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超定法师:吾师续公愿生何国


   日期:2020/6/24 0: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吾师续公愿生何国
超定
 
今年七月间我前往美东同净兰若,参加印顺导师基金会主办的「佛法度假」营,得以与认同「人间佛教」的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探讨人间的正觉之音,内心至感欣幸。有一天午餐后,溜览摆在柜台上的结缘书刊,发现了一本『续明法师永思集』,顿时引起我情绪的强烈震荡,像是天涯游子回到故园,看到久别重逢的亲人,真不知用何词句来描述此刻的情怀?吾师续公于民国五十五年(西元一九六六)示寂于印度,屈指一算迄今已三十八年,不知吾师现在何方?弥勒内院?西方净土?或早已示现人间?
 
时逢午休时刻,我毫不迟疑地把这本厚厚的「永思集」请回寮房,关起门来一篇又一篇的地静心恭读,一句一泪,室内弥漫一片悲凄的气氛。视力已模糊,再也看不下去了。闭起双眼,休息片刻,恢复理智,继续翻阅该集,读到三○四页,发现一篇「续明法师虔修弥陀净土的证据」,副题「为纪念续公往生廿一周年而作」,作者是佛教界众所知识的真华长老,也是印公导师座下,排名仅次于演公、续公、仁公,深受导师器重的上座。历任台北慧日讲堂、新竹福严精舍住持多年。尤其是重建福严,规模扩大,面目全新;又主持历届福严佛学院,至八十高龄退休。每想及此,对真公的劳苦功高,感佩莫名。若非此公的发菩提心,大智大勇,撑起大梁,福严的宗风,享誉教界培植僧才的学府,是否能继往开来,进而发扬光大,实在令人存疑。
 
虽然如是,对于长老的大作,拜读之后,有关宗派意识,不能不表达我不以为然的看法。
 
一、『证据』结语:『记得续公在「为纪念慈航老法师专号而作的「做一个老实和尚」一文中说:「我觉得纪念一位大德,形式上纪念固是不可少的,而真正的纪念要发掘大德知识的独特行门,效法大德的伟大精神。」我以为续公生平嘉言懿行虽然很多,在「日与病魔争战」的时刻,尚能「稳如泰山」的把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生则致力于正教,死则神归安养」,这才是他的「独特行门」,也才是他的「伟大精神」!我们纪念他,应把着眼点放在这里,如徒具形式的纪念,实在没有多大意义。』
 
后学实在看不出一句「南无何弥陀佛」,「死则神归安养」,算得什么「独特行门」和「伟大精神」?后生晚辈若不奉行续公的「独特行门」,效法他的「伟大精神」,而做其他纪念方式,如奖学金、赞颂会之类,是否『徒具形式』,『没有多大意义?』
 
『证据』第二段提起古德道安与慧远二位大师,他们是共患难的师徒,结果是各走各路,一往兜率天,一去极乐国。正是成语所说「人各有志」。『佛说法门无量,法法皆可成佛,门门都可解脱,为人弟子者祇要所修是正法,所行是正道,即是不辱师门,也即是善继师志,善成师之事,大可不必老师是中观家,学生也一定成为中观家;老师是唯识家,学生也一定要成为唯识家。』这一前一后的文意,不知要如何呼应?诚然,印公导师是「人间佛教」的播种者,「中期佛教」(中观大乘)的宏阐者,他从来没有强人同己,要求他的门生跟他走同一条路线。所以长老的所学所行,贯彻始终,「念我的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导师一向器重他,且付以重任,从没有因为法门不相应,而和他划清界限。既然如此,长老为何要后辈效法续公的「伟大精神」,修他的「独特行门」?
 
二、『就以续明法师来说,生前本是念阿弥陀佛,希望「神归安养」的净土行者,他死后许多人为他写纪念文章,硬说他「愿生兜率」、「上觐弥勒」、「赴龙华会」等等。这些说法,有的是「大胆假设」,有的是「想当然耳!」有的也可能是「人云亦云」。』不但续公「赴龙华会」是后人的「大胆假设」;就是现代革命大师『虚大师的愿生兜率,说不定也是「想当然耳!」』理由是:『虚大师民国三十六年春在上海玉佛寺圆寂后,即盛传他于弥留时,曾说了一句:「极乐世界好清凉!」』,进一步推论说:『谁不知道太虚大师是:八宗共阐,不为一宗一派后裔的今菩萨行者?十方世界都是他的好去处,何独钟情于兜率?即使大师上生兜率内院,也不应断定续公必随之而去。』
 
善哉!善哉!『十方世界都是他的好去处,何独钟情于兜率?』套这句话,我也不妨说:吾师续公上人,十方佛土都是他的好去处,何独锺于弥陀净土?(像这样的老修行人,有那一尊佛不欢迎他?)其实,往生西方,上生内院,不过是通俗的说法。弥陀净土盛行,佛教徒修念佛法门者多,于是佛教徒死了,大家都说他往生西方。另有不赞同流俗的一套,强调人间佛教,重视更早的弥勒信仰;这一辈大德走了,后人就认为他上生弥勒内院。佛教为亡灵做法事,通常是念阿弥陀佛,因为这一尊佛,象征无量佛,一佛一切佛,念一佛为代表就是了。所以中国佛教一体同风,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国。印顺导师作『净业颂』,最后一颂:「无边染业净,一切净行集,即此净心行,庄严极乐国。」我们是否也可以据此,断定导师也是净土行者?因为他结语说「庄严极乐国」?我的解读:极乐国,代表诸佛国土,正如『成佛之道』五乘共法章所示「勤修三福行,愿生佛陀前。」死后如非往生诸佛国,岂非落于「八无暇」之处?那未免太枉费生前的学佛了。另一个意思:今之净土行者,以为「一句弥陀,成佛有余」,念一佛一经,万人修万人去。事实上,净业成就,故得往生净土。行者务必「三学次第净」;以「三昧水」、「悲愿风」、「般若火」,净化贪瞋痴等烦恼,才能达到「无边染业净,一切净行集。」这是特为今之念佛行人的慈悲开示,应是「对治悉檀」,劝人勿忘净土真义。
 
为何求生兜率净土?导师说得很明白:「目的在亲近弥勒,将来好随同弥勒一同来净化的人间,以达到善根的成熟与解脱;不是因为兜率天如何快活。弥勒的净土思想,起初是着重于实现人间净土,而不是天上的。但后来的佛弟子,似乎特别重视上生兜率天净土,而忽略了实现弥勒下生的人间净土。佛教原始的净土特质,被忽略了,这才偏重于发展为天国的净土,他方的净土。(『净土新论』介绍弥勒净土一节,印顺导师讲,续明法师记。)
 
诚如长老所说,『今之菩萨行』者,十方世界都是他的好去处,不必特别钟情于那一方的净土。我认为:诸佛净土是无国界的,福德因缘具足者,一旦往生佛国即可自由去十方佛国。正如阿弥陀经所说:「其土众生,常于清旦,各以衣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何必强人同己,一定要说续公不上生兜率内院呢?
 
三、至于从续公晚年的日记两则,是否『最可信,最好的史料,弥足珍视』?那就见仁见智了。日记所述,未必是可靠的证据;正如同讲经说法,来到净土道场,即开示念佛法门;修禅的根机,为说顿悟法门。如是就说他是修禅、修净土的行者吗?续公看印光大师文钞,触景生情,不免为其劝说文字所感动,故有「觉得念佛法门,在末法时代确有其特胜之处……看来还是祇有这一法门,才是了生脱死的捷径了」之感言。另外一篇:「看观无量寿经及大阿弥陀经,想早日做点资粮,人命无常,尤其是脑病缠身的我,随时都有一去的可能。」也可作如是观。长老发现这两篇日记,如获至宝,幸逢知己,雀跃何似!来到南投寄庐拜见印公导师,提及续公的日记,导师又附和说:「他本来就是念阿弥陀佛的啊!」不久又因事到阳明山妙德兰若,能净法师告诉他:「续公上人曾有来信给我,他说与病魔战争时,就念阿弥陀佛。」由此斩钉截铁地肯定:『续明法师本是念阿弥陀佛,希望「神归安养」的净土行者。』需要更多『证据』吗?我也可以提供:(一)、续公教我们这班沙弥,早课点名时回应「阿弥陀佛」;(二)、在灵隐佛学院时代,请净宗大德,如忏公等,来为学僧讲开示;(三)、邀请您老从罗东念佛会来佛学院主持弥陀佛七;(四)、续公宣讲「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普贤十愿,导归极乐,被列为净土五经之一。)这些『证据』无可怀疑吧?在此我实不必浪费笔墨,讨论这些各说各话而无关宏旨,没有定论的问题,免得加深同门缁素大德对我的误会。尤其近些年来,每年参加仁公主持的「佛法度假」,在导师基金会所属的「正觉之音」,为发扬「此时、此地、此人」的人间佛教思想,难免对偏向于天神化的信行,有所评述,以致很多人说我反对净土。事实上,「净为三乘共庇」,净土是无人反对得了的。宋明以来,各宗传人不是归宗于禅就是净土。所谓「学在天台,行归净土。」所学所弘与所行,解理与行持分离已是普遍的现象。故此「现代禅」的奉行者,批评导师门下诸贤解行不相应,学的是一套,修的是另一套,令我不知该如何答辩?
 
四、最后,恕我多事,再抄一段『证据』的妙文,以补足我这一篇天遥寄语。续公说:「出家三十余年了,谈到修持真是一无所得」。长老补充:『也许有人看了这两句话,认为他是谦虚。但在我看,却以为他说的是肺腑之言。试想:一个数十年在故纸堆里钻研的人,脑子里所装的都是那名句文身,以及名句文身所诠释的义理,时时刻刻,在在处处,琢磨复琢磨,思维再思维。如鸡孵卵,似猫扑鼠般的专精,怎奈名相多如河沙,义理深如大海,纵然有心想用番苦功,认真修行,一时也理不出一个「契机」修行法门来。如是因循蹉跎下去,再回头已是百年身。徒呼:时乎时乎不再来!』
 
令人不解的是:闻、思、修三慧;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不是佛法慧学的历程吗?专修禅慧是谓「修」,闻思位的多闻正法,如理思维是「入海算沙空自困」吗?除了参禅与念佛,其他法门都不契机,都得不到实际受用。而今而后,四众弟子只好关起门念佛,求生安养吧!末了,谨祈吾师续公,乘愿再来;并祝长老法体康强、无量寿、无量光!南无阿弥陀佛!
 
西元二○○三年十月十六日写于娑婆界内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