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宽运法师:施主一粒米 大如须弥山──西方寺八关斋戒过堂开示 |
||
|
||
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 ──西方寺八关斋戒过堂开示 公历2013年11月17日至18日,香港西方寺举行两天三夜的「八关斋戒暨精进念佛法会」,来自中、港两地的居士及善信,十分踊跃,參加人數约近二百之多。 佛陀制定「八关斋戒」的由来,是因为佛教有出家和在家弟子,都以出世解脱为目的;所谓「出世解脱」,就是要「了生脱死」;而要了生脱死,就必须以「断漏为上,出家为要」,但是,很多人因种种的因缘不能出家,所以慈悲的佛陀为了让这些弟子能学习出家的思想和生活,于是制定了八种防止我们做身、口、意三恶业的戒条,让在家的弟子暂住在出家之僧团里,过出家人远离恶业的生活,这八种戒条即称为「八关斋戒」。 八关斋戒法会的活动内容:包括授戒、唱赞、礼佛、拜愿、念佛、绕佛、靜坐、佛学开示等。由于法师们领导有方,戒子们皆依教奉行,如法如仪,法会庄严殊胜,法喜吉祥。现将17日方丈宽运大和尚过堂开示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大家,慢慢的吃,而且一定要吃饱。因为八关斋戒,是过午不食,过了中午就不吃了,所以一定要吃饱。如果大家觉得饭菜不够,可把碗放到枱前,让行堂的义工们添加。但原则上第一次给你的,你可以吃剩,但第二次你自己要求添加的,为了惜福的原故,就不要吃剩。这个「不吃剩」的原则,就是希望大家能惜福。我们经常说,「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因为每一粒米,都是施主供养的;每一滴水,都是行者担来的。虽然,现在不用行者去担水,但是寺里的自来水,是要付费的。所以十方道场,所靠的是十方供养,普结十方的缘,因此大家要懂得惜福。 我们佛教非常重视因果,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由于菩萨深明因果的道理,所以他不种因;没有因,那自然就没有果。而我们众生呢,就是不知因果,所以不畏因,造了恶业受报的时候才知道害怕。好像我们的人生,有生就有死;没生也就没有死了。也就是说,不生自然就不灭,道理就是这样的。所以,佛教教我们不种因,不造业,那就能超越生死──「不生不灭」,這看起来,好像高深莫测,其实就是我们修行的终极追求。 佛陀之所以制定八关斋戒,目的就是方便在家的居士,来尝试体验出家人的生活。根据《萨婆多论》的说法,八关斋戒是以下八种戒律。确实地说,应该称为「七戒一斋」,七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YIN欲、不妄语、不饮酒、不着华鬘香油涂身,不歌舞观听、不坐卧高广大床;一斋是:不非时食。 这「七戒一斋」,其实是以五戒为基础。不过五戒是「不邪YIN」,而八关斋戒期间是要求「不YIN」;因为出家人的生活是不YIN欲的,非但身体上做到不YIN,就是意念亦要一念不生,因为起心动念,都是罪过。一般来说,在家人还是有染污的心,而出家人则修净行,所以就没有染污的意念或想法。当然了,除了前五戒外,还有不着华鬘香油涂身、不歌舞观听及不坐卧高广大床,而最后的「一斋」即是过午不食,因为依照佛教的说法,早上是天人吃饭的时间,中午是诸佛吃饭的时间,而晚上则是三涂吃饭的时间。今天大家既然来学佛,那么,佛就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以佛的言行作为仿效的对象。 所以我们守斋就要「过午不食」,过了中午就不吃,或只吃流质的食物;这就是「持午」,也就是「斋」。我们一般学佛人,过了午还吃,那就只是「茹素」;茹素就是不吃「荤」,即不吃「五辛」。五辛,指的是葱、洋葱、韮菜、蒜,还有兴渠。这个「兴渠」是我们中国没有的,它原产在哪里呀?在印度。是一种咖哩里面的调料。这个中国没有,因为这个五辛,生食增YIN,熟食增瞶;对我们的身体有刺激性的作用,而且食后令身体发出异味。如果我们吃了葱,吃了蒜,龙天护法就会不欢喜,而且就会远离我们。既然五辛有那么多的不好处,所以我们就不应该吃。 与此同时,大家在受持八关斋戒的时候,更要勤修六念;六念即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佛,是因为佛是慈悲导师;念法,是因为法是三世佛母;念僧,因为僧是人间福田;念天,因为天是长寿安乐;念戒,因为戒能令我们身心清净;念施,因为施舍能普济贫穷。 另外,期间还要实行「禁语」,不过,这个「禁语」,不是戒,而是甚么呢?是条例。好像我们香港有入境条例,这个条例就是规范、就是规举,大家必须遵守、奉行。这些都是一个佛弟子应该具备的德行。这是起码的条件。以此为基础,再往前推进就是菩萨戒、沙弥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现在是由五戒再往上,发展成八戒。不过,很多人心里头,可能会觉得八关斋戒之中有八條之多,会不会很难守?因此便生起了退心。 说到这里呢,我想起了佛在世时的一个公案︰ 佛陀在世时,在「祇树给孤独园」带领弟子们修行,日日精进不懈。当时舍卫国的百姓对佛陀非常敬仰,对僧伽也很尊重,每天僧众出去托钵,队伍都很整齐,当地的人民都很恭敬地供养。 佛陀于是收下这名弟子,然后请长老比丘代为教导;长老比丘就将他们生活中的规律一一为他解析,教他要守戒──五戒、十戒,甚至要守二百五十戒。 于是几位长老比丘就陪他到来到佛陀面前,长老比丘一五一十地向佛陀说明情况;佛陀就问年轻人道:「你为何刚出家又想要还俗呢?」 佛陀说:「我只要你守好身、口、意。这三业能够清净,则一切的戒都可以渐渐达成。」 所以,同样道理,今天大家不要给八关斋戒的八条戒吓到,就要从身、口、意三方面下功夫,身、口、意三业能够保持清净,这就是真正的戒。前面已经说了,而且我们还要勤修「六念」,精进念佛;因为一句佛号能灭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而且正如经上所说:「忆念念佛,现前當来必定成佛。」只要我们心不旁骛,一心一意,不夹杂、不间断,时间久了,功夫自然就会纯熟,就会成片。一念的「阿弥陀佛」,功德实在不可思议。因为阿弥陀佛是所有诸佛中最慈悲的佛,被称为「第一佛」。他发了四十八愿,誓要度脱一切众生,往生彼国。阿弥陀佛他因地成就,果地圆满,所以这四十八愿实在非常的不简单,每一个愿,都是接引众生,令他们都能离苦得乐,而且我们只要念佛,就可以带业往生。 这其中包含了「自力」和「他力」;自力就是我们自己的信、愿、行,而他力就是阿弥陀佛的接引力。有了这两种力,我们就可以一起去到西方净土。去那里做甚么?去继而学习、继续修行。所以大家经过这两天一夜以后,回到家里,不要忘记「勤修六念,緊护八支」;这个「八支」就是我们八关斋戒中所受的八条戒;而六念,刚才已经为大家解释过了,相信大家都能明白。这两天一夜的法会,难得大家放下俗务来到寺庙体验、感受出家人的清静生活;所以希望大家能做到身清净、口清净、意清净,再进一步做到身业行慈、口业行慈、意业行慈。这样的话,大家来受戒,就真正的没有白来了!如此,我们这两天一夜,才能功德无量、无量功德。好了!我们结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