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超定法师:立足人间胸怀净土


   日期:2020/6/24 13: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立足人间胸怀净土
 
超定
 
值兹新纪元的开始,大家欢度新岁佳节,谨向「觉音」的读者、作者和编者,敬致诚挚的祝福:新年如意,身心康乐,法喜无量!
 
在华人的社会里,每逢新春期间,初次见面,总要说些吉利的话,如「恭喜发财」之声,此起彼落,不绝于耳。佛门之中,或嫌「发财」一词太俗气,认为学佛修行者,视财宝如毒蛇,远离唯恐不及,怎能存有发财之念?其实佛教的财富观,固有些人把金钱当毒蛇,而坚持不受金银戒,但对利他为先的菩萨行,六度与四摄皆以布施为首要之德目;财富不仅不是罪恶,不是可怕的毒蛇,反而是福德资粮呢!圆满菩提,福慧具足;成佛之道,悲智双运,福慧兼修;学佛不只为积集出世功德、智慧法财,同时还需要发世间资财,以成办佛教的文化、教育和慈善事业。财法两施,自他兼济,二谛无碍的正观,才是大乘之中道思想与崇高德行。
 
迎新年,送旧岁,在这新春佳节里,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喜新厌旧,恋旧与趋新,乃是人之常情。然而何谓新?何谓旧?新与旧的本质差别何在?佛说诸行无常,万物皆是新新非故,不但年新、月新、日新,而是时时新、念念新。生生不已的生命洪流,前后相续,如江河流水滔滔不绝。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举凡器世间、有情世间,一切世间莫不皆然。奈何有情病态,「顾恋过去,耽着现在,欣求未来」,在新与旧的矛盾中,形成难以自拔的窘境。若能以无尽的缘起观,洞察三世与十方,了然于「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则忘我忘世,无我无人,活在当下一念,那是何等安祥自在!
 
净土原是大乘共义,也是一切佛法的通说,所不同的是二乘侧重众生身心的清净,大乘则进而追求国土的庄严。有佛有净土,正如有正报的有情,即有依报的器界;佛土不二,有情与器界为一体,所以古德有「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说法。菩萨的任务:「严净国土,成熟有情」,而「佛在人间」,菩萨发心、修行、证果在人间,是故立足人间,净化人间,令离恶向善,转迷趋觉,即人间而为净土,乃是菩萨道修学净土行之真义。惟自强调简易、殊胜、速成的法门盛行后,忽此土而偏他方,轻现在而重未来的观念,深入佛弟子的心中,于是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正常的大乘思想,反而被置之高阁;真正的菩萨精神,隐没不彰。这也就难怪太虚大师评中国佛教徒「说大乘教,修小乘行」了。
 
净心净行而感净土,这是因缘果报,千古不易的定律。印公导师在「净业颂」,阐述净土义:依戒定慧,净化三业;修三昧、悲愿、般若以灭贪瞋痴三毒。即此净心而修集无边的净行,用以庄严完成佛净土。在此四句偈,共八十字中,言简尽理,把净土的因果深入而浅出地显示出来。
 
维摩诘经所说的净土行:直心、深心、菩提心;六度,四无量心,四摄法;三十七道品;回向心,说除八难法;自守戒行而不讥彼缺,乃至十善行。由此可见,净土法门深广无边,从世间人乘正法的十善,天乘法的四无量心,出世的三十七道品,终至菩萨道的三心、六度、四摄法门,都是净土行者应修的善法。
 
再者,通行的净土三经之一,观无量寿佛经更清楚的说:「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很显然地,这里的三事净业,涵盖了世间善行、三乘善行和大乘善行。万善同归净土,净土法门的殊胜在此。
 
佛法有难行道与易行道,净土有庄严净土与往生净土,念佛求生净土,乃是佛陀为曲循怯弱众生而施设的异方便、易行道。为实而施权,方便是趋向究竟的过程,易行道为难行道的跳板。不明此理,而执方便为究竟,直指易行道是成佛的捷径,未免太辜负佛陀的慈悲了。
 
无疑地,净土确为佛弟子所追求的理想与安乐的归宿,它给黑暗、罪恶、苦难的现实世界,带来一幅光明幸福的远景。正如神教徒的信仰:尘世的苦命儿结束后,终得蒙主恩宠,灵魂得救,召回天国。然而佛教不同于神教者,修学佛法,出离三恶趣,而不以生天上为目标。人类具有智慧、梵行、勇猛的三特胜,不但为三途众生所不及,而且还超胜于天上。人间苦乐渗半之环境,真是陶铸圣贤的大冶洪炉。即人而成佛之道,由人世的和乐为根本,作为完成出世寂灭的阶梯。这是沉迷于神权的信者所不能理解的。
 
人间属于三界之内的娑婆世界,我人为何而主张立足人间?爱不重不生娑婆,厌不切不生极乐;厌此欣彼,强烈的出离心,乃是往生净土必备之条件。诚然,净土是理想,人间为现实;理想是圆满,现实是缺陷。然如无人间之净业,何来净土之果报;离开现实,又如何实现理想?不论往生净土,抑或庄严净土,都不能舍离现实的人间而空谈。唯有在人间,由人的地位,发心念佛修行,才能往生净土;庄严净土的菩萨行更重视人间。因此,肯定人在五趣中的关键地位,立足人间,修学十善为基础,不废社会有益的事业,进而依三心修六度,成就菩提资粮,趋向成佛之目标;净土的最高理想,即于此人间而实现。
 
语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期待着美丽的春天,带来新的希望。新年,万象更新,社会人心趋新;学佛,即是立志做个佛法新人。生命的创新,端赖思想与行为的变革:转无明成般若,转杂染为清净,转迷情成正觉。于日用中,领悟「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之真谛。深信:我佛的人间正觉之音,源远流长,普遍十方,在人类智慧不断增明之下,将来普及于世界,广为全人类信受奉行,为新时代带来新的契机,新的气象。不胜盼祷之至!
 
西元二千年弥陀佛诞写于丈室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