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给予比索取更快乐


   日期:2020/5/31 11: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给予比索取更快乐(一)

(2011-09-14)

地点:天开寺客堂

青春期综合征

※※:我觉得烦躁。

释宽见:烦躁,那你现在还烦吗?

※※:好一点。

释宽见:那已经是好的开始,也许一会儿就一点都不烦了。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

※※:现在,爸妈说我幼稚,我自己也觉得自己跟小孩似的。我妈刚才过来的时候还说:你想想自己为这个家都做过什么。她这么说的时候,我心里特烦,感觉好像我为这个家的贡献为零似的,就一棍子打死了。我确实做得挺少的,自己想想,比我姐姐当然做得少。我也发现到今天可能也就自己的那点事,因为我有姐姐弟弟,感觉自己就是夹在中间,我弟弟从小到大我妈就宠着。

释宽见:最喜欢弟弟?

※※:儿子嘛。然后,我姐上了大学特别懂事,我爸就是看重她,老大,拿着出去撑场面。我感觉自己什么光芒都没有,我爸老是说好像特别愧对我似的,我四岁的时候有了弟弟。

释宽见:被夺走了宠爱。

※※:对。因为原先我是我们家最小的,大家都特别特别宠我,尤其我爸,特别特别喜欢我。后来有了我弟,我爸倒没事,我妈特明显。我刚才跟您说的,是我爸那么说的,他以他的思想来猜测我是那么想的。

释宽见:他觉得对不起你是吧?

※※:嗯,对。那天还哭了。中考、高考的时候他都没陪在我身边,我妈陪着我,他可能心里也挺过意不去的。我高三的时候谈恋爱,那个男孩对我特好,感觉就疼我一个人似的,我那时就老说他给我的感觉我爸都没给过我。其实不是,是因为可能在我看来,爸妈给我们的爱是要平均分给三个人的,不专我一个人,而那个男孩给我的感觉是只喜欢我一个人。我特喜欢这种感觉。

释宽见:说明你醒悟得比较早,你还是个挺明智的人。这个世界上并非只有你一个人,对吧?

※※:嗯。我们俩高二暑假开始好的,一直好到高三毕业,去年十二月份分手的,心里一直比较焦虑,挺难受,因为是初恋。然后放假,从一月份开始接触佛法,一月份其实特迷茫,自己特想走,不想在北京呆着,后来就是阿姨信佛,她带我信佛,慢慢找到信仰。

释宽见:皈依了吗?

※※:皈依了。那段时间感觉自己真的有变化,二十多岁了,该做点应该做的事,别再那么幼稚。五月份开始吧,又有点较劲,感觉了不断那段感情,挺烦的。那男孩也找我,但我们俩已经不可能像原先那种单纯的感情了。两个人都有变化。他已经不上学,在社会上接触的人都太复杂,带着他也已经变了。

释宽见:明智一点就不要再纠缠进去。

※※:可是,有时他一跟我联系,心可能会软吧。也有他的原因,就觉得自己干什么事都特背、倒霉。

释宽见:怎么个背?

※※:比如去买个西瓜,特结实的塑料袋都破,西瓜掉地上就摔裂了,一连串特别倒霉的事。把我妈的车给撞了……我爸妈肯定说:“你怎么开车的呀,都一年了怎么还这样啊!”好像我多差似的,我就不愿意说。之后特烦,一连串的事,干什么,什么不顺,再加上就感觉那男孩最近有点什么事。其实我早想来了,该清静清静,也感觉自己特别较劲,没有刚皈依时思路那么清澈,现在特浑浊,又比较迷茫。有时就感觉全世界就我一个人,特孤独,没有一个依靠。

释宽见:我很理解你。你这个病呐,叫做青春期综合征。一般像你这个年纪,大多数已经工作了吧?

※※:对对,都有生小孩的。

释宽见:但是,你还在上学。所以说事实上,还是属于青春期综合征。什么意思呢?因为毕竟还没有自己独立,像你这种症状,随着工作,以后慢慢会减轻。但这种减轻并不是一种主动的减轻,主动的减轻就是你要自己能把这个问题认识清楚。

给予比索取更快乐(二)

(2011-09-14)

地点:天开寺客堂

找到自己的价值

释宽见:你现在就是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希望证明自己的价值,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比如,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认同,希望得到社会上其他人的认同。

可是,现在很不稳定,不像大人,从年龄上讲你不是小孩。大人比较稳定。稳定是什么意思?他能接受现状,不会一惊一乍,不会很容易被眼前的事造成情绪的波动,对自己已经基本上定位好了。比如,一个大人看见姚明、刘翔这么成功,不会幻想:哎呀,我要是他就好了。你现在看到一个人很不错,会想:啊,我要是他就好了。会不会有?

※※:嗯。

释宽见:成熟的人一般就不这样,因为你不可能是他。为什么像这个年纪的人容易崇拜偶像?成熟以后一般就不会,因为你不可能是他。如果参加勤工俭学,去实际做一些事情,会有好处。

你挣钱了,可以给爸妈买个什么东西,不用总是伸手跟他们要钱。还有一个,就是人活着不要老是希望别人给予,包括给予认同。一个成熟的人知道自己是谁,他不会在意每天活着的目标就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同。打个比方,我们跟很多人在一起,我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认同我是一个比较优秀的、不错的、挺可爱的人,是吧?希望别人愿意跟我在一起,是不是?我也希望成为众人瞩目的中心,一讲话别人都竖起耳朵来听。其实这个就是还没有成熟。

我告诉你,这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所以就会自然扭曲自己,变得希望能够去适合别人的口味。我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同就会琢磨别人希望要什么,然后,我把自己变得像他要的东西一样,对吗?

打个比方来讲,如果你要是不小心,有一天迷路了,走到某个地方,这地方没有人,只有一群狗。你不怕狗,那是唯一的生命,没有其他人。久而久之,除了狗以外就是你,你慢慢就融入到这个狗的集体当中去,也没有把狗当狗了。狗也没有把你当不是狗了,既然跟狗在一起就要遵守狗的规则。狗的规则就是,牙齿比较长的是老大。再有,大家比较喜欢吃屎,如果要按照人的习惯去做的话,狗肯定不甩你,因为这不是好狗,好狗是四条腿走的,两条腿走路太丑陋,做狗就得四条腿走。

你很想得到这一群狗的认同,怎么办?所以就改变自己,也四条腿走路,跟他们一起吃屎,然后把牙齿磨得尖一点,这其实就是不成熟的表现。如果你是个成熟的人,你就知道我们活着并不是为了要顺应,也叫随大流,随波逐流。

给予比索取更快乐(三)

(2011-09-14)

地点:天开寺客堂

人活着的意义

释宽见:我们活着要做什么样的人?你要多读圣贤书。读过《弟子规》没有?

※※:没有。

释宽见:我送你《弟子规》吧,该做什么样的人。孟子说:“虽千万人勿往矣。”听说过这句话没有,以前高中有这篇课文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自反而说,虽千万人勿往矣”,看过没有,“富贵不能YI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说,虽千万人勿往。”孔子说过,最大的勇气是这样的,自我反省后,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即使对方是一个身份低下的人,我也会感到畏惧和羞耻;但反省后,确实自己的行为正确,即使对方有千军万马阻拦,我也能勇往直前。这就是修行人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而你现在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好在没跟一群狗在一起。听懂没有?要向圣贤学习。如果是不正确的,别人都吃屎我也不吃。但如果你只是希望得到别人认同的话,跟着一群流氓,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是碰见一群狗,你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觉得我正义感挺强的,觉得我不会的。

释宽见:正义感挺强?你现在没有分辨能力。有些时候不会像我说的这么明显。你不读圣贤书,怎么知道什么叫正义感。你现在思想和人格还没有定型,正是关键时期,要把自己人生的方向看清楚。这个时候,你遇见什么就很容易受影响,所以孟母三迁,要把自己迁到一个环境好的地方。你要多跟有理想、有志向、有智慧的人在一起。“入芝兰之室,久而不觉其香。”没听说过?就是如到了花室当中,久而久之,花室很香,自然就会沾染花的芬芳,你身上就有花的香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入到花室当中,久而久之就闻不到香味了,不是没有,是因为自己身上也带了这种香味。

你要每天去卖肉的地方,浑身就是腥臊气,自己也闻不到,为什么?自己也浑身都是这味道,你就闻不到了。所以,你现在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时候,找一些书,都是适合你的,把我那些书也好好看看,要读圣贤书。

《觉海慈航》、《了凡四训》给过你吧,现在很关键,这个年龄段一定要多跟好人在一起,多读好书。《了凡四训》,了解并改变人生命运,看这本书。你现在还好,基本上是一张白纸,因为还没有完全定型,就像一个陶泥一样还可以捏。等再过十年就很难捏动了。再过十年的话,你就形成自己的一种思想了。

《弟子规》教你怎么做人,过去是儿童启蒙读物。要找一个好的环境,像你说的那个小男孩,不要再来往了,他的思想已经被染污,要跟他接触,很快就跟他一样。记住,人活着不是希望别人要给予我们什么,这个不是人生的意义。人活着的意义就是我们能给出什么。我们能给予别人什么,给予这个社会什么,给予这个宇宙什么,给予众生什么——这才是人活着的意义。为什么要叫你多读圣贤书,《地藏菩萨本愿经》读过吗?再继续好好读,家里有没有,一定要好好读。看地藏菩萨怎么做的,向这些菩萨学习。

还有,要加到学习群里去学习。你这个年龄段,正是树立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时候,现在的学习非常重要。

你刚才说的其实都不是问题。弟弟出生,你没有那么多的宠爱了,我觉得是个好事,否则的话你更长不大。在家里受到宠爱最多的人,往往会最没出息。为啥?他习惯了别人给予他,习惯了接受,不习惯付出。这样的人往往是没有出息的。所以你很幸运,逃脱了。当然,你姐姐嘛,她是老大,老大确实有老大的好处,它的好处在于什么?是因为下面有小的,她不可能跟小的抢东西,不能跟小的去争宠,就会有一种责任感。你现在也要学会这种责任感。因为有这种责任感,所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如果你是最小的,那我有理由要最大的:苹果我要最大的,什么什么我要第一个拿,菜我要第一个吃。那就不对。

你看,《弟子规》教怎么做人,弟子规弟子规,就是做弟子的规矩,做学生的规矩,做儿女的规矩。人按照这个做,将来就是有出息的。所以说,你一直希望向别人证明些什么,想得到别人的认同,但是又很习惯于接受,习惯于别人给予你,很多人都是这样。

你现在二十几岁,想想看,如果是三十岁、四十岁还这样子,可不可怕,要付出,要给予啊!二十岁你这个样子很可爱。到三十岁还这个样子,你就不是可爱了,而是可悲。

给予比索取更快乐(四)

(2011-09-14)

地点:天开寺客堂

学孔融,让梨

释宽见:你不需要去争宠,要学会“孔融让梨”,把宠让出去,这才是本事。争宠说明我们很幼稚。把宠让出去,这才是你的本事。孔融三岁就知道让梨了,所以能成为小孩子学习的典范。

三岁就懂得让梨,我们现在还想争梨。觉得弟弟把你那个梨抢走了,是吗?实际上是这个样子,只不过此梨非彼梨也。

※※:可能还好。因为我弟从小在市里上学,我跟姐姐从小到大一起生活长大。

释宽见:那你老抢你姐的梨。为什么说孔融厉害?孔融三岁,上有大下有小,有一天拿了三个梨,给他们三兄弟。父亲逗他,来,你先挑一个吧。你猜孔融挑什么梨啊?挑个最小的梨。他爸爸就问他:“你为什么挑最小的梨?”“弟弟比我小,我比他大,我应该让给他。”“哥哥也比你大呀!”“哥哥比我大,他的胃口就大,所以他要吃大的。”你看没有,他总是学会让出去,把好的东西让给别人,这样的人就是了不起的人。

你爸不是很欣赏你姐吗?我让出去,替她高兴。佛法讲“随喜”,你替她高兴,也能得到她的功德。你说:不要紧的,姐姐确实很棒。发自内心为她高兴,你的人格就闪光。你想想看,如果你是你爸,比较喜欢老大,老二呢,不但不嫉妒,还很替姐姐高兴,你说老爸会不会改变对你的看法?哇!孔融第二啊!

但是,如果老爸喜欢老大,老二特别嫉妒,总是撅着个嘴,心里闷闷不乐,老爸当然也会察觉,哎呀,很愧对。但事实上会觉得,哎,孩子还是不太行啊。你有孔融的劲就好了。不要嫉妒,不要小心眼。听懂没有?心胸要大一点。世界上并不只是你这两姐妹,我跟你讲,多了去了。看看,汶川地震,多少人生活条件比你差得多,你有没有想过。街上讨饭要饭的,缺胳膊少腿的,想过没有。你就跟姐姐弟弟比,眼光忒短浅了。

※※:原先还好,就是从今年初,就全都爆发了。

释宽见:原先不是还好,是因为隐藏着。爆发说明什么?说明有这个种子。你没有这个种子会爆发吗?以前还好是说明什么?种子没发芽。就像冬天一样,冬天的大地,你看真干净,万物都枯萎了,是不是。那是不是真干净,啥都没有了,一到春天怎么样?全发芽了。说明什么?地底下有种子。冬天看不见而已。所以你现在必须要智慧,要读圣贤书。要有一种大的心胸,要学会不要嫉妒,不要小心眼,不需要去跟别人争宠。要学会去给予别人宠,都希望得到别人宠,为什么不能给别人宠。

打个比方来讲,谁要能对你好,你是不就觉得他很好?那你希不希望别人觉得你好?谁对你好,帮助你,给予你,你是不是就觉得这个人很好?

※※:嗯。

释宽见:那你希不希望别人也觉得你好?

※※:希望啊。

释宽见:怎么办?你就应该对别人好,给予别人呐!要付出,要服务。明白了没有,想想看,你为什么会对他好?因为他能给予,他能总是付出,总是服务,那这样的人是不是我们效仿的对象。你希不希望别人也认为你很好,希不希望别人认同你,怎样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

※※:对别人好。

释宽见:对啊!付出、给予、服务。不要小心眼。比如说,这里有个苹果,你们俩人都想吃,都很渴了。然后,她说,你吃吧,我不要紧的。你会觉得怎么样?

※※:不好意思。

释宽见:然后呢?

※※:我应该让她。

释宽见:会觉得这人很好。会不会觉得很愿意跟他交朋友,会不会很认同他,怎么样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

※※:对他好,付出。

释宽见:对。再比如,你们两个人考试。平时都差不多,经常你拿第一,他拿第二;或他拿第一,你拿第二,都是这样。然后,这次考试,你拿了第一,老师就表扬了你,他不但不嫉妒,反而祝贺了你,你会觉得怎么样?

※※:他是真心的吗?

释宽见:真心的。像孔融让梨一样,真心让。

※※:人挺好的。

释宽见:是不是很愿意跟他交朋友,觉得这人真不错。所以,当你看见别人成功的时候,你应该怎么样?

※※:替他高兴。

释宽见:对,替他高兴,你就能得到他的认同,也就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因为你心胸宽广。如果你还是犯小心眼,嫉妒,“有啥了不起,平时还不如我呢!”别人都会这样子来鄙视你。如果你成功了,别人这次没成功,你并没有骄傲,你说其实我学的不如他,这一次是侥幸而已,平常多亏他的帮助我才有今天这样的成绩。如果能这样子,周围人会怎么看你?

※※:就觉得我也不错,比较不骄傲。

释宽见:不居功自傲,不洋洋得意,学会照顾到别人的情感。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得到别人的认同呢?如果说,你经常犯小心眼,别人考了第一,你在这里发牢骚。你考了第一就觉得,嗯,他不行吧。知道怎么样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了吗?再一个,做好事不要求回报,对人好不要求回报,你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比如,跟同学在一起上课,有一天你正好没橡皮了,他借橡皮给你用。以后每次见到你,他就提起那一块橡皮,你觉得怎么样?

※※:烦不烦呢。

释宽见:是啊。可是他从来也不提那个橡皮了,你觉得这人怎么样?

※※:挺好。我应该回报他。

释宽见:对了。越不求别人回报,别人就会越认同你。越求别人回报,抵消掉了,烦不烦。我借了你橡皮,还觉得你烦不烦啊?做好事一定不要求回报,包括我们对爸爸妈妈,对姐姐弟弟,对其他人。对别人好不要求回报,越求回报你越可怜。不求回报人人都夸你,一求回报,烦不烦啊!结果好心还得不到好报。为啥,不能怪别人,因为你老求好报,你烦不烦啊你?借你个橡皮就是我爹啦。

你就是很希望得到回报,得到别人的认同。记住,只管好好去做,不要求回报,不要求别人认同你,认同不是求来的。不管姐姐弟弟,或者爸爸妈妈有没有认同你,他们认同,你也不要骄傲;不认同,你也不要觉得他们欠了你的,或者觉得自己心里头很堵得慌。

给予比索取更快乐(五)

(2011-09-14)

地点:天开寺客堂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释宽见:你周围的人,有成功的就替他高兴;有失败的,就去安慰他,这样的人就是有出息的人。不要给鼻子就上脸,有点小成绩眼睛就看天上去,不正眼看人了。稍微有点小打击,简直天都塌下来。

※※:要对别人好,不要求有回报。要懂得付出,不要一味索取。别人成功要替别人高兴,不要羡慕别人。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要要求别人对自己认同。

释宽见:只有这样子,你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只有这样子才能得到一个明智的、有意义的人生。给予比索取更快乐,为他人服务而不要求回报,也不要求别人的认同,不要嫉妒,不要小心眼,总是能够为别人着想,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样的人谁不喜欢,这样的人谁不夸,这样的人谁不愿意跟他在一起呢?这样的人才算是一个真正的人。否则,顶多是一个行尸走肉而已,来到这个世界上,对这个世界没有任何的意义,只是消耗了一大堆能源,成为这个世界的寄生虫。何去何从,你的选择是什么。

回去把这些好好整理一下,写成一篇日记,好好地梳理自己的思维,梳理清楚,把它写下来,当你有困惑的时候,当你脑子乱的时候就看这个。

释宽见(对提问者的母亲):孩子挺好。《佛海心滴》这本书里头也有很多你这个年纪的人提的一些问题。孩子没有问题,只不过是因为这个年龄段,比较敏感,但她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你们对她也是干着急。

※※的母亲:嗯,没方法。

释宽见:你妈真的很爱你啊。你看为了你,专门带你到师父这儿来。

※※的母亲:以后我怎么跟她相处呢?现在说也说不过她。

释宽见:你们现在坐下来沟通沟通。不要光唠叨。你就记住,不要光想把你的意愿强加给她。哦,女儿,我是你妈,我讲的得听,你得这样,你得那样……这不是一个正确的沟通方法。

※※的母亲:这样不行?

释宽见:不行。打个比方来讲,你像她这个年纪的时候,爸妈跟你这么说能接受吗?她也二十几岁了,而且她这个时候很敏感,希望能够得到爸爸妈妈的认同。对她应该以夸奖为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有一点,对孩子不要过份宠爱,要让她去帮你们做事,有什么事要找她去做。

※※的母亲:她不乐意啊。

释宽见:不是她不乐意,有原因的。你要让她认识到她的重要性。你就说:“你能帮妈妈办件事吗?”你要让她觉得她能帮你。你说:“办的什么事啊,这么差劲。”她帮你办了,在办的过程当中,你要鼓励她,夸奖她。办得真好,感谢你,她就有干劲了。

干件事,不满你的意。“啊,你看,叫你干件事,这么点简单的事都干不好!”没办过嘛,对不对。跟你一样,你都几十岁了,那么有经验,哪儿能跟你一样啊!她只要去办,就是好事。办的过程中,如果有些地方没办好,你也说“不要紧的,你已经努力了,吸取教训吧”,对不对,她就有干劲了,下次更愿意干。

如果你让她办件事,马上就把她积极性打下去了,她下次还给你办?孩子为父母服务积福报,懂孝敬大人、长辈有福报。

※※的母亲:我也跟她这样说过。

释宽见:你错了。这不是你说的事。这话你说不行,别人才能说。你看书上说了,你得对我好。能这样说吗?这话是别人说的,不是你说。我说可以。我说“你要尊重师父,书上写的”,我能这么说吗?这话不能我说,是别人说。但是你可以去做。

再一个,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样她就会越来越有自信。孩子是父母的帮手嘛。刚开始没经验是正常的,让她做,做不好不要紧。其实不是为了让她做,是为了通过这个做的过程锻炼她,融洽双方的关系,借这么一个由头才好跟她说话,才好跟她沟通,否则不就有代沟了,这就是个媒介。

给予比索取更快乐(六)

(2011-09-14)

地点:天开寺客堂

代沟原本不存在

释宽见:你妈妈当着你的面来问师父,你说:你妈妈爱不爱你?

※※:爱。

释宽见:对。她只是有时候方式上……她爱你爱得着急了点。

※※的母亲:我都没了章程。

释宽见:其实你女儿也很爱你。爱父母,爱姐姐,爱弟弟。也是现在没找到方向。有时候父母望子成龙,就着急,因急反而生乱,想她一出马就跟超人似的,一点错误不犯,可能吗?允许犯错误,做得好不好,那是一个经验问题,做不做是态度问题,她只要做了,你就要鼓励她。你说:“哎呀,妈就你一个宝贝女儿啊!你去帮我做个事吧!两个宝贝女儿,帮我做件事吧!哎呀,谢谢你,可帮妈大忙了”。她一听高不高兴,你妈这么说,你高不高兴?她做完之后,你啥反应也没有。好,那你自己做吧。

※※的母亲:是。

释宽见:其实现在父母会教育孩子的也不多,大部分都不会教育孩子。

※※的母亲:好像代沟太深。

释宽见:错了。代沟本来是不存在的,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我们不懂得方法,它就成了一条代沟。打个比方来讲,这里有台电脑,你要会玩电脑,跟电脑之间就没有沟。对不会玩电脑的人,可不就是条沟嘛。就是因为我们不会,所以才有沟。不会电脑的人,电脑摆在这里发呆,开都开不了;会电脑的人一按这个开关,不就开了嘛。你不知道开关在哪里,就是把它敲碎了,它也不开。会开的,你看,一按这个按钮,启动了。

沟,就是你不知道按钮在哪儿,对不对,所以你急坏了,使劲敲,怎么还不开?你敲碎了也没用啊!这就是所谓的沟了。会的人就没有沟。人与人之间也是。刚才我教妈妈打开女儿这个沟。

我再教女儿打开妈妈这个沟。沟是双方的,你妈不知道你的按钮在哪儿,其实你也不知道你妈的按钮在哪儿。到你妈这个年龄,她对儿女这种爱,天然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爱能胜过父母对儿女的爱,父母可以说一切都为了儿女,不求任何回报。但是,你妈爱儿女,她这种爱是如此强大,强大到了你难以接受的程度。这种爱,她会表现出爱唠叨。记住,当你妈唠叨你的时候,你妈又开始爱你了。所以你要习惯妈妈的唠叨,接受妈妈的唠叨。你听妈妈的唠叨,有助于舒缓她的心情。不仅仅是妈妈的问题,女的很多都爱唠叨。到你妈这个年纪就会更厉害些。所以她爱唠叨,是一种发泄,舒解她的负面情绪,唠叨完之后她就快乐。你想不想让别人快乐?你要想快乐,就得给别人快乐。刚才你记得吧?你想不想快乐?

※※:想。

释宽见:你想快乐的话,就给别人快乐,这是因果。我教你一个给妈妈快乐的方法,就是听她唠叨。有点难度啊,但是我告诉你,这是最简单又不花力气的,让别人得到快乐的方法。你心烦的时候不是也想找个人唠叨唠叨吗?有没有?

※※:有。

释宽见:那你希不希望这个人烦你,别说了别说了,烦死啦。希不希望听到别人这样的反应?她其实什么也不用说,只要你讲完了,其实你就高兴了。对不对?你妈这个年纪尤其需要这种唠叨。我告你啊,女人之所以比男人长寿,就是因为她会唠叨。

你要理解你妈妈,你妈的唠叨就是因为她爱你,所以当她唠叨的时候,你要做这样的思维,妈妈又开始爱我了。

第二,这就是最简单的给别人快乐的方法,何乐而不为。你只需要坐在这里听就行了。当然对妈妈,我又要说一句,不要唠叨。年轻人最怕唠叨。好话说三遍就叫唠叨。说得越多,别人逆反心理就越强。尤其他们这个年龄,还是逆反心理比较强的时候,青春期综合征其中一个就是逆反心理,刚才没说到。但应该很快会过去。唠叨之后就会逆反,正确的我也逆反。

所以第一点,跟别人打交道,要学会找自己的问题,不要找别人的问题。如果你找自己的问题,那么双方之间的问题就可以解决。如果你找别人的问题,双方之间的问题能解决吗?再一个,什么叫找自己的问题?你不要说:“你应该干什么,你还没做到什么。”你应当说:“我应该干什么,我还没有做到什么。”这就叫找自己的问题,不要找别人的问题。这样,双方之间就不会有沟了。双方之间为什么会有沟?就是因为我老说你应该干这个,你不应该干那个,沟就存在了。如果你说,我应该干什么,我什么还没有干好。沟还存在吗?记住啊,对所有人都是这样子。这就是智慧。

(对母亲说)我为什么说你刚才讲的错了呢?“我也跟你讲,要孝敬爸爸妈妈你才有福报”。这个问题错在哪里?这是找她的问题,你是让她干什么。你应该说:“我不应该唠叨,我应该考虑到你的感受。”还有沟吗?所以刚才这个话,你为什么错了?因为你在找别人的问题。“你应该要为父母服务,这样增长你的福报,结果你还没有这样干,你太不应该了”。这是找别人的问题。这个话要是女儿说,就很对。

(对女儿说)你说就很对,你说:“我应该为爸爸妈妈服务,这是增长我的福报。”

我们经常把说的内容搞错,颠倒了。尤其我们学到的佛法是给自己用的,不是给别人用的。学雷锋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你看,你要学雷锋啊,你要毫不利己,专门为我呀!这样行吗?你应该对自己说,我应该毫不利己,专门为你们啊。这样说就对了。学到的这些道理是用在自己身上的,不是用给别人的。一定记住这一点。所以千万不要用师父说的这些话去要求别人,师父告诉你们这些东西是要求谁的?

※※:自己。

释宽见:对,每个人都是要求自己。师父今天教了你们两个方法。教妈妈如何去开启女儿的开关;教女儿如何开启妈妈的开关。其实问题很简单,但是很重要很关键。

你很有福气,二十岁就皈依了佛门,遇到了佛法。这是很大的福报。你看你今天学到的东西,你妈妈也是第一次听,她比你晚听了二十几年。如果你抓住这个机会,将来会很快超过你的母亲。你妈当时没有那个福报,但是现在也不晚。所以你应当很庆幸,这些道理不是在任何地方都听得到的,谁会跟你讲这些?所以要好好珍惜,这些话要真正认识到了,会改变你的一生。

我看到一个非常有前途的孩子和一个非常慈爱的母亲。是不是要跟母亲表示一下?拥抱一下。

※※的母亲:咱俩共同学习。阿弥陀佛!

释宽见:阿弥陀佛!很棒很棒!悟性真的很高!你看你才学了一小时就有这样的悟性,你以后要继续学下去会怎么样?所以,这个世界很宽广,听懂没有?好好学。阿弥陀佛!吉祥如意!

(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