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超定法师:立志做个佛化的新人


   日期:2020/6/24 11: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立志做个佛化的新人
超定
 
新年的新希望
 
  二○○一年终于过去了。回顾这一风不调雨不顺,国不泰民不安的一年,天灾人祸接踵而至,惊涛骇浪一波未平又一波的岁月。尤其是美国发生了九一一的大浩劫,受苦受难的不限于纽约大都会、首都华盛顿、北美洲联邦合众国而巳。它像烧不尽的野火,遍及全世界,整个地球村。受创最明显的当然是经济方面,航空运输、旅游业、电讯局、制造商,业绩一落千丈。公司为求生存,减轻负担,开始分期地裁员或减薪,各行各业的员工,人人自危,随时有丢掉饭碗的忧虑。社会失业率偏高,衍生着治安问题,人民生命财产没有保障。今天还平安活着,不知明天会有什么意外发生?漫漫长夜,何时破晓?苦难的日子,要捱到几何时?
 
  送旧迎新,期待着新的一年,马到成功,景气复兴,股市上扬,招财进宝,事业顺利,万事如意!这是世人的共同愿望。「歹年冬」送走了,迎接新的吉祥年,充满活力的「马年」,无限光明的新年,那一个人不如此希望呢?做为佛教徒,活在有为的世间,明知「诸行无常,有受皆苦」;「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但「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舍无边有情不顾,又将如何修菩萨行,成无上佛道?随波逐浪地贪恋世间固不足取,非佛法之正鹄,而偏向诃欲厌离,入山唯恐不深的出世观,同样不契应于中道之圣教;惟有即世间而超越世间,即人间而成正觉的入世菩萨道,才是释尊出现世的本怀。因此,古德为兼顾世出世间的不同层次,宣示了这样的愿景:「仰祝ˉ邦基巩固,治道遐昌;佛日增辉,*轮常转。十方施主,增益福田;法界众生,同圆种智。」颂文首二句,含有政治的味道,处在君权的古代,「端为皇上祝万岁」;唯有国君贤明、政府廉能,百姓才得安居乐业。事实上,即使是今天的民主时代,人民的安乐还是建立在国家富强的基础上。反之,如国基不稳,政治脱轨,则社会紊乱,人人备受苦难。「十方施主,增益福田」:不仅三宝弟子,包括所有一切人,全人类各拥有其广大福田,商机无限,一切行业,各遂所求皆如意。这不正是世间共欲而流露出的心声吗?弘扬如来正法的高僧大德,「*轮常转」之故,乃得「佛日增辉」──真理的光明,照遍三千大千世界;其结果是:「法界众生,同圆种智」──成就一切种智,圆满无上菩提──这是历久常新的希望!
 
佛化的新生活
 
  新时代的佛教,提倡「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它究竟在传递些什么样的信讯?其真义如何?「佛法生活化」可解说释为契机的、通俗的、人人可行的佛法。「生活佛法化」则侧重于佛法契理的、深入的、理证的层次。印顺导师诠释人间佛教为契理契机的,也即是不违背最高真理,又能适应众生根机,时代需要的,以人类为本的佛法。佛教一向注重修证,把理论化为实践,应用于生活中,以获得身心的受用,这才是佛法的重心所在。佛法的信仰、修行与研究,由于学者根机不一,或偏信仰,或偏研究,或重修行。从入手的方便而言,信行人与法行人的差异,原是正常的现象。佛法如大海,或依信愿入,或智或悲入;而至究竟完成,则信愿、慈悲、智慧,三者缺一不可。「有信无智长愚痴,有智无信长邪见」正显示信智合一,学佛与佛学之不可偏废。「佛法生活化」,足以对治为研 究而研究,偏离佛法信行的学术研究者之流弊。
 
  新年,新思想、新道德、新生活,一连串的新气象、新境界,正是佛弟子欣逢新年佳节,立志做个佛化新人的意义。如何使「生活佛法化」,而不流于俗化、腐化、僵化?生活与生死,传统佛教强调了生死,而忽略生活的意义。往往认为苦难的人间,五浊恶世是修行人所厌离的世界;了却此生,前往他方净土,才是学佛的光明前途。实则,生死的了脱,佛化的生活乃是必经的历程,以智导行,以智化情,从日常生活中,体悟正法,修正思想与行为,转迷启悟,背尘向觉,以期断惑证真。秉承如来教,念无常,观缘起,趋空寂。「知苦、断苦、证灭、修道。」这是甚深的佛法,颠扑不破的真理,诸佛所证所说的无上正真之道。不过,它绝非深不可测,高不可攀的神秘境界。当知,佛是菩萨修成的,而菩萨是从人的地位,立志去修学的;如没有人的存在,即无发菩提心者;既无菩萨的因行,又那来佛陀的果德?肯定地说,趋向正觉的实践,具足正见与正行的佛化生活,比起空言了生死而不知生死如何了,误断灭为解脱者,彼此间的差异,实不可同日而语。
 
无漏种的熏发
 
  通常说,人性是喜新厌旧的,新的品味,新的服饰,新的产品,新的朋友……,举凡是新的都好。其实,这只是浮层的表象。恋旧与趋新,原是有情生命的特性。如世情的爱与恨,爱恨交织,看似相反,实则一体无殊。情本的人生,从无始生死以来,欲爱表现于前后相续的时间上,「顾恋过去,耽着现在,希求未来。」何谓新?何谓旧?何谓爱?何谓恨?二者之间,如何界说?凡情看不出它的如实相,一直活在矛盾中。
 
  学佛修行,要在转染为净,转凡成圣,转苦为乐。从止恶行善为道基,进而回邪向正,转迷成悟。在思想体系,有返本还原的真如缘起说,与无漏新熏的赖耶缘起论。「菩提自性,本来清净」,无明烦恼是后天的,所以称为客尘;客人终于要走的,主人毕竟是如如不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解脱之道无他,善于用心而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就是佛德本有,真常唯心的妙论。
 
  然若立足于虚妄唯心说,有情未觉悟之前,一向是杂染的。爱见慢无明的惑杂染,善恶不动的业杂染,五趣差别的异熟杂染,惑业苦三杂染,如环无端,形成五趣常流转的世间。十二缘起支,无明为缘故有与之相应的三业行、有取识等随之而起,忧悲苦恼,纯大苦聚集。还灭之道,以无明灭故行灭,乃至生灭则老死灭,忧悲苦恼,纯大苦聚灭。俗语说:「天下乌鸦一般黑。」世间由来多缺陷,人性本质是染污的。例如欲界众生,一是五欲的恋着,二是纷繁的乱想。常言道:「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之情欲,与心猿意马的妄念,若非藉持戒以克制,修定而升华,禅乐取代欲乐;这一与生俱来的病态,还会一直蔓延下去,此世及来生,生生世世皆如是。
 
  唯识学的阿赖耶识,贮藏着无量种子,由种子而起现行,现行又熏成种子。三界四生,五趣流转,依此而建立;人间的富贵贫贱,贤愚不肖,也本着种子的差别而说明。天与人二类,属于善道,由十善业而招感;地狱、鬼道和旁生,属于恶趣,为十恶业之所牵引。约十法界分,六凡与四圣。在凡夫界虽有善恶苦乐的不同,实皆是杂染的八识范畴之内,也即同为有漏种子之所现起。四圣即转凡夫的八识而为四智菩提,净化杂染有漏的妄识,舍阿赖耶之名,成就无漏善法功德。今从凡夫的身份,发心修学佛法,首先于如来所说的「法界等流」圣教,由闻而思,由思而修,藉三慧的加行熏习,积集无边的无漏种子,终于获得转依之果──无上菩提,究竟涅槃。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有个灵山(如来)塔」,只要发心修行,最后必定成佛。这应是处在真常论的熏陶下,所形成的大乘佛教之共识。但衡之于法相唯识学,主张五姓差别,定性二乘和阐提有情是成不了佛的。姑且置三乘是方便抑或究竟不论,无漏种子的由来才是值得关切的要点。唯识学派诸论师,向有新熏、本有、本新俱有三说。基于凡圣之界限,转凡成圣是我们的目标,如何积集无漏种子,以对治藏识内的杂染种子,如明来则暗谢,无明灭故般若生。是则新熏说,对学人的进趣菩提,实深具鼓舞的作用;它激励我人精进向上提升,立志做圣贤,不甘沉沦为凡夫。深信:「没有天生的弥勒,自然的释迦」;「有志者事竟成」。无漏种子的熏发,正是朝向圣道的潜力,令人振奋的新希望!
 
转迷情向正觉
 
  过新年,儿童乐,大人苦,老人悲。今增加一岁了,小孩成长,所以喜气洋洋;年年难过,年年过,往昔的喜乐,随岁月而流逝,做为大人渐感受到人生的苦恼;无常的人生,过一年即少一年,不知还有几年活命?回忆过去,一片空白,瞻望将来,无限渺茫,晚景凄凉,真是「老大徒伤悲。」
 
  众生,可怜的众生,醉生梦死的愚迷众生,无始生死,无明所覆,爱结所系。生活在迷宫似地牢狱内盲撞,红尘白浪两茫茫,如何勘破无明,逃出炼狱,跳过爱河,到达彼岸?天那么黑,风那么大,在生死海中,狂风巨浪冲激不断,如何坚定意志,认清目标,持之以恒,力争上游?
 
  佛教古仙人道,正见为其首,以此为向导,环环相扣,节节相次,正思惟,乃至正定,接踵而来。是以欲修圣道,树交正见,扭转迷情,念念正知,远离梦想为要务。依世间正见,知善恶、辨邪正、信业果、明凡圣为基石;近而出世正见:观缘起,知无我、了无常、悟空寂。观行成就,则破四颠倒,离诸戏论,契证中道实相。
 
  古德开示学人:「转生成熟,转熟成生」,也即是除旧布新,转迷情向正觉之意。众生界内,念念无明,时时烦恼,处处偏执;今则迷途而知返,转无明为般若,转烦恼成菩提,转二边处中道。欣逢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惟愿新年带来新希望、新生活、新生命。祝福大家:时时听闻正觉之音,念念不离如理思惟,正见增明,福慧无量!
 
二○○二年元月十日于观音山麓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