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超定法师:转迷启悟的前方便——讲于高雄澄清寺


   日期:2020/6/24 15: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转迷启悟的前方便
 
——讲于高雄澄清寺
 
超定
 
僧心似水清
 
    今晚第一次登上贵寺讲台,面对在座熟悉的面孔,使我回忆起开山住持心固老师太的往昔因缘。原来这里是一间简陋的小茅蓬,由于他的慈悲愿力,周详规划,尽力发挥,终于扩展成为观光区内,宏伟庄严的名胜宝剎。十几年前,又带领他的高足宗道法师到美国弘法,创立澄清寺分院。他的为人,热心公益,广结善缘,只要有利于佛教与众生,从不落人后,深得师友和信众的敬仰。现在我们能有此幽美清净道场,定期集会共修,诵经、礼忏、念佛,举行佛学讲座以及佛菩萨的纪念法会,为法思人,大家对老师太都非常怀念和感恩!另外,令我难以忘怀的一个人,剃度我、栽培我、一生护念我的恩师——虚妙上人,他与澄清寺曾有很深的因缘。道场草创,百废待举,经济拮据,恩师以他有限的资源,鼎力相助,并负责安排佛事,举办各期庆典活动。如今,恩师与心固师已先后圆寂,宗道法师升座住持,而我的师兄译定法师,也继承师志,长期来此帮忙,推行法务。由于以上众多因缘,我才得以登上法座,宣讲佛法,与大家同结法缘,真是感恩不尽!
    早晨来到澄清湖,经行于行人道上,欣赏湖光山色,花木茂盛,楼阁亭台,宝塔耸立,湖水澄清,如七宝莲池,琉璃世界,令人有置身佛国之感!朝阳东升,鸟语花香,不期而然地哼起「三稽首」——佛法僧赞偈!身为僧团份子,和合、清净、安乐是其本质,一向生活在这单纯环境里,天天承受如来的慈云法雨的荫庇,是多么幸运啊!赞僧颂的雅音,持续地震荡着脑波,不知不觉地独唱起来——「稽首归依僧,僧心似水清;水清秋月现,月现福田僧,南无福田僧伽耶!」
    成语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回想出家近半世纪以来,在清净的佛门成长,从早年的学僧生涯,而后到处参学,云游四海,一轮皎洁、清凉的明月,一直陪伴着我!每逢中秋晚上,月明星稀,师友聚会一堂,讲古、谈笑、言志,受用各式的月饼、点心、清茶,在座的成员,清一色的圆顶方袍,虽有伦理的耆年上座、少壮比丘和年轻沙弥之别,而似水的僧心,上中下座,三代同堂,彼此融洽无间;使用着共同语言,表达菩提自性,呈现本地风光!联谊茶会上,轮到一位沉默寡言的同参发言,他童真未泯地,背诵了一首法偈:「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水净,菩萨影现中。」此刻,明月、菩萨、众生心,像一幅绚丽的图绘,很生动地影现在每个人的眼帘。
 
忆念佛陀教诲
 
    四十年前,先师续公上人,率领我们这班沙弥从「灵隐」到「福严」,继续在佛法上做内修的工夫。晚课仍保留印公导师所订:般若心经、赞佛偈、普贤十愿、三皈依。但早课内容则改为「佛遗教经」。过去灵隐三年,只在半月诵戒晚会,由主讲法师独诵此经,用来启发初学沙弥的信心与道行。现在规定人人要背,天天念诵。从「释迦牟尼佛初转*轮」,乃至佛说:「时将欲过,我欲灭度,是我最后之所教诲。」其间把修行的重点,作简明提示:持戒、制心、饮食、睡眠;戒瞋恚、骄慢、谄曲、多欲;修知足、远离、精进、禅定、智慧等德行。最后安慰弟子:「是故当知:世皆无常,会必有离。勿怀忧恼,世相如是。当勤精进,早求解脱。以智慧明,灭诸痴暗。」每当忆起世尊的遗教,如亲临灵山圣境,面对慈容,觉音嘹亮,唤醒无明迷梦,念念趋向涅槃彼岸。
    佛陀警语:「有愧之人则有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惭愧是道德意向,功德善法根本,也是人与禽兽的差别所在。惭愧,「崇尚贤善,轻拒暴恶」之意。做人自觉应该这样,不可以那样,事事无愧于良心,对得起社会,这种善良的心性叫做惭愧。学佛,即出发于见贤思齐的动机,鼓励希贤希圣的意志,以达到成佛作祖为目标。这无非是源于惭愧心的开展与完成。
    学佛的道次,龙树菩萨说:「先得增上生,后起决定胜」;提婆菩萨更清楚的说:「先遮止非福,中间破除我,后断一切见,知此为善巧。」修行的法门无量,人天善道,出世的解脱道,入世的菩提大道,而其道体不外乎戒定慧三学。三学的次第:依戒生定,依定发慧,依慧得解脱;所以叫做三增上学。「戒为无上菩提本」,正定的修习,般若慧的成就,务必以戒学为基础;否则,道基不固,空中楼阁是盖不起来的。而戒行的受持,与忏悔一法则相依不离。因为无明凡夫,内在烦恼的冲动,外缘的威胁与诱惑,难免违犯戒律的行为,怎么办?「有罪当忏悔,忏悔即清净,清净得安乐。」为了个人的解脱,为了团体的健全,必须以惭愧心,勇敢的面对自己所犯的过失,痛切忏悔,已作之罪令消灭;未作之罪,下定决心,不敢再作。这是显示了:佛教的德行,由惭愧心故得止恶行善;身口意三业清净,才能进修禅观,实现正觉的解脱。
 
音声佛事度众生
 
    做为中国佛教徒,真是莫大的福报!我们的祖师大慈大悲,慧眼独具,有先见之明,知道后代的子孙找不到修行的门路,对闻思修的正道,不得其门而入。学教,法海汪洋,茫然无绪,把握不到重点。修定,离五欲五盖等,具二十五方便,谈何容易。三学八正道,修三心行六度,难度又太高了,且从忏悔一门下手吧!谈到忏悔法,有作法忏、取相忏、实相忏。由浅入深,先事忏而后理忏,实行起来还是颇感困难,力不从心。因此,我们的祖师发大慈悲心,编制一套套的忏悔仪轨,供信众照本唱诵,礼敬三宝,称念圣号。如八十八佛洪名宝忏、大悲忏、药师忏、三昧水忏,最为普遍受欢迎;长部的金山御制梁皇宝忏,时下也很流行。还有各宗专修的法本,如净土忏、弥陀忏、地藏忏、法华三昧忏等。古德劝人念佛拜忏,强调其不可思议的功效:「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念佛一句,福增无量。」这也难怪华人佛教团体,多半信徒不闻法、不静坐、不斋戒,而每逢礼佛拜忏的活动,从不缺席。经忏佛事兴隆,不论出家与在家,一体同风,乐此不疲。举凡世俗的婚丧喜庆,祈求消灾免难、增福延寿,或是往生净土;佛门共修,各种法会,都不离音声佛事。楞严经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古德提倡:「唱诵利人天」。一般的根性如此,为适应众生的需要,这该是最殊胜的妙方便吧!
 
 
礼忏功德殊胜行
 
    依原始佛教,忏悔的意义是本着法治、民主、自由的精神,以大众集合开会的方式,来处理僧团成员犯规的行为,经过忏悔出罪的手续,即回复清净比丘僧的身份。大乘佛教兴起,忏悔的内容扩大了,忏悔的对象不再是现前僧伽,而是现在十方诸佛;忏悔的罪业,延伸到过去世;所忏悔的不只是业障,还包括烦恼障与报障的三障。大乘三聚忏悔经则说为五障:「诸业障、烦恼障、诸众生障、法障、转后世障」。观经说,罪大恶极之人,于临命终时,忏悔念佛,即得往生西方。后期佛教的忏悔业障,与念佛法门关系密切。如通用的忏本,除忏悔文外,必有诸佛菩萨名号。「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唱诵功德,自利利他;「诸佛生欢喜,龙天降吉祥」。中国佛教徒把它当做个人修持、弘法利生、住持佛法的善巧方便,不是没有理由的。
    念佛得救的例子,如大悲经所载:过去有大商主,率领一班商人入海探宝,中途遇摩竭大鱼的灾难,大家一心念佛、合掌、礼拜,称「南无诸佛,得大无畏者,大慈悲者,怜悯一切众生者」。彼摩竭鱼闻佛名字,礼拜音声,生大爱敬,得不杀心。众人因得安隐,免于鱼难。至于闻名称念而灭罪的经文,不胜枚举,如(一)、佛说称扬诸佛功德经说:「其有闻宝海如来名号者,执持、讽诵、欢喜信乐,其人当得七觉意宝,皆当得立不退转地,疾成无上正真之道,却六十劫生死之罪。」复次,「闻宝成如来名号……却五百劫生死之罪。」复次,「闻宝光如来名号者……五体投地而作礼,却二十亿劫生死之罪。」(二)、千佛因缘经说:「时千圣王闻千佛名,欢喜敬礼,以是因缘,超越九亿那由他恒河沙劫生死之罪。」(三)、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说:「若有众生欲得除灭四重禁罪,欲得忏悔五逆十恶,欲得除灭无根谤法极重之罪,当勤诵药王药上二菩萨咒;亦当敬礼十方佛;复当敬礼过去七佛;后当敬礼五十三佛;亦当敬礼贤劫千佛;复当敬礼三十五佛;然后遍礼十方无量一切诸佛。昼夜六时,心想明利,犹如流水,行忏悔法。」以上所举经文,都是念佛灭罪得救的圣教量。
    佛教每于念诵功课完毕,唱回向偈:「礼忏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摩诃般若波罗密。」诚如般若心经结尾所言:「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念佛礼忏是易行道,殊胜的方便法门,依方便趋向究竟;易行道即为难行道的方便。聪明的读诵受持者,对音声佛事,功德无边,应作如是观。
 
西元二千年五月二十八日于山仔脚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