看到任何东西,都会产生“我”和“他”的对立。关于“我”的就是我相,关于“他”的就是人相。寿者相指的是高贵的、好的、有德行的。众生相指世间各种人的表现和面貌。这是《金刚经》里讲的四相,但是四相都是你的分别执著,所以叫做相。正是因为有我、人、众生、寿者这四相,种种的颠倒就产生了。

“这个录音笔适合我,我如果拥有它就比较好”,或者“这个录音笔就是属于我的”,这是我相;“这个录音笔不是我的,是别人的”,这就是人相;“这个录音笔档次太低,不怎么好”,这就是众生相;“这个录音笔豪华、雍容华贵”,这就是寿者相。

这些东西跟它的本来面目毫无关系。比如,你说它是黑色的,是这个形状,那么十年前它是黑色的么?是这个形状吗?十年前它或许根本不存在,只是一些材料或者矿石,那你看到矿石会说它是录音笔吗?为什么十年前你不说是录音笔,十年后说是录音笔呢?这就是因缘所生法,一切事物都是因缘所生。这些东西是矿石等种种材料,经过人的加工,通过模具等各方因缘聚合才形成的。是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因缘所生法就说明它是无自性的,因缘所生也就会因缘所灭。十年前当这个因缘还没发生的时候,录音笔存在吗?如果说十年前这个录音笔不存在,那五十年后这录音笔还在不在?不一定。或者即使在,恐怕也不是这个样子了,你甚至都认不出它,基本上丢到垃圾堆里或者丢到土里去,早过时了,你也不会再看它一眼。那时候,你看到,还会想:它是录音笔吗?如果它确实是录音笔,应该永远不会变,十年前也是录音笔,五十年后也应该是录音笔。如果真是录音笔的话,它就不应该改变。但它其实是会改变的,所以说明它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叫做录音笔的自性,并没有一个实在的自性叫做录音笔。因为它是因缘所生法,因缘生,因缘灭,所以我说“即是空”。

所谓录音笔,既非录音笔。但既非录音笔,是不是这个录音笔就不存在?它还有其功能,就是能录音,是名录音笔。它的功能你不能否认,既不住有,也不住无。你说,就是空的,它就是能录音。这个功能还在,虽然在,但它却是无自性的。现在有,过了这个时段,坏了,就没有这个功能了。因为是因缘所生法,所以我说“即是空”。

它虽然是空性,但不碍其妙有,它还有其功能在。如果说“啊,一切都是空的,我也是空的”,那就完了,那我是谁,我坐在这里干什么,还要不要学佛,要不要吃饭?还得吃饭,这个吃饭是妙有啊。为什么空的还要吃饭呢?就因为是空的,所以才要吃饭,不是空的就用不着吃饭了。如果不是空的,不是因缘所生法,那就应该永远那个样子。比如你现在不饿吧,不需要吃饭,你就应该永远不饿,不是因缘所生法,就会不变,就像虚空一样,是不变的。就应该永远不饿,永远年轻,永远这个样子,你就用不着吃饭。正因为是因缘所生法,经过种种消耗,肚子空了、饿了就要吃饭。

因为万事万物都是空,所以才有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因为它是空的,所以才会千变万化。它要不是空的,怎么能千变万化呢?它老那样了,不变了。你看虚空,亘古不变。

无法承受的爱

——KJ法师与弟子交流录(五)

(2012-03-12)

地点:天开小讲堂

※※ :虚空怎么会不变呢?

释宽见:虚空有生吗?它什么时候出生的,什么时候会灭掉?不会。虚空也是对无为法的一种比喻。例如,这个书有生有灭,助印就有书;过几十年坏了,不小心掉到地上,或者被不小心烧掉,书就没了。你看虚空可以坏吗?

※※ :它有成住坏空吗?

释宽见:有为法有成住坏空,虚空是无为法。

※※ :什么叫虚空啊?

释宽见:不生不灭的东西就叫虚空。

※※ :比如空气?

释宽见:不是空气,是空间。

※※ :空间是由空气组成的,想象不出来什么是空间。

释宽见:比如,因为房间是空的,所以可以放桌子,放人,你才进得来。这房间要不是空的,占满东西,你还进得来吗?

※※ :这是物质,是固体的,可空气也是一种物质啊。

释宽见:这个比喻的角度不是空气,这个空是从它不生不灭、不可毁坏的角度讲的。我们可以把书给烧了,但你能把空给烧掉、坏掉吗?

※※ :成住坏空的是什么东西?

释宽见:成住坏空的是有为法;无为法没有成住坏空。

※※ :录音笔坏了,是不是成住坏空?

是啊,那就是成住坏空的“坏”嘛。你看,虚空有坏的时候吗?虚空有尽,我愿有穷。虚空不可能尽,所以我愿也无尽。《楞严咒》,每天早上读的,“烁迦罗心无动转”,“舜若多性可销亡”,舜若多就是空,烁迦罗是金刚,意思是即使虚空可以消亡,金刚心也是不会动转的。其实,空是不可能消亡的,无数年来,地球都爆炸了,人都生老病死,那空还在不在?空永远都在。

※※ :这个空间就是虚空吗?空气也在一个东西里,也是空间吗?

释宽见:空,指的是不生不灭。你看空间会坏掉吗?这个空会坏掉吗?

※※ :地球毁灭了,空不就没了吗?

释宽见:比如,房子倒塌了,空就没了吗?

※※ :房子在空间里面啊……

释宽见:房子倒塌了空还在!它什么时候出生的?鸡生蛋、蛋生鸡,这虚空的妈妈是谁?

※※ :师父,您说的大千世界是个什么东西?

释宽见:大千世界也在空里头。比如,地球在太阳系的空间里头。

※※ :就是说虚空里还有很多个像地球一样的东西?

释宽见:不。桌子就在空里头,没有空,桌子就放不进来,如果它不是空的,东西就进不来。因为杯子是空的,所以可以倒水进去。

※※ :杯子碎了呢?

释宽见:杯子碎了,空就没了吗?

※※ :那杯子里那个空呢?

释宽见:和外面的空融在一起了,你能把它消灭掉吗?这个空是不会消灭的。

※※ :大千世界也是因缘法吗?

释宽见:是啊,都是因缘法,都是有为法。我们不是学了百法吗?有几种无为,大家背得下来吗?

※※ :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真如无为。

释宽见:真如无为才是真正的无为,虚空无为还是个比喻。其实我们要假设的是真如无为,也就是实相。但实相很难理解,所以我们用虚空比喻。学百法在这里就用得上,百法里有五种无为,无为法没有成住坏空,《心经》里讲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就是无为法;有为法是有生灭、有垢净、有增减。

我们现在因为不明白无为法,都在有为法里面打转,最后产生的都是有漏的福报,跳不出轮回。你看我们都是有生有灭的,比如“我今天做什么事情,这个事情太好了”,“今天发生什么事情,很不好”,“吃一顿好菜,还没来得及享受多久,吃饱了,快乐没了”……生生灭灭。突然有一天去买箱水果,一看水果全是坏的,很生气,一脚把纸箱踢破,哇,里面有一万块钱,哪个贪官不知道别人送他的礼。哇!高兴死了。生生灭灭,不高兴马上就被高兴代替了。

我们每天都被境界所转,生生灭灭,垢垢净净,增增减减。不断地算计。今天我烧了几根香,大概能收获多少功德;我给他一个馒头,将来他有一天发达了有可能给我一个车,这叫提前投资;看这个人不错,将来有潜力,跟他弄好关系,将来他发达了,我们就有收获了。这就属于增增减减。

我们每天不都是在这些思维里面打转吗?我们的认识都是有为法,所以生生灭灭,增增减减,垢垢净净。我要生气,我要欢喜,一会儿高兴,一会儿悲伤,一会儿忧愁……为什么要修三轮体空,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是什么?不要住在相上,但又要生心。这样生心才对。生什么心?生无所求的心。

为什么要只管耕耘,勿问收获?只管耕耘就是生心,不问收获——无所住。比如,我今天跟你合作,你总跟不上我的调,你跟我的习惯老是不一样。你为什么不能按照我的习惯去做呢?你看,有所求,所以不欢而散,很烦恼。这就是耕耘但要收获。

不能白耕耘。我对你好,你就得回报我,我不能白耕耘,我没那么伟大。对,正因为你没那么伟大,所以你才烦恼。就是刚才讲的那个强迫症。他说“我可没那么伟大,我对她那么好,最后还允许她可以不爱我,那不是白忙活一场吗?亏得慌啊。那不行。怎么样有一种方法,我去做了,她必然跟我好?”这样的方法有没有啊?没有。男子汉大丈夫心胸要宽广一点,给人空间和自由,不要老是强迫人,让人无所遁形,让人没法活。

有一种爱叫做无法接受,就是指这种爱。这种爱是有所求的爱,是有为法。这种爱不敢接受,因为接受了后患无穷。为啥?一旦接受你的爱就成了你的奴隶,所以,跟你保持距离,你给我什么,NO!我怕你后面的东西。有一种爱叫无法接受。有一种爱叫无法承受。这可能很多人都听得懂吧,不要给别人无法承受的爱。

随缘消旧业·如理作意

——KJ法师与弟子交流录(六)

( 2012-03-12)

地点:天开小讲堂

※※ :是否随缘就是了缘?随缘消旧业?

释宽见:有一个前提——无所求才能消。

※※ :缘分的事情就是因缘法……

释宽见:但是大多数时候,随缘就是随习气。什么叫随习气?习气就是有所求。你要真懂得随缘就没烦恼了。如果有烦恼,说明没随缘。我付出了,没得到收获,不会抱怨,因为我无所求,这叫随缘。我付出了,都要自杀,结果你还不跟我好,我无法接受。因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才叫真随缘。你是有求的,我付出,你得给我相应的回报。一旦你接受了我的东西,你就得当我的奴隶。说一句俗一点的话,你得听我的,吃我的你就嘴短,拿我的你手软。你得当我奴隶。

※※ :什么是如理作意、如理思维?

释宽见:这讲的都是如理作意,如理思维。什么叫如理作意?比如刚讲的,莫要强迫。应无所住,这就是如理作意。

※※ :那都思维什么呢?

释宽见:如理思维就是思维这个,刚才就在教大家思维的过程。这叫如理思维。

※※ :妄念都有什么?思维妄念也算思维吗?应该怎样如理作意、如理思维?

释宽见:如理作意就是经论当中,善知识怎么教诲,你就怎么作意,教你怎么思维就怎么思维。这就是如理作意、如理思维。

※※ :您怎么如理作意、如理思维?

释宽见:哎呀,天天都说这个,还问我在说什么。记住这一点,如理作意、如理思维并不是告诉你不要打妄念,没有这个意思,因为做不到。如果说如理作意、如理思维就是不打妄念的话,谁也做不到。不要有这个误区。我们现在如理作意这个“作意”是不是分别心?

※※ :是。

释宽见:还是一个分别心,没错。但这个分别心是需要的。我们讲的如理作意,并不是说不许打妄念。比如念佛,实际上讲还是一个分别念,但这个分别念是一念代万念,这个一念还是分别念。最后到了念而不念,就是无分别念了。

如量的菩提心

——KJ法师与弟子交流录(七)

(2012-03-12)

地点:天开小讲堂

※※ :您刚才提到念佛,一直以来有个疑惑:经典上说念佛往生都有三六九品,要发菩提心,那为什么极乐世界会有声闻弟子?声闻弟子不是小乘、不发菩提心吗?

释宽见:不是不发。你说我们发菩提心没有?发了。声闻缘觉都发菩提心了,阿罗汉还没发菩提心吗?他只是没有发起如量的菩提心。阿罗汉比我们的菩提心肯定是只高不低。你发起真实菩提心来,从某种角度讲,确实超越阿罗汉的,但是你的定力并没有超越他。何况我们只是发起了相似菩提心,或者是名字上的菩提心。“我愿意利益一切众生,不惜付出一切”,念叨了,菩提心是不是就发起来?不是。这只是名字上的菩提心,是个相似菩提心,甚至相似菩提心都没有。是个名字上的菩提心,不是如量的菩提心。

《解脱庄严宝》讲,慈心发起来是什么样的,还记得吗?这个才是真正菩提心的征兆。你要真进去,产生这种量,符合标准,真正的菩提心才能生起来。不能说阿罗汉没有菩提心。

在极乐世界有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大常寂光土。我们娑婆世界也是凡圣同居土,六道众生、罗汉菩萨都存在。菩提心也分九品,上品的菩提心当然你就生上品,下品的菩提心生下品,连下品都达不到就生不了。

在凡圣同居土和方便有余土里都有阿罗汉,实报庄严土里应该都是菩萨了。况且,罗汉还有回小向大,阿弥陀佛还要教化他们发起菩提心。

一切法无我

——KJ法师与弟子交流录(八)

( 2012-03-12)

地点:天开小讲堂

※※ :一切法无我,是不是说:明白了缘起性空后,做任何事情都是佛法,一切法都是佛法。

释宽见:缘起性空是说一切法无自性。

※※ :一切法都是佛法,每件事行住坐卧、吃饭睡觉不都是佛法吗?

释宽见:是,一切法都是佛法,都是无自性。但这话比较深奥,要正确理解。

※※ :因为这个跟我们修行有关,修行不只在文字,也要用到生活中。

释宽见:对,同样,修行也不仅在生活中,还在文字里,是一样的。记住:不要偏颇。它在一切当中。

※※ :但是,知道了道理,才能用到生活中。

释宽见:但是,知道一点未必能用一点。闻思修是一个结合的过程。我们因为认识到一切法无我,所以就不会被它伤害。

因为我们认识不到一切法无我,所以我们就会强迫,就有所求,就住在种种相上,被这些相所转,就是这样子。

我们为什么烦恼?因为没认识到它无我。

为什么烦恼?因为没有认识到我们烦恼的对象无我。

空洞的菩提心

——KJ法师与弟子交流录(九)

( 2012-03-12)

地点:天开小讲堂

※※ :师父,我有个想法可能不太对,就是感觉每天念发菩提心,一些回向等,就像是在商店里看到一个好的东西然后想要的心,但是真正要买到那个东西还是要有钱的,就是1元钱和100元钱能买到的东西不一样。这是我理解的资粮,也就是福慧资粮就像钱一样,少的钱能买小的东西,很多很多的钱才能买最好的东西。如果每天去想,比如前行、发心这种,自己就觉得说的底气都没有,不是真正的能去利益众生的。不知道自己的理解是不是对?

释宽见:我们学《解脱庄严宝》,为什么讲它是一个次第呢?《大乘菩提道次第论》一开始要从解脱之因如来藏这样一步一步去思维。当然也包括我们做加行。密宗说四加行、六加行,念多少佛号,磕多少头,持多少咒语,做多少善事,我们必须要有这个资粮。没有这个资粮,虽然发起菩提心来,事实上,没有力量,也很空洞。每天念发菩提心,但嗔恨心还很重。你的话其实也说到了很多人问题的症结,都是说得太高,实际行动跟不上,确实是很成问题的一件事情。

在实际的行持中,有相的善法都做得不够。这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在平时去累积福德资粮,同时也要用三轮体空、空性的知识来摄持它,这样就不会成为谈玄说妙、说空话,也不会落入有为的善法里。这个很重要,我们必须在实际生活中去积德行善,同时诵经、拜佛、持咒;另一方面,还要用般若的空性思想来摄持。如果没有它来摄持就会成为什么?有可能是强迫症。因为它是有漏的善法,我们是有所求地去行善,最后所求达不到,就会产生求不得苦,所以必须还要有空性来摄持,两方面应当结合。

思维有一个次第,从成佛之因如来藏,到成佛所依人生宝,成佛之缘善知识,一步步地去思维。我们到寺院里做义工,挖坑种树、烧火做饭、洗碗,都是在积累资粮,缺一不可。

不积累福德资粮,天天悟,就有一天能开悟?不是那个开悟的悟,而是那个误区的误。开误区了。

不念自念

——KJ法师与弟子交流录(十)

(2012-03-12)

地点:天开小讲堂

※※ :不念自念是什么样的情况?比如,没有任何想法或梦中念佛算不念自念吗?什么是声闻弟子?

释宽见:梦中念佛应该还不算。不念而念,就跟《金刚经》里讲,所谓念佛,既非念佛,是名念佛。不念而念,虽时时念佛,而实无佛可念。声闻弟子是罗汉、辟支佛这些弟子,属于声闻弟子。就是一般所说的小乘,修小乘法的弟子,不是学菩萨道的弟子。

菩萨的化身

※※ :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化身,哪个是真的化身?千手千眼是否也是执著相?

释宽见:化身都是平等的,应现何身而度化之,即现何身而度化之。化身都是从法身所流出。哪个都是真实的化身,哪个也不都是最重要的。每个化身都是重要的。

※※ :化身从法身流出,那么法身成就后为什么报身和化身还不一定成就?

释宽见:这是个比较深奥的问题,也很好理解。比如说,小孩是人,他既然是人为什么不会走路?你是人吧,那你为什么没有发明火箭,没有发现相对论?佛也是人成就的,你也是人,你为啥还没成佛?

一般来讲,汉传佛教里讲先成就法身,就是证悟到空性,是真正证到,还不是我思维到空性,若见诸相非相,见空性了,见到法身,你还没圆满。

超越对待法

——KJ法师与弟子交流录(十一)

( 2012-03-12)

地点:天开小讲堂

※※ :有为法就是有相吗?那假设成佛就无相了,是吗?

释宽见:成佛了就是“是相非相,相而不相,不相而相”。

※※ :那佛是不是就化到虚空当中了?所以就是虚空有尽无尽。

释宽见:成佛已经超越了对立法,超越了对待法。虚空,就超越这些对待法。比如,生灭、垢净、增减都属于对待法、有为法。佛已经超越它,不落空有、生灭、垢净。

※※ :然后呢?

释宽见:有然后就是对待,有前就有后。如来者不来不去,不前不后。

※※ :那个不动土,维摩诘那个可装到一个屋子里的……?

释宽见:不动佛土装到他屋子里,不动佛土也没有小,他的屋子也没大。就是超越对待法了,已经超越了大小。如果大和小是固定的话,小小的房间怎能装下一个那么大的佛土?

※※ :我以前认为成佛是一个目标,但我现在突然没有目标了。因为佛到了虚空中。

释宽见:佛没有来没有去,没有到虚空当中去,也没有离开虚空。

※※ :我糊涂了已经……

释宽见:你糊涂了就开始进步了。这是对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糊涂着。这个就是说你可以思维了。你现在所能认识的佛,还是有相的,不是真的佛。真正的佛是非对待法,不是对待法,是超越二元对立的。

※※ :那就是不大不小,不有不无,对吗?

释宽见:你现在所说的这些都是用有无去理解。什么叫不大不小?不有不无?那佛还有没有啊?所以你就晕了。打个比方来讲,我们面对一个小孩子。小孩就问:你长这么大,我也很想赶快长大,长大了是种什么感觉呀?我们会说既苦也乐,是不是这样子?小孩听晕了,又苦又乐,到底是苦还是乐?你现在也就是这个情况。

你说人生是不是又苦又乐?你说是苦,其实还有乐。你说乐,也蛮苦的。你跟个小孩讲,他就听不懂。他可能想:你给我好吃的就乐呗,没有好吃的就苦。

怎么叫又苦又乐?打个比方,结婚就像围城,进去的就想出来,外面的想进去。这也挺深奥,也听不懂。不要着急,慢慢学。

随缘与识大体

——KJ法师与弟子交流录(十二)

(2012-03-12)

地点:天开小讲堂

※※ :我理解的随缘就是识大体,整体上有个认识后才能真正随缘,如果对整体认识不够就是随习气,对吗?

释宽见:可以这样讲。虽然还不是真正无为的随缘,但确实是超越了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随缘。

一般我们讲的随缘都是很狭隘的,都是随我的缘。打个比方,我喜欢吃辣椒,那你们为什么就不喜欢吃辣椒,为什么我给你们辣椒吃你们就不高兴?这就是不懂得随缘。你是随你的缘。要是把众生放到整体来考虑,我喜欢可别人不喜欢吃辣椒,所以要照顾到别人,就不会把辣椒强加给别人。

诵经如呼吸

※※ :我念经也好,念咒也好,也想以清静的心来修行,但就是静不下来,有什么办法能够清静下来呢?念经后要做功德回向,但念经时好多妄想,妄想来了不影响念。这个有功德吗?

释宽见:功德还有。给你一个建议,你诵经念佛的时候,用一个行话讲:就是不要太执著,就是不要太有所求。诵经就好像呼吸和吃饭一样,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你不会想我呼吸一口气有什么好处,有好处就吸,没好处就不吸。明白没有?因为你有很多的所求。你诵经有很多的所求,所以就会打妄念。

你会想到,哎哟,我今天诵经能不能得到什么,或者说不如法会失去什么,你会因为诵经而产生妄想:我今天诵经有点感觉不太清净……

还有个建议,就是要闻思佛法,听善知识开示。经上讲的都是般若,但这个般若没善知识开示的话,我们也很难去领略它。

诵经不求心静

——KJ法师与弟子交流录(十三)

( 2012-03-12)

地点:天开小讲堂

※※ :有没有什么方法让心清静,有时候静不下来,我急得都揪头。

释宽见:为什么要揪头?

※※ :我着急。

释宽见:为什么要着急?

※※ :我静不下来。

释宽见:好。我告你一点。诵经不要求马上静下来,因为你求马上静下来,所以就着急。

因为你着急所以更静不下来。你之所以静不下来,就是因为有所求。求什么?求马上静下来。诵经只是诵经而已。以一个平常心去诵经,不要诵经带着强大的压力。就跟呼吸一样,呼吸是没有压力的,虽然没有压力呼吸还很好。正因为你呼吸没有压力,所以你呼吸才会很好。

如果你呼吸带着压力,你就不会呼吸了。你不是平常心呐。诵经就是诵经,不要求静下来。你求得太狠了。

你有善根

※※:我还有最害怕的,就是没有善根能不能往生?

释宽见:你怀疑自己有没有根器,怕修了半天,那么辛苦,最后还往生不了。怕这个,是吗?

※※ :我就是怕这个。

释宽见:你有善根,阿弥陀佛!好好修行,可以成就的。

※※ :我什么都不管。

释宽见:不是什么都不管,也不是什么都管。就是平常心,就是诵经。当然还是要听经闻法。否则,光诵不理解容易执著。

(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