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宽运法师:一心皈命 发露忏悔(梁皇忏介绍)──宽运法师盂兰法会过堂开示


   日期:2020/6/17 20:4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心皈命.发露忏悔

──宽运法师盂兰法会过堂开示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非常高兴,大家在这个炎炎的夏日,来到我们西方寺拜《梁皇宝忏》。忏文里头的内容及意义,说的实在是太好了。所以,现在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梁皇忏》总共十卷,分为十五门。

第一卷、第二卷有六门:

  第一门是归依三宝,说明归依三宝的意义、原因及方法,劝请众生发心归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

  第二门是断疑,因为一切众生未能离开疑惑,所以对于佛法生起许多障碍,因此必须断疑。

  第三门是忏悔,因为将欲发菩提心,所以必须忏悔。

  第四门是发菩提心,指出菩提心即是佛心,功德智慧不可思议,以及如何发菩提心的方法。

  第五是发愿。第六发回向心,希望成就世间、出世间的功德。

第三卷至第六卷,共有四门。

  第一门显果报,举经典的因果报应例子说明罪恶的过患,特别举《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的十六个故事,《杂藏经》十二个故事。

  第二门是出地狱,详细说明地狱的痛苦。

  第三门是解怨释结,指出众因贪睦痴等而起的怨恨与留难,最主要是因为贪的关系,其对象是亲缘眷属,特别指出父母、师长及身、口、意三业的因缘。

  第四门是发愿,离诸六道痛苦,成就诸佛功德。

第七卷至第十卷,共有五门。

  第一门自庆,共有十五种值得自我庆幸的事情;警缘三,阐明三宝的功德,劝请大众报恩供养三宝;同时,因大众降临道场,所以忏主礼谢大众;最后,总发大愿,愿六道众生成就智慧功德,及成就身、口、意三业功德。

  第二门为六道礼佛,为天道、诸仙、梵王、阿修罗道一切善神、龙王、魔王礼佛,愿这些众生能够护持三宝;为人道礼佛分为七类:国王、诸王、父母、过去父母、师长、十方比丘比丘尼、十方过去比丘比丘尼;为三恶道礼佛分为八类:阿鼻地狱、灰河铁丸等狱、饮铜炭坑等狱、刀兵铜釜等狱、火城刀山等狱、饿鬼道、畜生道,为六道发愿。

  第三门回向,说明回向的意义及其方法。

  第四门发愿,主要是信六根而发大愿--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另外又加上口愿及具足无量诸行法门愿。

  第五门嘱累,嘱咐菩萨依本誓愿力,不舍众生,流通此忏法。
 
  我们可以看见,在第一卷《入忏文》中说到:

  「我诸众等,端恪恪一心,肃清三业。依科演梵,烧香散花。供养十方三宝,称唱诸佛洪名。五体投地以皈依,发露忏除诸业障。」

  前两天已经跟大家说过「拜忏」及「发露忏悔」的意义;而这里说到「五体投地以皈依」;什么是五体投地的归依呢?就是忏文中一再重复称念的「一心皈命三世诸佛」──「一心皈命」,这个一心,不是二心,即是专注一心,一心一意,别无旁骛地皈向于诸佛的教法。

  我们都知道,佛是因地圆满、果地圆满;万德庄严,福慧具足的两足尊,他具有三身,即法身、报身、应化身。虽然各经论所举三身之名称与解释略有不同,但一般来说,法身是证显实相真如的理体,无二无别,常住湛然。报身,是酬报因行功德而显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庄严之身。应身,是顺应所化众生的机性而显现之身。

  依佛法来说,人间是生、老、病、死;宇宙是成、住、坏、空;以时间来分,有三大劫,即过去的庄严劫,现在的贤劫和未来的星宿劫;前面已经跟大家解释过。而在成、坏、空三个时段中均没有佛出现,只有在贤劫的时候,才会有佛出世。而诸佛之所现出世于世,其实都是倒驾慈航,就像我们所熟识的观音菩萨,她久远之前经已成佛,为了救度娑婆世界的众生而发愿再来做菩萨。

  还有地藏菩萨,他曾发大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佛菩萨都有无穷的愿力,可是不同的佛、不同的菩萨所发的大愿就不一样。所以诸佛国土,都是不同的愿力所成就的。

  就好像我们万佛塔内第一层里面,供有「五方五佛」;「五方」的五位佛,即是中央的毘卢遮那佛、东方的阿閦佛、南方宝生佛、西方的阿弥陀佛、北方的不空成就佛。其实,十方世界都有无量诸佛及无量诸佛国土。

  而诸佛菩萨为了救度众生,而以应化身示现人间,让众生见像生敬,由敬起信,所以我们今天学佛,就要学佛的相好庄严、学佛的威仪、学佛的慈悲;所谓「见贤思齐」,他们所呈现的福德、智慧的圆满,就是我们理想人格的终极追求。

  他们崇高的德行,就好像位于大帽山顶一样;他们就是我们仰止的目标与方向;我们在哪里呢?就在山的脚底下。如果我们不知道往上爬,继续往下走的话,可能就会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三涂里去。所以,今天我们懂得信佛、学佛,就已经很幸运了。我们今天之所以生而为人,就是由于我们过去持五戒的关系;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言、不饮酒,才得来今天这样的一个人身。但是单单保住人身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还要继续向上,不断向上;以五戒为基础,我们还要努力修行十善,这样才能往上提升;借着修十善的功德将来就可以生天,当然了,生天还是不究竟的,因为天人还有五衰的现象,最后还是会堕落。所以,我们必须发菩提心、修菩萨道,发愿将来成佛。

  不过,我们都知道,要成佛是绝不容易的;依《华严经》所说,成佛必须要经历五十二个阶位,那是非常艰难而漫长的路程。但是,我们必须要有信心,最起码要求不再堕落三恶道。由于我们众生有太多的无明烦恼,是故生死不定,或善或恶,随境飘流,出入生死,沉沦六道。所以,我们今天学佛的目的,就是要解除烦恼,脱离轮回;我经常说「念佛一句福增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一句佛号,可以灭除八十忆劫的生死重罪;我们今天拜佛、念佛是因,未来成佛、成菩萨是果;这就是「如是因、如是果」。

  既然我们学佛了,就要以佛为依皈,每天想着佛、念着佛,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将来必定见佛」,大家要有这个信心;所以,如果大家天天都是一心一意的念阿弥陀、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又或者是念观世音菩萨,就能和他们结下深厚的善缘,到临命终的时候,就能真正受用。礼佛、拜忏的道理也是一样。只要我们多用功,多努力,将来与佛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未来的佛。因为众生和佛本质上是一样的。

  所以,虽然我们现在是凡夫,但是我们不断的努力精进,自然慢慢地就会不断的提升;所以说,佛教是一个觉悟的宗教,修行就是一条觉悟的道路,因此,我反复跟大家说,我们佛弟子必须首先从一个好人做起,从一个好人,到贤人、圣人、罗汉、菩萨,再到佛。试想如果连一个好人都做不到,又如何能够成为菩萨呢?  

   相信大家都知道,菩萨也就是「觉有情」的意思,他修行目的就是「上求下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就像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等,这些都是法身大士、都是大菩萨。

  我们很多人为什么要受菩萨戒?就是因为希望受戒以后,以菩萨来要求自己;有了这样的要求,才会慢慢地进步,当然进步的过程实在是很漫长的,前面已经说了,因为众生生死不定,而且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所以必须修行五戒十善,令身三、口四、意三回复清净。经云:「佛法中有两种健人,一者不做诸恶,二者做已能改。」古人亦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所以,佛教里面有所谓「发露忏悔」;「发露」就是表白、不履藏的意思,我们如果不小心犯了过错,就要勇敢地在佛前或大众面前说出来,希望慈悲的佛菩萨加持我们,令我们意念清净,以后不会再犯,这样我们的恶业就会得到净化。

  与此同时,拜忏更是一个让我们好好用功的方式;当我们专心一意礼佛拜忏的时候,因为身拜着佛、口念着佛,而意念上还想着佛,自然能做到三业清净。而「忏」又可以分为「事忏」和「理忏」;事忏就是举行种种忏悔仪式,如拜《梁皇忏》、《大悲忏》、《三昧水忏》等。通过礼拜诸佛,供养三宝来忏悔业障罪根,清净身心。理忏则是通过观诸法性空,无实自体可得,了悟罪性也是空的道理,从而达到净心止恶,即所谓「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其实,只要是凡夫,不到成佛的一天,还是会犯错的。在佛法里面讲有两种生死,就是「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分段生死是有形的,我们在这个世间从生到死,这是一段,这是大的分段;那小的分段是,从年头到年尾;再细一点的分段,昨天死了,今天生了,昨天永远不再回来了;然后再细一点,前一个小时死了,这个小时生了,这都叫做「分段生死」。而「变易生死」则是另一个讲法,因为生死是苦,那么变易也是苦的。变易什么呢?我们不断在提升,就像我们学佛、修行一样,首先做一个佛教徒,然后成为优婆塞/优婆夷,然后成为沙弥/沙弥尼,然后成为比丘/比丘尼,这就叫做「变易生死」,我们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

  所以实报土里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有变易生死,然无始无明的习气渐渐的断,他就渐渐的往上提升,这就是「变易」。直至最后一品无明习气断尽,那才可称为妙觉位,那就永远没有生死,也没有变易生死了。这个是佛经上两种生死的说法,我们要晓得,这就叫做「出生死海」、「入佛知见」,证得像佛一样圆满的智慧德相,这是《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完全证得。

  而由等觉至妙觉位,就好像十四的月亮,要到十五的时候才是最圆满的。十四的月亮怎么样呢?是偏圆,而不是正圆。正等正觉的佛的境界,就像是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满无缺的。那我们现在是甚么呢?就像初三、初四的月牙,刚刚有了一点善心,而且这个善心,说实在的都是妄心。为什么说是妄心呢?因为修一个十信位,就需要一小劫的时间;所以,我们现在的信佛,都不是真心信,而是妄心信,如果要达到真正的信心,就要学菩萨道、修菩萨行,修到八地以上,就能不退转了。

  试想,要到八地的菩萨,才能不退转,才能没有怨言啊。为什么我们会怨言呢?因为我们很多时候,帮别人得到的回报很少,甚至是得不到回报,于是就会有怨言,就会难过。

  唯有八地的菩萨,已经到达一种无我的境界,一切行为,完全出于利他之心,所以帮人家,就等于帮自己。因此,我们要以八地菩萨为榜样,好像我帮大家,就像帮我自己一样。给人家利益、给人家帮助、给人家欢喜、给人家方便,这就是菩萨行。大家要懂得这个道理。如此的话,我们就会好好的信佛、拜佛、学佛。《梁皇忏》里面所说的,其实就是这些道理。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我们结斋。

(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