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理净法师:三论宗研究所挂牌成立座谈会上发言稿


   日期:2020/6/13 12: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三论宗研究所挂牌成立座谈会上发言稿

理净法师

一、三论宗在中国的传承和发展

1、汉地传承的三论宗:有关河传承和摄山传承

三论宗在印度以中观学派的名称广乏传播,由鸠摩罗什法师于姚秦弘始三年迎请到长安时,翻译了《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以后,逐渐形成为三论思想。三论宗在汉地的传承主要有关河传承和摄山传承。关河传承主要是指三论学由罗什法师传汉地时在西安的传承情况,一般把关河传承称为“古三论”时期,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罗什和僧肇等人。摄山传承主要是指从僧朗到吉藏在南京的传承情况,一般把摄山传承称为“新三论”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僧朗、僧诠、法朗、吉藏等人。

在南京当时本来盛行成实,齐建元元年(公元479年)有高丽僧朗从北地关内学习三论,此时来到南方住摄山弘讲三论,破斥“成实”为小乘,使三论学能在南方得以弘传,僧朗被推为三论宗在中国传承之第三祖。梁武帝敬其精通大乘佛法,曾派遣十人从僧朗受学三论,唯僧诠得其法要,继承僧朗之法统,为三论宗在中国传承之第四祖。僧诠门下有四大弟子被称为“诠公四友”,有“四句朗,领悟辩,文章勇,得意布”之称。从此之后三论学走出山林而入城邑,为三论在南方的弘传奠定了基础。

栖霞慧布,发愿“誓不讲说,护持为务”曾北游齐国,亲近禅门。于栖霞请禅师保恭立禅众,使得摄山学风大变。慧布注重于无得正观之实证,喜悦修禅,所以时人谓之“得意布”。长干玄辩,领悟僧诠之法要“中假义”与法朗见解有异,住长干寺讲说三论,吉藏大师称其为“中假师”。禅众慧勇,住大禅众寺,一十八载讲说三论思想。名声极大,讲说相续不断,故人称“文章勇”。但因为慧布注重实证,接近禅宗。勇、辩二师,所传不盛。所以,能承山中师僧诠之法派者唯法朗一人,被列为中国三论宗之第五祖。法朗门下人才济济,被称为“朗门二十五哲”西至巴蜀,南极吴越,北到河北。当时三论一派风靡华夏者,莫非兴皇门下之学士,三论宗成为一时之盛况。法朗门下虽然弟子众多,而吉藏唯传三论之法派,被列为中国三论宗之第六祖。吉藏门下学人更多,但杰出者有五人,被称为“藏门五英”。使三论法派不仅遍布全国,而且远涉海外,东渡日本。

2、藏地传承的中观派:有应成派和自续派

藏地中观学是由清辨和弟子佛护创立,清辨和佛护虽然都弘扬龙树的中观学,但他们对空性的认识和论证方法有各自的不同。因此,中观派分成应成派(归谬论证派)和自续派(独立论证派)两派。清辨综合瑜伽行唯识学派与中观学派的观点,建立了中观自续派。后由寂护受藏王邀请入藏,将大乘佛教及此派理论传入西藏,对藏传佛教具有深刻的影响。清辨着有《般若灯论》,寂护着有《中观庄严论》。佛护及其弟子月称反对清辨的思想,禀承龙树的思想,建立中观应成派。佛护着有《中论释》,月称着有《入中论》。

应成派的佛护继承龙树、提婆破而不立的传统,认为龙树的空“是遮非表”。所谓“是遮”,指从各个方面斥论敌所说的矛盾性,证明其不能成立,从而否定一切实有自性。“非表”是不提出自己正面的、积极的主张,不肯定任何规定性的存在。在他们看来,不但对空有,而且对空的认识本身也要加以排除(非唯空有,亦复空空)。应成派的后继者有月称和寂天。他们进一步发挥了佛护的“以破显空”的思想。此派至十一世纪初经阿底峡传入西藏,后由宗喀巴大师倡导,成为藏传佛教中观派的正理派,主要有葛鲁派传承。但自续派的清辨持相反的意见,认为对空性要用因明的推论形式(比量)积极地加以表述,空不是意味着否定一切,而是修持者在禅思中能够达到的一种最高境界。在公元七~八世纪,随着密教的兴起,大乘两个学派开始融合,形成中观瑜伽行派。后经寂护等传入西藏,主要有宁玛派等传承。

3、中观学近代之传承:以印顺法师为代表的《中论》研究者

近代有不少研究中观学者,既反对藏传佛教的中观学派,又反对汉传佛教的三论学,他们以龙树的《中论》为代表,认为直承龙树的中观学思想而自居。认为藏传佛教中观学是后期形成,有很深的西藏文化特色,非龙树中观学正统思想;而汉传佛教三论宗是由吉藏大师创立,是结合了中国文化特色,也非正统龙树思想;认为龙树的中观思想应当直承龙树的《中论》,才是正统的龙树中观思想。主要有当代高僧印顺法师最为名显,在内地也有不少学者和法师禀承印顺法师思想,专门研究《中论》,被视为正统龙树中观学思想。

很有可能西藏的中观学和汉地的三论学,都已经不同于早期印度龙树的中观学思想,随着时代的推进和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有所新的文化思想渗入,但那也是对龙树的早期中观学思想进行了升华,使得龙树的中观学思想更加完善。我们今天的人们研究和学习《中论》,如果离开古人的思想自己领悟,那也许会更加离龙树的思想更远。今天人们的理解方式和思惟模式与古人有很大不同,理解和认识早期龙树的中观思想也就会有很大差异,在准确度和正确性上更加不能接近龙树的思想,很有可能成为自心所造,不仅不能成为龙树的正统中观思想,反而误导初学者对龙树中观思想的正确理解。

二、关于中国三论宗祖庭文化的建设

1、西安户县草堂寺:罗什法师是中国三论宗的初祖,也是将印度中观学传入中国汉地的第一人,是三论宗东土的初祖。后秦姚兴崇尚佛教,于弘始三年(401年)迎请鸠摩罗什来到长安,住逍遥园西明阁翻译佛经,后在园内建草堂寺,供罗什法师居住。鸠摩罗什既通梵语,又精汉文,佛学造诣极深,翻译经律论传94部、425卷,是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师之一。罗什首次将印度大乘佛教的般若类经典全部完整地译出,对后来的中国佛学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隋唐高僧吉藏大师以鸠摩罗什译出的《中论》、《百论》、《十二门》三部论典为依据。创立了三论宗,尊鸠摩罗什为始祖。草堂寺作为中国三论宗初祖罗什法师的译经场,也就成为关内中国三论宗的祖庭。

2、南京栖霞寺:栖霞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非常显赫,是中国佛教三论宗的祖庭之一。三论宗的根本论典是印度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由罗什法师传入后,原本盛行于北方,后由僧朗大师传入南方。僧朗大师初到南京住钟山草堂寺讲述三论学,当时江南盛行成实宗,僧朗来到江南,批评成识非大乘,破斥从来认为三论与成实一致的旧说,使三论学在江南得以盛行。时梁武帝得知僧朗大师讲三论,遣僧诠等十人到摄山学习三论大义,其中僧诠最有成就。僧诠受学之后,住摄山止观寺,故有山中师、止观诠称号,一生精研三论,成就卓着。僧诠门下有兴皇寺法朗,长干寺智辩,禅众寺慧勇,栖霞寺慧布,称为诠公四友。由于他们的大力宣扬,摄岭三论之学越来越名声远播,其中传承三论学统发扬光大的是法朗。法朗门下弟子几乎遍布全国,最着名者当以吉藏大师。吉藏七岁从法朗出家,勇猛精进, 隋朝平定江南后,往浙江绍兴嘉祥寺讲三论学,听众踊跃,世称嘉祥大师。后又应隋炀帝之请,住长安日严寺,完成三论注疏,是中观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佛教史上着名的高僧。栖霞寺是僧朗、僧诠、法朗三代祖师弘扬三论的道,是中国三论宗摄山传承的祖庭。因此,栖霞寺也以三论宗的祖庭而名扬天下。

3、浙江绍兴嘉祥寺:

会稽嘉祥寺,于东晋宁康元年(373年)至太元三年(378),由会稽郡守王荟创建。当时王荟仰慕竺道壹之德望,特创嘉祥寺请其上首,竺道壹精研佛理,博通内外,又戒律精严,故四方僧尼,八方听众,咸依附咨禀受学。此时,佛教之般若学颇盛,乃演有六家七宗之说,而竺道壹即为“幻化宗”之代表人物。嘉祥寺自竺道壹已后,五百年间,高僧相继,佛学鼎盛。南朝梁天临二年至太平二年(503-557)时,着名佛教史家高僧慧皎住嘉祥寺三十余年,学通内外,博究经律,每于春夏宏法,秋冬着述。着有《涅槃义疏》等,并撰《高僧传》十四卷。隋唐之际,开皇元年(581-600)中,江南兵乱,有摄山吉藏大师东赴越州会稽(今绍兴),居住嘉祥讲演三论,广开法席,来听讲者千人。一时近悦远来,问道受业者不绝于途。吉藏随被号为“嘉祥大师”。而“三论宗”亦被称为“嘉祥宗”。吉藏有弟子智凯,在吉藏奉诏远赴长安后,继续于嘉祥寺敷讲三论。彼时四方义学八百余人,上下僚庶,依时翔集,盛况不减当年。时有高丽僧慧灌,远来嘉祥,师从吉藏,精研三论章疏。回国后,奉高丽王之命,远赴日本,宣讲三论,为日本三论宗之初祖。乃至唐贞元三年(787),高丽僧道登来越州,止嘉祥寺,学习三论。后赴日本,至三论门庭之元兴寺敷演师说。因此,绍兴嘉祥寺是吉藏大师早期弘扬三论的道场,也是三论宗的祖庭之一。

而此三处三论宗祖庭就今天来说,西安草堂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文化气氛淡博,不适合学术研究;绍兴嘉祥寺至今荒废未有恢复(另有人说已经恢复,没有考察不知具体详情);而唯有南京栖霞寺最具学术研究条件,不仅栖霞寺是远近闻名的千年着名古刹,而且这里还设有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可以说是天时、地理、人和三样具足。今天在这里成立挂牌“三论宗研究所”,可以说是抓住了时机,我相信在隆相大和尚的领导下,三论宗研究所一定会在当代中国佛教史上发挥重要作用。浙江天台山有天台宗研究所、西安大雁塔有玄奘研究院、河北柏林禅寺有禅宗研究所、江西东林寺有净土研究所,今天在三论宗的祖庭南京栖霞寺成立三论宗研究所,可以说添补了中国佛教宗派三论宗研究的空白。因此,栖霞寺三论宗研究所的挂牌成立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

三、关于栖霞山三论宗研究所成立的几点建议

栖霞寺三论研究所的成立意义非常巨大,目前对于三论宗的研究无论在教内还是学术界都处空白状态,研究所的成立将标志者对三论宗的研究走上正规化,将树立三论学研究新的历程碑,研究所的成立将促进对三论宗的研究成果。我认为研究所成立后,可以从以下三个方做出成就:

1、成立编辑出版部:主要有两个方面工作:一是编辑出版一套《三论丛书》;二是编辑出版一套《三论藏》。《三论丛书》主要收集近现代学者和法师关于三论宗方面的研究的论文和着作,逐年陆续出版。《三论藏》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收集原典关于三论方面的经典着作(包括般若经典);第二部分收集吉藏大师的着作;第三部分收集对吉藏大师着作进行标点和翻译;第四部收集对吉藏大师着作进行注释;第五部分收集近现代人对三论宗研究的着作。

2、成立学术研究部:创办一本学术期刊,《三论宗研究》年刊。成立一个专门的编辑部,出版一本《三论研究》年刊;每年或隔年举办一次“三论学研讨会”,将会议论文编辑出版成论文集。以此促进对中观学的研究和发展。

3、成立文化教学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成立研究生部:设立三年制的“三论宗研究生部”,培养专业的从事三论学研究的人员(包括在家众),相当于硕士研究生;可以不定期的请一些在三论学方面有研究生专家和名家作讲座。二是建设三论宗网站:可以运用网络技术来教学,录制相关的三论学讲座的录像文件传到网站;或者运用远程教学,网络直播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能够从多方面进行对三论的研究。同时也使三论宗研究所的工作得以全面的进展,使得研究所的研究工作更加全面化和深入化。

最后,我本人作为三论宗的研究者,理应在各个方面作出力所能及的事项,尽力协助研究所在研究方面奉献自己的力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理净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理净法师)  

 理净法师:龙树《中论》思想述义 

 理净法师:佛教“经济伦理观”略述 

 理净法师:宗教对缓解心里压力及社会紧张度的作用 

 理净法师: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理净法师:佛教放生护生理念体现环保价值 

 理净法师:「网络游戏杀人」是否有罪业 

 理净法师:普贤菩萨“十大愿”的普世思想 

 理净法师:何时能归还佛教寺庙这块净土 

 理净法师: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 

 理净法师:目前佛教寺院商业化如是说 

 理净法师:华东地区佛教院校教育垦谈会侧记 

 理净法师:中国佛教代表团出席泰国“世界佛教大学协会”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