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宽运法师:唯有径路修行 但念阿弥陀佛──西方寺弥陀佛七开示


   日期:2020/6/17 23:3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西方寺弥陀佛七开示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大家欢喜。今天要给大家做甚么报告呢?我昨天晚上,翻閱了一下善导大师全集。记得其中有一段文,说得非常非常的好,那是甚么文呢?就是《劝化径路修行颂》,所谓「径路」就是直路,就不是弯路,他是怎么说的呢?他说︰「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这就说甚么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逃不过生、老、病、死,人的生命是很短暂的,很快就年龄就大了。年老以后,皮肤起皱,头发变得干黄灰白,脸上的光泽也渐渐失去,腰背弯曲,走路迟钝困难;牙齿脱落,食而无味;假使你金玉满堂,财宝满屋,也无法避免衰老及疾病到来时的痛苦;纵有千般的快乐,亦无法摆脱无常的降临,所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净土,才能得到真正的长寿与安乐。

  而善导大师他一生行持严谨,三十年的时间,从不在寺外留宿,而且每天都念十万聲佛号。连休息的时候,都不会躺下来睡觉,就是不倒卧即不倒单,而且一路打坐、念佛、拜忏;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非常的高,从不毁犯禁戒,不举目看女人;如果别人供养他,好的饮食、好的衣服,他都自己不享用,美好食物全部给厨师供养徒众,自己则粗茶淡饭,能资养身体就可以。信众供养金钱,便用来写《阿弥陀经》,已写了十万余卷,而且画净土变相图三百余幅;对于坏塔废寺,定当修缮,燃灯续明,常年不绝;三衣瓶钵,从不倚赖他人清洗;不喜欢接受别人供养,宁愿自行乞食,每每责备自己说:「释迦世尊,尚且乞食,善导何人,岂敢闲赋端居而向人索取供养呢?」

  他自己不单以身作则,而且劝别人也是如此。就是淡薄名利,而且出门的时候,不愿与其他人同行,因怕途中谈论世事,妨碍修行,耽误念佛的时间。

  因为他自己精进修行三十多年,功夫非常、非常的了得,所以很多、很多人来跟他学佛、念佛。所以善导大师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因而成为莲宗的二祖。

  我为甚么要这样讲呢?因为我昨天算了一算,自己来香港也有三十年的时间了,可是還像一個木訥的徒弟,等待著師父的教誨;于是我又想到一个公案,这个公案是讲南阳慧忠国师的;他的修行也是非常的了得,他不但是禅师,而且也是国师,他有一个侍者对他非常的忠心,跟了他三十年,一直任劳任怨、忠心耿耿,都没有离开过他。就好像我自己跟了老和尚,一晃眼已三十年了,也没有离开西方寺一样。

  慧忠国师看到这侍者做事,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一点的抱怨,所以就想对他有所报答,帮助他早日开悟。

  有一天慧忠国师像往常一样喊道:「使者!」他大声叫了一声使者。

  使者听到国师这么大声的叫他,以为国师有什么事要他帮忙,于是他立即就回答道:「国师!有甚么需要我帮忙的?要我做甚么事?」

  国师听到他这样的回答,感到无可奈何,说道:「没有甚么事要你做的!」

  过了一会儿,国师又喊道:「侍者!」

  侍者又是和第一次一样的回答。

  慧忠国师又回答他说:「没有甚么事要你做的!」

  这样反复了几次以后,国师喊道:「佛祖!佛祖!」

  侍者听到国师这样喊,感到大惑不解。于是问道:「国师,你在叫谁呀?」

  国师看他愚笨,万般无奈地启发他道:「我叫的就是你呀?」

  侍者仍旧不明白地说道:「国师,我不是佛祖,而是你的侍者呀!」

  这个时候,慧忠国师看他如此的不可教化,便说道︰「不是我不想提拔你,但是你实在太辜负我了。」

  侍者连忙回答道︰「国师!不管到什么时候,我永远都不会辜负你的,我永远是你最忠实的侍者,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

  慧忠国师道:「还说不辜负我,事实上你已经辜负我了,我的良苦用心你完全不明白,你只承认自己是侍者,而不承认自己是佛祖,佛祖与众生其实并没有区别。众生之所以是众生,就是因为众生不承认自己是佛祖。实在是太遗憾了!」

  这个公案,实在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众生实在太小看自己了,我们不肯直下承担,不敢承认自己就是佛祖。要知道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本具清净圆明的佛性,只不过因为有太多的无明烦恼,所以智慧无法开启,看不见自己的本来面目。

  所以,我们不要像慧忠法师的侍者,觉得自己永远只能做侍者,我们要有大志,我们要做自己的主人,要成贤成圣,成佛作祖。这样才不会辜负佛陀对我们的期望。所以,大家要把自己当佛祖;有了这样的承担以后,我们自然就不敢懈怠,自然就会精进修学,将来就会成为真正的佛祖。所以,现在我也叫大家佛祖,叫大家阿弥陀佛;大家就要回应、就要对自己有信心,有了信心,就会发大愿,就会踏实修行;如此信、愿、行具足,又怎会有不成就之理呢?

  不过,相信在座很多人都不一定学佛很深,会觉得自己离大彻大悟或成佛,还很远很远;那应该怎么办呢?我们知道,佛教修行有很多的法门,有藏、通、别、圆;有顿、渐、秘密、不定;可能我们顿不行,渐还不行,秘密也不行,不定更不行,那我们唯有怎么辦呢?就唯有念阿弥陀佛了。

  但是这个阿弥陀佛应如何念呢?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径路修行」;径路就是直路、直捷的道路;为什么说是直捷的道路呢?其中就是佛教所说的,「自力」和「他力」的关系。

  因为阿弥陀佛他非常、非常的慈悲,他在发了四十八愿以后,又特别立了「三誓」;这三个誓愿,记载在那里呢?就在《无量寿经》里面;有一个四句十八行的偈文,叫做「三誓偈」或「重誓偈」;其十一行中,所谓三誓者只是前三行。这三行是摄四十八愿的纲要,誓解除众生的疑虑。故后八行跟从于前三行叫做三誓。

  那么,这前三行是怎么说的呢?

 「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正觉。

  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穷,誓不成正觉。

  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正觉。」

  第一行的意思是说:「我立了超世殊胜之誓愿,必得完遂佛道,如果此愿有欠缺者,我终不取正觉。」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诸佛菩萨,都是发愿利益一切众生,然后方成佛道的,正如「四弘誓愿」中所说的「佛道无上誓愿成」;「必至无上道」,「无上道」就 是佛道;因此,法藏比丘,他發誓要建立超世的大愿,如果这个愿不满足的话,他就不取正觉,他就不成佛。所以說「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斯愿」就是四十八大愿。地藏菩萨也是一样,他发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如果地狱未空、众生未度尽的话,他是不会成佛的,只有地狱空了、众生度尽了,他才会圆满佛道。

  接着第二行的意思是:「我于无量劫之末,皆作为大施主,对一切无智贫苦的众生,施与智慧;无能力之人施与能力,若不能救其苦,终不取正觉。」在这无量劫之末,作为大施主,普济诸贫穷;所施予的当然就不只是物质,还有精神上即心灵的安顿与智慧的开启。所以,法藏比丘的誓愿,都是想得完完整整,而且非常的圆满。

  而第三行的意思是说:「当我成就佛道时,我的名声超越十方,若不能闻遍十方者,我终不取正觉。」所谓「名声超十方」,也就是說,十方世界的众生,都要听到我成佛的名号,如果还有众生没有听闻到此名号,我就决定不成佛。现在我们拿事实证明一下,法藏比丘已經成佛,成為阿弥陀佛已有十劫的時間,还有哪个众生没有听过阿弥陀佛的名字?這就說明了法藏比丘的志愿远大,所以当他成佛之时,他的名声不但只十方都知道,而且超越了十方;那为什么要超越十方呢?就是要让十方的人都发愿要去西方极乐世界。

  而且当他的名声超十方的时候,其他的诸佛菩萨,都会帮助他、护持他,所谓「十方诸佛赞叹,六方诸佛推广」,也就是「一佛出世,千佛护持」,这个护持,也就是互相彼此的赞叹。

  试想如果没有释迦佛,介绍阿弥陀佛给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我们知不知道有阿弥陀佛呀?当然是不知道了!都是释迦佛的慈悲,告诉我们,我们才知道有一个阿弥陀佛,有一个西方极乐世界。其实,佛教中五方佛,南方有宝生佛,北方有不空成就佛,东方有阿閦佛,西方有阿弥陀佛,中央是毗卢遮那佛;本来我们是不知道的,这是谁告诉我们的?都是释迦牟尼佛。

  首先,讲的是正报庄严:

    一、身相庄严:「彼国人民,身皆真金色,具三十二相,形貌相同,无有好丑,容色微妙,皆受自然之身,无极之体。」

  那里是如何的庄严呢?。我们说「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彼国人民的身相亦都是金色的,而且具备三十二相,和阿弥陀佛一样,都是正报庄严,大家形貌相同。形貌相同有很多好处,因为如果你丑我俊,就会有比较心,就会有分别心,就会起争斗;而在极乐世界里面,每个人的形貌都是一样的,而且都是一个颜色,是怎么样呢?都是「容色微妙,皆受自然之身」;「自然」,就是不是胎生;胎生,就不是母亲、父亲结合所生;父母所生就有你我之分,就有亲疏之别;而极乐世界之中,都是莲化生,所以是「无极之躯」,什么是「无极」?就是没有办法形容或比拟的,就好像我们西方三圣,这种庄严是世间上任何东西都不能与之相比的。

  二、寿命无限:「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除其本愿,修短自在。」因为我们的众生都喜欢长寿,所以以前都尊称皇上为「万岁、万岁、万万岁」;而一般在祝福别人的时候,都会说「祝你万寿无疆」;其实,这个「万寿无疆」,只有诸佛菩萨才称得上。而极乐世界里面的寿命是非常、非常长的,它是以劫来计算;不是以日、月、年来计算,「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就是非常、非常长远的、无法计量的时间,而且「除其本愿,修短自在,」就是说,因各人所发不同的愿心,可以去到不同的国土,譬如要到地球,或者要到火星上去,你都可以自己主宰,修短时间可以,修长时间亦没有问题,都由你的本愿决定。

  我经常跟大家说,当我们去极乐世界的时候,就自然会具足六种的神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还有漏尽通;只有到了罗汉境界,才能说「漏尽」,也就是「无漏」?我们都是「有漏」的;什么是「有漏」与「无漏」?其实,「有漏」与「无漏」为并称。「漏」,是「漏泄」的意思,即指烦恼。有烦恼而轮回生死,称为有漏;无烦恼而能出离生死,称为无漏。我们去到极乐世界之后,自然就能无漏了,就能跳出轮回,脱离生死,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境界。

三、常住正定之聚:这个正定就不是邪定,什么是「正定」呢?就是说,你坚持一个信念、一种志向,不动不摇,不断努力勤修,直至成佛,都不退转,这就是正定。但我们现在不是呀,我们容易起心动念,被外面环境的影响;所以我们住的都不是正定之聚,是邪定之聚。又好像说,我们所用的这个心是甚么心呀?是妄心而不是真心。而到了极乐世界之后,大家都是真心;这个真心就能不动摇了,所以都具足正定之聚,到最后都圆满菩提,圆满佛道,所以每个人都一样,都不退转。本来我们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为什么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就是因为我们众生的心都是动摇的,都是散乱的,我们修行往往是进一步,退两步;发心修行两天,到第三天心就退了。所以有人说:「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在西天;学佛十年化为云烟。」学佛三年,佛已在天边了;学佛十年,当然就把佛忘得一乾二净,都化为云烟了。所以这个都不是正定之聚,而是邪定之序。

  四、不堕恶道。「生其国者,更不堕三恶道。」

  当然了,这个修行的环境就更重要。极乐世界里头全是善男子,都是丈夫相,其中没有三恶道,也就是没有地狱,没有饿鬼,没有畜生;就连三恶道的名字都没有,这样的话,又怎会有堕落的机会呢?而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之所以会堕落,就是因为我的念头不清净,而且时常受外境诱惑,起心动念,摇摆不定,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一念瞋心之时就是饿鬼,一念痴心之时就是畜生,是故往返六道,轮回不息。

  六道之苦,苦不堪言,纵使是稍有善根,常修善业,十善具足,得生天上,但是由于天界太乐,无法修行,当天福享尽之时,终归堕落;而极恶之人,自然是必堕地狱,地狱又太苦了,更是不可能修行。饿鬼、畜生就不用说了。

  所以,人间虽然亦有种种苦恼,但人生毕竟苦乐参半,是学佛最好的因缘,所以唯有人道,方可修行。而当我们去到极乐世界之后,那里没有相对的苦乐,只是一片的无染清净,何来堕落的因缘呢?所以实在太美妙、太美好了。

  五、莲花化生。「彼国人民,皆于七宝池中,莲花化生,并无男女爱欲胎生诸事。」

  因为里面的人,都是在七宝池中莲花化身的,所以清净无染;而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都是由男女爱欲受胎而生的,所以都是污染的,都是不清净的;因为这样的不清净,所以我们才会渴望,也就是欣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六、乐如漏尽。「心身安乐,如漏尽比丘」。那里的人,身心都非常安乐,乐如漏尽一样。什么是乐尽?阿弥陀佛在四十八愿的三十九愿中说:「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前面已解释过什么是有漏、无漏;这里所说的漏尽比丘即是阿罗汉。比丘是因位,罗汉是果位。无论男女出家受具足戒,因戒生定,因定生慧,以智慧断尽三界见思烦恼,不再漏落三界的生死轮回,成为阿罗汉。虽然是阿罗汉,但形相仍然是一位比丘,所以叫做漏尽比丘。

  所以,什么人最快乐?一定是全无烦恼的人。有一丝毫烦恼的人都不会真正快乐。所以最快乐的人莫如漏尽比丘,他们真真正正全无烦恼。阿弥陀佛发愿,希望极乐众生,内心的快乐一如漏尽比丘。这就是他的慈悲。

  七、无不善名。「彼国从无不善之名,况有其实。」前面说了,极乐世界之中,无诸恶事,更无恶道之名,当然也就没有不善之名了。因此,既然连不善的名字都没有,又怎会有真实的不善之事呢?

  八、道心不退。「生其国者,皆是阿鞞跋致,于无上道,悉不退转,勇猛精进,直至成佛。」「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转的意思;能够生到极乐的众生都成为不退转菩萨。不退转有三种:一、证到七地的菩萨,破尽见思烦恼,超出三界的生死,不再退为小乘或凡夫,名为菩提位不退。二、从八地位到十回向位,破尘沙惑,不会退菩萨利他之行,名为菩提行不退。三、从初地至八地,断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念念都是中道正念,名为菩提念不退。

  因此,只要我们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能得不退转,于无上的菩提之道,勇猛精进,一直到成佛。这就好像我们读书求学一样,乘搭一辆直通车,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硕士,直到博,只会升班,不会留班;我们现在老是留班,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就不会留班。这是实实在在的说法。  

  九、智慧辩才。「受读经法,讽诵持说,具智慧辩才。」这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的二十九愿,诵经得慧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不取正觉。」那里头的老师,都不是一般的老师,而是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还有清净大海众菩萨;因此,在这些大菩萨、大老师的教导下,「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自然就很容易成就智慧、辩才。所以,我们不要像南阳慧忠国师的侍者那样,叫他「侍者」,他就应;叫他「佛祖」他就不敢承担了。所以我们要做佛祖,不要做侍者,我们要懂得直下承担,这样的话,我们的境界就会慢慢提升了。

  今天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都有智慧,都能辩才无碍。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