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仁俊法师:建心地大道场 展世间大行愿——献给圆光寺第十二届毕业青年比丘


   日期:2020/6/23 10: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建心地大道场 · 展世间大行愿
 
——献给圆光寺第十二届毕业青年比丘
仁俊
 
    受过现代优良僧教育的青年比丘,定能把牢、踏实一种本分:沉持得落,发达得开。从长时(尽未来际)修学的深确体解、坚实练磨、决定承续处着眼、着手,惟有沉持得落,始能发达得开。从沉持中敛尽浮俗竞逐,淡淡稳稳地一心谨严、细精,从细精中透脱泛杂,一(纯法)味一(乘)如(实)的义蕴与圣域,念头心底玩会得着,眼前脑际启豁得了,佛法的新天地皋羽游得灵通、明彻,世间的利名福敬,不屑介怀,不肯盘心,不忍匮法,果毅得智明能克世名,廓荡得根利剿却恶利,不为福覆,不落敬着,澄清胸襟与高远眼界,蓄得深厚看得旷平,无形中心地的道场建立得巩固不倒、坦泰不炫,出世能学佛见佛,入世能容人为人,净行与弘愿,就这么样无间无极地展开去、做出来。
    青年比丘的身手身脚,体现与践舒的,都这么壮实净快,无始无终地没个了期,莫可估量的境地与根机,即能拓辟、通达得永无疆际。一般的身心眷恋与手脚粘缠,从此便窜不上念头,毁不了形象。内有所依之「法」为准量,外有能依之「自」(善调六根)运假我;法的准量不离心目,自的假我不污因缘,从因缘上而体持而现行的,举皆凭准(圣教)量,择得定定决决,把假我用得明明足足;明足得忘却实我,彻底截断了他的惦顾与威胁(最威胁自己的乃是(实)自我),于是学的修的、说的做的,除了体忆诸佛菩萨的因地与果地,整个就贯注在一切众生的苦恼与需求上。这是大乘行者真学遍修的扎根处,扎得深固远布,干壮枝茂而荫广,则成为通见诸佛、解脱群生的光与德。修学得着力、致力于光净中触的不昧、当的不畏、偿的不扣,透得过诸佛证印,禁得住众生测核,众生心目中察见我们三业上显露的一切,意味着三宝的表征、化现,对三宝倾心求道的渴切与健羡,则积极得不再迟徊。
    人类潜能的特「胜」之一——「梵(净)行」,受过善而正的教育与导发,许多人就会从身心上透露出优良德行。释迦佛建立的僧团,非常注重高尚教育的整个内涵:「教授」——最圆正的文化诠演,「教诫」——最精严的文明展操。青年比丘涵化、陶铸在这般教育中久了,文化素养与文明轨持,深厚、明稳得充分诚切,内存与外现的,惑业受到智思的照治、伏断,言与行不离「教授」、「教诫」的体悟、测印,正而善的整体佛法(僧),则与三业相顺、相应得一贯、一致。青年比丘具有这样的质底品象,则能表征着「道」之所在;正道与正法本是一体两面:正法——内证内断得了无惑习,正道——外践外循得绝不偏倒。这么种正,才足以展显佛法文化与文明的全体大用。因此,优秀而平实的青年比丘,三业中思持与诠现的,总不离淳净文化与淡真文明。如此的净与真构成了佛法不共世间一切的特质,将这般特质演扬得周延透辟,许多人从正闻深思中获得省领与豁晓,清净的德行就会从此生根发力,成(大)气(度)扩(深)器(量超局限),世法中最急需的是这么种人,佛法中最渴求的是这样的青年比丘;有了这般青年比丘阐践佛法,才有这般信众出现。佛教中亟应植培、造就出具有这般学行的青年比丘!
    儆悟、上进意念极强的青年比丘,对释尊「体解大道」的嘱付定能同潮音震脑般的响彻身心、鼓振志誓,肝胆奋勇地力求大道,直荡荡、光彻彻地迈趣大道之轨,投入大道之门,从大道中彻底翻身豁眼,手脚展得开开阔阔,脑识察得精精(不杂混)通通(不蔽遗),说的与做的则绝不空洞虚诳,毫无做作中尽让人看得透透明明;不离佛法本分——朴简淡宁,不耍世法花样——巧矫赚图,看到的尽是一片自自然然的风格。道在「平常」中的修验与启引,全凭这么自觉觉他的。
    能觉大道的导因——「净心」,心,发得无着无畏,行得不缺不疾(求成佛),一味地深观法性本空,从性空中胜解一切幻有;幻有中的「染净」因缘了了择定,(善恶)因果历历辨明;净得善不餍满,善得净能淳圆,净与善交融相增得永无底极,悲智就这么汇注心海而洋溢于身语,「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的道念与圣域,则能渐次有几分体领、或契会。内在自我消遣与外在我所脱困,也就这么发端的。学佛法,约修练历程的起步处说,非常重视心的肯认执持,「……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即点拨出「净意」为修学的主体关键;透过这道关键,智愚的界线才划分得毕竟清楚。因此,正在长程修(学)练(磨)中的青年比丘,务须注视内心的体验、观照、治护与澄清;治澄得不杂不昧,必精(纯)必明(正)。超脱二边——恋着性我,厌弃尘劳,心地融通得泯绝此彼,心量旷平得等念生佛,具有而依止这样的心,心地与心力则坚充得无际无限,永不坠替的有形的道格道风,就凭这么种无形道场作庄严、做础柱、为源本的。安住、深涵、净持于这么种道场中必具的志意与品概:立真道心沉得住,建大(乘无相)道场发得开;沉得透底忘我,才发得(永恒)探头(学佛)为人。
    心地大道场建固得不动不倒,立在佛前许的,念念体现;投入人中做的,事事兑现;这二现现得成德成力:德化为行展大行,力运于愿练弘愿。现代有守有为青年比丘的总持处:从清净法脉的融贯中直见、直效诸佛,从广大人脉的通接中常敬、常为众生,这二脉融通、发挥、发达得最极充实光净,心地大道场与世间大行愿,才建展得永远矗立,普遍摄涵。要做到这般田地,面对现实,务请现代僧青年牢记着:建立无形的心地大道场比建立一般有形(无法)的道场——炫显自我气魄(耗财物、造体面、悖因缘、昧因果),不知重要到几多倍!
    佛历二五四四年四月四日晨客次香港黄宅写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