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6


   日期:2020/6/20 22:1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6)

◎ 印海 著
 
尊者大目犍连,与其眷属二百五十人俱。

大目犍连尊者为佛弟子中神通第一,此云大采菽氏,为婆罗门种族。据说久远时代以前有仙人居山中修行,常采山中绿豆为食,以此得名。目连与舍利弗从小成为莫逆之交。当时,舍利弗以智慧高超见称,目连以精明才干著名,两人意气相投,同来同往,成为挚诚契友。后来彼此皆因厌离俗世,希愿出家。于是同礼当时有名外道珊阇耶为师,修习禅法。有一天,舍利弗外出,途遇佛陀弟子马胜比丘,见其举止安庠,风度感人,即询问以谁为师?所修何法?马胜比丘即以偈答复:“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舍利子听闻此偈后,忽有所悟,即将此偈转告目连尊者。目连听后,亦有深悟。于是率领其弟子二百五十人归依佛陀座下,佛知其善根深厚,为说离苦之法,从此戒品清严,威仪调柔,经七日,断见,思二惑,证阿罗汉,具大神通,为神通第一。据说有一次佛在阿耨达池,欲说大法,大众齐集,唯舍利弗不知何故未能参预。佛即命目连前往召唤,目连见舍利弗于石洞中补缀僧衣。目连说:“佛在阿耨达池,特命我来,请你回去。”舍利弗说:“请稍等候,待我补好衣服与你同去。”目连不能久等,急着要回,并高声说:“你若不快与我同回,我即运用神通力量举起你的石室到大会场去。”舍利弗却心境平和将身上衣带解下放在地上说:“你若能动此衣带,也许可以搬动我身。”当时目连心有不服,即运以神通要拿衣带,但无法拿起,竟然失败。此时大地为之震动。然后目连垂头丧气,又以神通还到佛处,惊讶地见到舍利弗已经到达大会场中。目连此时深有所感叹息说:“现在才知神通之力不如智慧之力大。”这是二人一段比胜佳话。目连尊者为听如来宣演弥勒法门,亦带领法眷二百五十人来到祇树独园听佛说法。

尊者舍利弗,与其眷属二百五十人俱。

舍利弗智慧第一。梵云设利,此云鹙鸟,据说其母双目很似鹙鸟两眼,人皆以此鸟名称呼她,弗是子之意,因是舍利的儿子,从母得名故称舍利子。其母未怀孕以前,言词非常讷钝,与其弟摩诃俱絺罗论议时每多不如。怀子以后,母多能辩,因此又称春鹦,即百舌鸟别名。其父为婆罗门种,是当时颇负名气大学问家,所有典籍,无不究习。生在如此书香之家,耳目濡染,自然知书识理。当尊者八岁之时,也就名闻四方,并且天性淳厚,宅心仁慈。与目连从小成为契友,从珊阇耶外道修习禅法。不过他们二人并不满足于珊阇耶传授之法。以为不是究竟离苦之道。因此离开其师,各求明师,谁先得明师即当互相告知。当时佛之弟子马胜比丘出外乞化,舍利子见其威仪闲雅,即问曰:“汝师是谁?”马胜答曰:“释迦太子出家成佛,是我师。”舍利弗又问:“所说何法?”马胜比丘为说因缘偈,舍利弗听后即得领悟。于是就与其门下弟子二百五十人一同归依佛陀。佛陀遥见舍利弗前来时即告众弟子曰:“来者是我弟子中智慧第一也。”经过半月后,因有长爪梵志与佛陀讨论义理,梵志以“不受”为宗,佛陀说:“所执着的‘不受’还是执着。”舍利弗从旁听得此一高深义理而领悟,于是证得圣果。后来听阿难说佛陀年老病重将要灭度,舍利子更增悲仰,不忍见佛先入涅槃,特向佛陀告假要先佛入寂。佛陀告曰:“宜知是时!”于是谢别门人,还到故乡,命侍者沙弥走告城内诸相识者,当时之未生怨国王及其人民知道此事后,各皆前来,请说最后法要。大家听毕,各返其家,于当日后夜,端坐而化!可见尊者修持有素,生死自由,身无病苦,心不颠倒,真如佛陀对他所说:“宜知是时”。

以上所列比丘众以憍陈如、迦叶、目连、舍利弗四大弟子为代表,各人带领二百五十人前来闻法。以下说比丘尼众。

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其眷属千比丘尼俱。

四众弟子中,第二是比丘尼众。佛世比丘尼众中以摩诃波阇波提为上首。梵云摩诃,译义为大,波阇为生,波提为主,全名译为“大生主”。佛母摩耶夫人,生育太子七日后即去世,大生主是佛陀姨母,负责抚养佛陀长大成人。佛是教化三乘圣人证悟者,名曰“大生”。佛又由她抚养,故得名“大生主”。梵云比丘,有五种义:一怖魔,出家修行,超脱三界,不为天魔所控制,天魔见人出家,修道证果,心生恐怖。二乞士,外乞食以养色身,内乞法以资慧命,三持戒,出家以戒为师,由戒得解脱。四净命,出家人不经营农工商贾,随缘度化,接受信众供养。五破恶,出家以除烦恼为目的。比丘尼亦同具有此五义,唯尼者是指女众而言。摩诃波阇波提与其法眷亦有一千人夜见佛光,亦来佛处。以上所说是出家二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印海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印海法师)  

 印海法师:佛教的社会责任 

 印海法师:续公与我的因缘 

 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49 

 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48 

 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47 

 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46 

 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45 

 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44 

 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43 

 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42 

 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41 

 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